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教学案中图选修5
2013中图版选修5《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台风多发在什么季节?影响 我国的台风源地,哪些地区 遭受台风的影响大?
2019/2/21
7
2019/2/21
8
课堂检测 夯实基础
完成导学案对应的检测题
答案:B A D A C B
2019/2/21 9
课后小结,总结知识框架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地震发生前:防震
台风来临前
地震发生中:避震 地震发生 后:自救与互救
2019/2/21 12
2019/2/21 2
展示自学成果,突破重难点
一 地震灾害的防避
1 复习回顾
2 自学展示(情境预设) 1)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所处的场所) 2)被压埋了该怎么办? 3 即学即用: 上课时地震了怎么办?(如何理解能跑则跑)
除了学会必要的避震方法外,我们还应如何防震?
2019/2/21
台风袭击时
10
2019/2/21
11
知识链接:黄金12秒
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纵波和横波两 种地震波。在震中区,纵波使人感觉到的 是上下颠簸,但它造成的破坏并不大,它 给人们发出了地震的信号。横波速度慢, 是继纵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 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 筑物等的倒塌。因此,家庭及自我救助主 要是在纵波到达地面后数秒钟的事,一般 称为12秒自救机会,或黄金12秒预警时间。
4
带区 我 上? 国 吗我 为 ?们 什 所么 在地 的震 黄多 陵发 县? 处多 在发 地在 震哪 多些 发地
2019/2/21 5
展示自学成果,突破重难点
二 台风灾害的防避
1 复习回顾
2 自学展示(联系台风的登陆过程) 1)台风来临前怎么做? 2)台风来临时怎么做? 3)台风袭击时怎么做? 3 即学即用:我们如何面对“追风族”?(结合台风 过境前后天气状况的变化来说明)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求助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自然灾祸的营救与救援灾前准备和灾中应急——————情况导入先思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自 2009 年起,每年 5 月 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
此中,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将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珍爱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 大家联手,共同防灾减灾。
思虑研究:你能说出哪些有关自然灾祸营救与救援的举措?提示:在灾祸到临以前,踊跃准备,备好防灾物质;在灾祸中,要采纳必需的举措,以拯救生命,保护财富安全;灾后,要踊跃行动,进行灾后恢复重修。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灾前准备1.内容一是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目;二是救灾物质的贮备地址。
2.中心任务贮备救灾物质。
3.我国的救灾物质贮备(1)救灾物质分类:生活类物件、救生类物件、医用物件、取暖御寒类物件。
(2)十个国家级贮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二、灾中应急1.含义指在灾祸发生和灾情况成过程中马上采纳的行动和对策。
2.最主要目的拯救生命,保护财富安全,减少灾祸影响和危害。
3.应急范围(1)对生命线工程采纳紧迫防备举措。
(2)对次生灾祸源进行检查加固。
4.交统统行能力推行交通管束、清理路障,保证营救区与灾区的交通畅达。
5.通畅时间(1)备灾物质从贮备区抵达灾区的时间。
(2)救灾人力从贮备地抵达灾区的时间。
6.救灾应急方案(1)观点:政府应付灾祸的大纲性紧迫行动方案。
(2)目的: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井井有条,高速高效。
——————要点难点掌握好———————一、灾前准备灾前准备能否到位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贮备基地的选择能否切合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全国主要的灾区;二是救灾物质数目能否充分,种类能否因不一样的灾种、时间而准备不同。
二、灾中应急灾中应急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交统统行能力,以保证救灾物质和人员迅速抵达灾区;二是救灾应急能力,要考虑救灾物质与救灾人力抵达灾区的时间;三是应急方案,以保证一旦灾祸发生,各部门马上按程序进入应急状态。
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课件中图版选修5
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⑤落实
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⑦适时进行 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 别地震谣传。
教材详解区
在地震发生后应采取的防避措施是:①一旦发生地震, 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 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
教材详解区
②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 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
本 课 时 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 栏 目 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 开 关 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
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因为地震对
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 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 同车人一起行动。
教材详解区
④如果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 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
本 课 会呼救,等待救援。 时 栏 2.参见思考(第 70页)。 目 开 关
气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
教材详解区
第三节 教材 P73 “探索” 1.这个“十一法则”说明加大防灾的投入,可以产生
本 课 2. 2010年 2月 27日,智利发生 8.8级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 时 栏 目 数大约为 750人左右,而 2010年 1月 12日发生在海地的 7.3级地 开 关 震却造成了 25万人~ 30万人丧生。造成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
教材P77 “复习题” 1、2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祸的防避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掌握避震及震后救援的方法技巧。
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举措及救援。
掌握如何防避台风及其余自然灾祸。
地震灾祸的防避【自主学习】1.室内(1)不一样地点的防避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邻近:快速跑到室外的空阔区。
②其余状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闪避。
(2)注意事项①用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②封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③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呼吸通畅,自己想法离开险境或等候营救人员的到来。
⑤如被埋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尽量找寻食品和水,想方法保持自己的生命。
2.室外(1)快速向地形宽阔的地方转移,找寻上风向并凑近水源的地方。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小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3)山区的居民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迫。
3.其余状况:地震多发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每个家庭都要常常清理家中物件,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通畅。
4.基本目标:预防为主。
【合作研究】1.读教材P67“研究”、教材P67图3-2-2和教材P68“阅读”,研究以下问题。
(1)在 10~ 20 秒的时间内,你应当如何正确地防避地震呢?(2)地震时是应当跑仍是应当躲?(3)地震发生时,在学校的学生应如何避震?(4)地震发生后,假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应当如何自救?提示: (1) 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纵波和横波两种地震波。
在震中区,纵波令人感觉的是上下颠簸,但它造成的损坏其实不大,它给人们发出了地震的信号。
横波的运动速度比纵波慢,往常均匀每秒4~ 5 千米,是继纵波后抵达地表的损坏性极大的波;它令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摆,并造成建筑物等的坍毁,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富安全的波。
所以,家庭及自我救援便主若是在纵波抵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以内的事。
当纵波抵达时,应马上反响出发生地震了,若能在横波抵达并造成损坏以前的十几秒内快速躲到安全处,这就给我们供给了最后一次自救机遇,一般称为12 秒自救机遇,或黄金12 秒预警时间。
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3.2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地震灾害的防避
●问题导引●
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2 时 28 分,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大地 震,截至 5 月 28 日 12 时汶川地震已造成 68 109 人遇难,364 552 人受伤,19 851 人失踪,累计受灾人数 4 561.276 5 万人。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尚无 法估量。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台风灾害的防避
时间段 台风 来临前
防避措施
收听天气预报,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 固
在岸上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 出海
台风 来临时
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
不能及 “停”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时靠岸
“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范围适 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家庭成员:准备 应急包和应急卡片 家庭:经常清理家中物品,保持通道畅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
二、台风灾害的防避
1.听到台风警报后 (1)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2)海上航行的船只:尽快靠岸,如果不能及时靠岸,应采取“停”“绕”“穿” 三种躲避办法。
外出的人:尽快回家 2.台风袭击时
室内:切勿靠近窗户,尤其是接近向风的窗户
一二
2.地震时的自救措施 (1)保持呼吸畅通 避开上方容易掉落的物体
稳定和扩大生存
空间 设法迅速脱离险境。
(2)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要尽量保持体力 向外发出求救信
号 等待救援人员。
(3)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要尽量寻找食品和水。 3.地震的预防 (1)我国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2)家庭防震措施: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5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含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躲”②在室内“躲避”时,应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③在行驶的汽车内,应抓牢扶手,震后再下车④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做好应急预案,并准备一个避难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地震发生时,如能“逃”应逃出房屋到空旷的地方避灾;不能逃时,应在房屋内“躲”,应做到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用毛巾或衣袖掩住口鼻,以免灰尘进入体内。
在行驶的汽车内,应尽快停车,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有家庭应急预案,并准备避难袋,以防不测。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据此完成2~5题。
2.桑枣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发生时无一伤亡,成功避险,关键之一是充分利用了逃生时间。
地震防灾中,有一个名词叫“黄金12秒”,具体指()A.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B.纵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C.人在地震中从意识到到躲避所用的最短时间D.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的时间3.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4.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用砖块、木棍等支撑周边断壁,设法脱离险境D.不停地祷告解析:第2题,地震来临时,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这个时间被称为“黄金12秒”。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救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救灾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3.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课标解读1.依据台风监测实例,说明R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和应用环节。
2.依据北川遥感图片资料,描述受灾区的损失状况,能正确判断堰塞湖的分布地点,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3.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救援案例,说明RS、GIS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4.通过救援案例,学生学会从文字、图片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会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讨论,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出示2012年10月27日第23号台风“山神”的卫星影像图,通过提问学生该卫星影像图是如何获得的导入本节课。
或用下列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 错误!⇒错误!⇒错误! ⇓步骤6:教师通过[例2]教材案例②学习“自然灾害的防御”内容。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案例①学习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的知识。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步骤7:由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1.概念: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发展情况 ⎩⎪⎨⎪⎧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监测系统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什么作用?【提示】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对自然灾害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不仅起到良好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监测的作用,用于防灾、抗灾和救灾,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关的监测和分析,很好的评估和预测灾害状况,并提出减灾决策方案和为灾后重建提供准确的信息。
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救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救灾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3.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课标解读1.依据台风监测实例,说明R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和应用环节。
2.依据北川遥感图片资料,描述受灾区的损失状况,能正确判断堰塞湖的分布地点,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3.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救援案例,说明RS、GIS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4.通过救援案例,学生学会从文字、图片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会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讨论,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出示2012年10月27日第23号台风“山神”的卫星影像图,通过提问学生该卫星影像图是如何获得的导入本节课。
或用下列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 错误!⇒错误!⇒错误! ⇓步骤6:教师通过[例2]教材案例②学习“自然灾害的防御”内容。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案例①学习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的知识。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步骤7:由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 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对灾害监测的重要性和其应用前景。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重难点)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019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32《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共28张PPT语文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避避Biblioteka 地台震风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一、地震的防避
1. 关注地震预报 和地震前兆
地震的预兆歌诀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准确预报地震的难度大
树立安全意识 进行有效防避
防灾应急包
案例: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2008年汶川大 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 百名老师,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桑枣中学之所以躲过劫难的原因。 • 每学期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力求快而不
乱,井然有序; • 还将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
1.关注台风预报
防 利用卫星监测 御 和雷达跟踪 措 及时发布台 施 风预报警报
2.台风来了,你该怎么办?
小结:
关注前兆
防
做好准备
自救 地震 台风
互救
知晓常识
避
机智应对
固,消除了隐患。
要有强烈的避险意识
2.地震了,你该怎么办?
想办法让自己活下来!
二、台风的防避
读下面材料分析:
1986年7号台风在登陆广东前三天, 中央气象台便发出了准确警报。广东三 防指挥部通知并招回在南海北部和广东 沿海作业的上千条渔船,数千渔民避免 了覆顶之灾,使海上未死一人。1989年8 号台风,由于在台风登陆前三天,连续 发布了警报和紧急警报,政府采取了有 效的防御措施,海上未死一人,经济损 失也明显减轻。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地震灾害的防避——————情景导入先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一篇感人故事。
它表达了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
地震中儿子阿曼达和其他13位同学,因躲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都幸免于难。
思考探究:故事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如果在高楼教室里应该怎样做?提示:如果在高楼教室里上课遇到地震,首先不要慌乱,听从老师指挥,用手抱住头,躲在教室墙角处,或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地从楼梯逃生。
——————基础知识要记牢———————1.室内避震(1)不同位置的防避: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
空旷区②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空间之地躲避。
三角(2)注意事项:用被子、枕头等柔性物体护住①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
迅速关闭家中②和煤气管道阀门。
电源③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呼吸⑤如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尽量寻找,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食品和水2.室外避震近(1)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的地方。
水源(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3)山区的居民应注意山崩、滚石、、泥石流的威胁。
滑坡3.其他情况地震多发地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
4.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室内避震三、正确逃生[拓展提升]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①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②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③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并想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④鼓足生存的勇气,要有顽强的毅力,在缺水、断粮的环境下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2)互救:———————应用体验不可少——————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中图版地理选修5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word教学参考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相关素材震后自救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因此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发生时,相当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定自假设的态度。
只有镇定,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知识判定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以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样小震和远震没必要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尽管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幸免和操纵,可是只要能把握自救互救技术,就能够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1.维持镇定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看到,很多无辜者并非因衡宇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抹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呼大叫,必然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维持镇定,分析所处环境,寻觅前途,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损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第一止血举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该作现场复位,以避免组织再度受伤,一样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3.妥帖处置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碰到大面积创伤者,要维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疑心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当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医治。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峻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避免火灾地震常引发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离开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不然会引发双手烧伤。
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而且要及早深埋尸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大灾后的大疫。
高中地理第3章防灾与减灾第2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3章防灾与减灾第2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案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3章防灾与减灾第2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案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3章防灾与减灾第2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案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课标要求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课标解读1.了解室内外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的方法。
2.通过出示图片,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技能。
3.了解在海陆地区对台风灾害的防避方法和救助措施。
4.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新课导入建议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
说从前杞国有个人,整天胡思乱想,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不开心.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杞人的行为,其实杞人的这种忧患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
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自然灾害的可能,关键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当然不能像杞人那样,整天闷闷不乐,无所作为,而应该是在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熟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以此材料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地震灾害的防避措施。
地震、台风的防避措施(重点)2。
了解台风灾害的防避措施.地震灾害的防避1。
室内(1)不同位置的防避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②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
(2)注意事项①用被子、枕头等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2、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概念,和主要的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3、掌握主要的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的、环节、形式和主要的方针政策。
4、掌握主要的自然灾害自救与互救的原则和措施。
【自主复习】1、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作用?2、自然灾害防御就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请列举主要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3、写出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目的和主要的核心环节。
4、灾前准备的两个方面及核心任务。
5、写出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它们所储存的救灾物资是否都应种类完全一致、数量相同以便于使用管理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任务是什么?6、灾中应急的目的和主要范围?交通通信能力和救灾应急预案在灾中应急中的作用。
7、此次雅安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我们应主要从哪个储备基地运送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又分哪几类?8、灾后恢复的目标核心措施救援形式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救灾工作方针9、地震发生时的避震要点:10、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原则11、防洪准备分哪三个方面,如何应对突发洪水?12、遇龙卷风、台风、滑坡、泥石流、大雾和沙暴时如何实现自救?【检测反馈】一、选择题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谱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与防灾减灾据此回答1—2题。
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长绿树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2003年2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伽师发生强烈地震,读图,回答3~5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教案《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中图版选修五)
二、台风灾害的防避
(一)、听到台风警报后
1、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2、海上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若不能及时靠岸,就采取“停、绕、穿”三种躲避方法(图3-2-6)。
3、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图3-2-5)。
(二)、台风袭来时:
1、外出的人:尽快回家。
2、室内:
(1)、不要靠近向风的窗户;
(2)、“台风眼”过境,请勿放松警惕。
三、案例研究: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作业布置】
(2)、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图2-1-1、2-1-2)。
2、注意事:
(1)、用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2)、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3)、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4)、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护呼吸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5)、如被埋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尽量寻找食品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难点:地震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台风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法学法指导::讲解自学探究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个性化修改
新课导入:
用多媒体演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财产的损失,之后提出问题:地震可以准确预报吗?如何能够正确防避地震?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一)、室内:
1、不同位置的防避:
(1)、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总第课时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学科组
高二地理备课组
主备人
陈果
执教人
课题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2.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求助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求助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求助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求助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灾前准备和灾中应急——————情景导入先思考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
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思考探究:你能说出哪些有关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措施?提示:在灾害来临之前,积极准备,备好防灾物资;在灾害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灾后,要积极行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灾前准备1.内容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2.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3.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1)救灾物资分类:生活类物品、救生类物品、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类物品.(2)十个国家级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二、灾中应急1.含义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最主要目的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减少灾害影响和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地震灾害的防避——————情景导入先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一篇感人故事。
它表达了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
地震中儿子阿曼达和其他13位同学,因躲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都幸免于难。
思考探究:故事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如果在高楼教室里应该怎样做?提示:如果在高楼教室里上课遇到地震,首先不要慌乱,听从老师指挥,用手抱住头,躲在教室墙角处,或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地从楼梯逃生。
——————基础知识要记牢———————1.室内避震(1)不同位置的防避: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②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
(2)注意事项:①用被子、枕头等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
②迅速关闭家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③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呼吸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⑤如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尽量寻找食品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2.室外避震(1)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3)山区的居民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3.其他情况地震多发地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
4.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室内避震三、正确逃生[拓展提升]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①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②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③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并想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④鼓足生存的勇气,要有顽强的毅力,在缺水、断粮的环境下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2)互救:———————应用体验不可少——————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
此次地震造成台南市117人死亡,559人受伤。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后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2.关于震后互救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1.B 2.C 第1题,被埋在废墟之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尽量减小体力消耗。
第2题,灾后互救的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仔细听呼救声、敲击声、呻吟声等。
3.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内容。
第(1)题,①抱头曲膝在屋梁下;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
第(2)题,结合图形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
答案:(1)①不正确。
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②正确。
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
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
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教材问题提示]P67思考提示“12秒自救机会”,即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有12秒钟,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台风灾害的防避——————情景导入先思考———————2013年11月8日凌晨4时40分,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的东萨马尔省登陆,造成菲中部米沙鄢群岛上多个省份持续狂风暴雨,沿海地区巨浪拍岸,多个地方的电力、通讯完全中断。
截止到2014年1月7日,共造成至少6 009人死亡。
这是该国有记录以来的现代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灾害。
我国及时派遣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菲灾区参与了救援。
思考探究:当台风来临时,处在室内的人应注意什么?提示:①切勿靠近窗户,尤其是向风的窗户;②强风过后不要放松警惕,因为台风还会再度来临。
——————基础知识要记牢———————1.听到台风警报后(1)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2)海上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若不能及时靠岸,应采取“停”、“绕”、“穿”三种躲避方法。
(3)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2.台风袭击时(1)外出的人尽快回家。
(2)室内:①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
②“台风眼”过境,请勿放松警惕.——————重点难点掌握好———————台风灾害的防避措施在台风到来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措施。
[拓展提升]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的自救与互救(1)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
具体图解如下:(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
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②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③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应用体验不可少——————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通过自然灾害的分布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防范。
第(1)题,甲灾害位于板块交界处,由此判断为地震;乙灾害位于美国东部,这里靠近飓风源地并处在飓风移动路径上,因此判断为飓风。
第(2)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一般从以下方面组织解答: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预案、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范。
答案:(1)甲为地震。
依据:(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乙为飓风。
依据: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一只疯狂的“海燕”飞过西太平洋,在菲律宾、中国、越南掀起了一场腥风细雨的浩劫。
它就是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
也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登陆的最强台风。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统计,截止11月20日,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的遇难者人数上升至4 011人。
另有1 602人失踪,18 557人受伤。
台风“海燕”移动示意图分析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应该如何减少台风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危害及预防。
“海燕”给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台风的强度大及带来的次生灾害种类多等方面分析。
防御的措施主要应从非工程性措施方面入手准备。
答案:原因:台风强度大,破坏力强;菲律宾中部各岛屿面积不大,海拔不高,避难困难;台风引起的风暴潮、海浪、暴雨等因素叠加,加重灾害。
措施: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对灾害的预报;政府加强组织、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避险措施。
[教材问题提示]P70思考提示注意收听、收看媒体报道或通过气象咨询电话、气象网站等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将所需的食物、饮用水、药品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准备充分;如果所住的是危房或抗风能力较差的房屋,最好到亲友家中暂避,要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要求撤离的话要立即撤离,确保人身安全。
P72思考提示在地震、台风和洪水防避、救治的方法中,运用了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知识和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
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地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判断1~2题。
1.关于地震预报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B.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相关,搞清地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C.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形变等都属于地震前兆,是预报地震的重要依据D.当动物有异常反应时,地震即将来临,要马上发出地震警报2.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B.及时抢救陷在碎物底下的人员C.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D.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解析:1.D 2.C 第1题,判断地震的发生,不能单靠一种现象,要综合多种现象才能判断。
第2题,打开电灯或打火机照明,容易引发火灾、燃气爆炸等次生灾害。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4.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解析:3.C 4.B 第3题,关于图中地理事物位置的描述,属容易题,可直接由图读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