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异 性
不 仅 如此 , HP 感 染 存 在 着 年 龄 上 的 差 异 。 达 国 家 感 染 发 率 随 年 龄 增 长 而 递 增 , 儿 的 感 染 率 甚 低 , O 2 , 6 岁 婴 为 ~ 到 O 其 感 染 率 达 5 , 发 展 中 国 家 HP感 染 可 发 生 于 出 生 后 6 8 O 而 ~
3 HP 与 胃 十 二 肠 疾 病 的 关 系 及 发 病 机 制 3 1 HP 与 胃炎 的 关 系 . 目前 已经 明 确 , HP 是 慢 性 胃 炎 的 主 要 病 因 , 数 越 多 , HP
Sts1 究 , 会 层 次 越 高 经 济 状 况 越 好 的 社 会 阶 层 HP 感 染 i l研 a_ ] 社 率 为 4 . , 低 社 会 经 济 层 HP感 染 率 为 6 . , 来 自发 92 而 22 而 展 中 国 家 的 印 度 , 报 告 其 低 社 会 经 济 层 的 HP 感 染 率 达 到 据
生 率 较 多 。 近 年 更 多 的 研 究 表 明 HP感 染 与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但
( RD) 无 关 联 , 认 为 胃 G GE 问 或 ERD 中 HP 感 染 降 低 , 机 制 其 可 能 为 HP 感 染 时 的 存 在 , 其 胃 酸 分 泌 降 低 , 而 减 少 了 使 从 R 的 发 生 。 E 内 HP 阴 性 与 阳 性 患 者 的 下 食 管 括 约 肌 静 息 E R 压 ( ES 无 显 著 差 异 , 示 HP感 染 可 能 不 影 响 下 食 管 括 约 L P) 提 肌 ( E ) 能 , 发 病 机 理 可 能 与 LE L S功 其 S功 能 异 常 、 管 清 除 功 食 能、 胃排 空 功 能 紊 乱 等 因 素 有 关 。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6-3110(2008)04-1069-02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李友云,黄 安,程燕飞,韩晓东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 P)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AU)与消化性溃疡(PU)的影响,并探讨其关联及意义。
方法 PU组60例,RAU组60例,PU和RAU组60例,收集三组的胃粘膜和唾液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 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口腔与胃HP进行比较。
结果 PU和RA U组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 U组、RA 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HP可能参与了RAU的形成,或者是导致RA U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其具体的作用目前还缺少证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口腔溃疡;消化道疾病;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81 5 文献标识码:A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Diseases of Digestive Tract LI You-yun,H UANG An,CHENG Yan-f ei,et al.(Department o f Stomatolo 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120,Guangdong)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 elicobacter pylori(HP)on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R AU)and peptic ulcer(PU), and to reveal its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Method Gastric and saliva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of PU group(n=60), R AU group(n=60),and PU and R AU group(n=60)were detected for oral and gastric HP with polym erase chai n reacti on.Results The pos i ti ve rate of PU and R AU group was signi 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U group and RAU group,there showed signi ficant difference am ong the groups(P<0.05). Conclusions H P may be involved in the form ation of R AU,or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leads to the repeated attack RAU,i ts specific role i s still a lack of evidence yet to be further substantiated by re-search.Key words: H elicobacter pylori;Oral ulcer;Digestive di s eas es;CorrelationRA U是一种口腔粘膜病,RAU和PU同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病因不清,导致治疗后复发率很高。
647例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速尿 素酶 法 ,H C 呼气 实验 是 目前 临床 诊 断 H p感 染
的常用指 标 。作者 对 6 7 胃镜 检查 患者 应 用 上述 4例
方法检 测 胃粘 膜 H D感 染 率 , 讨 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 探
与 上消化 道疾 病 的关 系 , 将研 究结 果报告 如 下 。 现
加 侵袭 因素 : 胃泌 素和 胃酸分 泌 , 削弱 黏膜 的防 御和
修 复机制 , 导致 溃疡 形 成 。正可 谓 “ Oh ,Oucr。 N p N l ” e ( ) 性 胃炎 发 病 率 很 高 。研 究 证 实 H 2慢 p是 慢 性 胃
/ 国际 癌症 研究 机 构 ( WHo L ) / C 已于 l 9 正 式 9 4年 将幽 门螺 杆菌 定为 工类致 癌 原 l 。 4 ]
性 活动性 浅 表性 胃炎逐 渐发 展可 以转 变为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 继而加 重 萎 缩性 胃炎 并 发 生 肠 上皮 化 生 及 异型增 生 , 为癌 前病 变 。 成
高, 与文献 报道 相 符 。 溃疡 的形 成 是 细 菌 的毒 力 因
收稿 日期 :0 0 7—2 2 1 —0 9
目前 对 幽门螺 杆菌 感染 的检 测有 许多 方法 。快 速尿素 酶 法 、H c 呼气 实验 均 为 临床 诊 断 H p感 染 较
准确 的方 法 , 有 安 全 可 靠 , 具 快速 可行 等 优 点 , 目 是 前为 临床应 用广 泛 理 想 的检 测方 法 , 故本 研 究 选 择
炎 的 主要 病 因 。致 病 机 制 与 H p释放 尿素 酶 , 附 黏
上述 2种方 法联 合检 测 H 感 染 。 p
本 文 结果显 示 : 1 消 化性 溃疡 中 H () p阳性 率 最
运用PCR技术分析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方 法 .
采用 ssl . ps2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
经 2 0 琼脂 糖凝胶 .%
2 1 HpD . NA扩增琼 脂糖 电泳 图谱
电泳后在紫外灯下在 65 b 9 p处有 黄色条带者为 H P阳性。
图 1 幽门螺杆菌 P R琼脂糖 电泳图谱 C 注 : 4: 1— 检测标本 ;. 5 阴性对照 ;. 6 阳性对照 ;.0 pD A Makr 7 10b N re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2 不 同胃部疾病患者 HP D A 阳性结果 比较 . N
我们检测
了 16例 胃部疾 病的患者 , 胃镜和 临床病理确诊 , 中有 慢 4 经 其
性萎缩性 胃炎 3 2例 , 慢性浅表性 胃炎 8 0例 , 胃溃 疡 1 8例 , 胃 癌1 6例 , 果发 现黏膜的螺杆菌 D A扩增阳性率分别为 6 . 结 N 8
叶章强
( 中铁 四局 中心 医 院检 验 科 , 徽 合 肥 安 202 ) 30 3
摘要 : 目的
运用 P R技术分析上消化道疾 病与 幽门螺杆菌 C 对 16例 胃部疾病 的患者采用 P R 4 C
化 乙锭染色 在紫外灯下 观察结 果 ] 。 13 仪 器 .
2 结 果
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8 、3 8 、 11 和 6 .% ( 1 。 % 6 .% 6 .% 25 表 )
表 1 胃 部 疾病 HP D NA 及 银 染 色 阳 性 结 果 ( =16 4)
1 1 临床资料 .
2 O 2~1 月收集在中铁 四局医院 因上消 0 6年 2
化道症状接受胃镜诊疗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性 阳性率l / % H P阳性 阳性璋_%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寄生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多年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根据广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人类主要通过口-口接触和食物-口接触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意味着亲密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不洁食品及水源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虫媒也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母体传播也是导致婴儿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尿素酶(urease)和细胞毒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简称CagA)。
尿素酶可以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给细菌。
CagA则可以通过进入寄主上皮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来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介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细菌表面黏附分子(adhesins)、组蛋白变构酶等也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
这些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引发的产物,如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和错过免疫反应等,均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多数胃溃疡患者(超过80%)被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通过破坏胃粘膜抵御感染,引起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氧自由基等,导致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细菌引起的持久慢性肠上皮炎症可导致DNA突变、细胞增殖异常以及凋亡抑制等,从而增加了癌前期阶段及早期癌变的风险。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物 ,镁离子能抑 制运动神经 末梢释放 乙酰胆碱 ,使骨骼肌松 弛 ;同时 镁 离子有 中枢抑 制作用 ,能解 除血管痉挛 ; 扩 张子宫动 脉及 脐血管 , 增 加胎盘血液 灌注量 。根据 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治疗方 案,采取积极有 效 的救 治措施 ,患者症状 、体征 明显 改善 ,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 参 考文 献
H P感染 密切 相 关 ,且 感染率 高,应 予 以积极 防 治。
【 关 键 词】 老年人 ;上 消化道 疾病 ;幽 门螺杆 菌 中图分 类号 :R 5 7 3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3 — 0 0 1 3 - 0 2
非洛地平等钙拮 抗剂 ,由于 此类降压药物 可抑制子宫平 滑肌 收缩 ,影 响孕妇产程 的顺利进展 ,在 患者产前半个 月不应再应用 ,同时在治疗
过程 中需要严密警 惕子痫 的发生。硫酸镁是治疗 妊娠高血压 的首选药
目前妊娠期 高血压疾 病的发病机 制还不 明了 ,研究表 明是多个 因 素共 同作 用的结果 。其 中一个学说 认为 由于胎儿 的滋养 叶抗原 ,造 成 母体 的排 斥反 应 增强 ,进一 步造 成母 体滋 养 叶细胞 受损 、缺 氧 、缺 血 ,造成 炎性 因子 的大量释放进 而损伤血管 内皮细胞 ,造成 母体妊娠 期高血压疾 病的发 生 ;大多数学者 比较认可 的发病机制 与以下几种 因 素相关 。①妊娠期高血压 患者 的孕 期知识一般 比较低 。孕期 知识相对
[ 1 ] 潘 正军 , 王 振 平, 陈忠 科 . 妊娠 期 高血 压疾 病 病 因探 析 【 J ] . 中国 实 用 妇科 与产 科杂 志, 2 0 0 7 , 2 3 ( 6 ) : 4 6 5 ・ 4 6 7 . [ 2 ] 乐杰 . 妇产 科学 [ M] . 6 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1 : 1 1 4 . [ 3 ] 马黛 . 2 0 6 例 妊娠 高血压 疾病 的临 床分析 [ J 】 . 中外 医疗, 2 0 1 1 , 3 O ( 8 )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Hp感染是胃肠道出现疾病的重要原因,积极根除Hp能够有效防治此类疾病,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目前多数研究已经肯定了Hp感染与胃部疾病、肠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Hp感染的致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本文在分析Hp感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Hp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报道,包括慢性胃炎与Hp感染的相关性,胃癌与Hp感染的相关性,PU与Hp感染的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与Hp感染的相关性。
标签: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感染幽门螺杆菌(Hp)属于阴性革兰氏微需氧菌,可在人体的十二指肠各区域及胃部生长繁殖,并对胃肠道防御机制造成严重破坏。
在胃肠道黏膜保护机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可引发Hp感染,如不能及时控制Hp感染,将会加剧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诱发多种胃肠疾病[1]。
为了有效控制Hp感染与缓解Hp感染相关性胃肠疾病的病情,则应了解胃肠疾病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早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对近年来胃肠疾病与Hp感染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报告如下。
1.Hp感染的特点Hp中含有多种致病因子,定植于胃黏膜后致病因子可直接生成大量毒素,并参与炎症诱导反应、细胞损伤与凋亡过程,进而对宿主组织产生间接损害作用,并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或组织发生癌变。
Hp感染具有的特点如下:首先,男性Hp感染率略高于女性,这主要与男性经常外出就餐及承受较大的社会、生活压力相关,但男性Hp感染率与女性Hp感染率不存在明显差异。
其次,Hp感染与年龄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儿童期、50岁~60岁为Hp感染高发年龄阶段,60岁以后Hp感染率逐渐降低[2]。
饮食习惯可对Hp感染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与Hp感染存在負相性的饮食习惯包括经常食用大蒜及豆类、豆制品,而经常食用熏制食品或腌制食品则容易造成Hp感染。
此外,相关研究证实,Hp感染可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3]。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胃粘膜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以后虽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但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告了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当时称之谓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认为该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
我国于1984年开展Hp的研究工作,近15年来,通过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努力,在Hp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扼要综述如下。
一、幽门螺杆菌的病原学与遗传变异198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振华在国内首先分离培养了Hp,并对其生物学性状作了研究。
发现该菌与弯曲菌属在一些重要的酶类(尿素酶、DNA酶、碱性磷酸酶、亮氨酰胺肽酶等)、超微结构、菌体蛋白质SDS-PAGE、菌体脂肪酸组成及耐热抗原等方面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1987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陈晶晶等对300例各型胃病患者进行了Hp检查,阳性率为65%。
用血液双相培养基测定了Hp的生长曲线,起始接种浓度为1.02×102cfu/ml,第4天达2.87×105cfu/ml,以后又开始下降,从Hp染色体DNA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p与空肠弯曲菌用BagⅢ、BamHⅠ、Xb aⅠ和PstⅠ酶切,均显示出两菌的不同带型。
有关Hp对组织粘附特异性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周殿元等(1997)在Barrett食道上皮化生区发现Hp定植,我们(1996)发现Hp菌对胎儿胃粘膜的胃窦和胃体下部有较强的粘附能力。
近年北京医科大学王蔚虹(1997)和中山医科大学陈湖(1997)等应用PCR扩增技术,所得产物以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APD分析)鉴定Hp,可用于区别不同来源的Hp菌株。
北京医科大学(1997)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南京医科大学(1997)用CagA/VacA毒素基因测定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应用菌体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法对该菌进行了分型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主要酸相关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录
研究方法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等在胃癌高发地区 山东烟台自然人群中进行了一系列随访研究, 旨在探讨有效根除Hp治疗后对PU发病率病及 复发率的长期影响,并了解Hp根除后10年间 Hp感染的变迁。
目录
研究结果
1.
2.
3.
在Hp根除治疗1、5、8、10年后,治疗组和Hp阴 性组人群消化性溃疡(PU)发病率明显均低于对照 组及Hp阳性组; 随着时间延长,两组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渐 趋向平衡; 随访10年间治疗组中成功根除Hp者再感染率较 高,安慰剂组中Hp转阴率较高,两组间Hp感染 率逐渐趋于平衡。
目录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1)反流程度越重, 患者年龄越大; (2)反流程度越重, 胃窦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 度越轻(分别为P=0.002及P=0.002), 胃窦的炎症 越轻(P=0.003);0.003);在反流程度不同的各 组中, 胃体的H.pylori感染率(P=0.106)、感染程 度(P=0.071)以及胃体的炎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427)。
目录
Hp感染与主要酸相关疾病
目录
研究背景
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球溃疡、胃溃疡)和 胃食管反流病是主要的酸相关疾病。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其发生除了和酸攻击密切相关外还 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
目录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10年来疾病的检出情况和Hp检出率的 变化,旨在研究主要酸相关疾病的演变和Hp感 染情况的变化。
目录
结论
1. 2.
3.
Hp的检出率近年呈下降↓趋势; DU、GU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RE的检出率呈上升 ↑趋势; GU及RE的检出年龄呈上升↑趋势,DU的检出年龄无明显变化。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一、本文概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长期寄居在人体胃部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自其被发现以来,H. pylori与多种胃肠疾病的关系逐渐得到揭示,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胃癌等。
因此,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文章首先将对H. pylori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讨论提供背景知识。
随后,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以及新兴的非抗生素治疗方法等。
文章还将探讨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问题、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以及治疗后的复发预防策略。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未来治疗策略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知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具有螺旋形或弯曲杆状的形态,能够在人类胃黏膜上生存。
自1983年首次成功分离出这种细菌以来,H. pylori 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确认。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
H. pylori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感染率因地区、年龄、社会经济状况和卫生条件等因素而异。
H. pylori感染通常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的。
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中都可能含有这种细菌。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和人口密度高,H. pylori感染率通常较高。
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公共健康教育的普及,H. pylori感染率逐渐下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3-06-25T11:54:29.71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月2期作者:畅彦红[导读]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畅彦红(大庆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大庆163711)【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检测Hp感染情况及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p抗体分型,包括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A)。
结果:CagA及VacAHp抗体阳性率在GC组最高,FD组最低;GC组患者的CagA抗体及VacAHp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组;GC组UreA和UreB抗体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和CSG、CAG、RE、FD组比较差异明显;PU组UreA和UreB抗体均高于CSG、CAG、RE、FD、PU组(P<0.05);其与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CSG、CAG、PU、GC、RE、FD组HpⅠ型感染率均显著高于HpⅡ型;其中GC组HpⅠ型感染率显著高于CSG、RE、FD组;PU 组、CAG组HpⅠ型感染率高于FD组(P<0.05);其与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Hp感染,其中叫人破能够以发生感染的是PU、GC患者,Hp抗体主要为Ⅰ型,采用Hp抗体检测可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并对其预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上消化道疾病;应用价值随着医学研究中对HP的深入了解,发现HP是引起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国内HP的感染率比较高,且感染HP 对患者的机体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Hp是一种微厌氧细菌,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发展为胃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临床研究作者:王向珲曲金荣张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HP根除【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33-02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发生的溃疡,目前关于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众多,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遗传、饮食及药物等[1]。
但是近年来发现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HP是一种螺旋形革兰氏阴性菌菌,其可寄生于人体胃黏液底层、胃粘膜上皮表面和肠道粘膜胃上皮化生区域,可引起上述部位组织出现炎症和溃疡[2,3]。
本研究分析了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发生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55例。
入选标准:①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并伴有局部压痛;②均经胃镜和病理学确诊为消化性溃疡;③排除2周内使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铋剂患者;④排除严重溃疡并发出血、穿孔、癌变患者;⑤患者均无严重脏器功能损伤。
15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112例,女43例;年龄32-72岁,平均54.3±12.9岁。
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1岁。
溃疡类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溃疡99例。
1.2 HP检验及病理学分析采用胃镜采集患者胃窦部粘膜组织2块,1块活检组织研磨匀浆后接种于8%的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在37℃,适度大于90%,微氧环境中培养4d,根据菌落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剂盒(江西省盈科科技有限公司)对HP阴性或阳性进行检验;1块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分析。
1.3 治疗方法将HP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HP根除组和HP未根除组,HP根除组给予雷贝拉唑l 0 mg,克拉霉素0.5 g,呋喃唑酮片0.1 g,每天2次,疗程7 d。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
18 3年 Warn和 Masal 成 功 地 从 人 胃牯 膜 组 织 中 9 r e rh l
分 离 出 螺 旋 状 细 苗, 于 这 个 细 菌 形 态 类 似 弯 曲苗 属 由 ( amp |b ee) C n ? at ̄细蔼 、 需氧 环境 , o 般 又定居 于 胃部 、 离弯 曲
外界不利环 境如暴露 于抗生素 、 营养缺乏等 情况 下可由螺旋 体转变 为圆球体 , 而圆球体在 光镑 检测时是不易被发现的 , 同 时在人 的 胃中也 已发 现有 HP圆球体 . 这使我们有理 由推测 H P在治疗过程 中未能完全被清障 。HP虽然形态发生 变化 , 但 圆球 体仍 保 留诸 多与螺旋状体 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 在一定
些 ^ 群 的消 化 性 溃 疡 的 发 生 密 切 相 关 。 而 , 一些 报道 未 能 然 另
性 胃炎 ; 慢性糜 烂性 胃炎是 HP相关性 胃炎 的发 展结果 。因 此 是否舍 并 HP感 染也成为 区剐慢性 胃炎J 睐和病 理重要 } 缶 性 的一个指标 。 3 2 HP感染 与清化性 溃痔关 系 . 近年来 研究表 明 , HP感
H P的毒 力因子包括运动 力( 毛) 牯附力 ( 鞭 、 粘附素 )尿
素 酶 活 性 , 多糖 内毒 素 样 活 性 物 质 白分 解 酶及 磷 脂 酶 A 脂 蛋
等 。C vr o e 等瑚研究表 明, 分子量 为 10K a Mr2 0 ) 2 D ( lO0 0 的 纽咆毒 素相关蛋 白(y0o as c tdpoen C g 与一 c 【七xnsoi e rti, a A1 a
第二 军 医大学 南京军 医学 院 ( 1 0 9南京) 20 9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3 统计分 析
H p感 染 率 采 用 百 分 比表 示 ,计 数
资料采 用 检 验 。
结 果
1 H p感 染 情 况 12 7 0例 上 消 化 道 疾 病 患 者 中 ,
作 者 单 位 :长 兴 县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长兴 3 3 0 1 10
讨
论
幽门螺 杆菌是 一种 定植 在人 胃黏膜 上 的需氧致
胃炎 。
门螺杆 菌 与慢性 胃炎 和 消化性 溃疡关 系密切 ,同时 又是 引起 胃癌 和 胃 黏 膜 相 关 淋 巴 癌 的 危 险 因 素 。 19 9 4年幽 门螺杆 菌 已被 WHO宣 布为 与 胃癌相 关 的 I 类致 癌 因子 。 经 调查 ,不 同年 龄 段 人 群 的 H p感 染 存 在 差
~
治疗后 也有失 败 病 例 。有报 道 ,1% ~3 % 的 H O 0 p 感 染者初 步治疗后 f 仍 成 l 性。合 锻 炼增 强体 { p j f l 质 ,注 意卫 生 ,避 免与 } l p感染 患者密 切共餐 。
10 。H 0% p感染后 定植 于 胃黏膜 引起 慢性炎 症
生。
表1 I t 染患者 的性 别分 布 p感
对 象 与 方 法
1 对象 20 -20 0 6 0 9年 来 我 院 门诊 和 住 院 的患
表2 H p感染 在 患者病 史上 的分 布特点
者 ,经 胃镜 及 病 理 活 检 确 诊 为 上 消 化 道 疾 病 ,共 12 7 0例 ,其 中男 1 3 0 2例 ,女 6 8例 ;年 龄 2 8 4~7 6 岁 ,平均 5 0岁 。所 选 病 例 检 查 前 2周 内未 服 用 过
炎 6 8例 ,包 括 浅 表 性 胃炎 2 5例 、萎 缩 性 胃炎 8 7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研究
[ 关键词 ]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感染
Pr l i ar p d mi l g c li v s g to fupp r g sr i e tn ldie s a e t tlHp i e to ei n y e i e o o ia n e t a n o m i i e a t ont s a s a e p t n s wil nf c i n i i
fr p o ii g t ee ie oo ia vd n e frpe e t g a d t aig M e h d U e h lcr nc l eo a ti ip yd r ge d s o y, o r vd n pd mi lge e ie c rv ni n e t . h l o n r n t o s d te ee t i n fg r bo s u n n o c p o i s c i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 ) H 感染率 与饮酒者及无酒嗜好者阳性率 比 , P> .5 ; p 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H 感染率与有 P< .1 ; p
病史和无病史者 H 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 00 ) p P< . 1 。结论 : p H 感染无性别差异 , 消化性溃疡 H 感染率高 , p 同时与病历与生活
t er e ew e e n o e hw dn i icn dfrne P> .5 ; pi etnada oo d nig ai n o i a s tenm nadw m nso e o g f at ie c ( 00 ) H c o n ch l r kn b s dnn—psi r t b s ni e f n i l i h ta oiv te rt e i icn( 0 0 ) H et nwt ioyadn io fhs d eecsw r s tt a y( 0 O ) C n l in a s r s fa tP< . 1 ; pi c o hahs r n ohs r o toe i rne e t i cl P< . 1 . o c so ew e g i n f n i i t ty f e as l i u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疾病(胃癌、消化性溃疡、消的良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是全球重要的卫生健康问题,尤其在我国H. pylori高感染率地区,影响人群广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过去十年间,国内外在H. pylori 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聚焦在多个研究热点。
一、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经验性根除治疗锁剂四联方案仍然是国内外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的主要推荐方案,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H. pylori菌株耐药率的不同、药物可获得性的差异等因素,抗生素的选择侧重存在区别。
相关研究显示,了解大环内酯类、e 诺朗类以及硝基咪嗖类抗生素的既往用药史,有利于更合理地选择根除治疗药物。
全剂量甲硝理通过增加用药频率和剂量,能够有效地提高甲硝理的实际根除疗效。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映喃嗖酶仅能用于难以根除的H. pylori感染患者治疗中。
曾经广受关注的非统剂四联方案,包括序贯方案、伴同方案和杂合方案,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克拉霉素和甲硝嗖的双耐药率较高(超过15% ),未显示出满意的根除疗效;而且该方案不符合目前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用药理念,因此未被我国最新的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指南所推荐。
双联方案近期备受瞩目,其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原理,将阿莫西林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充分的优化,获得了不劣于锌剂四联方案的根除疗效和依从性,以及更佳的安全性,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高耐药抗生素的使用,因此被我国最新的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指南所推荐使用。
新的可用于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的药物不断出现,比如头徇映辛用于替代阿莫西林在青霉素过敏患者中的使用;经典四环素难以获得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半合成四环素米诺环素进行替代治疗;钾离子通道酸阻滞剂能够获得比常规质子泵抑制剂更强、更快和更稳定的胃酸抑制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H. pylori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机制,进一步提高根除疗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4 或 者 e < 1时 , Fs e 精 确 概 率 计 算 法 。 以 上 均 为 双 侧 O 用 i r h
检 验 , 验 标 准 a . 5P O 0 检 一0
本 (0 7年 6 至 2 0 20 月 0 8年 2月 ) 来 做 本 次 研 究 , 中男 1 0 用 其 2 例, 7 女 9例 , 胃黏 膜标 本 由 中 山 大 学 达 安 基 因诊 断 中 心 提 供 , 黏 膜 标 本 一2 O℃保 存 。 12 主 要 试 剂 与 仪 器 . D NA、 NA 核 酸 提 取 试 剂 盒 ( 国 R 德
o me to i e e tu p rg s r i t s i a r c y t ms M e h d Ga t i mu o a r m 9 a in s we ee r l d p n f f r n p e a to n e t l a ts mp o . t o s d f n t s rc c s l o 1 9 p te t r n o l f e
H. y r 已 与 人 类 共 存 了 成 千 上 万 年 , 可 能 是 一 种 益 生 pl i o 它 菌 ∞ 。 本研 究 初 步分 析 了幽 门螺 旋 杆 菌 感 染 与 不 同 上 消 化 道 ]
症状出现的相关性 。 1 材料 与 方 法
11 材料 .
19例 有 消 化 道 症 状 患 者 ( 5 8 岁 ) 胃黏 膜 标 9 1~ 2 的
者 6 例 (2 7 )慢 性 腹 痛 者 8 5 3 . , 9例 ( 4 7 ) 4 . 。H. yo i 染 与 反 酸 嗳 气 ( . 2 P一 0 6 ) 恶 心 呕 吐 (f一 p lr 感 . 一0 2 ; ) [ .4、 _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等多种疾病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不同的中医证型表现,不同疾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甚至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地区间中医证型分布也不相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表现也不相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的中医证型也有一定的变化。
标签:幽门螺旋杆菌;中医证型;综述幽门螺旋杆菌(Hp)与多种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相关,并且与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等胃肠外疾病有一定的关系[1],成功根除Hp能够使消化性溃疡彻底治愈,并且能够预防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2]。
虽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案较多,但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率较高,寻找提高Hp根除率的药物成为必然的选择。
中医药、益生菌、胃黏膜保护剂等在提高Hp根除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中医在治疗Hp感染中,往往将患者分为多种中医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现对Hp感染的相关中医证型进行综述。
1Hp感染的中医认识Hp感染在古人并无认识,更不会有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记载。
但Hp作为致病菌,应属于中医外邪。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脾胃内伤、脾失健运是Hp感染的内因[3]。
外邪伤及人体,机体会抗邪外出,产生一系列变化。
根据感邪后机体出现的相应表现,进行总结归纳,探寻机理,寻找一定的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观点。
Hp感染相关疾病较多,包括:消化性溃疡、胃MALT、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癌变等消化系统疾病[2],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肠道以外的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等相关[4]。
虽然Hp感染相关疾病较多,中医症候表现不外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等。
具体疾病治疗中,更可能体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
2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Hp感染的相关疾病较多,上消化道疾病最多,临床研究也最多。
其中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相关疾病。
胃肠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相关疾病,在不区分西医相关疾病的情况下,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之间中医证型有一定的规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李娟;嘉红云;黄思聪;周强;吴晓蔓;王方金;何蕴韶【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9)013【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不同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的相关性.方法 199例患者的胃黏膜标本用来做本次研究,使用Real-time PCR检测H.pylori 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结果 199例患者中,H.pylori 阳性121例(60.8%),有反酸嗳气症状者65例(32.7%),恶心呕吐者8例(4%),食欲不振者65例(32.7%),慢性腹痛者89例(44.7%).H.pylori感染与反酸嗳气(χ2=0.22;P=0.64)、恶心呕吐(χ2=0.01;P=0.92)及食欲不振(χ2=1.92; P=0.17)无显著相关性,但H.pylori阳性人群中出现慢性腹痛症状者明显多于H.pylori阴性的人群(χ2=8.33; P=0.004).结论 H.pylori 可能在慢性腹痛症状的出现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总页数】2页(P1572-1573)【作者】李娟;嘉红云;黄思聪;周强;吴晓蔓;王方金;何蕴韶【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5100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妮娟;李静2.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J], 罗国燕;袁永林3.汉中地区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曾会; 王珣; 王成; 张芳; 姚春蓉; 唐玉虎; 陈志娟; 范莉静4.老年胃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核转录因子-κB、热休克蛋白60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延卿;张岱;张旭冉;顾亚娇;任伟宏5.我院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疗效分析 [J], 张洁;周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已明确胃内幽门螺杆菌渊Hp冤是慢性胃炎尧 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袁并与胃癌及胃黏膜相 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密切相关[1]遥 口腔中是否存在 Hp 以及与胃病关系如何袁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袁有学 者研究认为袁口原口传播或粪原口传播为其可能传播 途径袁并提出口腔内有 Hp 寄居袁并且可能是胃病复 发的重要原因遥 本研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对口 腔中 Hp 抗原进行检测袁 探讨口腔 Hp 感染与胃内 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如肠 上皮化生尧不典型增生是否相关遥
长期以来袁 多数学者认为胃是 Hp 唯一的生存 环境遥 1989 年 Krajden 等首次成功地从胃炎病人牙 菌斑中分离培养出 Hp袁并推测口腔可能是 Hp 在人 体的另一个聚集地[2]遥 此后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 相继从牙菌斑尧唾液尧牙周袋等部位检测出 Hp遥关于 口腔 Hp 的来源袁有人认为是通过胃食管反流使 Hp 逆行至口腔袁也有人认为 Hp 是先在口腔定居袁在适 当的时候进入胃黏膜[3]袁对此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遥 本 研究结果显示袁口腔 Hp 感染率显著高于胃内感染袁 口腔 Hp 感染与胃内 Hp 感染及上消化道疾病有一 定的相关性遥 本研究通过检测发现患者口腔中 Hp 大量存在袁 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 Hp 检出率明显 高于对照组袁差异有显著意义渊P < 0.005冤遥 Hp 的牙 菌斑和胃窦黏膜同步检测显示袁有上消化道症状组 口腔 Hp 检 出 率 明 显 高 于 胃 内 Hp 检 出 率 渊P < 0.005冤袁 口腔中的 Hp 可能是胃内 Hp 的主要储存 库袁 唾液腺特异性血凝素的存在是 Hp 在口腔中寄 生的原因袁Hp 利用其代谢产物尿素酶分解尿素形成 野氨云冶袁 造成有利于 Hp 生存和繁殖的特殊生态学 龛[1]遥 通过口腔 Hp 的检测袁再进行胃黏膜检测袁可以 提高胃黏膜 Hp 检出率袁并适用于感染早期诊断遥 在 以上各组的上消化道疾病中袁 口腔 Hp 检出率差异 无显著意义渊P < 0.05冤袁胃窦 Hp 检出率在十二指肠 溃疡组为 83.33%袁其次为胃炎并十二指肠炎尧胃溃 疡尧十二指肠炎尧食管炎和浅表性胃炎袁与国内外文 献报道基本一致袁 表明患者口腔 Hp 感染与胃内感 染及上消化道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袁口腔 Hp 可能是胃病发病和复发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原因[4]遥 另外临床上还发现袁经标准的抗 Hp 治疗袁上消化道 疾病仍有复发的可能袁原因可能是药物能根治胃内 的 Hp 感染袁但由于口腔的 Hp 存在于唾液尧龈沟及 牙菌斑中袁全身用药对其作用甚微袁口腔作为 Hp 的 另一个重要储存库袁 源源不断地将 Hp 随食物送入 胃内袁引起再感染而复发遥 所以袁在根除胃内 Hp 感 染的同时袁应考虑口腔内 Hp 感染的可能袁有必要加
资料和方法
作者单位院526021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一尧研究对象 淤上消化道症状组 360 例袁 其中男 218 例袁女 142例袁年龄 14 耀 86 岁袁平均年龄 49.6 岁遥 于对照组 288例袁其中男 167 例袁女 121 例袁年龄 14 耀 75 岁袁 平均 48.3 岁遥 两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院淤取样前 1 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及胃药曰于1 个月内未服用 类固醇或非类胆固醇类抗炎药曰盂无其他系统严重 疾病曰榆剔除消化道肿瘤遥 二尧方法 用消毒竹签刮取受检者牙龈表面的菌斑少许袁 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袁同时取同部位黏膜刮取物予涂 片染色光镜检菌遥 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取样后即 进行胃镜检查袁钳取胃窦黏膜 2 块袁一块做快速尿素 酶试验袁另一块送病理学检查及染色检菌遥
- 90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 年 第 13 卷 第 2 期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 2008, Vol.13, No.2
窑论 著窑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 关性研究
李 明 杜红缨
揖摘要铱 目的 评价口腔幽门螺杆菌渊Helicobacter pylori, Hp冤抗原与胃内 Hp 感染尧上消化道疾病以 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遥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对不同胃病患者口腔内及胃内的 Hp 抗原同 步检测袁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口腔 Hp 抗原的阳性检出率遥 结果 上消化道症状组患者口腔 Hp 检出率 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症状组曰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 Hp 检出率明显高于胃内检出率曰各组上消化道疾 病渊不包括消化道肿瘤冤中口腔 Hp 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曰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 胃炎组相比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遥 结论 口腔内存在高 Hp 检出率现象袁 口腔 Hp 可能是慢性胃病患者 Hp 感染的重要来源袁口腔内 Hp 感染可能与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相关遥
- 92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 年 第 13 卷 第 2 期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 2008, Vol.13, No.2
强口腔卫生的宣教袁同时积极治疗口腔疾病袁抑制牙 菌斑的形成袁 从而大大降低 Hp 的高发率及再感染 率遥
Hp 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 要致病因子袁与胃溃疡密切相关袁是胃癌发生的高危 因子遥 病理学研究表明袁Hp 感染时胃黏膜上皮层和 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尧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广泛 浸润袁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渊C-met袁ras袁p16袁p53 等冤 发生突变及表达异常袁从胃炎尧癌前病变向胃癌的发 展过程中袁Hp 会引起胃黏膜上皮功能失衡及凋亡异 常遥 至于口腔内 Hp 与胃内 Hp 是否具有同源性袁有 实验应用特异性引物同时 PCR 扩增方法检测胃内 与口腔中所提取的 Hp DNA袁结果证实了其同源性[5]遥 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袁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生或 伴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口腔内 Hp 检出率更高袁 提示 口腔 Hp 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胃黏膜癌前病 变的监测方法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 年 第 13 卷 第 2 期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 2008, Vol.13, No.2
- 91 -
三尧Hp 阳性标准 光镜下涂片或切片染色呈典型 Hp 形态菌和快 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为 Hp 阳性遥 四尧病理标准 参照 2000 年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和分类遥 五尧统计学方法 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采用 SPSS 统计软件卡方 检验袁P < 0.05 差异为有显著意义遥
揖Abstract铱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infection(both in the oral cavity and the stomach) and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ethods Rapid urease test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H.pylori infection both in the oral cavity and stomach synchronously. Results There was higher H.pylori detection rate in the oral cavity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group than asymptomatic group. There was higher H.pylori detection rate in the oral cavity than in the stomach. Based on H.pylori infec原 tion in the oral cavity,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subgroups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patients (gas原 trointestinal tumor exclud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higher H.pylori infection in the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estinal metaplasia or atypical hyperplasia patients when compar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lone. Conclusion The oral cavity has the higher H.pylori detection rate, and H.pylori harbored in the oral cavity pos原 sibly is an important origin for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揖关键词铱 幽门螺杆菌曰口腔曰抗原曰快速尿素酶试验法
Correl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oral cavity and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LI Ming, DU Hong-y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Zhaoqing First People忆s Hospital, Guangdong 526021, China
表 1 上消化道疾病口腔尧胃内 Hp 感染情况 [n渊%冤]
患病类型 食管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 十二指99 68 34 36
360
口腔 Hp 阳性 * 胃窦 Hp 阳性
13渊76.47冤
11渊64.71冤
93渊87.74冤
64渊60.38冤
结果
一尧口腔 Hp 检出率 上 消 化 道 症 状 组 口 腔 Hp 检 出 率 为 90.56% 渊326/360冤袁 明 显 高 于 无 上 消 化 道 症 状 对 照 组 21.18%渊61/288冤袁差异有显著意义渊P < 0.005冤遥 二尧口腔尧胃窦 Hp 同步检测结果比较 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尧 胃内 Hp 同步检测结 果显示口腔中 Hp 检出率为 90.56%渊326/360冤袁明显 高于胃内检出率 70.00%渊252/360冤袁 差异有显著意 义渊字2 = 48.04袁P < 0.005冤袁见表 1遥 三尧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经胃镜检查均发现 有上消化道疾病渊消化道肿瘤已剔除冤袁在上消化道 疾病中袁各组口腔 Hp 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渊字2 = 7.45袁P 跃 0.05袁见表 1冤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