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B(含答题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B(含答题卡)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内容应是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正义性
2、研读历史图片,挖掘出隐含其中的历史信息,有助于历史信
度的加强。
右图人物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是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 欧仁·鲍狄埃
D.路易十六
3、观察右面两枚邮票,我们能获取
的历史信息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托尔斯泰——《复活》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4、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的设计的历史人物是
A.拿破仑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华盛顿
5、一位发明家耗时二十余年完成的工业动力机器(如右图所示),在某种程度
上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
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亨利•福特
D.卡特莱特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英国人史蒂芬孙的发明?
A.珍妮纺纱机B.蒸汽轮船C.改良蒸汽机D.火车机车
7、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华盛顿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尼赫鲁
8、右图是坐落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
碑身上镌刻
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
口号。
该口号出自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人民宪章》 D.《共产党宣言》
9、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设计的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拿破仑
10、科技进步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下列由蒸汽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是
A B C D
11、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其展出成果可能有
A B C D
12、下面是一组关于“三角贸易”的图片。
图片反映了
猎捕黑奴黑奴装船黑奴抵港
A.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B.三角贸易的全过程
C.非洲人口过剩的状况
D.三角贸易的血腥性
13、“三角贸易”得名缘自进行贸易的地区涉及三处,即欧洲、非洲
和美洲,且整个航线在北大西洋地区呈三角形。
右图非常形象地呈
现了这一特点。
以下关于三角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萄牙人最先进行三角贸易②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三角
贸易的主要经营者③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
④三角贸易中受害最深的是非洲人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14、下图中的人物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请你给这张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马克思主义创立与继承者
15、这是两位德意志人,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你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吗?
A.英国宪章运动爆发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6、右边的这枚邮票是为纪念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发行的?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7、下列各项成就,属于右图人物的是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B.实行“新政”,颁布“产业复兴法”,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创立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D.提出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8、右图是坐落于美国首都某纪念堂的一座塑像,这是为了纪念
A.罗斯福实施新政帮助美国渡过危机
B.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C.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
D.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9、右图是一位近代亚洲的政治家,他的改革
A.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
B.废除了农奴制度,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D.使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20、右图是俄罗斯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150周年,于2011年2月1日发行的纪
念币,图案左侧为一名农夫在田间卖力耕作的情景,右侧为一支成45度角放置
的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名。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十月革命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对的填“√”,错的填“×”,每题1分,共10分)
21、0—9十个数字现在全世界通用,它的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
22、622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
23、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
24、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扫除了本国的封建势力,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26、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了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人民宪章》。
()
2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电能的开发利用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28、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
29、世界代代史上,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俄国和日本。
()
30、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
三、材料题(50分)
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扣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
答:
材料二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4分)
答: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
答: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分)
答:
3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必须按照议会的决议行使权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国王征税必须经议会批准,平时不得维持常备军。
”
材料二:“14日,星期二,无事。
”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
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这天,手持武器的
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材料三: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法律文件?(1分)英国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强国,率先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革命?(2分)
答:
(2)材料二所述史实标志了哪场革命爆发?(1分)影响这场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1分)
答: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1分)天皇的哪句公词体现了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1分)同时期的俄国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
答:
33、(共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陈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发明,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的机器”是谁改良的?它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种机器首先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3分)
答:
(2)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1分)有发明大王称号的美国发明家是谁?(2分)请列举这一阶段出现的新通讯工具(1分)
答:
(3)材料三是几个科学家的发明,请你从给出的发明家中选出图一、图二的发明者(填字母)(4分)A.莱特兄弟B.富尔顿C.本茨D.史蒂芬孙
图一的发明者图二的发明者
答:
34、(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二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3分)
答: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科学的作用。
(2分)
答: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1分)
答:
35、(8分)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
阅读下列图文、表格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选自《世界历史》(九•上)地图册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
(2分)
答:
(2)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1分)?简析其原因(1分)。
答: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1分)
答:
36、(7分)战争曾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说:“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
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大象——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
”一位驾驶坦克的士兵说:“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
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
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
——引自《世纪初的列强混战》材料二:右图是电影《夏尔洛从军记》中的卓别林,该影片拍摄于
1918年。
卓别林在片中所扮演的士兵,被严格的训练累得筋疲力尽,
倒地睡着了。
他在前线被惊醒,装成一棵树,骗过了敌人,一开始先
俘虏了德国的一个小分队,最后还抓到了德国皇帝。
他把美国新兵在
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拍的很滑稽,而德国人在片中则成了十足的傻瓜。
德国人也很快意识到电影的价值,拍摄了喜剧、悲剧以及新闻短片,
并且在部队和大众中间广泛地放映这些电影。
材料三:从1916年2月到12月,德法军队在凡尔登及其附近地区演出了一幕幕惊人心魂的进攻、反攻、摧毁、强击、破坏、占领、再占领,地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巨大弹坑,树林变成了枯木朽株混乱的堆积场,炮火翻腾过的泥土上暴露着人和马的尸体,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尸体腐烂散发难以忍受的恶臭。
这次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总计70余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在凡尔登战役激烈进行的同时,英国人正向索姆河西北地区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
这种残杀一直持续到11月以前,英法的进攻最多向前推进了大约7英里,双方损伤超过百万。
这次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
答:
(2)根据材料二回答,利用电影作战争宣传的优点是什么?(2分)
答:
(3)概括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答: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哪场世界性战争有关?(1分)
答:
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对的填“√”,错的填“×”,每题1分,共10分)
答案:21、(×)22、(×)23、(√)24、(√)25、(×)
26、(√)27、(√)28、(√)29、(√)30、(×)
三、材料题(50分)
31、(11分)
答:
(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2分)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分)
(2)电力;(2分)内燃机。
(2分)
(3)环境污染。
(1分)
(4)认识: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1分);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1分)。
(不拘泥于以上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
32、(8分)答:
(1)《权利法案》(1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1分)。
经济;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
(2)法国大革命((1分) 。
启蒙运动((1分)。
(3)明治维新(1分) 。
求知识于世界((1分)。
33、(共11分)答:(1)瓦特蒸汽时代棉纺织业
(2)电气时代爱迪生可列举:电话或无线电通讯技术
(3)B。
A。
34、(5分)
答:
(1)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
广度: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2分)。
电灯、汽车等。
(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分)。
(2)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要长久继续存在就必须推进科学、推广科学的运用。
(2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等(1分)。
35、(8分)
答:
(1)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3分)
(2)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增多。
(1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1分);殖民扩张的加剧。
(1分)
(3)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拉大。
(1分)
对策: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与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分)
36、(7分)
答:(1)先进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2分)。
(2)生动形象(1分);具有覆盖面广的优势(1分)。
(3)战争是残酷的(2分)。
(4)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