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章意气针法
陈抟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
陈抟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陈抟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按季节练功,深合“天人合一”之理。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宜每日子、丑时,叠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
治病:风气积滞,顶痛、耳后痛、肩臑(音nào,中医学上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雨水正月中坐功图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叠手按[月坒],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候悉治。
惊蛰二月节坐功图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鼽(音qú,鼻子堵塞不通)衄(音nǜ,鼻孔出血)、喉痹(音bì,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疼痛或麻木的病)、面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悉治。
春分二月中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痰痒。
清明三月节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定,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扣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
治病: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嗌痛、颈痛不可回顾、肩拔、臑折、腰软,及肘臂诸痛。
谷雨三月中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时:手太阳小肠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颊肿、颔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臀处痛、掌中热。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运:主少阳三气。
意气针法基本功锻炼方法
意气针法基本功锻炼方法一、闭目瞑心坐:盘坐、平坐均可,双目轻闭,舌抵上颚,牙齿轻叩,口唇微开一缝。
肩背放松气沉丹田(气海穴),心不乱想,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吸气小腹隆起,呼气小腹凹陷,呼吸要求匀、细、缓、静、无声。
每日坐2~4次,每次30~60分钟,本功法可练30天左右。
二、太极站桩:站立地面,双组分开(一只横足宽),头正直,双目闭合,舌抵上颚,全身放松。
呼吸与意守同静坐法,双手微抬起,虎口相对,置于小腹(丹田)前,似抱一太极球状。
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练习1~3个月。
本功站到一定时间后,由于意气的修炼,可产生内气(叶城真气或元气)激动,出现肢体微动,双手上下抖动,这种抖动似有意又似无意。
似有意指的是手甩动时练功者自己知道,似无意指的是懂得频率、强度、次数、时间又不是练功者规定,一般几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
受抖动或甩动后又热涨感觉,这是内气向外发放的一种初级形式。
三、合掌领气法:站立姿势同太极站桩法。
双手于胸前合掌,丹田呼吸,意守双掌。
双手合掌时可稍用意和用力,这样可引气到手,而使手开始抖动,这种抖动比太极站桩的剧烈,容易产生疲劳。
一般只动三分钟左右(有的体质差,只能动几十秒钟),很少有超过5分钟的。
四、发气法:也称指板发气法。
制作50~100块与本人手掌大小的木板(一般宽15公分,长20公分,厚1~1,5公分)。
练功时,手置于木板上,手指及掌心紧贴于木板,然后以意领气到手,零售发出微微颤动,木板也随之颤动。
发气力大时,木板颤动幅度大并有咯咯响声,当气力发放完后,手的颤动会自行停止不动。
开始先从一块木板练习,手有利后再添加木板,最多的可添加倒几十块,过去能练到100块,但很少有人达到这种功夫。
左右手交替练习。
五、极拳法和沙袋法:(从略)意气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一般在炼一百天以后,大多数可以运气行针。
常用的有无极针法,意气行针法和意气点穴法。
一、无极行针法:操作时和传统针法一样,只是无极针要求:“手不离针,针不离手,以气运针,手到病除”。
试论针刺得气
试论针刺得气
陈相明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0(18)11
【摘要】@@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它首见于《内经》,《灵枢·终始》篇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金针梅花诗钞》篇亦云:"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源泉,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由此可见,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特殊感觉和反应(即"经气"感应现象).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陈相明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社区卫生服务站,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试论针刺的“得气”
2.试论针刺得气
3.试论针刺的“放电感”不属于得气
4.试论针刺得气与催气的操作判断
5.试论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渝微学社实用小课堂3——三因司天方之地支六方知识大梳理
渝微学社实用小课堂3——三因司天方之地支六方知识大梳理之前与大家梳理了宋代陈无择三因司天方中五运论天干十方的相关知识,包括原文、主方、组成、歌诀以及注释等内容,这周就继续我们实用课堂剩下部分的讲解——六气论地支六方。
老规矩,还是再来回顾一下之前的知识点。
三因司天方是由宋代陈无择以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根据天干化五运,地支配六气所拟定的“运气方”,包括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十方,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六方,共计十六方。
如下:五运论天干十方六甲附子山茱萸汤(岁土太过)六乙紫苑汤(岁金不及)六丙黄连茯苓汤(岁水太过)六丁苁蓉牛膝汤(岁木不及)六戊麦门冬汤(岁火太过)六己白术厚朴汤(岁土不及)六庚牛膝木瓜汤(岁金太过)六辛五味子汤(岁水不及)六壬苓术汤(岁木太过)六癸黄芪茯神汤(岁火不及)六气论地支六方子午正阳汤(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备化汤(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升明汤(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审平汤(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静顺汤(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敷和汤(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注——以下所涉原文均选自陈无择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注释参考清代龙砂医家缪问注姜健所传《三因司天方》,歌诀则来自清代王旭高所编《运气证治歌诀》。
再注——以下内容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都可以分别检索出来,陈氏、谬氏、王氏所著均经典万千,回味无穷,后世评价颇高,笔者仅依照天干顺序将其梳理后与大家分享,实不敢删减一二。
笔者不是原创者,只为龙砂大家思想结晶之搬运工。
六气论原叙夫阴阳升降,在天在泉,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地理之应,标本不同,气应异象,逆顺变生,太过不及,悉能病人。
世谓之时气者,皆天气运动之所为也。
令能知地理本气,然后以天气加临为标,有胜有复,随气主治,悉见病原矣。
子午1、原文: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气化运行先天,民病关节禁固,腰痛,气郁而热,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热更作,咳嗽,鼽衄,嗌干,饮发,黄疸,喘甚,下连小腹,而作寒中,宜正阳汤。
八卦脐针高手干货汇总
八卦脐针高手干货汇总八卦脐针高手详解1四正位坤坎震离坤兑2四正位艮3偏五针主要用于中风偏瘫,哪一侧肢体瘫痪,就扎那边的5个卦位,均是从上到下的扎法,即离开始,坎结束。
难点或者细节有:(1)第一针是关键,第一针须当洛书使用,针尖直指大脑损伤的位置。
(2)进针深度,建议以气交点为准。
(3)针毕,可以兼用动针法。
4四正位(1)坎震离兑(2)坎离震兑5四隅位齐永老师的进针顺序也是有2种:一是艮巽坤乾二是坤乾巽艮。
第三种:巽艮坤乾。
取意:从风山渐到地天泰,渐入佳境。
或第四种:艮乾巽坤取意于洛书数 2、4为肩,6、8为足。
皆阴数尔。
阳顺阴逆,故从8(艮)开始,扎到2(坤)6右降四针离坤兑/乾坎*为什么没有左升四针?左升右降,左阳右阴,左升即升阳三针7升阳三针坎震/巽离2.健脾三针震/巽离坤3.滋阴三针离坤兑/乾4.补肾三针坤兑/乾坎5.疏肝三针兑/乾坎震8女科三针艮乾坎 --- 三阳治阴9四象针法(四象针方互换针法之简称)(1)冬--真武三针亥子丑(2)春---青龙三针寅卯辰(3)夏---朱雀三针巳午未(4)秋---白虎三针申酉戌10四局针法( 1 )水局申子辰 ---用于足三阳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2 )金局巳酉丑 ---用于足三阴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3 )木局亥卯未---用于手三阴经络循行部位病变 ( 4 ) 火局寅午戌---用于手三阳经络循行部位病变一、四大护法 1.天地定位 2.雷风相薄 3.山泽通气 4.水火不相射二、洛书双针疗法 1.左三右七 2.二四为肩 3.六八为足 4.戴九履一三、河图双针疗法 1.天一生水 2.地二生火 3.天三生木 4.地四生金5.万物土中生四、八卦双针疗法相生吉祥,针证合拍。
2020年冬病夏治
的的能的理使皮循物法的疗又面,界。冷性重阴机季
功作,调效之细环贴为目或有能散和“痛咳感盛体或
能用增节应进胞,敷中的预助增寒机夏、嗽阴阳素在
。而强作。入间改后药。防于强驱体治怕,寒衰来冬
调体用另人隙善可穴 上祛机邪阳”冷哮之,阳季
,
,
、
—— —— ——
—— —— ——
• 2020年三伏贴时间
七 月 六 日
阴 分通体经而身养扩代最生邪能治,三反慢些能值寒指
, 夏
泌过,反发的。张研常或,力疗通伏复性慢祛冬性某 、神提射挥吸药,究用加从,措过时发泄性邪季疾些 免经高激明收物促发的重而另施温令作泻疾于外病好
为 疫一免发显作透进现治的达一,补,或、病外界,发
阳
系体疫机的用过血,疗疾到方一阳自加关如,气由于 统液功体药,表液药方病治面方气然重节慢或候于冬
“” “”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 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 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 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 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 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 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 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 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 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 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 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 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 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 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 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 3~5年。
【精】陈为章意气针法
喜按为虚
拒按为实
补血术—对虚症(邪气致) 新(时间短)
臭(口气,大便) 色(痰黄,月经色)
拒按 扬(声音)
虚寒(精气夺) 不新(时间长) 不臭(脾虚泻)
不色(痰淡) 喜按 不扬
6、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皆属肝。
诸痛疮疡皆属心。
诸寒收引,皆是属寒。
诸厥固泄皆属下。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2、顺气一日分四时
A、病在脏者,取之井: 急症要死的病如脑溢血, 可在12个井穴放血, 如找不准也可直接在十个指尖放血 。
三、取穴方法原则
1、 补母泻子法: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A、本经纵向配穴法
例如: 肺属金,咳嗽胸痛属肺经实症, 则泻本经的尺泽穴(金生水,水为子); 肺虚潮热汗出, 虚则补本经太渊穴(土为金之母)。
阴经五腧穴表(补母泻子)
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灵柩·九针十二原》
6、刺实者须其虚,刺虚者须其实, 经气已至,慎守无失。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 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保命全形》
7、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 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素问·次志论篇》
8、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满而泄之者, 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针解篇》
9、刺之微在徐疾: 《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要想实(补虚)便用徐入而疾出; 要泻实便用疾入而徐出。
陈为章《望诊》节目小儿推拿治病10例学习笔记
陈为章《望诊》节目小儿推拿治病10例学习笔记1.肚子疼小招:止汗,肾顶掐6、7下。
病人:小淑宁。
症状:肚子不舒服,爱感冒。
肚子断断续续疼。
不爱吃饭。
喜欢吃凉的。
四肢凉。
按肚子不舒服。
爱吃冰淇淋,吃饭挑剔,吃饭不多。
喝稀饭。
分析:基本体质是火少。
中医认为阳主四末,就是两手两脚。
常感冒,不但有内寒,而且不住地的外寒侵入,导致气积,就是不通,不通则疼。
总体情况是中阳不振,气积淤滞。
脸蛋红,皮上红,无光泽,中医讲是阳气不敛,阳气外浮,是虚的表现,是一种真寒假热。
小儿是纯阳之体。
脾胃是个锅灶,要恢复功能先要把下边的煤与火添进去,恢复阳气。
处方:后劳宫5分钟,清补脾5分钟,平肝5分钟,八卦10分钟,四横纹10分钟。
X处方思路:一个是火力虚了,一个是气淤在这不动。
后劳宫、清补脾是恢复火力、脾阳,以治本。
八卦、四横纹来行气、活血、通淤。
平肝有助恢复脾的运化,因为肝克脾(木克土)。
穴位:运八卦,感觉心里痒痒,精气传进去了,偏凉,行气,运脾、散结。
四横纹,偏凉,散结,消滞。
古人:小儿要想安,须得三分饥与寒。
2. 便秘发热小招:头痛,侧面头痛掐无名指的指端,后面头痛掐小指的指端。
病人:小丫雅症状:三岁,大便不好,吃饭比较多,个头偏矮,不喜欢喝水,舌尖头,面食多时便秘严重。
分析:表现是能吃,便干,盗汗,失寐,个子短,活泼好动,脸色头发光韵,阳阳不平衡,形气矛盾,胃强(能吃)脾弱(虚秘,肚子不疼),阳盛阴虚。
伤食就扁桃体发炎,发烧,中医叫伤食热,肚子发涨发硬。
胃不和则卧不安。
处方:分阴阳10分钟:平衡阴阳,双向调节,安神,养阴。
泻胃(板门)10分钟:抑制饮食,通肠。
清补大肠10分钟:便秘、便稀。
清补脾10分钟:脾阴不足的表现:嘴唇发干,红,经常犯扁桃体,好动,盗汗,补肾10分钟:养肝、养胆。
天河水:安神,清火,清虚热,利小便,相当于天王补心丹。
平肝10分钟:肝主惊,泻肝火。
肾顶(掐或揉):止盗汗。
整个方子是平衡阴阳,泻胃润脾,通大肠,安神。
[精华]马丹阳十二神针
马丹阳十二神针马丹阳(公元1122—1183年),初名从义,宋陕西扶风人,后迁往山东登州宁海县。
金贞元年(公元1153—1156年)登进士第后,分配在一个县里管摄六曹(即兵、刑、工、吏、户、礼)。
大定(公元1161—1189年)年间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遂与妻孙氏同时出家,改名钰,号丹阳,后在莱阳游仙宫羽化。
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汝洲北街,他精通医术,善针灸,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有名。
明陈继洲在其所著《针灸大成》中载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言其疗效“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最后并说此针的传授原则:“至(好)人可传授,匪(不合适的)人莫浪(乱)说”。
丹阳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路人以为轻薄。
少顷,丹阳吐出吮吸的浊痰,少妇立时苏醒,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
丹阳死后,群众在他的行医处修建一座丹阳观以作纪念,那条街因此称为丹阳观街,今为丹阳东路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马丹阳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针灸医技尤为精湛,享有盛誉。
其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又名《天星十二神针法》。
天星十二穴分布于人体十二经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云: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今就根据《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引为论述,逐步阐释其十二穴医疗疗效和意义。
足三里《疾病歌》“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肧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乃本经“合”穴,里指邑、居,有集会通达之意,三指膝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其功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中风、水肿、下肢不遂、心悸、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
直刺1-2寸,可灸,针感为酸胀麻电感,可向膝、胫、足部放散。
道家针法秘传
道家针法秘传
道家针法
“道家针法”原载于《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其针以枣木为主,长三寸六分,用针治病之时,先将木针在香上度过,右手握针,左手掐第三指甲下,价手于心前,瞻望太阳,念咒语:天地太阳,日角神光,灌荡尸疾,邪气消亡。
急急杀摄。
咒三遍,吸气吹于针上。
针指病位即可。
此道家秘传形针之法,首见于文字。
今就方便之故,再加细说之。
道家针刺之法,以形针,气针,神针为秘传。
形针之中:以动物制品为最高,次为植物,最次为冶金。
因动物乃有情血肉之品,其气多与人相应,故而宜合人气。
其次为植物,有性无情,故与人气刚柔相质,吸斥参半,故运用之时,须炼制而与人合相合。
最次为冶金之品,无性无情,与人气相斥。
故而运用之时,针须贴身百合,与人磁化之后,方再行针矣。
听闻武家中有南宫自然门人,针法之技惊之若神,后细闻之,方知其每每炼功之际,手中藏针,运化天然。
如上所载木针之法,运针之时于香上度过,吾觉乃后人造次。
今改其所述,再传以教后人
改:
用材:取十月十日枣木制成竹签大小,一头稍尖锐。
制法:治阳虚症者,于日光下晒九日为一周。
治阴虚症者,于月光晒八日为一周。
用法:运用之时,于患处盖一块薄棉布,然后针擦入贴内即可。
咒决:咒决之语,只是叫人精诚至一,意气专致而矣。
若本有此心思之人,则无须念咒。
此针法可治诸多疾患,学贤细心体会,必然有所得。
无为居士敬上。
陈陈为章小儿贴
• 单价15元/贴
价格
• 10贴/包
支气管炎
• 支气管炎:感冒保健贴贴 涌泉(双侧)健胃消食贴 贴神阙(即肚脐),咳喘 保健贴,肺俞,中
• 府,云门,尺泽,均双侧, 膻中穴,有痰加中脘、左 右丰隆穴。
• 神阙穴即为肚脐 • 伸臂向前,掌心向上,肘
关节弯曲约 120°角时, 肘窝处可摸取一绷起的大 筋,大筋外侧缘即为尺泽 穴。
腹泻
• 腹泻:消食止 泻贴贴:神阙, 脾俞,胃俞
• 胃俞穴在脾俞穴往下一点,用 一个贴即可涵盖脾俞和胃俞穴。
咽痛
• 2、咽痛,咽干者:感 冒保健贴天突穴,涌 泉穴(双侧)伴咳嗽 者:咳喘保健贴加 膻 中或云门,中府(双 侧)。
• 天突穴是两个锁骨中 间的窝左右各一,一 个帖可以同时覆盖云 门和中府两个穴位
扁桃体炎
• 扁桃体炎:感冒贴贴
扁桃体穴(双侧),
• 神阙穴即为肚脐
感冒贴
• 感冒贴--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 消炎药,退烧药 • 发烧(双涌泉,在脚底,两个); • 感冒 鼻塞 清鼻涕 喷嚏(大椎+肚脐,大椎是后
脖子最高骨头下面的凹陷处。) • 清鼻涕 转为 黄/干鼻涕(双肺腧+肚脐+双涌泉;
双涌泉 在脚底,左右双肺腧) • 咽干咽痛(1 天突;2 或者 天突+双扁桃体穴;3
• 神阙穴即为肚 脐
消化不良
• 消化不良:积食,腹 胀,暖气,腹痛,肠 鸣:健胃消食保健贴 贴神阙穴,脾俞,胃俞, 可酌情加贴
• 中脘或足三里或天枢。 • 神阙穴即为肚脐
肠系淋巴结伴疼痛
• 肠系淋巴结伴疼痛: 健胃消食贴贴神阙天 枢(双侧)痛点加贴 感冒退热贴贴上之后, 需保暖。可据情况放 暖水袋加温或艾炙后 加贴,7 天/疗程本配 方可缓解此病症。
陈照先生的鹤松易学针法究竟有多少个?
陈照先生的鹤松易学针法究竟有多少个?第一次读陈照先生的易理针灸着作,厚厚一本书所讲的易理针法,总括而言只有五个针法。
这就是:1八卦成列 2八卦相璗 3刚柔相摩 4 木火金水局 5卦象卦意。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觉得很简单,操作也很容易,尤其是前三个[针法],那就是:1 八卦成列:比如左手的鱼际穴痛,只要在右手的合谷找到反应点(天应穴)扎针就可以。
简单的说就是就是按表里经针法。
只不过是施针在对侧(或称健侧)吧。
2 刚柔相摩:也是很简单。
譬如左手太阴经的肺经的鱼际穴左右痛,在对侧的足阳明胃经的内庭穴扎针。
这就是阴经对阳经,柔和对刚硬的针法。
故此命名为刚柔相摩针法。
3 八卦相荡:譬如左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痛,取右足的太阴脾经上的商丘扎针。
可以说是同名经针法。
因为彼此都是太阴经。
4四局针法:也没有什麽复杂的地方。
把手脚分为四个局。
手的内侧叫火局丶外侧叫木局。
手的外侧三条阳经(木局)对应足的三条阳经(水局);手的内侧三条阴经(火局)对应足的三条阴经(金局)。
治疗方法是手三条阴经(火局)有病取足的三条阴经(金局),手三条阳经(木局)有病取足的三条阳经(水局)。
也是上下丶左右相对;木局对水局;火局对金局扎针。
这就是所谓四局针法。
以上三种针法统称为「三纲针法」。
第四种为「四局针法」。
第五种就是「卦象卦意针法」。
只有卦像卦意针法对接受现代教育的中医来说是属於『新生事物』。
八卦丶卦爻丶变卦,对卦丶互卦丶变体丶变用。
对不懂易学的医师来说会感觉很陌生。
虽然有点难度,经过学习後也没有什麽神秘感!陈照先生的《鹤松易针法》是否如此简单,是否只有三纲一局及加上卦像卦意五种针法呢?我看完这部[巨着]两遍,再听杜老师的新概念针灸讲座录音(从第八集到15集反复听了八次),他打算花五集时间讲陈照先生的易理针灸的,结果他从第5集讲到30集都有提到[易理八卦针法]。
难怪杜老师说[易理八卦针法]对他感到震撼了。
我也感到很吸引和着迷,所以才反复听了多次。
陈章妹针法治验——寻筋啄刺法
陈章妹针法治验——寻筋啄刺法
陈章妹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22(54)3
【摘要】1寻筋啄刺法取穴:项背部肌筋膜筋结点、曲池穴、外关穴。
功效:舒筋活血,通络祛痛。
主治:项背肌筋膜炎等项背部疼痛疾病(气滞血瘀证)。
针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通过移动肩胛骨找寻筋结阳性点,消毒后,用毫针(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下同)垂直刺破表皮渐达骨面,触及骨面后如雀啄般行针,随即起针,此处不宜留针,配合针刺患侧颈夹脊、曲池、外关穴,留针30 min起针。
方解:"寻筋啄刺法"中的"筋"即"筋结",意在患侧项背部肩胛区周围寻找筋结阳性点,并在此处行啄刺手法,使筋结松解,从而达到舒筋活血、通络祛痛的效果。
配曲池穴以益气养血、舒筋解痹;配外关穴以疏通三焦气机、行气止痛。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陈章妹
【作者单位】常州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雀啄刺法配合温针治疗颈椎间盘膨出疗效观察
2.雀啄刺法、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
3.针刀镜配合分筋恢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4.圆利针聚刺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止点劳伤后筋结形成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上)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上)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上)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
它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鼻祖陈王廷所创,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袭,昌盛不衰,并以其独特的技击与健身功能,广受中外人士青睐。
太极拳流派甚多,就陈氏太极拳而言,也有好多套路,有新与老,大与小之分的拳势。
随着时代的需求,大师们编了不少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发劲是太极拳大师陈照奎所组编的。
这套功夫架的特点为:动作技击明显,适用性强;刚柔相济转换快;圆方突变,慢走柔,快打刚。
练此套路必须有一定太极功夫方可学练。
下面介绍四十二发劲拳势动作及练习要求,望太极拳爱好者共同研习之,从习练中更快理解太极之理,增强太极功夫。
第一势:腰拦肘动作一(图1)立身中正,二目平视,唇轻闭,舌抵上颚,齿轻合,面南背北而站。
动作二(图2)身体缓缓下沉,腿微屈,气下沉,两臂上�,左手逆缠,右手顺缠,沉肩肘,手与眼平,眼视左手中指。
动作三(图3)接上势,重心先在左足,右脚脚跟抬起,划外弧向身后退步。
身体向左转,躯干旋转带动手脚,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双手高捋,重心移至右腿,上下相合,定势塌腰沉气,目视正南方。
动作四(图4)接上势,虚领顶劲,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成弓步。
同时上肢双手相合,如抱球状,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手心相对。
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5)接上势,身体向左转。
随体右脚外划弧45度上一步,成右虚步。
同时,双手相合,互抓手腕,塌腰松胯,劲蓄右腹,意贯右肘,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六(图6)接上势,重心前移至右腿,腰胯向左旋转,蹬左脚助力,弓右膝,沉肩发右肘劲。
发劲时裆劲应扣合,意贯肘尖,目视肘前。
第二势:上挑肘动作一(图7)接上势,身体向右旋转,右脚随体而转,外划弧后退;同时,双手变高捋;前用捋手,后退打背靠。
走柔劲,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8)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由捋势变为右手外划弧顺缠,左手逆缠下划弧落到胸前。
陈希夷仲春二气坐功图势
,
,
顿 掣 五 六 度 叩 齿 六 六 吐 纳漱 咽 三 三 治病 腰 替肺 胃 蕴积 邪毒
(音
q
:
、 、
。
各 六 七 度 叩齿 六 六 吐 纳 漱 咽 三 三
口干
、
目黄
、
欺
喉 肿
、
治病 寒栗
、
:
胸 臆 肩 背经 络
虚 劳邪 毒
,
齿痛
、
颈
id
鼻 子 堵 塞不 通 ) 纽 ( 音
n
么鼻 孔 出 血 )
。 ,
、
手肌
肩肌 为传 导
, ,
下丹 田 为
腰 肌 足 关 节 为传 导 涌泉 为应 点
总结
:
应 点 一 来 一 往 感 觉舒 服 有能 量 第二式 足 蛹 动功 复一 静 精 气 神合 一
、 、 ,
: 功理 天 地人 合一 行 气 活 血 通 经 活 络
。
。
: 功 理 开 神 门 天 人合 一 通经 活 络 :
手 骨 胳 肌 为传 导
、 、 、 、 、
、
,
功 一 动 复 一 静 精气 神 合 一 信 息能 t 传 导 线路 手 关节
, 、 、 ,
劳 宫 为应 点
、 、 、 、
。
二 呼 吸 道 肺 部 心 部 肝部 肾
三 2 4
劳宫 穴 十指 为动点 中丹 田
。
,
部 脾 部 消化 道为 应点
, ,
节脊 椎 盘骨
。
各 式熟 练 后
,
,
三 功 溶 为一体
,
,
手功
、
双脚 趾 微微蛹 动 一 动
意气行针法治疗奔豚气病的体会
意气行针法治疗奔豚气病的体会
李文颖;吉学群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7(23)5
【摘要】奔豚气病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而详述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对该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和治法均做了详尽的阐述。
在《伤寒论》中有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
病发时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俟冲气下降,发作停止,发时痛苦至极,缓解后却如常人。
因病发突然,气冲如豚之奔,故命名为奔豚气。
【总页数】2页(P94-95)
【关键词】奔豚气病;针灸治疗;意气行针法
【作者】李文颖;吉学群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奔豚气11例临床观察 [J], 王学利;张飞;王国军;李希星
2.温氏奔豚汤治疗奔豚病疗效总结 [J], 郭艳秋;祝占英
3.贾建伟主任医师治疗百合病并发奔豚气病1则 [J], 董爱爱
4.辨证论治奔豚气病3例的体会 [J], 楚更五;李平
5.奔豚气病证治体会 [J], 张世峰;张红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行间,补曲泉(或阴谷, 或复溜)
眼干涩泻行间,补复溜;吃 饭多泻内庭,泻行间
可以加百会(醒头目),加曲池 脾热泻商丘
五、一招鲜
病症:咳嗽
左升右降示意图
一招鲜:左升右降
尺泽
大椎
尺泽
热咳有黄痰:
经渠
在鱼际上留针一小会儿,做泻针;
左
或者直接在鱼际出(泻)?
太渊 手
寒咳:Biblioteka 升 鱼际经渠右 手 太渊
降 鱼际
合(水) 尺泽 (子) 曲泽
少海
阴陵泉 曲泉 (母) 阴谷 (本)
B、异经补泻配穴法:阳经五腧穴表
经脉
五行 井(金) 荧(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所属
手阳明大肠经 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 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 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少海
足阳明胃经 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3、五脏有病取其原(穴), 下合(穴)治内腑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与流止之处。 它反应脏腑原气之虚实情况。 常用来诊断和治疗相应脏腑病和经络病。
3、五脏有病取其原(穴), 下合(穴)治内腑
五脏
经脉
肺 手太阴肺经
心 手少阴心经
脾 足太阴脾经
肝 足阙阴肝经
肾 足少阴肾经
心包
原穴 太渊 神门 太白 太冲 太溪 大陵
同时活动肩膀。
病症:痰迷心窍 一招鲜:丰隆+中脘(也可用蒙石滚痰丸)
五、一招鲜
病症:腰脊突痛 一招鲜:额中下针,针尖朝上进一针,捻针活动腰 病症:腰两侧肩胛骨下脊柱两侧痛 一招鲜:在委中穴旁边找黑点放血,然后活动腰
五、一招鲜
病症:腰部膀胱经外侧痛 一招鲜:在太冲和行间之间找痛点下针
病症:耳鸣 一招鲜:下百会→下神庭→下足临泣→下外关
2、所言节者乃神气游行出入之处,
非皮肉筋骨也。
--《灵柩·九针十二原》
3、小针之要:
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
客在门。
--《灵柩·九针十二原》
4、补曰随之,随之意, 若妄之,若行若按, 如蚊虻止。
--《灵柩·九针十二原》
5、凡用针者,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苑陈则除之。 邪胜则虚之。
2、顺气一日分四时
C、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一些和时间相关的病,取其输穴。
如:每天下午3点发热, 就要找膀胱经的输穴(束骨)
时
间
1点 — 3点
3点 — 5点
5点 — 7点
7点 — 9点
9点 —11点
11点—13点
13点—15点
15点—17点
17点—19点
19点—21点
21点—23点
23点— 1点
--《灵柩·九针十二原》
6、刺实者须其虚,刺虚者须其实, 经气已至,慎守无失。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 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保命全形》
7、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 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素问·次志论篇》
8、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要补: 用心入,不用心出=5:1 要泻: 不用心入,用心出=1:5
10、轻慢滑而未来; 沉紧涩而已至。
--《标幽赋》
11、针入气出,疾而相逢
--《针行病》
12、粗守关,上守机
--《内经》
13、 所言节者, 乃神合游行出入之处, 非皮肉筋骨也 。
--《灵柩·九针十二原》
14、邪气来也紧而疾, 谷气来也徐而和 。
--《素问·八正神明篇 》
18、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
--《素问·保命全形篇 》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 魂魄不散,专一一神,精气之分, 勿闻人声,一收其精, 必一会神,令志在针。
--《灵柩·始终篇 》
19、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其气已至,适而自护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 》
五行 所属
金 君火 火 土 木 水
井(木)
少商
中冲 (母) 少冲 (母)
隐白
大敦 (本) 涌泉 (子)
荧(火)
鱼际
劳宫 (本) 少府 (本) 大都 (母) 行间 (子)
然谷
输(土)
太渊 (母) 大陵 (子) 神门 (子) 太白 (本)
太冲
太溪
经(金) 经渠 (本) 间使
灵道 商丘 (子) 中封 复溜 (母)
肩髃
肩井
曲泽
左
手
间使
升
大陵
劳宫
中冲
一招鲜:心包经左升右降
肩井 中冲
肩髃
曲泽
右
手
间使
降
大陵
劳宫
六、放血
1、粗者如箸,细者如针:放血; 2、按到特痛的地方,压痛后放血; 3、少商,商阳放血治嗓子痛; 4、皮肤病:如湿疹,白癜风需要祛风活血,
在病患相关经脉,在四窝(两肘两腘窝) 放血;
六、放血
5、小儿发高烧,耳背有青筋,在最青处放血 ; 6、心肌梗塞:至阳穴附近找压痛点放血 ; 7、 脑梗,中风:至阴→涌泉→中极→关冲→
经络 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输穴 太冲 太渊 三间 陷谷 太白 神门 后溪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煮
足临泣
2、顺气一日分四时
D、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2、顺气一日分四时
E、经满而血者, 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有口臭(胃--取足三里); 口苦(胆--取阳陵泉)
满而泄之者, 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针解篇》
9、刺之微在徐疾: 《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要想实(补虚)便用徐入而疾出; 要泻实便用疾入而徐出。
例比法: 徐而疾则实如同给自行车打气,
慢入快出; 疾而徐则虚如同水底打水,
快入慢出。
徐(慢):代表心,用心的意念; 疾(快):不用心。
(肝气旺泻太冲,肾不足补太溪),耳门三针
五、一招鲜
病症:上眼睑麦粒肿 一招鲜:同侧肩胛骨找阳性反应点放血,
找不到阳性反应点在胃俞,脾俞放血 病症:下眼睑麦粒肿 一招鲜:大指头和二指头尖上放血,
对于化脓,直接用针挑破脓点
五、一招鲜
病症:孩子生不下来 一招鲜:膀胱经的至阴穴下针
五、一招鲜
病症:口腔炎,口腔溃疡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则泄之。 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法天则地, 随应而动,合之若响,随之若影, 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素问·保命全形篇 》
20、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至后世。 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 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灵柩·始终篇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2、顺气一日分四时
A、病在脏者,取之井: 急症要死的病如脑溢血, 可在12个井穴放血, 如找不准也可直接在十个指尖放血 。
2、顺气一日分四时
B、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高血压泻荥穴(行间); 火牙疼泻内庭; 急性胆囊炎,急性中耳炎泻侠溪。
诸厥固泄皆属下。
诸气愤郁皆属肺。
诸痿喘呕皆属上。
诸湿肿满,皆属脾。
诸痉项强皆属湿。
诸热瞀(糊涂 混乱)瘛(痉挛 抽风)皆属火。
6、病机十九条
诸禁鼓栗,如丧神首皆属火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热。
诸逆冲上皆属火。
诸病浮肿,痛痠惊骇皆属火。
诸胀腹大皆属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热。
--《灵柩·始终篇》
15、所谓谷气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
故知谷气至也,
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
而病知愈也。
--《灵柩·始终篇》
16、大气皆出,故名曰补 ……令神气存, 大气留止,故名曰补。
--《素问 ·离合真邪论篇》
17、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慧言杜宇, 口否能言,俱视独见,时若昏, 烛燃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四、配穴方法
2、腑病: 募穴 + 下合穴 + 热则荥或泻子, 寒则补母
四、配穴方法
病症
选穴
胃溃疡 中脘,足三里,大都,内关
备注 有内热加内庭,有虚寒加大都
咳嗽 寒咳用肺俞,太渊,膻中 热咳用鱼际,肺俞,膻中,太渊
胆囊炎 阳陵泉,日月,侠溪 脾气急泻行间,不爱吃饭加中脘
肝病
补复溜,泻行间
补肾泻肝
高血压 糖尿病
诸燥狂越皆属火。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寒
诸暴强直皆属风。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热。
针灸可双向调节
易陈而难入
--《灵柩·九针十二原第一》
二、针刺方法:入
1、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笑不休。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 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灵柩·本神篇》
病症:前额痛 一招鲜:多是胃经,用厉兑
五、一招鲜
病症:头坎痛 一招鲜:多是膀胱经,用至阴;
有发热改荥(足通谷)。
病症:眉棱骨痛 一招鲜:解溪和昆仑
五、一招鲜
病症:眼皮跳 一招鲜:同侧的耳尖入发际处(角孙穴)
+听会穴(张嘴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