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事故预防和管理组织方法
2024年顶板事故预防制度

2024年顶板事故预防制度引言:顶板事故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煤矿井巷内的煤岩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的事故。
此类事故不仅会造成矿工生命财产的损失,还会给煤矿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水平,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制定一套完善的预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2024年顶板事故预防制度,从机械设备、技术手段、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机械设备1. 新一代顶板支护设备的研发与推广与传统的木塞式支护相比,新一代的顶板支护设备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
在2024年,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新一代顶板支护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矿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通过科技手段,煤矿井巷内顶板的变化情况能够实时监测到,从而及时预警。
煤矿企业应当在2024年配备和使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管理系统,以帮助矿工及时评估顶板的稳定性。
3. 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顶板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设备的质量有关。
因此,在2024年,煤矿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顶板支护设备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设备达到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二、技术手段1. 适当的矿山覆岩厚度控制2024年,煤矿企业应在采煤工作面的规划中,合理控制矿山覆岩的厚度,以防止顶板过度压力。
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合理的规划,确保煤矿井巷内的煤岩压力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2. 确定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措施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措施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煤矿企业应制定出一套科学且适用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3. 人工智能在顶板事故预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安全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煤矿企业应在2024年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顶板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管理制度1. 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至关重要。
煤矿顶板事故简介及如何预防

新型支护材料与技术应用
01
新型支护材料
包括高强度锚杆、锚索、注浆材料等,具有更高的支护强度和耐久性。
02
新型支护技术
如锚杆支护技术、注浆加固技术等,能够提高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
能力。
03
新型支护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效果
分类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模,顶 板事故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垮 塌两种类型。
事故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岩层结构不 稳定,容易发生垮塌。
人为因素
开采方法不当,支护措施不到位,或 者违规操作等都可能导致顶板事故的 发生。
事故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顶板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伤亡
。
生产中断
事故发生后,矿井生产会受到 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被迫停产
。
资源浪费
事故可能导致大量煤炭资源被 埋压,造成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事故可能引发瓦斯泄漏、水灾 等次生灾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
02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顶板管理、支护设计、检查验收 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 循。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施
加强设备设施检查
01
对井下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及时维修更换损坏设备
02
对损坏的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因设备问题引发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措施矿井顶板事故是指由于顶板失稳或坍塌而造成的矿工伤亡和设备损坏的事故。
矿井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也是最容易导致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之一。
为了预防矿井顶板事故的发生,需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1. 制定和完善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制度,包括矿井顶板管理责任制、矿井顶板检查制度、岗位责任制等。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矿工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理人员和矿工履行其职责,提高工作安全意识。
2. 加强矿井顶板事故防治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所有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规章制度的内容,提高工作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二、加强矿井顶板巡检1. 制定矿井顶板巡检制度,明确巡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责任单位。
加强对巡检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巡检能力。
2. 加强对矿井顶板的巡查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必要时暂停生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三、加强矿井顶板预警1. 安装和使用可靠的顶板监测仪器设备,对矿井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顶板变形和失稳的预兆,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组织顶板专家进行检测和评估,分析顶板的稳定性,预测顶板的变化趋势,为矿井顶板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合理开展采矿工作1. 制定合理的采矿方案,合理确定矿井顶板的布置和支护方式。
采用合适的采煤方式和工作面结构,降低矿井顶板的失稳风险。
2. 提高采矿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并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评估。
五、加强矿井顶板管理1. 建立矿井顶板管理档案,记录顶板的历史数据、监测结果和管理措施。
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2. 加强对矿井顶板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于存在问题的矿井,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矿井顶板是指地下采矿过程中被采空的煤矿顶部,它直接关系到矿工们的安全和生命。
由于矿井顶板存在坚硬程度低、岩层错落、不均匀性大等特点,因此矿井顶板事故频发。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矿井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一、矿井顶板事故的原因及表现矿井顶板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井顶板的坚硬程度不足,不稳定性大;2. 煤层的厚度和倾角;3. 煤层断层的活动和地震的影响;4. 相邻采煤工作面的相互影响。
与此同时,矿井顶板事故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滑落,即矿井顶板整体不断地下降;2. 塌陷,包括大型塌方和小型落石;3. 弯曲和裂纹,出现裂纹后,顶板轻微变形,若持续作业,则形成弯曲;4. 坍塌,即顶板边缘或支撑处开始垮掉,如果应急处置不及时,大面积坍塌会把工人困在井下。
二、矿井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 关注矿井地质环境在进行矿井建设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分析,了解该煤层地质结构及矿井地下岩层等情况。
只有对矿井地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案采煤方案应该针对矿井地质条件的不同,制定适当的采煤方法,在保证采煤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井煤炭损失。
例如进行方柱式采煤,加强对顶板的支撑以及采煤进度的控制等。
3. 安全支撑必不可少矿井顶板的支撑是防止事故的核心措施之一。
现代科技对支撑材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高质量远红外线识别和测温设备,及时发现支撑材料出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修补或更换。
4. 强化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矿工而言,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及工艺操作要求,熟悉矿井工作环境和应急预案是预防矿井顶板事故的重要途径。
三、矿井顶板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 紧急疏散与避难一旦发生矿井顶板事故,立即按预案将人员集结到安全区域,以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
2. 资源的迅速转移在事故处理中,要及时调配设备、人员和物资,组织抢险救援,将受困人员和伤员救出,及时组织支援,以减少伤害范围和最小化损失。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重大安全事故,其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煤矿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首要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
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煤层地质工作加强煤层地质工作也是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关键措施。
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定期检测煤层完整性和变形性的制度,加强矿区的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了解煤层运动和变形情况,避免顶板突然断裂的危险。
三、强化顶板支护顶板支护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护技术,如钢架支护、矩形钢管支护、锚索支护等,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四、进行现场安全监测进行现场安全监测也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现场监测系统,对顶板开展持续不断的监测,利用煤层地质、构造、应力等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实施科学疏导实施科学疏导也是防治顶板事故不可缺少的环节。
煤矿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掘方案,严格执行疏导规定,避免在顶板高应力区进行大面积采掘作业。
六、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是煤矿企业有效防治顶板事故的必备手段。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体系,对顶板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七、进行科学的应急处理进行科学的应急处理也是防治顶板事故的必要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全面备足安全防护设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防治顶板事故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综合、科学、有力的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时刻牢记安全是第一位的原则,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顶板事故的预防工作。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类重大安全事故,常常造成人身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由于顶板体现复杂多变,难以控制,一旦顶板事故发生,常常使现场暂时失控,处理难度大,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因此,预防顶板事故势在必行。
一、加强顶板支护提高顶板支护的质量和强度,是预防顶板事故的基本措施。
对煤层岩性分布、稳定性等因素进行深度分析,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和材料,确保煤巷顶板稳定可靠。
根据现场情况,落实负责人、班组长和保护人员的职责,实行“定责制”,确保支护的认真、细致和到位。
二、减少人员活动顶板事故常常在人员活动区域发生,尤其是在现场煤巷尚未支护稳定、矿井采掘工作难度较大时,越过指定区域进行活动,容易引发顶板事故。
应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员活动区域和通道,清晰标识禁止人员活动的区域,严格遵守规定。
禁止在不运用支护、爆破、运输等重要工艺设备检查情况下,进行人员活动或试车。
三、加强监测监控在煤巷的顶板和煤岩围岩区域设置应力检测仪,定时进行定点监测和预警,掌握煤巷顶板变形、断层、裂缝等情况。
如不慎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处理。
此外,应设立视频监控点,24小时不间断地视频监控关键区域,及时识别、定位潜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煤矿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保障。
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相关安全知识,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心理素质,强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并及时总结研究生产中的事故案例,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对未来事故的防范意识。
五、加强安全检查定期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各类安全检查,如机电设备检查、煤巷支护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检查等,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解决,严厉处罚违章操作,从事故自我保护、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深入入手,推动安全生产“五个检查”和“五段警示”,全面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1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一)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认真巡视通往工作面路线上的支护、顶板情况,发现隐患立即处理,确保行人路线安全畅通。
2、打眼前、放炮前、装货前、支护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和检查掌头附近的支护情况,加固已有支护,补齐空缺支护,修正歪扭支护,放炮崩倒的支护及时扶起,崩坏的支护及时更换。
3、工作中要随时检查隐患和敲帮问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顶帮活石、伞檐及时敲掉。
4、架棚巷道掌头必须使用两根3米以上的11KG/M铁道做前探梁,前探梁上方用料接顶,前探梁随掌头掘进同步前移。
5、掘进掌头除前探梁外根据掌头情况灵活采用打戴帽顶子、戗柱架木棚等多种形式的临时支护。
待永外支护形成,安全隐患清除后才能撤除临时支护。
6、当巷道围岩性质发生变化,遇到地质变化、帮顶破碎时要立即缩小棚距或改变支护形式。
7、掘进巷道穿煤层,过旧巷或空区时,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制定相关技术安全措施。
8、巷道贯通必须制定贯通措施。
9、加强掘进巷道的工程质量,保证材质,加强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发生。
10、井下设置报警电话。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确保其畅通。
2、进入工作面首先检查加固支护,支护不齐时,必须先补齐支护才能正常作业。
3、使用的支护形式及材质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严格按规定排距、柱距进行支护。
4、找帮顶、支护时必须设专人观察顶板照顾安全。
5、工作面严禁单人作业。
6、煤壁线外30米处的回风巷中必须储存两个圆班的生产用料。
7、顶板裂隙、破碎的地方,及时补打戴帽点柱或架棚,必要时用刹杆刹顶。
8、当顶板破碎,压力增大时,必须立即缩小排柱距或改变支护形式。
9、严禁采宽超宽、控顶距超大。
10、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一次放炮段长度连线起爆,当顶板破碎时,必须零打零放。
11、当工作面出现局部掉顶、漏顶时,必须立即处理,打上临时支护。
12、当工作面出现大面积压坏支柱或大面积漏顶时必须立即停止回采,撤出所有人员到工作面外安全地点待避。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煤矿顶板事故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由于顶板松动导致的事故。
它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煤矿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加强煤矿开采管理。
第一,加强煤矿顶板监测。
煤矿企业应配置专业的顶板监测设备,通过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危险。
在矿井工作面和巷道等关键区域设置无线测力仪等设备,对顶板的支撑力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
当顶板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加强煤矿顶板管理。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煤矿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
将煤矿顶板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管理之中,将顶板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
对煤矿巷道和工作面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三,合理设计和施工。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设计和施工,确保矿井的结构稳定性。
煤矿企业应委托专业的设计机构进行设计,确保矿井的支护结构能够承受预计的地压力和顶板压力。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第四,加强煤矿安全监管。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煤矿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对于违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严惩不贷,起到震慑作用。
政府还应加大对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煤矿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总之,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给矿山生产和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需要从顶板监测、管理、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和安全技术的研究推广,共同努力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
措施
1、依据本矿实际状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2、掘进巷道加强修理工作,保证巷道畅通平安。
支护材料必需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护间距保持在0.8--1.0M,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3、仔细搞好敲帮问顶,准时处理松脱危岩。
4、巷道交叉口必需架设台棚支护,台棚支护间距不得超过0.6M,并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需按规定支护,准时回柱放顶。
6、回采工作面必需有备用支护材料,平安出口高度符合规程规定,上下平安出口联接巷20M必需加固支护。
回柱时必需有专人观查顶板。
回采工作面不准分段回柱,只能按由下而上、由里向外进行回柱。
回柱人员不能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面操作。
7、回采工作面保持煤壁、支护直,准时架设木垛及密集支柱。
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动速度,按正规循环作业。
8、加强平安巡回检查,仔细搞好敲帮问顶。
9、采掘工作面必需严格支护工程质量。
10、回采工作面只能实行两采一准制工作制度。
- 1 -。
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采掘工作面在采掘施工前均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正确确定工作面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因为没有端头支架,存在个别综采工作面未使用端头支架。
支护采用单体柱木梁套棚加抬棚混合支护。
预防端头冒顶措施:①加强端头支护,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保证一梁四柱,10-20m 范围内一梁三柱,抬棚沿工作面架设,排头架要抬住小棚。
严格按规程回柱放顶打好戗柱。
②进、回风巷铺顶网,控制顶板。
③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柱,增加支护强度,再加大木梁厚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
④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
⑤加强端头压力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支护效果。
3.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安全调度台并采取措施或下令停工撤人。
4.加强金属支护、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检修、试压,日常监控及时检查更换失效的梁柱,保证每根都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提高优良品率。
6.坚持矿压观测与顶板监控、分析,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各采煤队在开采上分层时,要研究并掌握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规律,密切注意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预兆,提前采取得力措施,防止工作面大面积冒顶,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8.回采工作面的初次开采,过老窑、空巷、局部破碎带、断层、冲刷带、陷落柱,过煤柱、冒顶区或托伪顶开采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
9.回采工作面必须及时拉架、回柱。
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不冒落时,要停止生产,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0.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不准空顶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11.掘进工作面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压力较大、巷道开口、贯通、开帮挑顶、架设抬棚等零星工程时,要制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其发生不仅会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危及职工的人身安全。
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处理措施。
1. 规范管理制度要严格遵照煤矿安全法规及相关标准与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规定煤矿中所有岗位的职责,培训员工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和定期的安全培训。
煤矿管理人员在日常生产中要加强对顶板状况的观察、监测和评估,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维护机具和设备可避免因磨损和故障而造成的事故。
员工应培训维护设备的能力,定期检查和维护顶板支撑,在加装安全鞍刷等装备以减少煤尘堆积为情况下,及时对顶板支撑进行更换和维修。
3. 合理布置工作区合理布置工作场所和通道,减少上下台阶次数,做到有规可循,减少矿量到处堆放,防止顶板的脱落。
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要事先准备好保护措施,如安全防护罩,让工人能在道路上防护。
4. 更换适当的靴子为职工配备能够适应煤矿工作环境的保护靴,减少踩入煤尘或松散岩石的几率,减少扭伤或受伤的可能。
对工人的穿着管理也要有专门的监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靴子则要重新更换。
5. 加强培训和教育员工应受到安全教育和交流,定期组织安全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每季度要对员工的防护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行评估,以发现补课和培训的问题。
当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力量进行搜索和救援,并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进行处理。
在事发现场进行现场勘探,努力缩短事故的处理时间,尽快让失联人员得到救援。
总之,预防和处理顶板事故需要煤矿方面全面加强对煤矿安全法规及相关标准规定的遵循,以及每年对职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开展。
值得指出的是,煤矿中管理部门应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对在发现重大违规行为或不存在有效的防护措施的企业进行问责取证,以减少职工误工事故的发生。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背景介绍煤矿顶板事故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一大隐患,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生产中断。
顶板事故主要包括煤与顶板冲击、煤与顶板塌落等情况。
为了保障煤矿工作者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应对这些事故。
预防措施提前检测1.煤层的地质情况和力学特性是影响顶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煤矿开采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特别是对于顶板状况和强度进行详细调查,以便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
2.利用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探测等手段对煤矿顶板进行全面检测。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顶板基础数据,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
加固强化1.采取有效的支护和加固措施是预防顶板事故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稳定的支护体系,包括木工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等,以增加顶板的稳定性和强度。
2.在顶板支护方面,可以采用锚杆支护、喷浆加固等技术,有效地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
3.对于特殊情况,如顶板裂隙、活动性顶板等,需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并加强巡检和维修。
安全教育1.加强煤矿工作者的安全教育是预防顶板事故的关键。
工人需要了解煤矿岩层的特点和顶板事故的危害,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和自救逃生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2.煤矿管理者应定期组织煤矿安全培训,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人按照规定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应对措施应急预案1.制定完善的煤矿安全应急预案是事故应对的基础。
预案应包括安全疏散、伤员救护、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处理等方面内容,以应对各类顶板事故的发生。
2.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并进行适当的演练和评估,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监测预警1.利用现代监测技术,如智能传感器、遥感技术等,进行煤矿顶板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建立顶板事故的监测网络,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实现对顶板状况的实时监控。
煤矿顶板预防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顶板管理,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及辅助设施。
第三条顶板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顶板安全。
第二章顶板分类与识别第四条顶板按岩性、厚度、稳定性等特征分为以下几类:1. 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较薄的软岩层。
2. 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的泥岩、页岩、粉砂岩或细砂岩。
3. 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无直接顶时)之上较坚硬的岩层。
第五条顶板识别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矿井实际地质条件及现场观测结果,对顶板类型、稳定性、厚度等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章顶板安全管理第六条顶板安全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
1. 一级管理:针对高应力及应力叠加区域,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制定专项顶板管理方案。
2. 二级管理:针对一般区域,严格执行巷道支护设计差异化“管理”,做到一面一策”一巷一策”一段一策”。
3. 三级管理:针对局部冒顶易发区域,加强巡查力度,落实“顶板零汇报”机制。
第七条顶板安全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顶板观测:对顶板进行定期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2. 支护管理:确保支护质量,及时更换失效支架,防止顶板垮落。
3. 采掘作业: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采掘作业,避免破坏顶板稳定性。
4. 教育培训:加强对矿工的顶板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处理第八条顶板事故预防应包括以下措施:1. 制定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
2. 加强对顶板事故的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3.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失误引发顶板事故。
第九条顶板事故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3. 事故总结:总结事故教训,完善顶板安全管理措施。
预防顶板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顶板事故安全技术措施预防顶板事故安全技术措施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其发生对于矿井中的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现代煤矿为了预防顶板事故,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措施。
I. 顶板支护技术顶板支护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防范顶板事故的技术手段。
通过支撑和加固顶板,可以有效的防范顶板坍塌、掉落等事故的发生。
这种技术根据矿井条件和采煤工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形式,如静态支护、动态支护等。
1. 静态支护静态支护是指在采煤工作中使用各种固定或支撑装置,使采掘面的巷道、道路等固定在确切的空间位置,保证矿井的稳定。
在静态支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钢架和石板支撑两种方法。
钢架引入美国,先进性被广泛认可。
一般由支架、斜杆和连接件等组成。
该装置可进行对煤层进行高强度支撑,以支撑顶板的稳定。
石板支撑主要使用在地质较为稳定的地方。
这种支撑技术采用的材料较为简单,是廉价的,也更可靠、稳定。
2. 动态支护动态支护也称为动态支架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顶板支护技术。
这种技术是根据工作面采煤的行进速度自动控制支架的行动。
因为重量较轻,具有极强的机动性质,因此更适合采煤工作面的需要。
动态支护可以根据煤层的不同情况,来为采煤工艺提供需要的支撑,从而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性。
II. 背涌管法背涌管法是煤矿中一种主要的提高顶板稳定性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对顶板增强支撑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安装管道,背涌大量的水泥浆体。
该技术中使用的水泥浆体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矿壁结合,在形成顶花之前形成高度稳定的支持结构。
在背涌管法的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先进行地质勘探和试验,然后进行施工设计,最后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泥浆体进行施工,以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III. 预警系统技术预警系统技术也是一种非常创新的顶板事故预防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监测设备对矿井的不同参数进行检测,并通过计算机等控制系统进行实时预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避险。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措施矿井顶板事故是指在采矿生产过程中,由于顶板失稳或垮塌引起的事故。
矿井顶板事故是煤矿、金属矿山等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将会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对矿井顶板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识别潜在危险矿井顶板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些特征,矿工们要提前识别潜在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通过地质勘探、地质测量、岩石力学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对井下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工作面的地质结构、岩性等情况,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和顶板的承载能力,发现地质构造异常和岩层变形的情况,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顶板事故。
其次是通过对现场巡检、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技术手段等途径,实时监测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和顶板状态,发现地质灾害和顶板失稳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加强管理监督对于矿井顶板事故的预防,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矿井顶板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对存在隐患的地点和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
三、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矿井的开采方法直接关系到顶板的稳定性和矿井的安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是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的重要保障。
根据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和煤层厚度、倾角、坡度等情况,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和开采工艺,选择适当的采煤方法和采动工艺,合理控制采矿压力和开采速度,减少地压影响,保证稳定的顶板,尽量减小顶板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加强顶板支护有效的顶板支护是避免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加强顶板支护是矿山企业保证生产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的关键措施。
要对矿井顶板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加强矿井顶板的防治工作,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要加强对各类支护设备的检查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效果。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措施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措施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不加强顶板管理,就会发生冒顶事故,冒顶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材料的损坏,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据统计,在矿井事故中,冒顶事故死亡人数占矿井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因此冒顶事故与瓦斯、煤尘、水、火一起称为煤矿五大灾害,我们必须了解有关冒顶事故的知识,采取措施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一、井下预防冒顶的措施:(一)、预防采煤工作面冒顶的措施:1、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掌握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的变化规律,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2、摸清初次来压的步距和时间,掌握周期来压的步距和时间,正确确定初采、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的特殊支持措施和相关安全措施,预防大面积冒顶事故发生。
3、跟班安全员要搞好矿压观测,及时汇报顶板压力变化情况。
4、认真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修改和补充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正确确定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形式和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
做好回柱放顶安全监护工作。
防止放顶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
5、坚持正规循环作业,缩短顶板的悬露时间,改善顶板状况。
6、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严禁空顶作业,严禁在浮煤、浮矸上架设支架,所有支架都必须牢固,找准迎山角度,保证初撑力。
缺柱、倒柱及时补齐,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7、炮眼布置及装药量、一次放炮范围等必须按作业规程操作。
工作面做到“三直一平两畅通”(即煤壁、溜子、支柱各成一条直线;输送机平整;上、下出口畅通)。
8、工作面上、下出口要加强特殊支护;靠煤壁根据需要架设贴帮柱或临时支柱;放(切)顶线的支护要严格执行放顶的安全措施。
9、坚持敲帮问顶制,交接班制,质量验收制等。
10、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掌握冒顶发生的预兆,提高警惕,一旦出现预兆,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二)、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的措施:1、搞好地质资料调查,尽量将巷道布置在低压区或岩性较好的岩层中。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5篇)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1严格按照“三大规程”规定的支护要求对顶、帮进行有效支护和管理,严禁操作人员空顶冒险作业。
2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作好采空区处理。
3采面底板软的地段,按作业规程要求穿好铁鞋,使用好切顶密集支柱和丛柱。
4加强采面安全出口和端头的支护,机、风巷超前支护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5掘进工作面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并按规定使用好前探梁、固棚器、杷杆等。
6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预报、安全和工程质量班评估工作,确保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2)顶板事故是在地下工作场所中,由于矿井顶板失稳或坍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顶板事故的频发,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防制度,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顶板事故预防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安全管理政策建立安全管理政策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首要步骤。
矿山企业应制定一套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政策,明确公司对顶板事故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指导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操作。
安全管理政策应包括顶板事故的定义、责任分工、安全监察制度、事故处理流程等内容,确保各级人员对顶板事故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职责。
二、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避免顶板事故的关键。
矿山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顶板事故的认识、应急处理方法和设备操作等内容。
培训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养员工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培训应定期组织,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在职员工的定期培训,以确保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有效更新。
三、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制度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矿山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部门,对各个工段、岗位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矿井顶板的稳定性检查、安全设备的完好性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等。
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煤矿顶板事故的分类
根据冒落的岩石体积,煤矿顶板事故 可分为大型冒顶和局部冒顶。
根据冒落的原因,煤矿顶板事故可分 为非人为责任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
煤矿顶板事故的危害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顶板事故直接导致井下作业人 员伤亡,如砸伤、砸死等。
生产中断
产过程的安全性。
案例三:某矿员工培训与安全教育实践成果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矿通过系统性的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有效提高了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该矿在员工培训方面,注重加强顶板事故预防方面的培训 ,提高员工对顶板事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同时,他们还 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式, 使员工更加深入地了解顶板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这些 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降低了顶 板事故的发生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员工培训不足
技能水平不足
员工技能水平不足是导致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原因。员工缺 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无法正确操作设备和维护顶板。
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导致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原因。员工对安 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不够重视,容易违反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引发事故。
03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加强地质勘查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汇报人: 2023-11-22
目 录
• 煤矿顶板事故概述 •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分析 •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 煤矿顶板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煤矿顶板事故概述
煤矿顶板事故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和处理煤矿事故的方法一、事故的定义顶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
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二、顶板灾害基础知识1.煤层的顶底板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
由于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顶底板岩层性质和厚度各不相同,在开采过程中破碎,冒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及含水性等,对确定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1)煤层的顶板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m~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m~2m,多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这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煤层底板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m~0.3m。
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爱严重破坏。
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分类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
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
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力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板。
三、坚硬难冒顶板的防治1.坚硬难冒顶板的主要特点坚硬坚硬冒顶板指的是直接顶岩层比较完整、坚硬(固),回柱后顶板不能立即垮落的顶板。
一般为砂岩、砂岩和石灰岩。
坚硬难冒顶板具有整、厚、硬的性质。
开采坚硬难冒顶板的煤层,采空区易形成大面积悬顶。
使用刀柱法开采时,悬顶面积高达几万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长壁垮落法开采时,老顶初次来压与垮落面积出可达1万m2以上。
在超过极限面积后,顶板就会突然冒落,造成剧烈的动力现象。
大面积的顶板在极短时间内冒落,不仅对回采工作面支护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把已采空间的空气瞬时压迫排出,形成巨大的暴风,对附近巷道甚至矿井破坏极大。
2.坚硬难冒顶板灾害的防治方法防治顶板大面积来压和冒落的基本原则是,采取有力措施不使采空区旋顶过大。
其主要方法是提前强制爆破顶板。
(1)提前强制爆落顶板(2)合理选择支柱类型为了减少顶板的离层,降低顶板对支柱的冲击力,应尽量采用初撑力高的支柱,如单体液压支柱。
(3)控制悬顶面积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正常推进过程中允许的悬顶面积,超过规定时必须强制放顶,超过规程规定的悬顶距离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破碎顶板灾害的防治1.破碎顶板的主要特点破碎顶板指的是岩层的强度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性差、自稳能力低,并在工作面控顶区范围内维护困难的顶板。
破碎顶板容易发生避部漏垮型冒顶现象。
漏垮型冒顶也是主要顶板灾害之一。
所以防治破碎顶板漏垮型冒顶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破碎顶板的主要类型破碎顶板根据其岩性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1)构造破碎型构造破碎型即受复杂地质构造影响,如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及褶皱、冲刷带、陷落柱附近等。
(2)复合松软型复合松软型即顶板由松软的页岩、泥质页岩及砂页岩等组成。
(3)离层型离层型即顶板由下软上硬的薄层页岩、砂页岩、砂岩组成,层间粘结力很低或有煤线。
(4)包裹体锒嵌型包裹体锒嵌型即坚硬岩块的锅底状包裹体锒嵌在沉积岩层内。
(5)采动影响型采动影响型即受到采掘活动影响,顶板已经发生离层、下沉和破碎。
3.破碎顶板灾害防治的一般技术(一)减少顶板暴露面积和缩短顶板暴露时间对单体支柱采煤工作面有下列方法:(1)及时挂梁或探板,及时打柱;顶板用小板等插严;如果煤壁松软,煤壁一律背好。
(2)挂梁、探板和支柱必须保证质量。
(3)若顶板极度破碎采用在上述方法仍控制不住顶板时,则需要采用撞楔法采煤。
(4)减少放炮对顶板的震动破坏。
实现措施是:不放顶眼炮,底眼要稀且少装药,每次同时放炮眼数要少。
在工序安排上。
回柱放顶、放煤和割煤三大重要工序要错开一定距离一般为15m左右,以减少它们对顶板共同作用。
(二)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1)为减少开采形成的高压力,应避免形成残留煤柱,实现无煤柱开采;避免上、下部残留煤柱或工作面停采线;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避免形成孤岛形工作面,以减缓破碎顶板的进一步恶化。
(2)初采时不得推采开切眼的另一帮煤柱。
(3)工作面有条件的尽量布置成俯斜方向,避免仰斜开采,上下平巷与工作面尽可能布置成直角或大于60°的交角,避免出现锐角。
并且要沿破碎顶板掘进,避免挑顶掘进。
(4)对于节理裂隙发育的破碎顶板,要使工作面对着主节理的倾向推进,否则顶板容易出现纯开裂隙或台阶下沉。
(5)合理选择支护形式。
破碎顶板采煤工作面支护使用木柱木梁时,应选用横板下联锁形式;柱距以0.5~0.6m为宜;控顶距以三四排为好。
(6)推广使用单体液压支柱。
破碎顶板采煤工作面支护应尽量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错梁直线柱的形式。
五、复合型顶板灾害的防治1.复合型顶板的概念煤层的顶板由厚度为0.5m~0.2m的下部软岩及上部硬岩组成,且它们之间有煤线或薄层软弱岩层,此时称为复合型顶板。
煤层顶板的下部软岩一般是泥岩、页岩和砂而岩等,它可能是一层或多层不同岩性的岩层组成,也可能层理比较发育。
上部硬岩一般是中粒砂岩、细粒砂岩和火成岩等。
推垮型冒顶是由平行于岩层层面的顶板压力推倒工作面支架而导致的冒顶。
推垮型冒顶也是主要顶板灾害之一。
由于复合型顶板的结构和岩性,容易发生离层,所以复合型顶板条件经常是发生推垮型冒顶事故,损失是惨重的。
2.复合型顶板大面积冒落的机理和特点(一)冒顶机理复合型顶板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才会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1)离层由于支柱的初撑力小,刚度差(底软、支柱打在浮煤上,或“鞋”、“帽”等初压缩),在顶板下位软岩自重作用下支柱下缩或下沉,而顶板上位硬岩未下沉或下沉缓慢,也就是软硬岩层下沉不同步,从而导致软硬岩层离层。
(2)断裂在原生裂隙、构造裂和采动裂隙作用下,在顶板下位软岩中形成一个六面体。
此六面体与上面硬岩层脱离,四周或是已与原岩层断开,或是以采空区为邻,下面由单体支柱支撑,如果周围没有约束,此六面体连同支撑它的单体支架梁将是个不稳定的结构。
(3)去路当六面体周围(一般是采空区侧或沿倾斜下侧)出现一个自由空间(例如冒空),使六面体有了去路,而且六面体向去路方向又有一定的倾角,在自重作用下,此去路变得更畅通。
(4)推力当六面体有向下推的趋势时,岩层断裂面将产生阻止其下推的摩擦阻力,当六面体的推力大于阻力时,才会发生推垮型冒顶。
(5)诱发工作面诱发条件很多,例如放炮、调整支架、回柱放顶等工序以及岩层自身运动,都会或大或小地引起周围岩层产生震动,使六面体与断裂面的摩擦阻力变小,可能有导致六面体下推力大于总阻力。
(二)冒顶特点:(1)冒顶分没有预兆和有预兆两种。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六面体形成时下推力与总阻力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会发生无预兆的突然的推垮型冒顶,推垮发生时速度快,来势猛,人力无法抗拒。
如果离层六面体的下推力还小于总阻力,则在某些因素的反复诱导下,阻力越来越小,六面体开始运动,阻力变得更小,运动速度愈来愈快,产生支柱下斜,靠煤壁及采空区处掉矸等预兆,接着发生推垮型冒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来得及撤出工作人员。
(2)冒顶在时间上是随机的。
在复合顶板条件下,什么时候具备上述五个条件,这些条件哪个先形成、哪个后形成都是随机的。
采煤过程中各工序都可能成为诱发条件,所以冒顶在任何工序都可能发生。
(3)冒顶前工作面压力小。
由于在冒顶前工作面顶板压力小,支架仅支撑顶板下位软岩层,所以支架没有变形、损坏,磨擦支柱无明显下缩,单体液压支柱无明显溢流。
(4)冒顶时工作面支柱被推倒。
冒顶时由于顶板向下或向采空区滑移,带动其下的支柱改变支撑方向向下倾倒。
所以冒顶后支柱没有被压断而只是倾倒伏地,多数是沿煤层倾斜方向向下倾倒,也有的向采空区倾倒。
(5)冒顶后上部硬岩层大面积悬露不冒,个别情况是冒落几块矸石。
(6)多数情况下,冒顶前工作面直接顶已沿煤壁断裂开。
(7)冒顶多发生在开切眼附近。
因为开切眼支护时间长,下位软岩层出现早期离层、下沉,而上位硬岩层受周围煤柱支撑不易下沉,所以,开切眼附近发生复合型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情况比较多。
3.复合型顶板推垮型冒顶的防治技术从破坏复合型顶板形成推垮型冒顶条件出发,基本上可以普遍采用以下措施。
(1)严禁仰斜开采倾斜开采使顶板产生向采空区方向移动的力,当复合型顶板的冒落高度以不能填充采空区,尤其是冒落高度小于采高时,顶板向采空区移动就没有采空区冒落碎矸的阻力,顶板带动其下的支架向采空区倾倒,易形成推垮型冒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