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思维导图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七、六等黜陟法
六等黜陟法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府、州、县学学生员 定级考试制度,有相应的奖罚措施。学员考试成绩 分为六等,一等补禀膳生,二等补增广生,三等无 奖无罚,四等罚责,五等降级,六等除名。 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其等级不是固定 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升降,将其等级与学业成绩 紧密挂钩。 该制度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 展完善而来,是清朝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 新。
(二)元代的科举
中落时期
特点一:民族歧视明显。四等人在考试科目、答 题要求和考试结果方面都不相同。放榜时,分右 榜和左榜。两榜各分三甲,但以右榜为尊。 特点二:开创了以四书试士的先例。从《四书》 中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 特点三:科举制度日趋严密。
(三)明代的科举 鼎盛时期
书院讲会:
东林书院的讲学活动主要是继承和发扬了王阳 明的讲会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 2.讲会过程中常和以诗歌,以调节气氛,活跃 思想; 3.既论学,又议政,追求“为圣为君”的“实 学”; 4.主张学问必须“质诸大众之中”,相互帮扶, 相推相引,相渐相摩。
严惩枪替 清代 代笔者称“枪手”,考试时替人代笔称 “枪替”,图为枪手被查出后,枷号于贡院 大门前,示众问罪。
皇 榜
杜受田故居大门
二、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庸
随着科举的规模扩大、日益频繁和重要,以及科举成 为入仕的主要途径,科举日益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同时明朝以进入学校作为科举的必由之路。因此,学 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科举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使得教育也以儒家 经典为主,教育内容固定、僵化。这使得学校教育日 益教条化,不求实学,在思想上成为科举的附庸。
书院学术研究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整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整册思维导图第一课:青春期的变化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伴随着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在生理方面,青春期表现为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和性机能的成熟。
青春期的人生命力旺盛,身体充满能量,充沛精力、思维敏锐。
青春期的人更关注外表,同时也开始接触道德和法治等方面的思考。
在这个阶段,青春期的变化会对人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和情感世界产生影响。
青春期的变化会带来一些烦恼,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身体发育各不相同是正常的,正视并欣然接受。
我们不应该自卑或嘲弄别人,而应该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
在心理方面,青春期的变化会带来一些矛盾和心理上的挣扎。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正确处理态度,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自我调节,以健康的方式成长。
第二课:青春心弦青春期的人在性别方面也会有明显的生理特征差异,同时也会表现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各具特点。
我们应该平静而欣然接受这些差异,认识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
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会对我们的潜能发挥产生危害和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帮助了解异性不同的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让优势互补,发挥自身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打破常规,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不断尝试、探索、实践,用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Phenomenon: How to Interact with the Opposite Sex1.Accept one's own logical gender while not being overly influenced by gender stereotypes.2.Appreciate the strengths of the other person and improve oneself.3.Have a balanced attitude towards oneself and others。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pptx
由蔡京发起,主要内容:1.州县普遍设学,行三舍法; 2.扩建太学;3.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4.添设专门学校。
(四)三舍法 “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
王安石兴学期间所创,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将 太学生员依学业程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 生员初入学为外舍生,依次升舍。
四、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一)庆历兴学
由范仲淹主持推动,兴学措施有三:1.诏州县立学;2. 改革科举考试方法,先策论,后诗赋;3.以胡瑗的“苏 湖教法”为参照,改革太学。
(二)熙宁、元丰兴学
由王安石主持推动,主要改革有:1.改革太学,创立 “三舍法”;2.颁定《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和考试 内容;3.设置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 之长的人才;4.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5.改革科举制度。
(四)清代的科举 没落时期 制度与明代同, 科场舞弊日益严重,科举制本身存在的弊病也 日益显现。
清代挟带 衣
这件挟带衣,正反两面抄 满了八股文的范文。题目 均出自《论语》,计353 篇,约20万字。
乡试枷号处罚图
清代
乾隆谕令:严惩夹带案中的有关人员。并指 出,对被查出的夹带士子,均按《科场条例》 进行处罚,一旦搜出,在考场前先枷号示众 一个月,然后革去功名,贬斥为民,终生不 得再参加科举考试。夹带作弊的考生,有在 朝中为官的家长,也要受到处分,对教习的 老师要连坐,若有说情者,均有处治。对考 试、复试交白卷的考生,尽管未有作弊之处, 也要被流放到关外。
平时有品行(“行”)和学业(“艺”)的考察记录, 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试”,每年由学校举行“公 试”,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 内舍生,每两年由政府派员与学校会同举行上舍试,考 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概念 思维导图
成 要
教 育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关系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素
的
教育者再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 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含义
含 义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教 育 的
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功 能
预期
显性功能 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中 国 封
1时期:汉代(官学、私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最高学府为太学);特点:察举制、征辟制
建
2时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社 会
汉 3时期:宋朝(书院)程朱理学成国学;内容: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形
孔子《论语》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相长
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
教
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学
原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失者也 则
循序渐进原则原则:学不躁、不陵节而施
育 学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的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
科 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马卡连 柯(《论共产主义》平行教育)、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化 教育学流派 阶
段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文化教育学:德国教育家狄尔泰、特普朗格、利特
中国教育史 第5章 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考研笔记-精品
北宋实行崇文政策,重视通过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但却忽视了兴学育才,学校教育受到很大冲击,国家深
感人才匮乏,所以“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80多年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之后这个政策的侧重点转移到兴
五、北宋三 次兴学与 “三舍法" (一)北宋的三次兴 学
10天津简 (简述宋朝历 史上三次著 名的兴学运 动),13山东 简,16西北 简,2018福 建师大(名词 解释:熙宁兴 学) (1)概
述
(二)三舍 法
13北京, 14湖南, 15山东, 15华东, 16陕西, 17
集美大
(2)
具体 内容
"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一种种对太学的改革措施。
①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地分为三部分,学 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
②初入学为外舍生,平时有品行(行)和学业(艺)的考查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试”,
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二
③学习一年后,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学习两年后,考试合格和 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
④上舍生学习两年后,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接推荐做官,等于科举及第。
其他人根据学 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
王安石的长远目。
中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新文化运动教 育运动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教育运动 职业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学校教学方法 改革与试验
1.设计教学法 2.道尔顿制 3.文森卡特制
1922新学制
产生过程:壬子癸丑学制缺陷丛生 七项标准:进化个性留余地,平民生活易普及,国民经济与实力 特点:划分阶段,缩短年限,改革中等,缩短高等,增强职业,师范教育 课程标准:选修,必修,分科 评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标:实德实才之士 内容:实学、六斋 方法:习行
颜元的教育思想
兴太学以养士 实行察举
文教政策
任贤使能 经学教育
汉代教育制度
太学 鸿都门学
封建学制建立
地方官学:郡国学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儒学独尊与 读书做官教育模式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董仲舒教育思想 三纲五常:核心
德育作用:立政之本 ①重义轻利
性质:殖民性
学校: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
教会学校的发展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和中华教育会
教会学校课程
目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内容:西学为主
兴办学堂 类型:外语、军事、实业
特点:新特点,新旧杂合
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教育
留美 留欧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张之洞 劝学篇
局限性:引进、冲击、维护
科举演变:宋-元-明-清
学校沦为科举附庸 文教政策:兴文教、抑武事
苏湖教法:胡瑗,分斋教学法
范仲淹庆历兴学 王安石熙宁兴学 三次兴学
蔡京咸宁兴学 三舍法:王安石,按成绩依次升舍 积分法:元代国子学,积累计算全年成绩升学 六等黜陟法:地方官学考试奖惩制度
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精编思维导图
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精编思维导图第一章的内容,高等教育概述。
包括了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起源,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的起源,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第一章高等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四)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四高等教育的概念•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规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五、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
•大学生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
第二节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一、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
•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一)英才教育阶段•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国家,国家几乎承担了对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
十六章当前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向思维导图脑图
当前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向化解巨型学校3巨型学校的由来一类是优质学校因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而形成的巨型学校另一类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形成的巨型学校巨型学校的评价肯定的评价不论名校扩张而产生的巨型学校还是学校布局调整而产生的巨型学校,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地渴求。
同时认为规模办学,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了师资队伍,规范了教育管理,提高了教育质量。
质疑的评价首先是对巨型学校引起的教育功能的异化的质疑。
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最小化其成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绝不是最终目的。
教育的目的既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又在于促进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脱离教育的价值诉求去思考教育效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是对巨型学校带来新的教育不公提出了质疑。
巨型学校发展导致新的学校发展不均衡。
巨型学校的化解措施建议一是要重新审视我们教育发展的理念二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层要出台相关政策来严格限定学校规模,尤其要明确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规模上限三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科学地进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建设国家标准推动学校改进4学校改进的含义学校改进就是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提升学校变革能力和改善学校学习条件,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变革能力学校改进的途径一是改善课程与教学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诸多因素中,课堂教学因素起着最显著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状况与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密切相关。
因此,各国尤其强调对教学程序的有利调控及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对教师的专业学习提出明确要求要引进专业资源,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要从资源、时间和精神上进行鼓励和支持,提供平等的机会三是变革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团队建设重视发挥教师领导者的积极作用致力于发展教师积极情感四是改进学校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变革学校的组织环境更强调通过一种系统的、综合的变革途径,来重建学校组织结构、重塑学校组织文化以及重置学校组织规划等五是寻求外部支援吸纳社会各方资源,是许多国家学校改进的有益尝试。
333中国教育史重点(思维导图)
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 历史联系的
1936
⺠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
1946
定义 特质
定义和特质
陶行知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社会即学校
三大基石
在劳力上劳心
行是知之始 有教先学、有学有教
重视医学教育
教育、研究、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 科举制
考试程序、科目与方法
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与学校的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优点
使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
科举制的影响
使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 国家只重科举,忽略学校教育
缺点
科举制有极大的欺骗性
《颜氏家训》
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
整个士族阶层应该注重教育
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
书院改办学堂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改革科举制度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
第八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启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步伐,打破传统教育格局 思想层面启发,实践层面推动
冲击传统教育价值观,为新式教育推广扫清障碍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传统,忠君尊孔 粗糙,没克服内在矛盾,引起排异 抑制维新思想,不利于思想启蒙
三舍法
监生历事
五教之目
为学之序
《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修身之要 处世之要
书院培养目标
接物之要
书院功能
书院组织形式
书院教育特点
书院教学(4) 书院的规章制度
考研中国哲学简述思维导图
纵横家
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战国至秦汉之际,创始人鬼谷子,凭辩才进行政治外交活动 代表人物: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纵横:合纵连横 《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特点: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计划要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苏秦,连横张仪
阴阳家
《史记》: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战末汉初,以齐人邹衍为代表 《吕氏春秋》受到了邹衍的影响 数术思想和阴阳五行结合,构建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发展 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医学都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的
鸠摩罗什 真谛
玄奘 不空
佛教四大译经家
两宋至明代的新儒学,亦称道学,重建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修养论,既贯通宇宙自 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至宋儒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合一论
程朱理学在南宋之后一直是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后得到广泛传 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守仁
初叫林载贄,后改名李贄,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泰州 学派一代宗师,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以异端自居,反对 孔子权威,批判理学虚伪,肯定个人私欲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 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著作《宋元学案》;主张“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本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 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思想家、经学家、音韵学家,著作《日知录》: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继承反理学思潮,提倡经世致用,反对 空谈,怀疑君权,提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
小学教育学 第7章 小学教育内容思维导图
小学教育内容概述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特指小学教育内容的含义为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小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文化总体内容选择标准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文化发展需要领域小学教育内容的领域=小学教育课目(课程表)4层次课程内容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教材内容统编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选择学习内容~文化本性小学教育内容是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精华的小教内容,具有再生性和简洁性属于再生文化,不是创造出来时的原始文化少而精的文化内容凝结了很多信息~优化的学习条件教师和学生都是依托教育内容开展活动~小学师生活动的共同客体内容的主要取向传统的取向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形式教育【洛克、裴斯泰洛齐】/形式训练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2.教育应以形式训练为目的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的结果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1.教育的任务在于提示适当的观点来建设心灵2.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目的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对立人本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的分野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的对峙实用内容与虚用内容的分歧当前的取向全面性与基础性兼顾确定性与灵活性共性内容的研究策略教材处理策略尊重教材、研读~调整~、拓展~班级活动内容策略根据学情提炼主题围绕主题巧拟内容教师不应该对教育内容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而要考虑将其转化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开展调研,明确方向选择文化,组织内容。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思维导图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育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学习过人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提素个性创两全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入学机会均等教育公正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的共同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两独一发学生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微格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的专业发展建促放研赞助合反 教师观爱国守法。
学校思维导图课PPT课件
38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哦!原来 这张图是 一个车的 背景!
39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哦!原来 这辆车在 城市中!
40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哦!原来 这一切在 一位老人 正在看的 电视里!
41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哦!原来 这位老人 在沙漠中!
42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88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
•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 域里。
• 1、作为个人:计划,项目管理,沟通,组织,分析 解决问题等;
4、思维导图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 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 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 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 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 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 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 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 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6
东尼·博赞,1942年 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 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 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曾 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 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 忆力之父”。他发明的 “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 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 约3.0亿人使用。
思维导图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 教育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有些国家从小学就开始展开思维导图的教育。
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开展业务或做笔记的时候 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 地倾听讲课者。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您进 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可以为您的 知识融会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发展创造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画思维 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
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完整版
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完整版一、力学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速度的计算3. 加速度的概念4. 力的概念5. 牛顿三大定律6. 惯性的概念7. 力的平衡8. 摩擦力9. 弹力10. 重力二、热学1. 温度的概念2. 热量的概念3. 比热容的概念4. 热传导5. 热辐射6. 热对流7. 热机的工作原理8. 热力学第一定律9.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光学1. 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3. 光的折射4. 光的干涉5. 光的衍射6. 光的偏振7. 光的色散8. 光的波长和频率9. 光的速度10. 光的强度四、电学1. 静电学2. 电流的概念3. 电阻的概念4. 欧姆定律5. 电路的串并联6. 电容的概念7.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8. 电感的概念9. 电感器的自感和互感10. 电磁感应五、现代物理1. 相对论2. 量子力学3. 原子结构4. 原子核5. 核反应6. 核能7. 宇宙大爆炸理论8. 黑洞9. 引力波10. 量子计算机六、实验探究1. 力学实验2. 热学实验3. 光学实验4. 电学实验5. 现代物理实验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完整版一、力学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 v = s/t。
3.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计算公式为 a = Δv/Δt。
4.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量度,具有大小和方向。
5. 牛顿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F=ma)、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6.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7. 力的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8. 摩擦力:物体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9. 弹力: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10.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二、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的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完整的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学至于行而止矣;
著作:《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
教育内容: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实用技术
墨子(和平使者)
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 (中外最早)——“量力所能至”、“深其 深,浅其浅”、“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生物起源 心理起源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观点:教育起源生物,不仅存于人类,也存于动物界。 (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 代表人物:孟禄(美)
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教育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 观点: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需要起源
选士制度:科举制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育场所: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 书院、应天府书院)
宋
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学经的(基《本诗教经材》和《科尚举书考》试《的礼依记据》。《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教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明清
明代:八股取士 清代:1905 年,废科举,兴学堂
论教育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 ;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 近,习相远也
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同政治的 关系)
《论语》
论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启发式教学;世界上/中国最早运用启发式 教学的人)
萌芽阶段(奴隶社 会-17 世纪 古代教育
补充点: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是夏,最早出现学校的时期是奴隶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的演变
元:“四书”试士,民族歧视 明:鼎盛,八股取士
清:弊端显现
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宋代“兴文教”政策
广设学校
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苏湖教法:湖州州学,经世致用的实学,经义治事斋,意义
地方学校
范仲淹:庆历兴学
改科举
创太学
改太学,创三舍法
育
目的:封建伦理之教,培养君子圣贤
思
想
循序渐进
熟读深思
虚心涵泳
朱子读书法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评价与局限
-3-
科
举
州县学校
制
王安石:熙宁兴学
专科学校
度
北宋三 次兴学
的
与“三
统一教材
演
舍法”
设地方学校
变
学制系统
与
学
蔡京:崇宁兴学
发展太学
校
专科学校
教
育
该由学校取士
的
王安石
改
三舍法
内外上舍
革
意义
升斋等第与积分结合
积分法
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舍
意义
地方官学对生源定级,凛膳生,增广生,附学 生
六等黜陟法
按成绩分六等
-1-
监生历事
基本特点及意义 教学实习制度 内容 意义
教育组织形式,收藏校勘,个人读书治学
理
学
名词解释
原因:官学衰败,私人讲学传统,佛道
教
书院的
禅林,印刷术
育
产生与
宋:较大发展,官学停顿,白鹿洞,岳麓书院
思
发展
元:保护,加强控制,官学化,儒家经书与理学家著作
想
和
明清:先沉寂后僚集团斗争
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作用,仁义礼 智的封建道德观念
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道德伦理纲常克除私欲
明人伦
相互联系区别
朱
小学:圣贤佩璞,教事为主,基本伦理道德和文化知识
先入为主,形象生动,培养道德习惯,三纲五常
-2-
熹
论大学与小学
先入为主,形象生动,培养道德习惯,三纲五常
的
大学:精雕细刻,教理为主
教
重视自学,相互交流
校
第一个纲领性学规,官学教育
的
《白鹿洞书院揭示》
教育目的,修身之要,治学之序,处世之要,
改
书
与书院教育宗旨
接物之要
革
院
和
的
发
发
培养统治人才,书院教育理论体系,学 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制度化
展
展
书院精神
功能
组织形式
教学
书院教育的特点
学生
规章制度
师生关系
发展倾向
书院作用
明天理,灭 人欲与教育 作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