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军事理念相差多少年?

合集下载

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

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

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中美关系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1972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两国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但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和共赢成果。

本文将对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美国的商人、传教士和探险家开始涌向中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惕和反感。

1900年,美国还参加了八国联军,对中国实施了侵略和瓜分。

20世纪初,孙中山和其他中国爱国人士开始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寻求支持,但是美国一直对中国采取着不平等的待遇和政策。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成为了四大盟国之一,与美国建立了合作关系。

但是,由于两国在理念和制度上的差异,中美关系并没有一帆风顺。

在冷战时期,中美两国成为敌对的阵营,分别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个阵营。

1960年代,中美两国互相断交,数十年里没有任何正式外交接触。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成果和分歧1972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经济方面,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债务持有国。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不断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数千亿美元。

在科技领域,中美两国也有着密切的合作。

中国的科技人才在美国很多领域都有很高的地位,而美国的科技公司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优秀的工程师。

但是,由于一些政治和安全问题,中美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和冲突。

其中最大的一项分歧,就是贸易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不公平,所以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限制和制裁。

另外,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也开始担心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对自己的影响。

所以近年来,美国也对中国的人权和军事扩张表示了关注和批评。

三、现状分析当前,中美关系正经历着一个新的转折点,由于新冠疫情等一系列的战略博弈和争端,双方之间的关系正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发展

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军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一、中国古代理论 • 二、外国古近代军事理论 • 三、中国近代军事理论
一、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 (一)萌生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理论 • (二)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 • (三)充实提高时期 ——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军事理论 • (四)系统完善时期 ——宋代至清代前期的军事理论。
(二)外国近代军事理论
1、外国近代军事理论的产生
(1)产生的物质基础:军事、政治实践的发展 (2)产生的政治基础:对战争地位的认识 一是火器开始在军队装备中占有 (3)产生的实践起点:尼德兰军事改革 重要地位; 马基雅维利(1469-1527)认为: (4)产生的重要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 二是雇佣兵制度代替了封建骑士 尼德兰的莫里茨· 奥兰治亲王的改革: 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 制度。 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 规定了严格的军人纪律, 《劳埃德将军的军事政治回忆录》。 统一了训练制度, 1604年,英国发生了具有重大国 《霸术》,《兵法》。 制定了队列条令, 际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确了军队组织机构。
批火炮装备其水 筹组近代海军 重视火器的运用 3、不足 选派学生留学 2、调整武装力量体制 陆师。 革新军事制度 1、孙中山的党军 阵地战水平提高 培养指挥人才 3、废除武举制度 2、蒋介石的黄埔军 军队的管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战斗队形转变 蒋百里的《国防论》 绝对服从命令 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实行单纯防御 军队编制调整 4、传播西方军事理论 3、新国防观 特务恐怖统治 杨杰的《国防新论》
徐光启对使用火炮守城提出了以台 生攻读历代兵法,研 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原则; 《纪效新书》
究军事理论,训练弓 成吉思汗的远程奔袭、快速突击、 《练兵实纪》 马武艺。 迂回包抄、在野战中歼敌的战法。 《武备志》

中国建国时期的国防和军事战略

中国建国时期的国防和军事战略

中国建国时期的国防和军事战略中国建国时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持续到1978年。

这一时期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关键时期。

在中国建国时期,国防和军事战略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实现发展目标为主要考量。

一、抗战胜利后的初期阶段中国建国初期,国防和军事战略主要集中于解放军的整编和组织,以应对国内外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抗战和建设。

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解放军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

二、朝鲜战争与核武器的研发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是建国初期重要的军事行动。

朝鲜战争使中国意识到国家安全的威胁与挑战,并开始重视核武器的研发。

1955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这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国防战略。

三、冷战与三线建设在冷战时期,国际局势紧张,中国积极推进自己的国防和军事战略。

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封锁和压力,中国提出了“三线建设”战略。

该战略强调在国内建设防空工程、地下工程和人民民兵组织,以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中苏关系恶化与合作友好中苏关系在建国时期起起伏伏,表现为合作友好与敌对对抗之间的交替。

中国与苏联的矛盾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这迫使中国重新评估国防和军事战略。

中国加强了自己的国防建设,独立开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研发,确保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

五、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军队建设中国建国后的最后阶段,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中国积极进行国防和军事改革,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

军队的结构和装备不断升级,专业化水平提高。

同时,中国开始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注重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战略环境。

总结:中国建国时期的国防和军事战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初期的整编和组织,到朝鲜战争和核武器研发,再到冷战时期的三线建设和中苏关系的恶化,最终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军队建设。

这些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使中国保持了国家安全和稳定,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

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

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重新设计我军军旗时,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军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一设计其实是一个新兴执政党带有鲜明象征意义的制度奠基。

胡锦涛主席最近强调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总结历史、洞察现实,精辟揭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我国军事、政治制度体系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从制度层面深刻认识“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本质和危害,自觉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对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鼓噪的错误思潮的侵蚀,进一步打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基础,在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中永葆我军本色,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世界上没有军事制度的“通则”——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是由国情军情决定的军事制度的基本问题是军队由谁领导和怎样领导的问题。

《孙子兵法》的“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醒目开篇,宋太祖赵匡胤的“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的执政箴言,都深刻阐明了军事制度的极端重要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军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世界上没有普世的、通用的军事制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形式的演变,军事领导制度经历了由君主政治下君权至上制度向政党政治下政党掌握军队制度的演变。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下,军事领导制度表现出不同形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两党或多党体系下,政党不拥有自己特定的武装力量,而主要是通过政府这个中介环节来掌控军队。

中国军事变革有别于西方始终坚持自主性

中国军事变革有别于西方始终坚持自主性

中国军事变革有别于西方始终坚持自主性中新社北京四月六日电(记者陶社兰)中国军事专家孙科佳指出,中国军事变革不同于西方任何国家的军事变革,必须始终坚持自主性,正视自己的历史和现状,在着眼世界军事发展大势的前提下,走自己的道路。

这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国防大学战略部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副主任孙科佳在接受本社记者访问时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变革,就组织领导而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而中国军事变革的实质,是由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决策层发起,具有自上而下积极推进的重要特征。

这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组织领导保证和制度保证。

他认为,充分认识这种区别,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中国军事变革鲜明的政治优势和组织领导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一调动和协调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对军事变革和社会变革的总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加快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是充分发挥中国军事领域特有的政治优势,保证在军事变革过程中全军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保证党、国家和军队关于军事变革一系列重大方针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孙科佳分析,中国处于军事变革的后发位置。

中西方军事变革的目标都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然而,二者的起点状态却呈现出很大差异。

美军是在总体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变革,中国军队是在总体半机械化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变革,还没有进入机械化高级发展阶段,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

他同时指出,中国处于军事变革的后发位置,也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或直接获取西方军事变革的成果和经验,避开率先者所走过的弯路,从而结合自己的特点,直接进入正确的变革轨道。

这就必须格外强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中国与西方古代军事体制对比

中国与西方古代军事体制对比

中国与西方古代军事体制对比中国与西方古代军事体制对比摘要:中国古代军事体制相较于欧洲有对军队重使用而不重建设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奠定的。

这种制度和思想体系的特点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直接导致了中国自唐代以后在军事上的衰弱并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军队近现代化的进程。

但是中国古代军事体制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故我们应当批判地予以继承。

关键词:日常军事建设军人职业化指挥依赖内在矛盾核心瘫痪自唐代以后,中国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进入近代以后更是在西方列强面前屡战屡败。

这固然是中国一直以来赖以维持统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走向衰落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失利也暴露出中国古代军事体制中的种种顽疾。

这些存在于军事制度当中的问题不但导致了中国在军事上的衰弱和长期停滞不前,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华帝国的政治格局。

一、分析的角度与方法一般来说,作为一种实践运行机制,一套军事体制应该具有实践的主体(军队)、维持实践主体使之运作的制度(军事制度)以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

本文虽是以制度为主要的分析和论述对象,但由于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作为军事体制在抽象上的体现彼此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故而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殊难将二者分离,无论是抛开思想论制度还是抛开制度论思想都不免在逻辑上有所脱节。

因此本文在剖析制度深层根源的同时,也必须在思想领域进行全面的反省。

同时,由于对制度的特点认识来源于实践以及同类制度间横向、纵向的比较,本文将采用世界历史中较为典型的西方古代军事体制与中国古代军事体制进行比较分析。

军事制度作为广义战争艺术的一部分,可以采用克劳塞维茨的如下原理进行分析:一切属于战争的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战争的准备,另一类则为战争的本身。

当这一原理具体到战争的主体,也就是军队时,便可以概括为军事力量的日常建设和战时使用。

如果从军事力量的日常建设和战时使用两个方面认真分析比较中国古代军事体制和西方古代军事体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若干的特点与问题。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杜燕波对双方军事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中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基本脉络理论都可能从《战争论》找到踪迹;中国军事理论则以《孙子兵法》为总的根源而发扬光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战争论》诞生于18世纪后拿破仑战争时代,《孙的正确指导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建国初期打赢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从而奠定了新中国不容忽视的国际地位。

1999年,乔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号称“21世纪集东方智慧之大成的军事学术”,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据说,该书是三本中国人写的、入选美国西点军校“必读书目”的作品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足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军队开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新征程,并逐渐形成伟大的习近平强军思想。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西方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同时代并立的还有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在当时,后者的影响力一度超过《战争论》,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军官几乎人手一本《战争的艺术》。

一战前后,随着飞机、坦克等机械化兵力的出现,西方军事学术进入空前繁荣期,涌现出英国富勒的《装甲战》、意大利杜黑的《制空权》、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等军事理论(论著)。

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实力大不如前,世界进入美国一家独大时代。

1982年,在反思越南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美军将“空地一体战”理论写入作战条令。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成功实践了刚刚提出的“五环打击论”,取得令人侧目的作战效果。

几乎同《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思想的开源之作(layered stand-off)就是美国人造的词,用来形容现代条件下中、俄军队的强大攻防与反击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概念”,正如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一样,概念是逻辑(科学)的起点。

从的军事理论看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演变

从的军事理论看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演变

从的军事理论看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演变军事理论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指明了军队的方向,更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战略指导。

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演变,深受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战争思想与指导原则中国古代的战争理论与指导原则主要体现在《孙子兵法》和《六韬》等经典中。

《孙子兵法》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精辟的战略原则成为中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以战止战”,即通过战争来维护和保障国家的利益,但同时又强调通过战争来终结战争本身。

这一原则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指导思想中的实用性与务实性。

古代中国军事指导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奇胜正”。

这一原则强调利用战争中的奇特、变异的因素来对抗敌人,以此获取战争胜利的机会。

这个思想在后来的军事演变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近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指导原则近代中国面临着殖民侵略和外国侵略的威胁,迫切需要更新与时俱进的军事指导思想。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军事思想开始受到西方军事理论的影响。

以近代化建设为目标,中国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和经验,试图寻找适合自己的军事发展模式。

此时,中国军事指导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后发制人”的原则。

这意味着中国军队在面对技术和装备上的劣势时,通过巧妙运用自身优势和战术上的变化,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击败敌人。

这一原则在中国军事思想中的演变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军事思想中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人为本”。

意味着人才的培养和运用是实现军事目标的关键。

中国军队注重培养军事人才,注重军事科学研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军事人员的战斗力。

这一思想在中国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现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指导原则中国军事指导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持续演变,并受到新技术和新威胁的影响。

当前,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及其原则依然保持着对技术创新和现代化建设的关注。

中西国防文化观念的差异、根源及对策思考

中西国防文化观念的差异、根源及对策思考

中西国防文化观念的差异、根源及对策思考1.引言中西方国防文化的差异是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

中西方国家在国防建设方面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根源、差异和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国防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差异。

2.根源分析中西方国防文化的根源可以从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和道德价值等方面来分析。

历史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军事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

中国的军事文化非常注重内敛、谦虚、平和。

例如,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即避免使用武力,尽量使用智谋。

西方国家的军事文化则更加强调力量、武力和威慑。

例如,美军在战斗中使用的战术和武器非常先进,以确保他们在战场上的胜利。

政治社会方面,中西方在国防建设方面也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

在中国,国家发扬军民团结的文化理念,国民在遭遇战争时会主动响应政府的召唤,积极参加战争。

而在西方国家,强调自由和个人权利,以至于军方在招募新兵时必须经过个人意愿的确认,这就使得军队的战斗力自然降低了不少。

道德价值方面,中西方国防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尤其注重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军中,战士都会带有一份强烈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甚至不惜邀功和自己一同被爆头。

西方社会则更加关注个人的荣誉、自尊和角色,可能会牺牲战友去成功地完成任务。

3.差异分析中西方国防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军事思想:中国的军事思想侧重于用智谋打赢战争,强调运筹帷幄、群策群力;西方国家则更加侧重于使用武器技术、力量震慑和经济裹胁的手段打赢战争。

(2)军民关系:中国强调军民团结,建立一个大的国家集体意识,军民同心、众志成城是中国国防建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西方国家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这会左右到军队的人员招募和训练、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打胜仗的意愿。

(3)道德伦理:中国的国防文化注重忠诚和纪律,战斗时的英勇和坚持是尊重的对象;而西方国家更加重视个人信仰和荣誉,从而造成了在战场上出现让战友牺牲的行为。

基辛格论《孙子兵法》:中国的军事理论与西方完全不同!

基辛格论《孙子兵法》:中国的军事理论与西方完全不同!

基辛格论《孙子兵法》:中国的军事理论与西方完全不同!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专门拿出一个小节,透过围棋与《孙子兵法》阐述中国的军事理论。

他讲的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如果欧美更多人将中国理解得像他一样透彻,中国可能将毫无秘密可言。

书中指出中国的战略思想、外交策略乃至军事理论都与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作战的传统一般讲究决战决胜,而中国的军事理论强调用计及迂回策略,逐渐累积相对优势。

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西方的战争一般是真刀真枪地拼杀,甚至事先还要宣战,找好决战地点。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却不太一样,自从晋国元帅先轸用计战胜了楚国,历朝历代的战争都讲究谋略,出奇谋制胜降低战损,《孙子兵法》更是明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获胜的最高境界。

这反映在东西方比较流行的棋类上,国际象棋的目标是全胜,把对方的王或者王后逼入绝境。

国际象棋的比赛是大获全胜或者偶尔靠一招小胜,亦或是双方均无法取胜握手言和。

但是中国流行最久的围棋讲究战略包围,双方在棋盘上落子占据有利的地形,吃掉对方的棋子。

高手对弈通常势均力敌,棋子在棋盘上犬牙交错,最后一方仅凭微弱的优势取胜。

国际象棋通过正面交锋赢得全胜,而围棋则通过持久战积小胜,围棋选手不仅要盯住棋盘上的棋子,还要思考对方的后招。

中国的军事理论与西方完全不同,从国际象棋与围棋上就泾渭分明,最能代表中国军事理论的著作便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诞生的年代是春秋时代,各诸侯之间交战频繁,但是如果每次战争都是正面大厮杀,结果肯定是双方国力都有很大的损失,这是别的国家最愿意看到的。

人口在那个年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在战损最小的情况下赢得战争,是每个国君、统帅考虑的问题,也就是《孙子兵法》诞生的土壤。

基辛格评价《孙子兵法》主要不是讲战场上的厮杀,而是“势”,气候、外交、地形、情报、后勤、士气等,都在影响“势”的变化。

《孙子兵法》讲究避免与敌人硬拼,利用“势”折损敌人的士气,诱使敌人跟着自己走,或者逼入绝境,迫使敌方全军覆没或者投降。

与西方传统军事思想比较中国更重视

与西方传统军事思想比较中国更重视

与西方传统军事思想比较中国更
重视
1、思想不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以避免战争为主,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

这在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有集中阐述。

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至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大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圣”。

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最开始主要受普鲁士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影响,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

2、理论:
西方对军事思想比较有影响的军事著作还有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本书产生了海权论,对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大炮巨舰产生了直接影响。

还有意大利的杜黑的《制空权》核心是空军制胜理论。

中国的军事代表书籍是《孙子兵法》,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至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大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圣”。

3、形成系统的军事思想不同
春秋战国以后,中国的军事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形成了用战略来打仗的发展方向。

此时,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完善的军事思想和体系。

很明显,得益于中国的大一统环境,中国的军事应用传承了下来,不像西方,小国或者城邦各自为战。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军事思想是“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的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其来源于军事实践, 以理论的方式指导军事实践, 并随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他产生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 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军事思想的性质又由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 同时, 文化、道德伦理、法律、宗教、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所以考察军事思想的意义及特征, 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切入。

其中文化差异是军事思想差异的本质原因,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是人类社会和战争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并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战争的日益频繁和规模逐渐扩大,作战样式的改变以及人们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由一个从朦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 自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不同的社会文明以及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特质, 深刻影响着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 使中西军事思想各自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面貌。

而二者的交流与互补, 则成为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颇令人注目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于“西方”及“西方军事思想”的界定与认识自古以来, 中国对于“西方”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将“西方”界定为古代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早期文明地区, 认为这一些文明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另一种看法认为只有早期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才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真正源头; 发展到现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人进行以及世界中心的转移,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意义上的非欧洲西方国家由于其在历史渊源上与欧洲文明的联系, 尽管存在着地理上对于古代西方文明中心的偏离, 但仍被纳人“西方”或“西方文明”等话语的意义涵盖范围; 这一种情况也体现在地处亚洲的日本身上, 在西方八国集团中便有日本的席位, 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思想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苏经历了几十年的争霸时期, 并分别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军国度,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西方指的便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成员国。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沿袭数代,不断发展,为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西方军事思想的回顾,分析其在战争军备竞赛中的作用,对当代军事发展提供参考。

莫比乌斯战争思想莫比乌斯在19世纪提出的战略思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开端。

他提出了“战略防御”理念,即利用阵地和堡垒进行持久防御,有效地限制进攻方的行动,争取时间等待援助。

这一思想在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战略理论和实战造成了深远影响。

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争理论之一。

他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策者应该在利益和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制定合理的战争策略。

同时,他也提出了“摧毁敌人的意志就是战争的最终目的”的思想,这对战争的组织和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突围战略突围战略是由德军发明的一种强攻战术,其核心思想是快速突破敌军的防线,并尽快切断其后方补给线,以制造战略空间。

该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认为是日后现代突袭战略的基础。

防御战略防御战略是指以有利地势为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进行坚决抵抗,从而限制对方行动、逐步消耗其实力的战略。

这一战略思想在冷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的防御战略,成功地保卫了国家安全。

空袭战略空袭战略是指利用空中力量实施惊奇打击、攻击要点目标,并尽可能制造混乱和恐慌,从而达到摧毁敌军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目标的战略。

这一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并被各国不断发展和改进,例如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采用的空中轰炸策略。

混合战争战略混合战争战略是21世界以来西方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它是一种利用常规战争、非常规战争等多种手段,以低成本、高效能地达成战略目标的战略思想。

该战略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战略思想之一。

结论通过对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其在战争军备竞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课后小结: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

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

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

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

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了春秋战国时期霸主地位之争(那一时期也还没有形成儒家的伦理秩序), 总体上相对于西方国家战乱不太频繁。

在封建社会后期, 统治者大多力避战争而追求安逸, 除镇压叛乱及农民起义外, 较少主动向外用兵, 特别是近代以来, 更是以割地赔款逃避军事冲突。

“明朝万历年间来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 看到了明朝军队的强大与精良, 却是完全防御性的, 中国并没想用这支军队去进行侵略’然而,中国并不是不重视军事, 只是其战争态度与西方有很大不同; 首先, 在如何对待战争态度上, 中国承认军事在维护国家稳定与社被安全过程中的重要性,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其次, 在战争的运用方法与原则中国讲究“势”的作用, 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 同时以“德”顺化外邦; 再次, 在不得已而用兵或是为统治阶级利益而征伐时, 也会讲究“师出有名”, 将战争的正义性或是自身解释的合理性作为用兵的理由; 最后, 在战争目的的终极追求卜,还是希望通过“势”的合理运用, 达到对立双方的和谐与平衡. 以期亲一几善邻、以德怀远。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便是文化观念以及战争态度所决定的外交策略而在地中海沿岸与欧洲大陆成长起来的西方文化则是投机贸易交流文化. 主张胃险与扩张。

在西方历史卜. 战争连年不断, 除西欧各民族自己的相互征战, 还经常联合或独立对外用兵, 所到之处近至地中海沿岸, 远至亚非拉, 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众多原因掺杂其中, 处处体现了西方人崇尚武力、喜欢扩张与冒险的文化特征。

二战之后, 西方的许多殖民地脱离殖民统治, 建立起拥有独立主权的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对其以军事手段直接占领已不可行, 所以其侵略的方式转换为经济控制, 而发展中国在逐步掌握或部分掌握了自身的经济命脉后,西方国家则又采取了文化侵略的路径; 无论军事占领、经济控制还是文化侵略, 仅仅是手段的不同, 其扩张与占有的欲望和本质没有什么改变, 而且, 在其他非军事手段不能达到目的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会动用武力来力图解决问题。

中西方军事理念相差多少年?

中西方军事理念相差多少年?

中国西方军事理念相差多少年?军事理论释义: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

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首先申明,至诚大兵对于军事理论的问题,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我一点也不懂军事理论,哪怕是皮毛都不懂。

我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表明一种希望,希望我军应该用一种十分清醒、十分开放的眼光,看待我军在军事理论问题上的优劣,促进我军在军事理论上的进步与腾飞。

只有在军事理论上有了飞跃,并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我军的发展建设和实践,我军才能占领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在未来战争中大显神通,置于胜利之巅。

虽然“卑职”不明白军事理论,可是我明白“纲举目张”的道理,军事理论对于军队的建设与实践及至作战,就是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举一例作证,正是凭借着是时军事理论的先进,希特勒运用闪电战理论横扫欧洲,差点把苏联也消灭了(姑且不讨论战争的正义与否)。

至诚大兵我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属于联想性质的胡思乱想。

对与不对,窃以为关系不大,重在质疑和发问罢了。

最后还是要敬请军事理论的专家们好好研究,力争使我军的军事理论不要太落后西方。

我是在偶然间看到一篇俄罗斯军方高层坦承俄军军事理论落后西方很多年的文章后,想起这个问题的。

《俄军事理念落后西方数十年》,这文章刊载于3月31日的《参考消息》,读了此文,我想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以及武器装备,都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在前苏联时代,作为超级大国苏联最重要支柱力量的军队,那是让西方特别是西欧那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谈苏联色变的。

既然如此厉害的俄罗斯军队,其高层坦承俄军军事理论落后西方数十年,自然而然地通过对比,我们想象中国的军事理论兴许与西方相比会更加落后一大截。

中国军事理念落后西方多少年?【俄罗斯《观点报》网站3月28日文章】题:仍生活在70年代的观念里(作者表阿列克谢·巴拉诺夫斯基)俄军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大将坦承,俄罗斯军事科学落后西方20年。

最新-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精品

最新-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精品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一热战时期20世纪初——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本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伤亡近亿人,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亿计。

交战双方主要为争夺殖民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争夺战。

西方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军事战略思想和新式武器装备,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

随着坦克、飞机、军舰等新式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战争进行的速度和进程大大加快。

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军事战略理论与之相适应。

于是军事战略理论家在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海洋的作用便受到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海洋的军事价值引起了西方军事家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的马汉。

他把战略研究引入到海战方面,提出了海权制胜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制海权,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注《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第98页。

这一理论在诞生初期并没有得到西方军界的重视,只是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直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看到海上作战对陆战区的战局和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才认识到海权制胜论对军事思想的贡献。

一战后,西方各国军队对海军的重视空前高涨,尤其是英美等海上强国对马汉的思想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相继出现了航母制胜论和潜艇制胜论等全新的海战理论。

可以说,马汉促成并指导了美国海军建设方针上的一场革命,为英国决定保持海上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给德国发展海军提供了理论支持。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动力飞行,它标志着人类航空时代的到来。

这一发明立即引起少数西方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和英国的特伦查德,特别是杜黑从1909年就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他的空军战略理论。

他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锐敏的军事眼光预见到飞机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宰,大胆地提出了空权制胜论。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军事思想是“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的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其来源于军事实践, 以理论的方式指导军事实践, 并随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他产生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 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军事思想的性质又由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 同时, 文化、道德伦理、法律、宗教、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所以考察军事思想的意义及特征, 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切入。

其中文化差异是军事思想差异的本质原因,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是人类社会和战争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并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战争的日益频繁和规模逐渐扩大,作战样式的改变以及人们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由一个从朦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 自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不同的社会文明以及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特质, 深刻影响着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 使中西军事思想各自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面貌。

而二者的交流与互补, 则成为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颇令人注目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于“西方”及“西方军事思想”的界定与认识自古以来, 中国对于“西方”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将“西方”界定为古代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早期文明地区, 认为这一些文明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另一种看法认为只有早期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才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真正源头; 发展到现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人进行以及世界中心的转移,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意义上的非欧洲西方国家由于其在历史渊源上与欧洲文明的联系, 尽管存在着地理上对于古代西方文明中心的偏离, 但仍被纳人“西方”或“西方文明”等话语的意义涵盖范围; 这一种情况也体现在地处亚洲的日本身上, 在西方八国集团中便有日本的席位, 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思想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苏经历了几十年的争霸时期, 并分别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军国度,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西方指的便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成员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方军事理念相差多少年?
军事理论释义: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

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首先申明,至诚大兵对于军事理论的问题,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我一点也不懂军事理论,哪怕是皮毛都不懂。

我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表明一种希望,希望我军应该用一种十分清醒、十分开放的眼光,看待我军在军事理论问题上的优劣,促进我军在军事理论上的进步与腾飞。

只有在军事理论上有了飞跃,并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我军的发展建设和实践,我军才能占领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在未来战争中大显神通,置于胜利之巅。

虽然“卑职”不明白军事理论,可是我明白“纲举目张”的道理,军事理论对于军队的建设与实践及至作战,就是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举一例作证,正是凭借着是时军事理论的先进,希特勒运用闪电战理论横扫欧洲,差点把苏联也消灭了(姑且不讨论战争的正义与否)。

至诚大兵我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属于联想性质的胡思乱想。

对与不对,窃以为关系不大,重在质疑和发问罢了。

最后还是要敬请军事理论的专家们好好研究,力争使我军的军事理论不要太落后西方。

我是在偶然间看到一篇俄罗斯军方高层坦承俄军军事理论落后西方很多年的文章后,想起这个问题的。

《俄军事理念落后西方数十年》,这文章刊载于3月31日的《参考消息》,读了此文,我想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以及武器装备,都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在前苏联时代,作为超级大国苏联最重要支柱力量的军队,那是让西方特别是西欧那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谈苏联色变的。

既然如此厉害的俄罗斯军队,其高层坦承俄军军事理论落后西方数十年,自然而然地通过对比,我们想象中国的军事理论兴许与西方相比会更加落后一大截。

中国军事理念落后西方多少年?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3月28日文章】题:仍生活在70年代的观念里(作者表阿列克谢·巴拉诺夫斯基)
俄军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大将坦承,俄罗斯军事科学落后西方20年。

一些专家认为,总参谋部本身对此也负有责任,必须对军事科学研究机构提出新任务,才能使情况得到改善。

马卡罗夫还以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为例指出,必须以新的视角看待军事行动。

马卡罗夫在军事科学院会议上说:“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未能把军事艺术提升到现代化水平,仍在以过时落后的眼光看问题。

但整个世界都在发展太空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大规模购买武器,而我们依赖的仍是人数庞大的军队,向工业部门购买的是设计理念落后的武器。


马卡罗夫说,最近20年战争形式和方式发生的变化最为迅猛,大规模人海战术已被新一代高度专业化机动防御和网络中心军事行动所取代。

他认为,军事领域变化的第一个信号是在伊拉克所采取的“沙漠风暴”多国军事行动。

遗憾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军事研究人员和军事科学部门未能完全捕捉并认清军事艺术发展的趋势。

马卡罗夫承认:“导致出现某种程度的落后。

西方的这种经验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我们忽视了这一信号。


马卡罗夫指出,新的武装斗争趋势在2003年“伊拉克自由行动”中也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那次行动中密集使用高精度武器,军队使用航天装备和信息技术。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打击任务所需的时间从几小时缩短为几分钟。

对目标的打击几乎完全符合规模和时间的要求。

”结果,尽管伊拉克军队在人数和投入上大大超过盟军,但仍在最短时间内被摧毁。

总参谋长抱怨说:“我们的军事科学研究部门未能在2003年的行动后向军队领导人建言献策。

我们仍生活在70年代的观念里。

”他说,南奥塞梯2008年8月所发生的事件迫使军事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作出重大改变。

这之后才有了俄军改用新标准的计划。

总参谋长强调:“当时需要尽快使军队摆脱我们所陷入的危机状态。

结果,在还缺乏足够的科学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了军事改革。


拜读完毕俄罗斯的这反省文章,再联想前些年我国遭到美国“误炸”大使馆、南海撞机、航母进黄海军演、钓鱼岛风波高调声援日本以及我国在南海主权上的“搁置争议”“韬光养晦”等等的遭遇和策略,我们不难想象军事理论对军事斗争指导与准备和重要作用。

当年攻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战争之后,我军从中吸取了不少的“营养成分”,促进过我军的军事变革,当然其中少不了军事理论的变革。

可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军必须在军事理论上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永远与时俱进。

要是我军军事理论先进,我们真用得着目前的如此软弱可欺吗?尽管至诚大兵这门外汉荒唐可笑地提出这问题,我们也不妨再问自己一句话:中国军事理念落后西方多少年?
其实,落后并不可怕,怕的是落后了还妄自尊大得意洋洋。

倘若不当,见笑大方,军事理论专家们就权当至诚大兵放了个屁,充其量最多是“思维敏捷”犯了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