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合集下载

卢琴《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感受

卢琴《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感受

卢琴《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感受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是一本教育体系的的书,对家长具有指引作用。

其中总结出以下教育要点: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继承和发扬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从内在自我暗示从而建立强大的内心。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看特长,健康成长的心理,才是应对将来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的保障。

自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得礼貌,对一些做法能简单的判断出对错。

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教育孩子要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

因此,孩子在学校里是非常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

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劳动、有爱心的孩子,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形成日常内心的自我信心。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从自己的家长身上去学习、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甚至到中学,可能接触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家长,他们时时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神仙跳大神。

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

三、增强孩子的专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再高。

自己做的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这才是好孩子。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大学生生活不会自理等等,无不给我们提醒,孩子不能独立,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我们同意让她住校,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同时,住校能够让孩子在小社会里重新认识和审视什么是集体主义、如何发自内心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良好的思维模式,要让孩子有失败和挫折感,这样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孩子才能自主地,辩证地寻求思想上的进步。

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

让孩子内心强大的三句话

让孩子内心强大的三句话

让孩子内心强大的三句话
1. 你很有能力。

这句话表达了对孩子的赞美和信任,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孩子从小就需要获得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

同时,这句话也可以激励孩子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不断追求更好的表现。

2. 你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这句话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孩子面临挫折或困难时,他们需要知道自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是依赖别人或外界的帮助。

同时,这句话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自我探索和主动性,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3. 你的感受很重要。

这句话表达了对孩子情感方面的关注和认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是被重视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关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这句话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情感智商,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关爱自己和他人的人。

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大脑可塑性:你可以 “变得”更聪明
如何培养孩子 的成长型心态
让孩子学会面 对失败,并从 中培养心理韧 性
心理问题的生理原 因
一个心理学人的抑 郁经历
睡眠滋养韧性
运动提升韧性
饮食助力韧性
1
快乐天使的眼 泪
2
能调节情绪的 人,韧性更强
3
人类如何自我 调节
4
教孩子认识和 调控情绪
5
提升积极情绪
管理消极情 绪——减少抑
ABC理论:我们的 态度决定了我们的
反应
积极与消极的 解释风格
各年龄段孩子 如何学习积极 乐观
10种常见的思维陷 阱
内心的自动化声音
识别与避免思维陷 阱
我的信念之旅:思 考真正想要的人生
反思深层信念
人文教育,滋养心 灵
表扬是个技术活
两种基本心态:固定 型心态与成长型心态
“尚未”的魔力:一 切皆有可能
如果对不顺心的事,你特别烦,但你能忍住心烦的感觉,不爆发、不抱怨,那叫修养好;而脾气好则是对于 别人觉得不顺心的事,他们压根就不当回事,他们对此并不觉得心烦,因此他们根本也就不需要忍!
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简称韧性,也被称为抗逆力、抗挫力、复原力、回弹力等。心理 韧性是人应对与战胜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
精彩摘录
我认为,我们养育孩子,首先,最基础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在这个基础被夯实之后, 再追求成功和卓越;在此基础上,如果行有余力,再追求社会影响力和对世界的贡献。
心理韧性是指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的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即在经历挫折 和挑战后不仅能够恢复原状,甚至能够获得成长。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三百字作文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三百字作文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三百字作文英文回答:Being an emotionally strong child means having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life's challenges and setbacks in a healthy and resilient way. It involves developing a strong sense of self-belief, learning to manage emotions effectively, and building positive coping mechanisms.To foster emotional strength in children, it is essential to:Encourage a growth mindset: Help children understand that setbacks are not failures but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and growth.Practice emotional self-awareness: Teach children to identify and express their emotions in a healthy manner.Develop coping mechanisms: Provide children with toolsand strategies to manage difficult emotions, such as deep breathing, visualization, or seeking support from trusted individuals.Build a strong support system: Surround children with a network of people who provide love,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Model healthy emotional regulation: Children learn by observing the adults in their lives. Show children how to manage emotions in a balanced and constructive manner.中文回答: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意味着以健康而有弹性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

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听课笔记

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听课笔记

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永远都是有方法的,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走上一条正确的路,而不是用极端的方法。

每个小朋友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我们得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上美好的色彩,而不是只有黑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困难和挑战,有时他们会成功,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失败。

一些孩子会因为受到一点儿挫折,一点儿批评,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失去自信。

父母一定要从小加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挫折忍受力”,教会孩子有强大的内心,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对于那些刚毅、天生不愿服输的孩子,我们应该慢慢地向他们强调:“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在意最后的结果,重要的是自己享受这个过程。

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只要自己觉得努力了,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

”。

想让孩子内心强大必须记住三句话

想让孩子内心强大必须记住三句话

想让孩子内心强大必须记住三句话
1."你可以做到!"。

这句话告诉孩子他们有能力克服难关,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

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重要的影响。

2."失败并不代表你不行,它只是向你展示了需要努力的地方。

"。

这句话告诉孩子不要害怕挫折和失败,而要从中学习经验,并继续努力。

这种积极的心态可帮助孩子成为克服难关的勇士。

3."你值得被爱,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

"。

这句话告诉孩子他们是被爱的,不论失败、失望或挑战。

这种安全、温暖的感觉能帮助孩子克服障碍,并成为一名善良、自信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1、家长自身要有正确的挫折意识家长们应该增强挫折教育意识,并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坚强的性格。

比如,当孩子摔跤时,家长让孩子自已站起来;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静下心来慢慢写。

只有家长树立正确的挫折意识,并在生活中落实,孩子才会渐渐变得坚强。

2、父母对孩子需要言传,但更需要身教孩子更多会观察家长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

与其干巴巴地教导孩子要坚强,还不如在日常的点滴中给孩子树立坚强的好品质,孩子自然也有样学样,把坚强的品质传承下去。

3、帮助孩子走出挫折在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困难。

这时,父母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家长应该好好地安慰并鼓励他坚持下去,陪他一起迈过心里的这道坎,必要时还可以在孩子身边陪他画画。

父母的陪伴能让他有勇气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4、培养自尊心孩子有了自尊心,那么他就会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一次次重新站起来,直到自己能够成功。

5、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指导孩子经受意志锻炼还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指导孩子经受意志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家长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小事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6、适度鼓励赞美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多给孩子鼓励,让他们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困难,当孩子经过努力,完美克服困难时,请家长不要吝啬赞美,这会使孩子拥有成就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意志品质的培养。

7、加强体育锻炼拥有毅力必须具有强大的内心和强壮的体魄,体育锻炼是最好的培养孩子毅力的方法。

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

孩子性格不坚强的表现:一、内向寡言外出游玩,胆小的孩子不敢主动去玩。

在游乐场不敢去玩刺激的游戏,甚至连骑自行车都不敢加快速度。

在公共场合,胆小的孩子也不敢主动与陌生人搭讪聊天,更别提独自完成一件什么事了。

二、过分谦让谦让是孩子的一个好的品质,但是,当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过分谦让的时候,家长们就需要注意了。

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读后感

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读后感

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读后感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吃饱穿暖、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

但这本书就像一个严厉又贴心的老师,敲着我的脑袋告诉我:“你可别想得太简单啦!孩子的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宝藏。

”书里讲的那些例子,就跟我身边发生的事儿似的。

比如说有的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了一句,就哭哭啼啼好几天,或者跟小伙伴闹点小矛盾就再也不愿意一起玩了。

我就想啊,这可不就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嘛。

我家那小宝贝有时候也这样,以前我还总是怪他小气、不懂事,现在才明白,是我没有好好帮他建立强大的内心。

书里提到的一点让我特别有感触,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我就想起我家孩子搭积木的时候,要是搭得不好倒了,就气得直跺脚,然后就不想再搭了。

我当时就只会说:“没事儿,再搭一次就好了。

”可看了书才知道,我这样说根本没说到点子上。

应该陪着他一起分析为啥倒了,是基础没搭稳呢,还是设计有问题。

让他明白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而不是只给他灌点鸡汤就完事儿。

还有关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以前总是夸孩子“你真聪明”,但书里说这样其实不好,应该夸他努力的过程。

这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我就开始试着说:“宝宝,你搭积木这么认真,一直在想办法让它更稳,这就很棒。

”结果还真不一样,孩子好像更乐意接受这种夸奖,而且做事情也更有干劲儿了。

在面对挫折这一块儿,我也学到了不少。

不能孩子一遇到困难,我就赶紧冲上去帮忙解决。

就像孩子学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就喊着不学了。

要是以前,我可能就会说:“那咱不学了,太危险。

”但现在我知道,得鼓励他再试试,给他讲那些摔倒了无数次还坚持的自行车选手的故事。

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挫折就像路上的小石子,跨过去就好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内心强大不是靠他自己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用心去引导、去培养。

就像种一棵小树苗,你得给它浇水、施肥、修剪枝叶,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是一个刚刚拿到秘籍的武林新手,虽然还不太熟练,但已经充满了斗志,想要把孩子的内心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城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前段时间《莫扎特》在上海文化广场完美收官,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这部来自德国的音乐剧在年末掀起了一股教育的风暴。

很多来看剧的都是父母,他们觉得看到的不仅仅是音乐天才的人生,更是在莫扎特和父亲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中,看到“莫扎特连结婚都不告诉父亲,父亲去世了他甚至连葬礼都不去,他人生很短暂,虽然艺术造诣极高,却幸福感极低。

看了觉得很难过,因为潜意识里特别怕自己的孩子这样、也怕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这样糟”。

在《莫扎特》演出期间,上海文化广场请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陈默老师,做了一场为时一个多小时的演讲。

陈默老师从业20多年,快人快语。

她从莫扎特讲起,讲所谓3岁看到老,说的是孩子的人格,而人格是家庭教育可以塑造的。

她说,莫扎特的艺术是巅峰,人生是低谷。

如何让孩子的人生不走向低谷?需要塑造完备的人格,具体来说,是父母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内心比较强大的,社会适应性比较好的,在人群里能过得比较好的孩子?相信这是我们所有家长的目标。

兴趣选择可以气质纠偏,性格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案例有一个高三的女生,她讲:“老师他们对我们太好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物质从来没有缺过,我出生就是有自己的一间房,我想要什么,我有时候也不需要开口,我的父母是很爱我的,我也很爱他们,但是我靠近他们就感觉到他们对我有很高的期望,我理应满足他们的期望,我太想满足他们的期望,因为我爱他们。

可是老师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我不要做,爱就没有问题,可是我又要做,你说我怎么办。

我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我不活,我死掉,可是我死掉了他们怎么办呢,那也就是说我连这个也不行。

”我把这个话讲给很多同龄孩子听,他们竟然说很有共鸣。

因为现在孩子条件太好,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而是情感条件。

当背负着很多情感的时候,孩子同时背负着这个赋予人的情感的期望,人的内心感受就会像高三那个女生一样。

陈默觉得莫扎特其实和这个女生的感受是一样的。

他很爱他的父亲,也深知自己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和父亲的栽培分不开。

但是他短暂的生命为什么常常有低谷?因为他缺了一些常人需要具备的健康的人格特征。

(讲到这里时,陈默老师说,我们作为外行,可以把人格、个性、性格看成一个概念)健康人格一方面来自遗传,但同一对父母生两个孩子,可能人格完全不同;另一方面靠家庭教育塑造,塑造完备的话,他就可以在人群中自如地表达和接受别人的情感,生活会过得好。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看到气质上有失偏颇,可以有意识地去纠偏。

比如说这个小孩子注意力很短暂,很闹,我们让他写写书法。

这个小孩是典型的黏人者,半天动不起来,很缓慢的一个人,我们让他学习跳拉丁美,这个就是家长们注意到气质纠偏。

没有哪一种气质说这个就是好,那个气质不好,不是。

比如说这个人很急躁,急躁有急躁的好处,也有急躁的坏处;这个人很缓慢,这个缓慢也有缓慢的好处,也有缓慢的坏处,只是我们不能让他太过了。

这个是人格里面最核心部分的东西,最原始部分的东西。

慢热和兴奋过度,家庭教育都可以引导孩子“不过度”气质的类型分成两大类,一大类叫抑制型,一大类叫非抑制型。

抑制型这种孩子,在新的环境里面,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很容易害羞、拘谨,很慢热,不会主动。

非抑制型的那种人,在新的情景里面自由自在。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就看看你们家的孩子是哪一类的孩子,但哪一类都不是有问题。

比如一个比较慢热、比较拘谨的一个孩子,我们在家庭教养上面,给他什么样的教养环境可以让他有所改变,或者稍微有所变化?那么家长就要给他创设一个经常有变化的环境,经常有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这样的可能性,而不是让把这个孩子关在家里只跟一两个人接触,就是他要见多识广。

这个家庭教养的作用,就是气质纠偏。

两个同样抑制型的孩子,一个家庭教育注意人格纠偏,一个不注意,十年后差别会很大。

再比如非抑制型的孩子,如果兴奋过度、人来疯,那么你家长给他创设的环境就得有时候是比较安静的,让他感觉到我们经常是安静地在做事情。

这都是家庭教育有所作为的地方。

缓慢的孩子、粗心的孩子、坐不住的孩子,分别该怎么辅导学习?从气质讲到大家最关注的学习。

如果家长了解孩子的气质,应该预先和老师沟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老师给出孩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是对孩子的保护。

而家长在辅导学习时,更加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比较慢的孩子,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

案例往往一个急躁的母亲生的孩子缓慢的多,为什么?因为她显性的那部分基因她孩子隐性的,就是孩子把她的那部分基因隐性在里面,没有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都是慢的。

这个很急的妈妈经常是这样催孩子的,快点快点快点!有必要吗?陈默老师觉得是没必要催的。

因为这个孩子反正也做不到妈妈这么快,妈妈你就是再讲快点快点快点,他还是这么慢,你不讲也是这个速度,你讲也是这个速度,但是你讲有什么不好呢?因为你讲,孩子会感觉到是他不行,在你眼里他不行,那么这个小孩子就没有自信心。

自信的根源其实跟妈妈很有关系,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老是讲快点快点,这个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他感觉到在他妈眼里他就是不行的。

所以各位妈妈,如果你的孩子很慢,你能不能嘴里不要再老是催他,催也没有用,他还是这种速度,你回去试一试,反过来有时候说宝宝你慢一点没有关系的,写的好一点,慢一点没事,你看他反而快一点了,你不相信可以去试试。

案例还有一个孩子,很容易出错,就是这个人神经很大条,经常要这个错那个错,家长一直在怪他,你要注意,你不要粗心大意。

你讲这么多有用吗,他那个神经类型就是这样,很容易出错。

像这种孩子你在帮助他学习的时候,就是他每一个程序熟练的程度要到位,把它分解好,让他熟练,每一个程序分解。

当每一步都是很熟练的,以后他的错误就会少一点。

而不是不停跟他说“你要注意”。

当他很容易出错,你把他要做的事情分解好,一步一步分开来,让他在里面做透,以后来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他不会犯错。

案例还有一个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三分钟就动来动去,注意力持续性很短。

这种孩子在晚上做作业,家长在指导的时候经常是吼叫的,“你快点做!”“怎么又停下来?!”这种孩子你可以任务分解,就是数学今天有十道题,你做好三道题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或者做好五道题稍微休息一下,任务分解一下,其实你不让他休息一下他其实也是休息,他也是动来动去。

所以你能够给他分解,他就觉得你没有对他提出“一气呵成”这个要求,因为这个要求他做不到的,所以他对于分解的任务不害怕,对于“一气呵成”很害怕。

你只要把任务分解了,他就心安了。

强化、消退、惩罚,养成“好规矩”的三个办法那天演讲现场,陈默老师还分享了家庭教育里对养成好“规矩”、形成完备人格的具体操作方法。

强化是什么?当我有一个好行为,你给我一个五角星,这个就叫强化,那么这个是正面的强化,一个孩子得到了这种正面的强化,就知道这个行为是家长愿意他做的这种行为。

这个“五角星”可以是我们的一张笑脸,当一个很小的孩子吃饭前自己洗手,妈妈笑咪咪地看着他,这个就是强化,告诉他你这个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那么强化一定要及时,当一个孩子有好行为出来的时候你要马上及时的给到他强化,只要这个强化是这个孩子愿意的,比如说笑咪咪是他愿意的,五角星是他愿意的,都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也有一个负强化,负强化就是我们想要你做这件事情,而你不做,我们剥夺你很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愿意做了。

比如说你不吃蔬菜的话,那么果汁你就不能吃,因为这个小孩很愿意喝果汁,所以他为了有果汁喝,所以他就愿意吃蔬菜,这个就叫负强化,你要不吃这个蔬菜我果汁不让你喝。

通过这些正强化、负强化的交错作用,孩子的好行为习惯慢慢就会养成。

消退也是一种方法,消退是对很小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做的行为我们不想看到,比如说他赖在地上哭、打滚,我们可以用消退的办法,就是不去注意他。

你在地板上赖半个小时,我也让你去赖,不注意你。

但是当这个孩子恢复了、不躺地板、不跳双脚了,你马上要去注意他,他就知道我用这种跳双脚、赖地板这个行为没用,以后他这个习惯就没有了,这个就是我们消退他我们不要看到的行为,不让他这个行为以后成为坏习惯,这个是我们家庭使用的方法。

还有惩罚也是我们培养习惯的方法,家庭教育里面惩罚是重要的一种,没有说教育不可以用惩罚。

甚至体罚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你要知道这个体罚怎么用,体罚如果你让这个孩子恐惧了,那么小孩就会一辈子恨你。

为什么有的人很恨他的父母,讲起来一件事情就恨的不得了,讲一个案例。

案例上次有一个30岁的男青年,他指着爸爸说:我永远记得8岁的时候打我,那天下雨他打我,还一脚把我踹到门外,踹到地里,我妈把我拉进来,他还把我推进去,我永远不会忘记。

他爸说我对你好记不记得,他说不记得,就记得爸爸打了他,为什么打他他也不记得,但是你留给他的恐惧是很深很深,他终生不会忘。

那个爸爸说他犯错误了我不管吗,他犯错误了我总要管他,我说你管他的时候采用的那个叫惩罚,你打他是体罚。

体罚是要预告的,如果你的体罚是预告的,那个当事人是心服口服的,“你今天犯这个错误,我告诉你我们家是不允许的,下一次如果你再犯这个错误我将打你十板手心”,这个就是预告。

但凡一个预告的体罚不会让这个孩子留下阴影的,不会恐惧,因为体罚他的人是理智的。

体罚他的人不会因为情绪爆发然后让他的孩子很恐惧。

我们有时候体罚孩子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情绪在爆发,一个耳光打过去,结果这个孩子一直有阴影,一辈子都在恨这件事情。

特别是独生子,你打他,他一辈子恨你。

所以这个惩罚也是家庭的一种方法,你怎么使用?惩罚最好是预告的,告诉孩子我将怎么惩罚你,你再犯这个错误,你将到卫生间里面去反省反省,我会让你站在那里面壁思过,诸如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