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_黄映恩

合集下载

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壤蔗糖酶活性呈现激活—恢复—抑制—激活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综上所述,说明不
同处理方式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的变化显著。
关键词: 大豆; 粘质沙雷氏菌; 咪唑乙烟酸; 脲酶; 蔗糖酶; 过氧化氢酶
中图分类号: S158.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8023( 2019) 02 - 0021 - 06
第 35 卷 第 2 期
森林工程
Vol. 35 No. 2
2019 年 3 月
FOREST ENGINEERI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刘宇彤,霍璐阳,李志国,刘晴,董爱荣*
(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Keywords: Serratia marcescens; imidazolium; urease; sucrase; catalase
0 引言
化学农药 多 是 有 害 物 质,长 期 持 续 使 用 化 学 农 药 ,会 对 生 物 和 环 境 造 成 危 害 ,而 且 由 于 耐 药 性
收稿日期: 2018 - 11 - 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670494) 第一作者简介: 刘宇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森林病理学。E - mail: 762935055@ qq. com * 通信作者: 董爱荣,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森林病理学。E - mail: darlmy@ 163. com 引文格式: 刘宇彤,霍璐阳,李志国,等. 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酶活 性的影响[J]. 森林工程,2019,35( 2) : 21 - 26.
摘 要: 本文分别采用靛酚蓝比色法、3. 5 - 二硝基水杨酸法、高锰酸钾滴定的方法,探究在土壤中种植大豆、加入粘质沙

不同湿地植物脱氮效果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不同湿地植物脱氮效果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1.济南市环境研究院ꎬ 山东 济南 250100
2.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ꎬ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 为研究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中不同植物脱氮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ꎬ采集水样测定脱氮效率ꎬ采集芦苇根际土壤、香
蒲根际土壤和对照土壤( 不种植物) ꎬ利用 Biolog 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特征. 结果表明:①与对照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No. 41801089ꎬ 41877424 ) ꎻ Shandong Province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ꎬ China
( No.ZR2017MD022)
[7]
研究表明ꎬ88% ~ 96%的
硝态氮是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去除的. HU 等
[8]
采用 N 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15
( 基质) 系统中氮去除提供理论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1 1 供试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
供试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
NH 4 去除率ꎬ表明约 75 2% ~ 85 6% 的 NH 4 是通过
第 33 卷 第 6 期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2020 年 6 月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33ꎬNo.6
Juneꎬ2020
不同湿地植物脱氮效果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潘福霞1 ꎬ 来晓双2 ꎬ 李 欣1 ꎬ 赵玉强1 ꎬ 王树志2 ꎬ 王 惠2
PAN Fuxia 1 ꎬ LAI Xiaoshuang 2 ꎬ LI Xin 1 ꎬ ZHAO Yuqiang 1 ꎬ WANG Shuzhi 2 ꎬ WANG Hui 2

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系统中的衰减规律研究

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系统中的衰减规律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作者简介博士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系统中的衰减规律研究王沛芳颖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摘要在分析河流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镇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为观测现场开展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中的衰减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水体中总氮衰减率越大水生植物密度越大总氮衰减关键词氮生态特征农业非点源氮的排放对生源要素氮的控制和治理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氮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性指标模型中的综合衰减系数模拟计算发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特性对氮输移过程影响较大影响了水体的流态特性本文在分析氮在河流水体中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渠为研探讨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下沟渠对衰减规律的影响不同生态特征河道内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在不亚硝酸态氮氧化成为硝态氮在水体中溶解氧条件较差最终以氮气或氨氮挥发进入大气宽浅型河道水面大水体中的宽浅型河道水生生物量要高于深窄型河道河道水体与水生植物接触的程度河道氮在沟渠中的持留时间较短不利于氮的去除对于大河道河道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迁移转化具有较大的影响试验研究内试验沟渠的生态特征林渠是一条多年的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边坡坡面长满狗芽根试验期间流速范围在边坡经过人工建设具体河道水力及几何参数特征值如表表林渠和赵渠河道水力及几何参数特征值项目流速?水深水面宽林渠赵渠林渠赵渠林渠赵渠林渠赵渠最小值林渠两岸边坡自然生长草本植物月和赵渠是一条经人工建设的生态型沟渠游河段月和详细植物种类和生长密度及边坡或水面的覆盖度参见表表林渠和赵渠河道的植物特征年月河段林渠赵渠种类生长位置密度种类生长位置密度备注月狗牙根边坡月水花生水面空心菜滨水带水花生水面空心菜滨水带边坡生长有八根草密度丛覆盖度监测断面布置试验河段长度林渠为分别设置试验断面设置见图图试验河段监测断面布置监测方案试验结果与分析河道的糙率特性分析运用河流一维水量模型和反问题计算方法河流一维水动力学基本方程式中为重力加速度?为曼宁糙率系数表林渠监测数据和糙率计算结果监测日期水温流速水深水面宽表赵渠监测数据和糙率计算结果监测日期水温流速水深水面宽绘制条沟渠中流速与糙率的相关关系曲线见图故此糙率系数条沟渠中随着水体流速的增大条沟渠的相关性林渠达到图渠道中流速相关关系曲线为研究不同尺度河道在不同水动力条件年不同断面的总氮浓度观测值如表由表可知条沟渠总氮的浓度值从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有显著降低趋势月表监测日期林渠断面流速?监测日期赵渠断面流速?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河道月林渠从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总月上游到下游的衰减率平均为月总氮的衰减率林渠和赵渠分别为月衰减率分别为赵渠气和氨氮的挥发效果较低促进了结论条沟渠的试验研究表明沟渠的几何尺度和水动力特性对水体中氮的输移过程和衰减规律有较在试验范围内由于赵渠流速大于林渠水动力条件活条渠道对河道水体中参考文献都基峻季学李羌宁谢曙光张晓健王占生王少丽杨克君刘兴年曹叔尤等王超等。

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

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01-15;修订日期:2008-03-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89);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yw-309);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项目(DBZX-2-024)资助作者简介:万忠梅(1979-),女,吉林长春人,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湿地生态环境变化与物质循环及土壤酶学研究。

E-mail:zmw518@*通讯作者:E-mail:songcc@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万忠梅1,2,宋长春1*(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动态分布、酶活性对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以及外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进一步加深理解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1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3945(2009)04-0951-06Vol.40,No.4Aug.,2009土壤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第40卷第4期2009年8月土壤酶是指土壤中的聚积酶[1],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并且主要来源于微生物[2],包括存在于活细胞中的胞内酶和存在于土壤溶液或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胞外酶[3]。

土壤酶是土壤组分中最活跃的有机成分之一,是土壤生物过程的主要调节者[4],其参与了土壤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与有机物质分解、营养物质循环、能量转移、环境质量等密切相关[5~7],并且酶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过程的限制性步骤[8,4],土壤酶的分解作用参与并控制着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物质转化循环的速率,因而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系统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江西农业大学“环境化学”课程以戴树桂主编的《环 境化学》为参考教材,自主研发的“环境化学”线上 课程通过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涵盖了大 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 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等内 容。同时,教学团队秉持“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的 指导思想,立足本省典型的环境问题,融入了以矿山 污染及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为核心的区域特色 显著、农林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教学。例如,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铀矿和鄱阳湖是江西省重要的典 型矿产和最大的淡水湖,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促进 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水体 污染。课程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土壤环 境化学和水环境化学教学中,融入了离子型稀土矿、 铀矿和鄱阳湖污染的原因、机理、现状和修复等江西 区域特色显著的专题内容。同时,在受污染环境修复 的教学中,突出鲜明的农林院校特色,侧重讲授安全 绿色的植被修复技术。 1.2 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3.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ake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explore how to combine Jiangxi'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build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relying on the self-developed Jiangxi Province boutique online open courses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platform,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flipping the teaching classroom,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shaping “three in one”, and cultivate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土壤基质对隧道内NOx去除效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壤基质对隧道内NOx去除效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壤基质对隧道内NOx去除效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增多,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NOx(氮氧化物)被认为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

隧道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等特殊因素,容易导致NOx积累,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隧道内NOx去除技术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研究表明土壤具有较好的NOx去除能力。

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和土壤颗粒表面具有吸附和转化NOx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隧道内的NOx。

同时,土壤作为一种生物基质,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和温度调节能力,符合隧道环境的特殊需求。

因此,选择适宜的土壤基质可以提高隧道内NOx的去除效率。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壤基质对隧道内NOx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寻找最适合隧道环境的土壤基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不同土壤基质对NOx去除的效果,建立隧道内NOx去除效率的评价体系;2. 探讨土壤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特征对NOx去除效果的影响;3. 测定不同土壤基质对隧道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分析其对NOx去除效果的影响;4. 确定最适合隧道环境的土壤基质,制定相应应用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模拟隧道内的NOx污染环境,利用不同种类的土壤基质进行实验研究,测定隧道内NOx去除效果以及各种土壤基质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等参数,分析不同土壤基质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制定最佳应用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土壤基质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针对隧道内NOx去除最适宜的土壤基质,并制定相应的应用方案。

同时,本研究可以丰富空气污染防治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壤硒污染对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土壤硒污染对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土壤硒污染对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土壤硒污染对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Se对黄棕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土壤Se对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有“抗性酶活性”现象.土壤Se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脲酶受Se的抑制作用最强.土壤Se含量与脲酶抑制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脲酶抑制率可作为Se生态风险评价的一项生物指示物.
作者:林匡飞徐小清金霞项雅玲 LIN Kuang-Fei XU Xiao-qing JIN Xia XIANG Ya-Ling 作者单位:林匡飞,LIN Kuang-Fei(华东理工大学危险化学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徐小清,XU Xiao-qing(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金霞,JIN Xia(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项雅玲,XIANG Ya-Ling(农业部环境质检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中国环境科学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5(z1) 分类号:X132 关键词:硒污染酶活性抑制率生态毒理效应生物指示物。

地下土壤渗滤技术及其强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地下土壤渗滤技术及其强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地下土壤渗滤技术及其强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曾明骁;宋广清;李站峰;杨开明;刘勇丽;陈盛;夏训峰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23(49)1
【摘要】地下土壤渗滤技术(SSIT)是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其建造费用低、运行维护简单及污水无害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散污水治理。

系统总结了SSIT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近20年内国内外在SSIT的研究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

重点综述了影响SSIT脱氮效率低的主要因素(进水碳氮比、间歇运行、分流进水及曝气强度)及强化脱氮技术(基质填料添加、纯化菌种或活性污泥接种及耦合工艺研发)。

最后总结了SSIT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潜力,为我国SSIT在分散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和实践依据。

【总页数】9页(P150-158)
【作者】曾明骁;宋广清;李站峰;杨开明;刘勇丽;陈盛;夏训峰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土壤
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2
【相关文献】
1.地下渗滤生物强化系统的建立及水力负荷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2.土壤微生物脱氮作用对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工艺的启示
3.地下渗滤系统强化生活污水脱氮的生
物基质研究4.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5.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强化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污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淋失动态变化的影响

污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淋失动态变化的影响

污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淋失动态变化的影响谢迎新;赵旭;熊正琴;邢光熹【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07()4【摘要】通过模拟稻田灌溉大型淋洗柱试验,在污染河水灌溉条件下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两种主要类型的稻田土壤——黄泥土和乌珊土的氮磷淋洗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灌溉淹水初期,不同形态氮素的淋失量均比较高,并达到峰值,以后淋失量逐渐降低,说明淹水初期淋失的氮素不是来源于灌溉河水,而是主要来自土壤氮。

到淹水后期,NO3--N和NH4+-N淋失量接近零值,但仍能观测到可溶性有机氮淋失现象,这表明可溶性有机氮是污水灌溉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

而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在灌溉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观测不到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的淹水后期,发现土壤磷素有淋溶损失现象,这可能是利用富营养化的河水长期淹水后,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土壤不能继续固持多余的磷素所致。

【总页数】5页(P43-46)【关键词】稻田土壤;模拟污水灌溉;氮磷淋失【作者】谢迎新;赵旭;熊正琴;邢光熹【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3.5;S151.93【相关文献】1.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效磷饱和容量及氮磷淋失 [J], 刘海[1,2];邹冬生;吴金水;肖和艾2.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效磷饱和容量及氮磷淋失 [J], 刘海;邹冬生;吴金水;肖和艾3.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特征试验研究 [J], 许晓光;李裕元;孟岑;焦军霞;石辉;张满意;吴金水4.减氮配施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冬瓜品质、产量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J], 李学文;李树营;王齐龙;刘家友;萧洪东;施卫明;喻敏5.预报式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下棉田土壤氮磷的淋失与利用 [J], 靳思佳;齐志明;桂东伟;李向义;曾凡江;陈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性污泥增强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生活污水中氮污染

活性污泥增强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生活污水中氮污染

活性污泥增强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生活污水中氮污染王敏;侯瑞彬;姬雅彤【摘要】将棕黄壤、炉渣和活性污泥按一定比例添加配置生物填料,装填在5个土柱(编号为1#~5#)中,棕黄壤和炉渣按1:1体积比配置,1#~4#土柱再分别添加0、2.5%(体积分数,下同)、5.0%、10.0%活性污泥,5#土柱只在生物填料层下部40 cm处添加5.0%的活性污泥.通过构建的地下渗滤系统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下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力负荷适宜为12cm3/(cm2·d),添加活性污泥最佳为5.0%(体积分数),此时土柱的启动周期为22 d,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别稳定为94.4%、77.8%.【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4页(P544-546,552)【关键词】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活性污泥【作者】王敏;侯瑞彬;姬雅彤【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地下渗滤系统(SIS)是基于生态学原理,集成厌氧、好氧处理工艺而形成的一种生态法处理技术。

在SIS中,污水在土壤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得到有效处理,污染物通过物理吸附、化学沉淀、微生物降解等作用被去除[1-2]。

SIS还具有系统位于地下、不影响地面的使用功能的优点,同时土层的保温作用使得系统在北方冬季也能稳定运行[3]。

在SIS中,氮的脱除途径有反硝化、植物吸收、土壤固定和氨氮挥发等,其中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是最主要的途径[4]。

李英华等[5]在SIS中添加了炉渣和5%(体积分数)的活性污泥,提高了氨氮和TN的去除率,但在研究中未提到活性污泥添加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且在SIS的应用中,有关活性污泥投配比的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本研究构建了添加炉渣和不同比例活性污泥生物填料的SIS,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下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基质渗滤特性及净化污水效果

人工湿地基质渗滤特性及净化污水效果

人工湿地基质渗滤特性及净化污水效果
黄钰铃; 惠二青; 周先华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6(031)005
【摘要】以细沙、细沙和碎石质量比为1∶1、1∶2、2∶1的三种组合,以及煤渣和壤土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共五种基质为供试对象,通过比较测定不同基质渗透性,选择渗透性较好的基质搭配填入人工湿地模型中,测定进出水水质,研究基质对系统净化污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渗透性对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有一定影响,当基质渗透性较好、孔隙率较高时,污水总磷、氨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较高;随时间延长,各指标去除率降低,其中总磷去除率与时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黄钰铃; 惠二青; 周先华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湖北宜昌 443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
【相关文献】
1.粉煤灰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N、P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J], 毛艳丽;宋丰明
2.地下渗滤系统填充基质改良及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J], 潘晶;孙铁珩;李海波
3.人工湿地基质渗滤特性及净化污水效果 [J], 黄钰铃; 惠二青; 周先华
4.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 [J], 朱夕珍;崔理华;温晓露;庹

5.煤渣-草炭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 [J], 崔理华;朱夕珍;骆世明;刘迎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V-B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对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UV-B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对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海涛,谢春梅,刘成前,等.UV-B 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对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1):111-121.LI H T,XIE C M,LIU C Q,et al.Effects of UV-B-enhanced straw decomposition on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 activities[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4,43(1):111-121.UV-B 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对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李海涛1,谢春梅1,2,刘成前1,李祖然3,李元1,湛方栋1,何永美1*(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处,昆明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昆明650201)Effects of UV-B-enhanced straw decomposition on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activitiesLI Haitao 1,XIE Chunmei 1,2,LIU Chengqian 1,LI Zuran 3,LI Yuan 1,ZHAN Fangdong 1,HE Yongmei 1*(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2.Student Office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3.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Horticultur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enhanced UV-B radiation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ice straw,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wdecomposition after enhanced UV-B radiation and its indirect effect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paddy soil were explored.In this study,afiel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terraced fields in Yuanyang (1600m above sea level ),taking the local rice variety Baijiao Lao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effects of enhanced UV-B radiation (5.00kJ·m -2)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ice straw,straw degradation,and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nhanced UV-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ellulose content摘要:为明确UV-B 辐射增强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阐释UV-B 辐射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在元阳梯田(海拔1600m )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水稻品种白脚老粳为研究对象,研究UV-B 辐射增强(5.00kJ·m -2)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及其还田后秸秆降解、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_张建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_张建

中国环境科学 2002,22(5):438~44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张建,黄霞*,魏杰,胡洪营,施汉昌(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要: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地下渗滤系统中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约50%的进水总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关键词:地下渗滤系统;生活污水;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32(2002)05-0438-04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mechanism in 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 ZHANG Jian, HUANG Xia, WEI Jie, HU Hong-ying, SHI Han-chang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8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2,22(5):438~441Abstract: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mechanism in 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 treating domestic wastewater was studied. The hydraulic loading was 2 cm/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NH4+-N, COD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all over 90%.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NH4+-N, COD and total phosphorus below 0.2, 30 and 0.025 mg/L respectively.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achieved as 63.5%.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ntaminants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equalization of flow distribution.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through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as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of nitrogen, which could remove about 50% of influent total nitrogen. How to improv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was the key to enhance nitrogen removal rate. Phosphorus in sewage was mainly removed by fixation processed in the soil, such as adsorp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Key words: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domestic wastewater;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加以净化.该系统具有不影响地面景观、基建及运行管理费用低、出水水质好、受外界影响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分散居住地区和城镇地区污水的处理[1].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益严重和污水回用研究的广泛开展,地下渗滤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1-10].目前,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地下渗滤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应用,但这些研究和应用多是对运行结果的简单分析.在净化机理、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运行模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还少有报道.作者对地下渗滤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强化均匀布水方式优化地下渗滤系统的处理性能进行了探讨.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试验装置渗滤系统剖面如图1.预沉池出水由泵提升收稿日期:2001-12-1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0-03)* 通讯联系人5期 张 建等: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439至渗滤装置中的布水管.该布水管放置在一个底部不透水的布水槽中,布水槽上的渗滤沟内填充有经人工配置的特殊土壤渗滤层,污水通过沟内土壤的毛管浸润作用,缓慢地扩散入周围土壤,在土壤、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渗滤出水由系统底部的集水管收集并排出.试验用水取自清华大学生活污水泵站.试验装置共2套,尺寸均为70×75×80cm,水力负荷均为2cm/d,地表种植早熟禾,其中系统1为常规布水方式,系统2采用了强化布水系统,即在布水槽侧翼设置毛管浸润性能良好的材料,以增强布水的均匀性. 1.2 检测项目与方法常规性的水质检测项目有COD 、氨氮、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分别采用重铬酸钾法、纳式试剂光度法、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酚二磺酸光度法、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和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植物成分检测项目有全氮和全磷,分别采用半微量蒸馏滴定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比色法. 2 结果与讨论2.1 植物生长和水量平衡分析草坪植物的生长与水量的变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量的供给状况直接决定了草坪植物的生长状况.另外,草坪植物的生长,改良了土壤的性质,有效地提高了根区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同时草坪植物的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是导致出水水量变化的根本原因.系统2由于采用了强化布水系统,系统中污水分布更为均匀,植物生长良好.而系统1的植物生长则略差.前者的蒸发量为污水投加量的35.6%,而后者则仅为19.0%. 2.2 污染物去除效果2.2.1 COD 去除效果 COD 进出水变化见图2.系统的进水COD 在93~264mg/L 之间变化,波动较大,而出水中COD 则比较稳定,均小于30mg/L,系统对COD 的去除率约90%.这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及抗冲击负荷能力.图2 进出水中COD 的变化 Fig.2 Changes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COD—◆— 进水 —□— 系统1出水 —△— 系统2出水图3 进出水中氨氮浓度的变化Fig.3 Changes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NH 4+-Nconcentration注同图22.2.2 氮的去除效果 氨氮进出水的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系统进水中氨氮浓度在22.2~50.0mg/L 之间波动,而出水中氨氮浓氨氮浓度(m g /L )总氮浓度(m g /L )440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2卷度则非常稳定,均低于0.2mg/L,系统对氨氮去除率达99%以上,可见地下渗滤系统对氨氮有着非常好的去除效果.进出水中总氮的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从图4可看出,系统进水中总氮浓度在43.41~49.28mg/L 之间,出水中总氮浓度在25mg/L 左右波动,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没有氨氮那么明显.图4 进出水中总氮浓度的变化Fig.4 Changes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total nitrogenconcentration注同图22.2.3 磷的去除效果 磷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物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严格限制进入封闭性水体中的磷含量.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极强,可以认为磷在土壤中几乎是不移动的[8,9],由此地下渗滤系统对磷的去除能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3,4,8,9].两套地下渗滤系统进水中的总磷浓度约为4mg/L,而出水中总磷浓度极低,在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的检测下限(0.025mg/L)以下,总磷去除率基本达到100%.2.2.4 两套系统的去除效果比较 表1比较了系统1和系统2对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其计算如式(1)所示:1000000×−=C Q C Q C Q y ee (1) 式中: y 为污染物质去除率(%);Q 0为进水流量(L/d);C 0为进水污染物浓度(mg/L);Q e 为出水流量(L/d);C e 为出水污染物浓度(mg/L).由表1可看出,系统2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系统 1.可见,在地下渗滤系统中设置强化布水措施不仅有利于地表植物的生长,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表1 系统1和系统2的去除率比较(%,运行45d) 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removal rates of system 1and that of system 2 (%, 45 days)系统布水 方式 COD 去除率 总磷 去除率 总氮 去除率 氨氮 去除率 1 普通 90.2 100 53.2 99.8 2强化92.310063.599.92.3 氮磷去除机理分析2.3.1 进出水中氮的组成分析 对系统2进出水中的总氮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水中的总氮以氨氮为主,占总氮的百分比大于70%,而出水中的总氮则基本上全部为硝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达98%以上.这说明内部的硝化反应进行得很好,而反硝化反应差则是系统总氮去除率不高的重要原因.Mikael Pell [4]等的研究表明,表层土壤的通气传氧性好,利于好氧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在6.7cm/d 的水力负荷下,表层1.5cm 的土壤即可去除80%以上的BOD 5和氨氮.可见地下渗滤系统中,有机质的迅速降解使得反硝化菌可资利用的碳源不足,而好氧环境亦不利于反硝化菌的生长繁殖,由此导致较低的总氮去除率.2.3.2 总氮去除途径分析 地下渗滤系统中,氮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作物吸收、生物脱氮以及氨氮挥发.生活污水中的氮通常以有机氮和氨(也可以是铵离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由于土壤颗粒带有负电荷,铵离子很容易被吸附,土壤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土壤又可恢复对铵离子的吸附功能.土壤对负电荷的NO 3-没有吸附截留能力,NO 3-随水运动迁移.在迁移过程中NO 3-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而成为植物营养成分,也可能发生反硝化过程,最终转化为N 2或者N 2O 而挥发掉[8].在试验进行的第42d,对系统2中的牧草进总氮浓度(m g /L )5期张建等: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441行了收割,通过牧草的重量、含水率及全氮含量的测定,得到试验系统运行期间通过作物吸收所去除的总氮量M1.由进出水中总氮浓度和进出水流量可以得到42d污水投配期间的氮投配总量M2和排放总量M3.试验系统采用的填充土壤pH值为中性,所以可以忽略氨氮的挥发损失.由式(2)可得到系统运行期间通过生物脱氮而去除的氮量M4.M4=M2-M1-M3 (2) 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反硝化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氮是地下渗滤系统脱氮的主要途径,其去除的总氮含量为9.43g,占投配总氮量的49.11%;植物吸收的总氮量为2.76g,占投配总氮量的14.36%,也是去除氮的重要途径;随处理出水排放的氮量为7.01g.地下渗滤系统地表种植的早熟禾对氮的吸收速率为35~55g/(m2⋅a)[8],即便按照最大值55g/(m2⋅a) 计算,42d内植物吸收的总氮量为3.32g,仅为投配总氮量的17%,可见靠提高植物吸收的总氮量以提高系统的除氮能力其上升空间不大,而由反硝化去除的总氮量尚不到投配总氮量的50%,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为系统提供良好的反硝化条件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根本出路.2.3.3磷去除途径分析地下渗滤系统中磷的去除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3,4]:土壤的吸附与沉淀作用、生物同化作用(主要为植物的吸收作用).利用上述总氮去除途径的分析方法对磷的去除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去除的总磷量高达系统投配总磷量的90%以上,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而通过植物吸收去除的磷总量仅占投配总磷量的10%以下.3 结论3.1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地下渗滤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亦有利于栽种植物的生长.3.2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的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参考文献:[1] USEPA. Wastewater treatment/disposal for small communities [M].1992.75-79.[2] Robert L Siegrist. Soil clogging during subsurface wastewaterinfiltration as affected by effluent composition and loading rate [J]. J. Environ. Qual., 1987,16(2):181-187.[3] Donald B Aulenbach, Nie Meisheng.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of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treated wastewater by sand [J]. J.WPCF, 1988,60(12):2089-2094.[4] Mikael Pell, Fred Nyberg. Infiltration of wastewater in a newlystarted pilot sand-filter system:Ⅰ.Reduction re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phosphorus [J]. J. Environ. Qual., 1989,8:451-475. [5] Mikael Pell, Fred Nyberg. Infiltration of wastewater in a newlystarted pilot sand-filter system:Ⅱ.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s [J]. J. Environ. Qual., 1989,8:457-462.[6] Mikael Pell, Fred Nyberg. Infiltration of wastewater in a newlystarted pilot sand-filter system: Ⅲ.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J].J. Environ. Qual., 1989,8:457-462.[7] Baveye P, Vandevivere P.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mechanismsof the biological clogging of saturated soils and aquifer materials [J]. Critical Rev. Environ. Sci. Tech., 1998,28:123-191.[8] 高拯民,李宪法.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 [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9] 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12(3):4-7.[10] 陈绍军,宋万,刘月.地下渗滤中水回用技术的工艺设计[J].给水排水,1998,24(12):32-34.作者简介:张建(1976-),男,山东临沂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篇.。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变化特征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变化特征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变化特征许亚东;王涛;李慧;杨改河;韩新辉;冯永忠;任广鑫【摘要】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选择退耕种植柠条后恢复15a、30 a、40 a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坡耕地(CK)为对照,研究了柠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4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碳氮磷养分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柠条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随着柠条年限的增长,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更敏感,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比耕地,在0~10 cm土层蔗糖酶增幅可达40%,84%,109%,而脲酶增幅可达5.32,6.11,8.58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速效磷,有机碳,全氮,全磷之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可以作为评价柠条林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18(026)002【总页数】8页(P363-370)【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柠条;土壤酶活性;土壤质量【作者】许亚东;王涛;李慧;杨改河;韩新辉;冯永忠;任广鑫【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属于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各个生境下都有广泛分布,是黄土高原的优势灌木之一。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王月;刘兴斌;韩晓日;杨劲峰;李娜【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sandy soil quanlity, we conducted a study on pean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NPK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fertility in the upland sandy soil, a more than five yearsˊ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since 2009).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no fertilization(CK), N, NP, NPK, M (organic fertilizer), M+N, M+NP,M+NP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MB-N), the activity of urease, phosphatase and invertase of the treatments with organic matter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s,with the MNPK treatment having the biggest increase than CK treatment,the increase of SMB-C, SMB-N, urease, phosphatase,and invertase was by 104.1%,201.2%, 68.9%,34.2% and 57.5%, respectively. Urease, phosphat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N,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Long 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or co-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mineral fertilizers not only increases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but also enhances soil enzymes, thus can improve sandy soil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为探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风沙土质量的影响,以风沙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9年)为平台,研究连续5年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MNPK)处理耕层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

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土壤酶(Soil Enzyme )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分泌物[1-2]。

土壤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为土壤有机体的代谢和分解提供动力,与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3-5]。

土壤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转移时,其活性强弱往往能够影响物质循环的速率,又因为其活性易受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反映土壤养分转化的强度和方向[5]。

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较全面地反映土壤环境变化的生物学指标,通过测定相应酶的活性,能够间接了解某种物质在土壤中的转化情况[6]。

近年来,随着土壤酶学的分析技术不断更新,关于森林、草原和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土壤酶活性研究也呈井喷式增长[7-8],相对而言,森林和草原的土壤酶活性比农田土壤的酶活性更高[9],且大多有随土层加深而活性降低的趋势[10-11]。

但是,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各种生态系统都遭到了更为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双重干扰,土壤生态系统日益脆弱[5]。

因此,监测不同土壤酶活性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规律,对了解土壤生态系统质量、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防止土壤退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1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1.1土壤酶活性对水、气、热条件的响应土壤水分含量、通气条件和温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显著。

不同的水、气、热条件会直接影响土壤酶的状态和活性强弱;对土壤动物、微生物活性及植被类型的影响会间接作用于土壤酶活性。

降水、灌溉和干旱等都会对土壤酶活性和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直接影响,土壤湿度在调节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方面至关重要[12-13],然而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物质循环的转换,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才会正常进行。

一般情况下,土壤水分越高,酶活性越高,但土壤过湿时,酶活性减弱;反之,水分降低,土壤酶活性减弱[9]。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
第3 7卷第 1 O期
21 0 2年 1 0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oNM ENTAL CI S ENCE AND ANAGEMENT M
Vn . 7 1 3 No 1 .0 Oc .2 2 t 01
文章 编 号 :6 4— 1 9 2 1 1 1 7 6 3 (0 2)0—0 2 0 8—0 4
r a t n c n i o s h s p p ra ay e h h e y i a u s ra e wa twa e ? l a in s se o i r v h o a i o e e c i o d t n .T i a e n lz d t e t r e t p c ls b u c se t ri o i f n t to y t ms t mp o e t e tt l t g n r n r r mo a f c e c ,a d r s a c e u t s o t a e mo t f c i emeh d f rrd cn h oa i o e o c n r to fl e t e v ef in y n e e r h r s l h w t h s e f t t o o u i gt et tlnt g n c n e t i n i ef n l i s h t e v e r a n u wa n e mi e t t ra d p o i i g o g n c mat rf rmir b a n c r i e t fs i ly r si t r t n e n r v d n r a i t o c o ili e t n d p h o o l a e . t wa e a
LuY z og , n i n , hn i u , i X neg , i e o i uh n Wa gLj Z a gLe Xa u fn X i u u y Bd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与相关酶活性研究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与相关酶活性研究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与相关酶活性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环境中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生物脱氮技术因具有经济、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成为废水脱氮的首要选择。

生物脱氮对削减污水中的氮排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污水的生物脱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具有强烈增温效应的N<sub>2</sub>O,对地球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

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生物脱氮的正面作用、尽可能减少N<sub>2</sub>O的产排,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酶的催化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影响N<sub>2</sub>O产生的关键,其活性决定了N<sub>2</sub>O的产生路径及其释放量。

深入的了解外部环境条件与N<sub>2</sub>O产生酶的活性变化规律,就能够找到减少、进而控制N<sub>2</sub>O产生的办法。

因此,面临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深入研究生物脱氮过程中N<sub>2</sub>O的产生机理,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论文在缺氧-好氧SBR生物脱氮系统中研究了与N<sub>2</sub>O产生有关的关键酶HAO和NOR的提取方法,并优化了测定酶活性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C/N比和曝气量下,N<sub>2</sub>O的释放和HAO 酶活性的变化。

通过分析阐述了不同环境下HAO、NOR与N<sub>2</sub>O释放之间的关系。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考察了破壁方法、压力、次数及裂解液用量对活性污泥粗提液中DNA含量的影响,对粗酶提取技术及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压力破壁比超声破壁效果好,破壁压力、次数及裂解液用量对脱氮活性污泥粗提液中DNA、HAO酶活力及其酶比活力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P&lt;0.01);(2)为了获得比较高的酶活性,选择使用2 mol/L HCl溶液当作反应终止试剂,受体供体比选用1:1;(3)综合对DNA含量、酶活力及酶比活力的考虑,在110 MPa下,加裂解液5 mL及破壁2次更适合污水生物处理中HAO 的研究,既节省时间,又能较好的保持酶活性;(4)在测定NOR酶还原活性时,加热过的试样酶活性比原试样酶活性要高(P&lt;0.05)。

水动力控制强化碱活化过硫酸盐原位修复1,2-二氯乙烷污染地下水

水动力控制强化碱活化过硫酸盐原位修复1,2-二氯乙烷污染地下水

知库环境工程学报第15卷第5期2021年5月Vol. 15, No.5 May 2021Eco-Environmental Knowledge WebChines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010)62941074m i 文章栏目:水污染防治DOI10.12030/j.cjee.202012156 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识码 A谢滟,卢桂宁,党志,等.水动力控制强化碱活化过硫酸盐原位修复1,2-二氯乙烷污染地下水[J].环境工程学报,2021, 15(5): 1577-1587.XIE Tian, LU Guining, DANG Zhi, et al. Hydrodynamic control-enhanced alkali activated persulfate for in situ remediation of 1,2-dichloroethane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1, 15(5): 1577-1587.水动力控制强化碱活化过硫酸盐原位修复1,2-氯乙烷污染地下水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2.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南宁5300043.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541006第一作者:谢滟(1983 —),女,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土壤及地下水调查和修复。

E-mail: tianckstar@ 163 .com*通信作者:卢桂宁(1980—),男,博士,研究员。

研究方向: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水体/土壤的生态修复。

E-mail : ****************摘要针对某受1,2-二氯乙烷污染场地,开展水文地质实验并求解水文地质参数,采用水动力控制强化原位 化学氧化技术修复了地下水含水层中受污染的地下水,探究了碱活化过硫酸盐对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去除效 果,并对地下水水化学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042727104(2009)0120094206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黄映恩1,雷中方1,张振亚2,杉浦则夫2(1.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2.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科学研究院,日本筑波3058572) 收稿日期:2008208225 基金项目:JST 战略的国际科学技术协力推进事业资助项目(ADD 19196) 作者简介:黄映恩(1984—),男,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雷中方,女,副教授,E 2mail:zflei @fudan .edu .cn .摘 要:研究了土壤渗滤系统污水脱氮效果及其与内部酶活性空间分布的关系.7个工况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力负荷0.01m 3・m -2・d -1条件下,系统对C OD,NH 32N,T N,TP 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②系统内部中层和底层的脲酶活性均与系统的T N 去除率显著正相关,底层的亚硝酸盐还原酶(N I R )活性与出水的NO 3-2N,T N 浓度显著负相关,硝酸盐还原酶(NAR )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不明显.现将前两种酶活性(脲酶,N I R )作为指示系统脱氮效果的重要指标.关键词:土壤渗滤;脱氮;脲酶;亚硝酸盐还原酶(N I R );硝酸盐还原酶(NAR )中图分类号:X 703.1;X 53 文献标志码:A土壤渗滤法是一种生态型污水就地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土壤2微生物2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在有效去除COD 的同时,也能够去除氮、磷等营养素及病原体等,具有净化效果好、基建投资低、无需曝气、低能耗、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123].作为解决水污染和污水回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尤其适合于目前水环境日益恶化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图1 试验用土柱剖面示意图Fig .1 Sche matic of the s oil colu mn但是由于土壤氧化还原环境、水质特点和水力负荷等的差异,不同的土壤渗滤系统的脱氮效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快速渗滤系统的脱氮效果不太理想[325],而地下渗滤沟系统对T N 的去除率能达到70%~80%[627].目前,对于土壤渗滤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如土壤类型和土壤层高度、水力负荷、系统堵塞问题等方面[8213],而作为污水净化重要参与者的土壤酶却研究甚少,只是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中有一些报道[14219].本文通过对实验室模拟土柱中不同深度酶活性的测定及其与污水脱氮情况的相关性分析,以期揭示土壤渗滤系统中酶的活性大小及其与脱氮效果的关系,为全面了解土壤渗滤法中脱氮机制和促进工艺的优化运行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模拟土壤渗滤系统的土柱进行(如图1所示).土柱内径16c m ,高100c m ,在40和70c m 处设置有法兰盘(便于拆柱取土样).整个渗滤系统由底部5c m 厚的砾石承托层、80c m 高的复合土壤层(复旦花园土掺和一定比例的粉煤灰渣配制)以及2c m 厚的砂石布水层构成.系统从2007年4月中旬启动,每日以低有机负荷的人工配水第48卷 第1期2009年2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48No .1Feb .2009(COD:106.7mg ・L -1,NH 32N:13.1mg ・L -1,TP:17.1mg ・L -1)间歇投配驯化至6月中旬,系统出水基本稳定.而土柱表层土壤的好氧细菌总数从(1.73±0.33)×106CF U ・g -1增大到(11.9±2.2)×106CF U ・g -1,硝酸细菌也从0.94×103增加到了5.97×103MP N ・g -1,系统驯化基本成熟.从2007年6月中旬开始至2008年4月下旬以人工模拟污水(主要成分:葡萄糖、尿素、NH 4Cl 和KH 2P O 4,用自来水配制)完成7个工况的运行,各工况进水的组成和水质特征如表1所示.每个工况运行4周,水力负荷保持0.01m 3・m-2・d -1.实验土柱采用干湿交替运行的方式以维持和恢复土壤的好氧状态,避免因体系内部缺氧可能引起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受抑制现象的出现.实验中使用同一根土柱,相邻工况之间有4~5d 的休灌期,以便采集分析土样和恢复土壤的渗透能力.在两个工况间的休灌期,采用梅花点阵法,在土柱中心和四周各设一采样点,对每一点位,分别在表层(0~10c m )、中层(20~30c m )、底层(50~60c m )分层取样,均匀混合相应土层各采样点的土样.其中一部分装入无菌塑料袋内,贮于4℃冰箱中用于微生物计数实验;另一部分于室内自然风干供土壤酶活性的测定.表1 人工模拟污水组成及水质特征Tab .1 Compositi 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ynthetic waste water工况ρ成分/mg ・L -1葡萄糖NH 4Cl尿素KH 2P O 4t 水/℃pHρ指标/mg ・L -1CODNH 32NT NTPⅠ186.853.29.321.425.0~26.56.5199.313.9220.764.88Ⅱ282.179.819.228.224.1~27.26.5300.920.8732.836.43Ⅲ418.8101.925.541.724.0~26.96.5446.726.6840.119.50Ⅳ503.9125.433.149.820.4~23.96.5537.532.8250.5211.36Ⅴ504.9221.731.547.416.0~19.06.5538.658.0175.1810.80Ⅵ483.5288.829.046.78.1~15.26.5515.775.5892.1410.64Ⅶ471.667.311.847.319.5~22.06.5503.017.6126.5210.781.2 分析方法常规的水质指标:COD ,NH 32N,NO 2-2N ,NO 3-2N,T N 和TP 均依照国家标准方法测试[20].土壤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文献[21]中的方法: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α脲酶,单位以1g 土37℃下每天催化尿素降解产生的NH 4+2N 的微克数表示(μg ・g -1・d-1);格利斯试剂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还原酶(N itrite 2reductase,N I R )活性αN I R,单位以1g 土30℃下每天还原的NO 2-2N 的毫克数表示(mg ・g -1・d -1);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硝酸盐还原酶(N itrate 2reductase,NAR )活性αNAR ,单位以1g 土30℃下每天还原的NO 3-2N 的毫克数表示(mg ・g -1・d -1).土壤微生物计数采用文献[22]的方法:其中好氧细菌采用平板计数法,硝酸细菌采用最大或然数(MP N )计数法.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借助SPSS 15.0软件进行.用于分析的数据,其中水质指标的数据为每一工况下6次常规监测结果的平均值,土壤性质的数据为3次平行实验结果的平均值.2 结果与讨论2.1 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系统进出水中COD 和NH 32N,T N 的变化情况如图2(见第96页)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前4个工况进水COD 从199.3mg ・L -1逐渐提高到537.5mg ・L-1,系统中有机负荷逐渐增大,而后继的工况COD稳定在约500mg ・L -1左右,出水COD 稳定且小于30mg ・L-1,其COD 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土壤渗滤法对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能力,且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目前对土壤渗滤法净化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COD 的降解主要归因于微生物的生长和表层形成的生物膜的氧化反应[2].驯化成熟时表层好氧微生物数量的大量增长也验证了这一观点.从工况Ⅰ~Ⅵ,进水中NH 32N 浓度逐渐增大,但出水NH 32N 非常稳定,即使工况Ⅶ时进水NH 32N 浓59 第1期黄映恩等: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图2 不同工况条件下系统进出水水质变化情况Fig .2 Concentrati on variati ons of influent and corres pondingeffluent of the syste m under different runs 度降至17.61mg ・L -1,出水的浓度仍能维持在0.2mg ・L -1以下,去除率大于99%(图2).系统对T N 的去除情况与NH 32N 基本相同,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T N 稳定在2mg・L -1以下,而且主要以NO 3-2N 的形式存在.这说明了系统内部硝化和反硝化情况良好.土壤是P 的巨大储存库.土壤渗滤法中污水中的P 主要通过土壤吸附、进而与金属离子形成化学沉淀得到去除[2].本研究中进水的TP 从5提高至11mg ・L -1左右,而出水中TP 含量极低,在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的检测下限(0.025mg ・L -1)以下,TP 的去除率几乎达到100%,从土柱实验开始至7个工况结束的近一年实验中一直保持着如此高的TP 去除率.2.2 土壤酶活性分析脲酶能酶促尿素生成NH 3和CO 2,它的专性很强,进入土壤中的尿素只有在脲酶存在下才能水解[21].用于填柱的复旦花园土的脲酶初始活性为116.8μg ・g -1・d -1,经过两个月的低浓度人工配水(氮以NH 32N 的形式存在)驯化和第一工况进水后,活性下降到了10μg ・g -1・d -1以下(如图3(a )示).这主要是由于花园土中植物根系的存在能够向土壤中大量分泌脲酶[17];而驯化和第一工况的配水,大大限制了脲酶活性的表达,导致工况Ⅰ结束时所取土样的活性不足填柱时的1/10.此外,土柱中无植物根系的存在和配水可能导致的土壤微生物构成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脲酶活性的表达.随着进水NH 32N,T N 浓度的提升,不同深度土壤的脲酶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当工况Ⅴ条件下、进水T N 为75.18mg ・L -1时,3个深度处土壤的脲酶活性达到了最大值,分别是73.3,65.7,38μg ・g -1・d -1(如图3(a )示).虽然脲酶是一种酶促尿素降解的专性酶,但在仅提高进水NH 32N 的情况下(工况Ⅴ与工况Ⅳ相比),其活性却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可能与系统中氮元素的有效转化、磷元素含量提高进而刺激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关.而工况Ⅵ与工况Ⅴ相比,进水T N 继续提高到了92.14mg ・L -1,3个深度处的脲酶活性却有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水温的急剧降低(平均温度由工况Ⅴ的18℃下降至工况Ⅵ的10℃左右),造成土壤温度的下降,抑制了释放酶类的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已存在的脲酶活性的表达.而工况Ⅶ虽然进水T N 下降至26.52mg ・L -1,但由于运行的平均温度在22℃左右,表层脲酶活性较工况Ⅵ有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见,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进水水质以及环境温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具体机理与原因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硝酸盐还原酶(NAR )能酶促土壤中的NO 3-2N 还原成NO 2-2N,同时它还参与土壤中铁的还原[21].系统NAR 活性变化如图3(b )所示.从图3(b )可以看出,不同的工况下,中层土壤的NAR 活性变化不大,而表层和底层的活性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填柱时的土样NAR 活性(0.322mg ・g -1・d -1)相比,不同深度处土壤NAR 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表层土壤的NAR 活性最大.这可能是因为土柱表层硝化作用明显,土壤溶液中NAR 的催化基质NO 3-2N 与土柱下层相比含量高,而且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充足,有利于NAR 活性的表达.一些研究者对不同深度的草原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监测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23].与脲酶活性对温度的敏感程度相比,NAR 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工况Ⅵ运行结束时表层NAR 活性较工况Ⅴ还有所增强,而中层和底层的NAR 活性只是略有下降.亚硝酸盐还原酶(N I R )能酶促土壤中的NO 2-2N 还原成NO,是反硝化途径的关键酶,因为它催化的是从土壤固定态N 向气态N 转化的过程[24].系统的N I R 活性变化情况如图3(c )所示.从图3(c )中可以看出不同土层N I R 活性大小的顺序大体上为:中层>表层>底层.与NAR 活性大小的分布有所不同,中间土层的N I R 活性最强.这是因为N I R 催化的基质NO 2-2N 是NAR 催化反应的产物,两种酶催化的反应69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是一个相继进行的过程,因此出现最强N I R 活性的土壤深度与NAR 的相比有一定的空间差异,前者较后者深.N I R 活性同样受到温度的影响,工况Ⅴ和Ⅵ的活性与前几个工况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填柱时土样(未检测出N I R 活性)相比,这些工况条件下的N I R 活性都有所提高.反硝化酶(NAR,N I R )活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系统反硝化作用的变化情况,对系统的出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图3 系统中土壤酶活性变化情况:(a )脲酶;(b )硝酸盐还原酶(NAR );(c )亚硝酸盐还原酶(N I R )Fig .3 Changes of enzy me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dep ths of s oils of the syste m:(a )U rease;(b )NAR;(c )N I R2.3 系统脱氮效果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2列出了不同工况下进出水的T N 浓度和T N 去除率,通过2.2节的初步分析可知土壤酶活性与水质净化存在着一定关系,但是否显著并不清楚.表2 土柱试验各工况进出水TN 浓度和TN 去除率Tab .2 T N re moval perfor mance f or the seven arranged runs工 况ρT N/mg ・L -1进 水出 水η去除/%Ⅰ20.761.3493.5Ⅱ32.831.3995.8Ⅲ40.110.9897.6Ⅳ50.521.1197.8Ⅴ75.180.9598.7Ⅵ92.141.0798.8Ⅶ26.520.7797.1 在运用SPSS 软件对每一工况的平均进、出水水质和相应的土壤酶活性进行了Pears on 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如表3所示),各层脲酶活性与系统去除的T N 量,T N 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中层和底层脲酶活性与系统T N 去除率之间的正相关性是显著的(p <0.05);此外,底层脲酶活性与系统去除的T N 量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即脲酶活性越大,系统的T N 去除率越高,去除的T N 量也越多.这说明了在土壤渗滤系统脱氮过程中,脲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促进有机氮向无机氮的转化,使系统脱氮能力增强.这与其他一些作者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4217].在实际的污水净化工程中,为了缩短土地处理系统的驯化期,提高系统的脱氮能力,可以考虑向系统土壤添加外源脲酶固定化制剂,这将有利于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对氮类物质的净化能力.经过对反硝化过程至关重要的两种酶活性(N I R 、NAR )与系统脱氮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表3),发现底层N I R 活性与出水的NO 3-2N 和T N 浓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01),其Pears 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26.即N I R 活性越高,出水T N 越低,系统脱氮效果越好.而各层的NAR 活性与出水NO 3-2N 和T N 浓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p >0.05).这说明了底层N I R 在系统的反硝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系统出水的脱氮效果.底层N I R 活性与出水NO 3-2N ,T N 浓度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正好说明了这一点.79 第1期黄映恩等: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89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表3 土壤酶活性和进出水中部分氮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Tab.3 Pears on correlati on coefficients bet w een s oil enzy matic activities ands ome nitr ogenous indices of influent or effluentr项 目T N去除率T N去除量出水NO3-2N浓度出水T N浓度表层脲酶0.7010.566-0.539-0.637中层脲酶0.76630.647-0.568-0.568底层脲酶0.84230.8413-0.453-0.533表层硝酸盐还原酶-0.435-0.472-0.0060.116中层硝酸盐还原酶-0.007-0.433-0.430-0.226底层硝酸盐还原酶-0.451-0.480-0.0610.123表层亚硝酸盐还原酶0.192-0.375-0.576-0.459中层亚硝酸盐还原酶-0.036-0.3660.1410.206底层亚硝酸盐还原酶0.6230.320-0.90733-0.92633 注:r表示Pears on相关系数;3表示0.05水平显著,33表示0.01水平显著.上述相关性分析说明脲酶和N I R活性与系统脱氮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将这两种酶作为指示系统脱氮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有可能建立起快速高效的土壤渗滤系统去除效果的评价模式和体系.参考文献:[1] 孔 刚,许昭怡,李华伟,等.地下土壤渗滤法净化生活污水研究进展[J].土壤,2005,37(3):2512257.[2] 王书文,刘庆玉,焦银珠,等.生活污水土壤渗滤就地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6,32(3):5210.[3] Kadam A,Oza G,Ne made P,et al.Munici pal waste water treat m ent using novel constructed s oil filter syste m[J].Che m osphere,2008,71(5):9752981.[4] 王 禄,喻志平,赵智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氨氮去除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4):5002504.[5] 崔程颖,马利民,张选军,等.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2):95298.[6] 孔 刚,许昭怡,王 勇,等.地下土壤渗滤沟的工艺构造对氮磷去除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2):728,11.[7] 张 建,黄 霞,刘超翔,等.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J].环境科学,2002,23(6):57261.[8] 郑艳侠,冯绍元,蔡金宝,等.用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去除水库微污染有机物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5,36(9):108321087.[9] Quanrud D M,A rnold R G,W ils on L G,et al.Effect of s oil type on water quality i m p r ove ment during s oil aq2uifer treat m ent[J].W ater Science&Technology,1996,33(10211):4192431.[10] Van Cuyk S,Siegrist R,Logan A,et al.Hydraulic and purificati on behavi ors and their interacti ons duringwastewater treat m ent in s oil infiltrati on syste m s[J].W ater Research,2001,35(4):9532964.[11] Van Cuyk S,Siegrist R L.V irus re moval within a s oil infiltrati on zone as affected by effluent compositi on,ap2p licati on rate,and s oil type[J].W ater Research,2007,41(3):6992709.[12] BalksM R,Mc Lay C D A,Harfoot C G.Deter m inati on of the p r ogressi on in s oil m icr obial res ponse,and chan2ges in s oil per meability,foll owing app licati on of meat p r ocessing effluent t o s oil[J].A pplied Soil Ecology,1997,6(2):1092116.[13] Magesan G N,W illia m s on J C,Yeates GW,et al.W astewater C∶N rati o effects on s 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and potential mechanis m s for recovery[J].B ioresource Technology,2000,71(1):21227.[14] 吴振斌,梁 威,成水平,等.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5):6222624.[15] 吴振斌,梁 威,邱东茹,等.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J].生态学报,2002,22(7):101221017.[16] 吴振斌,周巧红,贺 锋,等.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剖面微生物活性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03,23(4):4222426.[17] 岳春雷,常 杰,葛 滢,等.人工湿地基质中土壤酶空间分布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J ].科技通报,2004,20(2):1122115.[18] Shackle V J,Free man C,Reynolds B.Carbon supp ly and the regulati on of enzy me activity in constructed wet 2lands [J ].Soil B iology &B ioche m istry ,2000,32(13):193521940.[19] Zhou Q H,W u Z B,Cheng S P,et al .Enzy matic activitie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di 2n 2butyl phthalate(DBP )bi odegradati on [J ].Soil B iology &B ioche m istry ,2005,37(8):145421459.[20]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主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2462359.[21] 关松荫著.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14219;2742340.[22] 许光辉,郑洪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912118;1832189.[23] Luo J,Till m an R W ,W hite R E,et al .Variati on in denitrificati on activity with s oil dep th under pasture [J ].Soil B iology &B ioche m istry ,1998,30(7):8972903.[24] Tavares P,Pereira A S,Moura J J G,et al .M etall oenzy mes of the denitrificait on path way [J ].Journal of Inor 2ganic B ioche m istry ,2006,100(12):208722100.Rel ati onshi p between Soil Enzy mati c Acti viti es andNitrogen Re moval i n Soil I nfiltrati on Treat ment Syste mG Yi ng 2en 1,LE I Zho ng 2fang 1,ZHAN G Zhen 2ya 2,SU G I U RA No ri o2(1.D epart m ent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udan U 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L ife Environm ental Sciences,Tsukuba U niversity,Tsukuba 3058572,Japan )Abstract:It is focused on nitr ogen re moval and s pacial distributi on of enzy mes in s oil matri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under 0.01m 3・m -2・d -1of hydraulic l oading rate,nitr ogenous and phos phorus substances were re moved effectivelywith C OD,NH 32N,T N and TP re movals being greater than 90%;②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 onshi p could be f ound bet w een the urease activities at m iddle or bott om layer and T N re moval rate .Besides,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 onshi pexisted bet w een the nitrite 2reductase (N I R )activity at bott om layer and effluent NO 3-2N or T N concentrati on .Howev 2er,no re markable correlati on could be f ound bet w een the nitrate 2reductase (NAR )activity and nitr ogen re moval .Thus the activities of the for mer t w o enzy mes (urease and N I R )can be used as indicat ors of the syste m πs perfor mance of nitr o 2gen removal fr o m the results obtained .Keywords:s oil infiltrati on;nitr ogen removal;urease;nitrite 2reductase (N I R );nitrate 2reductase (NAR )99 第1期黄映恩等: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