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四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四章热学知识点(武强)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核心知识点()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数量级为10-10m,是判断是否是分子的依据。
分子非常小,必须用电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与速度与温度有关。
④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等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知识点3:分子间作用力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例: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4: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复习课。
第十三章主题为“内能”,包括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等内容。
第十四章主题为“电流”,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热能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热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知识点复习:(1)内能:引导学生复习内能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内涵。
(2)改变内能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比热容:引导学生复习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热机:引导学生复习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点复习:(1)电流:引导学生复习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路:引导学生复习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关系。
(3)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14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扩散 现象;如图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由于铅柱的分 _____
子之间有_____ 引力 。
2.【辨一辨】内能的改变方式 做功 改变内能。向手上哈气,利用_______ 热传递 改变 冬天,双手摩擦,利用_____
内能。
3.【判一判】内燃机冲程判断 压缩 冲程,在此冲程,_____ 机械 能转化为_____ 内能 。 如图为_____
第十三章
内
能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对方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_____的现象。 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 (2)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 运动与_____ 温度 有关。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
4.内能的改变:
做功 热传递 (1)两种改变方式:_____和_______。
能量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的多少。 5.比热容: 热量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与它的
质量 和___________ 升高的温度 乘积之比。 _____ (2)计算公式:c
考点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扩散现象: (1)表明:一切物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且在任何温度,扩散 现象都能发生。 (3)发生条件:发生在两种或几种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之间 ,并且在固、 液、气三种状态不同的物质之间都能发生。
2.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 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离增大 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相距 很远时,作用力表现的非常微弱。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第十三、十四章教学大纲和重难点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课标要求: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会看、会画简单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第一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2.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状态,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3.知道常用电路器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二.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状态;难点:会区分用电器短路和电源短路。
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3.了解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难点: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2.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用电器的电流;难点: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1.通过与水压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难点: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及难点:重点: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并设计制作简单电路模型;难点: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并设计制作简单电路模型.第十四章欧姆定律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不同;2.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和第十四章 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清单)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现象辨别:两瓶内装不同气体(气体之间扩散),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界限模糊(液体之间扩散)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固体之间扩散)3、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5、误区:灰尘飞舞、烟雾弥漫-——不是扩散现象判断方法: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再是分子。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现象:两个物体能粘在一起,结合在一起,很难拉开,物体保持一定形状。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现象:固体液体难被压缩,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平衡距离r0=10-10m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r﹤r0时,表现为斥力r﹥r0时,表现为引力r﹥10r0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4、误区:破镜不能重圆——不是斥力大,是分子之间很远,作用力十分微弱。
三、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第2节内能一、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组成: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3、单位:焦耳(J)4、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种类、状态、体积5、特点:①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继续吸热,温度不变)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如:通过做功增大内能)③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6、内能与机械能区别内能是微观物体,分子由于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而产生的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和由于被举高而具有势能产生的。
二、内能的改变1、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实质:做功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改变内能是等效的3、热传递(1)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九年级物理13、14章书后题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边长为1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答: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1cm的长度内能并排排列110-2m/1×10-10m=个分子。
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中能排列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分子。
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0亿,1cm2的正方形中分子数是世界人口总数的1016/7×109=1.4×106倍。
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有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答案:有害的扩散现象:煤气泄漏;房间里有人吸烟;臭气熏天。
有益的扩散现象:花香四溢;对制糖水;酒香不怕巷子深。
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杯中放入糖块,经过相同的时间后(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完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个更甜?为什么?答案:热水更甜。
因为热水温度高,糖溶化后扩散得快。
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答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在分子作用力的范围内,向上稍微拉玻璃板时,玻璃分子与水分子的间距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5.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答案:第二节内能1.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和子弹的内能是在增大还是减小?机械能在增大还是减小?(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逐渐升高变成雨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十四章-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十四章-知识点整理焦村补习班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比热容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²℃)水的比热容是4.2³103J/(kg²℃)。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十四章习题集
1.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十四章习题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腌咸菜,菜变咸,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口香糖粘到地上很难擦干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开水中放糖,水很快变甜,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粉笔字在黑板上停留时间长后,很难擦干净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D.春天柳絮飞舞3.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B.淹咸鸡蛋C.用手挤压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B.一块面包用手挤压后变成一小团,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夏天湿衣服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菜炒熟后放盐,菜很快变咸,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胶带粘在课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6.(多选)端午节,妈妈在做粽子,涉及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蒸粽子时,锅内水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吃粽子时粘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打开锅盖后冒出的大量“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花气袭人”这是____________现象,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3、14章 内能 内能的利用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分子动理论内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分子个数)③状态(分子势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四章知识总结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1、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5、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4、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
1A=103mA=106uA。
15、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6、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
17、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9、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KV=103V;1V=103mV=106uV。
20、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2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1.力学部分:教师详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2.光学部分:教师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讲解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课,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通过生动的物理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结合数学知识解决动力学问题。
2.重难点二:光学部分的重点是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难点在于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成像原理。
设想:利用光学实验器材,如透镜、棱镜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和数学推导,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成像原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切勿抄袭他人作业。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难度,提升其物理素养。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力学或光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分析家中使用的凸透镜或凹透镜的成像特点,或计算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
3.小组讨论题:针对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问题背景、研究方法、讨论过程、结论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四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
B分子在。
③固、液、气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现象,扩散速度与有关,且温度越扩散越。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比如说空气),可以忽略。
(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的。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2节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和分子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种类及体积等③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它的内能,温度,内能。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与(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3)物体内能的改变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温度的变化,二是状态的改变。
所以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温度升高了,还有可能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晶体熔化、水沸腾)。
第3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水的比热容c水=,物理意义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吸热放热、等无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⑴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作用点——重心:☆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3、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4、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5、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四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2、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
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5、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6、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A.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7、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8、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
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
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B.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9、在火炉上烧饭,主要是利用内能来()
A.做功B.加热C.做功并加热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11、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意义是()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B. 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变成有用功的那部分能的比例比甲大
C. 工作相同时间甲消耗的燃料一定比乙少
D. 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
12、下列现象中属于能量转移的是()
A 古人钻木取火
B 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顶开
C 钢铁在火炉中熔化
D 人造地球卫星的太阳能光电池充电
13、下面关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机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不同
B.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
C.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个火花塞,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个喷油嘴
D.汽油机吸入气缸里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气缸里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3、汽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较大;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是通过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
4、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 __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 _。
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_ ____。
5、汽油的燃烧值是4.6×107焦/千克,氢的燃烧值是1.4×108焦/千克.在燃烧单位质量这两种燃料时,________放出的热量多,因此,发射火箭时常用________做燃料.
6、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____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
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三、计算题
1、完全燃烧21g热值为3×l 0 7J/kg的酒精,可以放出多少热量?这些热量可使多少kg的水温度上升50℃?
2、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 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6 kg的无烟煤。
水的比热容是4.2 ×10 3J/(kg·℃),无烟煤的热值是3.4×l 0 7J/kg。
求:(1) 锅炉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 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3) 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3、东风牌某型号汽车的牵引力是5000N在水平公路上行驶10Km的路程耗油4kg,则这辆热机的效率是多少?(汽油的热值为4.6×l 07 J/kg)
4、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29.4kw,以3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了200km时,消耗汽油50kg,其中汽油的热值是4.6×l 07 J/kg,求发动机的效率。
5、王萌同学学习了有关的热学知识后,知道水的比热容是4.2 ×10 3 J/(kg·℃),她估算了一下家中每天烧水、煮饭需要的热量,于是仔细地记录了烧水、煮饭的时间,并折算成烧水问题,相当于每天将30kg、20℃的水烧开。
(1)、王萌同学家每天饮需要的多少热量。
(2)、普通煤的热值为3.0×l 07J/kg,按每块蜂窝煤含煤0.5kg计算,她家每天实际用煤2kg,计算他家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是多少?
(3)、说明家用煤炉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6、单缸汽油机的飞轮每分钟转300周,第三个冲程燃气对活塞的压强为5×l 05压强,活塞冲程长为0.3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120c㎡,求汽油机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