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要求为:以张謇举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一、史实中塑造实证精神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人文社会学科。

历史的探究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对历史形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

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关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的分析、社会生活出现的变化,本课运用大量数据、图片、史料等资料增加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工业的“艰辛曲折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大”。

在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时,本课通过呈现“华商企业与外商企业平均纱锭数”柱状图、《1936年日商和华商纱厂对比表》、《1939年华北工业的资本构成比较表》,让学生直观地得出结论:与外国相比,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通过观察比较《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分布图》,学生得出结论:中国民族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地区分布不平衡。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变成什么样子,图片最具直观性。

本课呈现了剪发辫、废缠足、变礼节、易服等方面的老照片,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对比。

效忠清王朝标志的发辫被剪掉;禁止缠足后,天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样自由奔跑;鞠躬、握手取代原来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大人”、“老爷”这样的称谓被“先生”这样的称呼取代。

通过观察对比慈禧和宋美龄穿着的旗袍,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同为近代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位女性,其着装反映了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文化。

不仅女性得到解放,男性也用西装、中山装取代原来具有尊卑等级观念的服饰,与世界接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学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张裕葡萄酒等图片)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解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4.教师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6.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为什么陷入了萧条?提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结局和影响;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分析不同时期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掌握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情况;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引导学生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学生自主编排小品,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表达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在改造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业家张謇;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原因。

【新课导入】«大染坊»是一部反映中国民族企业自强不息的电视剧。

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位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民间智慧、民间文化、民间生存哲学,书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 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透视了一代中国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投影素材并展示大生纱厂的图片:大生纱厂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

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展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内容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交通通讯的发展、教育科技的进步等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图片,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2.视频资料:准备相关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

3.PPT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张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什么情况?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出本课主题。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这两个子目之间为并列关系,都是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发展情况。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有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本课内容涉及之前所学的七个单元,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因此教师要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比较。

(时空观念)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4.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书目)《张謇传》。

2.影视作品:(纪录片)《卢作孚》。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本学期我们学习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期间,中国社会政权更替,在这100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学习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2.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近代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学习任务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萌芽阶段教师活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经济的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理解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意义。

3.掌握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娱乐和舆论。

4.理解唐代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经济特点及其差异。

【教学重点】1.唐代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变化的影响。

2.唐代科举制度的出现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唐代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经济特点及其差异。

2.如何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1.课前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采用讲授、演讲、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新学词语:农业垦殖,手工业,商品经济,交通运输。

2.新学概念:唐代是中国的鼎盛时期,唐朝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唐代农业垦殖、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逐渐发展等都对唐朝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学生展示唐朝的社会变化,并配合教师进行讲解。

4.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节:科举制度1.新学词语:科举,进士,举人,生员。

2.新学概念:唐代是中国科技、文学、教育、艺术的黄金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也是唐朝的一个重要标志。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善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保障了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3.学生展示唐朝的科举制度,并配合教师进行讲解。

4.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节:文化、娱乐和舆论1.新学词语:诗歌,曲艺,佛教,历史书籍。

2.新学概念: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佛教、道教、儒教并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和历史学家。

3.学生展示唐朝文化、娱乐和舆论,并配合教师进行讲解。

4.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唐朝文化、娱乐和舆论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节:唐朝的地理环境、经济特点及其差异1.新学词语: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黄河流域,江南水乡。

2.新学概念:唐朝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南北差异非常明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的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展示:张裕葡萄酒、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老字号”品牌图片;火车、轮船、电话、电报等图片。

引领: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的步步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一些企业建立起来。

于此同时,曾被认为师:展示图片,用简单语言引领学生对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感知。

生;观看图片,关注现实,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设疑;这些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今天,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寻找答案。

自主探究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

师:指导学生做题,进行互查互纠,发现疑难,予以指导、帮助。

生:在课本上标注答案,填写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篇章一:经济领域新气息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1】阶段阅读教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目前三段内容,按照要求填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发展阶段阶段特征主要成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至清末产生发展兴办实业高潮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填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材,主要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展开。

本节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对于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如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商业发展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及知识清单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及知识清单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自主学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合作学习与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材料二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乞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第一次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指出这一时期出现发展高潮的原因。

(2)要改变陈寿亭“心酸”与“无言”的命运,你认为关键在于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强化训练】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合作学习与探究:1.(1)一战期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历史坐标】【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播放视频:民国时期的实业了解概况。

状元实业家代表---张謇人物介绍。

3、短暂的春天(阅读课本121页第一二段回答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1)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阅读材料分析其受挫的原因“而中国作为初级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就处在有利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

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

1913年工业投资额为4988万元,1920年达到15522万元。

1913年机械输入总值为800万两,1921年竟达到5700万两。

但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仍然是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

在此时期,由于国内市场的资金需要,中国的新式银行也得以兴起。

但从1922年开始,棉纺业等行业出现了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由此终结。

”结论:(1)内因: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外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5、合作学习一:根据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小组制作折线图6、合作学习二:根据图文史料,认识发展特点(1)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2)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板块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2、体现出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5课。

教材主要通过以下内容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生活方式的变化、科技教育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政策可能还比较陌生,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阐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重要时刻,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等,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视频、图片能描述张謇兴办实业的事迹。

2.通过列表用关键词概括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出中国民族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和特征。

3.能举例说出我国近代交通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起就在夹缝中求生存。

虽然历经曲折,水平落后,但其出现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

张謇的创业活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请阅读课文120-121页大小字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张謇是一个怎样的人?张謇创办民族工业的背景是什么?张謇创业活动有哪些?结局如何?
2.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如何?原因分别是什么?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西方先进的文明也随之传入我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请举例说说在交通工具、社会生活和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
(二)自学检测见课件
二、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一) 探究问题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二)我的疑惑请你说出在学习中的疑惑,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案2: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2: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难点】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问题引领,自主预习1、填空(1)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6)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方式和方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2.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等史料,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一些“老字号”品牌的图片以及火车、轮船、电报等近代先进交通通讯工具。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也纷纷涌入中国。

这些我们熟知的“老字号”品牌,在近代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火车、电话、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又是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找寻答案。

自主学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2.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什么特点?探究新知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题目释疑:什么是民族资本主义?哪一历史事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引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产生。

并出示材料加以说明。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展示并介绍张謇生平,用张謇日记中的一句话“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体现张謇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展示材料“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由此得出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四、随堂演练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 .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 .资金少,规模小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 .写封书信B .拍有线电报C .发无线电报D .打长途电话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①电报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三、合作探究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变化学案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难点: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时间: 。

2.发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代表:状元实业家创办了大生纱厂。

口号:〝〞。

3.〝短暂的春天〞
〔1〕时间:期间。

4.萧条发展
〔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3〕代表: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总的来说还比较。

它们资金,规模小,差,主要集中在部门,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
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知识点二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概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轮船、电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促进了。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吃西餐等。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总体上看,呈现出的特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火车汽车人们的出行商品的流通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1〕介绍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张謇,列举你所知道的其他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

〔3〕识读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识读材料三中的图3,谈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存状况。

〔1〕周学熙、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2〕民族企业家个人能力修养;宽松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3〕近代民族工业总体落后,规模小。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探究点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民国元年〔1912年〕6月22 日«申报»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

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中国货料仿西式制用。

〞……
……1911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和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

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

——李跃乾«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材料三: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结论: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特点:(1)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2)近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近代文明;(3)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4)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课堂小结】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和外国侵略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其发展历程可谓艰难曲折。

既经历了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的喜悦,也遭遇了凋谢萎缩的苦楚,在此期间涌现出张謇、荣氏兄弟等著名爱国实业家,积极创办企业,实业救国。

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在交通通信、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总体而言,这种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达标训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1.B
2.C
3.C
4.C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