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煤层倾角的影响
图4-23 采空区冒落矸石滑移及其造成的后果
四、煤层倾角的影响 ①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向下推进时(俯采工作面)
图4-24 沿倾斜方向开采时岩块的咬合关系
老顶岩块不滑落失稳的条件为:
②沿倾斜方向向上推进时(仰采工作面)
tan( ) Qa Ta R a
③沿走向方向推进时
图4-15 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第六节 影响采场矿 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1、采高大,采出的空间就大导致上覆岩层破坏严重。 2、冒落带与裂隙带厚度与采高基本成正比。 从采场支护的“小结构”必须与覆岩形成的“大结构”相 适应的观点出发,工作面下沉量也将基本上遵循负指数 关系。
采 高 与 控 顶 距
Sx Sm 1 e
老顶来压时老顶控制不当,将导致工作面的垮顶 现象。
图4-10 永定庄矿8411面垮顶现象
预防老顶来压造成的事故的措施:
①来压的预测预报; ②加强支护; ③工作面与开切眼斜 交,使老顶悬板呈 梯形,让工作面呈 局部来压。
附图 梯形悬露顶板的 破断形状
第四节
一、估算法
顶板压力的估算
1.经验估算法 支架受力包括两部分: ①直接顶的载荷Q1; ②老顶通过直接顶作用 于支架的载荷Q2。
放顶后,老顶岩层形成的结构本来由“ 煤 壁-工作面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 ”支撑体 系所支撑.放顶过程就是撤除了靠近采空区一侧的 支架支撑力,导致“支架-围岩”的力学系统发生 变化,这种变化将使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加.
由上述分析可见,落煤与放顶工序时顶板下沉 的影响,实质上是开采后老顶“砌体梁”结构在 其前后支承压力不断推移过程中对工作面顶板所 带来的影响。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只是缩短了落煤与放顶 这两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只能消除一部分 平时的下沉量,但绝不能消除因落煤和放顶所造成 的下沉量。
一、老顶初次破断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在老顶初次来压前,回采工作面四周煤壁上 所承受的支承压力将随老顶跨距的加大而增加, 初次破断前达最大值,一旦破断,支承压力将有 所降低。 二、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鉴于上覆岩层的结构为半拱式结构,因此,煤 壁一端几乎支承着回采工作面空间上方悬露岩
块的大部分重量,因而煤壁前方支承压力较大,而在 采空区后方已冒落矸石只承受其正上方岩层重量,一 般只恢复到Hγ或稍大一点或稍小一点,比煤壁前方支 承压力小得多。
二、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 实测表明,顶板下沉量是时间的函数。
因而有人认为:“既然顶板下沉量与时间有 关,若加快推进速度,缩短工作面每个循环的时 间,必然可使顶板下沉量减少。这样就能把顶板 压力甩掉”。 由图4-17可见,落煤与放顶时,顶板下沉表现 最为剧烈。 落煤后,增大了回采工作面的控顶距,因而破 坏了煤壁前方的应力平衡,使支承压力产生一个 向煤壁深处移动的过程,同时使得老顶破断岩块 进一步回转,从而引起工作面顶板下沉加剧.
二、老顶的周期来压 老顶岩层的周期性破断而引起“砌体梁” 结构的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为 采场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顶板下沉速 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载荷普 遍增加;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顶板台阶 下沉、支柱折损,甚至工作面冒顶事故。
三、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可近似按老顶的悬臂梁 折断来确定。 根据材料力学: 与老顶初次断裂时的极限跨距相比: 两端 固支 两端 简支
P=QA+B-T·tg(ψ-θ)
(2)由老顶结构的变形失稳估算顶板压力
基于老顶的位移量△L与对支架形成的 载荷P呈双曲线关系,提出P·△L=常数,为 此, 老顶对支架作用载荷为:
3.威尔逊估算法
二、实测法 从工作面支架上测定其所承受的实际 载荷。不仅含顶板压力,同时还含有支架 性能的影响。
第五节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
第四章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的周期来压
第四节
第五节
顶板压力的估算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第六节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回采工作面常见的矿山压力现象: 一、顶板下沉
一般指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常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下沉量(S/L· M)作为 衡量顶板状态的一个指标。
所以, 只有在原先的工作面推进速度比较 缓慢的条件下,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才会对工 作面顶板状态有所改善。当工作面推进速度提 高到一定程度后,顶板下沉量的变化将逐渐减 小。因而想把顶板压力“甩掉”的企图实际上 是不能实现的。
三、开采深度的影响
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压、冲击地压影响显著。 随着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挤、压、鼓”现 象将更为严重。随采深增大,冲击矿压的次数与 强度都将明显增加。 但采深增大对采场矿压显现影响并不显著, 只是煤壁片帮现象将加剧。这是由于老顶岩层形 成的“ 砌体梁 ”大结构对采场支护“小结构”起 到了保护作用。采深对“砌体梁”结构的稳定性 影响不大。
显然,
因此,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俯采工作面与 走向工作面相比,老顶岩层更容易形成结构,而 仰采工作面顶板最不易形成结构。
五、下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表4-2 南屯煤矿73上40工作面老顶来压步距实测值
分层 上
初次来压步距/m 周期来压步距/m 60 39.4
二、顶板下沉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它表 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三、支柱变形与折损 四、顶板破碎情况 常以单位面积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比 来表示顶板破碎情况,常用来衡量顶板管理 好坏的质量标准之一。 五、局部冒顶
六、大面积冒顶 切落、推垮
其它矿山压力现象:煤壁片帮、支柱钻 底、底鼓等。 回采工作空间是一个小结构,它处于覆 岩大结构之中。“大结构”的变形、失稳将直 接影响到小结构的状态,同时“大结构”周围 的支承压力分布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到煤壁及底 板岩层的稳定性。
面顶板必然随之发生下沉。只有当老顶岩块在采 空区触矸形成反力后,其回转下沉才会缓和和停 止。为了不使老顶沿工作面切落,支架工作阻力 应等于Q1与Q2之和。
图4-4
老顶岩块滑落失稳的两个实例
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与老顶初次断裂步距相当
动载(动压)系数: 支架来压时载荷与平时载荷之比。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越大,工作面来压显现 越剧烈,相应的动载系数也越大。如大同矿务 局坚硬顶板条件下,动载系数达到3以上。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是老顶岩层分类的主要 依据。我国初次来压步距10~30m占54%, 30~55m占37.5%。
z x L
az
b
Sm
Sx
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的移动量 距煤壁水平距离为X的移动量
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下沉关系
SL=η· m· L SL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 η -下沉系数,一般为0.025~0.05; m -煤层采高; L -控顶距。 可见,采高越大或控顶距越大,顶板下 沉量相应越大,老顶结构越不易平衡。因此, 采高大的工作面矿压显现也越严重。
下
33.8
19.4
②支架载荷小; ③顶板下沉量大。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相当于初次来压步距 的1/2~ 1/2.5。
四、老顶来压期间的顶板控制 老顶的作用力都是通过直接顶而作用于支架 上,同样,支架的支撑力也是通过直接顶而对老 顶进行控制。因此,保证直接顶的完整性对老顶 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老顶来压期 间。由于煤壁前方强大的支承压力,使得直接顶 在煤壁前方形成剪切破断而形成预生裂隙和直接 顶的破碎,不利于直接顶的管理。 此外,来压大小与直接顶在采空区冒落矸石 充满采空区的程度直接相关。采空区冒落愈严实, 老顶对工作面影响愈小;反之,则越大。
第三节
老顶的周期来压
一、 回采工作面推进对“砌体梁”结构的影响 老顶初次来压后,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 老顶岩层将发生周期性破断,老顶破断岩块形 成的“砌体梁”结构的稳定性将随之发生周期 性变化.
图4-7 回采工作面推进中岩体结构的变化过程
图4-8 A岩块的受力分析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的结构经 历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过程,这种变化 将呈现周而复始的过程。 由于A岩块的回转,必然导致工作面顶板的 不断下沉。从管理顶板出发,支架性能必须与之 相适应,支架应具备:①一定的可缩量;②一定的 工作阻力:P=QA+B-T· tg(ψ-θ) 对于冒落带岩层,T=0,P=QA+B,即支柱阻 力能承受控顶区全部岩层重量。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压力
(1)直接顶载荷Q1
Q1=∑h· L1·γ ∑h-直接顶厚度; L1-悬顶距; γ-容重。 单位面积上载荷(支护强度):
q1=Q1/L
当L1=L,q= ∑h·γ
(2)老顶载荷Q2 采用直接顶载荷的倍数估算老顶的载荷
2.从老顶形成结构的平衡关系估算
(1)从老顶结构的滑落失稳估算顶板压力
第二节 老顶的初次来压
图4-3 老顶断裂成岩块后的转动
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岩层初次破断后,老顶破断岩块回转 下沉引起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支架受力普遍 加大、煤壁片帮的现象。
图4-5 老顶初次来压的力学模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由于支架反力(支撑 力)P形成的反力矩 难以平衡由老顶初次 来压载荷Q2所形成的 力矩,因而老顶岩块 的回转在一定程度上 是不可避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