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伴脑系共病障碍儿的中医康复治疗
中医药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的治疗优势

中医药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的治疗优势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沟通困难、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局限等特征。
目前,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然而,一些家长和专家发现,中医药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的治疗优势。
一、中医药能够调整免疫系统功能自闭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常常受损,容易引发慢性肠道炎症和免疫异常。
中医药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例如,中药中常用的黄芪、当归等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材能够增加自闭症患者的免疫抗力,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二、中医药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常伴随有消化系统问题,如腹胀、腹泻等。
中医药以整体调理为核心,能够改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
例如,采用针灸疗法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缓解自闭症患者的消化问题。
三、中医药能够平衡神经系统功能自闭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常常不平衡,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中医药通过草药调配和针灸疗法等方法,能够平衡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中药中的石菖蒲等药材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改善自闭症患者的情绪问题,增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四、中医药能够促进整体康复中医药更加注重整体康复,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认为,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理。
通过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其整体康复。
总之,中医药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具备一定的治疗优势。
通过调整免疫系统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平衡神经系统功能,以及促进整体康复,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
当然,中医药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时也需结合家庭的支持和专业治疗团队的协助,以实现最佳效果。
中医调理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妙招

中医调理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妙招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体系中,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调理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妙招。
中医认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情志失调、外感邪气等多种因素有关。
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动症、抽动症、癫痫、自闭症等。
针对这些疾病,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起居调理等多种方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多动症的孩子,中医认为多是由于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等原因导致,常用的中药有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对于抽动症的孩子,可能是由于肝风内动、痰火扰心等引起,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黄连温胆汤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以确保安全有效。
针灸推拿也是中医调理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特色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穴位有神门、内关、百会、风池等。
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比如,对于自闭症的孩子,可以通过推拿按摩头部、背部、四肢等部位,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改善症状。
但针灸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家长切勿自行尝试。
除了中药和针灸推拿,饮食起居的调理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比如,对于心脾两虚的孩子,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养心的食物,如山药、红枣、桂圆等;对于肝肾阴虚的孩子,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枸杞等。
中医儿科学孩子自闭症的中医调理之道

中医儿科学孩子自闭症的中医调理之道中医儿科学:孩子自闭症的中医调理之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闭症是一个让家长们揪心且困惑的问题。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其特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兴趣狭窄等。
对于自闭症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调理方法,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认为,自闭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先天禀赋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可能与父母的体质、孕期的调养以及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有关。
如果父母本身身体虚弱,或者在孕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情志不舒、饮食不节、接触毒物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先天不足,从而增加自闭症的发病风险。
其次,后天调养失宜也不容忽视。
孩子出生后,如果喂养不当、起居无常、情志刺激等,都可能损伤孩子的脏腑功能,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进而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例如,过度喂养可能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常,从而产生痰湿;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影响肝肾的功能,导致阴虚火旺;情志刺激,如惊吓、恐惧等,可能损伤心神,导致心神失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自闭症的调理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整体情况,包括体质、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
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蒙心窍、心脾两虚等。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自闭症患儿,常常表现为情绪抑郁、孤僻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等。
调理上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可以使用逍遥散加减进行调理。
同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多鼓励和表扬孩子,让孩子的心情舒畅。
心肝火旺型的患儿,往往表现为急躁易怒、多动不安、睡眠不宁等。
调理时应以清心泻肝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导赤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避免上火。
痰蒙心窍型的患儿,多表现为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反应迟钝等。
调理应以化痰开窍为主,可选用涤痰汤加减。
此外,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具有化痰作用的食物,如陈皮、薏米、冬瓜等。
儿童自闭症中草药治疗的实践与探索

儿童自闭症中草药治疗的实践与探索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受损,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目前,尽管医学界对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
在传统医学中,草药治疗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包括儿童自闭症。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中草药治疗的实践与探索。
一、中草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治疗自闭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
根据中医药理论,自闭症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肝郁气滞等引起的。
中草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的作用来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症状。
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应激等作用,可以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神经功能。
二、中草药治疗的实践经验1. 香附子香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疏肝理气、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中,香附子可以缓解患儿的焦虑、易激动等症状,改善其社交互动能力。
2. 佛手佛手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疏肝理气、开胃健脾的作用。
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中,佛手可以改善患儿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提高其营养摄入。
3.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中,丹参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氧气供应,提高其认知和学习能力。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活血的作用。
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中,当归可以改善患儿的贫血状况,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中草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每个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因此中草药治疗需要个体化。
在选择中草药和剂量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专业指导中草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3. 综合治疗中草药治疗只是儿童自闭症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严重障碍,以及刻板重复行为。
目前,西方医学在自闭症的治疗中主要采用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
然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由于脾胃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药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理脾胃,达到治疗自闭症的效果。
二、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 中药汤剂中医药治疗自闭症主要采用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脾胃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芍、生山楂等,具有理气、调血脉的功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药治疗自闭症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的操作,刺激人体经络、舒缓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的中医疗法。
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患儿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
三、中医药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治疗自闭症采用个体化调配方案,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可以更好地满足患儿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调理中医药在治疗自闭症时注重整体调理,不仅仅针对一种症状进行治疗,而是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脾胃,综合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3. 副作用小相比于一些西方药物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自闭症时副作用较小。
中药汤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都是天然的治疗手段,不会给患儿的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四、中医药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局限性1. 疗效因人而异由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症状复杂多样,患儿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因人而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以及对感觉刺激的异常反应等。
目前,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保健和治疗手段,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的认识中医药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感觉异常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感觉异常,中医药在治疗上以调理气血、调理脏腑为核心,使病人恢复正常感觉刺激的处理能力。
二、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提倡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
通过选取适当的中草药,制成药物来调理患者体内的“气血”,以改善患者的感觉异常。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它们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感觉异常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改善感觉异常症状。
例如,耳针疗法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提高患者对感觉刺激的处理能力;手针疗法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身体的平衡。
3. 推拿按摩在中医理论中,推拿按摩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运用适当的按摩技法,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改善感觉异常。
例如,对于自闭症患者常见的触觉过敏症状,可以运用轻柔的拍打按摩手法,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三、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异常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中医药治疗方式温和,无创伤性,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其次,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与康复疗法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自闭症的中
医辨证与康复疗法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与康复疗法
简介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性精神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许多家庭和社会。
中医学在自闭症的辨证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疗法。
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症以及舌诊、脉诊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从而确定病因和病机。
对于自闭症患者,中医辨证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志失调:自闭症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或抑郁等情志失调症状。
中医认为这与心脏、肝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2. 脾胃功能紊乱:自闭症患者常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功能紊乱症状。
中医认为这与脾胃虚弱、脾气虚等有关。
3. 气血不和:自闭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活动减少、面色苍白等气血不和症状。
中医认为这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中医康复疗法
中医康复疗法是以中医辨证为基础,结合针灸、按摩、草药等
疗法进行的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康复疗法:
1.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
情志失调和脾胃功能紊乱等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特定穴位和经络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气血不和等症状。
3. 草药疗法:中草药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自闭症
患者的身心问题。
结论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和康复疗法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中医治疗
自闭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提高疗效,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方案。
中医针灸缓解儿童神经系统障碍

中医针灸缓解儿童神经系统障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神经系统障碍可能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这些障碍可能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抽动秽语综合征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幸运的是,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缓解儿童神经系统障碍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贯穿全身,连接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
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儿童神经系统障碍在中医理论中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儿童神经系统障碍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机制。
首先,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改善大脑的神经电活动,增强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次,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系统。
儿童神经系统障碍往往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针灸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紧张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儿童神经系统障碍的症状。
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儿童神经系统障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针灸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百会、神庭、内关等,可以调节孩子的心神,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针灸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异常。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这些穴位有助于开窍醒脑、疏通经络。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儿童在接受针灸治疗后,抽动症状也可能得到明显缓解。
例如,针刺太冲、阳陵泉等穴位可以平肝熄风、舒筋活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特别谨慎。
首先,要选择经验丰富、资质合格的针灸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伴脑系共病障碍儿的中医康复治疗
作者:王棋凯李健强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08期
自闭症及共病障碍是对患儿有严重影响的发育行为疾病。
共病指两种或几种障碍(疾病)共同出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且第二诊断有别于第一诊断的核心症状。
例如,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受共病障碍的影响较大,伴有小脑萎缩或者脑瘫的自闭症共病患儿,比不伴有的患儿症状表现更复杂,并且有一些共病障碍与自闭症的症状非常相似,很难区分,容易造成混淆。
祖国传统康复按摩秉承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念,通过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恢复生理平衡,解决了自闭症及共病障碍的诊断与康复问题。
自闭症及共病障碍病因病机
自闭症及相关共病小脑萎缩、脑瘫在祖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无此病名,其临床特点归属为“五迟”“五软”“痪弱”“失语”“痴呆”等范畴。
《医宗金鉴》:“小儿五迟之证,多由父母气血衰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
”《张氏医通·婴儿门》说:“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
”《阎氏小儿方论》:“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
”
祖国医学认为,患儿自闭症及共病障碍虽在脑部,却与心、肝、肾相连。
肝失条达、升发不利、神失所养、心窍不通、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是主要病机,也与脑损伤、遗传等脑病有关。
心主神志,“肾精不足则心失所养”,心主神志的功能不能得到正常实施,则出现神志不宁、精神萎靡的现象,表现为患儿缺乏人际问的沟通,语言交流障碍。
肝主疏泄,患儿肝气瘀滞,升发不利,表现为内心孤独,自我封闭;又由于肝气上行于目,患儿与人沟通时缺乏眼神交流;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则见哭闹、易怒、自虐。
肾脏是先天之本,主骨主髓、储存精气的源泉。
肾精亏乏,髓海空虚,上不养脑而脑髓消缩,脑萎不用,元神失灵,筋骨痊弱,使得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动作迟钝。
自闭症及共病障碍的人
祖国传统康复按摩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整体观念、宏观的思辨分析自闭症及共病障碍症候与体征,既要考虑自闭症及共病障碍的共同特点,又要兼顾其不同之处,辨证施治,标本同治。
通过按摩患儿相关穴位,调理脏腑、调和阴阳、平衡升降、疏通经络,加快患儿脑部血流量,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缓解或康复疾病。
对于自闭症伴有小脑萎缩、脑瘫共病障碍,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患儿先天不足、肾精亏乏、元神失灵、心窍不通、肝失条达,髓海空虚,上不养脑而脑髓消缩,脑萎、筋骨痊弱为主要病机。
以下两例病案病因不同,临床表现相似,治法相同,故一并叙述。
主证目光回避、自我封闭、听而不闻、孤僻独行、四肢无力、痴呆失语、睡眠障碍等。
治则补肾健脑,活血通窍,平肝熄风。
处方二马、阳池、小天心,捏脊。
加减法天河水、平肝、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
方义二马肾阴肾阳双补,可治小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筋骨萎缩;阳池升发阳气,沟通表里;小天心安神,调心肾,通络开窍;捏脊可调整阴阳,振奋督阳、通经络、活气血、调整脏腑;天河水泻心火,补脾开胃;开天门具有开经络、活气血、开窍醒脑、镇静安神作用;推坎宫醒脑明目;揉太阳疏风解表,止头痛,清热明目。
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脑髓失聪、发育不全,导致心窍不通、心神不宁;肝失调达,主神志的功能迟钝,出现神志呆钝、精神不振。
患儿症状为语言障碍、人际沟通不畅。
自闭症患儿肝气淤滞、升发不利则内心孤独、自我封闭。
肝气上行于目,与人交流时无法眼神交流、目光对视。
辅助康复措施膳食合理搭配、教育与心理康复训练。
病案一
刘★★,男,4.5岁。
证见失语失聪、四肢强直、目光回避、孤僻独行、表情淡漠、急躁易怒、情绪不宁、听而不闻、四肢无力、睡眠障碍,不能自行站立行走,不知大小便.下楼梯不知恐惧.脊椎右侧弯曲、右足内翻。
诊断肝肾虚髓亏(孤独症、脑瘫)。
病机是肾精亏虚、肝失调达、筋脉失养;治宜补脑益智、通窍活血、疏肝理气。
按摩取穴:二马10分钟,阳池5分钟,小天心5分钟,捏脊15分钟,平肝5分钟,天河水5分钟,开天门5分钟。
按摩3天后,白天、夜晚睡觉多了。
这是脑神经发育的现象;一周饭量增加(生存本能),生气就躺地打滚(情感本能),两周眼神流露寻找人与交流的神情(社交本能),咿呀学语(社交本能),体重增加,面色红润;三周能够站立行走,下楼知道小心,怕摔倒(安全本能),记忆渐复。
病案二
杰杰,4.5岁,女,出生后不会抬头、趴、爬.不会站立、行走,眼神空洞、无对视,不开口吃东西、奶瓶喂养。
曾到过国内外多家著名康复机构医院.诊断为小脑萎缩、自闭症。
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
今年2月按摩前.证见失语失聪、目光回避、孤僻独行、表情淡漠、急躁易怒、听而不闻、四肢无力、严重睡眠障碍,走路不稳.足尖落地,不知大小便,自虐.痛觉不敏感。
诊断五迟症(小脑萎缩、自闭症)。
治宜补肾益智、安神开窍、疏肝理气。
按摩取穴:二马10分钟,阳池10分钟,小天心5分钟,捏脊15分钟,平肝5分钟,天河水5分钟,开天门5分钟,推坎宫5分钟,揉太阳5分钟。
每天按摩两次。
按摩三天后,杰杰午间能睡5~10分钟觉,偶尔有“阿、阿”学语声(社交本能)。
10天后出现情感反应,20天后身体灵活,走路稳了,饥饿了去厨房找鸡蛋吃(生存本能),严重睡眠障碍明显改善。
一个月后,杰杰出现与人对视,不回避目光,且有肢体交流,体重、身高增加。
一个半月,杰杰有了审美能力,自己抢花围巾戴在脖子上,不肯摘下。
两个月后杰杰在小桌子旁翻看着幼儿画册,嘴里朗诵着。
两个半月,杰杰学会伸出五指、摇晃着小手,嘴里不停地喊着“拜拜”;并且有创意地伸出一个手指“拜拜”,小嘴贴在人的脸上吹气表示亲吻行为(情感本能);能够听懂和理解人们谈话,喊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社交本能)。
四个月的时间,杰杰初步恢复了情感、韵律、想象、创意等感性和理性思维功能。
更有重要意义的是,杰杰身高增长3厘米以上,体重增加3-5公斤,头部右侧枕骨原来扁平状并有三四块斑秃,出现了枕骨隆起,斑秃长出浓密的头发。
自闭症及共病障碍康复机理分析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是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
当患儿机体发现自闭症及共病小脑萎缩、脑瘫病变时,经络系统相关部分气血运行失调,对应的经脉就会表现出病理变化。
通过穴位按摩,激发机体的经气,调动自身的调节作用,使低下的功能旺盛起来,恢复生理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康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