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 (1)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doc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授课时间】【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
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
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
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
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复习概述1.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强调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记叙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有序1.2 记叙文的结构介绍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强调开头、结尾的作用第二章:记叙文阅读的要点2.1 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强调人物形象的作用:反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2.2 事件的理解与分析事件的分类:主线事件、辅助事件强调事件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3 环境的描写与作用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强调环境与人物、事件的关联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技巧3.1 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强调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的结合技巧:抓关键词、句子、段落3.2 理解与主题分析与主题的关系强调通过阅读抓主题、理解文章大意3.3 解答问题的技巧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技巧: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意图第四章:记叙文阅读的练习与提升4.1 练习的方式与方法介绍练习的方式:阅读理解、填空、问答、作文强调练习的重要性4.2 练习的资源与推荐推荐适合的练习材料:教材、练习册、中考真题强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4.3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方法:多读书、做笔记、讨论与分享强调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第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解析5.1 选择题题型解析分析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注意选项的细节与陷阱5.2 阅读理解题型解析分析阅读理解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抓住文章主题、理解作者观点5.3 问答题题型解析分析问答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审题、组织答案的重要性第六章: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6.1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解释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的概念分析不同描写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6.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何在记叙文中展现介绍分析人物性格多面性的方法6.3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分析解释什么是典型人物分析典型人物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主题第七章:记叙文中事件的选择与处理7.1 事件的选择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强调事件选择对于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分析如何根据主题选择相关事件7.2 事件的处理手法分析介绍事件的平铺直叙、倒叙、插叙等处理手法分析不同处理手法对于阅读体验和主题表达的影响7.3 事件的高潮设计与转折点运用强调高潮设计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转折点增加故事的张力和戏剧性第八章: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技巧8.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分与运用解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分析如何有效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故事氛围8.2 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联强调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环境变化反映人物内心世界8.3 环境描写的细节处理强调细节描写在环境描写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故事背景第九章:记叙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9.1 情感态度的体现手法介绍如何在记叙文中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情感效果9.2 价值观的传递与反思强调记叙文中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递和反思价值观9.3 读者共鸣的创造解释共鸣的概念分析如何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来创造读者共鸣第十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与策略10.1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类型分析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真题类型,如人物描写、事件分析、环境描写等强调真题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10.2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通过对中考真题的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答题要点强调真题练习对于提高考试能力的重要性10.3 中考记叙文阅读策略与备考建议给出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具体策略强调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考试技巧的结合第十一章:记叙文中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11.1 人物关系的分析强调人物关系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人物关系展现主题和情节发展11.2 矛盾冲突的识别与处理介绍矛盾冲突的类型和作用分析如何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现人物性格11.3 人物成长与变化的追踪强调人物成长与变化在记叙文中的意义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成长与变化反映主题和深化故事第十二章:记叙文的节奏与氛围营造12.1 节奏的控制与把握解释节奏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语言、情节等手段控制记叙文的节奏12.2 氛围营造的手法与效果强调氛围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特定的氛围12.3 氛围与情感态度的关联分析氛围如何与情感态度相互作用强调氛围营造对于表达作者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记叙文的创新与独特性分析13.1 创新手法的运用与评价强调记叙文创作中创新手法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评价一篇记叙文的创新程度和效果13.2 独特性在记叙文中的体现解释独特性的概念及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情节、语言等手段展现记叙文的独特性13.3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强调在追求创新的保持传统价值的必要性分析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在记叙文创作中的关系第十四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14.1 写作技巧的探讨与应用强调写作技巧对于提高记叙文质量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记叙文的表达14.2 提升记叙文写作的建议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如多读经典作品、勤加练习等强调持之以恒和不断反思在提升写作能力中的作用14.3 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情节平淡、语言乏味等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第十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15.1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强调综合训练对于提高中考记叙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绍综合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15.2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解释复习计划对于高效复习的意义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确保执行15.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强调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给出具体的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和指导,涵盖了记叙文的定义、结构、人物形象、事件理解、环境描写、阅读技巧、题型解析、人物描写分析、事件选择与处理、环境描写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真题解析与策略、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节奏与氛围营造、创新与独特性分析、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以及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等多个方面。
初三复习语文学科教案--记叙文阅读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三)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三、中考链接
(一)(《中考指导》118页)2013年江西省中考记叙文阅读《两角钱》,完成第1题: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深化了主题。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五、记叙的人称
(一)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1)叙事散文:写了什么人?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2)抒情散文:咏的什么物?状的什么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2、对于小说来说,要明确——
叙述的情节是什么?、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描摹了怎样的环境?
(二)阅读第二步:文本细读意识
1、关注文章:首尾、顺序、线索、铺垫、伏笔、照应
2、收获——牢固树立“一个题就是一类题,一类题就有一个答题思路”的思想,通过平时的练习,规范答题。
(三)厚度意识
1、原题对接《中考指导》112页第4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4分)
(1)“痛苦”指的是:
(2)“令人尊敬”的原因是:
【回答第二问“令人尊敬”的原因一定要深入到理解文本主题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深层上。】
(一)考查写了什么——
1、对段落大意的理解2、对主要内容或情节的理解
语文中考复习九年级教案
语文中考复习九年级教案语文中考复习九年级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写法。
2.掌握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3.体会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析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3次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对主观武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运用析读法,按“粗读一细读一精读”三个步骤组织教学。
2.运用程序教学法,按“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步组织教学。
3.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按“自读一质疑一释疑一练习”的过程组织教学。
媒体设计课前制作好《猫》的光盘或投影片,准备好语言学习机。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先点一两名同学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明为什么喜爱它。
然后教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3次养猫的经历,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书课题,放猫图片)(解说:这主要考虑本文.写作年代距今较远,以此激发学生“动情”,引起兴趣。
)二、解题本文是短篇小说。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刨导者之一。
福建长乐人。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海燕》等;论著《文学大纲》等。
《猫》是作者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
作者于1928年10月24日为这本集子写的《自序》中说:“我不曾写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所收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
……我写这些故事,当然未免有几分的眷念(指对旧家庭——引者注)。
”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录音或示范读课文。
圈画勾点精美的字词句,自行注音释义。
忧郁郁闷怂恿安祥居然蜷伏惩戒断语(2)思考。
①小说写了什么中心事件?讨论明确:3次养猫的经历。
(解说:可以以此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讨论:A、全文共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
B.同学们讨论发言:有的说以时间为序,每次养猫为一部分,可分为三部分。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花张蒙中学南彩辉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1、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2、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三、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初三语文课程的重点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辨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
2. 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
3. 复习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
1. 教师出示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学生默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逐个回答;
3. 教师对重要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二、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
1. 教师出示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学生默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梳理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三、复习写作技巧
1. 教师介绍写作技巧,并讲解常见的写作题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篇范文进行点评和分析;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短文写作练习;
4. 学生进行交流和互评,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初三语文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和巩固,并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如何写?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全面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精选篇1第一阶段主题学习,比较阅读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小组互助,合作探究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
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
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能正确识别和分析记叙文。
2.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段落大意的方法快速理解记叙文。
3. 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和评价记叙文。
5. 培养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记叙文阅读题目的信心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4. 记叙文的事件发展分析5. 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析6.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7.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8.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记叙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答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各种特点。
3. 练习法:设计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介绍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评答案。
6. 后续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7. 结束语: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篇: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整体把握记叙类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2.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3.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4.赏析记叙类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描写句、修辞句、有表现力的词语等);5.分析解说关键句段及主要写法的作用;6.通过联想、想象、评价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明确考点;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练习、检查;反馈、提高。
复习课时: 6课时第二课时复习目标: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教学过程:一、考点透视在记叙类文章中捕捉、筛选重要信息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事情某一发展阶段,如起因、结果或情节的发展过程等;景物的特点及变化;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乃至指出哪一处是伏笔、照应等等。
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就是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点挑选出来。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一)出示典型题例(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捕捉、筛选、概括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学案(记叙、说明)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学案——记叙文阅读命题人:施大军 2009-5-9一、阅读方法及技巧提示:1、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修辞手法(答题格式;说明修辞手法名称+一般作用+词句的语境意义)例1、每当想家的时候,总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从心底浮起,香香甜甜,像桂花,又像芝麻,在血液里,在灵魂里,飘散开来,让我的心啊肝啊,五脏六腑,都为之陶醉。
“像桂花······都为之陶醉”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在文中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爱赋予“我”的温暖和幸福。
)例2、快乐是份心情。
白居易《想归田园》中说:“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快乐是舒适畅快与幸福满意。
这正如贝多芬当年在一次纵横比较之后,从心底喊出:“生活这样美好,快乐它一千辈子吧!”问:引用白居易、贝多芬两人的名言有什么作用?答:“(名人名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以此作论据证明论点,说服力较强,使读者容易信服。
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用。
(作用:从感情色彩、修辞、表达效果入手)①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语放在具体句子中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琢磨它此刻蕴涵的意思。
②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分析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可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来理解。
说明文要求客观、准确,主要考查“大约(致)”“估计”“大概”“可能”“左右”等副词。
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动词,它一般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或情感特征。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形式和常见特点。
2. 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题、理解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记叙文的情节结构和作用。
4. 人物分析:教授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5. 环境分析:指导学生识别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应用。
2. 难点: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提供中考真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记叙文阅读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情节,理解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记叙文的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课时: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例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练习反馈:定期进行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阅读中的误区。
4. 策略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记叙文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记叙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中考概述一、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及分值分布1. 选择题2. 填空题3. 阅读理解题4. 作文题二、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1.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2. 把握文章结构和行文思路3.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5. 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三、中考记叙文阅读策略1.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2. 细读题目,明确要求3. 精读文章,深入理解4. 审题作答,注意细节第二章: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四、阅读方法1. 浏览法2. 跳读法3. 精读法4. 猜读法五、阅读技巧1. 抓住文章,预测内容2. 重视开头和结尾,把握主旨3. 关注关键词和短语,理解文章精髓4. 学会划分段落,概括段意5. 注意标点符号,把握句子结构和语气六、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2.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定位答案范围3. 分析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结构4.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第三章: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七、选择题解题策略1. 排除法2. 对比法3. 逻辑推理法八、填空题解题策略1. 把握文章主旨,筛选关键信息2. 注意上下文语境,推断答案3. 留意题干中的限定词,准确作答九、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1.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2. 细读题目,明确要求3. 精读文章,深入理解4. 组织答案,注意逻辑性十、作文题解题策略1. 分析题目要求,确定作文类型2. 构思作文框架,合理安排结构3. 突出主题,表达真情实感4. 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5. 检查语言表达,注意卷面整洁本章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应对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的策略。
通过系统的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水平。
第四章:记叙文阅读核心素养提升1. 定时定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2. 积累词汇和句型,丰富语言表达十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1. 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特点2. 分析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3. 学会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十三、拓展阅读视野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传承文化精髓2. 关注现实生活,体察社会变迁3. 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知识储备第五章:记叙文阅读实战演练十四、经典真题解析1. 分析真题题型和答题技巧2. 对照真题,检查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案十五、模拟试题训练1. 按照中考要求,设置模拟试题2. 限时完成模拟试题,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3. 针对模拟试题中的错误,进行查漏补缺第六章:记叙文阅读备考策略十六、制定复习计划1. 确定复习目标和时间安排2. 合理分配复习内容和重点3. 定期检查复习进度,调整复习计划十七、强化薄弱环节1.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2. 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寻求帮助和指导3. 坚持复习,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第七章:记叙文阅读心理素质培养十八、树立信心,相信自己1. 正确评估自己的阅读能力,树立信心2. 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3. 相信自己,相信努力的力量十九、应对考试焦虑1. 了解考试焦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2. 采取放松训练,缓解考试焦虑3. 调整心态,对待考试保持平静和专注第八章: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二十、整合训练1. 将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运用2. 完成综合训练题,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本章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进行记叙文阅读的综合训练,通过实战演练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指导思想春回大地之时,也是初三学生学习最紧张的时段到来啦。
如何开展语文的教学与复习工作?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此,我们经过集体备课,认为在复习阶段我们应该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省考纲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分册复习(3月中旬——4月中旬):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复习(4月中旬——5月初);三、模拟冲刺(5月初——6月初);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复习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实验班/励志班
教师
课 题
记叙文专题复习
2课 时
第1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中考关记叙文考点的要求;
2、了解记叙文号的考法。
3、感知主题,梳理情节;
4、理清顺序,找准线索。
能力目标
掌握记叙文答题技巧.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能力。
通过技巧讲解和变式训练,让学生明确答题技巧,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赏析、字词,能分析人物形象。(重难点)(30分钟)
总结回顾
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
总结考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概括能力(1分钟)
课堂变式训练
词语理解:《中考复习方略》p148第17题,p152第16题,
线索位置: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学生根据以往做题的经验,回顾并概括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并总结回答。
记叙文定义;
明确考点一,掌握感知主题的方法;
标题作用及含义,根据作用拟标题;
找准文章线索并分析作用。
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己概括总结能力及表达能力。突破重难点。(20分钟)
A正面描写:外貌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某种思想特征
和性格特征.
(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教学文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花张蒙中学南彩辉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1、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2、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三、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学案
记叙文阅读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以后趁她父亲不在,我就以句;抓住文中关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选自(《读者》原创文章通过写大树来表达一种生活态度,这样的写法叫:编写:马玉荣附: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记叙文复习课教案(九年级适用)
记叙文阅读训练之内容概括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相关知识点2、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内容概括”题的答题方法3、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提高阅读记叙文与解题的能力二:复习重点难点:1:通过典型错题掌握相应解题思路(重点)2:通过课内习题讲解,能解决课外相应的题目(难点)三:复习课时:二课时四:复习过程:(一)了解记叙文的常识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③、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④、记叙文中常见的一些写法:对比、环境描写、呼应等(二)投影学生的答题,探讨典型错误与解题思路(1)“简要概括”类题答题情况反馈板书:解题思路①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②表述准确不能以偏概全③不能忽视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巩固练习】《浙江期末》绍兴卷阅读《爱心》完成第6小题(2)“梳理填空”类型题板书:解题思路①理清层次筛选词语②借助提示巧妙概况[巩固练习]学生修改已做练习《母亲的心》《父亲的半瓶酒》(三)延伸课外(师过渡)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阅读中去。
——叶圣陶完成《秋天的味道》第五小题及《浙江期末》平阳卷《我的老师》第九小题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然后请他们举手发言,强化赏析题的解题思路(四)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同时选取了几道散文概括题作为今天的作业,也为我们明天继续的内容,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五)作业布置:《浙江期末》绍兴卷《我为何感谢马云》余姚市《落叶》。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执笔:周成军2007 年4月22日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3课时)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顺序:1.顺叙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
(造成悬念,强调)3.插叙:有无过渡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b.丰富情节c.深化主题 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地点变换为线索5.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表达方式: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说明:所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质、状态、功能等)。
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
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呜。
描写:1. 正面描写:a. 语言描写;b. 行动(动作)描写;c. 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d. 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f.细节描写:同整个作品相对而言,这些细枝末节富有典型意义和极强的感染力2.侧面描写:① 环境(景物)描写及其作用:A.自然环境:a. 衬托人物的心情;b. 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c.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难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
(重点)教学内容:一、基础部分:1、作者信息: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一)概括每段内容: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解读记叙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如时间顺序、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记叙文的常见结构,如引子、、结尾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记叙文的手法:讲解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4.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记叙文中的情感投入,学会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变化。
5. 记叙文阅读练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考记叙文真题,进行解析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记叙文的结构:分析记叙文的常见结构,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特点。
3. 讲解记叙文的手法:介绍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手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手法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4. 讲解记叙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记叙文中的情感投入,学会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变化。
5. 阅读练习:选取中考记叙文真题,进行解析和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记叙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中的表现,检测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实例。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不回头尹全生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
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
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
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
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
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
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
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
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
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
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
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
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
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
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
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
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11)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12)从对父母被捕杀惨痛景象的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血淋淋的场面中,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
因此它克制、遏止住了自己的本能和天性,绝不回头,继续狂奔。
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
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13)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鹰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
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14)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有删节)19.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3分)等待寻找仇敌——(插叙)————最终获胜称王22.赏析品味加点词语。
(4分)(1)文章第(12)节中加点的“伎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赏析第⑨节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21.联系全文,说说“公狼最终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的原因。
(3分)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微型小说,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设计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B.小说在写公狼与食狼鹰决斗时,将公狼的狂奔与食狼鹰的从天而降写得惊心动魄,公狼的狡猾本性一览无遗。
C.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孜别里山山麓、丛生的灌木、漫漫的风沙……作者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一个苍凉劲美的环境,很好地突显公狼的形象。
D.微型小说必须“以小见大”,即通过短篇幅展示大主题。
本文明写公狼与食狼鹰之间的决斗,实则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意义。
2、【秦淮练习卷】(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14分)门缝里的风景清山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
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
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
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
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
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
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
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
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
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
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
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
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
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
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
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
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
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⑦她急着站起来。
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
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
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11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
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
妻子半天○没有吱声。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7.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
(2分)▲18.根据⑥-○11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
(3分)无人开门,焦急烦躁→,→,→,19.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20.如何理解“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中“疼”的含义?(3分)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讲究伏笔的运用,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就是在为下文揭示门缝里的秘密埋下伏笔,这样写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分隔两地的生活让他和母亲没有了共同话题,他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
C.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推波助澜,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无论多么忙碌的都市人,都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3、【雨花】(三)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9-23题。
(15分)暗记聂鑫森①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②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在窗前的画案上。
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的山水画。
画的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③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里拿着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画的每一个部分。
他不能不认真,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要寄往北京参展的。
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有业务上的往来。
④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
胡笛今年四十出头,美院国画专业毕业。
他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名气。
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裱画店,现在他既是这家店的老板又是装裱师傅。
石丁的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店去装裱呢?⑤胡笛刚刚才把画亲自送来,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沏上了一杯好茶。
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⑥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⑦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极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
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
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