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VLAN技术白皮书
VLAN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中路3号华为大厦 100085二OO三年三月摘要本文基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详细介绍了目前以太网平台上的主流VLAN技术以及华为公司在VLAN技术方面的扩展,其中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PVLAN,动态VLAN注册协议,如GVRP和VTP等等。
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前的VLAN技术发展,并逐步探讨了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在VLAN技术方面的通用特性和部分独有特性,并结合每个主题,简要的介绍了系列VLAN技术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VLAN,PVLAN, GVRP,VTP1 VLAN概述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
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
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
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4类: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Quidway S3526的1~4端口为VLAN 10,5~17为VLAN 20,18~24为VLAN 30,当然,这些属于同一VLAN的端口可以不连续,如何配置,由管理员决定,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例如,可以指定交换机 1 的1~6端口和交换机 2 的1~4端口为同一VLAN,即同一VLAN可以跨越数个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 802.1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
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白皮书
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白皮书第一部分:引言(200字)数据通信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连接世界的桥梁,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满足客户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数据通信产品。
本白皮书旨在介绍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的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和优势,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第二部分:产品概述(200字)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光纤传输设备等多个种类。
这些产品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华为路由器是业界领先的产品之一,支持高速连接,稳定运行和智能优化。
交换机则提供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环境。
光纤传输设备则可以实现高容量和长距离的数据传送,特别适用于电信、金融和大型企业等行业。
第三部分:技术特点(300字)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具备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特点。
首先,这些产品都采用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其次,华为产品支持灵活的网络配置和管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同时,华为产品还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采用了先进的加密和认证技术,保障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华为产品还支持智能化的运维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四部分:应用场景(300字)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们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数据通信需求,适用于运营商、企业和个人用户等不同类型的客户。
在运营商领域,华为产品可以构建高速、稳定和安全的通信网络,支撑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
在企业领域,华为产品可以实现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解决方案。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华为产品可以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和智能的家庭网络管理,满足各种娱乐和生活需求。
第五部分:产品优势(200字)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具备多个优势。
首先,它们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S5560X-EI系列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H3C S5560X-EI 系列高性能融合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概述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 公司)自主开发的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是为要求具备高性能、高端口密度且易于安装的网络环境而设计的智能型可网管交换机。
基于业界领先的高性能硬件架构和H3C 先进的Commware V7 软件平台开发,同时基于强大的统一交换平台,实现有线无线的无缝融合。
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可集成无线控制功能,实现接入层无线/有线本地转发,消除无线控制带宽瓶颈,扩大无线部署规模,节省用户投资成本。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提供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或10GE SFP+光口,并通过子卡可支持10GE 电口、40GE QSFP+光口。
在企业网中,可以作为接入设备提供千兆到桌面应用,或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在城域网或者行业用户中,向下可以提供千兆接入最终用户或汇接低端交换机,向上可以通过万兆或40GE 光纤或者链路聚合汇聚到核心交换机。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创新的VxLAN 技术,可以同时支持VxLAN 二三层网关。
S5560X-30C-EI S5560X-54C-EIS5560X-30F-EI S5560X-54F-EIS5560X-30C-PWR-EI S5560X-54C-PWR-EIS5560X-34S-EI S5560X-54S-EIH3C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目前包含如下型号:S5560X-30C-EI:24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其中8 个combo 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54C-EI:4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30F-EI:24 个SFP 端口(其中8 个combo 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54F-EI:48 个SFP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30C-PWR-EI:24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54C-PWR-EI:4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34S-EI:2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其中4 个combo 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2 个40G QSFP+ 端口;S5560X-54S-EI:4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2 个40G QSFP+端口;产品特点高性能端口扩展能力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主机均固化4 个万兆光端口,提供最高性价比端口组合,实现最低成本的互联方案,满足用户1:1 无收敛网络部署需求;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支持丰富、灵活的端口扩展板卡,包括8 端口万兆光扩展板卡,2 端口万兆光/电接口板卡,以及2 端口40G 扩展板卡,整机最大支持12 个万兆端口或2 个40G 端口,实现高密、高性能端口扩展能力,满足大型网络汇聚或中小网络核心部署需求,以及对于光电混合组网的配置需求。
三层交换机基本原理详解课件PPT
流处理属性表
未 知 流
策略/管理服务器 广播包和无法
路由的包
三层交换机功能模型
ETH0:10.110.0.254/24
ETH2:10.110.2.254/24
ETH1:10.110.1.254/24
10.110.0.113/24 G:10.110.0.254
10.110.1.69/24 10.110.1.88/24 G:10.110.1.254 G:10.110.1.254
VLAN 100
VLAN 200
VLAN 300
二层交换机上和路由器上配置他们之间相连的端口使用VLAN Trunking,使多个VLAN共享同一条物理连接到路由。
交换和路由的集成
VLAN 100
VLAN 200
VLAN 100
VLAN 200
VLAN 300
VLAN 300
二层交换机上和路由器在功能上的集成构成了三层交换机,三层 交换机在功能上实现了VLAN的划分、VLAN内部的二层交换和 VLAN间路由的功能。
基于流交换的三层交换技术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不在三层处理所有报文的的方法称之为流交换(FS)。 第一个报文 后续报文
三层交换机转发流程
以太 二层交换 网包 模块
以太 MAC表 网包 VLAN表
三层路由 模块
路由表 广 播 包
包转发
多层 流分类
流分类 规则表
交
换
多层流处理
网
(接入带宽约束/优先级) 包转发
不同VLAN之间的流量不能直接跨越VLAN的边界,需要使用路由, 通过路由将报文从一个VLAN转发到另外一个VLAN。
SAN技术白皮书
SAN技术白皮书1.SAN存储区域网介绍 (3)1。
2 目前的现状及对SAN的需求 (3)1。
2 SAN的特点 (4)1.3 SAN的几种主要形式 (6)2。
SAN设备互连 (10)2.1什么是光纤通道网(Fabric) (11)2.2 Fabric和AL是如何连接的 (12)2。
3 什么是Stealth模式? (14)3。
RAID磁盘阵列 (18)3。
1 RAID级的意义 (19)3。
2 磁盘阵列的术语 (24)3.3 磁盘阵列的分类 (29)4。
SAN中的硬件设备和工具 (30)4。
1 HBA (主机总线适配器) (30)4.2 Hub(集线器) (30)4。
3 Switching Hub(交换集线器) (31)4.4 Fabric Switch(网络交换器) (32)4。
5 FC—SCSI Bridge(FC-SCSI网桥) (32)4.6 Connector连接器类型 (33)4.7 GBIC (千兆位接口转换器) (33)4.8 MIA(介质接口适配器) (35)4.9 Fiber和Copper (35)4.10 RAID(磁盘阵列) (36)4.11 Tape Library(带库) (37)5. SAN中的管理软件 (38)5.1 SAN中的管理软件 (38)5。
2 存储资源管理软件 (38)5。
3 RAID管理软件 (39)6。
SAN的典型应用 (40)7. 设计SAN时应考虑的问题 (42)7。
1 根据应用需要来规划SAN (43)7.2 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采用的电缆类型 (43)7.3 SAN中设备数量及是否有SCSI设备 (45)7。
4 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最大流量 (46)7.5 网络安全性和冗余(备份) (46)7。
6 SAN管理及灾难恢复 (48)7.7 性能价格比 (49)8. SAN设计案例 (50)8。
1 SAN在数据库各份中的应用 (50)8.2 SAN用于集群系统共享存储设备 (51)8.3 SAN提供跨平台数据共享 (52)1。
S5560X-EI系列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白皮书
H3C S5560X-EI 系列高性能融合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概述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 公司)自主开发的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是为要求具备高性能、高端口密度且易于安装的网络环境而设计的智能型可网管交换机。
基于业界领先的高性能硬件架构和H3C 先进的Commware V7 软件平台开发,同时基于强大的统一交换平台,实现有线无线的无缝融合。
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可集成无线控制功能,实现接入层无线/有线本地转发,消除无线控制带宽瓶颈,扩大无线部署规模,节省用户投资成本。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提供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或10GE SFP+光口,并通过子卡可支持10GE 电口、40GE QSFP+光口。
在企业网中,可以作为接入设备提供千兆到桌面应用,或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在城域网或者行业用户中,向下可以提供千兆接入最终用户或汇接低端交换机,向上可以通过万兆或40GE 光纤或者链路聚合汇聚到核心交换机。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创新的VxLAN 技术,可以同时支持VxLAN 二三层网关。
S5560X-30C-EI S5560X-54C-EIS5560X-30F-EI S5560X-54F-EIS5560X-30C-PWR-EI S5560X-54C-PWR-EIS5560X-34S-EI S5560X-54S-EIH3C S5560X-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目前包含如下型号:S5560X-30C-EI:24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其中8 个combo 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54C-EI:4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30F-EI:24 个SFP 端口(其中8 个combo 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54F-EI:48 个SFP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30C-PWR-EI:24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54C-PWR-EI:4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1 个端口扩展槽位,2 个风扇模块槽位,2 个电源模块槽位;S5560X-34S-EI:2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其中4 个combo 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2 个40G QSFP+ 端口;S5560X-54S-EI:48 个10/100/1000BASE-T 端口,4 个10G/1G BASE-X SFP+端口,2 个40G QSFP+端口;产品特点高性能端口扩展能力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主机均固化4 个万兆光端口,提供最高性价比端口组合,实现最低成本的互联方案,满足用户1:1 无收敛网络部署需求;H3C S5560X-EI 系列交换机支持丰富、灵活的端口扩展板卡,包括8 端口万兆光扩展板卡,2 端口万兆光/电接口板卡,以及2 端口40G 扩展板卡,整机最大支持12 个万兆端口或2 个40G 端口,实现高密、高性能端口扩展能力,满足大型网络汇聚或中小网络核心部署需求,以及对于光电混合组网的配置需求。
以太网技术白皮书
以太网技术白皮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以太网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
包含以太网基本原理、链路协议、端口应用设计以及以太网交换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字以太网,CSMA/CD,10BASE,100BASE,1000BASE,10GBASE,自动协商,帧格式,二层交换,POE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1以太网概述 (4)1.1IEEE802.3简介 (4)1.1.1物理模型 (4)1.1.2以太网速度 (6)1.2CSMA/CD (7)1.3数据传输 (7)1.3.1并行和串行传输 (7)1.3.2以太网的传输顺序 (9)1.4双工通信 (9)2数据链路层 (10)2.1链路层功能 (10)2.2MAC帧结构 (11)2.3VLAN (13)2.4通信帧截图 (14)2.5MAC控制器 (15)3物理层 (18)3.1物理层功能 (18)3.1.1PCS子层 (19)3.1.2PMA子层 (24)3.1.3PMD子层和介质 (29)3.1.4扰码 (38)3.2物理层芯片 (39)3.2.1PHY的结构和原理 (39)3.2.2PHY的典型端口设计 (42)3.2.3隔离与RJ-45 (43)3.3Link过程 (45)3.3.1Link Monitor (45)3.3.2Link Time (48)4端口技术 (51)4.110/100/1000BASE-T端口 (51)4.1.1自动协商(Auto- Negotiation) (51)4.1.2自动反转(AUTO-MDIX) (56)4.1.3流量控制 (57)4.1.4POE供电 (58)4.1.5EEE功能 (60)4.210GBASE-T/R端口 (62)4.340G/100GBASE-R端口 (63)4.4端口管理 (64)5以太网交换机 (66)5.1以太网交换机结构 (66)5.2二层交换 (68)6参考文献 (69)1以太网概述1.1IEEE802.3简介IEEE802.3是由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标准化的一种局域网连接技术(现在很多已经扩展到广域网连接中)。
OSPFv2,v3技术
OSPFv3技术白皮书关键词:OSPF,OSPFv3,IPv4,IPv6摘要:OSPFv3是在OSPFv2基础上开发的用于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
本文简要介绍了OSPFv2的实现机制,并详细描述了OSPFv3与OSPFv2的异同点及组网应用。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v3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version 3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版本3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System 自治系统AS AutonomousABR Area Border Router 区域边界路由器ASBR Autonomous System Border Router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LSA Link Statement 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通告LSDB Link State Data Base 链路状态数据库Router 指定路由器DR DesignatedBDR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备份指定路由器Description 数据库描述DD DatabaseLSR Link 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请求LSU Link 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更新LSAck 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 链路状态确认Multi-Access 非广播多点可达网络NBMA Non-BroadcastP2MP Point-to-MultiPoint 点到多点P2P Point-to-Point 点到点目录1 概述 (3)2 OSPFv3技术实现 (3)2.1 OSPFv2简介 (3)2.1.1 OSPF基本概念 (3)2.1.2 OSPF路由计算过程 (5)2.2 OSPFv3与OSPFv2的相同点 (5)2.3 OSPFv3与OSPFv2的不同点 (6)2.3.1 基于链路的运行 (6)2.3.2 使用链路本地地址 (7)2.3.3 链路支持多实例复用 (7)2.3.4 通过Router ID唯一标识邻居 (8)2.3.5 认证的变化 (8)2.3.6 Stub区域的支持 (8)2.3.7 报文的不同 (8)2.3.8 Option字段不同 (9)2.3.9 LSA类型不同 (9)2.3.10 扩大了LSA的泛洪范围 (10)2.3.11 支持对未知类型LSA的处理 (10)2.3.12 LSA报文格式不同 (11)3 典型组网应用 (19)3.1 组网图 (19)3.2 组网需求 (19)4 参考文献 (20)1 概述OSPFv2是IETF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具有适应范围广、收敛迅速、无自环、便于层级化网络设计等特点,因此在IPv4网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OSPF GR技术白皮书
OSPF GR技术白皮书OSPF GR技术白皮书关键词:OSPF,GR摘要:GR技术属于高可靠性技术的一种,可以在路由协议重启时保证数据的正常转发,从而保证关键业务不中断。
目前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在路由器主备切换和系统升级方面。
本文档较为详尽地描述了针对OSPF协议实现GR的技术细节以及典型组网应用。
说明:本文中所指的路由器代表了一般意义下的路由器,以及运行了路由协议的三层交换机。
为提高可读性,在本文的描述中将不再另行说明。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DD Database Description 链路状态信息库描述GR Graceful Restart 平滑重启HA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靠性LLS Link Local signaling 本地链路信令LSA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信息公告LSR Link 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信息请求LSU Link 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信息更新OOB Out-of-band LSDB Resynchronization 带外的链路状态信息库重新同步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目录1 概述1.1 产生背景1.2 技术优点2 OSPF GR技术详细介绍2.1 概念介绍2.2 IETF标准OSPF GR实现机制2.2.1 Grace LSA2.2.2 IETF标准OSPF GR运行过程2.3 非IETF标准OSPF GR实现机制2.3.1 LLS能力扩展2.3.2 OOB能力扩展2.3.3 非IETF标准OSPF GR运行过程3 典型组网应用3.1 OSPF GR典型组网应用3.1.1 组网图3.1.2 组网需求4 参考文献1 概述GR(Graceful Restart,平滑重启)是一种在主备切换或协议重启时保证转发业务不中断的机制。
堆叠技术白皮书
堆叠技术白皮书摘要堆叠技术,是非机箱式交换机所提供的技术,使得交换机可以通过堆叠模块或堆叠线缆,以一定的连接方式堆叠。
堆叠交换机通过统一的带外通道(串口)或者管理IP,进行配置和管理。
锐捷交换机支持的堆叠数量为2-8台,在通过堆叠设备增加端口数量的同时,不增加配置的复杂度。
本文将介绍现在流行的堆叠技术,如菊花链式堆叠、星形堆叠等;通过对堆叠协议的简单介绍,让读者了解堆叠的建立过程;之后,将介绍锐捷不同系列交换机的堆叠使用的技术;最后,介绍各种锐捷交换机系列产品在堆叠时注意的使用限制,以及堆叠的相关配置和信息查看。
本技术白皮书仅针对S20系列、S21系列、S23系列、S26系列、S32系列、S3750系列和S5750系列交换机的堆叠技术介绍,不包含S29系列和S3760系列产品,S29系列和S3760系列产品请查阅其他相关文档。
关键词堆叠堆叠技术堆叠协议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概述 (2)1.1堆叠技术的提出 (2)1.2业界流行的堆叠连接方式 (3)1.2.1菊花链式堆叠 (3)1.2.2星形堆叠 (5)1.3堆叠系统的术语概述 (6)1.3.1堆叠主机和堆叠从机 (6)1.3.2混合堆叠 (7)1.4产品支持 (7)2技术介绍 (7)2.1堆叠协议的运作 (7)2.1.1本机堆叠数据库的初始化 (8)2.1.2堆叠拓扑发现 (9)2.1.3堆叠拓扑的分析 (11)2.1.4堆叠完成的系统初始化 (11)3锐捷堆叠技术特点 (11)3.1各款支持堆叠的交换机的参数比较 (11)3.2锐捷交换机的不同堆叠方式 (13)3.2.1虚拟堆叠 (13)3.2.2千兆堆叠 (13)3.2.3增强型堆叠 (13)3.3交换机堆叠时的功能限制 (13)3.3.1虚拟堆叠的限制 (13)3.3.2千兆堆叠的限制 (14)3.3.3增强型堆叠的限制 (14)3.3.4堆叠共同的限制 (14)3.4易用的堆叠管理 (15)3.5其他注意事项 (19)3.5.1S3750系列交换机的特殊配置 (19)3.5.2S21和S26交换机堆叠线缆的特殊连接 (20)3.5.3设备优先级的配置 (21)3.5.4堆叠设备别名的配置 (21)3.5.5堆叠参数的保存 (22)3.5.6堆叠起机时间 (22)3.5.7环形堆叠和线形堆叠的区别 (22)3.5.8堆叠设备加入移除造成的影响 (23)4结束语 (23)1概述1.1堆叠技术的提出对于盒式交换机,由于其成本较低,经常用在网络的汇聚层和接入层。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关键字: 网络138, 以太网12, 局域网42, 交换机130, IP53, 网络协议5, ASIC3, 集线器9, 网桥1, 路由器95, 电缆2, 多媒体2, A TM3, VLAN104, 服务器4, 网络安全1, 网关5, 虚电路1, 测试1, 广域网1, 计算机5, 监测1, Qos3, 诊断1, SNMP2, 互联网21.1 共享技术所谓共享技术即在一个逻辑网络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段上。
以太网采用CSMA/CD 机制,这种冲突检测方法保证了只能有一个站点在总线上传输。
如果有两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总线并传输数据,这就意味着“冲突”发生了,两站点都将被告知出错。
然后它们都被拒发,并等待一段时间以备重发。
这种机制就如同许多汽车抢过一座窄桥,当两辆车同时试图上桥时,就发生了“冲突”,两辆车都必须退出,然后再重新开始抢行。
当汽车较多时,这种无序的争抢会极大地降低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网络也是一样,当网络上的用户量较少时,网络上的交通流量较轻,冲突也就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检测法效果较好。
当网络上的交通流量增大时,冲突也增多,同进网络的吞吐量也将显著下降。
在交通流量很大时,工作站可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拒发。
1.2 交换技术局域网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式局域网提供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
交换技术是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因此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物理地址基础之上的,对于IP 网络协议来说,它是透明的,即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包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信源机和信宿机的IP 地址,只需知其物理地址即MAC 地址。
交换机在操作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它说明了某个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收到一个TCP /IP 封包时,它便会看一下该数据包的目的MAC 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应该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
IGMP PROXY技术白皮书
IGMP/MLD Proxy技术白皮书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修改记录[说明:技术白皮书由研发人员编写初稿(要归档到研发中心CC服务器相关项目或部门中),提交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进行修订润色,形成可提供给外部客户的最终稿(归档到产品部知识库)。
[]内蓝色字体部分为文档内容编写提要,请产品经理注意技术白皮书最终定稿后请删除[]内容。
]目录1.概述 (1)2.缩写和术语 (1)3.技术介绍 (1)4.主要特性 (3)5.技术特色与优势 (4)6.典型应用指南 (4)7.参考资料 (4)1. 概述[简要介绍本文档编写的背景和目的,主要介绍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技术满足了哪些实际需要,概要说明该技术及其应用场合。
-备注:[]内蓝色字体部分为文档内容编写提要,实际文档完成后请删除[]内容]IGMP/MLD proxy是在rfc4605中提出的一种简化的组播末端协议,其核心是在运行环境简单的组播协议末端,不运行复杂的PIM/DVMRP等组播路由协议,通过IGMP/MLD代理的方式与组播协议对话,从而简化在低端设备上的组播实现。
IGMP/MLD协议是用来在组播路由器和客户端间通信的协议,同时也存在组播路由器和客户端两种协议行为,IGMP/MLD代理设备在配置上明确上游接口和下游接口,对于上游接口,运行IGMP/MLD 的HOST端协议,收集下游接口的组播成员关系,把从下游收集的IGMP/MLD加入信息汇聚后,以IGMP/MLD客户端的身份发送加入、离开消息给上层的组播路由器;在下游接口,则运行IGMP/MLD 的ROUTER端协议,周期性发送查询,并处理组播成员关系报告。
IGMP proxy 功能与 PIM 及 DVMRP的功能是互斥的。
2. 缩写和术语[列出本文档使用到的缩写和术语,并解释。
]IGMP/MLD:分别服务于IPV4和IPV6的路由器/客户端间组成员协议。
PIM: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器协议。
PIM-SM: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器协议稀疏模式。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之一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一)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目录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一) (1)1. 硬件冗余 (1)1.1 主控冗余 (1)1.2 单板热插拔 (2)1.3 电源风扇冗余 (3)2. 链路捆绑技术 (3)3. 热补丁技术 (3)4. IRF智能弹性架构 (4)4.1 分布式设备管理 (5)4.2 分布式路由 (7)4.3 分布式链路聚合 (8)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网络高可用性技术,基本都可以归入容错技术,即在网络出现故障(错误)时,确保网络能快速恢复。
对目前常用的高可用性技术,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归类:z单个设备上的硬件冗余,如双主控、单板热插拔、电源冗余、风扇冗余等;z链路捆绑,如以太网链路聚合、MP、MFR等;z环网技术,如RPR、RRPP;z STP、Smart Link、Flex Link等二层冗余技术;z冗余网关技术,如VRRP、HSRP、GLBP;z ECMP,浮动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快速收敛(如快速hello,iSPF);z不间断转发:NSF/SSO/GR;z MPLS 快速重路由;z快速故障检测技术,如BFD。
1. 硬件冗余这里的硬件冗余指的是单台设备上的硬件冗余,一般有主控冗余、交换网冗余、单板热插拔和电源风扇冗余等,使用冗余部件可以在单个部件可靠性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整个设备的可用性。
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目前很多设备交换网集成在主控板上,所以交换网冗余不单独介绍。
1.1主控冗余在设备只有单主控的情况下,如果主控板故障,重起主控板需要加载映象文件、初始化配置、重新注册业务板,然后重建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表项,整个过程在5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特别对于网络中处于单点故障的节点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将完全中断。
为了缩短这个时间,主控冗余应运而生。
主控冗余是指设备提供两块主控板,互为备份。
因为主控冗余在控制和转发分离的架构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里先介绍一下控制和转发分离的概念。
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
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技术投标格式白皮书范本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一项针对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旨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本项目包括网络建设、软件开发、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和业务流程。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三、技术方案1.网络建设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两部分。
局域网采用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的网络架构,实现内网互通和外网访问。
互联网采用防火墙和VPN技术保障网络安全。
2.软件开发本项目的软件开发包括ERP系统、OA系统、CRM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开发。
ERP系统实现企业的财务、采购、销售等业务管理;OA系统实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CRM系统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3.数据管理本项目的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加密等多个方面。
数据备份采用异地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恢复采用快速恢复和全量恢复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可用性。
数据加密采用AES加密算法,保障数据的机密性。
四、技术优势1.网络建设方面,我们采用了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的网络架构,实现内网互通和外网访问,同时采用防火墙和VPN技术保障网络安全。
2.软件开发方面,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同时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保障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3.数据管理方面,我们采用了异地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采用快速恢复和全量恢复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可用性,最后采用AES加密算法,保障数据的机密性。
五、技术支持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包括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升级等多个方面。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交换机技术白皮书一.不同层次上的交换机首先我们对一个很普通的网络结构进行讲解,以大概描述在不同层次上的交换机应该具备的功能;1.接入型2层交换机接入型2层交换机直接接入用户的PC机,为了避免因为办公室内用户的增加而再添加2层交换机,办公室内的2层交换机最好具备16或者24个10/100M以太网接口,然后使用百兆或者千兆以太网接口与汇聚层的3层交换机进行连接;从安全上考虑,交换机、路由器并不会产生恶意的数据,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PC的安全,需要网络内的2层具备多种功能。
比如,如果2层交换机不支持广播速率限制功能,那么办公室内的某台PC因为出故障或者因为故意的破坏而向交换机发出大量的广播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就将会被其它PC接收到,从而会浪费其它PC大量的cpu资源而导致PC的速度严重变慢,并且会浪费2层交换机与3层交换机之间的带宽,导致其它PC机上网速度严重下降;再比如,现在网络病毒泛滥,为了保护其它PC不受感染,如果在2层交换机上使能各种ACL策略,也可以使其它PC受到保护、同时也节约了带宽;为了管理上的方便,2层交换机也应该支持可被远程管理;在有些场合,需要对接入的用户进行认证,如果接入交换机不支持认证功能,那么就需要将认证功能交给汇聚层的交换机或者更上层的设备进行,那么未被认证的用户就有可能对其它用户进行恶意的攻击;因此,2层交换机虽然性能不是很高,然而在网络中,对它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为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汇聚层3层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网络的大小,汇聚层3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数量上可能不一样,它的功能主要是完成多个子网之间数据的转发(不使用路由器而使用3层交换机的原因主要是价格以及转发性能的原因)。
需要3层交换机来进行子网间数据转发的原因是:一个LAN就是一个广播域,如果不划分多个LAN,就会导致LAN内的广播数据报过多而降低网络的性能,导致LAN内通信变得很缓慢。
从3层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层次以及功能上看,3层交换机首要的任务是完成多个子网间数据的快速转发、以及3层交换机之间的数据转发。
三层交换技术白皮书doc
三层交换技术1 二、三层数据封装与IP地址寻址 (2)1.1 第二层与第三层封装比较 (2)1.2 IP寻址原理 (3)1.3本网段寻址 (4)1.4非本网段寻址 (5)2 三层交换技术概述 (6)2.1 三层交换技术产生的原因 (6)2.1.1 二层交换网络——广播网络 (6)2.1.2 VLAN 隔离二层广播域 (6)2.1.3 VLAN间通信 (7)2.1.4 交换和路由的集成 (7)2.2三层交换技术的概念 (8)2.3三层交换技术带来的影响 (8)3交换机硬件架构 (9)3.1二层交换机系列硬件架构 (9)3.2二层交换机数据处理流程 (10)3.3三层交换机系列硬件架构 (11)3.4三层交换机数据处理流程 (12)3.5QoS流程图 (12)3.6ACL处理流程 (13)3.7讨论交换机硬件架构 (14)3.8模块化3层交换机管理板架构 (14)3.9模块化3层交换机线卡架构 (15)3.10无阻塞的CROSSBAR架构 (16)3.11理解 CROSSBAR架构 (16)4三层交换实现原理 (18)4.1单播数据包的重写 (18)4.2三层设备对数据包基本处理流程 (19)4.3传统的三层路由技术 (19)4.4三层硬件转发 (20)4.5基于流的三层交换技术 (21)4.5.1 一次路由、多次交换 (21)4.6最长匹配的三层交换技术 (23)4.6.1最长前缀匹配硬件三层交换(LPM:Longest Prefix Matching ) (23)4.6.2最长前缀匹配硬件三层交换的优化(LPM+HDR) (25)4.7表查询结构-CAM表 (26)4.8表查询结构-TCAM表 (27)4.9三层交换原理回顾及讨论 (28)5传统型路由器存在的意义 (28)1 二、三层数据封装与IP地址寻址1.1 第二层与第三层封装比较第二层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Preamble: 48 bits (6 bytes) 同步信息SFD: (1 bytes)帧首定界符Destination: (6 bytes) 目的MAC地址Source: (6 bytes) 源MAC地址Type: (2 bytes) 指定数据域的类型Data:( 48-1500 bytes)高层数据CRC:(4 bytes)错误冗余校验第三层IP数据包的格式:这里给出了IP协议头部的一个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字体: 小 中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发布: 03-2721:13 作者: 网络转载 来源: 网络转载1.1 共享技术所谓共享技术即在一个逻辑网络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段上。
以太网采用CSMA/CD 机制,这种冲突检测方法保 证了只能有一个站点在总线上传输。
如果有两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总线并传输数据,这就意味着“冲突”发生了,两站点都将被告知出错。
然后它们都被拒发,并等待一段时间以备重发。
这种机制就如同许多汽车抢过一座窄桥,当两辆车同时试图上桥时,就发生了“冲突”,两辆车都必须退出,然后再重新开始抢行。
当汽车较多时,这种无序的争抢会极大地降低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网络也是一样,当网络上的用户量较少时,网络上的交通流量较轻,冲突也就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检测法效果较好。
当网络上的交通流量增大时,冲突也增多,同进网络的吞吐量也将显著下降。
在交通流量很大时,工作站可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拒发。
1.2 交换技术局域网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式局域网提供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
交换技术是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因此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物理地址基础之上的,对于IP 网络协议来说,它是透明的,即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包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信源机和信宿机的IP 地址,只需知其物理地址即MAC 地址。
交换机在操作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它说明了某个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收到一个TCP /IP 封包时,它便会看一下该数据包的目的MAC 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应该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
由于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加上这功能由一崭新硬件进行--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因此速度相当快,一般只需几十微秒,交 手机挂QQ ,快速升太阳 开通QQ 黄钻,享受更多特权QQ 千里眼:联络永不断线 密招:用QQ 发手机短信换机便可决定一个IP 封包该往那里送。
值得一提的是:万一交换机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封包,就是说如果目的地MAC 地址不能在地址表中找到时,交换机会把IP 封包"扩散"出去,即把它从每一个端口中送出去,就如交换机在处理一个收到的广播封包时一样。
二层交换机的弱点正是它处理广播封包的手法不太有效,比方说,当一个交换机收到一个从TCP/IP 工作站上发出来的广播封包时,他便会把该封包传到所有其他端口去,哪怕有些端口上连的是IPX 或DECnet 工作站。
这样一来,非TCP/IP 节点的带宽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就算同样的TCP/IP 节点,如果他们的子网跟发送那个广播封包的工作站的子网相同,那么他们也会无原无故地收到一些与他们毫不相干的网络广播,整个网络的效率因此会大打折扣。
从90 年代开始,出现了局域网交换设备。
从网络交换产品的形态来看,交换产品大致有三种:端口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
(1)端口交换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于插槽式集线器中。
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个以太网段(每个网段为一个广播域)、各网段通过网桥或路由器相连。
以太网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网段上,端口交换适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
这样网管人员可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将用户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物理层)上完成的,它并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换。
(2)帧交换帧交换是目前应用的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减少了网络的碰撞冲突域,从而获得较高的带宽。
不同厂商产品实现帧交换的技术均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存储转发式和直通式两种。
存储转发式(Store-and-Forward :当一个数据包以这种技术进入一个交换机时,交换机将读取足够的信息,以便不仅能决定哪个端口将被用来发送该数据包,而且还能决定是否发送该数据包。
这样就能有效地排除了那些有缺陷的网络段。
虽然这种方式不及使用直通式产品的交换速度,但是它们却能排除由破坏的数据包所引起的经常性的有害后果。
直通式Cut-Through :当一个数据包使用这种技术进入一个交换机时,它的地址将被读取。
然后不管该数据包是否为错误的格式,它都将被发送。
由于数据包只有开头几个字节被读取,所以这种方法提供了较多的交换次数。
然而所有的数据包即使是那些可能已被破坏的都将被发送。
直到接收站才能测出这些被破坏的包,并要求发送方重发。
但是如果网络接口卡失效,或电缆存在缺陷;或有一个能引起数据包遭破坏的外部信号源,则出错将十分频繁。
随着技术的发展,直通式交换将逐步被淘汰。
在“直通式”交换方式中,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几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到相应的端口上,虽然交换速度很快,但缺乏对网络帧的高级控制,无智能性和安全性可言,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端口的交换;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则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联想网络的产品都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3)信元交换信元交换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用硬件实现交换,从而大大提高交换速度,尤其适合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号的有效传输。
目前,信元交换的实际应用标准是ATM (异步传输模式),但是ATM 设备的造价较为昂贵,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已经逐步被以太网的帧交换技术所取代。
1.2.1 第二层交换技术第二层的网络交换机依据第二层的地址传送网络帧。
第二层的地址又称硬件地址(MAC 地址),第二层交换机通常提供很高的吞吐量(线速)、低延时(10 微秒左右),每端口的价格比较经济。
第二层的交换机对于路由器和主机是“透明的”,主要遵从802.1d 标准。
该标准规定交换机通过观察每个端口的数据帧获得源MAC 地址,交换机在内部的高速缓存中建立MAC 地址与端口的映射表。
当交换机接受的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该映射表中被查到,交换机便将该数据帧送往对应的端口。
如果它查不到,便将该数据帧广播到该端口所属虚拟局域网(VLAN )的所有端口,如果有回应数据包,交换机便将在映射表中增加新的对应关系。
当交换机初次加入网络中时,由于映射表是空的,所以,所有的数据帧将发往虚拟局域网内的全部端口直到交换机“学习”到各个MAC 地址为止。
这样看来,交换机刚刚启动时与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作用相似的,直到映射表建立起来后,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性能。
这种方式改变了共享式以太网抢行的方式,如同在不同的行驶方向上铺架了立交桥,去往不同方向的车可以同时通行,因此大大提高了流量。
从虚拟局域网(VLAN )角度来看,由于只有子网内部的节点竞争带宽,所以性能得到提高。
主机1 访问主机2 同时,主机3 可以访问主机4 。
当各个部门具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时,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但是这种环境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服务器趋向于集中管理,另外,这一模式也不适合Internet 的应用。
不同虚拟局域网(VLAN )之间的通讯需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另外为了实现不同的网段之间通讯也需要路由器进行互连。
路由器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相对于局域网的交换速度来说路由器的数据路由速度也是较缓慢的。
路由器的低效率和长时延使之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
虚拟局域网(VLAN )之间的访问速度是加快整个网络速度的关键,某些情况下(特别是Intranet ),划定虚拟局域网本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第三层交换机的目的正在于此,它可以完成Intranet 中虚拟局域网(VLAN )之间的数据包以高速率进行转发。
1.2.2 VLAN 技术在传统的局域网中,各站点共享传输信道所造成的信道冲突和广播风暴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常一个IP 子网或者IPX 子网属于一个广播域,因此网络中的广播域是根据物理网络来划分的。
这样的网络结构无论从效率和安全性角度来考虑都有所欠缺。
同时,由于网络中的站点被束缚在所处的物理网络中,而不能够根据需要将其划分至相应的逻辑子网,因此网络的结构缺乏灵活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发了虚拟局域网(VLAN )的概念,所谓VLAN 是指网络中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位置,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加入不同的逻辑子网中的一种网络技术。
VLAN 技术的基础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VLAN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利用VLAN 技术,可以将由交换机连接成的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子网。
也就是说,一个VLAN中的站点所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将仅转发至属于同一VLAN 的站点。
而在传统局域网中,由于物理网络和逻辑子网的对应关系,因此任何一个站点所发送的广播数据包都将被转发至网络中的所有站点。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各站点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VLAN 。
构成VLAN 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位置,它们既可以挂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中,也可以挂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中。
VLAN 技术使得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例如位于不同楼层的用户或者不同部门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不同的VLAN 。
到目前为止,基于交换式以太网实现VLAN 主要有三种途径:基于端口的VLAN 、基于MAC 地址的VLAN 和基于IP 地址的VLAN 。
1、基于端口的VLAN基于端口的VLAN 就是将交换机中的若干个端口定义为一个VLAN ,同一个VLAN 中的站点具有相同的网络地址,不同的VLAN 之间进行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
采用这种方式的VLAN 其不足之处是灵活性不好,例如当一个网络站点从一个端口移动到另外一个新的端口时,如果新端口与旧端口不属于同一个VLAN ,则用户必须对该站点重新进行网络地址配置,否则,该站点将无法进行网络通信。
2、基于MAC 地址的VLAN在基于MAC 地址的VLAN 中,交换机对站点的MAC 地址和交换机端口进行跟踪,在新站点入网时根据需要将其划归至某一个VLAN ,而无论该站点在网络中怎样移动,由于其MAC 地址保持不变,因此用户不需要进行网络地址的重新配置。
这种VLAN 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在站点入网时,需要对交换机进行比较复杂的手工配置,以确定该站点属于哪一个VLAN 。
3、基于IP 地址的VLAN在基于IP 地址的VLAN 中,新站点在入网时无需进行太多配置,交换机则根据各站点网络地址自动将其划分成不同的VLAN 。
在三种VLAN 的实现技术中,基于IP 地址的VLAN 智能化程度最高,实现起来也最复杂。
VLAN 作为一种新一代的网络技术,它的出现为解决网络站点的灵活配置和网络安全性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