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优秀10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优秀10篇)有一本书,它纵观华夏五千年的风起云涌,记载了近三十个朝代的改变兴衰。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二)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国史大纲》中上古三代之部。
因为我的所见所识有限,所以我就是以整理讨论的知识内容为主,尽量客观反映钱穆先生传达的内容,以期对读者有所助益。
一、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上古史为全部历史之起点,应该要有一明了之见解,然人类历史总可推溯到无人可说之一境,则上古探索,终不免于只成为一种比较近理之测想。
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可分两途述说:一、史前遗物之发掘。
二、传说神话之审订。
史前遗物发掘可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以及殷墟之发现。
那其中比较有趣和丰富的就是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在仰韶村被发现,又是彩陶文化,而龙山文化又为黑灰陶文化,已它们的陶器出土颜色为区分。
由于此等发现,遂使国人之观念,渐渐脱离了三皇五帝之旧传说,转移到有物可稽之研寻,此不可不谓是近六十年来吾国人古史知识上的一大进步。
而古史则不能脱离神话传说。
而在古史中最著者莫如孔子之作《春秋》,与司马迁之为《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春秋》“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恒、晋文”,已为一部极谨严的编年史,历史观念至是已绝对超出“神话”之范围而独立。
大体上研究古史,应有其相应之限度,凡及年历、人物、制度、学术等等,过细推求,往往难得真相。
一因古代文化演进尚浅,不够按年逐月推求。
后世如刘歆三统历以下迄皇甫谧帝王世记、邵雍皇极世经等书,无论其推算不可信,即谓推算无误,亦往往历数十百年无一事可考,岂不于研治古史仍属徒劳。
二则因古代文化演进尚浅,人物个一性一活动之事业尚少,若事从人物言行上研求古史,则仍是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套旧观念,不免多带有神话与教训之意味,亦不得古史之真相。
三则古代文化之演进尚浅,并不如后代有种种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之并起,若从此方面研寻古史,则不脱汉代学家“三代质文相禅”种种假想之范围,所谓儒者托古改制,亦不能得古史之真相。
二、殷商时代殷商时期的直接史料为殷墟甲骨文字,殷商一代年历,应在五百年左右。
中国古代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简史读书笔记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历史,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简史》,我们可以简要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以下是我在阅读《中国古代简史》过程中所做的读书笔记。
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1.先秦时期: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先秦历史可以分为夏、商、周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表现为部族联盟、封建制度的确立以及诸子百家的兴起。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基业,进一步发展了封建制度,开创了辉煌的文景之治。
3.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至589年,历经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民族融合与分裂,佛教、道教等宗教兴起。
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基业,开创了繁荣的贞观之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5.宋元明清:从公元960年至1911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二、中国古代历史亮点1.先秦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兴起,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汉武帝开拓边疆: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4.隋唐盛世:繁荣的经济、文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隋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5.宋代科技发展: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6.明清文化成就:小说、戏剧、书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阅读感悟阅读《中国古代简史》,让我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亮点。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在其著作《古代社会》中对古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演变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论,以下是一些关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读书笔记:1. 社会发展阶段,摩尔根根据对美洲印第安人和其他古代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野蛮社会、部落社会和文明社会。
他认为这三个阶段是人类社会演变的必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
2. 家族和部落制度,摩尔根对家族和部落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野蛮社会阶段,人们生活在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的社会组织中,家族和部落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这对后来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社会制度的演变,摩尔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他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的考察,总结出了社会制度的演变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4. 私有制的起源,摩尔根对私有制的起源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私有制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私有制的出现对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社会演变的动力,摩尔根认为,社会演变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他强调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对社会演进的影响。
总的来说,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古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和观点,对后世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著作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演变的规律。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古代社会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一《古代社会》,原名《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
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进化论学派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摩尔根(1818-1881年),出生在纽约的摩尔根,青年时曾组织团体“大易洛魁社”,主要以研究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为宗旨。
在从事律师工作期间,因多次为印第安人辩护而在他们中赢得声望,并于1847年被易洛魁人的塞奈卡部鹰氏族接纳为其成员。
1879-1880年,摩尔根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族的血族及亲姻制度》(1871)、《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族制度生活》(1881)等。
其中,《古代社会》最具影响力,且书中关于古代人类婚姻家庭方式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理论提供了根据。
《古代社会》全书共分四编,分别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共三章)、“政治观念的发展”(共十五章)、“家族观念的发展”(共六章)和“财产观念的发展”(共二章)。
首先可将全书内容作如下梳理:(一)“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摩尔根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且“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于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野蛮低级状态、野蛮中级状态、野蛮高级状态、开化低级状态、开化中级状态、开化高级状态和文明状态。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古代社会》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名著。
原著为英文,并破译为多种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曾多次翻译出版。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对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状况,以及获取食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等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之巧拙。
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能说对食物的生产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在这方面也不比其他动物高明。
加入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不可能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
因此,人类进步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纪元大概多少都与生活部资源的扩大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
”摩尔根认为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有5种顺序相承的技术,它们分别是: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以及通过田野获得的无穷食物。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烟亲制度》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的观点,然后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阶段到高级进化阶段的进化学说。
全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括地叙述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登上文明门槛。
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原始时代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每个阶段以发明发现为主要标志,阶级社会归入文明时代。
实际上是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分期的准备基础,并且大家认为生产力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形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见原始公社制)。
文明时代的阶级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即国家,认为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途径。
摩尔根用大量的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氏族组织的发展过程;论证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氏族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阐明了氏族的本质。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高度称赞的史前研究的好书,可以系统了解人类从原始社会或野蛮时期到文明时代的历史演变进程。
恩格斯曾说,这本书对人类社会演变进程的作用就像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学的决定性影响。
作者摩尔根是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不同于一般的史学研究,它从印第安人的习俗研究出发,涉及生产方式、政治组织、家庭婚姻制度和财产制度这四方面的发展变化。
原始社会从采摘水果为生,到用火捕猎,再到铁器时代将人类社会走向了文明时代。
当人类刚从动物变成人类时,还不会使用工具,只能靠着采摘水果维持生计,一小部分人会捕食鱼,但生鱼会拉肚子,慢慢地会使用火来烤动物。
到后来,发明了弓箭,更加便利了捕食,人类也开始定居,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为提高生产效率,先哲们在劳作的过程中发明了铁器,满足饮食需求,解决了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
政治组织从氏族,部落,联盟再到国家的演变,血缘关系不断瓦解,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
(详细解释就免了吧,只记得框架)婚姻从姻亲婚姻,到部落婚姻再到偶亲(一夫一妻制),强调丈夫对家庭和妻子的完全主导
财产分配是不断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强调私人财产的不可剥夺。
— 1 —。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精选5篇)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1从远古时期的华夏始祖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让我增长知识,广博见闻。
看到古代战场上的那些猛将,三国的赤壁之战,谢安的淝水之战,戚继光抗倭、黄巾军起义、抗金名将岳飞等等,一个个故事,一位位英雄,都让人肃然起敬。
再看看各个朝代的皇帝,昏君把整个朝廷指挥得乱七八糟,明君治理国家都会用减税负和鼓励生产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更多的明君会重用那些充满智慧的大臣和宰相,我最崇拜的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管仲、乐毅、诸葛亮、商鞅、蔺相如等忠臣名相,都是他们忠心耿耿地辅助皇上,想出超乎常人的策略来发展国家,这些更是让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谋略和智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商朝商纣王的时候,周武王出动300辆战车,带领3000名精选的勇士伐纣。
商纣王急忙应战。
虽然纣王出动了70万人的大部队,但这些士兵多是被压迫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痛恨纣王,反而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替周军开路,和周军一起杀向纣王,真所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还有,更令人气愤的是,近现代史上的战争,英、法、美等八国联军居然联合起来欺负我们中国,令人发指的是,还要火烧我们的圆明园。
如果不是我们朝廷的闭关自守,也不至于我们中国落后那么多,我们也不会受到那些列强们的欺侮,我们中国的文物、历史瑰宝就不会大量地流失海外,也不会有现在的外国人叫嚣拍卖我们国家的文物,我们还要用高价去买回来。
而且,我们现在也不会仅留下火烧圆明园的遗址供后人参观。
那可是一座和故宫一样神奇伟大的宫殿呀!如果没有战争,我们的香港、澳门更不会离开祖国妈妈的怀抱,任人宰割,历经沧桑。
国耻难忘啊!看到这些昏庸无能的国君,我恨不得和起义军一起战斗。
《古代社会》 读书笔记

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班级:08B 学号:2020208B45 姓名:张磊《古代社会》读书笔记转眼间已经步入大三,相比在红山学院的生活,我在福建路校区有了更多时间属于去支配。
因此,我用这段时间读了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
当然从这本书中,我对古代的发展史,政治、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感慨。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重建了原始社会史,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研究尤为翔实、深刻,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作了详细的读书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引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路易期•亨利•摩尔根(1818-1881),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
他的《古代社会》一书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
摩尔根的这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
内容梗概:这本书共分四编,分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各时期的物资生产资料的发展来介绍人类的发展;通过举例介绍易洛魁人、加诺万尼亚族、阿兹特克人、希腊人、罗马人及其他部落氏族的组织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政治观念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父权制家族和专偶婚制家族,通过分析得出了家族观念的发展;最后是财产观念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三种财产继承法。
摩尔根认为古代社会是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他在序言中说:“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读书笔记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读书笔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一句中国谚语,意味着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普通百姓却受到限制。
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不公的现象,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读书笔记:
1. 社会不公:这句谚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州官作为统治者,可以随意放火,而百姓却不能点燃灯火。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如贫富差距、权力滥用等。
2. 公平正义:这句谚语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论其地位、财富或权力。
我们应该努力消除社会不公,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3. 反抗不公:这句谚语也鼓励我们要勇敢地反抗不公。
当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不能沉默,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公平正义。
4. 个人成长:这句谚语还告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们才能在社会中争取到更好的地位和待遇,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环境。
5. 社会责任:这句谚语还提醒我们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权益,还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谚语教育我们要关注社会不公现象,努力争取公平正义。
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
己的能力,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1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
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
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
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2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书籍:《中国古代史》作者:__X(请提供作者姓名)我阅读这本书是在寒假期间,正好可以悠闲地沉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海洋中。
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史”,它全面、生动地介绍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
作者在书中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从黄帝的传说到夏朝的建立,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的统一,从唐宋的繁荣到明清的衰落,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最印象深刻的章节是关于唐朝的部分。
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包括诗歌、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
我被那个时代的生活和艺术深深吸引,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
我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理解了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书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思考和反思。
比如,为什么明朝的灭亡会引发那么大的社会动荡?清朝如何从衰落中恢复并再次崛起?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历史,才能找到答案。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推荐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会在其中找到许多乐趣和收获。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长卷,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的灭亡,跨越了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世界。
在书中,我最为关注的是作者对于中国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的阐述。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先秦、秦汉至宋元和明清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
例如,在先秦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是主要的矛盾;而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矛盾逐渐转变为阶级矛盾。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制天命而用:星占、术数与中国古代社会》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长
天象
社会
团队
社会
挖角
中国星
中国
院士
母校 中国
五星
术数
传统
天理
学上 星
敦煌
术数
内容摘要
日前哥伦比亚大学的学长张玉法院士来电告知,他将于近期返回纽约参加母校成立250周年的庆祝会,并报 告台湾地区哥大校友在史学界的发展近况,学长因此要我简述毕业后与哥大师友的往来情形。突然感觉自己像只 孤鸟,因我是在毕业数年之后才改行研究历史的,且纯属自学,不曾受过科班训练。当年在哥大原本在物理系学 习,论文指导教授则是天文系与太空总署合聘的PatrickThaddeus院士,恩师在我毕业后不久即被哈佛大学挖角, 并将整个研究团队连同我当初观测用的射电天文台均移往哈佛,故我与母校之间可说是少有。
读书笔记
买了电子书才驚见二零年二月購了实体书放在案头包了纸套不自觉,不得不看,一看难以放下。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可能过气甲骨文篆刻的形象是假的,人们为了打仗虚化出一个适合打仗的日子过去历史 学的时间推论可能被推翻,很有意思。 对于我这个天文学和中国历法知识零基础的人来说,本书读起来很困难,也获益良多。 断断续续终于将此书阅毕。从此书可以看到作者精熟的文献爬树能力以及跨学科的方法实践。 古时候中国的星象与占卜关系很大,战争、国运、个人命运,都依赖星占。钦天监说谎造谣,也没人知道是 真的假的。何况是引于算命等下下之用。
清前期对觜、参两宿 先后次序的争执
天理教起义与闰八月 不祥之说析探
古人谈读书课文笔记

古人谈读书课文笔记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中有一项最重要的行为,即读书笔记。
在古代,读书笔记的作用已经被认可,读书记录的内容以教育目的为主,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仅是一种复制或忘记当前知识的方式。
古代文人们对读书笔记的重视,不仅反映了他们对教育的重视,而且还反映了他们对记忆与思考的重视。
他们认为,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概括、理解和记住课文。
司马迁曾经说过:“只有一件事,一定要繁书,那就是经书。
”明朝的书法家王羲之和徐渭曾说:“古人书写,不仅是用笔记录,而且要根据文字的意义把它们连接起来,以此加强记忆。
”从古代的著名人物的言论看,读书笔记是古代文人们认为重要的一件事。
它不仅有助于他们记住课文,而且有助于提高道德素质、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人在记录课文时,主要是记录句子,在这些句子中应该包括文字的重点,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个课文。
例如,孔子曾说:“一篇文章比一个句子好,一个句子比一个词好。
”古人在记录句子时,要注意词语的正确性和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意义。
古人在记录课文时,也要注意字面的意义,并用辨析的方法将当中的关键信息抽取出来,以此来加强记忆。
例如,荀子曾说:“读书时,要注意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而不要只关注字面的意义。
”曹丕曾说:“读书时,要注意学习文字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古人的言论表明,读书记录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文字的重点,而且要运用深刻的思维去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
古人将书写作为读书的一部分,其作用不仅在于记录课文内容,也在于作为一种习得和记忆的方法,使其得以以具体而确凿的形式发挥和表达。
这一点也得到了古代文人们的肯定。
比如,王羲之曾说:“书写除了记录文字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习得和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乃至将文字的精华发挥出来。
”古人书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一幅壮锦读书笔记摘抄

一幅壮锦读书笔记摘抄1、古时候,有一个妲布(壮族妇女),织得一手好壮锦。
她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照着一张五彩的画图,用了三年工夫织成了一幅有高大房屋、花园、果园、菜园、田地、牛羊的美丽壮锦。
母子们正在很高兴地观看这幅壮锦时,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壮锦吹向东方,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儿子勒惹以坚强不屈的意志,越过了发火高山,渡过了汪洋大海,来到太阳山上,向-仙女们要回了这幅壮锦。
当母子二人把壮锦铺在门外地上观看时,吹来一阵香风,吹得壮锦慢慢伸展开来,一会儿把儿里地都铺了,妲布和勒惹真的住在这样美丽的村庄里了。
有一位仙女因为把自己的像绣上了壮锦,所以她被带到这个村庄。
不久,这位仙女和勒惹结了婚,妲布和勒惹夫妻就在这美丽的村庄里幸福地生活。
3、妲布失去了壮锦,非常伤心,她叫大儿子勒墨到东方去寻找这幅壮锦。
勒墨去了两个月没有回来,她又叫二儿子勒堆厄去东方寻回壮锦,勒堆厄去了两个月也没回来。
原来他们在大山隘口一位老奶奶那里听到路上的困难,就被吓倒同时又接受了老奶奶的金子,先后到城市里去贪图享受了。
4、在走出家门的男主人公面前,时常会突然出现一座盖在林中空地上或林子里的特别的建筑,通常干脆被称为‘房子’,“普罗普在这里仅谈及男公房”,“其实,女青年也有她们的”女公房“这种”公房“,一般尽量按血缘关系同室而居,每所公房少则二三人,多则一二十人,每天劳动结束后,女青年在自己公房里燃起火塘的火,坐在火塘边聊天,等待男青年的光临。
本人以为,就《一幅壮锦》的故事来看,故事主人公所看到的”金碧辉煌的大房子“,可能不是隐喻的男性公房,而是指向女性公房,因为就故事中的交代来看,这里住的是”一大群美丽的仙女“但是,就功能而言,无论是男性公房,还是女性公房并无差别,都是表明故事主人公已经经过成年仪式的考验,取得了谈情说爱的资格。
5、故事主人公在抵达了他要去的目的地――“太阳山”之后,看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房子”,“里面飘出女子的歌声和欢笑声”俄罗斯神奇故事中也同样有这种大房子出现,普罗普以为它是”男性公房“的隐喻,他说:”故事中保存了极其鲜明的男性公房制度的痕迹。
论语读书笔记(2篇)

论语读书笔记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受《论语》影响的社会中长大,从学习到生活,我们的行为处事的标准无一不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读了论语,更觉得是如此。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仁义礼智信是孔子学说的基石和支柱,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
孔子学说中涉及到仁学、义利,礼乐智和、诚信、和谐、人生、君子、孝道、正直、朋友、修身、好学、志向、忧患、教育、德育、为政、用人、为官、饮食、感恩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关于朋友方面的论述。
有一首歌唱到:“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歌词虽然浅显,却把朋友对于人生的意义说得很到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就充分显示了朋友在孔子的人生当中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亲情是最让人觉得温暖的,爱情是最让人觉得甜蜜的,而友情才是最让人觉得快乐的。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使佞,损矣。
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和正直的人交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治理强调我们要和君子做好朋友。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为自己和家人奋斗,然而在这奋斗的过程中,与自己共同度过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会使通往成功的路上,不那么孤单,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无论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而这种关系得以维系的桥梁就是信任与诚信。
两个人的相处,如果没有信任可言,那么这样的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答应朋友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随便答应。
读孔子的《论语》,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朋友对我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去交朋友,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一句话,读《论语》,我受益匪浅!论语读书笔记(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传身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_2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论语读书笔记1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
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
可以说儒学的核心是《论语》,而《论语》的核心便是这七个字,我们便要读懂这七个字。
读懂它们不容易,两千多年来多少名人在思考这个词题到今天也说不清楚,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仁”即爱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包括陌生人。
这一点与墨家类似,但是儒学没有一味的爱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那些好人要爱,知错能改的人要爱,唯独犯了大错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爱。
爱人有限度,有底线,所以说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没有底线。
“德”即道德,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
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论语》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抛弃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华。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学”即思学,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
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礼”是“克己复礼”,这可以说是孔子被现代人指责的一个地方。
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指不能越过的道德底线,“礼”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为和谐,现代社会缺少这个,如同人人心怀“和”便不会铤而走险去犯罪,不会对贪污抱有一丝幻想,不会为了贪欲去侵略他国。
“知”便是“智”。
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变幻莫测,飘乎不定。
没有实体,却实实在在在那里。
有明,纯洁,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这便是智慧。
这七个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我也只在这海边捡些贝壳暗自窃喜,却可能永远也见识不到这辽阔的大海。
论语读书笔记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吾日三省吾身非常重要。
2024年《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_2

2024年《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2024年《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1(约457字)嗨!大家又见面了!怎么样?过年这几天有没有想我?啥!没想?晕……哎,人缘不行呀!对了!这几天读什么书了吗?啥!也没有!哪你们这几天都干什么了?晕……净放鞭炮了!靠……算了,不废话了,转会正题,只几天我读了本好书,叫《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写的!啥?听说过!哎,那你就来看看我的感慨吧!我今天就看了这本书里的一个叫《二十四孝图》!前面的一些什么反对妨碍白话者呀、“马虎子”呀、文格呀我都不懂,但后面的就让我大有感慨了!“卧冰求鲤”,人人都知道是孝敬父母,但想一想也来不现实,你看,如果冰偏薄的话,相信不管是体重多少的孩子上去也会哗嚓一下破冰落水……在如果冰偏厚的话,我想我就不用说了吧!一定会被冻死!所以,我明白,“卧冰求鲤”的故事不是让你去模仿(当然也模仿不了),而是去啊你明白“孝”,不是模仿来的,而是把这份孝心放在心上,有自己的行动表示!2024年《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2(约4052字)这篇__的读书笔记我更是无从下笔,完全不懂__的主旨。
现在我才明白鲁迅先生竭力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化的良苦用心。
中国历朝历代通用文言文,不管你是否饱读圣贤之书清一色张口闭口君子曰,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整日挂在嘴上。
似乎这就是饱读圣贤书的证明。
时过境迁,到了民国仍然离不开之乎者也,不说这些仿佛就不会说话了。
文言文更加叫人难以理解。
民国初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而在现代文化发展突飞猛进,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在文化发展速度之快的今天文言文已列入学校教学课程,已被尊称为国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同时受到现代文学家们的尊崇。
我反反复阅读了十几遍,__的潜在思想在说明一个我无法理解,思考还不够透彻的思想理念。
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从个侧面来讲中国文学发展必须改革的一个趋势,其目的就是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势在必行。
先生提倡白话文主要原因,白话文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无论老幼都可以学会听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二
一
如果进化论证明了人类的进步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上升到如今的文明社会的。
那么,究竟期间的发展进程如何呢?尤其是人类文化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达到文明社会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要向读者展示的。
摩尔根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向我们揭示“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是祖先经过斗争、遭受苦难、英勇奋斗和坚持努力的结果。
”(p557)它是一步一步从野蛮走到今天的社会状态,其间的发展状况是必然而又自然地以前进顺序彼此衔接起来的,这点无可否认。
因此,对于用人类退化论来解释野蛮人和蒙昧人存在的论述,在摩尔根看来,是毫无事实依据的伪科学命题。
同样,由此认为凡与雅利安人和闪族人无关的人种都是不正常的种族,也纯属无稽之谈而遭到摩尔根的批判。
(p512)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在今天看来已毫无争议的论断在当时所遭受的抨击可能并不亚于类似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攻击,然而,事实证明,基于科学检验的论证必将最终显示出其生命力而为大众所接受。
因此,哪怕在一个多世纪以后,《古代社会》依旧被列入中西方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经典著作的行列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1877年《古代社会》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首版之时,我们的祖先还刚刚处于利用西学来改变物质层面社会面貌的初次大规模尝试之中,但在思想领域,我们尚且还不能指望他们拥有认识自身及自身文明源起的科学意识。
但在半个世纪以后,我们却似乎已朦胧地看到了《古代社会》将会对中国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些许微光。
它的拨云见日、大放异彩确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到来而必将降临到中国人头上的。
当然,另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无疑更多地承担起了先行者的桥梁作用。
诚然,用唯物史观来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不仅是马克思所想实现的心愿,事实上,摩尔根的著作本身就体现了这样一种伟大的哲
学意识。
以至于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摩尔根贴上“唯物主义者”的标签。
虽然恩格斯称“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
”然而我在这里却不得不大煞风景地补充一句,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划分及其发展进程的论述固然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其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文明社会之所以能完成于它实际完成之时,乃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
……他们(我们的祖先)的劳动、他们的试验、他们的成功,都是上帝为从蒙昧人到野蛮人、从野蛮人发展到文明人而制订的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p557-558)这颇像牛顿发现了惯性定律却不得不将第一推动力归于上帝一样。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有这样的结论,也几乎不会影响我们对于这些论证所含科学性内容的赞成与褒奖。
就恩格斯对于该书的第二点评价:“(《古代社会》)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
”恕我直言,我在全书中却几乎未能找到这样的论断。
在书中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摩尔根对于美国社会制度的热爱与赞叹,“多少世纪过去了,但是除了美国之外并未能消灭特权阶级”(p555)“一个美国人,受过民主原则的教育,对于承认人类自由、平等、博爱这种伟大概念的尊严和崇高是有深切感受的,他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表明自己喜爱自治和自由制度。
”(p339)但是仍旧值得称道的是,摩尔根同时认为“我们也必须承认其他任何人也有同等的自由,他们可以接受和赞成他们所喜爱的任何形式的政府,无论其为帝制政府或君主政府。
”(p339)
至于对于古代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评价,摩尔根固然没有像卢梭、尼采那样有着狂热的“希腊情结”,但是我们至少也可以说,相对于其他种族,他仍旧是一个希腊文明的推崇者。
雅典人被其认为是在全人类中,按其人口比例而言“最卓越、最聪明、最有成就的一支人”。
(p253)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绞尽一切脑汁予以组织而产生了一个以民主精神组成的国家。
而作为其后裔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政治方式恰好是将希腊人的经验融合其中而形成的。
这无疑也印证了他所认为的雅利安族的出现,代表人类前进的主流,也是文明阶段的主流的观点。
二
我们不得不承认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建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因为首先他的纵向划分古代社会的阶段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可供研究的范畴。
虽然在今天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质疑他所划分的七个发展阶段、六种划分依据、相对应的社会状态;人类扩大生活资源(食物资源)的顺序相承的五种生存技术;人类文化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就。
但是我不得不说,摒弃在细致末节上我们可以对摩尔根的划分依据提出修正以外,我们似乎尚不能建构出更令人信服的关于古代社会的框架。
事实上,我们发现,摩尔根对古代社会顺序的划分及其之后的论述都并非是其空穴来风、主观臆断的产物。
他的论述基于两个重要的研究依据:实证的依据与经验的依据。
就横向来说,摩尔根关于古代社会的理论是:首先,就人类的政治方式而言,经历了两种。
第一种,属于古代社会,称之为社会组织,其基础为氏族、胞族和部落,这些关系纯粹属于人身性质。
第二种,属于近代社会,称之为政治组织,其基础为地域和财产,其关系纯粹属于地域性质。
(p61)其次,就家族观念的发展而言,人类经历了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其中第一、二、五种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亲属制。
第三,人类的财产观念还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继承法。
当然,关于以上这些理论,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更多。
理由就在于其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美洲的土著部落、希腊人、罗马人、同时包括一些澳洲土著等,而对亚洲地区的研究则极其不足。
因此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在今天再来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然可以对他在研究古代社会中缺乏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而略有微言。
他对中国社会的零星评说似乎是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并缺少依据的。
彼称父权制家族流行范围有限,对人类事业的影响很小,因此对父权制家族不必加以探讨云云(p395-396)更似乎不能令爬梳国史的我们所动容。
更进一步说,摩氏的理论是否能在中国社会中得到检验也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不仅如此,哪怕是他自己在书中也不得不承认某些土著部落、拉丁部落的情况不能符合他所谓的古代社会的一般情况,也就是说存在个例。
这些,无疑都会使他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当然,这些毕竟是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的评说,我们毕竟还是要不得不佩服这位一个多世纪前的伟大社会科学家的,因为他为我们所展现的古代社会的画卷是如此地有章可循。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当我们摒弃了他所设计的这种传统的理论之后,我们究竟将以什么来理解古代社会?这是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的。
三
在我看来,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方法,其重要性与意义决不亚于《古代社会》这本著作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变迁历程。
他说他对氏族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可以很成功地根据它在许多部落和种族中的现存形态以及历史形态两者来进行研究。
”(p64)他对家族形态变迁的研究方法是:要证明人类存在过这种家族,其证据是在一种亲属制中找到这种亲属制在产生它的那种婚姻习俗消失后很久依然存在。
(p398-399)他对财产观念发展的研究方法是从遗产归宗法获得的一些知识,来推论关于希伯来、希腊、拉丁部落的远祖先后具有三种伟大继承法。
这些了不起的创意无疑对今天的人类学研究依旧具有启发与引导作用。
同时,我们看他的其他一些相关论断,诸如“因为就我们的目的来说,重点在于每一种社会的状态,而不在于他的时代。
”(p12)“我们研究处于上述人类文化诸阶段中的各部落和民族的状况,实质上也就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的远古祖先的历史和状况。
”(p16)“一种衡量的方法,通过将美洲土著社会状况与文明阶段的雅利安族作比较,能够获得野蛮阶段晚期所经历的时间。
”(p37)“有关蒙昧部落和野蛮部落的情况,应当在其制度纯粹的地区内选择正常的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点对于民族学取得有系统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
”(p467)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上在今天,我们依旧在延续着这些方法与信条。
因此我想,如果现在有人对我们在人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而妄图否认一百多年前提出这些真知灼见的前人摩尔根的成就的话,我恐怕要大感惊异了。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