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点5: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知识点5:群体的概念与分类为什么我们要组成群体?个体之所以会组成群体,一个是为了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还有就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各种需要,社交需要、平安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群体的概念:指组织中的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根底上所形成的整体。
问题:群体与人群是一样的吗?群体与人群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人的集合可以称之为群体:●群体内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群体具有其成员应共同遵守的标准●群体内有持续的互动关系●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目标,成员分工合作。
归根到底,要成为群体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共同目标、共同完成、协作分工。
我们判断是不是群体,主要从这三个因素来判断。
按照群体的性质或特征,我们可以将群体分为开放群体、封闭群体,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等等。
但最常用的分类是刚刚所说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正式组建的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由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正式群体是组织明文规定的,而且很固定,如企业的班组、科室、部门,是根据工作任务划分组合起来的。
特点:●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其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必须从事组织规定的活动●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
非正式群体:组织中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个体组合。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非正式群体是和情感、利益需求联系在一起的,是自发形成的。
理解:●是群体成员为了满足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任何组织中都不能防止的现象●其存在对组织可能有利可能不利特点:●以共同的心理需求为根底自发形成。
●有很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有很强的群体意识、不成文的群体标准,群体压力大、从众行为和标准化行为明显。
●自然形成有号召力的领袖式人物。
●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特别快,思想交流多。
群体也可以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团队和群体的区别群体的概念: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群体成员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团队和群体的差异团队和群体经常容易被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汇总为六点:1在领导方面;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3协作方面;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群体和团队的实例区分1举例下面四个类型,哪些是群体哪些是团队△龙舟队△旅行团△足球队△候机旅客实际上,龙舟队和足球队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而旅行团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它只是一个群体;候机室的旅客也只能是一个群体;2举例NBA在每赛季结束后都要组成一个明星队,由来自各个队伍中不同的球员组成一支篮球队,跟冠军队比赛,这个明星队是团队还是群体,或其它组织明星队是团队还是群体,有一些争议;这里的看法是:明星队至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只能说是一个潜在的团队,因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成员之间的协作性还没有那么熟练,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当然从个人技能上来说也许明星队个人技能要高一些;所以认为它是一个潜在的团队,在国外也有人叫它伪团队;群体向团队的过渡从群体发展到真正的团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磨练;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图3-1群体向团队的过渡第一阶段,由群体发展到所谓的伪团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团队;第二阶段,由假团队发展到潜在的团队,这时已经具备了团队的雏形;第三阶段,由潜在的团队发展为一个真正的团队,它具备了团队的一些基本特征;真正的团队距离高绩效的团队还比较遥远;群体的概念: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群体成员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团队和群体的差异团队和群体经常容易被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汇总为六点:1在领导方面;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3协作方面;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群体和团队的实例区分1举例下面四个类型,哪些是群体哪些是团队△龙舟队△旅行团△足球队△候机旅客实际上,龙舟队和足球队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而旅行团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它只是一个群体;候机室的旅客也只能是一个群体;2举例NBA在每赛季结束后都要组成一个明星队,由来自各个队伍中不同的球员组成一支篮球队,跟冠军队比赛,这个明星队是团队还是群体,或其它组织明星队是团队还是群体,有一些争议;这里的看法是:明星队至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只能说是一个潜在的团队,因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成员之间的协作性还没有那么熟练,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当然从个人技能上来说也许明星队个人技能要高一些;所以认为它是一个潜在的团队,在国外也有人叫它伪团队;。
群体管理
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 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高内聚力积极引导
生 产 率
低内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内聚力消极引导 高内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五、群体决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群体决策对于群体成员 在价值观念、认知和工作动机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群 体决策可以增强积极的价值观念;在认知方面,有利于 提高随后的工作效率;在工作动机方面,群体决策增加 了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管理者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性质,运用积极的群体 决策方法,就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益。
•2、任务角色 •在群体中寻求任务解决 •建议者:在群体中出谋划策 •信息加工者:在群体中收集信息 •总结者: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 •评价者: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3、维护角色 •在群体中起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 •协调者:解决群体冲突 •折中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做中庸决策 •监督者:鼓动寡言的人,压制支配者
实验 后,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作了访谈,归纳从众的情 况有三种: (l)被试确实把 他人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 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 (2)被试意识 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 数 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 曲。 (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 发生了行为歪曲。 一般认为,发生从众行为是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信 息上和规范上的压力。(l)信息压力:经验使人们认为, 多数人的正确几率比较高,在模棱两 可的情况下,由 于缺少参照构架,就越发相信多数人,越从众。(2)规 范压力:群体中 的个人往往不愿意违背群体标准而被 其他成员视为越轨者,害怕与众不同 而成为“一匹离 群之马”,遭受孤立, 因此采取多数人的意见。
群体概念
• 3、社会抑制作用
• 社会抑制作用:在群体活动中, 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 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的现象。
• 产生原因:个体非良性的心理紧 张对完成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 决定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 用的因素:
成员参与度;
• 提高成员个人贡献的可鉴别性和 意义性
• 教育成员不要容忍不努力行为 • 注重考核中的个人业绩评价 • 注意奖励中的个人针对性
七、群体凝聚力(cohesiveness)
• 1、内涵: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 吸引力。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吸引 并愿意留在群体之中,为群体承 担义务的愿望的强烈程度。包括: 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群体对 成员的吸引程度。
• ⑶ 类型:友谊型;利益型;兴趣爱 好型
三、群体的形成过程
• 斯蒂芬•P•罗宾斯 • 1、形成阶段 • 2、震荡阶段 • 3、规范化阶段 • 4、执行任务阶段 • 5、终止阶段
四、群体结构
• 1、含义:是指一个群体的组成 成分,即在一个群体中各成员所 具有的各项个体特征的分布和组 成情况。
• 2、划分 • ⑴ 依个体特征分为:性别结构,
第一节 群体概念
• 一、群体的含义
• 1、定义: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关 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 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 人群集合体。
• 2、特征:
• ⑴ 成员在心理上都能相互意识 到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存在,成员 之间相互依存(一致的群体意识)
• ⑵ 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持续的互动关系)
•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确定、 具有明确的组织方式、工作方式 和任务目标的群体。
群 体 概 述
组织行为学
新来的成员被告知:“我们中 午吃饭是轮流付钱的。”
一个群体由于机密被泄露而遭 受了巨大损失,因此形成了保 守机密的群体规则
(三)地位
所谓地位(status)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或群体成员的相对 位置或等级的社会化界定。
• 1.地位符号 现实中,人们往往是通过地位符号(status symbols)感知到 地位的存在。所谓地位符号就是能够反映个体地位的标志 性事物。
高
最后冲刺
工
开始并确定
作
任务和方向
绩
效
变革与飞跃
低 开始时间 A
中间时间(A+B)/2
结束时间B
平衡
间断
平衡
三、群体结构变量
群体结构是指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关系以及使群 体按照有序的、可预期的方式运转的一些特征。 群体结构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角色、规范、地 位、群体凝聚力、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
(一)角色 所谓角色(role),就是人在某种社会情境中的一
二、群体发展阶段 • 群体发展阶段第一种模型:五阶段模型
前阶段
形成阶段
震荡阶段
规范化阶段
执行任务阶段
终止阶段
阶段
特点
形成阶段 震荡阶段 规范化阶段 执行任务阶段
群体成员开始互相熟悉;探索群体可接受的行为,并形成最基 本的群体行为规则;基本的人际关系开始建立,如确定领导者; 当群体成员开始将自己看作是这个群体内的一员时,这个阶段 就结束了。 群体内部存在着高度的冲突;群体成员常常抵制群体领导者的 控制;群体成员之间也可能出现敌意;如果群体中的冲突不能 得到解决,那么群体就面临着解散,相反,如果冲突得到解决 并且群体的领导得以接受,群体就度过了这一阶段可以进入下 一阶段了。 群体变得更有凝聚力;群体成员的群体身份感也更加强烈;群 体成员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对群体活动的责任感也增强了; 人们热切地寻找共同可接受的解决问题方案;当群体成员建立 起一套共同接受的行为方式和形成共同的愿望时,这一阶段就 结束了。
什么是群体——精选推荐
2.社会抑制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个人的人格和情绪不同,环境 不同,一些复杂性的工作,群体反而起到反面的作用与 影响,即表现为:
◆增加紧张情绪,干扰正常思路;
◆引导失误发生,降低行为效率。
第三节 群体的内聚力 (凝聚力)和冲突
一、群体内聚力
第三章 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一、什么是群体
指组织中的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 标,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 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
二、群体的分类
1.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 体效率可能最高。
2.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 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3.多功能型——团队的高级形式
一般指跨部门和工作领域的横向团队, 通过加强信息交换,激发所有成员的新观 点,新思维,解决新问题。
如日本丰田、本田,美国波音公司均 普遍存在这种团队
三、关于建立高绩效团队的探讨
1.适当的规模
一般以12人为宜
2.能力与角色设计
要突出多样性,能力角色互补
◆能力 可包括技术专长型(工匠型),决策技能型(管理 型)与人际关系技能型(协调型)
如亲属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士气和 生产效率
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内聚力 与职工的满意度。
3.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 康。
(在人际关系中,控制、包容、感情的需要是人 的一种本能)
群体的名词解释
群体的名词解释群体是指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一种集合体,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特点。
群体可以是一个小团体,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组织或者一个社会集体。
群体具有一定的属性和特征,首先是群体成员的数量众多。
群体中的成员可以是同类或者异类个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兴趣、价值观或者行为方式。
其次,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种相互联系可以是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关联,也可以是情感、心理上的互动。
再次,群体中的个体会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引发群体内部的动态变化和发展。
群体的形成和存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体的共同目标或者共同兴趣。
当个体之间拥有共同的目标或者兴趣时,他们会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
其次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某些社会或文化环境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可能会受到社会认同、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
此外,个体的社会性和归属感也是形成群体的重要因素。
人们往往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和互动,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和共同实现目标。
群体的特点和行为也是研究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群体的行为可以表现为一种集体行动,即群体成员共同参与的行动,而不是个体的单独行动。
群体行为也可能出现集体决策、集体思维、群体认同等特点。
此外,群体还可能出现集体智慧,即群体成员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分享,使整个群体的智慧和能力得到集体提升。
群体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群体,可以深入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行为的机制、群体决策的效果等。
这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动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群体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演化和变迁。
总之,群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一种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特点。
群体的形成和存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共同目标、社会环境和个体社会性等。
组织行为学群体
群体规范: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广义:制度、法律、道德、文化、语言、风俗 狭义:厂规、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等 有明文规定的准则条文,也有自发形成、无
明文规定的行为模式
群体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 因素之一,象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 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 度和行为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时心境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对教师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的影响 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民主 平等 和谐 真诚 接受 理解
& 群体的特征: ♣ 人数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 ♣ 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 具有共同的目标; ♣ 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意识到自己属
于某个群体,并意识到群体的界限; ♣ 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
& 判断: 自由买票进入同一家电影院看同一场电影的一群人; 下班时,乘挤一辆公共汽车的一群人 & 心理学家霍曼斯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
群体支柱的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P120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
★ 群体规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其对一个组 织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增加还是降低生产率
★ 群体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P121
群体规范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 他按照群体目标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 压力与权威命令不一样,后者是由上级发出的, 具有强制性,而前者作为多数人的一致意见, 虽不具有强制性,但个体在心理上感到难以违 抗。如果个体一旦偏离群体规范,就会受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5、醒悟——〉解决人的冲突
以人问题为核心
6、承认——〉成熟
如:新成立的组织,开始成员之间没有矛盾,共同 致力于组织的创立和发展;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以 后,问题就会出现
高
两类问题的解决
成
熟 度
发展高峰
发展高峰
低
1
2
3
4
5
6 发展阶段
形成
震荡
规范 执行
中止
群体的静态研究
群 体 的 研 究
群体的动态研究
中有助于消除单调、沉闷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 于从事简单的、熟练的、体力性的劳动,助长作 用尤为突出。即体现在:
◆消除单调疲劳,强化个体行为。
◆激发积极的工作及活动动机,提高工 作效率。
返回
2、行为抑制作用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工作,群体反而起到反 面的作用与影响,即表现为:
◆在大众面前不自在,增加紧张情绪,干扰正 常思路;
(1)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 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 等。
(2)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 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2、群体规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范
B.形象方面的规范
群体规范
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
范
绩效
D.资源分配方面的 方面
信息寻求者 意见提出者 能量供应者
关系导向角色 调和者 折中者 鼓励者 加速者
自我导向角色 阻碍者
认可寻求者 统治者 回避者
从完成任务的角度看 创新者的作用使为群体遇到难题推荐新的解
决办法
信息寻求者是努力获得群体需要的事实与数 据
意见提出者是把自己的意见和他人分享
群体的概念简述
群体的概念简述群体是指由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社会系统。
它是社会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对象。
群体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也可以包括动物、植物等各种生物群体。
本文将首先从人类群体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群体的形成和特点;然后探讨群体的分类和结构;最后讨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以及群体行为的特点。
群体的形成和特点:群体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繁衍,个体之间开始形成一定的联系和互动,逐渐形成了群体。
群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比如亲属关系、地理位置、共同的兴趣爱好等。
群体的形成对个体来说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互动和交流,个体逐渐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群体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群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个体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是亲属关系,也可能是社会关系,比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
其次,群体拥有一定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这些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可以凝聚群体成员,让他们追求共同的利益。
第三,群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分工。
这些组织结构和功能分工可以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最后,群体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群体成员往往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做出一定的牺牲和奉献。
群体的分类和结构:群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规模来看,群体可以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大群体通常由大量的个体组成,比如国家、城市等;而小群体则由较少的个体组成,比如家庭、学校班级等。
按照关系的密切程度来看,群体可以分为亲密群体和非亲密群体。
亲密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密切,比如家庭、朋友圈等;非亲密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疏远,比如同事、同学等。
群体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按照组织结构的程度来看,群体可以分为松散结构和紧密结构。
松散结构的群体成员之间关系较为疏散,没有明确的组织层次;紧密结构的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相对较为紧密,有明确的组织层次。
第7章 群体及群体功能
Thank You!
1.获得安全感; 2.增强自信心; 3.增加力量感; 4.进行有效信息沟通的窗口; 5.能协调人际关系,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 6.制约个体行为的功能。
第3节 群体动力理论
一、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二、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三、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四、群体公约动力 五、群体多数动力
第4节 群体行为及群体性事件
*群体行为 *群体性事件
一、群体行为的特点
(一)少数跟随多数; (二)无意识
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型
(一)民怨太深; (二)利益分配关系失衡; (三)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四)“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五)事情闹大才有人管; (六)政府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七)信息不畅; (八)滥用警力,激化矛盾。
(五)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趋向
1.心理效应 (1)群体价值观 (2)群体凝聚力 (3)群体责任感 2.行为趋向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致弱作用 (3)行为趋同作用 (4)行为遵从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二、群体的分类(一)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
1.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1)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 (2)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
1.维权事件 2.社会泄愤事件 3.社会骚乱型事件
(四)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1.针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及时化解矛盾; 2.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3.畅通民众的诉求渠道; 4.加强法制教育; 5.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6.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7.加强对政府官员的问责; 8.慎用警力; 9.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2.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 (1)利益型群体(interest group) (2)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group) (二)按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发展
简述群体的特征
简述群体的特征
群体是指由一组人组成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组织或社会单位。
以下是群体的一些特征:
1. 共同特征:群体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可能是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
2. 一致性:群体的行为和态度通常是一致的,即使成员之间可能存在分歧和冲突。
3. 交流:群体内的成员通常能够彼此交流,分享信息和意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群体的特征和氛围。
4. 归属感:群体的成员通常对群体有浓厚的归属感,认为群体是他们生活和存在的一部分。
5. 竞争:群体内的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和比较,以证明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
6. 压力:群体的存在可能会给成员带来压力,要求他们符合群体的标准和规范,以展示自己的正确性。
7. 集体意识:群体内的成员通常具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关注群体的利益和目标,愿意为群体做出贡献。
这些特征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群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比例和特点,具体情况取决于特定的群体和社会背景。
简述群体的分类
简述群体的分类群体是指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体。
根据不同的标准,群体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群体的分类。
一、按照规模分为小群体和大群体根据群体的规模大小,可以将群体分为小群体和大群体。
小群体一般由少量的成员组成,成员之间相互关系较为密切,沟通交流较为频繁。
例如家庭、朋友圈等都属于小群体。
大群体则规模更大,成员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沟通交流较为间断。
例如公司、学校、社区等都属于大群体。
二、按照共同特征分为兴趣群体和社会群体根据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特征,可以将群体分为兴趣群体和社会群体。
兴趣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的群体,例如读书俱乐部、运动队等。
社会群体则是指成员之间因为共同的身份、地位或职业而形成的群体,例如同学群体、职业群体等。
三、按照目的分为工作群体和娱乐群体根据群体的目的和活动性质,可以将群体分为工作群体和娱乐群体。
工作群体是为了共同的工作目标而组成的群体,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例如工作团队、项目组等。
娱乐群体则是为了共同的娱乐活动而组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轻松愉快。
例如旅行团、舞蹈队等。
四、按照组织形式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群体的组织形式,可以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组织结构和规定的群体,成员之间存在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关系。
例如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等。
非正式群体则是指没有明确组织结构和规定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自由松散。
例如朋友圈、兴趣小组等。
五、按照地理位置分为本地群体和虚拟群体根据群体成员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可以将群体分为本地群体和虚拟群体。
本地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地理位置较为接近,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的群体。
例如同一个社区的居民群体、同一个城市的居民群体等。
虚拟群体则是指成员之间地理位置分散,主要通过互联网等虚拟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群体。
例如网络社区、微信群等。
群体和团队的定义,相同点和不同点(1)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我们认为,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它既同社会和个人相区别,又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并且是联结二者的中介。
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群体成员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Group)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满足特定需求而组成的集合体。
群体大致有以下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群体成员至少有两个人,这是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
在较大的群体中,还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的分工协作,并且有权威人物的存在.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群体目标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的灵魂。
没有目标的群体是不可能存在的。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在心理和行为上互相影响,围绕群体目标开展活动,具有相对独特的互动方式。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有些是明文规定的,有些则是约定俗成的,它保证群体有秩序地、协调地开展活动。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任何群体都是现实的社会实体,它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从群体的界定可以看到,群体和我们一般所讲的人群是不同的概念。
在社会学研究中,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比如搭乘公共汽车的乘客。
商店里购物的顾客、电影院里观看电影的观众、餐厅里就餐的食客等等。
在这些人群的成员之间并不发生具有意义的社会互动,也没有共同的归属感,聚合的时间也十分短暂。
因此他们不能算作群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松散的人群,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我们所说的群体。
比方说,公共汽车上突然有乘客晕倒,这时乘客们就可能会彼此交换意见,寻求救助的办法,这时这群人就有了一定的目标,出现了朝向这个目标的社会互动,于是就会形成实际的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4)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5)有一致的群体目标。
三、社会群体的功能
从个体方面看,个体有群居的本能,并希望在群体中满足各方 面的需要。
——满足人的需要功能
从社会方面看,群体是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 产)过程的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的本质。 ——实现社会目标、增强社会整合的功能
从
众
1.阿希实验(1951) 材料:18套卡片,每套2张,其中一张卡片上有一条线段(标准线段), 另一张卡片上有三条线段(比较线段)。 被试:7名被试,其中6名为实验者的助手(假被试),仅一名真被试。 任务:比较a.b.c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一样长。 程序:7名被试围桌而坐,真被试被安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18套卡片 依次呈现,头几次假被试回答正确。从第7套卡片起,假被试故意作 出错误选择。 结果:在其他人作出错误选择的情况下 a. 仅1/4~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从未发生从众行为; b. 15%的被试平均发生75%的从众行为(12次中有9次从众); c. 所有被试平均有1/3的反应表现出从众行为
由“我们的”人组成的群 体
美国警察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范:一个警 察应避免在法院作证来反对另一位警察
out—group
怀疑 偏见 蔑视 厌恶 敌视…
用道德的标准衡量内群体,用罪恶的标准
衡量外群体。
——默顿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趣缘群体和业缘群体(依据人
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性质)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典型—家庭
四合院为街坊邻里提供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直接交往的 空间,是初级社会群体存在形式的直接体现; 四合院的逐步消失反映了现代社会传统初级群体的衰落, 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在更大范围内的整合,另一方面有带来 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与冷漠;
零点公司的社区实验表明,在适当的动员方式下社区邻里 关系存在着重建的可能性: 一是需要组织起来适当的受大家欢迎的社区活动,最好是 参与式的社区活动让大家参与,在所有活动中亲子活动所 受欢迎度最高,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熟悉才有了可 能; 二是组织相对集中的时间来拓展邻里关系,比如建立全市 范围的邻里相识日,鼓励大家在这一天集中认识邻居,给 邻居带一点可爱的小礼物,认识下邻居的家庭成员以及他 们家的特点,媒体甚至应该在这一天进行全市性的邻里相 识的报道; 三是未来应该在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小媒体,给 更多的社区成员相识的机会,让大家了解邻里中的人物、 邻里观点、邻里资源与邻里事件,恰恰是这样的分享慢慢 地建立起来新的社区意识与感受。
群体及其形成
谢里夫 1961年 夏令营实验 被试:12个互相不认识的同学 过程: 第一阶段:分成两个组,两个组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独立进行 一系列的活动,如做饭等,活动中形成角色分化. 第二阶段:两队相遇,并进行比赛,这时候体现出来的”我们”和” 他们”的意识很强烈.结束时让自己选择团队中的朋友,结果选 自己团队的成员的占92.5%和93.6%. 第三阶段:先随便玩,如一起吃饭等,结果并没有减轻两组的敌意. 后一起修储水池等需要同心协力完成的事情.这时再选择朋友 时,选对方的达到1/3左右,与第二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社会群体
社会之所以为社会,首先条件是存在一群人;这群人之间 还要存在较为稳定的相互联系,分享着共同的文化,而人 们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就建构起了各种社会群体。群体 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人类大部分生活都是以群体的 形式进行的。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 三、社会群体的功能
家庭的功能
功能类别 固有功能 对内功能 性爱功能 生殖、养育功能 基本功能 居住功能 经济功能 附属功能 教育功能 对外功能 性爱控制 人口再生产 生活保障 劳动力再生产 文化传播
娱乐、宗教功能
地位获得功能
精神、文化的稳定
地位获得功能
内群体和外群体
(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in—group 团结 亲密 忠心 合作…
情境1:
全班同学包乘一辆大客车集体出游。
情境2: 运营车辆上的乘客。
集群(aggregate):暂时处于同一空间而互不隶属的个体之和.
类群(category):是一种统计量。它是指具有某些相似特点的人。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互动(社会关
系)结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连接
四、社会群体的分类
(一)初级(首属)群体与次级(次属)群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 (四)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依据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初级群体: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其成员 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 群体。典型:家庭、邻里、朋友群等。 次级群体: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成员为了某种特 定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 系的社会群体。感情联系少,面对面的接触有限,主 要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 织: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如何降低社会惰化呢?
对个体的绩效进行单独的评估 提高成员的责任心 提高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
含义: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 的力量。 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人际吸引; 第二层:成员对规范的遵从; 第三层:成员把群体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内化群体 规范。
影响因素: 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上看,是否有和是否感受到 吸引力; 从个人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看,是否一致; 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 和互补性原则; 从群体成员与其领导的关系看,是否有权威和成员是 否认同; 从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看,威胁的存在。
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过程的影响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平均速度24英里
平均速度31英里
平均速度32.5英里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 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
他人在场时是不是总会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呢?有 过这样经历吗?自己一个人背课文时很熟练,但在 课堂上背的话就出现结巴等状态.
从
众
实验后的调查:为何从众? a.知觉的歪曲:被试确实发生了错误的观察; b.判断的歪曲: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比自己正 确些,从而认为自己错了; c.行为的歪曲:承认自己看到的是对的,他人错了,但行为上表现与别人一 致。这不是真正的从众。 2.阿希实验在中国被试中的重复(华东师大,1982) 材料、程序与阿希实验一致,被试为30名大学生。 结果:a.56%人次未发生从众行为,44%人次发生从众行为; b.有2名被试始终独立;有2名被试从头到尾从众; c.实验开始时,从众行为较少;随实验进展,从众行 为增多。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比较
1、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 2、规模小 3、人员不可替代
4、较强的感情特征
5、非正式的群体规范
初级社会群体的正功能 承担社会化的任务;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初级社会群体的负功能 微观上,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限 制个人发展; 宏观上,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常 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 实现。
为什么呢?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
美国学者扎荣克:优势反应强化说
他人在场提高人的一般动机水平,而动机水平的提高会加强优势反应。 由于简单而熟悉的行为,正确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加强这种反应,从而提 高了行为效率。而个人在完成复杂、困难、生疏的任务时,不正确的反应占 优势,他人在场提高动机水平的结果是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妨碍任务完成, 所以有阻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工作的性质, 以及个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利用群体情境的社会助长进作用, 避免阻抑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个体可能通过其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效果。在 结伴活动中,每个人都试图自己干得快一些好一些,实际上这是一种隐含的 竞争动机。此外,他人在场也会唤起个体对他人评价的认识,这可能是影响 社会促进更为重要的因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评价,并逐渐 学会关注他人评价,赢得好的评价。在场的他人也许对活动并无多大兴趣, 但活动者却以为他人正在评价自己,于是激活竞争动机,产生促进作用。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的运作或工作效率的关系。 群体凝聚力与从众的关系。
成熟的群体依靠成员高度的忠诚团结在一起,但同时也会尊 重个人或少数人言行上的差异,特别是当凝聚力建立在共 同忠诚于群体任务目标的基础上的时候。 另外,即使是高度团结的群体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成员可 能不但会容忍,而且在实际上还会鼓励和支持低度和中度 的从众行为。
本节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
择偶 婚姻
家庭
择
偶
讨论:男性女性的择偶标准
择偶原则
条件互等原则,人们在择偶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条件是否与自 己的条件相当。 ——研究表明:具有相似地位的夫妇通常幸福感会更强,婚姻更
稳定。最令人满意的男女婚姻关系是以容貌、个人魅力、影 响力、智力、财富和其他资源方面大致相等为基础的(戴 维·波普诺)
• 四、社会群体的分类
当世界只剩下一个人
人生美好在于相处
2003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 蒙塔尔 在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长达1年的 “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 动。
“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 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 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顶上的控制 室里,研究人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观察蒙塔尔一个人在长期 孤独生活的情况下生理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