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合集下载

H3C_UniServer_R4900_G5技术白皮书

H3C_UniServer_R4900_G5技术白皮书

H3C UniServer R4900 G5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 (1)

1.1 产品特点 (2)

1.1.1 更高的性能和安全特性 (2)

1.1.2 更灵活的存储和更高的I/O性能 (2)

1.1.3 直观、可配置的管理系统 (3)

1.1.4 卓越的服务器体验 (3)

1.1.5 更加的低碳环保 (3)

1.1.6 定制化服务 (4)

1.2 拓扑图 (4)

2 机型介绍 (5)

2.1 机箱外观介绍部件 (6)

2.2 前面板 (8)

2.2.1 前面板组件 (8)

2.2.2 指示灯和按钮 (11)

2.2.3 接口 (12)

2.3 后面板 (12)

2.3.1 后面板组件 (12)

2.3.2 后面板指示灯 (13)

2.3.3 接口 (14)

2.4 主板 (14)

2.4.1 主板布局 (15)

2.4.2 系统维护开关 (16)

2.4.3 DIMM插槽 (17)

2.5 硬盘 (18)

2.5.1 硬盘编号 (18)

2.5.2 硬盘指示灯 (20)

2.6 硬盘背板 (21)

2.6.1 前置8SFF SAS/SATA硬盘背板 (21)

2.6.2 前置8SFF UniBay硬盘背板 (22)

2.6.3 前置8LFF SAS/SATA硬盘背板 (23)

2.6.4 前置12LFF SAS/SATA硬盘背板 (23)

2.6.5 前置12LFF UniBay硬盘背板(8SAS/SATA+4UniBay) (24)

i

2.6.6 前置12LFF UniBay硬盘背板(4SAS/SATA+8UniBay) (25)

2.6.7 前置12LFF UniBay硬盘背板 (26)

华为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VXLAN技术白皮书

华为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VXLAN技术白皮书

表 2-1 控制器相关概念
概念
描述
控制器 (Controller)
控制器是OpenFlow协议的控制面服务器,所有的路径计算与管 理都由独立的控制器完成。
通常,刀片服务器即可作为控制器。
转发器
OpenFlow协议的转发平面设备,只处理数据转发任务。
OpenFlow协议 OpenFlow协议是SDN中的重要协议,是控制器和转发器的通信 通道。控制器通过OpenFlow协议将信息下发给转发器。
关于本章
介绍VXLAN的实现原理。 2.1 基本概念 2.2 报文格式 2.3 隧道建立与维护 2.4 数据报文转发 2.5 VXLAN QoS
2 原理描述
2 原理描述
文档版本 01 (2014-09-20)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4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系列交换机 VXLAN 技术白皮书
– 传统二层网络中的VLAN/VPN无法满足网络动态调整的需求。 l 虚拟机迁移范围受网络架构限制
虚拟机启动后,可能由于服务器资源等问题(如CPU过高,内存不够等),需要将 虚拟机迁移到新的服务器上。为了保证虚拟机迁移过程中业务不中断,则需要保证 虚拟机的IP地址、MAC地址等参数保持不变,这就要求业务网络是一个二层网络, 且要求网络本身具备多路径的冗余备份和可靠性。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VLAN技术白皮书

华为-VLAN技术白皮书

VLAN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中路3号华为大厦 100085

二OO三年三月

摘要

本文基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详细介绍了目前以太网平台上的主流VLAN技术以及华为公司在VLAN技术方面的扩展,其中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PVLAN,动态VLAN注册协议,如GVRP和VTP等等。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前的VLAN技术发展,并逐步探讨了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在VLAN技术方面的通用特性和部分独有特性,并结合每个主题,简要的介绍了系列VLAN技术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VLAN,PVLAN, GVRP,VTP

1 VLAN概述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华为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FCoE和DCB技术白皮书

华为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FCoE和DCB技术白皮书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 系列交换机FCoE 和DCB 技术白皮书

目录

1FC SAN 简介 (1)

2FCoE 简介 (2)

3FC 原理描述 (5)

3.1FC 的基本概念 (6)

3.2FC 的工作原理 (8)

3.3FCF (8)

3.4NPV (9)

3.5Zone (10)

4FCoE 原理描述 (12)

4.1FCoE 的基本概念 (13)

4.2FCoE 的封装 (15)

4.3FIP 协议 (16)

4.4FSB (19)

5应用场景 (22)

5.1FCF 场景 (23)

5.2FCF+NPV 组网 (24)

5.3FCF+FSB 组网 (26)

6配置任务概览 (28)

7配置注意事项 (29)

8兼容性列表 (33)

9缺省配置 (53)

10配置FCF. (54)

10.1配置FC/FCoE 接口 (57)

10.2(可选)配置FC 接口参数 (58)

10.3配置FCF 实例 (59)

10.4配置Zone (59)

10.5(可选)配置FCF 参数 (61)

10.6(可选)指定FCoE 流量端口 (61)

10.7(可选)配置FIP Keepalive 报文的发送间隔 (63)

10.8检查配置结果 (63)

11配置NPV. (64)

11.1配置FC/FCoE 接口 (67)

11.2(可选)配置FC 接口参数 (68)

11.3配置NPV 实例 (69)

11.4(可选)配置接口映射关系 (70)

11.5(可选)配置FIP Keepalive 报文的发送间隔 (70)

11.6检查配置结果 (71)

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

百科名片

三层交换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目录

部署

简介

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层交换技术的简单拓扑结构

了解网络各层

第三层交换的优点

第三层交换机的部署

什么是三层交换

部署

简介

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层交换技术的简单拓扑结构

了解网络各层

第三层交换的优点

第三层交换机的部署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原理

•三层交换机种类

•三层交换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对比

展开

第三层交换正迅速发展成可作为下一代应用启动平台的最适合的网络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此项技术以及如何部署第三层交换才能获得最大效率。

第三层交换是局域网许多区域(包括核心和服务器集中点)的关键组件,因为该项技术能解决许多在性能、安全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在一些网络区域,该项技术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桌面连接方面。本文将会重点讨论这种网络性能较低的情况,特别是在新一代高级第四层桌面交换技术已经能够提供高性能和控制能力的今天。本文也将详细阐述第二(四)层交换机是如何提供成本更低、更加简单、更易于管理的桌面解决方案。

编辑本段

简介

任何一种新技术进入市场时,都要经历业界专业人员对伴随这种技术的新术语和“技术行话”进行筛选的阶段。这些新的技术术语往往会造成迷惑,甚至自相矛盾,具体情况取决于供应商使用它们的方式。“第三层交换”和有关的技术也不例外,随着越来越多交换机和路由器技术的推出,有关它们技术术语的迷惑只会增多。

S5130S-HI系列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S5130S-HI系列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H3C S5130S-HI 新一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产品概述

H3C S5130S-HI 系列交换机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 公司)自主开发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是为要求具备高性能、高端口密度且易于安装的网络环境而设计的智能型可网管交换机。

H3C S5130S-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提供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10G SFP+光口。在企业网中,可以作为接入设备提供千兆到桌面应用;在城域网或者行业用户中,向下可以提供千兆接入最终用户或汇接低端交换机,向上可以通过千兆万兆光纤或者链路聚合汇聚到大容量的L3 交换机。

H3C S5130S-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创新的IRF(Intelligent ReE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技术,用户可以将最多9 台交换机连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独立实体,从而构建具备高可靠性、易扩展性和易管理性的新型智能网络。

H3C S5130S-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端口形态更加丰富,支持双可插拔电源。

H3C S5130S-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包含如下型号:

S5130S-28S-HI:24 个10/100/1000BASE-T 以太网端口(其中8 个是combo 口),4 个10G BASE-X SFP+万兆端口,内置模块化冗余双电源;

S5130S-52S-HI:48 个10/100/1000BASE-T 以太网端口,4 个10G BASE-X SFP+万兆端口,内置模块化冗余双电源;

S5130S-28S-PWR-HI:24 个10/100/1000BASE-T 以太网端口(其中4 个是combo 口),4 个10G BASE-X SFP+万兆端口,内置模块化冗余双电源;

思科9509SAN交换机白皮书

思科9509SAN交换机白皮书

Cisco MDS 9509
SAN
1 Cisco MDS 9509
TCO / Cisco MDS 9509
iSCSI
FCIP
Cisco MDS 9509 SNMPv3 LUN
RADIUS
Supervisor Supervisor Supervisor Super-
SSH SFTP FC-SP VSAN ACL
Cisco
Cisco MDS 9509 99. Cisco MDS 9509 999%
Cisco MDS 9509
Cisco MDS 9500
Cisco MDS 9509
Cisco MDS 9500 9 8 48 1Gbps 16
Cisco MDS 9509 224 1/2Gbps
Cisco MDS 9509
7
(
)
http://www.cisco.com
2002
2002© Systems Cisco Systems Cisco Press / Cisco, Cisco IOS, Cisco IOS Cisco Systems Cisco
lit-CH0211CPb-05-23
8
Cisco MDS 9509
Cisco MDS 9509
Cisco MDS 9509 / ACL
Cisco MDS 9509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的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

和测试结果等内容。通过本文档的指导,可以有效地进行三层交换机的测试工作。

测试目的

三层交换机是用于在网络中实现数据包转发和路由功能的设备。测试三层交换

机的目的是验证其在网络中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目的如下:

1.验证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2.测试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性能,如转发速率、丢包率等。

3.确保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如防火墙功能等。

测试环境

本次测试的环境如下:

•三层交换机品牌型号:XXX

•操作系统:XXX

•网络拓扑:XXX

•测试设备:PC、路由器等

测试步骤

步骤一:配置三层交换机

1.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

网关等。

2.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表,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3.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步骤二:测试基本功能

1.确保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正常工作,如链路状态、端口状态等。

2.测试三层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功能,通过发送数据包,验证交换机的

转发表是否正确更新。

步骤三:测试路由性能

1.使用测试工具(如ixia)生成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数据包,发送给三层

交换机。

2.监控三层交换机的转发速率、延迟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

3.对比测试结果和预期性能,评估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性能。

步骤四:测试安全性能

1.配置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2.发起各种类型的攻击(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观察三层交

S5560X-EI系列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S5560X-EI系列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H3C S5560X-EI 系列高性能融合以太网交换机

产品概述

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 公司)自主开发的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是为要求具备高性能、高端口密度且易于安装的网络环境而设计的智能型可网管交换机。基于业界领先的高性能硬件架构和H3C 先进的Commware V7 软件平台开发,同时基于强大的统一交换平台,实现有线无线的无缝融合。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可集成无线控制功能,实现接入层无线/有线本地转发,消除无线控制带宽瓶颈,扩大无线部署规模,节省用户投资成本。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提供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或10GE SFP+光口,并通过子卡可支持10GE 电口、40GE QSFP+光口。在企业网中,可以作为接入设备提供千兆到桌面应用,或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在城域网或者行业用户中,向下可以提供千兆接入最终用户或汇接低端交换机,向上可以通过万兆或40GE 光纤或者链路聚合汇聚到核心交换机。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创新的VxLAN 技术,可以同时支持VxLAN 二三层网关。

S5560X-30C-EI S5560X-54C-EI

S5560X-30F-EI S5560X-54F-EI

S5560X-30C-PWR-EI S5560X-54C-PWR-EI

S5560X-34S-EI S5560X-54S-EI

H3C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目前包含如下型号:

S5560X-EI系列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S5560X-EI系列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H3C S5560X-EI 系列高性能融合以太网交换机

产品概述

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 公司)自主开发的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是为要求具备高性能、高端口密度且易于安装的网络环境而设计的智能型可网管交换机。基于业界领先的高性能硬件架构和H3C 先进的Commware V7 软件平台开发,同时基于强大的统一交换平台,实现有线无线的无缝融合。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可集成无线控制功能,实现接入层无线/有线本地转发,消除无线控制带宽瓶颈,扩大无线部署规模,节省用户投资成本。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提供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或10GE SFP+光口,并通过子卡可支持10GE 电口、40GE QSFP+光口。在企业网中,可以作为接入设备提供千兆到桌面应用,或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在城域网或者行业用户中,向下可以提供千兆接入最终用户或汇接低端交换机,向上可以通过万兆或40GE 光纤或者链路聚合汇聚到核心交换机。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创新的VxLAN 技术,可以同时支持VxLAN 二三层网关。

S5560X-30C-EI S5560X-54C-EI

S5560X-30F-EI S5560X-54F-EI

S5560X-30C-PWR-EI S5560X-54C-PWR-EI

S5560X-34S-EI S5560X-54S-EI

H3C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目前包含如下型号:

S5130S-EI系列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S5130S-EI系列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3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产品彩页
S5130S-52S-PWR-EI: 48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万兆 SFP+端口; S5130S-52F-EI:48 个千兆 SFP 光口(其中有 2 个 combo 口),4 个万兆 SFP+光口; S5130S-28P-EI-M: 24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千兆 SFP 端口; S5130S-52P-EI-M: 48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千兆 SFP 端口; S5130S-28S-EI-M: 24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万兆 SFP+端口; S5130S-52S-EI-M: 48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万兆 SFP+端口; S5130S-28TP-EI:24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千兆 SFP 端口(2 个 combo 口); S5130S-52TP-EI:48 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4 个千兆 SFP 端口(2 个 combo 口); S5130S-28F-EI:24 个千兆 SFP 光口(其中有 8 个 combo 口),4 个万兆 SFP+光口;

OSPF GR技术白皮书

OSPF GR技术白皮书

OSPF GR技术白皮书

OSPF GR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OSPF,GR

摘要:GR技术属于高可靠性技术的一种,可以在路由协议重启时保证数据的正常转发,从而保证关

键业务不中断。目前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在路由器主备切换和系统升级方面。本文档较为详尽

地描述了针对OSPF协议实现GR的技术细节以及典型组网应用。

说明:本文中所指的路由器代表了一般意义下的路由器,以及运行了路由协议的三层交换机。为提

高可读性,在本文的描述中将不再另行说明。

缩略语:

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

DD Database Description 链路状态信息库描述

GR Graceful Restart 平滑重启

HA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靠性

LLS Link Local signaling 本地链路信令

LSA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信息公告

LSR Link 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信息请求

LSU Link 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信息更新

OOB Out-of-band LSDB Resynchronization 带外的链路状态信息库重新同步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目录

1 概述

1.1 产生背景

1.2 技术优点

2 OSPF GR技术详细介绍

2.1 概念介绍

2.2 IETF标准OSPF GR实现机制

2.2.1 Grace LSA

2.2.2 IETF标准OSPF GR运行过程2.3 非IETF标准OSPF GR实现机制2.

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

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

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

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一项针对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旨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本项目包括网络建设、软件开发、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和业务流程。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以下目标:

1.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三、技术方案

1.网络建设

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两部分。局域网采用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的网络架构,实现内网互通和外网访问。互联网采用防火墙和VPN技术保障网络安全。

2.软件开发

本项目的软件开发包括ERP系统、OA系统、CRM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开发。ERP系统实现企业的财务、采购、销售等业务管理;OA系统实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CRM系统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3.数据管理

本项目的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加密等多个方面。数据备份采用异地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恢复采用快速恢复和全量恢复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可用性。数据加密采用AES加密算法,保障数据的机密性。

四、技术优势

1.网络建设方面,我们采用了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的网络架构,实

现内网互通和外网访问,同时采用防火墙和VPN技术保障网络安全。

2.软件开发方面,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同时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保障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1.1 共享技术 所谓共享技术即在一个逻辑网络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段上。 以太网采用CSMA/CD 机制,这种冲突检测方法保证了只能有一个站点在总线上传输。如果有两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总线并传输数据,这就意味着“冲突”发生了,两站点都将被告知出错。然后它们都被拒发,并等待一段时间以备重发。 这种机制就如同许多汽车抢过一座窄桥,当两辆车同时试图上桥时,就发生了“冲突”,两辆车都必须退出,然后再重新开始抢行。当汽车较多时,这种无序的争抢会极大地降低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网络也是一样,当网络上的用户量较少时,网络上的交通流量较轻,冲突也就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检测法效果较好。当网络上的交通流量增大时,冲突也增多,同进网络的吞吐量也将显著下降。在交通流量很大时,工作站可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拒发。 1.2 交换技术 局域网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式局域网提供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交换技术是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因此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物理地址基础之上的,对于IP 网络协议来说,它是透明的,即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包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信源机和信宿机的IP 地址,只需知其物理地址即MAC 地址。交换机在操作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它说明了某个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收到一个TCP /IP 封包时,它便会看一下该数据包的目的MAC 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应该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由于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加上这功能由一崭新硬件进行--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因此速度相当快,一般只需几十微秒,交换机便可决定一个IP 封包该往那里送。值得一提的是:万一交换机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封包,就是说如果目的地MAC 地址不能在地址表中找到时,交换机会把IP 封包"扩散"出去,即把它从每一个端口中送出去,就如交换机在处理一个收到的广播封包时一样。二层交换机的弱点正是它处理广播封包的手法不太有效,比方说,当一个交换机收到一个从TCP/IP 工作站上发出来的广播封包时,他便会把该封包传到所有其他端口去,哪怕有些端口上连的是IPX 或DECnet 工作站。这样一来,非TCP/IP 节点的带宽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就算同样的TCP/IP 节点,如果他们的子网跟发送那个广播封包的工作站的子网相同,那么他们也

三层交换技术白皮书doc

三层交换技术白皮书doc

三层交换技术

1 二、三层数据封装与IP地址寻址 (2)

1.1 第二层与第三层封装比较 (2)

1.2 IP寻址原理 (3)

1.3本网段寻址 (4)

1.4非本网段寻址 (5)

2 三层交换技术概述 (6)

2.1 三层交换技术产生的原因 (6)

2.1.1 二层交换网络——广播网络 (6)

2.1.2 VLAN 隔离二层广播域 (6)

2.1.3 VLAN间通信 (7)

2.1.4 交换和路由的集成 (7)

2.2三层交换技术的概念 (8)

2.3三层交换技术带来的影响 (8)

3交换机硬件架构 (9)

3.1二层交换机系列硬件架构 (9)

3.2二层交换机数据处理流程 (10)

3.3三层交换机系列硬件架构 (11)

3.4三层交换机数据处理流程 (12)

3.5QoS流程图 (12)

3.6ACL处理流程 (13)

3.7讨论交换机硬件架构 (14)

3.8模块化3层交换机管理板架构 (14)

3.9模块化3层交换机线卡架构 (15)

3.10无阻塞的CROSSBAR架构 (16)

3.11理解 CROSSBAR架构 (16)

4三层交换实现原理 (18)

4.1单播数据包的重写 (18)

4.2三层设备对数据包基本处理流程 (19)

4.3传统的三层路由技术 (19)

4.4三层硬件转发 (20)

4.5基于流的三层交换技术 (21)

4.5.1 一次路由、多次交换 (21)

4.6最长匹配的三层交换技术 (23)

4.6.1最长前缀匹配硬件三层交换(LPM:Longest Prefix Matching ) (23)

4.6.2最长前缀匹配硬件三层交换的优化(LPM+HDR)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字体: 小 中 大 | 上

一篇 | 下一篇 发布: 03-27

21:13 作者: 网络转载 来

源: 网络转载

1.1 共享技术

所谓共享技术即在一个逻辑网络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段上。 以太网采用CSMA/CD 机制,这种冲突检测方法保 证了只能有一个站点在总线上传输。如果有两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总线并传输数据,这就意味着“冲突”发生了,两站点都将被告知出错。然后它们都被拒发,并等待一段时间以备重发。

这种机制就如同许多汽车抢过一座窄桥,当两辆车同时试图上桥时,就发生了“冲突”,两辆车都必须退出,然后再重新开始抢行。当汽车较多时,这种无序的争抢会极大地降低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网络也是一样,当网络上的用户量较少时,网络上的交通流量较轻,冲突也就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检测法效果较好。当网络上的交通流量增大时,冲突也增多,同进网络的吞吐量也将显著下降。在交通流量很大时,工作站可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拒发。

1.2 交换技术

局域网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式局域网提供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交换技术是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因此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物理地址基础之上的,对于IP 网络协议来说,它是透明的,即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包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信源机和信宿机的IP 地址,只需知其物理地址即MAC 地址。交换机在操作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它说明了某个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收到一个TCP /IP 封包时,它便会看一下该数据包的目的MAC 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应该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由于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加上这功能由一崭新硬件进行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因此速度相当快,一般只需几十微秒,交 手机挂QQ ,快速升太阳 开通QQ 黄钻,享受更多特权

QQ 千里眼:联络永不断线 密招:用QQ 发手机短信

换机便可决定一个IP 封包该往那里送。值得一提的是:万一交换机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封包,就是说如果目的地MAC 地址不能在地址表中找到时,交换机会把IP 封包"扩散"出去,即把它从每一个端口中送出去,就如交换机在处理一个收到的广播封包时一样。二层交换机的弱点正是它处理广播封包的手法不太有效,比方说,当一个交换机收到一个从TCP/IP 工作站上发出来的广播封包时,他便会把该封包传到所有其他端口去,哪怕有些端口上连的是IPX 或DECnet 工作站。这样一来,非TCP/IP 节点的带宽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就算同样的TCP/IP 节点,如果他们的子网跟发送那个广播封包的工作站的子网相同,那么他们也会无原无故地收到一些与他们毫不相干的网络广播,整个网络的效率因此会大打折扣。从90 年代开始,出现了局域网交换设备。从网络交换产品的形态来看,交换产品大致有三种:端口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

(1)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于插槽式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个以太网段(每个网段为一个广播域)、各网段通过网桥或路由器相连。以太网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网段上,端口交换适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这样网管人员可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将用户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分配。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物理层)上完成的,它并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换。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的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减少了网络的碰撞冲突域,从而获得较高的带宽。不同厂商产品实现帧交换的技术均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存储转发式和直通式两种。存储转发式(Store-and-Forward :当一个数据包以这种技术进入一个交换机时,交换机将读取足够的信息,以便不仅能决定哪个端口将被用来发送该数据包,而且还能决定是否发送该数据包。这样就能有效地排除了那些有缺陷的网络段。虽然这种方式不及使用直通式产品的交换速度,但是它们却能排除由破坏的数据包所引起的经常性的有害后果。直通式Cut-Through :当一个数据包使用这种技术进入一个交换机时,它的地址将被读取。然后不管该数据包是否为错误的格式,它都将被发送。由于数据包只有开头几个字节被读取,所以这种方法提供了较多的交换次数。然而所有的数据包即使是那些可能已被破坏的都将被发送。直到接收站才能测出这些被破坏的包,并要求发送方重发。但是如果网络接口卡失效,或电缆存在缺陷;或有一个能引起数据包遭破坏的外部信号源,则出错将十分频繁。随着技术的发展,直通式

交换将逐步被淘汰。在“直通式”交换方式中,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几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到相应的端口上,虽然交换速度很快,但缺乏对网络帧的高级控制,无智能性和安全性可言,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端口的交换;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则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联想网络的产品都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3)信元交换

信元交换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用硬件实现交换,从而大大提高交换速度,尤其适合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号的有效传输。目前,信元交换的实际应用标准是ATM (异步传输模式),但是ATM 设备的造价较为昂贵,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已经逐步被以太网的帧交换技术所取代。

1.2.1 第二层交换技术

第二层的网络交换机依据第二层的地址传送网络帧。第二层的地址又称硬件地址(MAC 地址),第二层交换机通常提供很高的吞吐量(线速)、低延时(10 微秒左右),每端口的价格比较经济。第二层的交换机对于路由器和主机是“透明的”,主要遵从802.1d 标准。该标准规定交换机通过观察每个端口的数据帧获得源MAC 地址,交换机在内部的高速缓存中建立MAC 地址与端口的映射表。当交换机接受的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该映射表中被查到,交换机便将该数据帧送往对应的端口。如果它查不到,便将该数据帧广播到该端口所属虚拟局域网(VLAN )的所有端口,如果有回应数据包,交换机便将在映射表中增加新的对应关系。当交换机初次加入网络中时,由于映射表是空的,所以,所有的数据帧将发往虚拟局域网内的全部端口直到交换机“学习”到各个MAC 地址为止。这样看来,交换机刚刚启动时与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作用相似的,直到映射表建立起来后,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性能。这种方式改变了共享式以太网抢行的方式,如同在不同的行驶方向上铺架了立交桥,去往不同方向的车可以同时通行,因此大大提高了流量。从虚拟局域网(VLAN )角度来看,由于只有子网内部的节点竞争带宽,所以性能得到提高。主机1 访问主机2 同时,主机3 可以访问主机4 。当各个部门具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时,这一优势更加明显。但是这种环境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服务器趋向于集中管理,另外,这一模式也不适合Internet 的应用。不同虚拟局域网(VLAN )之间的通讯需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另外为了实现不同的网段之间通讯也需要路由器进行互连。

路由器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相对于局域网的交换速度来说路由器的数据路由速度也是较缓慢的。路由器的低效率和长时延使之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虚拟局域网(VLAN )之间的访问速度是加快整个网络速度的关键,某些情况下(特别是Intranet ),划定虚拟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