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介绍
Linux配置文档——磁盘分区
Linux配置文档——磁盘分区一、Linux磁盘分区简介磁盘分区可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而扩展分区又可以分成多个逻辑分区。
一个磁盘最多可分为4个分区,最多可以有4个主分区,即全部分区都划分为主分区。
如果有扩展分区,则最多可以有3个主分区。
主分区可以被马上使用,但不能划分更细的分区。
扩展分区则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由扩展分区细分出来的是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
二、使用fdisk进行分区管理1.查看分区表信息例如查看第二块SCSI磁盘的分区表信息:#fdisk –l /dev/sdb2.fdisk交互模式#fdisk /dev/hdb3.查看分区为指令p4.添加分区为指令np为主分区、e为扩展分区、l为逻辑分区。
5.修改分区类型为指令t可以通过l指令查看支持的分区类型及对应的类型编号。
其中,82为Linux swap分区、83为Linux分区(系统默认分区类型)、8e为Linux LVM分区、b为Windows FAT32分区、e为Windows FAT16分区。
6.删除分区为指令d7.保存修改结果为指令w保存修改结果后才能生效,如果分区表正忙,需重启计算机。
q指令为退出fdisk,所有操作都不会生效。
三、使用parted进行分区管理简要说明parted交互模式#parted /dev/sdb查看分区(parted)print创建分区(parted)mkpart更改分区大小(parted)resize需要更改大小的分区必须创建了文件系统。
删除分区(parted)rm*parted的所有操作立即生效!四、逻辑卷管理LVMLVM是Linux操作系统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
其是建立在磁盘和分区之上的逻辑层,以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
在LVM中每个磁盘分区就是一个物理卷(physical volume,PV),若干个物理卷可以组成一个卷组(volume group,VG),形成一个存储池。
linux磁盘分区命令详细
linux磁盘分区命令详细磁盘分区是在磁盘上划分出若干个逻辑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分配文件系统和容量,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磁盘空间和数据。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一些命令来进行磁盘分区。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命令。
1. fdisk命令fdisk命令是一个很常用的磁盘分区命令,它可以用来创建、删除、修改分区等操作。
使用该命令需要root权限,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查看磁盘信息fdisk -l(2)创建分区fdisk /dev/sda输入m可以查看命令列表,n表示新建分区,p表示创建主分区,e表示创建扩展分区,t表示修改分区类型,w表示保存并退出,q表示退出不保存。
(3)删除分区fdisk /dev/sda输入d表示删除分区,后面跟上分区号即可。
(4)修改分区类型fdisk /dev/sda输入t表示修改分区类型,后面跟上分区号和类型即可。
具体的类型可以使用L命令查看。
2. parted命令parted命令也是一个很常用的磁盘分区命令,它可以用来创建、删除、修改分区等操作。
使用该命令需要root权限,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查看磁盘信息parted -l(2)创建分区parted /dev/sda输入mkpart表示创建分区,后面跟上分区类型、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具体操作可以使用h命令查看。
(3)删除分区parted /dev/sda输入rm表示删除分区,后面跟上分区号即可。
(4)修改分区大小parted /dev/sda输入resizepart表示修改分区大小,后面跟上分区号和大小即可。
3. cfdisk命令cfdisk命令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磁盘分区命令,它可以用来创建、删除、修改分区等操作。
使用该命令需要root权限,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查看磁盘信息cfdisk /dev/sda(2)创建分区cfdisk /dev/sda使用左右键选择空闲区域,然后按下Enter键,选择New,按下Enter键,输入分区大小、分区类型和分区名称即可。
关于linux的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 主分区的区别
关于linux的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主分区的区别详细的我不知道,linux的这个东西和windows是一样的,规则一样的。
我只知道规则,会运用罢了。
一个硬盘只能有4个主分区,扩展分区要占用一个。
不过4个主分区太少了,而且主分区不能再分,所以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就出世了。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分成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没有数量限制,想分几个就分几个。
linux系统可以全部安装在逻辑分区,这一点比windowsxp好,那个windowsxp 必须把c盘安装在主分区,还要激活,linux系统就不需要。
硬盘可以这样分区: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里面分n个逻辑分区)我硬盘上的主分区都给windowsxp,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里。
这些东西是我嘴里吐出来的,不是复制粘贴,请不要把积分给只会复制粘贴的人。
主分区最多四个,分别是Partition number (1-4);如果分区较多,那么在创建了3个主分区后,第四个就自动创建为扩展分区:之后可以在逻辑分区中,根据需要创建很多逻辑分区了,用于不同的应用:文件系统、裸设备等。
记得刚开始安装Linux操作系统时,了解过一些Linux磁盘分区的知识,可是随时光流逝,一段时间不用,基本全忘记了,依稀记得好像曾经知道有这么回事。
人的记忆力就是这样,所以一旦选择了一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很多知识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真正的掌握,而一个行业又需要很多真正掌握的知识,有人称这是积累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不论哪个行业都不是熬几个通宵就搞定的。
而你的积累也就变成想转此行别人的壁垒,你积累的越多,壁垒也就越高。
所以一旦选择,就要一直走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曙光,因为有很多人在路上半途而废。
我坚信这一点。
言归正传,在安装CentOS5.3的过程中,会遇到磁盘分区的界面,下拉式菜单中有4个选项,这时你不要选择默认,打开下拉式菜单,选择最后一项(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建立自定义的分割模式)。
Linux磁盘分区--GPT分区
Linux磁盘分区--GPT分区 MBR分区表有⼀定的局限性,最⼤⽀持2.1tb硬盘,单块硬盘最多4个主分区。
这⾥就要引⼊GPT分区表,可以⽀持最⼤18EB的卷,最多⽀持128个主分区,所以如果使⽤⼤于2tb的卷,就必须使⽤GTP分区。
对/dev/sdb进⾏分区parted /dev/sdb 进⼊交互模式:(parted) 交互模式下常⽤命令:print [free|all | NUMBER]查看分区状态信息mkpart PART-TYPE START END 创建新分区,PART-TYPE: primary extended logical START, END 开始,结束为⽌set NUMBER FLAG STATE 对编号为NUMBER的进⾏标记。
FLAG: boot 引导, hidden 隐藏, raid 软raid, lvm 逻辑卷,STATE: on| offmkfs NUMBER FS-TYPE 对NUMBER指定⽂件系统。
FS-Type有:ext2、fat16、fat32、linuxswap、NTFS、reiserfs、ufs 等cp [FROM-DEV] FROM-NUMBER TO-NUMBER 将分区 FROM-NUMBER 上的⽂件系统完整地复制到分区TO-NUMBER 中,作为可选项还可以指定⼀个来源硬盘的设备名称FROM-DEVICE,若省略则在当前设备上进⾏复制。
move NUMBER START END 将指定编号 NUMBER 的分区移动到从 START 开始 END 结束的位置上。
注意:(1)只能将分区移动到空闲空间中。
(2)虽然分区被移动了,但它的分区编号是不会改变的resize NUMBER START END 对指定编号 NUMBER 的分区调整⼤⼩。
分区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由START 和 END 决定check NUMBER检查指定编号 NUMBER 分区中的⽂件系统是否有什么错误rescue START END rescue START ENDmklabel,mktable LABELTYPE 创建⼀个新的 LABEL-TYPE 类型的空磁盘分区表,对于PC⽽⾔ msdos 是常⽤的 LABELTYPE。
Linux终端中的磁盘分区和格式化命令
Linux终端中的磁盘分区和格式化命令磁盘分区和格式化是在Linux终端中进行磁盘管理的重要命令。
通过磁盘分区,我们可以将一个物理硬盘划分成多个逻辑分区,从而实现不同用途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而格式化命令则是对分区进行文件系统的创建和初始化,以便操作系统能够正确地读写数据。
本文将介绍Linux终端中常用的磁盘分区和格式化命令,并给出相应的实例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命令。
1. 磁盘分区命令在Linux终端中,我们常用的磁盘分区命令主要包括fdisk和gdisk。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1.1 fdisk命令fdisk是一个用于磁盘分区的命令行工具。
它能够对磁盘进行分区、删除分区、调整分区大小等操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fdisk命令及其参数:- fdisk /dev/sdX:打开磁盘设备sdX进行分区操作(X表示具体的磁盘设备,如sda、sdb等)。
- m:显示帮助信息。
- n:创建新分区。
- d:删除分区。
- p:显示分区表。
- q:退出fdisk。
下面是一个使用fdisk命令进行磁盘分区的实例:```# fdisk /dev/sda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34).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Command (m for help): nPartition type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p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First sector (2048-20971519, default 2048):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2048-20971519, default 20971519):Created a new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0 GiB.Command (m for help): w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1.2 gdisk命令gdisk是一个专门用于GUID分区表(GPT)的命令行工具,它适用于较新的UEFI系统和大容量硬盘。
linux boot分区的划分建议
linux boot分区的划分建议Linux的boot分区是指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启动所需的引导程序和内核映像的分区。
它是整个系统启动的关键部分,因此必须合理划分和配置。
下面列举了10个关于Linux boot分区划分的建议。
1. 分离/boot分区:将/boot分区单独划分出来,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由于/boot分区仅包含启动所需的文件,因此即使其他分区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引导过程。
2. 适当调整/boot分区大小:一般来说,为/boot分区分配200MB 的空间是足够的。
然而,如果系统需要安装多个内核版本,建议增加/boot分区的大小,以便存储更多的内核映像文件。
3. 使用ext4文件系统:推荐使用ext4文件系统作为/boot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ext4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引导文件。
4. 禁用分区挂载选项:在/boot分区的/etc/fstab文件中,应禁用一些分区挂载选项,如noatime和nodiratime,以提高系统启动速度。
5. 确保/boot分区可读写:/boot分区应该被挂载为可读写模式,以便在需要更新或修改引导文件时进行操作。
6. 考虑使用RAID 1:对于高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可以考虑将/boot分区配置为RAID 1级别,以提高数据冗余性和故障恢复能力。
7. 定期清理/boot分区:由于/boot分区空间有限,建议定期清理不再使用的内核映像文件,以释放空间并保持分区的整洁。
8. 监控/boot分区空间:设置合适的监控机制,以便及时发现/boot分区空间不足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扩容或清理。
9. 备份/boot分区:/boot分区包含了系统启动所需的重要文件,因此建议定期备份/boot分区,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10. 考虑UEFI引导方式:对于使用UEFI引导方式的系统,需要创建一个专用的EFI系统分区来存储引导文件。
这个分区一般为FAT32格式,并至少需要200MB的空间。
Linux下分区详解之-Parted
opened read-only.
Error: Unable toopen /dev/hdc - unrecognised disk label.
Model: VMware,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a:21.5GB
Sector size(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mkfs NUMBER FS-TYPE make a FS-TYPE filesystem on partititon
NUMBER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make a partition
mkpartfs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make a partition with a file system
quit exitprogram
rescue START END rescue a lostpartition near START and END
resize NUMBER START END resize partition NUMBER andits file system
Model: VMware,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b:16.1GB
Sector size(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msdos
Number Start End Size Type File system Flags
move NUMBER START END move partition NUMBER
Linux磁盘分区及其常用命令
Linux磁盘分区及其常⽤命令⼀、磁盘分区命名⽅式在Linux中,每⼀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个系统的⽂件,包括硬盘、光驱等IDE或SCSI设备。
Linux把各种IDE设备分配了⼀个由hd前缀组成的⽂件。
⽽各种SCSI设备,则被分配了⼀个由sd前缀组成的⽂件,编号⽅法为拉丁字母表顺序。
例如,第⼀个IDE设备(如IDE硬盘或IDE光驱),Linux定义为hda;第⼆个IDE设备定义为hdb;下⾯依次类推。
SCSI设备就是sda、sdb、sdc等。
(USB磁盘通常会被识别诶SCSI设备,因此其设备名可能是sda)。
在Linux中规定,每⼀个磁盘设备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其中包括扩展分区)。
任何⼀个扩展分区都要占⽤⼀个主分区号码。
在⼀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共最多是4个。
编号顺序为阿拉伯数字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主分区按1234编号,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编号直接从5开始,⽆论是否有2号或3号主分区。
对于第⼀个IDE硬盘的第⼀主分区,则编号为hda1,⽽第⼆个IDE硬盘的第⼀个逻辑分区编号应为hdb5。
常见的Linux磁盘命名的规则维hdXY(或sdXY),其中,X为⼩写拉丁字母,Y为阿拉伯数字。
个别系统可能命名有差异。
⼆、常⽤磁盘管理命令。
1、挂载磁盘分区——mount要使⽤磁盘分区,就需要挂载该分区。
挂载时需要指定需要挂载的设备和挂载⽬录(该⽬录也成为挂载d点)常⽤的命令格式如下mount -t type device dir选项 -t 的参数type为⽂件系统格式(ext4,vfat,ntfs等;)device为设备名称(如:"/dev/hda1" "/dev/sdb1")dir为挂载⽬录,成功挂载后,就可以通过访问该⽬录以访问该分区内的⽂件(如:"/mnt/windows_c" "/mnt/cdrom")只要是未被使⽤的空⽬录都可⽤于挂载分区-V:显⽰程序版本;-l:显⽰已加载的⽂件系统列表;-h:显⽰帮助信息并退出;-v:冗长模式,输出指令执⾏的详细信息;-n:加载没有写⼊⽂件“/etc/mtab”中的⽂件系统;-r:将⽂件系统加载为只读模式;-a:加载⽂件“/etc/fstab”中描述的所有⽂件系统。
linux_raid_partition格式_概述说明
linux raid partition格式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RAID(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来提高数据的容错性和性能。
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种RAID级别,并提供了各种分区格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Linux RAID分区格式进行全面的概述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RAID的概念,并探讨分区格式的基本概述。
然后,我们将详细说明几种常见的Linux RAID分区格式,包括Ext4、XFS和Btrfs文件系统的分区格式。
接下来,我们将给出一些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以帮助读者在创建RAID分区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提供硬盘配对、故障恢复和数据备份策略方面的建议。
最后,文章将总结所讨论的内容,并展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Linux RAID分区格式并提供详细说明。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不同的RAID级别及其适用场景,掌握常见的分区格式类型,并了解创建RAID分区时应注意的事项和最佳实践。
本文还将为读者提供数据备份策略方面的建议,并展示Linux RAID分区格式领域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2. Linux RAID 分区格式解释:2.1 RAID 概念简介: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来提供冗余性和性能增强的技术。
RAID可以通过分布数据和奇偶校验来提供数据冗余,以便在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时可以恢复数据。
在Linux中,RAID支持被内核模块化,允许用户创建各种类型的RAID级别,如RAID 0、RAID 1、RAID 5等。
2.2 分区格式概述:在Linux RAID中,分区格式用于指定如何在磁盘上存储数据。
不同的文件系统和分区格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常见的Linux RAID分区格式包括Ext4、XFS和Btrfs。
2.3 常见的分区格式类型:- Ext4 文件系统分区格式:Ext4是Linux上最常用的文件系统之一,它是对Ext3文件系统进行改进而生成的。
Linux系统安装时分区的介绍
Linux系统安装时分区的介绍⼀般来说,在linux系统中都有最少两个挂载点,分别是/ (根⽬录)及 swap(交换分区),其中,/ 是必须的;建议挂载的⼏⼤⽬录:/-------根⽬录,唯⼀必须挂载的⽬录。
不要有任何的犹豫,选⼀个分区,挂载它!(在绝⼤多数情况下有2G的容量应该是够⽤了。
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swap----交换分区,可能不是必须的,不过按照传统,并且照顾到您的安全感,还是挂载它吧。
它的容量只要约等于您的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超过了您物理内存两倍的容量,那绝对是⼀种浪费。
/home---这是您的家⽬录,通常您⾃⼰创建的⽂件,都保存在这⾥,您最好给它分配⼀个分区/usr----应⽤程序⽬录。
⼤部分的软件都安装在这⾥,如果您计划安装许多软件,建议也给它分配⼀个分区/var----如果您要作⼀些服务器⽅⾯的应⽤,可以考虑给它分配⼀个较⼤的分区/boot---如果您的硬盘不⽀持LBA模式(不太可能),您最好挂载它,如果挂载,将它挂载在硬盘的第⼀个分区,应该⽐较稳妥。
⼀般来说,挂载的分区只要100M⼤⼩就⾜够了参考以下建议:1.初次接触的新⼿或硬盘空间有限Desktop的安装建议:挂载点装置说明/ /dev/hda1 可⽤空间-swap⼤⼩后的所有空间swap /dev/hda2 ⼤约内存⼤⼩建议⾄少512MB2.⾼级⽤户Desktop的安装建议:挂载点装置说明 / /dev/hda1 10~15G⾜矣 /home /dev/hda2 最⼤的剩余空间 swap /dev/hda5 ⼤约内存⼤⼩(建议⾄少512MB)或者挂载点装置说明/ /dev/hda1 10~15G⾜矣/home /dev/hda2 最⼤的剩余空间/boot /dev/hda3 100MB即可swap /dev/hda5 ⼤约内存⼤⼩(建议⾄少512MB)3.⾼级Server⽤户的安装建议:挂载点装置说明/ /dev/hda1 10~15G⾜矣/home /dev/hda2 最⼤的剩余空间/boot /dev/hda3 100MB即可swap /dev/hda5 ⼤约内存⼤⼩(建议⾄少512MB)/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少需要1GB以上或者挂载点装置说明/ /dev/hda1 10~15G⾜矣/home /dev/hda2 最⼤的剩余空间的⼀半/boot /dev/hda3 100MB即可swap /dev/hda5 ⼤约内存⼤⼩(建议⾄少512MB)/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少需要1GB以上/usr /dev/hda7 最⼤的剩余空间的⼀半注1:Linux下没有分区,只有挂载点,类似于Window下的分区注2:swap的⼤⼩约等同你的内存⼤⼩,或稍⼤即可,建议⾄少设置512MB注3:关于⽂件系统在windows下,我们常见到的⽂件系统有 FAT、 FAT32、 NTFS在linux⾥可使⽤的⽂件系统有:Ext2:早期的格式,不⽀持⽇志功能 Ext3:ext2改良版,增加了⽇志功能,是最基本且最常⽤的使⽤格式了 Ext4:针对ext3系统的扩展⽇志式⽂件系统,是ext3⽂件系统的后继版本 ReiserFS:也有⽇志功能,其特点是处理⼩档案时速度快。
linux分区及逻辑卷划分
划分磁盘阵列和创建逻辑卷1创建磁盘阵列分区任务说明执行此任务可以手动格式化磁盘阵列并根据需要创建新的分区。
本节以在双机上创建分区/dev/sdc1为例,给出手动创建磁盘分区的方法。
操作时请根据实际的安装规划调整分区的具体信息。
操作指引创建磁盘阵列的磁盘分区操作步骤如下:步骤 1以root用户登录主节点。
步骤 2检查磁盘阵列的分区信息。
# fdisk -l屏幕显示信息如下(供参考)。
Disk /dev/sda: 40.0 GB, 40007756288 bytes64 heads, 32 sectors/track, 38154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2048 * 512 = 1048576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sda1 1 1024 1048560 82 Linux swap/dev/sda2 1025 11264 10485760 83 Linux/dev/sda3 11265 38154 27535360 83 LinuxDisk /dev/sdb: 128.8 GB, 128849018880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5665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Disk /dev/sdb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Disk /dev/sdc: 73.1 GB, 73139224576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8892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Disk /dev/sdc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从以上加粗的信息可以看出磁盘阵列里的逻辑盘sdb和sdc没有划分分区。
Linux分区类型EXT2、EXT3、EXT4详解
Linux分区类型EXT2、EXT3、EXT4详解⼀、EXT2与EXT3Linux之前缺省情况下使⽤的⽂件系统为Ext2,ext2⽂件系统的确⾼效稳定。
但是,随着Linux系统在关键业务中的应⽤,Linux⽂件系统的弱点也渐渐显露出来了:其中系统缺省使⽤的ext2⽂件系统是⾮⽇志⽂件系统。
这在关键⾏业的应⽤是⼀个致命的弱点.Ext3⽂件系统是直接从Ext2⽂件系统发展⽽来,⽬前ext3⽂件系统已经⾮常稳定可靠。
它完全兼容ext2⽂件系统。
⽤户可以平滑地过渡到⼀个⽇志功能健全的⽂件系统中来。
这实际上了也是ext3⽇志⽂件系统初始设计的初衷。
⼆、EXT3⽇志⽂件系统的特点1、⾼可⽤性系统使⽤了ext3⽂件系统后,即使在⾮正常关机后,系统也不需要检查⽂件系统。
宕机发⽣后,恢复ext3⽂件系统的时间只要数⼗秒钟。
2、数据的完整性ext3⽂件系统能够极⼤地提⾼⽂件系统的完整性,避免了意外宕机对⽂件系统的破坏。
在保证数据完整性⽅⾯,ext3⽂件系统有2种模式可供选择。
其中之⼀就是“同时保持⽂件系统及数据的⼀致性”模式。
采⽤这种⽅式,你永远不再会看到由于⾮正常关机⽽存储在磁盘上的垃圾⽂件。
3、⽂件系统的速度尽管使⽤ext3⽂件系统时,有时在存储数据时可能要多次写数据,但是,从总体上看来,ext3⽐ext2的性能还要好⼀些。
这是因为ext3的⽇志功能对磁盘的驱动器读写头进⾏了优化。
所以,⽂件系统的读写性能较之Ext2⽂件系统并来说,性能并没有降低。
4、数据转换由ext2⽂件系统转换成ext3⽂件系统⾮常容易,只要简单地键⼊两条命令即可完成整个转换过程,⽤户不⽤花时间备份、恢复、格式化分区等。
⽤⼀个ext3⽂件系统提供的⼩⼯具tune2fs,它可以将ext2⽂件系统轻松转换为ext3⽇志⽂件系统。
另外,ext3⽂件系统可以不经任何更改,⽽直接加载成为ext2⽂件系统。
5、多种⽇志模式Ext3有多种⽇志模式,⼀种⼯作模式是对所有的⽂件数据及metadata(定义⽂件系统中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数据)进⾏⽇志记录(data=journal模式);另⼀种⼯作模式则是只对metadata记录⽇志,⽽不对数据进⾏⽇志记录,也即所谓data=ordered或data=writeback模式。
linux分区知识
linux分区知识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
在使用Linux系统时,了解分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分区是将硬盘划分为不同的逻辑部分,每个分区可以独立管理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Linux分区的基本概念、分区类型以及分区的创建和管理方法。
一、分区的基本概念在Linux系统中,硬盘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统。
分区的作用是将硬盘划分为不同的逻辑部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硬盘空间。
每个分区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分区号。
在Linux系统中,分区号从1开始,最多可以有15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
主分区是指直接用于存储数据的分区,而扩展分区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内创建的,用于存储额外的数据。
二、分区的类型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分区类型有以下几种:1.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主分区是直接用于存储数据的分区,一个硬盘最多可以有4个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都可以独立地安装操作系统。
2. 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扩展分区是一种特殊的主分区,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逻辑分区。
一个硬盘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
3.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内创建的,用于存储额外的数据。
一个扩展分区可以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4. 引导分区(Boot Partition):引导分区是用于存储引导加载程序的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启动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引导分区通常被称为/boot分区。
5. 交换分区(Swap Partition):交换分区是用于虚拟内存的分区,它可以将部分硬盘空间用作内存扩展。
交换分区的大小通常是物理内存的两倍。
三、分区的创建和管理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多种工具来创建和管理分区,常用的工具有fdisk、parted和gparted等。
1. fdisk:fdisk是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用于创建、删除和管理分区。
Linux主分区_扩展分区_逻辑分区
Linux主分区_扩展分区_逻辑分区⽬录: 1、MBR分区介绍 2、创建主分区 3、创建扩展分区 4、创建逻辑分区 1、MBR分区介绍1.1 分区规定: 每个磁盘设备最多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是因为MBR()的(表)只能存放4个分区 (GPT分区没有这个限制)。
扩展分区只能有⼀个。
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
可以从扩展分区中再次划分多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编号直接从5开始。
1.2 分区作⽤: 主分区:主要是⽤来启动操作系统的,它主要放的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或引导程序,/boot分区最好放在主分区上; 扩展分区是不能使⽤的,它只是做为逻辑分区的容器存在的,先创建⼀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之上创建逻辑分区; 我们真正存放数据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量数据都放在逻辑分区中。
2、创建主分区[root@servera ~]# fdisk /dev/vdbCommand (m for help): n # 创建新分区Partition type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p # 创建主分区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 回车First sector (2048-10485759, default 2048): # 回车,设置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20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409600 # 设置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99 MiB.Command (m for help): nPartition typep primary (1 primary, 0 extended, 3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p # 创建主分区Partition number (2-4, default 2): # 回车First sector (409601-10485759, default 411648): # 回车,设置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4116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819200 # 设置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2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99 MiB.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配置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root@servera ~]# fdisk -l /dev/vdbDisk /dev/vdb: 5 Gi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Disklabel type: dosDisk identifier: 0x03864530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dev/vdb1 2048409600407553 199M 83 Linux/dev/vdb2 411648819200407553 199M 83 Linux3、创建扩展分区[root@servera ~]# fdisk /dev/vdbCommand (m for help): n # 创建新分区Partition typep primary (2 primary, 0 extended, 2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e # 创建扩展分区Partition number (3,4, default 3): # 选择分区号First sector (409601-10485759, default 821248): # 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8212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 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3 of type 'Extended' and of size 4.6 GiB.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配置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root@servera ~]# fdisk -l /dev/vdbDisk /dev/vdb: 5 Gi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Disklabel type: dosDisk identifier: 0x03864530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dev/vdb1 2048409600407553 199M 83 Linux # 主分区/dev/vdb2 411648819200407553 199M 83 Linux # 主分区/dev/vdb3 8212481048575996645124.6G 5 Extended # 扩展分区4、创建逻辑分区[root@servera ~]# fdisk /dev/vdbCommand (m for help): n # 创建新分区All space for primary partitions is in use. # 提⽰所有空间都已经分配给主分区使⽤Adding logical partition 5 # 从扩展分区中,⾃动划分逻辑分区First sector (823296-10485759, default 823296): # 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823296-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 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5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4.6 GiB.Command (m for help): t # 分区类型Partition number (1-3,5, default 5):Hex code (type L to list all codes): 8e # LVM类型Changed type of partition 'Linux' to 'Linux LVM'.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配置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root@servera ~]# fdisk -l /dev/vdbDisk /dev/vdb: 5 Gi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Disklabel type: dosDisk identifier: 0x03864530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dev/vdb1 2048409600407553 199M 83 Linux/dev/vdb2 411648819200407553 199M 83 Linux/dev/vdb3 8212481048575996645124.6G 5 Extended/dev/vdb5 8232961048575996624644.6G 8e Linux LVM[root@servera ~]# mkfs.xfs /dev/vdb5 # 格式化逻辑分区meta-data=/dev/vdb5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301952 blks=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crc=1 finobt=1, sparse=1, rmapbt=0= reflink=1data = bsize=4096 blocks=1207808, imaxpct=25= sunit=0 swidth=0 blks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root@servera ~]# mount /dev/vdb5 /var/tmp # 挂载逻辑分区5、Parted格式化2TB以上的磁盘通常我们使⽤fdisk⼯具来进⾏磁盘分区,但是fdisk只能格式化⼩于2TB的磁盘。
linux数据盘分区格式
linux数据盘分区格式在Linux操作系统中,分区是将硬盘划分成不同的逻辑部分,每个部分被称为分区。
分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硬盘上的数据。
在创建分区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分区格式来定义如何存储和访问数据。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Linux数据盘分区格式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ext4分区格式:ext4是Linux上最常用的文件系统格式,它是基于ext3文件系统的改进版。
ext4文件系统在性能、容量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优化。
要在Linux上创建ext4分区格式,可以使用fdisk或parted等命令行工具。
参考内容:- 《Linux系统分区管理详解》:该文章详细介绍了Linux上的分区管理,包括了ext4文件系统的创建和管理。
它解释了如何使用fdisk和parted工具创建和删除分区,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命令示例。
此外,还介绍了在分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2. XFS分区格式:XFS是一个高性能的文件系统,特别适合大容量硬盘的存储和处理。
它支持非常大的文件系统,并具有高性能的元数据操作。
在Linux中创建XFS分区可以使用mkfs.xfs命令。
参考内容:- 《Linux文件系统XFS详解》: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XFS文件系统的特性和优势。
它解释了如何在Linux上使用mkfs.xfs命令创建XFS文件系统,并提供了一些示例命令和使用技巧。
此外,还介绍了灵活运用XFS文件系统的一些实用方法。
3. btrfs分区格式:btrfs是一个新的Linux文件系统,它具有许多先进的特性,如快照、数据压缩和数据镜像等。
btrfs还支持在线文件系统调整和修复等功能。
在Linux上创建btrfs分区可以使用mkfs.btrfs命令。
参考内容:- 《btrfs文件系统详解》:该文章详细介绍了btrfs文件系统的特性和用法。
它解释了如何使用mkfs.btrfs命令创建btrfs文件系统,并讲解了如何使用btrfs工具对文件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fdisk和parted进行磁盘分区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fdisk和parted进行磁盘分区使用fdisk和parted进行磁盘分区一、介绍磁盘分区是在计算机中管理硬盘上存储空间的重要操作之一。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来进行磁盘分区,其中包括fdisk和parted。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这两个命令进行磁盘分区,并探讨一些高级技巧。
二、fdisk命令fdisk是Linux系统中一个常用的磁盘分区工具。
使用fdisk可以对硬盘进行分区、创建新的分区表以及管理分区等操作。
1. 查看硬盘信息要使用fdisk对硬盘进行分区,首先需要查看硬盘的信息。
使用以下命令可以列出系统中的所有硬盘:```fdisk -l```该命令会列出系统中所有的硬盘及其分区信息。
根据显示结果,我们可以确定要对哪个硬盘进行分区。
2. 进入fdisk交互式界面当确定要对哪个硬盘进行分区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入fdisk的交互式界面:```fdisk /dev/sdX```其中"/dev/sdX"是要进行分区的硬盘的设备名称。
例如,如果要对/dev/sda进行分区,则可以使用命令"fdisk /dev/sda"。
3. 创建新分区表在fdisk交互式界面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一个新的分区表: ```g```这将创建一个名为"GPT"的新的分区表。
如果想使用传统的分区表类型(MBR),可以使用命令"o"来创建。
4. 添加分区在创建分区表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添加新的分区: ```n```这将启动一个向导,引导您完成新分区的创建过程。
在向导中,您需要指定分区的起始位置、大小以及分区类型。
5. 删除分区如果想删除某个分区,可以使用以下命令:```d```这将列出所有已创建的分区,并要求您选择要删除的分区序号。
6. 保存分区表在完成对分区的修改后,一定要使用以下命令保存分区表: ```w```这将把对分区的修改写入硬盘。
linux 分支详解
linux 分支详解摘要:1.Linux 简介2.Linux 分支概述3.Linux 主要分支a.Linux 内核b.Debianc.Ubuntud.Fedorae.CentOSf.openSUSEg.Minth.Arch Linux4.Linux 分支的选择5.Linux 的应用领域6.Linux 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Linux 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 操作系统。
它最初由芬兰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在1991 年创立。
Linux 的分支众多,每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对Linux 分支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支以及Linux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Linux 分支的概述。
Linux 分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Linux 内核的发行版和基于其他内核的发行版。
基于Linux 内核的发行版包括Debian、Ubuntu、Fedora、CentOS、openSUSE 和Mint 等,而基于其他内核的发行版则有Arch Linux 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主要Linux 分支的特点:a.Linux 内核:Linux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进程调度以及文件系统等。
它的发展由Linus Torvalds 领导的内核开发团队负责。
b.Debian:Debian 是一个基于Linux 内核的开源操作系统,由Ian Murdock 创立于1993 年。
它以稳定性著称,被许多其他发行版作为基础。
c.Ubuntu:Ubuntu 是一个基于Debian 的Linux 发行版,由南非企业家马克·沙特尔沃思(Mark Shuttleworth)创立于2004 年。
它以其易用性和对新手友好的界面而广受欢迎。
d.Fedora:Fedora 是一个基于Linux 内核的红帽公司(Red Hat)旗下的开源发行版。
linux系统中动态分区分配方式
在Linux系统中,动态分区分配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选择满足大小要求的第
一个空闲分区。
2.邻近适应算法:又称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不同之处是内存分配时从上
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继续查找。
3.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形成分区链,分配时选择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4.最坏适应算法:又称最大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以容量递减的次序链接,选择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
空闲分区,也就是选择最大的分区。
linux 默认分区格式
linux默认分区格式
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分区格式有多种,但最常见的是`ext4`文件系统。
`ext4`(第四扩展文件系统)是Linux上最常用的文件系统之一,特别是对于新安装的系统。
它是`ext3`的后继版本,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一些新的特性。
在Linux中,除了`ext4`,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文件系统格式,例如:
1.ext3:`ext3`是`ext2`的扩展版本,支持日志文件系统(journaling),提供了对文件系统恢复更好的支持。
2.xfs:`xfs`是一种高性能的文件系统,通常用于大型文件系统和高性能环境。
3.btrfs:`btrfs`是一种新兴的文件系统,具有许多先进的特性,包括快照、压缩和在线扩展。
4.zfs:`ZFS`是一种先进的文件系统,具有强大的特性,如数据快照、数据压缩和数据集管理。
当你在Linux上进行磁盘分区时,你可以选择使用适合你需求的文件系统格式。
通常,新安装的Linux系统默认会选择`ext4`作为根分区(/)的文件系统。
linux efi分区格式
在Linux系统中,EFI分区(ESP)是一种特殊的磁盘分区,用于存储可引导程序和系统数据。
ESP分区通常采用FAT32文件系统格式,因为FAT32文件系统格式具有较小的磁盘占用空间和较好的兼容性。
在Linux系统中,ESP分区通常被挂载为/boot/efi目录,以便系统可以访问其中的引导程序和系统数据。
ESP分区的大小通常为100MB或更多,但具体大小取决于系统配置和需求。
在创建ESP分区时,可以使用多种工具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parted和fdisk。
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创建FAT32文件系统的ESP分区,并将其挂载到/boot/efi目录。
需要注意的是,ESP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必须为FAT32,因为UEFI只支持FAT32文件系统格式的ESP分区。
如果使用其他文件系统格式创建ESP分区,可能会导致UEFI无法识别该分区,从而无法正常启动系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分区介绍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
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
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
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
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
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 硬盘了。
“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
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 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3和swap两种,ext3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
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
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
对“swap”“mount point”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
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如果你是16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是32mb左右,以此类推。
但必须还要注意一点,swap分区不要大于128mb,如果你是64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最大也只能被定为127mb,再大就是浪费空间了,因为系统不需要太大的交换分区。
以此类推,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swap分区也只能最大被定为127mb。
况且你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你必须提醒系统你有这么大的内存,要不然它可不认你这个128mb内存。
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28mb就可以了。
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它只能用ext2的分区类型,上面已说过。
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吗!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
下面我们看看可以创建哪些分区(仅列常用几种)。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
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
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
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
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
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操作,麻烦也就来了。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
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
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上面介绍了几个常用的分区,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swap分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usr 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
当然这没有什么规定,完全是依照你个人来定的。
但记住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一个swap分区,一个/分区。
本文来自: () 详细出处参考:/html/article/partition/20080317/9997_2.html在对硬盘进行分区前,应该先弄清楚计算机担负的工作及硬盘的容量有多大,还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当前安装LILO的版本,因为LILO2.21及早期版本对硬盘大小有限制,如果安装LILO到1023磁道以外即8G的空间以外,LILO就无法启动。
但一些BIOS较老的机器,LINUX仍然无法突破1024磁道的限制,因此这些BIOS无法认出大于1024的硬盘空间。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是否限制用户可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在系统中需要安装哪些软件?·交换分区需要多大?·系统是否有多个硬盘?下面,我们按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分区的划分提出了一些建议。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系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下面的分区大小也可以灵活的变动。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Swap 128M/root 9.85G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 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
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
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Swap 128M/ 10G/home 13G/var 2G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
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
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
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
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
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Red Hat 7及以上版本的基本服务器分区方案这种情况同前一个方案的情况相同,不同的是LINUX版本为Red Hat 7.0及其以上版本。
/boot 20MSwap 128M/ 10G/var 15G与RedHat6不同,在RedHat7中HTTP服务和FTP服务的目录现在位于/var/www/ 和/var/ftp/,因此/var分区有15G之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多用户服务器分区方案在这种服务器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用户通过telnet, ssh, rlogin或其方式在远程访问系统。
系统中有三个35G的硬盘驱动器,总共有105G的磁盘空间。
系统中用到了RAID 5技术做数据冗余。
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必须为每个用户分配磁盘空间。
对RedHat 6.2及更早的版本,分区如下:Disk 1:/boot 20M/ 4G/var 3GB/home 27.98GDisk 2:swap 20MB/ 4GB/var 3GB/home 27.98GBDisk 3:swap 20MB/ 4GB/var 3GB/home 27.98GB这样分区的原因:首先,Disk1上的20M /boot分区不属于任何RAID阵列,否则如果你将/boot放至RAID阵列中,以后就不能系统内核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