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株材料转移共享协2
微生物学课件第二节 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
微生物在基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起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 基因分离: a)分别提取供体DNA和载体DNA b)用专一性很强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供体和载体DNA
Hfr菌株内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染色体时, 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 特称为F′因子。
F′×F-与F+×F-的不同:给体的
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
a)与染色体发生重组; b)继续存在于F′因子上,
形成一种部分二倍体;
二 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
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能将一个细菌宿主的部分染色体或质粒DNA 带到另一个细菌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
细菌转导的二种类型: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1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
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1951年,Joshua Lederberg和Norton Zinder为了证实大肠杆菌以外 的其它菌种是否也存在接合作用,用二株具不同的多重营养缺陷型 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类似的实验:
抗生素筛选
G ene cloning and E xpression using Plasm id pB R 322
DNA聚合酶
能够把脱氧核糖核苷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 3’-OH 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而不发生从引物模板上 解离的情况.
生物材料转移协议(中英文双语版)
XXXXX生物材料转移协议本协议确定了关于提供方向接收方所供应的由研究人员研制的特定生物材料的规定,希望在本协议的条款和细则的约束下该材料使用于非商业性研究目的。
此材料转移协议(MTA)由__________________,即一家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组织机构(接收方),与XXXXX(提供方)签订。
此协议于各方最后签立之日起生效,并按以下条款与细则管辖生物材料的转移和使用。
一、定义1.提供方: XXXXX2.提供方科学家:______________3.接收方:______________4.接收方科学家:______________5.原始材料:______________6.材料:原始材料、后代和未改性衍生物,其中不包括(1)改性物质(2)由接收方使用材料创制的除了改性物质、后代和未改性衍生物之外的物质。
7.后代:指源自材料的未改性后代,如源自病毒的病毒、源自细胞的细胞、源自微生物的微生物。
8.未改性衍生物:指由接收方创造的各种物质,构成一种未改性的功能亚基或原始材料的表达产物,例如未改性细胞系的亚克隆、原始材料的纯化或分馏子集,由提供方所供DNA/RNA 表达的蛋白质,或由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
9.改性物质:指接收方创制的、包含和(或)容纳材料的物质。
10.商业用途:指向营利性机构销售、出租、授权、转移材料或其改性物质,也包括接收方在内的任何机构使用材料进行合同研究、筛选化合物库、或制造供一般销售的产品,或进行研究行为,目的是向营利性机构销售、出租、授权、转移材料或改性物质。
但是,由企业赞助的学术性研究不应被认为是材料或改性物质的商业性用途,除非满足上述对商业用途所定义的情况。
二、协议条款1.提供方保留对材料的所有权,包括任何包含或混有改性物质的材料。
2.接收方对以下材料拥有所有权:(1)改性物质(提供方对其中所含生物材料的权利保留拥有全的情况除外);(2)使用材料或改性物质创造的非后代、未改性衍生物及改性物质(即不包含原始材料、后代或未改性衍生物)。
微生物菌种的转接与扩繁技术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种的转接与扩繁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微生物菌种的转接与扩繁技术,并探讨该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微生物菌种的转接与扩繁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它可以通过将微生物菌种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另一个培养基中,实现菌种的自主繁殖和扩大量产。
转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留和传代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同时去除其他杂质菌群和细胞垃圾。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根据微生物菌种的特性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并按照相关文献制备。
2.培养基消毒:将所制备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使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3.转接操作:将原始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首先取一定量的原始培养物,通过无菌技术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注意避免污染和氧气接触。
4.培养:将转接后的培养基进行恰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培养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等。
5.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和其他相关信息。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转接后的微生物菌种成功繁殖并形成了新的菌落。
观察结果显示转接后的菌落形态与原始菌株相似,表明成功保留了特定的菌株。
实验讨论:微生物菌种的转接与扩繁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转接和扩繁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保留和繁殖感兴趣的微生物菌株,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此外,转接和扩繁技术对于微生物菌种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通过转接和扩繁技术可以扩大菌种的产量,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
结论:本实验通过微生物菌种的转接与扩繁技术成功保留和繁殖了特定的微生物菌株。
该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并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snt26322010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技术规程
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技术规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菌株的保藏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菌株保藏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微生物资源,还可以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建立规范的微生物菌株保藏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的技术规程。
一、菌种的准备1. 材料准备:培养基、试管、培养皿、离心管等实验所需的材料。
2. 菌种的提取:从已有培养物中提取所需的菌株,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
3. 菌种的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确保菌株的准确性。
二、菌种的冻存1. 冻存液的制备:选择适合菌株的冻存液,通常为含有甘油或DMSO 的冻存液。
2. 冻存管的准备:在冻存管中加入适量的冻存液,标明菌株的信息。
3. 菌种的冻存:将培养后的菌株接种在含有冻存液的冻存管中,迅速冷冻保存在-80℃或液氮罐中。
三、菌种的复苏1. 冻存管的处理:将冻存管取出,迅速放入37℃的水浴中进行解冻。
2. 菌种的接种:将解冻后的菌株接种在适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 菌种的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筛选出复苏后的活力菌株。
四、菌种的长期保存1. 长期保存液的制备:根据菌株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长期保存液,通常为甘油、DMSO等。
2. 长期保存管的准备:在长期保存管中加入适量的长期保存液,标明菌株的信息。
3. 菌种的长期保存:将培养后的菌株接种在含有长期保存液的长期保存管中,保存在-80℃或液氮罐中。
这就是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的技术规程。
通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确保菌株的保藏质量和稳定性,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
希望以上规程能够对微生物菌株保藏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菌株保藏技术规程,共同促进微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菌株的保藏对于科研工作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菌株保藏技术规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微生物资源,保持菌株的活力和纯度,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
细菌提取教程实验报告
细菌提取教程实验报告一、引言细菌提取是一种用于从样本中分离出单独的细菌菌株的技术。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细菌提取通常用于分离研究特定功能或性质的细菌,或者用于获取单一的纯净细菌菌株。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提取方法,并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结果。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室准备好的培养基- 细菌样本- 吸管- 单次使用的塑料匙- 恒温培养箱或恒温恒湿箱- 离心机2.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试管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并按照厂家说明书的指导将试管培养基制备好。
步骤2:提取细菌1. 使用无菌处理的吸管将待提取的细菌样本搅拌均匀,并转移到用试管培养基培养的培养皿中。
2. 使用塑料匙,在培养皿中刮取一小部分含有细菌的培养基。
3. 将含有细菌的培养基转移到另一个含有试管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注意不要将细菌样本与其他培养基混合。
4. 重复2-3步骤,将细菌样本连续传递至另一培养皿,直到有单独的细菌菌落出现。
步骤3:培养细菌将包含单独细菌菌落的培养基转移至一个新的试管培养皿中,并在恒温培养箱或恒温恒湿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菌。
步骤4:纯化细菌当细菌在培养皿中形成较大的菌落后,使用吸管或无菌的微量移液器将单个细菌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
步骤5:保存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菌株转移至新的培养皿中,并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进行细菌保存,如冷冻保存或制备冻干物备份。
3. 实验结果完成细菌提取实验后,我们观察到细菌样本成功形成了单一的细菌菌落。
通过后续的培养和纯化步骤,我们得到了纯净的细菌菌株。
在保存细菌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冷冻保存的方法,以确保细菌的长期保存。
保存的细菌样本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能够成功培养出纯净的菌株。
三、讨论与结论本实验使用的细菌提取方法简单而有效,成功得到了单一纯净的细菌菌株。
通过细菌提取,我们可以获得研究特定细菌的纯净样本,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另外,本实验还介绍了保存细菌的方法,以确保长期保存和备份。
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实施细则
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实施细则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目次前言 (3)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实施细则 (4)1 范围 (4)2 术语和定义 (4)3 信息共享 (4)4 实物共享 (4)5 用户反馈问题的处理 (6)微生物资源共享程序流程图 (7)参考文献 (8)前言为了确保微生物菌种资源能够准确、规范、及时地实现共享,保证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保藏管理中心和菌种资源使用者双方的利益均得以体现和保障,同时规范保藏中心资源共享方面的工作程序,特制定本细则。
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实施细则1范围本细则规定了微生物菌种资源信息共享和实物共享实施的具体办法与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各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2术语和定义本规程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微生物菌种资源microorganism resources指可培养的有一定科学意义、具有实际或潜在实用价值的古菌、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细胞株等及其相关数据信息。
3信息共享信息共享主要有目录共享和网络共享两种方式。
3.1目录共享3.1.1菌种信息的整理保藏管理中心应根据平台标准《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对其所保藏菌种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档案,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录入相应的菌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3.1.2目录编写对于符合《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要求、满足公益性共享条件要求的菌种资源,应按照平台标准《微生物菌种目录编写规范》的要求,编辑、出版发行保藏管理中心的菌种目录。
3.1.3定期发行新版菌种目录根据不同时期新增目录菌种数量的多少,按4.1.1及4.1.2的要求,定期编辑、出版发行新版本菌种目录。
出版间隔期一般为3-5年。
3.2网络共享3.2.1菌种信息的整理应按照本规程4.1.1的要求整理菌种信息。
3.2.2菌种信息录入按照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数据库要求,逐条录入各项信息。
3.2.3定期公布新增菌种信息通过在线数据库公布新增的可共享菌株的信息。
微生物菌株保存与传代的基本方法
微生物菌株保存与传代的基本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价值,科学家们需要对微生物菌株进行保存和传代。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菌株保存与传代的基本方法。
一、微生物菌株的保存方法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最常用的微生物菌株保存方法之一。
首先,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到合适的阶段。
然后,将菌株转移到含有甘油或甘露醇等冷冻保护剂的培养基中。
接下来,将培养基和菌株混合均匀,分装到冷冻管中,并迅速冷冻至-80℃或更低的温度。
此后,将冷冻管存放在液氮罐中,以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
2.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微生物菌株保存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含有脱水剂(如硅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到合适的阶段。
然后,将培养基和菌株一同放置在无菌条件下的干燥器中,通过低温和低湿度的环境使其脱水。
最后,将脱水后的培养基和菌株密封在无菌瓶中,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干燥保存的菌株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多年。
3. 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一种极低温保存微生物菌株的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到合适的阶段。
然后,将培养基和菌株混合均匀,分装到液氮保存管中。
接下来,将保存管迅速浸入液氮中,使菌株迅速冷冻至-196℃。
液氮保存的菌株可以长期保存,但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液氮的直接接触。
二、微生物菌株的传代方法1. 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菌株传代方法之一。
首先,将保存的菌株从冷冻或干燥状态中恢复,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的液体培养基中。
然后,将培养基置于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使菌株继续生长和繁殖。
在培养期间,可以通过观察菌液的浑浊度、pH值和菌落形态等指标来判断菌株的生长情况。
2. 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微生物菌株。
首先,将保存的菌株从冷冻或干燥状态中恢复,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的固体培养基(如琼脂)上。
菌株间基因水平的转移及其对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
菌株间基因水平的转移及其对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其中,微生物基因组的基因水平转移在微生物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菌株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加强协作,从而提高微生物某些代谢功能的适应性和丰度,促进微生物群落的繁荣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本文将从菌株间基因水平转移的角度出发,结合代谢功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深入探讨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菌株间基因水平转移的类型及机制菌株间基因水平转移主要包括转化、转位、质粒介导和噬菌体介导等方式。
其中,转化是指通过水平转移DNA分子实现的新基因组融合。
转位是一类可移动基因元件,并非单一的DNA分子。
质粒介导转移是指通过质粒分子实现的新功能基因的插入或替换。
噬菌体介导转移是噬菌体在感染某些细菌后,将基因片段整合到宿主细菌的基因组中。
这些转移方式可以促进菌株之间基因互换的发生。
菌株间基因转移的机制包括肠道菌群间水平转移、共生菌转移、磷脂类信号转移和蛋白质间的联系等方式。
以肠道菌群为例,其污染环境下常常存在大量对致病微生物敌对的革兰氏阴性菌,这些菌群之间并不完全独立,它们可通过HGT机制共享资源和基因信息。
二、基因转移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基因转移是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微生物的代谢模式和功能特征通常是由其基因组组成的。
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会导致微生物群体内代谢功能的差异,而基因转移到可以为这些差异提供新的或更好的适应性收益。
例如,橙色荧光变异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 )以2-hydroxypyridine酶为基础的代谢网络,并通过水平转移导入其他代谢基因,从而扩展了其代谢途径。
微生物群体是一个自足、协作的系统,其中不同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微生物群体可以获得新的代谢途径,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
例如,嗜热产酸梭菌(Bacillus coagulans)通过外源基因的水平转移并被引入其基因组中,显著增强其D-乳酸产生的能力。
微生物遗传学第四章 细菌转移(2)
1. 接合现象的发现与证实
1946年,J.Lederberg & Tatum的大肠杆菌杂交试 验:
材料:大肠杆菌(E. coli) K12菌株的两个营养缺陷型品系:
菌株A—甲硫氨酸缺陷型met-和生物素缺陷型bio-; 菌株B—苏氨酸缺陷型thr-和亮氨酸缺陷型leu-。
2020/11/25
2.F质粒的发现
证明了细菌的接合是遗传物质的单向转移后, Hayes偶然发现了作为原始供体的A菌在冰箱里 存放了一年后出现一种变种,变种和正常的B菌 杂交时缺乏将遗传物质传给B菌株的能力。
他把这个不育变种的一个Strr 突变型分离出来, 并把它和可育的Strs A菌株一起繁殖,将其涂布 在含有链霉素的平板上,分离后再和B菌株杂交, 结果使不育的菌株回复了可育性(大约1/3恢 复)。
2020/11/25
有学者认为,具有性菌毛的细胞可以叫做 雄性,这种细丝状的菌毛像一种分子阴茎 ,与缺乏性菌毛的雌性细胞交合(德迪夫 1999)。
威廉斯( 2001)的观点:“在细菌和病毒 以及在所有高等生命体的主要类型中,遗 传重组现象的存在表明,性别的分子基础 是来自远古的进化演变的产物”。
14.11MCB 140 2/16/05 15
草履虫
MCB 140 2/16/05 16
W.Hayes的实验(1952)
(A)Strs (B)Strr
(A)Strr (B)Strs
A: met- bio- thr+ thi+ B: met+bio+ thr- thi-
(B)Strr
(A)Strr
⑥ 其特性类似于染色体,但染色体基因转移的频率不超过 10-6,F因子转移的频率高达70%以上。
微生物发酵产品的详细生产过程
微生物发酵产品的详细生产过程
微生物发酵产品,是一种通过生物科技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一系列食品、饲料、医药等产品。
这种生产过程具有环保、高效、健康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
下面我将详细地介绍一下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
一、培养微生物
首先,我们需要从自然界中分离出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并用适当的培养基来培养它们。
一般来说,这些微生物会被分离到一个小培养皿或试管中,在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等环境条件下得到了适当的生长。
二、转移微生物
当微生物菌株达到一定的密度时,我们需要将其转移到一个较大的发酵罐中。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节奏和技术,以保证微生物能够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转移后,我们需要对发酵罐的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达到最优化。
三、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能量从有机物质中抽取出来,并将其转化为一些有用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以便获得最好的发酵效果。
在发酵后的产物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大量的有用物质,如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
四、提取和分离
在发酵过程后,我们需要对产物进行提取和分离,以获得最终的产品。
提取和分离的过程需要采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包括离心、萃取、蒸发等技术。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微生物发酵产品。
虽然生产微生物发酵产品的过程看起来很复杂,但通过科学技术和精确的控制工艺,我们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发酵产品。
这个过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高效、环保、原材料成本低等目标,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微生物发酵产品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菌株管理制度
生物菌株管理制度一、引言生物菌株是微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科研和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具有天然多样性、代谢特异性等特点,生物菌株的管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护菌株资源,还可以促进菌株的有效利用和研究开发,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旨在讨论生物菌株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完善的生物菌株管理制度。
二、生物菌株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菌株资源生物菌株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生物活性物质。
保护菌株资源可以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避免遗传物质的流失和破坏,保证菌株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合理管理菌株资源可以提高其保存和利用的效率,实现最大化的资源价值。
2. 促进研究和应用生物菌株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包括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
通过科学管理和研究,可以挖掘菌株资源的潜力,促进创新和发展。
同时,生物菌株管理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为科学家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和实验条件。
3. 防范风险和损失生物菌株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污染、遗传漂变等问题。
通过细致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这些潜在风险,保证菌株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对生物菌株资源的维护和记录可以避免信息的丢失和遗漏,保护研究成果的完整性。
三、生物菌株管理制度1. 菌株资源的收集和登记在收集生物菌株资源时,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污染和损坏。
为了保证菌株资源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对所有收集的菌株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来源地点、时间、收集人员等信息。
同时,建立健全的菌株数据库,对菌株资源进行分类和编号管理。
2. 菌株资源的保存和维护菌株资源的保存是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和可利用性的关键。
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和环境条件,如低温冷冻、干燥等方式,避免菌株的长时间暴露和损坏。
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存设备,并建立菌株资源的定期更新和审核机制。
3. 菌株资源的利用和共享菌株资源的利用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方法。
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 了解微生物染色技术,观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4. 掌握微生物纯化技术,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微小体积的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各异。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染色技术可以进一步揭示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纯化技术则是获得纯种菌株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试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革兰氏染液、无菌水、酒精、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培养- 将微生物接种于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 将培养好的菌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显微镜观察- 取培养好的菌落,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3. 微生物染色- 取培养好的菌液,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 使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菌的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4. 微生物纯化- 将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挑取至新的平板上,重复数次,直至获得单菌落。
- 将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培养过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培养-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菌落,表明微生物已成功培养。
2.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肠杆菌为杆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枯草芽孢杆菌为棒状。
-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3. 微生物染色- 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具有鞭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荚膜。
4. 微生物纯化- 通过纯化技术,成功获得纯种菌株。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培养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技术,成功观察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微生物菌株间协同作用研究论文素材
微生物菌株间协同作用研究论文素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菌株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微生物菌株是指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共同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群体。
协同作用的研究对于解析微生物菌株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揭示群体协同行为机制以及应用于农业、医疗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菌株间协同作用的定义、示例、机制以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菌株间协同作用的定义与示例菌株间协同作用是指不同微生物菌株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和生物功能的现象。
这种协同作用可以表现为共同分解复杂有机物、合成对生态系统有益的化合物、共同抗击外界环境压力等。
下面以几个常见的示例加以阐述。
1. 根际共生:植物根际是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
例如,植物根际中的一些微生物对植物提供了氮源、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释放的有机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起到促进作用。
2. 产酶协同:微生物之间通过分泌不同类型的酶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对复杂废弃物的降解效率。
这种协同作用在生物催化、生物浸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共生团块:一些微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团块,即由多个物种组成的集体,通过分工合作实现更高效率的代谢和生物功能发挥。
共生团块的研究为解析微生物群体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模型。
二、菌株间协同作用的机制菌株间协同行为的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物理相互作用、化学相互作用、信号通讯机制等。
1. 相互依赖:微生物之间通过发展相互依赖的关系,例如合作分泌酶、共同利用营养物质等,实现菌株间的协同作用。
2. 信号通讯:微生物之间通过产生和感知特定的信号分子来实现信息传递,从而调节自身的生理状态和群体行为。
3. 异质性表达:微生物菌株中的个体在遗传或表达水平上的异质性存在,这种异质性在进行菌株间协同作用时能够提供更广泛的生物功能。
三、菌株间协同作用的应用菌株间协同作用的研究不仅对于基础科学有重要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010)64807355 传真:(010)64807288 E-mail :cgmcc@ 网址:菌种保藏登记表(请填写下列内容,纸面不够请自行加页。
提供的数据将部分登载于保藏中心出版的菌种目录。
CGMCC 目前仅接受生物安全2级或2级以下的微生物菌种。
) 1、 微生物名称及定名人:2、 委托保藏人对该菌株指定的编号:3、 该菌株是否模式菌株:□ 是 □ 不是4、 菌株转移历史(如果该菌株非委托保藏人自行分离,请指明自何处获得):CGMCC←委托保藏人←←←5、 其它保藏中心编号(如果该菌株被其它保藏中心保存):7、 原产国(未注明原产国的菌种,将不被接受。
如果该微生物菌株的原产国不是中国,请提供详细的MTA 资料以及引进国家和引进时间):8、 分类学性状(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学、mol% G+C ,细胞壁组分、Genbank 序列注册号等):CGMCC JL/01239、菌株用途(产物、分析检测、教学等):10、该菌株是否致病菌:□ 是(□人;□动物;□人畜共患;□植物)传播途径:□非致病菌;□不清楚;生物危害等级:□RG1;□RG2;□RG311、建议培养条件:最适培养温度:℃;建议培养时间:天需氧性:□好氧;□微好氧;□兼性厌氧;□严格厌氧;其它特殊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12、建议的长期保藏方法:□超低温冻结;□真空冷冻干燥;建议的保护剂:□其它:13、参考文献:(1)(2)15、其它说明事项:16、以上信息全部由我本人提供。
我已阅读并同意《生物遗传资源保存协议书》的全部内容,我同意将该菌株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我授权该中心通过目录和数据库公开该菌株的数据,并根据约定共享方式,分发该中心制备的批量样品。
国家批准的菌株号
国家批准的菌株号国家批准的菌株号是指经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文化集中分发管理中心或其他相关部门正式批准并登记的微生物菌株编号。
该编号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缀部分(以字母或数字表示菌株类型或来源)和后缀部分(以数字表示该菌株在编号体系中的序号)。
菌株是指从自然界或人工选育中获得的、具有明显特征和遗传基础的微生物单体。
菌株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生产与应用、环境监测等领域。
国家批准的菌株号作为微生物菌株的唯一标识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准确性:国家批准的菌株号是由专业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的,保证了菌株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可追溯性:菌株号能够追溯到具体的微生物文化集中分发管理中心或相关部门,确保了菌株来源和性质的可靠性。
3.规范性:菌株号采用标准化命名法,为微生物菌株命名提供了参考和规范,避免了同一菌株出现重复命名的情况。
4.信息共享性:国家批准的菌株号提供了科学家之间信息共享的平台,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目前,国家批准的菌株号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如基础研究、生产与应用、环境监测等。
本文将介绍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批准的菌株号。
1. 铜绿假单胞菌 ATCC 13985铜绿假单胞菌菌株 ATCC 13985 是一株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病原菌。
该菌株编号由“ATCC”代表该菌株来自于美国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菌株库,编号为“13985”。
2. 大肠杆菌 K-12 MG16553. 白腐霉 Trichoderma reesei QM6a白腐霉菌株 Trichoderma reesei QM6a 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工业菌株。
该菌株编号由 JCM(Japan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代表该菌株来自日本 JCM 菌株库,编号为“JCM 6165”。
4. 肝炎病毒 HBV AD38肝炎病毒菌株 HBV AD38 是一种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菌株。
菌株材料运输转移协议
单位菌株材料运输转移协议
甲方:
乙方:
为满足临床诊断、GCP(临床实验项目)、科研等需求,甲方允许乙方科室提出申请向院外检测机构运输转移菌株。
包括:人和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与风险等级中除一、二类病原微生物以外的细菌、酵母菌、以及丝状真菌。
经甲方与乙方平等协商,就菌株外送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1.需送院外检测机构进行病原体检测或鉴定的生物类标本应由乙方向医院总务部门提出申请或乙方科室派专人专车送检,不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病人或家属不可送检;送检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并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送检标本必须使用专用容器存放,并注意防止标本震荡或外泄,标本不得裸露在外送检。
2.该批微生物或菌株及其复制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乙方不得向指定检测机构外的第三方散布、转让该批菌株及其复制品。
3.本协议遵守国家对于微生物菌株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有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微生物方法转移的流程
微生物方法转移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微生物方法转移流程。
1. 准备工作。
充分了解新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微生物菌株转让合同协议书
微生物菌株转让合同协议书
乙方(受让方):[填写乙方名称]
鉴于甲方拥有某微生物菌株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现经双方协商一致,甲方同意将该微生物菌株转让给乙方使用,并就转让的具体条款达成如下协议:
一、转让内容
1. 甲方同意将其合法拥有的微生物菌株(以下简称“菌株”)转让给乙方使用。
2. 菌株的详细描述和特性附后。
二、转让价格
1. 双方经协商一致,确定菌株的转让价格为[具体金额]元。
2. 乙方应在签订合同后[具体时间]内一次性支付全部转让费用。
三、权利与义务
1. 甲方应保证所转让的菌株为其合法所有,无任何权属纠纷。
2. 乙方获得菌株后,有权进行研究、开发等非商业性利用。
3. 双方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
四、保密条款
1. 双方应对合同内容及菌株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五、违约责任
1. 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六、争议解决
1. 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七、其他事项
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培养微生物 实验结果
培养微生物实验结果培养微生物实验结果引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特性、形态变化和代谢产物,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功能。
实验材料:1. 培养基:本实验使用了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2. 微生物菌株:选择了一株常见的大肠杆菌菌株。
实验步骤:1. 准备琼脂培养基:将适量琼脂粉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煮沸,搅拌均匀后,装入培养皿中。
2. 接种微生物: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的铁环取少量大肠杆菌菌液,均匀地划线接种在琼脂培养基表面。
3. 培养微生物:将接种好的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例如37摄氏度)和培养时间(例如24小时)。
4. 观察微生物生长:在培养结束后,取出培养皿,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大肠杆菌菌落生长迅速,呈现灰白色或乳白色,表面光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菌落大小不一,最大的菌落直径约为2毫米。
菌落边缘整齐,中央稍微凹陷。
整个琼脂培养基表面被菌落覆盖,呈现出一片白色的“草地”。
在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代谢产物的检测。
通过pH 试纸测试,我们发现培养基的pH值明显下降,由初始的中性pH 值逐渐变为酸性。
这表明大肠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有机酸。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培养出了大肠杆菌,并观察到了其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
它在人体肠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食物消化和免疫调节等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琼脂培养基作为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琼脂培养基富含有机营养物,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碳、氮、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同时,琼脂还具有较好的凝胶特性,便于菌落的生长和观察。
我们还观察到了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
有机酸是微生物代谢的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改变环境pH值、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等方式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菌株材料转移共享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一直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积极参与的研究单位之一,在第12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中,
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的两名学生于2013年1-11月在甲方的生防微生物研究室进行题为《_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科学探索与研究,限于微生物研究的不间断观察的特性,为提高试验效率,乙方提出将试验中所用到的菌株材料带回学校进行后期较为深入的研究,且乙方的实验室满足后期试验的需要,甲方为支持乙方教学及学生的科研活动,同意向乙方提供科学实验材料。
为了保护我们彼此的知识产权及由于微生物生物安全的特性,避免在今后研究使用中出现纠纷,特拟定以下条款:
乙方将收到以下实验材料:
试验材料转移原则:
1、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微生物菌株仅能用于自己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不能用于危害人类安
全的实验活动,无条件承担并采取适当预防措施以降低该批菌株在研究利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害身体健康或引发的环境风险;
2、未经甲方允许,乙方不能以任何理由向第三方散布、出售、出借、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共
享从甲方得到的该批微生物菌株材料及其复制品,该批微生物菌株材料及其复制品不能用于商业用途,乙方仅有该批微生物菌株材料的使用权,与该批微生物菌株材料相关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和解释;
3、乙方利用该批微生物菌株材料、复制品及其衍生物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
策、法律和法规。
“复制品”是指对原有微生物资源没有修饰、能充分代表原有性质的微生物资源及其备份,这些材料不仅仅限于生长的微生物细胞,也包括其他扩繁的材料。
“衍生物”是在原有微生物菌株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改变从而使该微生物菌株材料拥有一些的新的特性;
4、乙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改变该生防微生物菌株材料的保藏编号WZS90B,使用该批微生物菌
株材料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实验结果,应当在适当机会及时向甲方进行信息反馈,公开发表与该菌株有关的科学研究论文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5、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方各持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遇到其他事宜,双方商谈解决。
甲方:乙方:
负责人:负责人:
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