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习题练习汇总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1【题型】单项选择题【类目】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题干】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被称为()。
A、自愿失业B、需求不足型失业C、自主性失业D、摩擦性失业【答案】B【解析】按照凯恩斯的观点,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上升,对劳动力派生需求量也上升,因而失业率比较低;相反,在经济运行处于衰退或萧条阶段,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萎缩,劳动力派生需求最下降,因而失业率比较高。
这种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研究关注的重点。
(知识点:失业的类型)3【题型】单项选择题【类目】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题干】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通货膨胀状况的价格指数是()。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股票价格指数C、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D、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答案】A【解析】股票价格指数受资本市场运行状况的影响,而资本市场的运行状况并不等价于真实经济的运行状况,股票价格并不能完全反应通货膨胀的状况。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受到政府补贴的影响,并不能反映市场上由真实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况且,仅能反映这一种商品的价格,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也仅是部门商品价格上涨的表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它能够反映通货膨胀的状况。
(知识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10【题型】单项选择题【类目】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题干】如果π以代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率,那么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是()。
失业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失业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但失业率也在同步增长。
这明显是违背“奥肯定律”的。
下面我们对GDP与失业率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中国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真实关系,为探索降低失业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最佳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失业率、国内生产总值、奥肯定律一、问题的提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肯(Okun,A),在担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时,为了使总统、国会和公众相信,如果把失业率从7%降到4%,会使全国经济收益匪浅,便根据美国55个季度(1947—1960年)的失业率和实际GNP的变化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水平(4%)时,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将损失3%。
其方程式为:Y=1-3X。
式中Y为实际GNP的变化率(%),X为失业率的季度变化率(%)。
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
近年来,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处于小幅攀升态势。
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
1%左右,2001年升至3。
6%,2002年升至3。
6%,2002年底为4%,2003年一季度末为4。
1%,全年目标控制在4。
5%。
就业与失业标准的重新界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失业率。
据《人民日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与失业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按照新的标准,“失业人员”指男在16—60岁、女在16—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
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反观中国的GDP,却一直呈稳定的上升趋势,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
4%,但就业并没有相应的增长。
下表我们列出了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GDP与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表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但失业率也在同步增长。
这明显是违背“奥肯定律”的。
理解经济指标GDPCPI和失业率
理解经济指标GDPCPI和失业率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其中GDPCPI和失业率是两个常被关注的指标。
理解这两个指标对于我们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以及对未来预测有重要意义。
一、GDPCPI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
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则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一组消费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GDPCPI是将GDP和CPI相结合,用于测量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的综合指标。
通过GDPCPI,我们可以同时了解到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动。
当GDPCPI增长时,说明经济总量在增加,并且物价也在上涨,表示经济处于通胀状态。
相反,当GDPCPI下降时,说明经济总量减少,并且物价下降,表示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这一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将CPI指数加入到GDP中,形成一个带有价格因素调整的GDP。
这样就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家经济的真实增长情况,避免了通常情况下GDP增长可能由于纯粹价格上涨导致的虚假增长。
因此,GDPCPI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经济的真实增长和通胀水平。
二、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未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比例的百分比。
这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也是来衡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率的高低和经济衰退、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
当失业率高时,说明人们就业困难,经济形势不佳。
相反,当失业率低时,说明经济就业机会增加,市场活跃,经济发展较好。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将未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人口并乘以100%。
劳动力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寻找工作的人口,而未就业人口则是指没有工作但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就业的人。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调查机构可以得出失业率的具体数值。
三、GDPCPI和失业率的关系GDPCPI和失业率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指标,它们代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
一般来说,当GDPCPI上升时,失业率通常会下降,因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奥康奈尔公式
奥康奈尔公式
奥康奈尔公式(Okun's law)描述了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该公式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康奈尔(Arthur Oku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奥康奈尔公式的一般形式为:失业率的变化=常数-输出缺口的两倍。
失业率的变化指的是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值。
输出缺口表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异。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下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
奥康奈尔公式的基本思想是,当经济运行在潜在产出下方时,失业率会上升;相反,当经济运行在潜在产出上方时,失业率会下降。
失业率的变化和输出缺口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可以用奥康奈尔公式来描述。
然而,奥康奈尔公式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理论模型,因为失业率和GDP之间的关系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奥康奈尔公式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失业率的变化。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济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变化率)=3%—2*失业率变化4、经济周期:指的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7:黄金律稳态:人均稳态产出f(k★)K★:稳态人均资本存量。
&k★:折旧。
当资本存量等于黄金率水平,f(k★)图线的斜率与&k★的斜率相同时,稳态水平的消费达到最大时,整个经济才处于黄金率稳定水平。
条件:MPk=&(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黄金率水平:索罗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Kg★。
78页图8、稳态:△k=sf(k)—&k.当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k=0即人均资本存量保持稳定不变。
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
sf(k★)=&k★.74页图9、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
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1、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2、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13、古典两分法: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
14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16、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西方经济学(本)名词解释
三、概念:A1.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B:1.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5.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6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C:1.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2.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3.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4.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6.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计量经济学论文五个变量
计量经济学论文五个变量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本文通过对五个变量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首先,我们考虑了GDP(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变量。
GDP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次,我们研究了通货膨胀率(CPI),通货膨胀率反映了货币购买力随时间变动的情况,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
在分析中,我们还考虑了失业率(Unemployment),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是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对于货币政策和借贷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起到了调控作用。
最后,我们考虑了汇率(Exchange Rate),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对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五个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进而,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使用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例如多元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来探讨这五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我们可以量化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统计推断,从而得出有关经济现象的结论。
在过去的研究中,一些经济学者发现了GDP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当GDP增长时,通货膨胀率会下降。
而失业率则通常与经济活动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经济活动增长时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
利率和汇率方面的研究则表明,它们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外部因素和国际经济关系。
除了探讨单一变量之间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联合影响。
例如,通货膨胀率可能受到利率和汇率的影响,而失业率又可能受到GDP和利率的联合影响。
因此,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复合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失业率和gdp的关系
失业率和gdp的关系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
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1、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
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专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属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法律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二条劳动者求职与就业,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经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中介机构从事就业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
定所称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
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招用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失业率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指标之一。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表示,而失业率则直接反映了就业市场的活力和稳定情况。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其中经济增长对失业率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对失业率有直接的影响。
一国的经济增长意味着GDP的增加,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增加,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一些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大量的人才提供了就业岗位。
这些新领域的兴起通常迫使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
其次,经济增长还对失业率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增加,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增加,从而提高了就业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失业率会相应地下降。
此外,经济的增长通常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税收收入的增加,从而政府可以增加对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找到工作。
然而,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影响。
失业率的高低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高失业率意味着有大量的未被充分利用的劳动力资源,这将导致劳动力的浪费。
当大量人口无法找到工作时,他们的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除此之外,高失业率也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高度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和失业率上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失业率的增加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导致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社会稳定性的下降。
这将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阻碍经济增长的实现。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的良性循环,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投资于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使其更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鼓励创新和创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也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失业保险和培训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尽快重新就业。
经济发展指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影响
经济发展指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准,对于就业与失业率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指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与机制。
一、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GDP增长率较高时,国家的投资活动和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会导致企业招聘更多员工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推动就业率的提高。
然而,GDP增长率仅仅是考量经济整体增长的指标,它并不能反映就业结构的变化。
有时,经济增长可能主要集中在某些行业或地区,而其他行业或地区则未能受益。
这可能导致就业率的不均衡分布,造成一些地区或行业的高失业率。
二、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投资项目得到有效推进时,会产生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这将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然而,投资规模的增加不一定能够直接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尤其是在技术进步较快的领域。
因此,对于投资规模的调控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技术含量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促进更多就业机会的产生。
三、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于就业与失业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容易找到工作,同时也更有可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失业风险。
然而,教育水平提高也可能导致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高技能领域的就业机会增加,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劳动力需要转行或接受再教育。
因此,教育水平提高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确保劳动力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四、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对于就业与失业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
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政策含义: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注意书上61页的说法是错误的),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
系的曲线。
(六)我国就业和失业问题的特点
考试内容:了解我国现阶段失业形成的特点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
由于二元结构和体制转轨,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矛盾比较严重。
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该理论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另一个是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我国需要通过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强教育,以及提倡新的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的目的。
【例题·多选题】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
A.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B.基础产业部门
C.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
D.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E.制造加工业部门
[答疑编号91107011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D。
中国失业率与GDP的关系与奥肯定律的悖论
现代经济信息10中国失业率与GDP的关系与奥肯定律的悖论张春彩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摘要:贯穿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价格水平、收入、就业,三个指标切实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生活情况。
20世纪60年代奥肯提出失业率与GDP 的相关性,其核心思想为失业率与GDP 之间为负相关的关系。
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时期却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的情况,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年均增长率超过9%的趋势,但城镇失业登记率却持续增长,这一阶段奥肯定律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印证,本文将对中国的失业率与GDP 的关系与奥肯定律的相悖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失业率;GDP;相关性;奥肯定律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010-01一、奥肯定律中失业率与GDP的关系奥肯定律的出现,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在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可靠的经验规律,其中失业率下降与GDP 上升的百分点要基于各国国情,不可否认奥肯定律的核心思想是正确的。
二、中国的失业率与GDP的关系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却无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使不少学者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虽然在一定时期出现了GDP 与失业率正相关的关系,但大部分时期处在负相关关系,且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奥肯定律阐述的GDP 增长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在中国是存在的,在参数上的背离是正常的。
三、“高增长,高失业”下的经济体制中国的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符合奥肯定律的核心思想,不可否认,中国的确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的情况。
任何定律的成立都有其假设条件,奥肯定律对前提条件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奥肯定律成立需要社会一定时期内就业人口保持相对的不变,如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人口由于某些原因出现大幅增加或减少,那么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增加远不如就业人口的增加,按照现行失业率统计指标同样会导致失业率增加。
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的关系
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而就业人口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济活动的增长通常伴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一个国家的GDP增长,企业的生产和服务需求也会增加,从而促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
这意味着GDP的增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然而,GDP增长与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
在一些情况下,GDP的增长可能并不会直接转化为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影响,例如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引入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从而抵消了GDP增长对就业的积极影响。
此外,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对GDP和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当一个国家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时,虽然GDP可能增长,但就业机会的增长可能相对较少。
除了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也可能对GDP和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通过减税和降低企业成本,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教育和培训政策的改革也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是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就业或寻找工作的比例。
如果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即使GDP增长,就业人口也可能不会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全面分析GDP和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考虑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总的来说,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多变的关系。
尽管GDP的增长通常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等因素都可能对这种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变化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变化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失业率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就业情况。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 D 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张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①使收入增加;·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②使收入减少·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则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i,r会↑→抑制投资→IS曲线左移→收入↓;浮动汇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优点各是什么①浮动汇率优点·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或者强制措施;·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量的国际储备;·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以独立制定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②固定汇率优点·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固定汇率制下不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和浮动汇率相反,由于国家间的汇率制度固定,不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行为;·政府不能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固定汇率制总是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描述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是指一国不可能同时拥有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一国必须选择这个三角形的一边,放弃对角的制度;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向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当一国地区将其通货对近些年的美国而言,钉住另一国地区的通货时 汇率必须浮动以 它就是在采用平衡外汇市场; 他国地区的货币政策;汇率不再由世界汇率水平所固定,而是由国内力量所固定,与完全封闭经济的情况相似菲利普斯曲线:表示货币工资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它表明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书上定义: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取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合理预期>:人们可以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当前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上涨;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工资推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①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1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2在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时,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1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于工会的力量导致非市场化的工资>自由的资本流动 固定汇率 独立的货币政策 中国香港 中国 美国2或者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的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因为垄断导致非市场化的产品定价>②对经济的影响效果不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的膨胀产生的,在总供给---总需求分析中,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此新的均衡点具有更高的物价水平和更高的产出水平;·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造成,在总供给---总需求分析中,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在新的均衡点具有更高的物价水平和更低的产出水平,即滞涨;内在时滞:经济冲击与应对该冲击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制定者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和随后实施适当的政策都需要时间;外在时滞:政策行动与其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叙述卢卡斯批判卢卡斯批判: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顾及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即人们要顾及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这就是说,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你认为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还是李嘉图学派政府债务观点更可信为什么我认为李嘉图学派政府债务观点更可信;消费者具有前瞻性,他们的支出决策不仅基于其现期的收入,而且还基于其预期的未来收入;今天的借贷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负担将落在他们或者下一代身上;因此,债务筹资只能给消费者暂时的收入,最终还是要通过税收取回的;结果,消费者把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负担;边际消费倾向: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MPC=△C/△Y 0<MPC<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平均消费倾向: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APC=C/Y 0<APC<1;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短期APC>MPC 长期APC=MPC;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是什么①0<MPC<1一个人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和储蓄都会增加;②APC随着收入的↑而↓穷人的APC比富人高,当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③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认为利率对消费的影响不大生命周期和永久收入假说如何解释有关消费行为看似相互矛盾的证据①生命周期假说:收入在人的一生中总是在变化,储蓄可以使消费者把收入从一生中收入高的时期转移到收入低的时期;总消费取决于财富又取决于收入,这些决定了人一生所有的资源;在全齐,财富固定不变,在长期内,财富增加,所以短期消费函数上移;②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假设人们想使一生中的消费平滑,它强调人们在年与年之间会经历随机的和持久的收入变化;持久收入假说将当前的收入看成是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之和,并且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假说说明标准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使用了错误的收入变量,揭开了消费之谜;<Eg,一个家庭拥有较高的暂时性收入,它不会进行高消费;如果收入中大部分变量都是暂时性的,那么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比低收入家庭低;>如果年份之间变量也主要暂时性的,那么这也适用于短期分析;但是,在长期来说,收入的变量大多都是持久性的,因此,消费者不会将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而是用于消费;什么是托宾q值它与投资有什么关系托宾q值: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q=现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其资本的重置成本托宾q值用于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和衡量企业投资效果;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即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其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在当前生产或重新购置的成本,也就是企业追加资本的成本;q值就是企业追加单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所预期的、未来边际收益的贴现值;若q>1,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则追加资本的成本<资本收益现值的市场评价,因而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而增加投资;若q<1,则→投资↓;<1是q值的均衡值,投资是q值的增函数;>。
宏观经济学主要的宏观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宏观经济学主要的宏观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1、宏观经济学的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和汇率等重要宏观经济指标。
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和判断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GDP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DP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指标之一,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总值相对于之前同期的产出值的增长情况。
GDP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GDP=C+I+G+NX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NX代表净出口。
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自于投资和出口,而消费和政府支出则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和出口对GDP 的增长贡献更大,而消费和政府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较小。
3、通货膨胀与利率的关系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购买力下降而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因此,通货膨胀与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越高,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需要提高利率,这样可以减少货币供应,并促使减少通货膨胀。
4、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人口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经济增长的快慢决定了就业岗位的多少和待遇,失业率的高低则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好坏。
经济增长越快,就业岗位就越多,失业率就越低。
5、货币政策与汇率的关系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上。
当一个国家提高利率时,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进入该国进行投资,从而使该国货币走强。
反之,当该国降低利率时,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将减少,该国货币也会走弱。
此外,两国之间货币汇率还受到贸易和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6、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循环变化,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中国的GDP与失业率的关系
中国的GDP与失业率的关系作者:劳业辉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两个途径来分析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论证和计量经济学模型。
理论论证,就是通过分别阐述GDP的概念和失业率的概念,然后列出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再联立起来作出分析。
希望通过分析它们的间接联系而能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计量经济学模型就是利用中国这十几年的GDP数据和失业率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作出最优模型来直观地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会应用到《计量经济学基础》里面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针对奥肯定律来作出分析。
【关键词】GDP;失业率;奥肯定律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7-0023-021 研究意义和背景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总体出现了经济低迷。
GDP的总体下滑,伴随着大量的失业人口。
而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1962年出版《Potential GNP: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当中的奥肯定律是首次把GDP与失业率联系起来的定律。
奥肯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
如何能够利用奥肯定律来提高GDP同时降低失业率,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是间的数据对奥肯定律进行验证。
2 理论和文献综述2.1 对失业率的相关研究关于对失业率的研究,首先说明一下政府规模的概念。
政府的规模包含:一、政府消费;二、转移和补贴;三、政府控股企业和投资;四、税率。
通过利用了58个国家在1980年到2003年之间的数据,作出回归,得出结论。
失业率的增长会导致政府规模增大。
例如,更高的失业率会导致政府转移和补贴增加,失业率的增长和政府的支出是同步的。
同样地,失业率减少,政府规模将减少。
(Horst Feldmann,2009)Yannis Georgellis与Andros Gregoriou, Jerome Healy,Nikolaos Tsitsianis(2008)对失业前高福利的全职工人群体失业后的动态调整作出模型,发现采用非线性的模式会随着高收入群体(高生活满足度和高工作满意度)而调整得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ng the terms of trade effect on GDP and employment in the presence of low
real unit labour costs
Xichuan (Mark) Zhang
Stuart Gourley
Franklin Soriano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Outline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Descriptive and business cycle analysis !VECM exploratory analysis
!Remarks
Background & motivation
Background & motivation
Descriptive analysis
Descriptive analysis
!The terms of trade effect, real gross domestic income (RDGI) and domestic final demand (DFD)
•Relative price change not directly reflected in volume measure of GDP
•Increased real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Australian economy •Boost to real incomes
•Flow on to domestic demand
!Employment is usually a lagging indicator of GDP.
!RGDI and DFD are usually coincident indicator of GDP
!These usual patterns seem distorted since 2004.Cross correlation with NFGDP
Business cycle analysis
Business cycle analysi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employment, the terms of trade and labour costs
"effect of terms of trade shocks?
"role played by historically low but stable real unit labour
costs?
!Can the rec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mployment be explained by these factors?
!Analysis is data driven. No a priori economic structure imposed.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model -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VECM).
!Variables chosen:
•non-farm real GDP (NFGDP)
•total employed persons (EMP)
•the terms of trade (TOT)
•real unit labour costs (RULC)
•the gap between DFD and GDP (DFD Gap)
•the trade weighted index (TWI)
!RGDI is directly derived from TOT and GDP and excluded due to collinearity with TOT
Direct and indir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ariables
!Identified model dynamics -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Cointegration between GDP, employment and real unit labour costs
log(EMP
t-1
) =(t-stats)
0.436 log(NFGDP
t-1
)(24.383)
-0.649 log(RULC
t-1)(-4.526)
Long run relationships
# Low real unit labour costs support the long run level of employment
Effects of a terms of trade shock
Impact of terms of trade shocks
!Historical Decomposition 1995 - 2005:
Employment growth in 2004-05 is stronger than what it would have been in the absence of terms of trade shocks.
Remarks
!Usual lag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mployment can be disrupted by various shocks to the economy.
!The VECM suggests that
•the usual relationship can be altered temporarily by real
gross domestic income and domestic final demand induced by a rapid increasing in terms of trade;
•the macro economic variables under this study still provide
a coherent picture of the economy.
!This VECM exercise also paved a methodological way for the ABS to make better data assessment in future.
Ques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