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5.学校文化的分类。
学校文化可以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又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四个要素。
6.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规范功能。
7.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和迁移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前运算阶段(The 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开始用语言和表象来描述外部世界;形象性和直觉性
阶段特征
泛灵论
自我中心(egocentric) 思维不可逆(irreversibility)
具体运算阶段(The Concrete-Operational Stage)(7——11岁)
1、感觉通道
(1)视觉型学习 者
(2)听觉型学习 者
(3)动觉型学习 者
2、认识风格(认知风格)
定义
个体感知、记忆、思维、 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 工的典型方式
主要特征
持久性和 一致性
(1) 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旋转小屋 场依存型:知觉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场独立型:知觉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较
符号系统开始内化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 教学支架的概念
… 交互式教学模式
影响方面
…
…
同伴合作模式
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社会性经验: 社会环境中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社会文化的 传递。
(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过他 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保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 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 动中来
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
皮亚杰 发展理论
对教育 的影响
对皮亚杰发展理论的评价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一、不定向选择题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2、学习包括知识的( )几个过程.A、获得B、转化C、评价D、实践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接受学习D、现行组织者策略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转移学习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整合协调原则D、先行组织者原则E、强化原则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A、理解B、巩固C、获得D、转化E、评价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 )。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10、(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1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谢谢!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 儿童一周岁末,开 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 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 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 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 很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主要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单选题] 1、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A 情感B 意志C 性格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单选题] 2、()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 专制型B 放纵型C 民主型D 集体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单选题] 3、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 1岁左右B 3岁左右C 6岁左右D 9岁左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3岁左右。
[单选题] 4、()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 专制型B 放纵型C 民主型D 集体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单选题]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感对羞耻感B 主动感对内疚感C 勤奋感对自卑感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由人格的发展阶段可知,6~11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单选题] 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 自我意识B 自我认知C 性格特征D 能力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单选题] 7、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A 情感B 意志C 性格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单选题] 8、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 并不重要的时期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 没有效果的时期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
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六、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 社会依据
2、 依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社会形态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人才规格要求 只规定了政治思想品德上的要求 一定的阶级意识和思想品德 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 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注重个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六、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 人的依据 1、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目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具有针 对性 各级各类教育目的要形成循序渐进、相互衔接 的有机序列 2、 人的需要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目的要考虑学 习者在不同环境、时代下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六、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三、教育目的中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有区别与联系的。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 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 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概括地说,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 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 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 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 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 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 方针有严格的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教师
具体化
实 例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 能。 ——语文课程目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 积累词语。 ——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 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 雪》的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
)加涅的学习分类(看)(一):按学习结果划分,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二)奥苏贝尔则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
主要观点:强调刺激(S)——反应(R)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接,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2)练习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
(3)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看看即可)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消退现象: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步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
自然恢复:经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条件的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条件的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第一节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一)胚胎发育过程1.胚种阶段(0~2周)2.胚胎阶段(3~8周)3.胚儿阶段(9~38周)4.产前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育年龄。
(2)孕期营养。
(3)胎教。
(4)母亲的情绪。
(二)人的身体发育的特点1.神经系统,画图P25画植物性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胃肠的活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瞳孔缩小,心跳减缓。
当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时,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
2.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分泌一下三种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泌乳激素。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发射活动。
1.脑器官的认识希腊医生盖伦最先把心灵的器官置于脑内。
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脑学说的发展阶段:①(发展阶段)定位说;②整体说;③机能系统说;④模块说。
2.脑的结构3.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2)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
反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膝跳、眨眼、吮吸、排尿等(给例子找归属)。
条件发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 象和言语进行表征。
3.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将 符号表征转换适当行为,包括选择和组织 反应要素,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包括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三)观察学习的特点
首先,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 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 就是期待的获得,没有外在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潜伏学习”实验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 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 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 知的类别”。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 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还 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
惠太海默
(1880 ~ 19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一)学习的完形说
“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 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即完形。 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 知觉认知重组,从而形成完形的过程。
情感领域的目标 (克拉斯沃尔:态度、兴趣、理想、 欣赏、适应方式)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辛普逊: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 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
(三)根据学习的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认知策略
即学习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即学习“做什么” 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支配自己学习、记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忆和思维的技能。(普通认知策略、 特殊认知策略、反省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学习者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 5.态度 学习者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它使 学习者的行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心理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七)关于维果斯基理论的现代观点 2、支架 理论家们考虑到了提供给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和活动的各种帮 助。支架经常用来指成人或其他更有能力的人提供的某种形式的指 导或结构,以使儿童能够完成他们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为了更好 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来思考怎么在新建一幢大楼时应用支架。支 架是一个外部结构,用来为工人提供支撑(例如他们站立的地方), 直到大楼本身足够稳固地支撑他们。当大楼稳固以后,支架就不必 要了,并且要逐渐拆除。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 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 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 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果斯基认为教 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 学可以带动发展。由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达到的水 平之间的差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需要在一个动态评估环境中测查最近发 展区。
能会同时表现出两个相邻阶段的特征。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指机体的 成长,特别是 神经系统和内 分泌系统的发 展。
练习和经验指 个体对物体发 出动作过程中 练习和习得的 经验。
平衡化是指心理的成长, 包括儿童智慧的发展, 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 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 程,具有自我调节的意 义,是自我调节的平衡 机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第12页,共36页。
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理论 认为,认知发展多数是由机体外部向内 发生的。 • 维果斯基的主要假说是:个体头脑 之中的或者说内部的过程起源于个体同 别人的相互作用。
• 使用支架的教师不仅能对儿童已发展和正在发 展的认知技能做出反应,还能对他们已发展和正在 发展的社会情绪需要和行为做出反应。
第23页,共36页。
4.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 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 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 儿童并不总是以最高 能力水平进行反应的 • 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 杂地联系在一起
• 感知运算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第11页,共36页。
3.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第24页,共36页。
四.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 个性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 是指个体获得一系列特质而使自己不同于 其他人的发展过程。 • 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是 个体习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从 而成为社会人的发展过程。
第25页,共36页。
第6页,共36页。
4.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的认知发展 • 不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论及发展观点 上的另一个分歧是: • 一般性领域发展(Domain-general development)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 生。 • 特殊领域性发展(Domain-specific development)则是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在 不同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
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
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
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
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二、填空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行为的变化。
2.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认知、(2)情感、(3)动作技能。
4. 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集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5.大脑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沿着一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
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树突相邻并传递神经冲动的部位被称为突触。
6.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把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发现学习、(2)接受学习。
9.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10.乔纳森新提出的学习分类包括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等学习类型。
三、选择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⑵,⑷。
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
⑴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⑶是动物本能;⑵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⑷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察而形成的。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⑷,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3.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⑶。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4.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⑵。
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⑵。
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6.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⑴。
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7.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⑵。
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8.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却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
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类以下来解释。
(1)自我知识;(2)心理模型;(3)信息网络;(4)认知成分技能。
⑵。
小学生能正确判断句子,说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结构,将“我”,“爱”,“梅花”三个相关联的言语联系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⑷。
10.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
⑵。
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成的,而使用电脑所涉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
四、研究与设计1.比较本书提到的加涅、奥苏伯尔、乔纳森和我国学者提出的学习分类的异同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适当评价。
答:.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冯忠良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
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
乔纳森的分类主要只涉及认知领域。
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
冯忠良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
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
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2.从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史考察教育心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分类并简评本书所介绍的4个分类系统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答: 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
五、问答1.简述学习定义产生争论的原因。
答: 学习现象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对学习的看法也不一样。
此外,研究者本人所持有的哲学观点(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影响对学习的看法。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答: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
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
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
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其中什么因素在起作用?答: 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是学习使然。
4.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会走了。
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吗?为什么?答: 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不属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