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02
CATALOGUE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核心概念
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定义
矿山压力是采矿过程中,由于地下岩体采动而引起的应力、应变和 位移现象。
矿山压力的形成
在采矿过程中,随着岩体被逐渐采出,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岩体应 力场被打破,导致应力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平衡状态。
矿山压力的影响
矿山压力对采矿安全、采矿效率以及采场维护具有重要影响。
特征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时间性和空间性,与采矿方法、地 质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等因素密切相 关。
矿山压力显现的重要性
安全保障
矿山压力显现是采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因素,对 采场稳定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保护
矿山压力显现影响采场回采率,合理的矿山压力 控制有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
经济价值
矿山压力显现的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矿山压力显现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
对采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对矿山压力显 现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配备应急物资和设备
根据应急预案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支护 材料、排水设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 措施。
力显现预测中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矿山压力显现对采矿成本和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 响,合理的矿山压力控制有助于降低采矿成本。
矿山压力显现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矿山压力显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 积累,人们对矿山压力显现的认识不 断深入。
发展趋势
现代采矿技术对矿山压力显现的研究 更加深入,涉及多学科交叉和多种先 进技术的应用,未来将更加注重矿山 压力显现的预测和控制。
小河嘴煤矿22煤层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散 点 图。可 以看 出 :工作面 上部
地 区 的 支 柱 工 作 阻 力 略 大 干 下 部 地 区 ;上 半 部 支 柱 最 大 工 作
算 得支 承压 力峰值 点 距煤 壁距 离
5 C I A D SR 4 H A O L UT Y NC I N
8 0 m金 属 铰 梁 沿 走 向 正 悬 臂 支 0r a 护 ,工 作 面 机 道 为 1 0 ,溜 子 道 .m
增大 ,回采工 作面 靠近 采空 区一 侧 支 柱 压 力 值 普 遍 低 于 前 排 支 柱 ,这 是 由于直 接 顶 冒落 之后 后 排支柱 上 方形成 松 动三 角 区致 使
科学技木 J S E CE&T C N L Y CIN E H O OG
I
阻力 的平 均值 比 下半部 平 均 值大 1 % ;上 半部 支柱 平 均工 作 阻力 3 比下半部平均 工作 阻力大 1%。工 4 作 面 中下部 分 倾 角大于 上 半部 分 倾 角 ,使 中下部 顶 板 的法 向压 力
内 完 成 了直 接 顶 的 垮 落 。 据 实 测 ,直 接 顶 的 初 次 垮 落 步 距 为
l . m。工作 面 “ 6 3 三量 ”有 ~TP型 单 滚 性 区 内任一 点 到煤壁 的 距离 ;M G1 0 筒 采 煤 机 , 采 高 0. m , 使 用 为煤层厚 度 ,m; T c t 为煤体 7 5 o D 0 ~D 型单体液 压支柱 配合 Z 8 Z1 2
落 ,推 进 1 .m时 ,切 顶 支柱后 36
方 从下 端头 至上 端 头近6 m范 围 0
( )所示 。 1
于断层发育 ,致煤层断失 。K2 煤 2
第四章 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
第四章采场矿压显现根本规律第一节概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且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以S表示,有时为了比照,常常把这个指标换算为单位采高、单位推进度的顶板下沉量,即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多少mm来表示。
下列图为工作面顶底板移近曲线,1为顶板绝对下沉曲线;2为顶板相对移近量〔下沉〕曲线;3为底版臌起曲线。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
3.支柱的变形与折损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5.局部冒顶指回采工作面顶板形成的局部塌落。
6.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顶指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插入底板,底板臌起等。
第二节老顶的初次来压1.概念初次来压:把由于老顶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来压,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至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2.老顶初次来压时的特点1)顶板下沉量大、支柱载荷增大。
2〕煤壁内的支承压力增大,煤壁变形与片帮严重。
增压区、减压区、稳压区。
3〕直接顶破碎,并有掉渣现象。
4〕初次来压比拟突然,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初次来压步距的大小与老顶岩层的力学性质、厚度、破断岩块间互相咬合的程度等有关。
同时,也与地质构造等有关。
一般20~35m,个别50~70m甚至更大。
根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生产矿井中,初次来压步距为:10~30m 54%30~55m 37.5%其余为大于55m,最大为160m左右,如大同。
第三节老顶的周期来压一、回采工作面推进对岩体结构的影响当工作面推进时,岩块A 首先处于悬露状态,此时工作面支架将受到岩体A 的保护,受力甚小。
但当到达极限跨距时,岩层形成了断裂。
此时假设岩块A 与岩体咬合不住,那么此岩层及上覆岩层将形成一端由支架支撑而另一端由已冒落的矸石所支撑。
浅析大采高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浅析大采高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摘要: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因其特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大采高综放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采高综放矿压显现采矿技术近年来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综放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由于在开采厚煤层中综采放顶煤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优越性,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在我国迅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一种新的放顶煤开采技术即大采高综放技术诞生。
由于我国特厚煤层储量丰富,在开采过程中为了提高特厚煤层的采出率,越来越多的矿井采用了这一新技术。
因此,在开采特厚煤层的诸多技术路径中,大采高综放采煤法将会成为重要的技术来发展,其前景非常广阔。
1 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随着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技术在实现我国特厚煤层高产高效、安全开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普通综放开采技术和大采高综采技术相比,大采高综放开采有以下优点,其充分利用大采高开采技术和普通综放开采技术优势,扩展了放顶煤开采煤层厚度上限,工作面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
由于加大了采煤高度,增加了顶煤的放出空间,有利于顶煤的充分松动和垮落,回收率提高;由于工作面断面增大,加强了工作面的通风能力,满足高产的通风要求;采煤机与运输机等大功率综采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随着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在我国不断的发展,该技术的上述优点为我国开采特厚煤层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年来我国已经研制了适合大采高综放开采的新型放煤支架和相关的设备,综放工艺和提高采出率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开采特厚煤层中,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矿区,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达到了国际的领先水平。
大采高综放采(割)煤高度增大、放煤高度增大、上覆岩层破坏范围扩大导致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不同于普通综放工作面,目前尚无系统的实测成果;大采高综放支架既要满足大采高稳定性要求,又要适应放顶煤工艺中顶煤控制要求,大采高综放的煤壁片帮问题和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确定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支架—围岩关系更为复杂,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成果指导大采高综放实践。
第10讲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_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
1、采高与控顶距
SL= mL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及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采高越大的工作面,其矿压显现也越严重;采高越低,顶板活动趋缓和,煤壁也较为稳定;控顶距增大,顶板稳定性变差。
2、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
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只是缩短了落煤与放顶两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从理论上说,其结果肯定能减小顶板下沉量,但同时必然使顶板下沉速度加剧。
二、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
【笔注】
回采工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状态一般可绘成下图的形式,并且可将其分为应力降低区b(减压区)、应力增高区a(增压区)和应力不变区c(稳压区)。在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的峰值到煤壁为极限平衡区,向煤体内则为弹性区。
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三、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主要影响因素
【笔注】
第10讲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
【本讲内容提纲】
1.老顶初次来压与布
3.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主要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详解】
一、老顶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
【笔注】
1、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量
2)顶板下沉速度
3)支柱的变形和折损
4)顶板破碎情况
5)局部冒顶
6)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顶)
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插入底板、底板鼓起等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
四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h0 PEi K 0 hi
mE E LE 式中,K 0 KT L
27
4.4 顶板压力的计算
4.4.1 估算法 3、威尔逊估算法
顶板岩石类型 破碎顶板
垮落角/ 90
比较破碎顶板
75
60 45
P与Q1作用位置差异形成附加力Q3。 中等稳定顶板 稳定顶板 P Q1 Q3
成反力R后,其回转下沉才会
缓和和停止。为了不使老顶沿 工作面切落,支架工作阻力应
等于 Q1 与 Q2 之和,支架抗变形
图4-5 老顶初次来压力学模型 能力还必须与老顶回转下沉相
P—支架反力; Q1—直接顶载荷; Q2—老顶载荷;R—矸石反力
适应。
11
4.2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初次来压前支承压力分布
7
4.1 概述
讨论:
(1)关于采场矿山压力现象衡量/评价指标是根据现场顶板控制 需要确定的,不同条件回采工作面面临的生产安全问题可能不同, 使用的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评价指标也可能不同。如,除前面介绍 的指标外,还用支架工作阻力、支柱钻底、底臌(鼓)等指标。 ( 2 )“大”、“小”结构及其作用关系:采场支架与直接顶构 成小结构,处于上覆老顶岩层组成的大结构之下。“大结构”的 变形、失稳直接影响到小结构的状态,同时“大结构”周围的支 承压力分布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到煤壁及底板岩层的稳定性。小结 构的维护作用是保证生产必须的空间和安全,支护对大结构也有 影响。采空区处理方法甚至可以改变大结构形式及其状态。
图4-14a 顶分层采空区支承压力分布
(采深H=163m,H=407104Pa,面长120m)
32
4.5 回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4.5.3 下分层工作面采空区支承压力分布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二、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 总之,在采空区四周都存在着应力集中现象。 (回风巷、溜子道几乎相等,煤壁明显大于老 塘。) • ⑸由此可见:回采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主要 是由于工作面的采空区上方岩体的重力转移所造 成的。同时,顶板岩梁弯曲下沉作用也会引起工 作面前方煤体中产生应力升高现象(平时表现不 明显,当工作面来压时就会突然地表现出来,岩 层越硬越明显)。 • ⑹当垮落岩块被压倒一定程度后,回采工作面后 方的采空区,同样会出现支承压力。
二、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④两次来压间隔的天数称为来压周期,在此期 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周期来压步距。 •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与老顶岩层的力学性质、厚 度、破断岩层之间互相咬合的条件有关(一般为 20—35m,个别矿可达60—70m,甚至更大)。 • 由于周期来压时老顶岩梁处于悬臂状态,与初次 来压时老顶处于双支撑状态不同。周期来压步距 比初次来压步距小得多,一般约为5—20m左右, 少数坚硬顶板可达20—30m。 •
三、掘进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如果两帮岩石节理发育、岩性较软,则 在两帮支承压力作用下,两帮岩石沿着斜 面垮落下来,这就是片帮。 • C、巷道底压。巷道产生侧压,获得新 的平衡后,新的自然平衡拱仍然把压力传 给两帮,再传给底板。当底板岩石强度较 低时,底板岩石就会向上移动,形成底膨。 •
• • 2、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岩层组成 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岩层,由直接顶 和老顶两部分组成。 • A、直接顶 其作用力必须由支架完全承担, 它由泥质页岩、页岩、矿质页岩等组成。 • B、老顶 由一层或几层岩层(岩梁)组成,它 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其运动的作用力 (岩层重量)不由支架全部承担(支架承担老顶 作用力的大小,由对岩梁位态控制要求决定), 它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组成。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 N o . 3 Mi n e Co . ,L t d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T i a n An Co a l C o . , L t d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4 6 7 0 0 0 C h i n a )
1 9 8 5 ( 2 ) : 1 2 —1 3 .
2 . 2 回采巷 道 应力 分布 规律 分 析 在采 场 工 作 面 前 方 1 0 m 位 置 针 对 回采 巷 道 的 应 力 分布 规律 进 行研 究 。具 体来 说 ,在采 场 工作 面 前方 1 0 m 距 离 的 区 段 范 围之 内 ,运 输 巷 巷 道 周 边
因在于 :采空区两侧媒体在 固定支撑压力 的作用之 下产 生 了一定 程 度上 的屈 服 破坏 .由此 而 形成 的卸 压区域最重视的岩体结构 内部的应力峰值不断向岩 体深部发生转移 。
作业质量与安全性方 面所发挥 的重要作用 与意义 。 上 述 相关 问题 希 望能 够 引起各 方 工作 人 员 的特 别关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c h o o s i n g mi n i n g wo r k i n g f a c e o f c o a l mi n e a s a c t u a l o b j e c t o f s ud t y ,t h e p a p e r wa s a n a l y z e d s i mu l a t i o n
部下帮位置的应力表现明显高于上帮位置的应力表 现 。与此同时 ,对于区段运输巷巷道而言 ,上帮位 置垂直应力 的最大值表现为 l 4 . 7 M P a ,下帮位置垂
4、5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图4-17 W—上覆岩层重力;Q1—垂直岩层的分力;Q2—
30
由于倾角增加,采空区冒落矸石不一定能 在原地滞留,很可能沿着底板滑移,从而改变 了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
对不同倾角的两带(冒落带、导水裂隙带) 观测(图4-18),也可以证明岩层移动是不均匀 的,尤其在急倾斜煤层,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 规律性。
12
工作面周期来压时的特征:
阜新矿务局高德矿,北翼九层一区二段工作面,面长170 m,煤 厚为3 m,老顶为4.5 m,直接顶为3.5 m厚的细砂岩,煤层倾角 32°~35°。
来压序号 来压步距 平时支架 来压支架 动载系数 /m 荷载/kN 荷载/kN
初次
37.4
1.95
1
17.6
596
1080
31
图4-18 1—导水裂隙带;2—冒落带
32
由于倾角增加,冒落矸石沿着底板滑移,下部充填较满,上 部形成冒空。这样必然使回采工作面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力不均匀。 图(b)表示了不同倾角时支架载荷的分布情况。
图4-19 采空区冒落矸石滑移及其造成的后果
33
4.6.5 下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此外,来压大小与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充满程度直接 相关。采空区冒落愈严实,老顶对工作面影响愈小; 反之,则越大。
14
老顶来压时老顶控制不当,将导致垮顶现象。
图4-10 永定庄矿8411面垮顶现象
15
预防老顶来压造成的事故的措施:
① 来压的预测预报; ② 加强支护; ③ 坚硬顶板-工作面与开
矿压显现规律
矿压显现规律矿压是指地下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层的变形和破裂所产生的应力状态。
矿压显现规律是指矿井在不同开采阶段、不同地质条件下,矿压的变化规律。
矿压显现规律对于矿井的设计、采矿方法的选择以及矿山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矿压显现规律。
一、地质条件对矿压的影响地质条件是影响矿压显现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质条件下,矿压的变化规律也不同。
例如,在软弱地层中开采,由于地层的可塑性较大,矿压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显现规律。
而在硬岩地层中开采,则矿压显现规律相对较弱。
因此,矿压显现规律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开采阶段对矿压的影响不同开采阶段对矿压的影响也是矿压显现规律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矿压在采前、采中和采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采前,矿压较小,主要受到地应力的影响;在采中,矿压逐渐增大,出现明显的显现规律;在采后,矿压又会逐渐减小。
因此,矿压显现规律需要考虑不同开采阶段的特点。
三、采矿方法对矿压的影响采矿方法也是影响矿压显现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采矿方法对矿压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采用支架法开采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矿压的显现,减小矿岩变形和破坏。
而采用割缝法开采时,由于割缝面积较大,矿压显现规律相对较明显。
因此,在选择采矿方法时,需要考虑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
四、矿山安全管理对矿压的影响矿山安全管理对于矿压显现规律的控制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预测,可以及时发现矿压显现规律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同时,合理制定矿山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矿压的监控和预警,可以有效地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总结起来,矿压显现规律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变化的规律。
地质条件、开采阶段、采矿方法和矿山安全管理都对矿压显现规律产生影响。
了解矿压显现规律,可以为矿井的设计和采矿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矿山工作者来说,深入研究和了解矿压显现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1、顶板压力估算常用方法1、经验估算法按照支架承受载荷的原则,可将工作面支架受力情况简化为如图所示。
即支架受力一是直接顶的载荷,二是老顶通过直接顶作用于支架的载荷。
其中,2、 从老顶形成结构的平衡关系估算此种估算法认为直接顶的载荷应由支架全部承受,而老顶岩层由于能形成结构,因此支架所承受的载荷仅是当老顶岩层结构失稳时所形成。
失稳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滑落失稳,其二是变形失稳。
(1) 从老顶结构的滑落失稳估算顶板压力根据老顶的平衡规律,控制老顶滑落失稳时,作用于支架上的力为;,kN式中:——岩块A与B的重量及其载荷,kN;L i0——相当于B岩块(悬露的岩块)的长度,m;Q i0——相当于B岩块的重量及载荷,kN;H——老顶岩层厚度,m;δ——B岩块的下沉量,m;、——岩块的破断角与内摩擦角,(°)。
(2)由老顶破断岩块结构的变形失稳估算顶板压力很多学者认为,老顶的位移量与对支架形成的载荷呈双曲线关系,因而提出p与的乘积是常数的概念。
为此,老顶对支架的作用载荷为式中:Δh0——实测所得回采工作面顶板下沉量;Δh i——要求控制的回采工作面顶板下沉量;K0——顶板下沉量为Δh0时,老顶岩梁在控顶距范围内的作用力。
式中:m E为老顶岩梁厚度;γE为老顶岩梁的体积力;L E为老顶岩梁的跨度;L为控顶距;K T为支架承担岩梁重量的系数。
3、威尔逊估算法估算顶板压力时只考虑直接顶的形状与载荷,因为载荷作用力的位置与支架可能形成的最大反力的作用位置不一定一致,所以引入由于支架与围岩相互平衡而产生的附加力的概念。
式中:Q1、Q3、P——直接顶载荷、附加力、顶板压力;l P、l、r——直接顶载荷、附加力、顶板压力的力臂。
2、试述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①煤层采高及回采工作面控顶距。
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回采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与采高及控顶距成正比。
采高越大,采出的空间越大,必然导致采场上覆岩层破坏越严重,从而矿山压力显现越严重;采高越低,顶板活动越缓和,煤壁也较为稳定。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5章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
1、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2、回采工面顶板的初次垮落和顶板的初次来压有何区别?
3、老顶初次来压时,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什么是老顶的周期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
5、简述周期来压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6、某回采工作面老顶岩层为粗粒砂岩,其厚h=6m、极限抗拉强度R T=6860kPa,上覆岩层作用在老顶上的载荷q=250kPa,试求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
7、回采工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是如何分区的?
8、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9、试解释采高和控顶距影响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原因。
10、简述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与改善顶板状况的关系。
11、试分析回采工作面落煤和放顶工序不能同时在同一地点平行作业的原因。
12、简述煤层倾角变化对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
13、简述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特点。
14、某回采工作面顶板的最大控顶距为5m,根据实测得到最大控顶距处的顶板下沉量为340mm,若将最大控顶距缩小为3m时,在最大控顶距处的顶板下沉量为多少?。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 第3讲: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支承压力的概念
支承压力:岩体中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后,原岩应力遭到破坏,引起应力 重新分布,这种采动后应力重新分布所形成的应力升高区的压力。
采煤工作面四周支承压力: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开采后,发生在工作面前后 方、两侧煤柱或采空区大于原岩应力的矿山压力。
围岩性质 煤的强度 开采深度
三、影响采煤工作面支承压力的主要因素
采空区残留空间 相邻工作面回采 近距离煤层开 采
影响因素
谢谢!
概念
采空区上方岩层冒落稳定 后趋于固定值
固定支 承压力
变形破 坏
两侧煤柱或煤体强度不足抵抗 支承压力时,煤体将产生变形 或破坏
二、支承压力在煤层底板的传递
支承压 应力大小与施力 点的距离成反比
02
底板岩层内的压 力值与煤柱上方 的支承压力成正 比
03
底板岩层性质 将对上部煤柱 上的支承压力 在底板内的传 递范围有很大 影响
一、采煤工作面四周支承压力
采煤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
应力升高区
A
B
分为
三区
应力降低区
C
原始应力区
分布特点
1
前方移动支承压力远远大于 后方支承压力
2
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是移 动支承压力
3 工作面处于减压范围内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侧支承压力
一、采煤工作面四周支承压力
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是指工作 面推过后,采空区两侧煤柱或 煤体上的支承压力
4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共12页
第四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第一节概述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压力显现会给地下开采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使矿山压力显现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保证生产安全,就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包括对巷道及采煤工作空间进行支护、对松软煤岩体进行加固、用各种方法使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得到卸压、用人为的方法使采空区顶板按预定要求冒落等。
此外人们对矿山压力的控制不仅在于消除和减轻对开采工作造成的危害,还包括合理地利用矿山压力的天然能量为开采工作服务。
例如,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压酥煤体以方便落煤工作,借助采空区上覆岩层压力压实已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等等。
所有这些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简称矿压控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移近量。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底板处于不断移近状态。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
它表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3)支柱变形与折损,随着顶板下沉,采煤工作面支柱受载也逐渐增加,一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柱帽的变形,剧烈时可以观察到支柱的折损。
(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顶板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它是用来衡量顶板控制好坏的质量标准。
(5)局部冒顶,指采煤工作面顶板形成局部塌落,它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6)大面积冒顶,指采煤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
常常对工作面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钻底、底板臌起等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
第二节老顶的初次来压直接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由于老顶比较坚硬,在一定范围内呈悬露状态,其四周分别由煤壁及煤柱支撑。
此时可将老顶视为一个板的结构。
但是由于采煤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长度,往往大于老顶沿走向方向垮落时的跨度,因此通常将老顶视为一端由煤壁而另一端由煤柱支撑的两端固定的梁。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四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第一节概述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压力显现会给地下开采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使矿山压力显现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保证生产安全,就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包括对巷道及采煤工作空间进行支护、对松软煤岩体进行加固、用各种方法使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得到卸压、用人为的方法使采空区顶板按预定要求冒落等。
此外人们对矿山压力的控制不仅在于消除和减轻对开采工作造成的危害,还包括合理地利用矿山压力的天然能量为开采工作服务。
例如,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压酥煤体以方便落煤工作,借助采空区上覆岩层压力压实已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等等。
所有这些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简称矿压控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移近量。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底板处于不断移近状态。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
它表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3)支柱变形与折损,随着顶板下沉,采煤工作面支柱受载也逐渐增加,一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柱帽的变形,剧烈时可以观察到支柱的折损。
(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顶板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它是用来衡量顶板控制好坏的质量标准。
(5)局部冒顶,指采煤工作面顶板形成局部塌落,它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6)大面积冒顶,指采煤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
常常对工作面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钻底、底板臌起等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
第二节老顶的初次来压直接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由于老顶比较坚硬,在一定范围内呈悬露状态,其四周分别由煤壁及煤柱支撑。
此时可将老顶视为一个板的结构。
但是由于采煤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长度,往往大于老顶沿走向方向垮落时的跨度,因此通常将老顶视为一端由煤壁而另一端由煤柱支撑的两端固定的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顶板下沉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它表 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三、支柱变形与折损 四、顶板破碎情况 常以单位面积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比 来表示顶板破碎情况,常用来衡量顶板管理 好坏的质量标准之一。 五、局部冒顶
六、大面积冒顶 切落、推垮
其它矿山压力现象:煤壁片帮、支柱钻 底、底鼓等。 回采工作空间是一个小结构,它处于覆 岩大结构之中。“大结构”的变形、失稳将直 接影响到小结构的状态,同时“大结构”周围 的支承压力分布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到煤壁及底 板岩层的稳定性。
一、老顶初次破断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在老顶初次来压前,回采工作面四周煤壁上 所承受的支承压力将随老顶跨距的加大而增加, 初次破断前达最大值,一旦破断,支承压力将有 所降低。 二、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鉴于上覆岩层的结构为半拱式结构,因此,煤 壁一端几乎支承着回采工作面空间上方悬露岩
块的大部分重量,因而煤壁前方支承压力较大,而在 采空区后方已冒落矸石只承受其正上方岩层重量,一 般只恢复到Hγ或稍大一点或稍小一点,比煤壁前方支 承压力小得多。
显然,
因此,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俯采工作面与 走向工作面相比,老顶岩层更容易形成结构,而 仰采工作面顶板最不易形成结构。
五、下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表4-2 南屯煤矿73上40工作面老顶来压步距实测值
分层 上
初次来压步距/m 周期来压步距/m 60 39.4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相当于初次来压步距 的1/2~ 1/2.5。
四、老顶来压期间的顶板控制 老顶的作用力都是通过直接顶而作用于支架 上,同样,支架的支撑力也是通过直接顶而对老 顶进行控制。因此,保证直接顶的完整性对老顶 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老顶来压期 间。由于煤壁前方强大的支承压力,使得直接顶 在煤壁前方形成剪切破断而形成预生裂隙和直接 顶的破碎,不利于直接顶的管理。 此外,来压大小与直接顶在采空区冒落矸石 充满采空区的程度直接相关。采空区冒落愈严实, 老顶对工作面影响愈小;反之,则越大。
面顶板必然随之发生下沉。只有当老顶岩块在采 空区触矸形成反力后,其回转下沉才会缓和和停 止。为了不使老顶沿工作面切落,支架工作阻力 应等于Q1与Q2之和。
图4-4
老顶岩块滑落失稳的两个实例
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与老顶初次断裂步距相当
动载(动压)系数: 支架来压时载荷与平时载荷之比。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越大,工作面来压显现 越剧烈,相应的动载系数也越大。如大同矿务 局坚硬顶板条件下,动载系数达到3以上。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是老顶岩层分类的主要 依据。我国初次来压步距10~30m占54%, 30~55m占37.5%。
二、老顶的周期来压 老顶岩层的周期性破断而引起“砌体梁” 结构的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为 采场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顶板下沉速 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载荷普 遍增加;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顶板台阶 下沉、支柱折损,甚至工作面冒顶事故。
三、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可近似按老顶的悬臂梁 折断来确定。 根据材料力学: 与老顶初次断裂时的极限跨距相比: 两端 固支 两端 简支
所以, 只有在原先的工作面推进速度比较 缓慢的条件下,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才会对工 作面顶板状态有所改善。当工作面推进速度提 高到一定程度后,顶板下沉量的变化将逐渐减 小。因而想把顶板压力“甩掉”的企图实际上 是不能实现的。
三、开采深度的影响
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压、冲击地压影响显著。 随着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挤、压、鼓”现 象将更为严重。随采深增大,冲击矿压的次数与 强度都将明显增加。 但采深增大对采场矿压显现影响并不显著, 只是煤壁片帮现象将加剧。这是由于老顶岩层形 成的“ 砌体梁 ”大结构对采场支护“小结构”起 到了保护作用。采深对“砌体梁”结构的稳定性 影响不大。
第三节
老顶的周期来压
一、 回采工作面推进对“砌体梁”结构的影响 老顶初次来压后,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 老顶岩层将发生周期性破断,老顶破断岩块形 成的“砌体梁”结构的稳定性将随之发生周期 性变化.
图4-7 回采工作面推进中岩体结构的变化过程
图4-8 A岩块的受力分析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的结构经 历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过程,这种变化 将呈现周而复始的过程。 由于A岩块的回转,必然导致工作面顶板的 不断下沉。从管理顶板出发,支架性能必须与之 相适应,支架应具备:①一定的可缩量;②一定的 工作阻力:P=QA+B-T· tg(ψ-θ) 对于冒落带岩层,T=0,P=QA+B,即支柱阻 力能承受控顶区全部岩层重量。
第二节 老顶的初次来压
图4-3 老顶断裂成岩块后的转动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岩层初次破断后,老顶破断岩块回转 下沉引起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支架受力普遍 加大、煤壁片帮的现象。
图4-5 老顶初次来压的力学模型
由于支架反力(支撑 力)P形成的反力矩 难以平衡由老顶初次 来压载荷Q2所形成的 力矩,因而老顶岩块 的回转在一定程度上 是不可避免的,工作
四、煤层倾角的影响
图4-23 采空区冒落矸石滑斜方向向下推进时(俯采工作面)
图4-24 沿倾斜方向开采时岩块的咬合关系
老顶岩块不滑落失稳的条件为:
②沿倾斜方向向上推进时(仰采工作面)
tan( ) Qa Ta R a
③沿走向方向推进时
P=QA+B-T·tg(ψ-θ)
(2)由老顶结构的变形失稳估算顶板压力
基于老顶的位移量△L与对支架形成的 载荷P呈双曲线关系,提出P·△L=常数,为 此, 老顶对支架作用载荷为:
3.威尔逊估算法
二、实测法 从工作面支架上测定其所承受的实际 载荷。不仅含顶板压力,同时还含有支架 性能的影响。
第五节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
图4-15 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第六节 影响采场矿 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1、采高大,采出的空间就大导致上覆岩层破坏严重。 2、冒落带与裂隙带厚度与采高基本成正比。 从采场支护的“小结构”必须与覆岩形成的“大结构”相 适应的观点出发,工作面下沉量也将基本上遵循负指数 关系。
采 高 与 控 顶 距
Sx Sm 1 e
老顶来压时老顶控制不当,将导致工作面的垮顶 现象。
图4-10 永定庄矿8411面垮顶现象
预防老顶来压造成的事故的措施:
①来压的预测预报; ②加强支护; ③工作面与开切眼斜 交,使老顶悬板呈 梯形,让工作面呈 局部来压。
附图 梯形悬露顶板的 破断形状
第四节
一、估算法
顶板压力的估算
1.经验估算法 支架受力包括两部分: ①直接顶的载荷Q1; ②老顶通过直接顶作用 于支架的载荷Q2。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压力
(1)直接顶载荷Q1
Q1=∑h· L1·γ ∑h-直接顶厚度; L1-悬顶距; γ-容重。 单位面积上载荷(支护强度):
q1=Q1/L
当L1=L,q= ∑h·γ
(2)老顶载荷Q2 采用直接顶载荷的倍数估算老顶的载荷
2.从老顶形成结构的平衡关系估算
(1)从老顶结构的滑落失稳估算顶板压力
z x L
az
b
Sm
Sx
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的移动量 距煤壁水平距离为X的移动量
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下沉关系
SL=η· m· L SL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 η -下沉系数,一般为0.025~0.05; m -煤层采高; L -控顶距。 可见,采高越大或控顶距越大,顶板下 沉量相应越大,老顶结构越不易平衡。因此, 采高大的工作面矿压显现也越严重。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的周期来压
第四节
第五节
顶板压力的估算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第六节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回采工作面常见的矿山压力现象: 一、顶板下沉
一般指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常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下沉量(S/L· M)作为 衡量顶板状态的一个指标。
下
33.8
19.4
②支架载荷小; ③顶板下沉量大。
放顶后,老顶岩层形成的结构本来由“ 煤 壁-工作面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 ”支撑体 系所支撑.放顶过程就是撤除了靠近采空区一侧的 支架支撑力,导致“支架-围岩”的力学系统发生 变化,这种变化将使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加.
由上述分析可见,落煤与放顶工序时顶板下沉 的影响,实质上是开采后老顶“砌体梁”结构在 其前后支承压力不断推移过程中对工作面顶板所 带来的影响。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只是缩短了落煤与放顶 这两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只能消除一部分 平时的下沉量,但绝不能消除因落煤和放顶所造成 的下沉量。
二、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 实测表明,顶板下沉量是时间的函数。
因而有人认为:“既然顶板下沉量与时间有 关,若加快推进速度,缩短工作面每个循环的时 间,必然可使顶板下沉量减少。这样就能把顶板 压力甩掉”。 由图4-17可见,落煤与放顶时,顶板下沉表现 最为剧烈。 落煤后,增大了回采工作面的控顶距,因而破 坏了煤壁前方的应力平衡,使支承压力产生一个 向煤壁深处移动的过程,同时使得老顶破断岩块 进一步回转,从而引起工作面顶板下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