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_期末复习重点整合
基础心理学重点期末复习
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人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情绪情感、注意、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划分为有意识现象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表面看起来对外界刺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在不知不觉中以在我们头脑中留下印象。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2、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认知科学与认知心理学在研究范围和方向上是一致的。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变化实验条件,根据观察、测定、记录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或行为,以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关系。
分类:三种变量:1.确定自变量:控制的实验条件2.明确因变量: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效果3.控制无关变量(三)调查法:就某一个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个体或群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四)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
(五)心理学研究的新技术(自学)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
它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和卡尔)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学派(皮亚杰)第二章心理和脑第二节神经活动过程反射的含义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其中包含了许多基础理论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及其对行为的响应形成和改变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过程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因此应该将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等。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将注意力放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上。
它认为,人们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受到信息加工的影响。
认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记忆、思考和决策等。
著名的认知理论学派有皮亚杰、维格斯基等。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研究人际关系、集体行为和群体心态等问题。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有阿斯奥利特、米尔格拉姆等。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关注人的成长和变化,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有皮亚杰、 Erikson等。
五、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普遍特质和个体差异。
它关注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格类型、人格特征和人格形成的机制等。
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有福洛姆、雅克和洛克伯格等。
六、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方法是心理学应用的一部分,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调整和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心理学基础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方法等多个领域,这些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指导。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心理特征
二、问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过程
(2)人格
2、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研究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意识可以分为几种状态?
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4、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常见的感觉现象包括几种?
3、知觉的组织的原则包括几种?
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第五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记忆由哪几个环节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原因有哪几种学说?
3、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做到正确复习?
第六章思维
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演绎推理包括几种形式?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4、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第二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阳光大学生网大学生试题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第五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 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第六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 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第八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二、多项选择题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心理学试题必会要点一、判断题: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重点
12345678910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基础心理学知识在二级卷册一考试中比重占基础知识40%的一部分(大约占卷册一的13%)。
1112辅导习题共计377题,其中单项选择258题,多项选择119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135题。
1314第一节绪论………………………………………………………………………………………………………(l)1516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1 一、心理学概述2 心理学研究(习题259):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3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习题1)。
4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习题2)。
5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习题260):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6 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7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8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9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10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习题261):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11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习题3)。
12 心理过程包括(习题262):①认识;②情感;③意志。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习题4)。
(不13 包括能力)14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15 的本16 质 (17)……………………18 ……………………19……………………………(3) 20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21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习题5)。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22(★习题6,0412-3-65)。
23 人的心理是(习题263):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24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习题264):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25 资料的证明;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基础心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
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研究。
它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各种各样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学习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准备好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不仅是为考试做准备,更是一种增加认知深度和扩展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的好方法。
首先,要了解认知与思维。
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各种认知和思维过程、注意力、记忆、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阅读心理学的教科书或参加课堂讨论可以帮助你了解认知与思维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记忆的三个过程:编码、存储和检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知识点。
同时,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分步学习技巧和自测技巧,以加强对认知与思维方面的理解。
第二,要了解社会和文化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包括社交网络、人类群体行为、偏见、文化价值观和交流等。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可以帮助你理解人类群体行为的根源。
同样,文化心理学也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行为模式。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你可以更好地处理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提高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了解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指,对不同年龄段人类发展的思考和研究。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不同发展阶段、认知能力的差异、社交能力的变化等,须要分析对人类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发展心理学也涉及到整个人的生命周期,包括成人和老年人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变化过程。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差异和改变。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成年阶段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此外,还要学习动机和情感方面的知识。
了解不同人类情感的机制,包括情绪、幸福和压力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心理学还涉及到动机方面的因素,这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总结起来,在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时,我们应该分别学习认知与思维、社会和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动机和情感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doc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doc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认知、行为和情感等状态和过程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它可以探
讨人是如何感知世界,思考、记忆、感受、决策、控制行为,及应对各种复杂的生活环境
的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课所介绍的主要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
的基本理论,以及发展中所包含的各门分支学科。
期末考试的重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
回顾心理学发展史,对比不同时期心理学家们探讨的
不同问题;理论方面,以思想家及研究平台为基础,综观传统心理学家及当代心理学家的
理论观点,以及理论特色,理解时代背景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具体分析具体的心理学理论。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介绍心理学研究中各种方法,调查研究中注意要避免的
误区,深入分析实验设计原理等。
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心理学中各种心理学理论及其后续理论的内容,明确各
理论的边界和定位,理解其观点和方法,以及满足实际社会现象研究所带来的有力证据来
支持某种理论。
四、心理学中的分支学科。
这一部分包括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具体了解每个分支学科的理论特点、方
法及特色介绍,以及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期末必考重点围绕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要求考生从宏观上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
理论,从微观上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实验、调查以及发展中的各个分支学科。
总之,期末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用心理学理论来理解和探究人类心
理状态与行为过程。
基础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基础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1、心理现象结构心理过程:知(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情(情绪和情感)——喜怒哀乐等心理现象意(意志)——克服困难的过程心理状态: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注意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个性心理(人格)——气质2、研究方法(其它:调查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研究现象没有出现;观察容易各取所需–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测验的有效性•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种类: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3、心理学的发展的主要主流的达标人物及其观点–哲学背景(理论基础)理性主义:笛卡儿:身心交感论、天赋观念;我思故我在经验主义:洛克:人类心灵如“白板”;一切观念从经验中所得。
–生理学背景(方法基础)神经生理;感官生理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冯特——心理学之父A.《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B.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构造主义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A.观点: 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个性、社会关系等方面。
对于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
1.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对于事物特征的认知。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注意和理解等环节。
2.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于过去经历的信息的存储和回忆。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其中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3.思维:思维是指人类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
思维是人类高级智能的核心。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1.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是研究青少年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期是一个身心发展迅速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感等心理问题。
3.成年人发展:成年人发展是研究成年人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成年人面临着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以及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
群体行为受到个体心理和群体动力的相互作用影响。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行动。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4.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5.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其他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
7.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9.记忆: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长久不忘。
10.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3.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4.情商:用来衡量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最优的发挥个人智能(激励、自信等和社交能力(沟通、对他人的理解等的能力。
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和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15.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九章1、【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在过去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5、【再造想】:再造想是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一、简述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
意识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一是言语符号系统,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进行信息加工。
在信息加工中,两种系统可能重叠,也可能一种占优势。
在一定条件下,表象和言语可以互译,言语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也可用言语贮存起来。
二、创造想象依赖于哪些条件?答:(1)创造动机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动力。
(2)原型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3)灵感是产生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4)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想象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表象的特征是什么?答:(1)直觉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无论人如何努力,表象也不会持续太久,几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动;表象的想象不完整。
(2)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人多次知觉的结果。
它通常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第十章1、【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形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2、【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
(整理)《心理学基础》_期末复习重点整合.
单选1*15 辨析5*4 简答5*6 案例分析10*2 综合运用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或者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行为是受其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观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所以通过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1879) 代表人物:其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方法为内省法。
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注意、灵感、心境、激情、信心、决心、犹豫等(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
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4)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
华生(1913)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斯金纳、托尔曼、赫尔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科观察的外显的行为(环境决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者: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主要观点1 一切活动有本能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1*15 辨析5*4 简答5*6 案例分析10*2 综合运用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或者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1879) 代表人物:其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方法为内省法。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
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 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4)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
华生(1913)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斯金纳、托尔曼、赫尔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注意、灵感、心境、激情、信心、决心、犹豫等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科观察的外显的行为(环境决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者: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主要观点1 一切活动有本能驱动。
2 强调潜意识的作用。
提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分。
3强调早期经验。
4 主张心理学应关注人的人格,并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
5其理论建构的动力学基础是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是当时心里学领域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6)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
主要观点: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7)人本主义学派: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四种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实验者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心理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很难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的感知某一事物。
(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递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知觉含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模式识别是人的典型的知觉过程,它依赖于人的知识和经验。
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即刺激的组合。
如:一幅肖像、一个单词或几个单词构成的句子等。
当人能够确认它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并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别开,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感觉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
结构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指人在识别外界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整体结构对识别物体本身所起到的有利作用。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恒常性)知觉类型:(选择题)一、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方位知觉4、深度知觉二、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1、真动知觉2、似动现象3、运动幻觉三、超感知觉与错觉记忆的种类: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①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动作或经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
②形象记忆,是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③语词-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及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所储存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反映事物内涵、意义、性质、规律的那些单词、定义、公式、定理、规则等。
④情绪记忆(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触景生情⑤情节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2、根据记忆的理解情况划分:①理解记忆,是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把握材料的意义而产生的记忆。
比如,对于一些科学概念、范畴、公式、规律、历史事件和文艺作品等有意义的材料,用这种记忆比较有效。
②机械记忆,是指只根据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3、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类:①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②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例如,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先前的动作要领的学习是陈述性记忆,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形成了某项动作后的操作动作是程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①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比,是指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
它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数量先多后少。
系列位置效应: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
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中间部分遗忘得最多。
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的重要性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进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如何增进记忆与减少遗忘采用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反复识记和尝试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识记的数量和程度要适当增强记忆学习的目的性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把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相结合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人的思维过程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征、不同方面结合起来。
2、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概括是在认识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3、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分散思维: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解答题)适宜的表征: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个人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知识概括化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心理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又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妨碍问题的解决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能激励问题解决,消极的情绪会成为问题解决的障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基本需要:a生理需要。
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最基本、最原始、最强有力)b安全需要。
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与他尊)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成长需要:e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f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g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需要层次间的关系:a、由低到高依次出现b、各层次需要在人群中比例依次减少c、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种水平积极方面:1、普遍性2、层次性、结构性3、揭示了需要产生的规律消极方面:1、忽视了人类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2、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3、概念抽象动机:定义: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①动机是内部心理过程。
②动机是一种动力,是引起人们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因。
③人类的动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
动机产生的条件:a、内在需要b、诱因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原发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睡眠、空气、性、躲避危险等动机。
社会性动机:(继发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内容丰富,如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