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2018

合集下载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采高增大,上覆岩层活动范围大,不易形成平衡 结构;
采高增大,煤壁不稳定,矿压显现严重;
控顶距增大,顶板稳定性差。
二、工作面推进速度及工序:
1、 推进速度影响 = 时间对顶板下沉(变形)的影响。
加快推进速度 工序下沉量。
减少控顶时间
减少无
对破碎顶板,加快推进速度,可改善顶板状况。
精品课件
2、工序影响:
精品课件
第五节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一、采高与控顶距:
图中: L——控顶距 So—顶板最终下沉量 SL—控顶范围内最大下沉量 Lo —弯曲老顶前后最大曲率点间距
有:s0m h hK 0
且:s L s 0 L L0
精品课件
故有: sLs0L L 0mhhK0L L 0
因为
h m KP 1
落煤引起顶板下沉速度增加; 放炮影响范围:上、下15m,剧烈区上、下5m
精品课件
放顶引起顶板下沉速度增加; 影响范围:上20m下10m 剧烈范围:上15m下5m
落煤、放顶——改变顶板支
件,顶板移
撑条
强。 注意:
压)。
动加
加快推进速度,不能减弱工序对顶板下沉的影响(“甩”掉矿
当顶板比较破碎时,加快推进速度可改善顶板状态。 落煤、放顶两精工品序课件要相距10—15m以上。
1、增大支撑力 2、增加稳定性 3、加强矿压观测及地质、开采资料 4、加强日常支护质量管理。
四、来压条件:
1、有老顶存在; 2、直接顶垮落后不能充填满采空区。
五、初次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影响因素
1、老顶的力学性质、厚度、破断岩块之间的相 互咬合情况;
2、地质构造。
精品课件
来压是老顶断裂(结构失 稳)施力于工作面的结果;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02
CATALOGUE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核心概念
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定义
矿山压力是采矿过程中,由于地下岩体采动而引起的应力、应变和 位移现象。
矿山压力的形成
在采矿过程中,随着岩体被逐渐采出,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岩体应 力场被打破,导致应力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平衡状态。
矿山压力的影响
矿山压力对采矿安全、采矿效率以及采场维护具有重要影响。
特征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时间性和空间性,与采矿方法、地 质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等因素密切相 关。
矿山压力显现的重要性
安全保障
矿山压力显现是采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因素,对 采场稳定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保护
矿山压力显现影响采场回采率,合理的矿山压力 控制有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
经济价值
矿山压力显现的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矿山压力显现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
对采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对矿山压力显 现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配备应急物资和设备
根据应急预案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支护 材料、排水设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 措施。
力显现预测中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矿山压力显现对采矿成本和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 响,合理的矿山压力控制有助于降低采矿成本。
矿山压力显现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矿山压力显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 积累,人们对矿山压力显现的认识不 断深入。
发展趋势
现代采矿技术对矿山压力显现的研究 更加深入,涉及多学科交叉和多种先 进技术的应用,未来将更加注重矿山 压力显现的预测和控制。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基本规律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基本规律

2、基本顶周期来压及矿压显现特征
(1)基本顶周期来压
当采煤工作面继续推进,基本顶悬臂跨度达到极限跨度时,基本顶 当采煤工作面继续推进,基本顶悬臂跨度达到极限跨度时, 在其自重及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将沿工作面煤壁甚至煤壁之内发生 在其自重及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 折断和跨落。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这种“稳定—失稳—再稳定” 折断和跨落。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这种“稳定—失稳—再稳定” 现象,将周而复始的出现,使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周期性明显增大。这 现象,将周而复始的出现,使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周期性明显增大。 种基本顶的周期性破断失稳对工作面产生的周期性的来压显现, 种基本顶的周期性破断失稳对工作面产生的周期性的来压显现,称为基 本顶的周期来压。 本顶的周期来压。
3、弯曲下沉带
裂隙带上方直至地表的岩层为弯曲下沉带, 裂隙带上方直至地表的岩层为弯曲下沉带,这部分岩层 不产生裂缝或仅产生极微小的裂缝,并在采空区上方的地表 不产生裂缝或仅产生极微小的裂缝, 形成一个比开采范围大的沉降区。 形成一个比开采范围大的沉降区。
三、采煤工作面四周支承压力显现规律
(一)采煤工作面四周支承压力显现规律
Kp=1.5时,则∑h=2hm,即冒落带高度为采高的2倍。一般 即冒落带高度为采高的2
认为开采后冒落带的高度为采高的2 认为开采后冒落带的高度为采高的2~4倍。
2、裂隙带
裂隙带位于冒落带之上,随冒落带岩石的跨落和逐渐压 裂隙带位于冒落带之上, 实,裂隙带岩层出现弯曲下沉,离层和断裂为排列整齐的岩 裂隙带岩层出现弯曲下沉, 块。裂隙带的范围,随冒落带上覆岩层的性质、开采高度变 裂隙带的范围,随冒落带上覆岩层的性质、 化而变化。 化而变化。
开切 眼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四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四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h0 PEi K 0 hi
mE E LE 式中,K 0 KT L
27
4.4 顶板压力的计算
4.4.1 估算法 3、威尔逊估算法
顶板岩石类型 破碎顶板
垮落角/ 90
比较破碎顶板
75
60 45
P与Q1作用位置差异形成附加力Q3。 中等稳定顶板 稳定顶板 P Q1 Q3
成反力R后,其回转下沉才会
缓和和停止。为了不使老顶沿 工作面切落,支架工作阻力应
等于 Q1 与 Q2 之和,支架抗变形
图4-5 老顶初次来压力学模型 能力还必须与老顶回转下沉相
P—支架反力; Q1—直接顶载荷; Q2—老顶载荷;R—矸石反力
适应。
11
4.2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初次来压前支承压力分布
7
4.1 概述
讨论:
(1)关于采场矿山压力现象衡量/评价指标是根据现场顶板控制 需要确定的,不同条件回采工作面面临的生产安全问题可能不同, 使用的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评价指标也可能不同。如,除前面介绍 的指标外,还用支架工作阻力、支柱钻底、底臌(鼓)等指标。 ( 2 )“大”、“小”结构及其作用关系:采场支架与直接顶构 成小结构,处于上覆老顶岩层组成的大结构之下。“大结构”的 变形、失稳直接影响到小结构的状态,同时“大结构”周围的支 承压力分布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到煤壁及底板岩层的稳定性。小结 构的维护作用是保证生产必须的空间和安全,支护对大结构也有 影响。采空区处理方法甚至可以改变大结构形式及其状态。
图4-14a 顶分层采空区支承压力分布
(采深H=163m,H=407104Pa,面长120m)
32
4.5 回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4.5.3 下分层工作面采空区支承压力分布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成正比;
采高增大,上覆岩层活动范围大,不易形成平衡 结构;
采高增大,煤壁不稳定,矿压显现严重;
控顶距增大,顶板稳定性差。
二、工作面推进速度及工序:
1、 推进速度影响 = 时间对顶板下沉(变形)的影响。
加快推进速度 工序下沉量。
减少控顶时间
减少无
对破碎顶板,加快推进速度,可改善顶板状况。
和)
(周期来压显现一般较初次来压时有所缓
三、预防措施: 同初次来压,同时加强统计观测。
第四节
顶板压力的估算
顶板压力是工作面支护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估算法:
1、经验估算法 :
实质——以直接顶沿煤壁断裂、老顶平衡结构失稳时最不
利状态作为顶板压力估算的依据(最大可能载 荷)。
q1
1)直接顶载荷

Q1 h L1 h L

Q3
的大小受直接顶垮落角的影响。
所需支撑力 P 依据直接顶形状,按照力系平衡求 出。
二、实测法
第五节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一、采高与控顶距:
图中: L——控顶距 So—顶板最终下沉量 SL—控顶范围内最大下沉量 Lo —弯曲老顶前后最大曲率点间距
有:s0 m h h K0 且:sL s0
第二节
老顶初次来压
一、初次来压的形成:
—老
初采——初次放顶——老顶悬露跨度增大—
顶断裂——形成平衡结构——失稳——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老顶平衡结构第一次失稳而施加 给工
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初次来压步距——第一次来压时,工作面距开 切眼
“砌体梁”对初次来压的解释: 来压时工作面顶板切断情况

第四章 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

第四章 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

第四章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第一节概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且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以S表示,有时为了对比,常常把这个指标换算为单位采高、单位推进度的顶板下沉量,即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多少mm来表示。

下图为工作面顶底板移近曲线,1为顶板绝对下沉曲线;2为顶板相对移近量(下沉)曲线;3为底版臌起曲线。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

3.支柱的变形与折损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5.局部冒顶指回采工作面顶板形成的局部塌落。

6.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顶指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插入底板,底板臌起等。

第二节老顶的初次来压1.概念初次来压:把由于老顶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来压,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至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2.老顶初次来压时的特点1)顶板下沉量大、支柱载荷增大。

2)煤壁内的支承压力增大,煤壁变形与片帮严重。

增压区、减压区、稳压区。

3)直接顶破碎,并有掉渣现象。

4)初次来压比较突然,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初次来压步距的大小与老顶岩层的力学性质、厚度、破断岩块间互相咬合的程度等有关。

同时,也与地质构造等有关。

一般20~35m,个别50~70m甚至更大。

根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生产矿井中,初次来压步距为:10~30m 54%30~55m 37.5%其余为大于55m,最大为160m左右,如大同。

第三节老顶的周期来压一、回采工作面推进对岩体结构的影响当工作面推进时,岩块A 首先处于悬露状态,此时工作面支架将受到岩体A 的保护,受力甚小。

但当达到极限跨距时,岩层形成了断裂。

此时若岩块A 与岩体咬合不住,则此岩层及上覆岩层将形成一端由支架支撑而另一端由已冒落的矸石所支撑。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结论: Sl=ηmL 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举例说明 采高↑老顶平衡↓,煤帮稳定性↓矿压显现↑ 采高↑老顶平衡↓,煤帮稳定性↓矿压显现↑ 顶板控制≤ 顶板控制≤顶板估算量 二、工作面推进度的影响 顶板下沉量是时间的函数,但加快推进速度能 否必然使顶板下沉量减小,并甩开矿压?
工序对顶板下沉量影响的实质:结构、前后支承压 力不断推移。 从S-t曲线看出:加快推进速度缩短了落煤与放顶 的时间间隔,虽然减小下沉量,改善顶板状况,但增加 了工序的影响次数,即缩短了工序的时间间隔,同时加 剧了顶板的下沉速度。 因此,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加快,有可能将由于 时间影响而导致的工作面顶板下沉量、煤壁片帮等现象 “甩掉”。但无法把由于生产工序(即落煤与放顶)而 引起的顶板下沉等矿山压力现象“甩掉”。
第三节 老顶的周期来压
A A稳定 A B B C
A断裂
A B
AB相向翻转
A
B
C
回到初始位 置,周而复 始
采场的周期来压 周而复始 稳定-失稳-再稳定 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的矿压显现: ① 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 ② 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大 ③ 支柱载荷增大 ④ 煤壁片帮 ⑤ 支柱折损 ⑥ 顶板发生台阶下沉
4.大采深并影响到地顶板
采煤工作面刚开始割煤时, 最大支承压力在煤壁上方,如图 中(a)所示,但煤壁处是自由 面,抗压强度较小,煤壁发生变 形。支承压力逐步向深处转移。 如图中(b)所示。 采煤工作面前方煤体内,支 承压力的分布范围从工作面前方 1~3m处开始,直到30~40m,甚 至有的在距煤壁100m时开始变 形,最大应力的位置约距煤壁 5~15m。应力集中系数K为支承 压力与原岩应力的比值,变化范 围一般为1.25~5.00.
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4、5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4、5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倾角增大,沿岩层面的切向滑移力Wsinα (即Q2) 增大,垂直层面的压力Wcosα (即Q1)减小。
图4-17 W—上覆岩层重力;Q1—垂直岩层的分力;Q2—
30
由于倾角增加,采空区冒落矸石不一定能 在原地滞留,很可能沿着底板滑移,从而改变 了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
对不同倾角的两带(冒落带、导水裂隙带) 观测(图4-18),也可以证明岩层移动是不均匀 的,尤其在急倾斜煤层,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 规律性。
12
工作面周期来压时的特征:
阜新矿务局高德矿,北翼九层一区二段工作面,面长170 m,煤 厚为3 m,老顶为4.5 m,直接顶为3.5 m厚的细砂岩,煤层倾角 32°~35°。
来压序号 来压步距 平时支架 来压支架 动载系数 /m 荷载/kN 荷载/kN
初次
37.4
1.95
1
17.6
596
1080
31
图4-18 1—导水裂隙带;2—冒落带
32
由于倾角增加,冒落矸石沿着底板滑移,下部充填较满,上 部形成冒空。这样必然使回采工作面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力不均匀。 图(b)表示了不同倾角时支架载荷的分布情况。
图4-19 采空区冒落矸石滑移及其造成的后果
33
4.6.5 下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此外,来压大小与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充满程度直接 相关。采空区冒落愈严实,老顶对工作面影响愈小; 反之,则越大。
14
老顶来压时老顶控制不当,将导致垮顶现象。
图4-10 永定庄矿8411面垮顶现象
15
预防老顶来压造成的事故的措施:
① 来压的预测预报; ② 加强支护; ③ 坚硬顶板-工作面与开

h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h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7.试述影响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8. 论述顶板压力估计(算)的常用方法。
9.假设老顶破断后如图所示,且已知B岩块重量 R=2700KN,破断角 θ =5o,岩块A与B间的摩擦角 θ =35o,求出防止B岩块滑落所需的最小水平力T 是多少?
17:00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17:00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安全工程学院 石建军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 显现基本规律
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 顶板下沉量
图2-3工作面顶底板移近曲线 1-顶板绝对下沉曲线;2-顶板相对移近量(下沉)曲线; 3-底板臌起曲线
17:00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2. 顶板下沉速度
一、生产技术因素 4.煤层分层开采的矿压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1)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2)支架载荷变小;
(3)顶板下沉量变大
5.上部煤层残留煤柱
17:00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5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二、地质因素
1.断层与褶曲 2.挤压带与破碎带 3.节理、裂隙 4.煤层倾角 由图可知
17:00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2 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
一、概念
图4-9
17:00
老顶周期来压的力学模型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2 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
二、老顶初次来压特点
1.工作面顶板急剧发生下沉。
2.工作面直接顶破碎,甚至产生台阶状下沉。 3.煤壁内支承压力增大,煤帮变形与塌落。 4.老顶初次来压较突然,工作面易出现事故。 5.顶板出现断裂声,并有掉渣现象,产生裂隙。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采煤⼯作⾯矿⼭压⼒显现规律第四章采煤⼯作⾯矿⼭压⼒显现规律第⼀节概述图4—1⽼顶岩梁断裂后形成的平衡由于煤壁前⽅强⼤的集中应⼒(K H )的影响,可能导致直接顶岩层内发⽣剪切破坏,从⽽形成预⽣裂隙,这会影响到采煤⼯作⾯内的顶板管理。

⽼顶初次来压⽐较突然,来压前采煤⼯作⾯上⽅的顶板压⼒较⼩,因⽽容易使⼈疏忽⼤意。

初次来压时,⽼顶跨度较⼤,影响范围也较⼴,⼯作⾯易出现事故,因此,在⽣产过程中应严加注意。

在来压期间,必须注意采煤⼯作⾯的⽀护质量,加强⽀架的⽀撑⼒,增强⽀架的稳定性。

⼀般可以采⽤⽊垛、戗柱等加强⽀护。

第三节⽼顶的周期来压⽼顶初次垮落后,随着采煤⼯作⾯继续推进,⼯作⾯上⽅的⽼顶岩层将呈悬露状态(图4—2 a )。

此时,上覆岩层的重量将由⽼顶的悬臂直接传递给煤壁,部分上覆岩层及已折断的⽼顶重量,将直接加在已垮落的矸⽯上,此时采煤⼯作空间处于⽼顶悬梁的保护之下。

当采煤⼯作⾯继续推进,⽼顶悬露跨度达到⼀定长度时,⽼顶在其⾃重及上覆岩层载荷作⽤下,将沿煤壁甚⾄在煤壁内发⽣折断和垮落(图4—2b )。

随着⼯作⾯的推进,⽼顶的这种垮落现象将周⽽复始地出现,⽽使⼯作⾯内呈现周期性的矿压显现。

这种⽼顶周期性折断或垮落前后⼯作⾯内的矿压显现称为⽼顶的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的矿压显现有: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下沉量急剧增⼤、⽀柱载荷增⼤、煤壁⽚帮、⽀柱折损、顶板发⽣台阶下沉等。

两次周期来压的间隔时间称来压周期。

两次周期来压期间⼯作⾯推进的距离叫做周期来压步距。

周期来压步距取决于⽼顶的岩性、厚度、⽼顶上⽅岩层的组成情况等因素。

周期来压步距要⽐初次来压步距⼩,⼀般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L 周=(41~21)L 初(4-1)图4—2 ⽼顶的周期来压⽼顶为厚度较⼤的整体坚硬岩层时,周期来压步距⼀般较⼤,若⽼顶上⽅岩层系松软岩层,该松软岩层给⽼顶施加很⼤的载荷,可能使⽼顶的周期来压步距缩短。

当倾向或斜交断层位于预期的周期来压线之前不远处,⼯作⾯推进到断层附近时,⽼顶将⽐预期的位置提前垮落,即缩短了周期来压步距。

4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共12页

4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共12页

第四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第一节概述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压力显现会给地下开采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使矿山压力显现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保证生产安全,就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包括对巷道及采煤工作空间进行支护、对松软煤岩体进行加固、用各种方法使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得到卸压、用人为的方法使采空区顶板按预定要求冒落等。

此外人们对矿山压力的控制不仅在于消除和减轻对开采工作造成的危害,还包括合理地利用矿山压力的天然能量为开采工作服务。

例如,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压酥煤体以方便落煤工作,借助采空区上覆岩层压力压实已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等等。

所有这些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简称矿压控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移近量。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底板处于不断移近状态。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

它表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3)支柱变形与折损,随着顶板下沉,采煤工作面支柱受载也逐渐增加,一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柱帽的变形,剧烈时可以观察到支柱的折损。

(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顶板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它是用来衡量顶板控制好坏的质量标准。

(5)局部冒顶,指采煤工作面顶板形成局部塌落,它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6)大面积冒顶,指采煤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

常常对工作面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钻底、底板臌起等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

第二节老顶的初次来压直接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由于老顶比较坚硬,在一定范围内呈悬露状态,其四周分别由煤壁及煤柱支撑。

此时可将老顶视为一个板的结构。

但是由于采煤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长度,往往大于老顶沿走向方向垮落时的跨度,因此通常将老顶视为一端由煤壁而另一端由煤柱支撑的两端固定的梁。

4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4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五、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



留煤皮 人工假顶 第一层的矿压显现 下分层矿压显现特点


老顶来压步距小 支架载荷变小 顶板下沉量大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概述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的周期来压 顶板压力的估算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4.1 概述
一、顶板下沉 二、顶板下沉速度 三、支柱的变形与折损 四、顶板破碎情况 五、局部冒顶


六、工作面沿顶板沿煤壁切落

二、工作面推进度的影响

顶板下沉量是时间的函数,但加快推进速 度能否必然使顶板下沉量减小,并甩开矿 压?




工序对顶板下沉量影响的实质:结构、前 后支承压力 不断推移 (76)从S-t曲线看出:加快推进速度缩短了 落煤与放顶的时间间隔,虽然减小下沉量, 改善顶板状况,但增加了工序的影响次数, 即缩短了工序的时间间隔,同时加剧了顶 板的下沉速度
P≥Q1+Q2
但,老顶的破断不可避免,破断后 支架的载荷可能减轻。


初次来 压前采 场周围 支承压 力的分 布状态 拱或梁 结构 保 护着回
老顶初次来压前的表现:



顶板压力不大 煤壁前的压力达到最大(发 生剪切破坏),煤壁片帮是来压的重要标 志 来压跨距大,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易出 现事故 举例,西山矿务局 开滦某矿 持续2-3d
对策:

判断预兆 局部来压,工作面与开切眼斜交
第四节 顶板压力的估算
实测法 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 华北矿区 p=(4 — 8)Mγ 结构平衡关系角度计算 威尔逊估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第三节
老顶周期来压 periodic weighting
一、周期来压的形成: 有初次来压必有周期来压。 初次来压——老顶悬顶跨度增大——老顶断裂——
平衡结构——失稳——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老顶平衡结构周期性失稳而施加给工 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周期来压步距——两次来压期间工作面推进距离。 (周期来压步距 = 1/2 初次来压步距)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本章介绍:
矿压显现指标 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 顶板压力估算 影响矿压显现的因素
1
第一节
一、矿压显现:
矿压显现指标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煤岩体及支护物所表现出的种种力 学现象。
二、矿压显现指标: 1、顶板下沉 S(mm)——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范围内顶、底 板间相对位 移。
顶板绝对下沉不易得到,一般以距煤壁4米处下沉量为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 可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下沉量S/L/M为比较标准。
具体矿压显现应根据矿井具体条件进行分析
33
六、放顶煤开采矿压显现:
1、放顶煤开采影响本质——采高大、厚煤顶。 2、矿压显现特点(据唐山矿观测): 前方支承压力峰值高、距工作面远(16—24米); (采高大,顶板活动范围大,平衡结构高远) 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大(4.4m处达1.2m); (采高大,老顶移动倾斜度大,顶板移动量大) 顶煤在煤壁前方较远处开始较大位移(垂直、水平); (煤体受压,产生塑性变形,垂直缩,水平伸) 支架载荷、周期来压强度较小。 (支架顶部煤体起到缓冲作用)
初次来压前无明显征兆,工作面顶板压力不大,致使支架稳定 性差,来压猛,易造成顶板事故。
1、增大支撑力 2、增加稳定性 3、加强矿压观测及地质、开采资料 4、加强日常支护质量管理。 四、来压条件: 1、有老顶存在; 2、直接顶垮落后不能充填满采空区。
11
来压是老顶断裂(结构失稳)施力于 工作面的结果; 来压期间重点措施是: 增加支护强度; 增强支架稳定性; 保护煤壁,减少片帮。
28
2、工序影响:
图4-19解释
落煤引起顶板下沉速度增加;
放炮影响范围:上、下15m,剧烈区上、下5m
29
放顶引起顶板下沉速度增加; 影响范围:上20m下10m 剧烈范围:上15m下5m 落煤、放顶——改变顶板支
撑条件,顶板移
动加强。
注意: 加快推进速度,不能减弱工序对顶板下沉的影响(“甩”掉矿压)。
P86导出
P 1 QA B T tan( )
按最危险考虑,T=0
P 1 Q
16
二、周期来压时的矿压显现: 1、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加; 2、支柱载荷普遍增加; 3、煤壁片帮严重; 4、当支撑力不足时,工作面出现台阶下沉; 5、如果支护参数选择不合理,发生冒顶、切顶。 (周期来压显现一般较初次来压时有所缓和) 三、预防措施: 同初次来压,同时加强统计观测。
s L s0 且: L L0
26
L L sL s0 m h h K0 L0 L0
m h 故有: KP 1
Kp为冒落矸石未承受压力时的碎胀系数
K0为老顶触矸处的碎胀系数
m h KP 1
L 1 K0 1 m K m 0 因为 s L m K 1 K 1 L 1 K 1 L m L P p p 0 0
31
四、倾角:
顶板下沉量↓ 支柱载荷↓
垂直层面应力↓
冒落矸石充填方式改变矿压规律; 影响顶板“三带”形态;
俯斜开采时容易形成平衡结构。
32
五、分层(网下)开采矿压显现:
顶板已遭受一次破坏 再生顶板碎胀系数减小 平衡结构内老顶岩块跨度小
1、分层顶板特点
2、矿压显现特点
顶板下沉量增大 支架载荷减小(动载荷小) 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13
“砌体梁”理论对周期来压的解释:
A稳定
A断裂
A、B合 为一体 暂时稳 定
恢复到a 状态
14
2 RT Lh q
相当于初次来压步距 的 1/2.45 倍
RT Lh 3q
15
若要使支架不出现台阶下沉,应满足基本条件:
T tan( ) QA B
支架对老顶岩块应有的作用力应为
(承载系数)
K 0 ——顶板下沉量为h0时,老顶的作用力。 LE
E
LT
22
mE
3、威尔逊估算法:
实质—— 只估算 直接顶载荷, 载荷与支撑 力不同线, Q 从而有附加载荷 Q 3 。
3
Q3 的大小受直接顶垮落角的影响。
所需支撑力 P 依据直接顶形状,按照力系平衡求出。
23
各方法的评价
• 华北大部分矿区 可采用4-8倍采高岩柱的重量 • 支护阻力较小的单体柱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大, 可采用控制老顶变形的失稳估算法
故:
K p K0 sL K 1 p
1 mL L 0
其中
即:
sL m L
K p K0 K 1 p
1 L 0
27
由硬岩取小,软岩取大)
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成正比; 采高增大,上覆岩层活动范围大,不易形成平衡结构; 采高增大,煤壁不稳定,矿压显现严重; 控顶距增大,顶板稳定性差。 如果老顶-直接顶不发生离层且直接顶无碎胀,则上 式成立,否则则大于上述值。 二、工作面推进速度及工序: 1、 推进速度影响 = 时间对顶板下沉(变形)的影响。 加快推进速度→ 减少控顶时间 → 减少无工序下沉量。 对破碎顶板,加快推进速度,可改善顶板状况。
即:
p 4 ~ 8m
周期来压剧烈时取上限
顶板压力相当于 4~8 倍采高岩柱重量。
19
如果采高不大,上述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但在大采高条件下, 悬顶距为下位关键层的周期来压步距,按4-8倍采高计算结果偏 小
P Q1 Q2
Q1 =h1Lm , L Lm
垮落带载荷 裂隙带载荷
2
工作面顶底板移近曲线 1—顶板绝对下沉曲线; 2—顶板相对移近量(下沉)曲线; 3—底板臌起曲线
3
2、顶板下沉速度V(mm/h)——单位时间顶板下沉量。
3、支柱变形与折损——观察喷液、下缩、压裂、折断等。 4、顶板破碎度——单位面积中顶板冒落面积所占百分比。 5、局部冒顶——小范围顶板垮落。 6、大面积冒顶——顶板沿工作面煤壁切落。 7、煤壁片帮——煤壁因支承压力作用发生的剪切坍塌破坏。 8、底臌——底板塑性变形。 9、支柱插入底板——底板松软,对顶板管理很不利。
• 坚硬顶板地区,老顶切落和台阶下沉经常发生, 控制老顶滑落失稳估算比较合适。
24
第五节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稳压区
增压区
减压区
稳压区
25
第六节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一、采高与控顶距: 图中: L——控顶距 So—顶板最终下沉量 SL—控顶范围内最大下沉量 Lo —弯曲老顶前后最大曲率点间距 有: s0 m h h K 0
5
“砌体梁”对初次来压的解释:
来压时工作面顶板切断情况
6
滑落失稳
7
P 所形成的力矩难以 平衡Q2所形成的力矩, 老顶回转不可避免 为使老顶不沿煤壁切落, P应≥Q1+Q2
8
二、初次来压时矿压显现特点:
1、来压前,顶板压力无明显增大; 2、煤壁内部支承压力增高,煤壁片帮严重; 3、顶板有板炮声响; 4、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由1mm/h 到 5~20mm/h;
17
第四节
顶板压力的估算
顶板压力是工作面支护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估算法:
1、经验估算法 :
控顶距 悬顶距
实质——以直接顶沿煤壁断裂、老顶平衡结构失稳时最不 利状态作为顶板压力估算的依据(最大可能载荷)。 1)直接顶载荷 q1 :
Q1 h L1 h L
q1 h
Q1 =h1Lm h2 L , L Lm
20
2、从老顶结构平衡关系估算:
实质——直接顶载荷全部由支架承担,老顶载荷仅当老 顶结构失稳时产生。(失稳:滑落、变形)
1)滑落失稳估算:
老顶载荷 = 两岩块重量 - 咬合处摩擦力
F Q A B Li 0 Qi 0 tan 2H
4
第二节
老顶初次来压 first weighting
一、初次来压的形成: 初采——初次放顶——老顶悬露跨度增大——老 顶断裂——形成平衡结构——失稳——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老顶平衡结构第一次失稳而施加给工 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初次来压步距——第一次来压时,工作面距开切眼 的距离(推进距离)。
18
2)老顶载荷 q2 : (按直接顶载荷的倍数估算)
经大量观测,最大压力时也不超过平时的2倍。
故: p q1 q2 n h 2h

m 且 K p 1.25 ~ 1.5 h K p 1
m 所以有: p 2 K 1 22 ~ 4m p
34
21
2)变形失稳估算:
支撑力与顶板下沉量为双曲线关系:
P
PEi K0
要求
PEi h i K 0 h0
h0 即: PEi K0 hi
实测
hi h0
hi ——要求顶板下沉量; 式中:
h
h0 ——实测控制顶板的下沉量;
m E E LE K0 K T LT
当顶板比较破碎时,加快推进速度可改善顶板状态。
落煤、放顶两工序要相距10—15m以上。对综采则允许。
30
三、采深:
片帮几率↑
H↑→γH↑→Kγ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