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桌礼仪规则.doc
长辈与晚辈吃饭礼仪

长辈与晚辈吃饭礼仪
长辈与晚辈吃饭礼仪如下:
1、长辈优先入座。
吃饭要先请长辈入座,接下来按照年龄和辈分依次入座。
2、先给长辈盛饭。
给长辈盛饭时需双手奉上,以示尊敬。
3、坐姿要端正。
坐的时候要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势,不能翘二郎腿或是岔开腿。
4、正确使用餐具。
一手把碗,一手拿餐具,不要把碗直接握在手心里。
5、不能在盘中翻来翻去。
夹菜时一次不宜夹得太多,更不能用勺子或筷子在菜中翻来翻去。
6、离席要有规矩。
吃完饭后,要把筷子横放或竖放在碗上,然后等待长辈离席后才可起身。
中国吃饭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些普遍的规则和传统,以下是一些中国吃饭的基本礼仪:
1. 座次安排:在正式场合,座位通常是有规定的。
通常,主人坐在桌的中央,客人根据尊卑关系坐在主人的左右两侧,重要的客人通常会安排在主人的右边。
2. 进餐开始:通常,进餐会在主人开始后开始。
主人会用筷子夹一些食物,然后表示欢迎客人开始用餐。
3. 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餐桌上常用的餐具。
使用筷子时,应注意一些规则,如不用筷子敲打碗或者将筷子插在饭中,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另外,不要用筷子指向别人。
4. 就餐文明:在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嚼食或发出吃相不雅的声音。
尽量不要说话时嘴里还有食物。
5. 尊重长辈:年长者或地位较高者通常会被优先招待,并且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等年长者开始进餐后,年轻人才能开始。
6. 招待客人:如果你是客人,通常要等主人夹菜给你,不要自己去夹。
同时,要表示感谢,这是一种尊重。
7. 不浪费食物:不要浪费食物,尽量将盘中的食物吃完,因为浪费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8. 不碰酒杯底部:在宴会上,如果有敬酒的仪式,不要碰触酒杯底部,应该用手指轻轻碰触杯壁,表示尊重。
9. 避免过多的夸奖:不要过多地夸奖食物,以免让主人感到不好意思。
可以适度夸奖一些,但不要过分。
10. 结束用餐:用餐结束时,通常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要等主人站起来后才能离开座位。
这些礼仪只是中国餐桌礼仪的一部分,具体的规则可能会因地区和场合而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的餐桌礼仪强调尊重和文明用餐,以及尊重长辈和主人的地位。
中国的餐桌礼仪及规矩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规矩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就座次:宴会上,主宾通常坐在主位,其他客人按照身份和地位就座。
座位通常按照长幼或官职高低排列,女性通常坐在男性旁边。
手部动作:用餐时,尽量使用筷子,而不是用手抓食物。
不宜将筷子插在米饭或其他食物中立起来,也不宜用筷子敲碗或碟子。
用餐顺序:一般按照菜肴的重要程度和口味的轻重来安排用餐顺序。
通常会先上汤或清淡的菜肴,然后是荤菜和主菜,最后是甜点或水果。
尊重长辈:在餐桌上,尊重长辈是很重要的。
年幼或地位较低的人应等待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先开始用餐,不应在长辈开始用餐前开始吃。
碗筷使用:用餐时要注意不要发出过多的声响,不要嘴巴含有食物时说话。
用完碗筷后,可以将筷子横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用餐结束。
谢绝礼仪:如果不想吃某种食物或者已经吃饱了,可以委婉地谢绝,但要注意用语和表达方式,以免伤害到主人或其他人的感情。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1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
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国的餐桌礼仪2饭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现代饭桌礼仪: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常见的餐桌礼仪

常见的餐桌礼仪
1、入座顺序: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入座讲究长幼原则,应当先让年长的前辈首先就坐,然后年轻人再就坐;和领导一起进餐时,要注意领导下属原则,应当先让领导先坐,领导坐好后员工再就坐;朋友一起就坐时,要注意男女原则,如果就坐时有女士,应当先让女士就坐,然后男士再坐;接待客人时,讲究宾客主人原则,让宾客先坐,主人或者请客的东家再坐。
2、点菜顺序:先冷盘后热炒;先菜肴后点心;先炒后烧;先咸后甜;先味道清淡鲜美,后味道油腻浓烈;好的菜肴先上,普通的后上。
3、进餐礼仪:吃饭前应帮助长者或客人入座,做好就餐准备,入席时,按宾主位就座,尊贵的客人坐上席。
就餐时,餐桌上辈分最高的动筷之后,其他人才能动筷。
吃相要斯文,细嚼慢咽。
夹菜时,速度缓和,不要只盯着自己喜欢的菜,猛夹不停;夹菜时不要在菜盘里上下乱翻。
遇到别人也夹菜时,要注意礼让。
吃菜喝汤时,不要发出怪异声响。
餐盘和碗筷不能发出敲击的声音。
准备好餐巾纸,不要用手擦拭油腻的嘴,应该用餐巾纸擦拭。
就餐后及时将餐具、剩饭剩菜等分别放到指定位置,保持就餐地点的干净,尊重食堂员工的劳动。
中式餐桌礼仪大全

中式餐桌礼仪大全篇一:中式餐桌礼仪(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餐巾的使用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点菜1、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2、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3、看宴请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4、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5、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
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总之点菜是门学问,我们要多学、多想、多练餐桌礼仪中点菜的小技巧。
篇二:中式餐桌礼仪餐桌礼仪习惯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应当从小培养。
下列几点,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和儿女互相沟通的事项: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告诉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时候,身体保持挺直,两脚齐放在地板上,仪态看起来很不错。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须像军校的学生一般,坐得像枪杆一样笔直,不过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样,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
中国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餐桌礼仪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们对待食物和他人的态度。
在中国,餐桌礼仪被视为一种表达尊重和关心的方式,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餐桌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宴会座次宴会座次在中国餐桌礼仪中非常重要。
通常,主位是主人或宾主,坐在宴会桌的中央,面向大门。
其他座次根据地位或年龄大小依次排列。
在重要场合,座位会精心安排,以彰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二、进餐顺序在中国,有一定的进餐顺序。
一般情况下,餐桌上会先摆放冷菜,然后是热菜和主菜,最后是甜点或水果。
人们应该依次品尝每道菜,不要跳过。
同时,主人通常会主动为客人夹菜,以示关心和热情款待。
三、使用筷子的技巧使用筷子是中国餐桌礼仪中的一个关键点。
正确使用筷子不仅表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增强餐桌上的交流与和谐。
首先,握筷时应该使用三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其他两指要放松抵住方便握筷的位置。
其次,吃饭时要注意筷子在饭菜间的转移。
另外,在共用餐盘时,不要将自己的筷子直接伸向别人的碗里,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四、主客之间的交流在中国文化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主人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要热情友好,给予客人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客人则应当对主人表示感谢和赞赏。
此外,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比如在敬酒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敬酒以及如何敬酒。
五、餐桌礼仪的其他要点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中国餐桌礼仪还有一些其他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保持整洁和安静,不要发出吃得粗鲁的声音或有故意引起注意的行为。
其次,不要插筷子直立在饭菜中,这被视为象征死亡的行为。
再者,不要剩菜剩饭,也不要浪费食物,这体现了对食物的珍惜和节约的生活态度。
总结餐桌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也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在中国,人们注重在餐桌上展现他们的文明、尊重和关怀。
通过遵循餐桌礼仪,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用餐体验,增强人际关系,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古今中国餐桌礼仪

古今中国餐桌礼仪
古代餐桌礼仪:
座次礼仪:在古代,座次暗含着大学问。
例如,著名的“鸿门宴”中,项羽是主人,坐最尊贵的东向坐,其次是谋士范增南向坐,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客人只有北向坐。
菜肴摆放礼仪:入座后,且看桌上菜肴的摆放,这也是相当讲究的。
据《礼记·曲礼》记载:“凡是陈设餐食,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
饭食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右手边。
”
进食之礼仪:进食之礼大概就是要保持手的整洁、吃饭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碰响碗筷等。
现代餐桌礼仪:
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或地位高的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也不要有声音。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餐桌礼仪规则一、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第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
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
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
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
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
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将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
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二、餐桌上的基本礼仪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
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
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
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
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
倘系作客,不能抢付帐。
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三、中国餐桌礼仪规则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来,不合适。
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靠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
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
还有什么礼仪可讲!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
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
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
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
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
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
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减肥的客人,不适宜这样的饭局哦。
中国茶道茶具的使用方法中国茶道茶具的使用方法第一:茶壶功夫茶具使用中的茶壶用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
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
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功夫茶具使用中对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
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功夫茶具使用中的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
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
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
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
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功夫茶具使用中的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
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
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
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与钢筷关于功夫茶具使用中的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
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中国茶道茶具的分类青瓷茶具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
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
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
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
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