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

合集下载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制度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英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养老金制度一直备受关注,其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养老金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 养老金体系的多元化:英国的养老金体系相对多元化,包括国家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体系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养老金覆盖,使老年人能够在退休后享有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

对我国而言,可以考虑在养老金制度中引入多元化的元素,建立起一个更为完善的养老保障网络。

2. 长期储蓄和投资的理念:英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个体在职业生涯中进行长期储蓄,并通过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种理念有助于培养个体的金融意识和长期规划意识,使个体在老年时能够依靠自己的储蓄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

在我国,可以通过加强金融教育,鼓励个体参与养老金的长期储蓄和投资,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3. 弹性退休年龄的实施:英国养老金制度中实行了弹性的退休年龄政策,允许个体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选择是否提前或推迟退休。

这种政策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个体的实际需求,提高养老金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我国可以考虑逐步实行类似的弹性退休年龄政策,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的养老需求。

4. 社会责任的倡导:英国强调雇主和个体共同承担养老金责任的理念,鼓励雇主提供职业年金计划,同时个体也需要为自己的养老储备负责。

这种社会责任的倡导有助于建立一个共同的养老保障体系,减轻国家负担的同时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我国可以在推动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加强个人的养老金自理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养老问题的氛围。

5. 持续的养老金改革和监管:英国一直致力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监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通过不断的改革,英国不仅提高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还不断优化了养老金的管理和分配机制。

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建立健全的养老金改革和监管体系,确保养老金制度与时俱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养老挑战。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英国的养老金制度概况1.基本养老金:英国的基本养老金由政府统一发放,所有符合资格的居民都能领取,不受个人缴费的影响。

领取年龄为65岁,最低领取年限为10年,每年的领取金额由政府根据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因素调整。

2. 企业年金:英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发达,大部分雇主都会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计划,根据员工的工龄和薪资水平进行个人账户的累积。

在退休后,员工可以领取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金。

3. 公共养老金:英国的公共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的缴费历史和缴费金额来确定领取金额的。

在退休前,个人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养老金保险费,而在退休后,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4. 私人养老金:除了上述三种养老金外,英国还鼓励个人自愿缴纳私人养老金,通过购买养老金保险来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储备资金。

以上就是英国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英国的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覆盖了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体现了政府与个人、企业之间的共同责任。

1. 多元化的养老金体系: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为个体和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

这种多元化的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缓解了政府的养老金负担。

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多元化的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年金和私人养老金的发展,让养老金制度更加多样化。

3. 强化养老金保障责任: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体现了政府、企业和个体间的共同责任,政府为国民提供基本养老金保障,企业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计划,而个体可以自愿补充私人养老金。

我国也应该强化政府、企业和个体的养老金保障责任,形成共同负担的养老金体系。

4. 加强养老金保障监管:英国的养老金制度监管比较完善,保障了养老金的安全和稳健运营。

我国可以加强养老金制度的监管,防范养老金资金的风险,确保养老金的安全。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在多元化、职业年金、共同责任和监管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始于19世纪末,经过数次改革和调整,已经成为全球养老金制度的典范之一。

其健全的制度体系和丰富的经验不仅对英国本土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国家,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强调多层次的保障。

在英国,养老金制度包括国家养老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三个层次。

国家养老金是基础保障,对全体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职业年金依托于企业,由雇主和员工共同缴纳,为员工提供相对丰厚的养老金待遇;而个人储蓄养老金则是老年人个人储蓄所得到的养老金。

这种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在养老金制度的建设中,也应该考虑采用多层次的保障模式,这样既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强调长期积累和分散风险。

英国的国家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均采用了长期积累和分散风险的方法。

国家养老金通过长期缴纳积累资金,以平均生命期收入作为基础,对老年人进行长期的养老金支付。

职业年金则是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缴纳,利用职业年金基金进行长期的积累,以实现年金养老。

这种长期积累和分散风险的方式,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稳定而持久。

我国在养老金制度建设中应该重视长期积累和分散风险,避免短期内集中支付导致养老金缺口。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强调灵活的政策调整。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能够进行灵活的政策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英国在面临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改革养老金制度,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开支等,以调整养老金制度的支出和收入,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在我国,也应该在养老金制度建设中注重政策的灵活性,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强调公平和透明。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建立了公平和透明的机制,对于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监管。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国民福祉的重大政策议题。

在国际社会中,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一直备受瞩目,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本文将对英国养老金制度进行全面解析,以及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可以追溯到1946年,当时颁布了《国家保险法》,建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制度。

根据该法律规定,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国家养老金计划,并按照工资水平缴纳养老金,以便在退休后能够获得基本的退休金。

英国政府还设立了补充养老金计划,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

这样的体系保证了几乎所有英国公民都能获得基本的退休金,并且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福利措施,如免费医疗、免费公共交通等,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的成功在于其多元化的体系结构,既有国家养老金,又有私人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互为补充的养老金体系。

这种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既能够充分调动政府、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英国政府还不断进行改革,提高养老金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以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与此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出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对国家的财政压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随着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这一市场进行欺诈活动,给老年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英国政府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以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养老金制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国也可以借鉴英国的多元化养老金体系,加强国家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互补作用,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我国还需要加强养老金管理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养老金市场进行欺诈活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及启发

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及启发

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及启发关于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及启发的论文报告目录:I. 微观经济学分析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1. 公共养老保险体系2. 自愿性个人储蓄计划3. 企业养老保险4. 长期护理保险5. 对比其他国家养老保险制度II. 宏观经济学分析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1. 政策措施2. 经济因素3. 社会因素4. 与其他国家的差异5. 参考价值III. 英国养老保险案例分析1. 英国个人储蓄账户(ISA)2. 英国退休计划3. 英国国家养老金(State Pension)4. 英国长期护理保险5.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I. 微观经济学分析英国养老保险体制特点1. 公共养老保险体系英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以国家养老金作为基础,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养老保障。

国家养老金是一种公共养老金计划,所有的合法居民都有资格申请。

基于缴纳国家养老保险税的年限和所得,每月领取不同数额的养老金。

国家养老金的优点在于,它不受市场波动,政策变动或企业破产等不可预测事件的影响,因为它是由政府提供的。

2. 自愿性个人储蓄计划自愿性个人储蓄计划,也称为个人储蓄账户(ISA),是另一种形式的养老保障。

ISA是在税前所得的基础上建立的,人们可以把他们的钱存入ISA账户,收益不受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的影响。

一旦达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人们就可以从ISA账户中提取现金。

ISA的优点是,它提供了一种弹性的、不受限制的投资方式,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风险偏好,同时也能够在抵押贷款、教育支出和税收等方面提供税收优惠。

3. 企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是一种由雇主提供的养老保险计划,员工在工作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退休后通过企业养老金计划获得养老金。

企业养老保险的主要优点在于,参与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计划,同时还能享受雇主的配套福利。

4. 长期护理保险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英国还有一种长期护理保险,旨在为那些需要大量辅助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这种保险计划有助于支付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费用。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一)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一)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各种不同性质的一些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资本投资的自由流动;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将国营企业私有化;普遍降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运用立法和经济手段为经济体系创造更加富有弹性的劳动合同和工资谈判制度等。

市场化改革的中心内容,是赋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决定中的主导作用,减少政府行政力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过度和不当的干预。

与众不同的是,在发达国家中,英国的改革决心最大、行动最彻底。

从20世纪80年代的撒切尔时代到21世纪的布莱尔执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目标取向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制定的。

撒切尔执政时代所进行的主要市场化措施有: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出售公共住房;制定法律削弱工会力量,弱化工资刚性;在保留福利国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私人部门福利计划,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刺激工作人口选择私人部门养老金计划;降低失业人口在失业期间的待遇,鼓励人们积极寻找工作。

随后的梅杰政府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萧规曹随”,把撒切尔时期没有私有化的许多大的、有一定行业垄断性的企业如铁路等企业出售给私人部门;为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进一步废除了“工资理事会(WageCouncils)”组织。

布莱尔工党执政后,继续推进市场化倾向的改革,为鼓励雇员自主创业,为他们在创业期间提供免税的税收优惠;进一步深化福利制度改革,建立以鼓励工作为核心的福利体系;在金融政策领域,把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从原隶属于财政部的体制中独立出来,赋予它独立的货币政策裁量权,从此,英格兰银行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专业眼光来判断经济形势的热度,相机抉择货币政策。

经过连续20多年的改革,英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表现为英国经济的自由度得到极大的增强。

根据福雷泽研究所(FraserInstitute)的报告。

到1999年,英国经济自由化程度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排名仅仅低于新西兰,超出美国,排名第二位,远远超过它在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国现实经济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都跨入了OECD国家的前列,产出指标也有很大改善。

浅析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沿革 促进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

浅析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沿革 促进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

财富管理732022.11《中国信用卡》☐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教育培训和国际事务部 鲁明佳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推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发展沿革,为促进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提供借鉴。

一、基于养老金三支柱,了解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在世界银行1994年公布的《应对老龄化危机》报告中,养老金被定义为根据以往的缴费记录、通用养老金计划或养老目标管理计划,由年老、退休、遗嘱、死亡、残疾等原因触发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支付款项。

同时,该报告研究并详细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梳理出养老金三支柱(Three Pillars),即三类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总体来看,养老金融保障系统具有三种功能,即再分配、储蓄和保险。

政府通过制定养老保障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促进养老金三支柱建设,有助于老年人分享财政保障和经济发展成果,并得到更好的服务: 一是养老金公共管理体系,以缓解老年人贫困问题为有限目标;二是职业年金管理体系,由企业实施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专业的投资、账户管理等服务,形成基础养老金的补充资金;三是将强制储蓄和自愿储蓄结合,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养老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与依赖任何单一体系相比,将保障功能分散到养老金三支柱上,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稳固、更大范围的收入保障。

英国养老金体系的特征之一是职业养老金占主导地位,其综合覆盖率、替代率和管理规模等指标优于公共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1973年,英国《社会保障法案》引入职业养老金。

最初的收益确定型(Defined-Benefit,DB)养老金计划主要由企业或雇主为员工退休生活浅析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沿革促进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4《中国信用卡》2022.11提供保障,后来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逐渐向固定缴费型(Defined-Contribution,DC)养老金计划转型。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会保障占财政支出 3%, 2 绝对数额高达 90亿英镑 3 成为
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支出.几乎等于健康与 .
社会服务支出的两倍, 以及教育支出的 3 倍。 根据这种发
展趋 势 .到 1 9 9 9年 .仅 社 会保 障一项 的支 出就 将 高 达
思 想 的影 响 . 一 步 完善 了社 会 保 障 体 系 . 建 起 “ 进 构 从摇 篮 到坟墓 ” 的社 会保 障制 度 。 0世 纪 7 2 0年代 中期 , 界石 世 油危 机爆 发 . 国经 济发 展速 度开 始放 慢 . 口老 龄 化趋 英 人 势也 在加 剧 。 这种形 势下 . 在 高福利 的社 会保 障制度 暴露 出发 展面 临的 困境 . 传统 的福利 制度 难 以维持


1长期高 福利 支 出 . 财政 不堪重 负 . 使
。一
高福 利需 要 高税 收支 撑 .英 国 主要 社会 保 障制 度 实
‘一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叶 ’
定 期 限结束 前 , 不能 进行 交易 团购 中介组织 既要 和传 统 渠 道竞 争 . 又要 与之 合 作 . 给 传 统渠 道 留有一 定 的 “ 应 利
展起 来 . 为福 利 国家 的建 立奠 定 了基 础 后来 受庇 古福利
据 统计 .9 1 ~ 92年 .英 国社 会 福利 支 付 增 长 15 年 18
2 . 。 7倍 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 1 。 倍 同期社会福利支付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 跃升为 2. 1 6 4% 4 9 %。9 年社 4 9
意 进行 大规 模生 产的具 有 一定 风险性 的商 品 对 于厂 商 而言 . 面对 巨 大 的市场 空 间 , 类 需 求相 当分散 , 求 量 此 需 也很 少 . 且 有 些需求 品 ( 订单 数 量较 少 时 ) 而 在 也没 有 太 大的利 润 空间 . 因而 不愿 意去 生 产 。但 是 , 如果这 些分 散 的“ 量个 性 需 求 ” 过 网络 聚 合起 来 , 少 通 就会 产 生 规模 经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英国为例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英国为例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英国为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备受瞩目。

其中,以英国为例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其先进性和成熟性被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英国养老保险制度为例,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是逐步引入个人账户制度。

在过去,英国的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负担越来越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于2002年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即“职业养老金”(Stakeholder Pension),建立了一个强制性基金,用于个人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这种个人账户制度的推行,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人的养老金收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对于中国来说,逐步引入个人账户制度有助于缓解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并激励个人提高储蓄水平。

其次,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根据英国的养老金计划,退休年龄将逐步延长至66岁,并有可能进一步上调。

这样的措施可以使养老金制度更加可持续,并推迟养老金支出的时间,减轻国家负担。

与之类似,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人。

因此,适时调整退休年龄,推迟养老金支付时间,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必要的。

不仅可以减轻财政压力,还可以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参与度。

此外,英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强调了私人养老金的重要性。

为了激励个人更多地参与养老金储备,英国政府为个人提供税收减免政策。

例如,养老金缴费可以享受税收减免,个人养老金收入也只需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

这些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私人养老金的吸引力,提高了个人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与之相似,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个人养老金更多的优惠,激励个人更多地储备养老金。

总的来说,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给中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逐步引入个人账户制度、提高退休年龄、加大私人养老金的推广力度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合作,都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可借鉴的经验。

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摘 要: 文章梳理 了英国养老金制度 改革历程 , 归纳 了三个支柱改革的金 融化 导向
及表现 , 分析 了金融化改革对第二、 三 支柱养老金覆盖率、 缴 费率、 投 资收益和基金积 累
的影响, 以及生命周期化投 资、 养老金债券等金融创新在应对低利率风险、 金 融危机冲击
风险 中的作用。基于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经验 , 结合我 国企业年金和个人 养老金发展
社 会保 障研 究 2 0 1 7年 第 1期
S o c i a l S e c u r i t y S t u d i e s N o . 1 2 0 1 7
英 国养 老 金 金 融化 改 革 的 经 验 和 启 示
李 亚军
( 山东工 商学院公共 管理 学院 , 山东烟 台, 2 6 4 0 0 5 )
的 实际 , 总结 了引入 “自动 加入 ” 制度、 发 展 集合 年金计 划 、 完善 税 收优 惠、 推行 审慎监 管、
鼓励养老金 生命周期投资创新以及 改革基础养老金 制度 为职业年金 和个人养老金金 融
化 改革创 造条 件等 结论 和启 示 。
关键词: 职业年金 ; 企业年金 ; 个人养老金 ; 养老基金金 融; 养老金改革
表 1
第一 支柱 : 国家养 老金
公 共
当前 英 国养老 金体 系
第二支柱 : 补充 国家养老金
公 共
第三 支柱 : 私人养老金
私 人
新 计 划 新 国家养老金( n e w S t a t e P e n s i o n ) 名称
国家雇员 信 托储 蓄计 划 ( N a t i o n a l 职业 、 企业 、 个人 、 多雇 主养老金计划 E m p l o y m e n t S a v i n g s T r u s t ( N E S T ) )

英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英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16英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赵 倩(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英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建立现代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的福利国家,英国作为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开拓者走在世界的前沿,为我们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分析英国养老金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取得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国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意义非凡。

【关键词】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经济危机;政府退出一、英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重新审视已有的养老保险制度。

从“福利国家”的定位开始,英国政府试图包揽社会公民的养老任务,国家在养老保险建立的过程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针对老年人的支出越来越高,随之出现了财政赤字、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工作积极性降低、福利陷阱、国家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在新右派思潮和“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思想的促进下,英国逐渐开始了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机制的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

英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引导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

(一)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积累制英国现代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二战后英国政府在贝弗里奇报告的指导下逐渐建立,首先成立的是国家基本养老金,贝弗里奇关于国家基本养老金最初的设想是设立20年的缴费期,采取基金积累制来积累基金而并非是采取现收现付的形式,工党政府拒绝了贝弗里奇的设想而确定了现收现付制的基调,这个决定损害了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财政基础。

养老金的市场化改革就是在原有的现收现付的基调下,逐步的引入基金积累制的同时逐步的缩小现收现付制的运用。

引入个人账户制,通过建立个人账户,雇主、雇员按照一定比例共同缴费放入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属于个人,完全积累,虽然没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缺乏共济性,但是增加了公民的养老储蓄,保障公民退出劳动力市场后高质量的老年生活,防止老年贫困的发生,以免加重社会负担。

英国改革养老金制度的措施及其经验借鉴-保险论文-经济学论文

英国改革养老金制度的措施及其经验借鉴-保险论文-经济学论文

英国改革养老金制度的措施及其经验借鉴-保险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对英国养老金改革状况、改革措施及对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作用进行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养老金改革发展, 英国形成了三支柱养老金体系;通过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市场化改革以及调整养老金参数, 英国养老金实现改革;同时, 对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我国可以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优化投资结构以及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关键词:英国养老金; 养老金改革; 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一、英国养老金体系的三支柱概述经过几十年的养老金改革发展, 英国形成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是国家提供的国家养老金, 有利于减少老年贫困, 采用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是职业年金, 是强制性的积累型年金;第三支柱是自愿参加的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为老年人提供追加性养老保障.(一) 第一支柱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是国家养老金, 采用现收现付制, 由政府为退休者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国家养老金曾经由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国家第二养老金构成.OECD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养老金替代率只有30%-35%, 对于只有国家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老年生活是相对困难的.从2016年4月起英国取消第二养老金和养老金津贴部分, 将整体福利发放水平提高了30%, 并且简化为国家养老金.国家养老金的年增长幅度以通胀率、工资涨幅和2.5%三者中的最高者为标准.(二) 第二支柱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 包含收益确定型(DB) 和缴费确定型(DC) 两种模式.收益确定型计划确保了雇员退休时享有较高的养老金水平, 但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大型私营机构工作人员.随着人口结构老化, 投资回报率下降, 雇主收紧收益确定型计划, 对新加入雇员关闭收益确定型计划, 或者要求雇员缴费.缴费确定型计划由雇员管理账户的投资, 承担账户的投资风险.缴费固定型养老金运营成本较低, 雇主的负担相对低, 因此大部分雇主多为员工安排缴费固定型计划.由于税收优惠, 缴费确定型计划受高收入雇员的欢迎.为了扩大职业年金覆盖面, 将低收入雇员纳入其中, 英国政府引入职业年金自动加入制.在该制度下, 雇主必须为年满22岁及未达国家退休年龄、年收入超过1万英镑的所有雇员提供养老金计划.雇员可以选择加入自愿性职业年金计划或国家雇员信托储蓄计划.(三) 第三支柱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通常为缴费确定型(DC) 模式, 向自雇人员和没有参加职业养老金计划的人群提供.根据养老金运作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计划是否在英国税务总署登记注册, 分为EET模式和TTE模式, 通常选择EET模式较为普遍.由于高额的管理成本阻碍了雇员加入私人养老金, 英国政府出资设立了国家就业储蓄信托(NEST) , 管理年费率远低于普通的私人养老金、共同基金和盈利性质的寿险养老金, 仅为0.3%.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缴费者加入国家就业储蓄信托, 通过该信托的投资获取回报.二、养老金改革措施(一) 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二战后, 英国建立了固定费率的国家基本养老金, 也是唯一的养老金支柱.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 为了提高退休收入, 英国政府相继推出等级养老金和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同时, 职业养老金发展迅速, 英国进入了多支柱养老金模式时期.20世纪80年代, 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政府对国家养老金进行紧缩改革, 大力发展私有养老金, 加快了英国养老金体系多支柱发展速度.20世纪90年代末, 工党政府建立国家第二养老金, 以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同时, 推出市场化的存托养老金, 以建立稳定的私有储蓄.2007-2008年, 通过养老金改革系列法案.国家第二养老金成为固定费率养老金, 不再与收入关联.实施国家养老金储蓄计划, 建立个人账户制度, 由自愿变为强制参与职业养老金, 使英国养老金制度发生结构性改变.2010年, 保守党-自由党联合政府改变养老金第一支柱, 将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国家第二养老金合并为单一养老金.单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 重新构建了英国养老金体系各支柱的地位与作用.(二) 养老金市场化改革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市场化改革主要包含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方式两个环节, 体现在建立个人账户、改革融资与管理方式.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使现收现付制融资方式转变为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由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 资产完全属于个人, 个人的养老金完全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 政府只提供税收优惠和最低收益率保证.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分担国家养老的责任, 加强个人养老意识.资金筹集方式更加多元性、分散性.委托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与运营, 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承办养老保险事业, 以减少政府的保障范围和项目,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鼓励商业性保险的发展, 并做出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单位, 经批准可以自己成立养老保险项目, 使部分保险项目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出来.(三) 调整养老金参数英国政府通过提高退休年龄, 降低替代率等参数调整手段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短缺问题.2007年, 工党政府提高退休年龄, 计划在2018年65岁退休, 2023年66岁退休, 2036年67岁退休.随后的联合政府加速提高退休年龄, 2020年66岁退休, 2026-2028年67岁退休, 最终目标是68岁退休.英国政府实施职业养老金计划、个人养老计划以及存托养老金计划, 国家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由1979年的26%下降至2005年的15.5%.三、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第一, 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我国初步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但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所占的比例较高, 第二、三支柱发展缓慢.截止2015年底, 我国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316万人, 仅占企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6.55%, 建立年金的企业7.55万户, 不足全国企业单位总数的0.35%, 第三支柱税收延递养老保险依然处于酝酿状态.由于基本养老保险所占比重较高, 企业和个人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度较高, 导致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因此, 急需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在未来改革过程中,引入自动加入制度, 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 提升我国个人养老储备水平.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税收优惠比例, 激励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明确政府的养老责任, 强调企业和个人的养老责任.可以借鉴英国养老金改革经验, 鼓励职业年金、私人年金的发展, 扩大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第二, 优化投资结构.市场化操作养老保险基金, 借鉴英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经验, 逐步引入私人基金公司进行分散管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以市场化运作作为改革方向, 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基金, 可由多个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竞争,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基金应扩宽投资渠道, 借鉴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 包括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房地产投资等.目前,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以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为主.该两种投资方式较为安全, 但投资收益较低, 基金收入也较少.为了提高基金收益, 应该扩宽投资渠道, 将基金分散到各个投资领域中去.投资渠道可以由资本市场扩宽到实体经济领域, 包含债券、股票、基础设施、国家能源、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既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 又促进基金的发展, 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第三, 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提高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参数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行性较强、接受度较高.可以借鉴英国提高退休年龄的经验, 逐步提高我国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年龄.虽然提高延迟退休引发巨大的争议, 但英国政府延续了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政策,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提高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当及早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基于人口结构、预期寿命以及退休制度等原因的现实因素逐步调整退休年龄.针对不同人群的退休意愿, 可提出针对性的退休政策.同时关注公众的个人心理, 做好公众的解释工作, 安抚好公众情绪.参考文献[1]乐媛媛.英国养老金改革对中国养老金的启示[J].经济师, 2016 (12) :73-74.[2]Jamie Jenkins, Malcolm Winter.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对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意义[J].清华金融评论, 2017 (S1) :42-52.[3]孙宏.第三支柱的多国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7 (12) :34-35.[4]David N., Changes in regulation of pension scheme.The pensions regulator, 2005.[5]Modifiable, Muralist, Rbethinking pension refor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12.[6]孙宏.第三支柱的多国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7 (12) :34-35.[7]关博.大力发展补充保险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 2017 (03) :57-60.。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等因素,许多老年人陷入贫困,政府开始为退休老人提供养老金。

经过多年的发展,英国的养老金制度逐渐完善,现已形成了一个包含国家养老金、企业年金、私人退休金等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英国的国家养老金是全民参与的,所有年满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人都可以领取一定的养老金。

这一制度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避免老年人因缺乏收入而生活陷入困境。

其次,英国还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雇主和员工都可以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金,以便退休后可以领取更高的退休金。

这一制度在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以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

再次,英国还鼓励个人自主选择私人退休金计划。

在私人退休金计划中,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以便在退休后获得更好的养老金。

私人退休金计划的制度化可以让每个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金,以便在退休后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英国的养老金制度比较完善,既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也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工作和储蓄,以便获得更好的养老金。

对我国而言,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英国的国家养老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我国的全民退休金制度。

同时,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企业年金模式,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其中。

另外,私人退休金计划也可以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金。

总之,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我国的养老保障水平,让老年人也能有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引言:一、英国的养老金制度1.1 历史沿革英国的现代养老金制度可以追溯到1946年,当时英国政府推出了国民养老保险制度。

该制度主要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缴纳,然后由政府统一管理和分配。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成为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组成架构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主要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和个人储蓄三大组成部分。

国民养老保险覆盖了绝大多数的英国居民,是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基石。

公司养老金则是由雇主和员工共同缴纳,用于为员工提供退休金和其他福利。

个人储蓄则是指个人从工资中额外储蓄用于养老金的公积金制度。

1.3 改革与调整近年来,英国政府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高退休年龄和减少退休金待遇的政策,这是因为英国的养老金支出一直呈现出增长趋势,与此英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保证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二、对我国的启示2.1 健全的三支柱制度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中,“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和个人储蓄”这三大支柱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养老金体系。

这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我国的养老金体系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而企业和个人的养老金缴纳则相对薄弱。

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养老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的养老金缴纳制度,构建一个健全的“三支柱制度”。

2.2 长期积累和可持续性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强调了长期积累和可持续性。

通过长期的养老金缴纳和积累,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这也是我国应该倡导的理念。

当前,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金支出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我国需要借鉴英国的经验,积极倡导长期积累和可持续性的养老金理念,以保障我国的养老金可持续发展。

2.3 政府引导和监管英国政府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其中包括提高退休年龄、减少退休金待遇等政策。

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养老金管理中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_李珍

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_李珍

保险研究 2011年第2期I N S U R A N C ES T U D I E S N o.2 2011 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李 珍 王海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 英国是较早进行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国家之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协议退出”,导致保障水平下降、养老金收入差距拉大、基金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日益显现,退出比例本身也呈下降趋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到依靠国家养老金的老路上来。

政府在新的改革中再次推行均等化,提高制度的再分配性。

这一改革历程凸显反复、频繁、复杂,一方面给个人带来了风险,造成了损失,徒增改革成本;另一方面,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不利于做出合理的终身储蓄安排。

总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还在于提高生产率和退休年龄等。

[关键词] 养老金;私有化;英国[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11)02-0121-07 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之一,是典型的欧洲高福利国家。

英国较早地开始发展多支柱、多层次养老金体系,至今,已经是欧洲乃至国际上养老保障支柱、保障层次最多的国家之一。

早在1961年,英国就开始在国家基本养老金(B S P)之外建立国家补充养老金(即今天的S2P)。

同时,英国也是最早进行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欧洲国家之一,该国从1978年开始立法,允许雇主和雇员选择从国家补充养老金中“协议退出”(c o n t r a c t o u t),并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建立雇主支持的养老金或者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于没有雇主支持者)。

这一从传统现收现付的国家养老金向私有的基金制个人账户的改革,称为养老金私有化改革。

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抬头,英国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更掀起了后续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改革浪潮。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是这一大背景下建立的。

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_李珍

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_李珍

保险研究2011年第2期I N S URANCE STUD I ES N o.22011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李珍王海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英国是较早进行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国家之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协议退出0,导致保障水平下降、养老金收入差距拉大、基金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日益显现,退出比例本身也呈下降趋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到依靠国家养老金的老路上来。

政府在新的改革中再次推行均等化,提高制度的再分配性。

这一改革历程凸显反复、频繁、复杂,一方面给个人带来了风险,造成了损失,徒增改革成本;另一方面,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不利于做出合理的终身储蓄安排。

总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还在于提高生产率和退休年龄等。

[关键词]养老金;私有化;英国[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1)02-0121-07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之一,是典型的欧洲高福利国家。

英国较早地开始发展多支柱、多层次养老金体系,至今,已经是欧洲乃至国际上养老保障支柱、保障层次最多的国家之一。

早在1961年,英国就开始在国家基本养老金(BSP)之外建立国家补充养老金(即今天的S2P)。

同时,英国也是最早进行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欧洲国家之一,该国从1978年开始立法,允许雇主和雇员选择从国家补充养老金中/协议退出0(contract out),并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建立雇主支持的养老金或者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于没有雇主支持者)。

这一从传统现收现付的国家养老金向私有的基金制个人账户的改革,称为养老金私有化改革。

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抬头,英国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更掀起了后续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改革浪潮。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是这一大背景下建立的。

30多年过去了,伴随着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一)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一)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各种不同性质的一些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资本投资的自由流动;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将国营企业私有化;普遍降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运用立法和经济手段为经济体系创造更加富有弹性的劳动合同和工资谈判制度等。

市场化改革的中心内容,是赋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决定中的主导作用,减少政府行政力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过度和不当的干预。

与众不同的是,在发达国家中,英国的改革决心最大、行动最彻底。

从20世纪80年代的撒切尔时代到21世纪的布莱尔执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目标取向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制定的。

撒切尔执政时代所进行的主要市场化措施有: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出售公共住房;制定法律削弱工会力量,弱化工资刚性;在保留福利国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私人部门福利计划,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刺激工作人口选择私人部门养老金计划;降低失业人口在失业期间的待遇,鼓励人们积极寻找工作。

随后的梅杰政府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萧规曹随”,把撒切尔时期没有私有化的许多大的、有一定行业垄断性的企业如铁路等企业出售给私人部门;为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进一步废除了“工资理事会(WageCouncils)”组织。

布莱尔工党执政后,继续推进市场化倾向的改革,为鼓励雇员自主创业,为他们在创业期间提供免税的税收优惠;进一步深化福利制度改革,建立以鼓励工作为核心的福利体系;在金融政策领域,把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从原隶属于财政部的体制中独立出来,赋予它独立的货币政策裁量权,从此,英格兰银行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专业眼光来判断经济形势的热度,相机抉择货币政策。

经过连续20多年的改革,英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表现为英国经济的自由度得到极大的增强。

根据福雷泽研究所(FraserInstitute)的报告。

到1999年,英国经济自由化程度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排名仅仅低于新西兰,超出美国,排名第二位,远远超过它在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国现实经济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都跨入了OECD国家的前列,产出指标也有很大改善。

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二战后,英国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通过《国民保险法》(1946)、《国家援助法》(1948)等法律,将社会保障覆盖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确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模式。

但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高福利制度带来的经济效率下降、劳动力市场活力不足等弊端日益显现,加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社保支出不断扩大,财政负担不断加重,高福利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后,英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核心是转向保基本,使政府提供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倡导个人与国家共担责任,通过降低养老金水平、提高退休年龄、突出强调养老金精算平衡等方式逐步削减福利,遏制养老保险支出不断增长态势,并加快私人养老金改革,淡化政府养老责任。

这些理念基本上为其后的历届政府所接受和发展。

经过多轮改革,目前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在给付充足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了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基金及财政带来的负担,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英国以国民保险费形式征缴基本养老金。

缴费对象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雇员,第二类为自雇人士,第三类为弥补缴费年限不足的自愿补缴费人员,第四类为自雇人士所得超过一定标准后的超额缴费,其中雇员缴费占缴费总额的97%,是缴费主体。

缴费率。

雇员国民保险总缴费率为25.8%,其中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分别为13.8%、12%。

需指出的是,英国国民保险缴费类似于社会保险缴费,不仅用于养老保险,还用于医疗保健、无工作能力者福利金、就业及援助津贴、求职津贴、丧亲津贴、生育津贴等,养老保险约占80%。

缴费基数。

以周工资薪金收入为缴费基数,其中雇主按照雇员收入的13.8%缴纳;雇员收入低于封顶线(2014/2015财年为?805/周)部分按12%缴纳,高于封顶线部分减按2%缴纳。

同时,英国实行免征额制度,低于免征额(2014/2015财年为?153/周)部分雇主和雇员都不需要缴费。

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国别与地区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郑秉文 孙守纪内容提要: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 一个核心、两次转变、三个阶段 。

一个核心是指信托制度;两次转变,一是养老金监管从协议退出计划的配套工作转变为独立工作,二是养老金监管从被动反应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模式。

这两次转变恰好构成了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梳理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英国养老金监管体制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最后,本文指出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极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职业养老金 监管体制 发展历程 信托制度英国职业养老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590年覆盖皇家海军成员的查塔姆基金。

在研究和分析英国养老金的时候,我们须将职业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改革的历史结合起来考察,否则就难以对英国福利制度(基本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的全貌有个准确的了解。

从英国 现代 职业养老金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监管体制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到1995年之前,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2004年之间,第三阶段是2004年至今,其分水岭即为两部法案: 1995年养老金法案 和 2004年养老金法案 。

第一阶段最大[英]克里斯 勒维(Ch ri s Le w i n) 英国养老金的发展 ,陈星译, 经济导刊 2005年第06期,原载于Bene fits&C o mpensa tion In t erna tional,M ay2003Vo.l32Iss.9的特点是英国政府把职业养老金监管看作 协议退出 计划 的配套工作,还没有认识到职业养老金需要专门监管。

英国政府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资源,把信托法中约束受托人的责任和义务应用于养老金受托人,其中为了处理和解决养老金计划中的特殊问题,零星的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法律,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二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职业养老金实现了系统、独立监管,摆脱了监管工作的从属地位,建立了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M丨他山之石T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王 婷(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摘 要】 本文介绍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分析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现状,提出了英国养老金制度对中国的启示: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构建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分级规划养老金缴费费率;完善养老金监管与投资体制,保障养老金保值增值;积极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

【关键词】 英国;养老金制度;雇主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一、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英国养老金制度经过百年的发展,养老金体系逐步从政府为主,过度到“政府、企业与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大致而言,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免费养老金制度(1908-1925)。

英国政府对70岁以上,年收入低于21英镑的老人每周免费发放25便士的补贴,带有社会救济性质。

第二阶段,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建立(1925-1959),《寡妇、孤儿和老年人纳款性养老金法案》在1925年颁布,确立了养老金缴费领取的性质。

此后,养老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保障水平逐渐提高,基本形成了覆盖范围较广的养老金体系。

第三阶段,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开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逐渐形成(1959-2016)。

1959 年英国政府引入国家分级养老金计划,普通居民可以选择在年轻时缴纳国家规定的国民保险税,退休之后领取国家定额的养老金用以保障基本生活。

一些收入较高的人群可以选择“多缴多得”,在此制度建立之初,参与者便可选择“协议退出”(Contract out),即少缴一部分国民保险税,少缴的比例参与到雇主养老金计划或者个人养老金计划中。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萧条,政府希望降低养老金支出,减轻财政负担。

保守党上台后,开展养老金私有化,通过税收优惠,鼓励雇主建立职业年金,个人参与养老金计划。

经过了市场化改革,英国养老金制度形成了国家养老金、雇主职业年金及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

第四阶段,明确国家基本养老保障职能,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发展(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研究 2011年第2期I NSURANCE STUD I ES No.2 2011 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李 珍 王海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 英国是较早进行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国家之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协议退出”,导致保障水平下降、养老金收入差距拉大、基金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日益显现,退出比例本身也呈下降趋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到依靠国家养老金的老路上来。

政府在新的改革中再次推行均等化,提高制度的再分配性。

这一改革历程凸显反复、频繁、复杂,一方面给个人带来了风险,造成了损失,徒增改革成本;另一方面,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不利于做出合理的终身储蓄安排。

总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还在于提高生产率和退休年龄等。

[关键词] 养老金;私有化;英国[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11)02-0121-07 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之一,是典型的欧洲高福利国家。

英国较早地开始发展多支柱、多层次养老金体系,至今,已经是欧洲乃至国际上养老保障支柱、保障层次最多的国家之一。

早在1961年,英国就开始在国家基本养老金(BSP)之外建立国家补充养老金(即今天的S2P)。

同时,英国也是最早进行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欧洲国家之一,该国从1978年开始立法,允许雇主和雇员选择从国家补充养老金中“协议退出”(contract out),并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建立雇主支持的养老金或者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于没有雇主支持者)。

这一从传统现收现付的国家养老金向私有的基金制个人账户的改革,称为养老金私有化改革。

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抬头,英国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更掀起了后续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改革浪潮。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是这一大背景下建立的。

30多年过去了,伴随着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给一些国家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带来了巨大损失,更引发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前途的讨论。

籍此,我们以英国这一较早进行私有化改革的典型国家为例,分析其在私有化过程的效率效果、利弊得失,希望能重新够唤起人们对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认识,从而能更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一进程。

一、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及现状社会制度的建立、改革与发展往往不是线性的,都带有一定的曲折性、复杂性,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更是如此。

从建立雏形至今,伴随着政党轮替、政府更迭,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参数方面,都已历经多次修改、变革,这给全面、准确地解析英国的制度带来了不少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两个角度把握这一改革历程:纵向上的时间历程和横向上的制度架构。

首先,从纵向时间历程上看,养老责任在转移。

私有化改革中,政府通过税费优惠,鼓励建立私人部门养老金(主要是企业养老金计划)来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并要求企业提供至少与政府养老金同等水平的养老金,从而使企业承受了与政府同样的负担。

企业为了享受税费优惠并减轻由此增加的支出负担,逐步改待遇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JY158)和201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22396043)的资助。

[作者简介] 李 珍,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教授;王海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确定型计划(DB)为缴费确定型计划(DC),从而最终向个人转移风险和责任。

其次,从横向结构架构上看,改革逐步形成了三支柱模式。

英国是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的国家,但直到20世纪初,对于老年人普遍资助项目也只有济贫法中做出了相关规定,1925年才第一次出台了缴费型的养老金法案。

此后,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到1979年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前夕,英国基本形成了覆盖范围较广、待遇较慷慨的养老金体系。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缴费型的国家养老金和非缴费型的国家养老金两大类(或三支柱)。

其中,缴费型的国家养老金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两个计划:即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金(Basic State Pensi on,BSP),以及第二支柱,国家收入关联型养老金(State Earning Related Pensi ons, SERPS)。

以上两个支柱的缴费主要来自国民保险费(Nati onal I nsurance Contributi on,N I C)。

非缴费型的国家养老金,主要是指最低养老金保障计划(M ini m u m I ncome Guarantee,M I G),该计划是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补充,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这一计划可以视作零支柱范畴。

除了上述国家养老金计划之外,这一时期其他的私人养老金项目基本处于小型、分散、自治状况。

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BSP)。

到二战爆发时,英国基本均等的国家养老金权益的基础已经建立,但还不具有广泛性,且待遇水平较低(每周10先令的均等待遇水平)。

1942年,贝弗里奇的报告“社会保险和联盟服务”为战后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画出了蓝图,提出建立个人供款与养老金待遇之间的联系。

1946年,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基于贝弗里奇的这一提议,建立起覆盖广泛的、基于国民保险费的待遇均等的社会保险制度,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9年4月,基本养老金水平为个人每周90.7英镑,夫妇每周145.05英镑。

领取全额基本养老金的资格年限分别是男、女缴纳44年、39年的国民保险费(N I C),2007年养老金法案将这一年限统一降至30年。

低于这一年限,降低基本养老金水平。

第二支柱,国家收入关联型养老金(SERPS)。

这一计划是由在1961设立的补充国家养老金即国家等级退休金计划(graduated retire ment benefit sche me)发展而来,该计划是当时为保障国民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而设立的(鼓励人们额外多缴费),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个补充计划不能建立一个充足的第二支柱养老金,并将建立第二支柱的目光逐步转向了职业年金。

最终,该补充计划先后在1978年和2002年分别被国家收入关联型养老金计划(SERPS)和国家第二养老金计划(S2P)所替代,但待遇仍然依缴费等级而定。

正是1961年补充型养老金的建立,国民保险缴费(N I C)的来源第一次变成了两部分:部分收入关联型的和在基础之上的额外缴费。

国家收入关联型养老金从建立之日起,就有一个特征,即可以从该计划中“协议退出”(Contract out),这一特征出自撒切尔首相的改革。

在石油危机带来的“滞涨”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泛起的背景下,1979年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上台后,突出强调市场的作用,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减轻政府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合理弱化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和地位,将所承担的养老责任转向私营部门,①同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这一改革过程通常被称为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其主要特征是“调结构”,即利用政府在国民保险费等方面的税收优惠,鼓励建立雇主职业年金,或者其他类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一个特别的政策即为从国家养老金的补充养老金(S2P)中“协议退出”。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第二支柱既包括政府举办的SERPS/S2P计划,也包括经过协议退出而建立的企业计划或个人计划等,涵盖范围较广。

零支柱,最低养老金保障计划(M I G)。

该计划是国家基本养老金(BSP)的补充,用以弥补那些收入低于最低养老金标准的人,主要针对一些特殊项目和缺乏收入的特殊群体,例如低收入者、房屋租赁者等,遵循家计调查(Means2tested)的给付原则。

历经撒切尔、布莱尔等政府的多次改革,英国基本形成了上述的三支柱模式。

目前英国还存在一些不同类型的个人自愿性质的养老金计划,按照世界银行的五支柱划分模式,这些属于第三支柱,但由于这部分较为散和小,本文不再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效果及评价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有很多,通常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日益增加的财政压力下,需 ①臧忠生.聚焦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2月7日.要通过私有化来减轻政府负担;第二,人们认为政府管理的养老金计划缺乏效率,会带来诸如搭便车等问题,而私有化之后可以提高个人的积极性,包括主动监督的积极性等,从而提高管理运营效率。

如果说私有与公有的效率属于尚存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不堪负重的财政压力则是政府要时刻面对的现实难题。

(一)私有化改革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和效率问题1.“协议退出”不能降低养老金总成本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减轻不堪重负的政府财政负担。

经过公有转私有、企业DB转DC等一系列转型后,或许政府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从实践来看,英国政府用于养老金支出的费用占G DP的比重仍然在持续上升),但从宏观上看,养老金的社会总成本并不会就此降低,只是从政府转移给企业,再从企业转嫁给个人。

否则,政府推卸责任的后果必然是养老金待遇的相应下降,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与其说私有化改革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不如说是转移压力。

因为养老金的支出必然要有最终的主体来承担,如果政府推卸,企业转嫁,承担者就只能是个人。

对个人而言,不是增加缴费,就是要承担降低待遇的后果。

当然,英国政府除了通过私有化“调结构”、推责任外,还通过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参数改革。

1986年英国重新修订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此前养老金替代率为雇员收入最高的20年的平均收入的25%,改革后养老金替代率逐步降低,在1999年到2009年十年的过渡期间降到雇员整个工作期内平均收入的20%,且从2001年开始,配偶的养老金从原来参保人的100%减至50%,等等。

此前也有过类似改革,如1974年政府将养老金随物价和工资孰高而增长的机制,改为随物价增长。

这一系列改革无疑可以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但却导致养老金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不断下降,带来新的保障水平的问题。

因此,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来说,总的养老成本问题并不会随私有化而得到根本解决。

本质上,这是一个成本如何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摊的问题,或者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一个在不同代际人口之间分摊养老成本的问题。

政府需要站在整个养老金体系来看待成本分担及可持续性等问题,而不应仅仅拘泥于政府本身的负担,虽然这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2.激励效果不明显除了降低政府财政负担,私有化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激励作用明显,因为私有产权清晰。

政府给出的“协议退出”优惠措施包括:第一,退出后雇主和雇员都可以降低缴纳国民保险费(N I C)水平;第二,如果个人不拥有雇主计划或退休储蓄计划,则可以通过选择一个股权持有养老金(stakeholder pensi on)或个人养老金(pers onal pensi on)计划,从而完成“协议退出”,但在这种情况下,N I C缴费不降低,政府将给予部分返还(Contributi on rebate)并直接转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第三,所有建立起的个人账户都可享受税前的(p retax)缴费优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