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

合集下载

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河南省为例

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河南省为例

一、ຫໍສະໝຸດ 低 碳经 济的 特征 低碳经济的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 。 为了应 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 的巨大挑 战 , 低碳经济 的概念 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 概念首先 由英 国在《 我们未来 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 的白皮书 中提出。 能源 白皮书》 《 指出 , 低碳经济 是通过更少的 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 的环境污染 , 获得更多的经 济产 出; 低碳经济是创造更 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 途径和机会 , 也为发展 、 应用和输 出先进技术创造 了机会 。 白 该 皮 书从英 国对进 口能源高度依赖 和作为京都议 定书缔 约国有 义务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的实际需要 出发 , 着眼于降低对 化石能 源依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出了英 国到 22 提 0 0年 , O 排放 C 量在 19 9 0年水平上减少 2 %, 2 5 0 到 0 0年减少 6 %, 0 以建立低 碳经济社会的 目标 。 自发要求通过提高资源 的生产率 , 以更少 的污染获取 更多的经济产 出。 随着实践 的进展 , 低碳经济 的内涵不 断得 到拓展 。人们从 不同的角度提 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 同, 低 碳经济 的发展模式 就是 在实践 中运用 低碳经济 理论 组织经济 活动 , 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 的新经济模式 。具体 来 说,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 、 低污染 、 低排放 和高效 能、 高效率 、 效益 ( 高 三低 三高 ) 为基 础 , 以低碳 发展 为发展方
1_ 诀 l 考 _ 策 l 参 l
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以 河 南 省 为 例
张琦 生
( 南经 贸职 业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5 ) 河 河 50 3

河南低碳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河南低碳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河南低碳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基地。

近年来,河南
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河南省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能源方面,河南省加快了清洁
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和减少碳排放。

同时,加快了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向清洁、高效方向转变。

其次,河南省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在产业方面,河南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企业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排放。

再次,河南省积极推进低碳交通发展。

在交通方面,河南省加大了城市公共交
通建设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能耗和碳排放。

此外,河南省还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在城市方面,河南省加大了低碳城市
规划建设力度,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推动城市节能减排,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和问题。

未来,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南、低碳河南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转型对策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转型对策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转型对策徐金鑫【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探讨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低碳技术并加强宣传和教育等对策建议,以实现低碳型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37-37,38)【关键词】低碳经济;河南;碳排放【作者】徐金鑫【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新兴工业大省,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有助于河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能有效地应对发达国家实施的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简要分析河南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2000年以来,我国年均碳排放量为167.71亿tC,山东、河北、山西、江苏及河南的碳排放量均在1亿tC/a以上,其碳排放之和占全国排放量的37.5%,其中河南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第五位,年均碳排放量为10.25亿tC。

从碳强度上来看,我国不同省份间碳强度差异较为明显,河南碳强度是0.85tC/万元,处于中游水平,不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无论是碳排放总量还是碳强度的比较,河南的低碳发展现状都不容乐观。

(二)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省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8:55.5:30.6,到了2014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变为11.9:51.0:37.1。

河南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有所上升。

整体结构略有优化,但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产业结构层次依旧低下。

分析数据得知我省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且第二产业中能源、原材料行业比重高,特别是高耗能工业比重达42.6%。

郑州低碳城市发展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

郑州低碳城市发展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

势, 城市化发展也将面临污染更加严重 、 资源更加匮 乏等诸多挑战。发展低碳经济 , 加快建设低碳城市 是破解郑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根本难题的重要
途 径 , 建设 生态城 市 、 是 实现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的必 然
选择。
源暂未计人。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 、 郑州市统计年 鉴 , 0 -2 1 年郑州 C 2 5 00 0 O 排放总量 中, 工业 C O
中图分类号 : 1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32 ( 0 1 0 10 9 8 2 1 )6—02 0 02— 5


郑 州建设低 碳城 市 的战略 意义
2 是促进 城 市经 济发展 方式 转型 的关键 .
1 是把握 中央政府 支持 中原 经济 区发 展 历 史契 .
现代化、 国际化 、 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的复合型城市 , 建设郑州都市区是发挥郑州龙头和核心作用 , 促进 中原经济区发展和 中部崛起 , 打造未来经济新增长
极 的重 要举 措 。从宏 观 上 来 讲 , 国内外 的大 环境 为 郑州 发 展 低 碳 城 市 创 造 了 良好 的宏 观 条 件 。2 1 01
机 的主动 选择
郑州在我 国属于中等碳排放经济 区域 , 发展方
式基本上仍属于高投入 、 高耗能 、 高排放、 低效率的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郑州 目 前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
大, 高新 技术 产业 比重 较小 , 一 、 、 产业 比重 不 且 二 三
郑 州 定位 为全 国 区域性 中 , t城市 , k 目标 是 建设
目前 , 郑州发展低碳城 市存在能源利用 率低 、 二氧化碳 排放 量 高、 高耗 能行 业比重过 大、 产业 结构 不合 理等 阻碍。 郑 州市应制定低碳城市规划 , 调整能 源结构 , 发展低 碳产 业、 碳 交通、 低 低碳 建筑、 低碳 消费、 低碳 技 术, 完善政 策

郑州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郑州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我 国 目前正在顺应 这一历 史潮流、 向低碳 经济转型 。本文对 郑州市低碳 经 济的发展做 了论述 ,分析 了郑州市低碳 经 济发展 的 背景和 困境 ,对郑 州市低碳 经济 的发展提 出 了对 策建 议 ,具有 实际的现实意 义。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 展 模 式 ; 家环 境 低 发 国
个 和6 1个 百分点 。没有住房 的家庭有1 2 6 .6 3 3 户数 , 占家庭户总 妇 以及一 个未成年小孩的 “- -1 4 2 ”家庭结构模 式 , 夫妻两人需 要抚 养双方父母 和 自己的孩 子 , 压力不 言而喻 , 是值 得高度 关 这 数的2 1%, 占比重 12 o年提高2 0 个百分点 , .3 所 : oo 1 " , .1 主要原因是外


郑州市发 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 郑州市发 展低碳经济 的现状 一) 1 、节能减排情况。近年来 , 郑州市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工 作, 加强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 , 推进 了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 并取 得 了积极成 效。一是郑州市单位GD 能耗 虽一直高于国家单位 P c P ̄耗水平 , D f r z 但差距呈现逐年递减趋 势。二是万元GD I耗 、 P]  ̄

节。纵 向来看 , 依据郑州市的经济 发展阶段 , 第三产业 比重应当呈 现逐增趋势 , 而近年来 , 州市第三产业稳步不前 , 郑 甚至下降。横 向与中部六省省会相 比, 排名较为靠后 , 仅高于南 昌。

二 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面 临的困境和障碍
一) 电、昌源电力生物质能发电技改、安耐克智能化 隧道 窑生产线等 ( 节能减排的难度 l 、资源 性产 品为 代表 的要 素价格 尚未理顺 。资源性产 品价 批节能工程项 目建设 。三是构建节能减排 的激励机制。郑州市 格无疑对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起着 重要作 用, 但是就现实的情况 已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 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 并引导社会资金 看 , 些资源性 产 品的价格 的形成机 制还不 能反映 资源稀 缺程 一 投资节能减排项 目, 鼓励 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 。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得到 四是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按照省政府下发的节能减排考核办 度 、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 ,“ 很好的落实。 法, 郑州市 出台配套实施方案 , 逐级签订节能减排 目标责任书 , 对 2 、郑州市经济的发展 、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还有赖于 “ 富 节能减排 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煤型 ”高耗能产业 的支撑 。郑州 的 “ 富煤型”高耗 能产业还是 2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推进节能减 要在 排 工作 , 构建 “ 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 近年来 , 郑州市在这方面 支柱产业 。尤其在 当前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 况下 ,

省会城市发展低碳交通模式探析——以郑州为例

省会城市发展低碳交通模式探析——以郑州为例
王秋彬, 省会城市发展低碳交通模式探析一以郑州为例 等:
di 03 6 6i n1 0 - 5 X2 1.7 0 o: . 9 .s. 5 12 . 0 . 5 1 9 s 0 01 0
研 究 与 探 讨
省会城 市发展低碳 交通模 式探析

以郑州为例
艳3
郑州
王 秋 彬 1, .郭 2
地 布局优化 、 通政策 引导 、 息技术支 撑 、 交 信 交通工具 排放控
1 问题 的提 出
全球气候变暖 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 ,亟待人类共 同努 力来 解决的严重 问题 。为 响应 中国政府 在联 合国气候变化峰
制等多个方面共 同减少碳排放。
低碳交通是低 碳经济发展方式在交通运输领域 的一种延 伸, 也是 当前世界各 国和城 市制定低碳发展战略 、 行减排义 履
WA i— i U a 3 NG Qu bnt G O Y n (. hn et rId sil 【 R sac , e igJ o n nvri, eig10 4 ; 1 C iaC ne f uta S y eerh B in at gU i s y B in 0 0 4 ro n r j i o e t j
务 的主要 内容 。郑州作 为河南 的省会 , 更应 把发展低碳经济作 为 自己的追求 目标 。当前郑州正处在辉煌发展的关键时期 , 大 发展必然带来 能源的高消耗 , 中交通运 输业 占了很大 比例 , 其
会 上的原则和承诺 , 我国政府 已经宣布到 2 2 0 0年温室气候控
制 目标 , 即到 22 00年单位 G P的 C 2 D O 排放要 比 20 年下 降 05
An l s fLo Ca b n De eo m e t te n f rPr v n i l p t l t s s t d a y i o w- r o v l p n t r o o i c a s Pa Ca i i :a Ca e S u y a Ci e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低碳消费探析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低碳消费探析

以及相 关 的界 定方 法和 标准 , “ 碳 经 济 ” 为专 但 低 作
有 名词迅 速成 为引起 全世 界广 泛关 注 的热 门话 题 。
作 为一 种 经济 发 展方 式 , 碳 经 济特 指 温室 气 低
体尽 可能低 排放 的新 型经 济模式 。这个 模式 同时 也
收 稿 日期 :0 O一 8— 0 2 l 0 2
理解 是 : 低碳 经济 指 尽 可 能最 小 量排 放 温 室 气体 的 经 济 。低碳 经济 的实 质 是 能 源 高效 利 用 、 洁 能源 清 开发 以及 追求 绿 色 G P D 。其 核 心 是 能 源 技 术 和 减
关 。在 气候 问题 备 受 关 注 的 国 际 大背 景 下 , 《 从 京
题 。全球科 学 界 一 致 认 为 ,0 1 0年来 气 候 变 暖 的 原 因除 自然 因素 的影 响外 , 与人类 的活动 、 还 尤其是 与 使用 化石 燃 料 过 程 中排 放 二 氧 化 碳 的程 度 密 切 相
碳 经济 , 但它 其 实并 没 有 明 确 的定 义 。 目前 的 主流
费 观 念 的形 成 。 因 此 , 文 有 意 从 低 碳 消 费 的 视 角 本 来探 讨一下 低碳 经济 的发展模 式 。 二 、 碳 消 费 低
观, 在决策 过程 中把 低 碳 消 费 的指 标 作 为重 要 的 考 量依 据和 影响 因子 , 来指 导 实 际 购 买活 动 。低 碳 消 费方 式代 表着人 与 自然 、 社会 经 济 与 生态 环 境 的 和
任 佳
[ 南省 商业经 济 学会 秘 书 处 , 河 河南 郑 州 4 0 0 ] 500
摘 要 : 低 碳 经 济 ”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的 最 佳 模 式 之 一 , 碳 消 费 方 式 是 其 重要 环 节 。 目前 我 国居 民 消 费过 程 “ 是 低 中追 求 高能 耗 高排 放 的 现 象 突 出 , 碳 消 费 意识 淡 薄 , 其 原 因 主 要 是 政 府 和 消 费 者 个人 的 各 种 主 客 观 因 素 。发 低 究 展 低 碳 消 费 需要 多方 共 同努 力 : 府应 做 低 碳 消 费 的 引领 者 , 确 引 导 消 费者跨 越 消 费 障 碍 ; 力 培 养 低 碳 产 业 作 政 正 大

郑州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郑州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郑州转型发展情况汇报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就郑州市的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郑州市的发展现状。

首先,郑州市在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河南省的中心城市,郑州市在过去几年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特别是郑东新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郑州市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郑州市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郑州地铁的建设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同时,郑州市还加大了城市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打造了一批城市公园和生态景观,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郑州市还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再者,在科技创新方面,郑州市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郑州市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高端人才。

同时,郑州市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郑州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郑州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业人才来郑州创业和发展。

同时,郑州市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郑州市在经济、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郑州市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郑州市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原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低碳城市理念下的郑州市绿地系统优化研究

低碳城市理念下的郑州市绿地系统优化研究
分析了郑州市绿地服务 区的影响范围 ; 最后基于城市绿地系统 优化 原则 提 出四方面 的优化建 议—— 注重城 市的生态设 计 ; 优化绿 地 系统的空间布局 ; 实现 “ 、线” “ 的有机结合 ; 点” “ 、面” 实施适度 的绿地容量限制 ; 发展立体绿化与推广绿 色建筑材料 的使用 。 关键词 : 低碳城市 ; 绿地系统 ; 优化 ; 郑州市
s f no g e pc ytm i h n zo i ,h mpc ra f gensaess m w r nlzdb r t i f l nsaess mc o  ̄ e nZ e gh uCt tei a t e8o re p c yt y a e e a aye yA cGI9. . ial, ae ntepie— e S 3 Fnl b sdo h r i y n
方 式 为行 为特征 , 市 管 理 以低碳 社 会 为 建设 目标 和 城
蓝图的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 于生态文明视角 , 2 建立 在经济 、 社会 、 环境与技术可能性 的基础上, 以达到人 与自然 、 社会 、 环境高度和谐 的人类聚居地l。低碳城 3 J 市实质上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的一种模式 , 是在“ 低 碳” 理念下促进城市健康、 生态发展 的客观要求 , 是生 态 城市 在 “ 哥 本哈根 时代 ” 后 发展 的必然 选择 。低碳 城 市 理念 应理 解 为通过 “ 能耗 、 污染 、 低 低 低排放 ” 的生态 化生产过程 , 转变城市 的经济发展方式 、 人类的生产生 活方式 , 以达到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改
p s o g a emt fnadp ps efl i esrsPy gaetnt eo g a dsno t g e pc yt O a in e l e l i l o mco r 0e t lwn m au : ai tno cl i l e g c r ns e s e pm  ̄ t e o c oc f i n 0 dh oo g e n t i o o c i f i e a y s m; i h g

郑州 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

郑州 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

郑州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郑州市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郑州市决定加大绿色低碳转型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本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在2030年前将郑州市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城市,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动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工作。

二、碳排放减少措施1. 加强委员会组织:成立郑州市碳排放减少委员会,负责全市碳排放减少的规划、管理和监督。

2.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能源替代比例。

3. 加强交通绿色化: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 推动低碳建筑:加强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鼓励使用低能耗、高效热绝缘等建筑材料和技术。

三、能源效率提高措施1. 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加大对节能灯、智能电器等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力度。

2. 提高建筑能效:加强对建筑能效的监管,促使建筑行业采用节能措施,提高建筑能效。

3. 加强能源管理: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管理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四、优化能源结构措施1.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大对天然气、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推动绿色燃料使用:鼓励运输业使用清洁、低碳的燃料,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五、推动循环经济措施1. 发展循环产业:加大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2. 制定循环经济政策: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节能、循环的生产模式。

六、监督与评估1.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碳排放减少和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监测、报告和评估机制,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和报告。

2. 加强能源审计: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能源使用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郑州市将逐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低碳经济理念下河南省消费方式转型的障碍与突破

低碳经济理念下河南省消费方式转型的障碍与突破

发展低 碳 经济 是人 类应 对全 球气 候变 暖 的必 由 之 路 , 是 河 南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设 生 态 省 也 建 的 重 要 依 靠 力 量 。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实 质 上 就 是 对 当 前 的 能 源 经 济 、 源 技 术 和 消 费 行 为 等 进 行 一 场 深 刻 能 革命 , 核心是 实 现能 源技 术 和节 能减排 技 术创新 、 其
言, 则应 当加 大研 发 投 入 , 高起 点 、 规 划 地 投 资 于 有
循 环 经 济 。 同 时 不 断 拓 宽 横 向 生 产 环 节 的 技 术 联
到节 约资 源 和保护 环境 的 目的。
经 济 转 型 的 政 策 环 境 与 配 套 条 件 十 分 重 要 。 要 完 成 经 济 转 型 必 须 建 立 一 整 套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政 策 支
第三 , 加快 建立 循 环经 济 的绿色 技术 支撑 体系 。
循 环 经 济 的 发 展 必 须 以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为 支 撑 。环
理 念和模 式 , 推动 经济 发展 方式 转 变 的重要 助力 。 是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快 生 态 省 建 设 , 社 会 进 步 的 必 然 加 是
撑体 系 , 括 资源 能 源 的 生 产 、 购 、 费等 相 关 制 包 采 消
度 ; 环 经 济 的 财 政 、 融 、 收 等 扶 植 制 度 ; 环 经 循 金 税 循
济 发展 的核算 、 审计 和统 计 等 考 核 制 度 等 。 如果 在
这 些 方 面 没 有 发 生 大 的 改 变 , 谈 不 上 促 进 循 环 经 就
趋 势 。按照 科学 发 展 观 的 要 求 , 南 应 当从 传 统 的 河 资源依 赖 型 、 放 的 发 展 方 式 向 资 源 节 约 型 、 环 粗 循

低碳经济对河南产业结构的挑战及对策

低碳经济对河南产业结构的挑战及对策

资 源 初 加 工 型 和 原 材 料 工 业 仍 占据 主 导 地

在 做 好物 业 管 理 企 业 自身 工 作 的 同 时
让 广 大 物 业 产权 人

使用 人 都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升 级 是 当 前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任 务之


在 低碳 经

能清 醒

清 楚地 认 知 物 业 管 理
转变 观 念

增 强 依 法维权 的 工
结构


走低 能耗

低 消 耗 的发 展 模 式


通 过 法 律 手 段 和 合 同手 段维护 物 业 管 理 企 业 的 权 利
促 进 收费 工

作 的顺 畅 进 行

同 时借助 媒 体 等 渠 道 加 大 物 业 管 理 正 面 的 宣 传力度

向工 业 强 省 转 变 的 阶 段 位


认 知 物 业 管 理 企 业 的行 为 所 向

提高
济背景下
河 南 省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需 要 围绕 环 境 保 护 和 节 能 降耗


广 大物 业 产 权 人
4

使 用 人花 钱 买 服 务 的认 知 程 度

力 发 展 高 效低 耗 产 业

淘汰 高 能耗

重污 染

低 效 率 的产 业

物业 服务企
业 完 全 可 以和 旅 行 社 合 作
组 织游 客 到社 区 参 观 或 做客


使业 主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86ECONOMIC & TRADE UPDATE一、引言2003年,在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之后,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高收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从此我国开启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但我国长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相对落后,以及依靠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固定思维,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依靠煤炭等资源拉动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出与投入失衡造成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环境承受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传统石化等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发展形态。

它是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且能够实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第一,能耗低,效率高。

低碳经济是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闫晨晖【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对于河南省来说,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走出一条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在阐述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低碳经济;对策结构、改变人们生活消费方式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途径降低能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应该遵循低能耗、高效能、低排放、高收益、低污染的发展路径,使用洁净能源取代石化能源,以较低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时代经贸 2 1 0 1年 9 月 怎第2 7 1期
河南省低碳 经济发展模 式探讨
王 敏
郑州 400) 50 1 (" 工业 大 学管 理 学院 ,河 南 ;南 -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 要 】低碳经济是 以低能耗 、低 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 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河南作为资源大省 ,发展低 碳经济面临仍诸多挑战,本文结合 河南环境、资源现状 ,探讨低碳经济发展模 式,实现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


问 题 的 提 出
随 着 全 球 人 口和经 济规 模 的不 断 增 长 ,能 源 使用 带 来 的环 境 问题 及 其 诱 因 不 断 地被 人们 所 认 识 ,臭 氧 层 耗 损 、 二氧 化 碳 浓 度 升 高 、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等 已成 为不 争 的事 实 。在 此 背 景下 , “ 足 碳 迹 ”、 “低 碳 经 济 ” 、 “ 碳 社 会 ”等 一 系 列 新概 念 、新 政 策 应 低
运 而 生
低 碳 经 济 的概 念 最 早 由英 国 于 2 0 年 在 能 源 白皮书 《 们 能 03 我 源 的未 来 : 创 建低 碳经 济 》上 提 出 。英 国 政府 希 望 通 过 调 整 能 源 政 策 发 展 低 碳 技 术 , ̄ 2 5 年把 英 国从 根 本 上 变成 一个 低 碳 经 济 U00 国家 。2 0 年 日本 政 府 倡 导 建立 低 碳 社 会 ,希 望 依靠 社 会 整 体 的 07 创 新 来 推 动 温 室气 体 的减 排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美 国奥 巴马 政 府 提 出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低 碳 道 路 ,通 过 发 展 新 能源 技 术 和 建 立 “碳 交 易 ”市 场 ,力 图打 造 低碳 技 术 的竞争 优 势 。 当 前 , 我 国处 于 经 济 增 长 和 低 碳 转 型 的 共 存 时 期 ,河 南 作 为 全 国 重 要 的 粮食 生产 基 地 、能 源 原 材 料 基地 、装 备 制 造 业 基 地 和 综 合 交 通 运 输枢 纽 ,在 工 业 化 快 速 增 长 的过 程 中 ,长 期 的 高 投 入 、 高 消 耗 、 高污 染 、低 效 率 粗 放 型 经 济 增长 方 式 , 已经 造 成 了 区 域 性 的 水 环 境 、 生 态 系 统 破 坏 。 因 此 , 河 南 要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推 进 中 原 经济 区建 设 进 程 ,必 须 顺应 当前 经 济 发 展 的潮 流和 趋 势 ,寻 求低 碳经 济 发展 的有 效模 式 。 二 、低碳 经 济 的 内涵 “ 碳经济 ” (o- ab n c nm 低 L w c r o e o o y)是 指 在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指 导 下 ,通 过 技 术 创 新 、制 度创 新 、产 业 转 型 、新 能 源 开 发 等 多 种手 段 ,尽 可 能地 减 少 煤 炭 石 油 等 高碳 能源 消 耗 ,减 少 温 室 气 体 排放 ,达 到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与 生 态环 境 保 护 双 赢 的一 种 经 济 发 展 形 态 。低 碳 经 济 是 以低 能 耗 、 低 污 染 、低 排 放 为 基 础 的 经 济模 式 。 是人 类 社 会 继 农 业 文 明 、工 业 文 明之 后 的又 一 次 重 大 进 步 。 其 实 质是 提 高 能源 利 用 效 率 和 创 建清 洁 能源 结 构 ,核 心 是 技 术创 新 、制度 创 新 和发 展 观念 的 更新 。 低 碳 经 济 不 是 一 个 简 单 的 技 术 或 经 济 问题 , 而 是 一 个 涉 及 能 源 、环 境 、 经 济 系 统 的 综 合 问 题 ,能 源 ( n r y)、 环 境 Eeg ( n r n e t 、经 济 ( c n m )被 称 为 “ E ,是 当代 人类 E vi o m n ) E oo y 3” 社 会 所 面 临 的三 大 问题 。低 碳 经 济是 将 三 者 联 系 起 来 的 一种 可持 续 发 展 理 念 和 模 式 。低 碳 经 济 以 降低 对 自认 资 源 依 赖 为 目标 , 以 能源 可持 续 供 应 为 支 撑 , 在 发展 过程 中注 重 对 生 态 环 境 的保 护 , 是可 持 续 发 展 的经 济 模 式 。 发展 低 碳 经 济 是 在 保 持 现有 经济 发 展 速 度 和 质 量 不 变 的 条 件 下 ,通 过 改善 能源 结 构 、 提 高 能源 效 率 、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 加 强 技 术 创 新 等 措 施 减 少 碳 排 放 ,最 终 实 现 能 源 、 环境 、经济 三 大系 统 的和 谐 发展 。 三 、河 南 低碳 经 济发 展 现状 河 南 的 资 源 和 能源 比较 丰 富 ,是 全 国的 能 源 、 原材 料 重 要 基 地 ;河 南 既是 生产 大 省 , 也是 消 耗 大省 。2 1 年 3 ,省 发 改委 出 00 月 台 了 《 快 循 环 经 济试 点省 建 设 的通 知 》 ,指 出 :河 南 省 将 紧 紧 加 围绕 “ 个 载 体 、 三个 体系 ” 的战 略 部 署 ,着 力培 育 五 大 循 环 产 一 业 链 ,发 展 循 环 经 济新 兴产 业 ,促 进 发 展 方 式 由粗 放 型 向集 约 型 转 变 , 由高 碳 型 向低 碳 型转 变 ,努 力 把 河 南 省 建 设成 全 国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示 范 省 。建 设 目标 :到 2 2 实 现 全 省 主要 矿 产 资源 产 出 O1 年 率  ̄2 0 年 提 高 2 . % 能源 产 出 率 提 高3 . % 05 26 , 7 5 ,单 位 生产 总值 能 耗 下 降2 . % 6 8 ,单 位 生产 总值 取 水 量下 降4 . % 45 。 当前 ,河 南在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中也 面 临 严 峻挑 战 ,主 要 体 现 在 三个 方 面 : ( )河南 是 一 个 由传 统 农 业大 省 发 展起 来 的 新兴 工 业 1 大 省 , 而 且 处 于工 业 化 、城 镇 化 、 农 业现 代 化 加 快 推 进 阶 段 ,能 源 需 求快 速 增 长 ,减 少 碳 排 放 压 力较 大 。经 济 的发 展 阶 段 不 可 逾 越 ,低 碳 的发 展 方 向也 不 可 逆 转 , 既 要保 证 经 济 的发 展 ,又 要 限 制 能源 消 耗 、环 境 污 染 , 因此 这是 一 个 挑 战 。 ( )河 南 以资 源 为 2 导 向 的重 化 工 工 业 结 构 ,呈 现 出 高投 入 、 高消 耗 、高 污 染 、 低 效 益 的发 展 方 式 ,本 身 就 意 味 着节 能减 排 的任 务 十 分 艰 巨 。工 业 是 河 南 省 资 源 、 能源 消 耗 和 污 染物 排放 的重 点领 域 ,也 是 节 能 减 排

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思路及对策研究

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思路及对策研究

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思路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低碳城市规划是当前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和碳减排的重要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郑州市目前城市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从低碳型产业体系规划、低碳型道路系统规划、低碳型绿地系统规划、低碳型用地布局规划和紧凑型城市等方面提出了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路和框架。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碳汇;紧凑型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过度开发、摊大饼、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增加了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力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做出贡献。

郑州市是我国中部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低碳城市发展框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剖析,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路,以供城市规划及管理部门参考。

1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1郑州市建成区过度蔓延,城市规划不合理郑州市城市发展飞速发展,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环境影响与评价报告[3]显示:郑州市公布的暂定中长期规划中,2020年建成区面积定为450平方公里。

但这一数据有所变动,新近修改的总体规划表明,到2020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将达542平方公里,约是2006年282平方公里的1.9倍。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内部部分用地如商业批发区,都市村庄改造、组团结构等存在在不合理的地方。

1.2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强度较高郑州市高耗能产业如煤炭工业、炼铝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等行业的能耗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郑州市的碳排放压力。

同时,郑州市以纺织业、汽车行业、服装业等轻工业为主。

低碳经济与河南省经济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与河南省经济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与河南省经济发展摘要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探讨。

关键词河南低碳经济挑战新能源途径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严峻挑战,由此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获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正采取积极的行动。

河南省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高碳模式”已亮起“红灯”,谋求低碳发展渐成共识。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使河南经济发展走在中原崛起的前列,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探析郑州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郑州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8年10月125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30.125探析郑州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刘哲摘 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要建立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本文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阐释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低碳技术、唤醒民众生态意识、推进绿色进程、规范绿色消费市场等具体措施,建设郑州低碳生态城市。

关键词:低碳生态 城市绿色 生态意识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25-03近年来,郑州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引领了郑州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周边地区人口来到郑州,导致郑州市区向东、向南逐步扩大,城区人口高速增长,形成了汽车、煤电铝、机械、食品、生物制药的产业集群,消费市场异常活跃,规模逐步扩大,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如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压力与日俱增、资源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重性的矛盾、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确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低碳生态城市一方面是在城市减少碳排放量,逐步实现碳交易,进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进行生态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实现城市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般来说,低碳生态城市有两个关键内容:一是碳排放量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加大绿色发展的考核权重,建立体现生态文明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提高各个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的普遍应用,如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等离子点火等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

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评价与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评价与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念 与生 态 城市 理论 相 结合 , 建 设低 碳生 态 城 规范 性 、 导 向性 的 原 则 , 确 立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成 为 我 国城 市发 展模 式 转 型 的趋 势 u 。
国内 外许 多学 者 对生 态 城 市 的 理论 …、 指标 本 文 以 郑 州 市 为 例 , 综 合 研 究 社 会 一 经 在 参 考 国 内外 低 碳 生 市是 根 据 生 态 学 原 理 , 并应 用生 态 工 程 、 态城 市理论与实践 的基础上 , 探 讨 建 立 低 济一 自然 复合 生 态 系统 , 社 会 工程 、 系统 工 程 等 现 代 科 学 与技 术 手 市2 0 0 0 - 2 0 0 9 年 的 低碳 生 态 城市 建 设 水平 段而 建设 的 社 会 、 经济、 自然 的 持 续 发 展 , 讨, 我 国先后 发 布 了 《 生态县、 生 态市 、 生 态 碳 生 态 城 市 的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对 郑 州 省建 设 指 标 ( 修订 版 ) 》、《 “ 十 一五 ” 国 家环
与不足 , 并运用S P S S 提 取主成分, 分析影响郑州市低碳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 影响因子, 在此基 础上提 出了 郑州市低碳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障
机制。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l 市
T O P S I S 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 : X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 。城 市高 碳 排 放 的 过 程 , 也 是 高污 染 、 城 市 化快 速 发展 的 过 程 中, 面 对 日益 严重 的 径 “
2 . 2 低碳 生态 城 市评 价 指标 体 系的建 立
依 据 科学 性 、 针 对性 、 可行 性、 全面 性 、 市指 标 评 价 体 系。 大部 分 学 者 认 为 , 生 态 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6,2010(Sum。

108)市情省情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贾玉巧1,白华莉2(1.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2.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450007)摘要: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它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我国目前正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向低碳经济转型。

郑州市作为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特定的困境和障碍,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郑州市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立体式”管理方式,加快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低碳经济;郑州发展模式;国家环境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93一03一、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1.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

如何将工业化、城市化与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矛盾,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道路.是未来国家与城市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低碳城市化,必将成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城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

目前全球已开始步入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后期的低碳革命时代。

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

据汇丰银行一项研究娃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

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增长了75%。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压力以及经济转型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10%左右,但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呈攀升之势,截止2007年底,我国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仍达7.8%,这远远高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增长目标,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进一步加大了能源资源需求的压力,并造成极大的环境问题。

同时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中国制造型”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压力逐增。

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众多资源型企业破产就是最好的印证。

因此,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低碳经济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是势在必行之举。

3.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资源并不丰富的英国充分认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2008年6月,日本正式形成低碳战略,提出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2008年12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设计了排放权交易,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减排目标,使美国继续成为继r I.产业之后世界经济革命的领导者。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下称《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各方同意“全球增温应低于2摄氏度”,且《京都议定书》附件所涉国家(即通常所称的发达国家)应履行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

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和上海人选首批试点城市。

2008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肯定其开展低碳经济取得的成就与贡献。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大型商业建筑密集、企业集中,在沟通内外信息、技术和发挥示范作用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把建筑节能作为低碳发展方向。

郑州市提出构建“生收稿日期:2010—11—02作者简介:贾玉巧(1982一),女,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白华莉(1976一),女,河南郑州人。

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人员。

93贾玉巧白华莉: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市情省情研究态型”社会。

杭州推出首个城市公交周和无车日活动,提出“绿色出行”口号。

无锡率先成立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大幅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

广州能源研究所与英国驻穗总领事馆的合作项目——“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已正式启动。

2009年11月,温家宅总理主持召开困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12月,河南省提出“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郑州市作为典型“富煤贫油少气”资源型城r仃,从发展阶段、人口众多、能源结构、消费结构上讲,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挑战,但同时又是一种机遇: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凋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离点。

二、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1.节能减排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一直高度莺视节能减排丁作,加强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推进了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方面郑州市单位G D P能耗虽一直高于国家单位G D P能耗水平,但差距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另一方面万元G D 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降低,发展能效得以提高。

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其放慢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致使2009年出现能耗反弹情况。

鉴于此,郑州市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关闭145万千瓦的小火电电机组,淘汰巩义、新密、卺封等地区耐材、净水剂等废铝工业落后产能。

第二,做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

第三,构建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

郑州市已设立r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引导社会资会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

.第四.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按照省政府下发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郑州市出台配套实施方案,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最化考核;对未完成|I标的地区和企业负责人,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七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郑州巾.在这方面的』=作成效较为显著。

第一,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推进试点工作。

目前在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耐材、机械等行业,分期分批选择部分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第二,大力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

通过发展资源再生产业、节能建筑、城市水循环、政府绿色采购、鼓励绿色消费等途径,积极推进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对于作为“富煤贫油缺气”资源型城市,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郑州而言,第一三产业一直是其薄弱环节。

纵向米看,依郑州市的经济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应当呈现逐增趋势,而近年来,郑州市第二94产业稳步不前,甚至下降。

横向与中部六省省会相比,排名较为靠后,仅高于南吕。

三、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障碍1.从宏观上讲。

郑州市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

郑州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郑州对能源的需求和温事气体排放处于不断增长阶段。

加上郑州市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以及“九五”计划提出的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没有完全改变,决定了郑州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

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到粗放增长的惯性和转型的难度。

2.节能减排的难度。

郑州市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决定了其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节能减排上,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近年来,郑州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不少障碍,致使发展成效较为脆弱…。

第一,以资源性产品为代表的要素价格尚未理顺。

资源性产品价格无疑对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起着再要作用,但是就现实的情况看,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的形成机制还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二,郑州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还有赖于“富煤型”高耗能产业的支撑。

郑州的“富煤型”高耗能产业还足支柱产业。

尤其在当前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存在难度。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I=1,特别是莺化工项目,对政府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

2009年郑州单位G D 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是由政府主导和行政手段为主,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过渡,建立长效机制还需时日。

企业缺乏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第四,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

虽然政府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

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短期效益较差敏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不足。

3.技术创新、转让的障碍。

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目前,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

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创新,发展中国贾玉巧白华莉: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市情省情研究家可能会面对~个所谓“锁定效应”的问题。

第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从投入的强度上,目前,郑州市研发支出占G D P比重的尚不足1.5%,与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并从研发的技术“含金量”来说,还跟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

二是从企业的创新能力上,郑州市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基础研究,更是注重新产品的短期项目。

从产权保护局获得的资料可知,近年来申请的专利大多是实用型和外观设计方面的技术。

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目前技术创新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创新成果又容易被盗版,使得技术创新的条件比其他投资要苛刻得多,从而使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