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自体骨移植临床与骨不愈骨缺损的关系

合集下载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前臂骨折骨不愈合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前臂骨折骨不愈合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ae g e ig ie 7 ek ( ~1 ek)7i css osle r t e a n n adoe ae a ouin vr eha n m es 4 0w es . n ae o bo tf c r du o , n s hdnn n , a l t o w f 8 f e a u h i n c o ih n aea el g t f1 ek 3~ 2 ek ) o c s n P r t eu u gnu oe n l w wt a vr e han ie o 2 wes ( g i m 4 w es C nl i e u nosat eosbn lT uo ca o ao
愈合 1 例。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经皮 注射 于骨 不愈 合及 骨缺损部位 可 以诱 导成 骨, 有修 复 骨折及 骨缺损 作用 , ・ 临床应 用简单 , 对前臂 骨折 骨不愈合 , 伴有皮肤损伤 的骨缺损有较好 的效果。
【 关键词 】 骨折 ; 骨髓移植 ; 骨不连 ; 移植 自 体
Pe c a o s a t l g sbo a r r utne u u o o ou nem r ow r n pa ato n h r am e ffa t r o nin n b ne dee t f ta s lnt i n i t e t e t nto r c u e n nu o a d o fc so
孔 志刚 于海泉 冯文岭 刘长城 于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前臂 骨折骨不愈 合及骨缺损的患者 , 用经皮 穿刺 自体 骨髓移植 方法进行 治 疗。结果 应
【 摘要 】 目的 探 讨经皮 自 体骨 髓移植 治疗前臂 骨折 骨不愈 合及 骨缺损 的 临床 效 果。方法 对 2 1 所有 患者随访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再生与天然软骨无明显差异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再生与天然软骨无明显差异

407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第25期|2021年9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再生与天然软骨无明显差异李 想,符培亮文题释义: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指机体软骨损伤后,运用对骨组织损伤部位具有一定修复和再生能力的技术,取部分自体软骨体外培养扩增后,联合使用自体骨膜或者生物材料(如胶原蛋白凝胶)再植入骨软骨缺损处。

摘要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临床对软骨修复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修复方法不能再生具有良好生物性能的软骨。

目的:综述近年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其发展历程、基础科学、适应证、禁忌证、外科技术、临床疗效和局限性,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方法:以“软骨细胞移植、骨缺损、临床技术、临床疗效、适应证、禁忌证、缺损大小、翻修、恢复运动、年龄、影像学、局限性”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cartilage defect ,techniques ,clinical effect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defect size ,treatment after initial failure ,return to sports ,ag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imitation ”等作为关键词,在 CNKI 、PubMed 、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 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病例报告、荟萃分析等,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至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1 000余篇,最终纳入52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1980年代晚期首次出现,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

第1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使用骨膜贴片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封闭在缺损中,由于骨膜移植体增生的问题,开发了利用胶原膜贴片的第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应用三维培养技术有利于细胞迁移,允许微创性植入,更好地再生正常的软骨结构,加速康复。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临床研究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临床研究

骨 髓 干 细 胞 移 植 治 疗 骨 不 连 及 骨 缺 损 临 床 研 究
袁 进 国 , 志玲 。 刘 英 飞 。 朱 振 安 。 周 , ,
[ 要] 目的 观 察 自体 骨 髓 干 细 胞 移 植 治 疗 骨 不 连 及 骨 缺 损 的疗 效 。方 法 1 0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自体 髂 骨 移 植 组 ( 组 ) 摘 4 A 及 自体 骨 髓 干 细 胞 移 植 组 ( B组 ) 7 各 0例 , 行 手 术 治 疗 , 行 简 单 有 效 的 内 外 固 定 。结 果 术 后 平 均 愈 合 时 间 A 组 为 ( 0± 2 O) 均 并 7 、 个
1 0 p int r a om l vie i o h o ate s we e r nd 4 y di d d nt t e gr up A ( ih ut—la b ne ta p a t a d w t a o iic o r ns l n ) n gr p B ( ih ut— a r w se ou w t a o m r o t m c l el ta pln ) The e we e 7 a e n ac r up Al p te t n t o gr pswer r a e r ns a t 、 r r 0 c s s i e h g o 、 l a in s i w ou e te t d byope a i nd i ie a d out ie fxa in r ton a nsd n sd i to
Y n — e ,e a . T e2 1 H opi lo A ,Zh n Ja o 7 0 0。He e.C ia igf i l 1 h 5 拍 s t f PL a a - ik u0 5 0 g bi hn Ab ta t 0betv b ev h ua ieefc fma r w tm el rn pa t nb n o u in a d b n ee t n M eh d sr c : j cie Too s r et ec r t fe t ro se cl ta s ln o en n no n o ed fci 、 to s v o o o

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

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

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左健;康建敏;潘乐【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16)018【摘要】背景:创伤、感染和骨种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难以自身愈合,目前治疗主要以骨移植为主.同种异体骨移植与实质脏器移植有所不同,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对较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总结中国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创伤性骨缺损和脊柱病变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3-01/2011-10 有关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各种骨科疾病中应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allograft; bone transplantation; repair; 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同种异体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作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的方法,广泛用于骨折、骨肿瘤切除后导致骨缺损的修复、脊柱和关节疾患的治疗.虽然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细菌和病毒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危险,但是由于它在修复骨缺损时具有的一些优点:结构类似于自体骨,排斥反应较异种骨轻,而且不存在自体骨移植引起的供区损伤、延长手术时间等问题,使其成为修复骨缺损的常用材料.【总页数】4页(P3395-3398)【作者】左健;康建敏;潘乐【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体育系,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35;河北经贸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61;石家庄学院体育系,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7【相关文献】1.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J], 邵增务;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刘勇;廖翔2.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 [J], 左健;康建敏;潘乐3.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J], 康焱;廖威明4.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文献综述) [J], 康焱; 廖威明5.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研究与应用现状 [J], 李建林;王熙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lizarov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Ilizarov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㊃综㊀述㊃Ilizarov 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扈克治1,甘干达1,任㊀磊1,吕㊀波1,闫泽正1,张㊀苏2(1.桂林市人民医院骨三科,广西㊀桂林㊀541002;2.原解放军桂林疗养院特勤科,广西㊀桂林㊀541000)ʌ通信作者ɔ㊀甘干达,E-mail:ggda181@ʌ摘要ɔ㊀各种原因导致的长管状骨骨缺损在临床骨科不仅常见,且治疗上也较为棘手㊂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差强人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㊂随着对Ilizarov 临床应用技术及其相关器械设备的研究深入,其应用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尤其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逐步受到关注㊂本文对应用Ilizarov 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管状骨;骨缺损;Ilizarov 技术ʌ中图分类号ɔR 687.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DOI ɔ10.3969j.issn.1009-4237.2021.01.018Advances in Ilizarov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ubular bone defectHu Kezhi 1,Gan Ganda 1,Ren Lei 1,Lv Bo 1,Yan Zezheng 1,Zhang Su 2(1.Department No.3Orthopedics,Guilin People s Hospital,Guilin,Guangxi㊀541002,China;2.Special Section,Guilin Sanatorium ofPLA,Guilin,Guangxi㊀541000,China)ʌAbstract ɔ㊀The treatment of tubular bone defect is more common and extremely difficult in clinical orthope-dics.The treatment varied and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With the deepening research,the application of Ilizarovtechnique is expanding.Meanwhile,there is a tendency to treat the tubular bone defect with Ilizarov techniqu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Ilizarov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ubular bone defect.ʌKey words ɔtubular bone;bone defect;Ilizarov technique㊀㊀临床上长管状骨骨缺损十分常见,其病因大多见于外伤所致缺失㊁感染性骨髓炎清创㊁骨不连清创㊁骨肿瘤切除以及先天性骨缺损,是由多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复杂的病理改变㊂Schmitz 和Honllinger [1]认为骨缺损是指 不能自行愈合的最小骨缺损量 ,也称为 极量骨缺损 (critical size defect,CSD)㊂由于此定义基于动物实验而得,故而人类的CSD 无从获知㊂对于软组织覆盖良好且缺损量较小的病例,通过单纯植骨即可得到修复;而对于缺损范围超过骨周径50%或长度>2cm 的骨质缺损,单纯植骨容易出现骨吸收的现象,难以达到骨愈合的目的[2]㊂1㊀骨缺损治疗技术1.1㊀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㊀自体骨移植是植骨的金标准,为克服大量植骨术后出现的骨吸收现象,Taylor 等1975年首次应用带血管蒂的自体腓骨修复长6cm 的骨缺损㊂相对于肋骨㊁髂骨而言,腓骨骨量大㊁密度高,形态更加符合长管状骨缺损的修复要求,而且对供区胫腓关节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较小㊂该技术不仅避免单纯植骨 爬行替代 的过程,而且最大程度地保留移植骨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㊂然而,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技术要求较高的显微外科水平,而且受区内必须有可供吻合且口径匹配的动静脉系统,这对于严重创伤或长期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是难以做到的㊂亦有研究表明,在负重骨骨缺损的修复案例中,该技术虽能达到骨愈合标准,但术后骨折率仍高于常人30%~50%[2]㊂1.2㊀Masquelet (膜诱导)技术㊀1986 1999年Msquelet等[4]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一期在骨缺损处进行占位,诱导成膜后二期用自体骨填充,修复了管状骨骨缺损35例,疗效满意㊂该技术的核心在于骨水泥填充后4~6周组织反应所形成的诱导膜[5],各项研究实验表明:(1)诱导膜富含间充质干细胞,与骨膜中的此类细胞成骨潜能相同,可向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2)诱导膜高度血管化,能分泌VEGF㊁TGF-β1㊁BMP-2等多种促进成骨的生长因子[6];(3)Gouron 等[7]发现诱导膜内有破骨细胞和破骨前驱细胞,可加速骨缺损的重建㊂但对于大段的骨缺损,尤其是儿童,自体松质骨或皮质骨来源有限,利用其他的骨替代物,则不能保证成骨效果[2]㊂1.3㊀髓内钉技术㊀髓内钉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有较长的历史,但因为其不愈合率较高,临床实际应用并不多㊂Hinsche 等[8]2003年报道应用髓内钉技术治疗15cm 股骨骨缺损并痊愈的病例㊂现如今的髓内钉系统更新为可以滑动和旋转的固态钉棒,使其在植入长管状骨后能分散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减少并发症并促进骨质再生㊂虽可通过生物应力刺激骨生长,但其生长周期长,对长度大的缺损并不适用㊂1.4㊀钛网cage 技术㊀钛网cage 技术最早由Cobos 等[9]2000年报道2例,利用比缺损范围略大的钛网保护并固定植入的自体骨,同时辅助内外固定物加固,以达到修复骨缺损的目的㊂其原理与Masquelet 技术类似,也是通过植入的自体骨在周围组织中再血管化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骨再生,加速骨重建㊂Lindsey [10]㊁Fujibayashi [11]等通过动物研究,成功修复了犬及兔的股骨缺损,但Gugala 和Gogolews-ki[12]的动物实验模型在山羊胫骨及犬股骨中效果欠佳,临床上仍需更多的随访及对照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㊂1.5㊀组织工程技术㊀Smith等[13]通过动物研究,将成骨信号(BMP等)㊁种子细胞(MSCs等)以及支架三者结合,能显著改善结构化骨基质形成,促进骨再生,利于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㊂组织工程技术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尚未完全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㊂上述5项治疗骨缺损的技术各有千秋,但都有各自缺陷,临床技术要求高㊁术后再骨折率高㊁治疗骨缺损长度限制㊁移植骨来源有限㊁效果不明确等,而Ilizarov技术用 骨再生 的方式一举解决上述难题㊂2㊀Ilizarov技术的原理2.1㊀Ilizarov技术的一般生物学原理[张力-应力法则(law of tension-stress,LTS)]作用于活体组织的缓慢而持久的牵张力,使活体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并被激活进而出现再次生长,其生长方式与胎儿时期一致,均为相同细胞的有丝分裂[14]㊂因此,Ilizarov技术是一种再生技术,而非组织的修复过程㊂在张力-应力作用下,(1)骨延长区域中心出现生长带,其中的类纤维母细胞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上的骨母细胞产生骨样组织,并逐步形成骨小梁;(2)血管壁出现活跃的平滑肌细胞,7d左右出现新生的毛细血管,通过交通支建立延长区与周围的血液通路;(3)肌动蛋白及肌凝蛋白合成活跃,形成新的肌原纤维和肌节;(4)神经母细胞增多,施旺氏细胞包裹轴索,促使神经再生;(5)皮肤基底细胞层增厚,丝状分裂增多,皮脂腺增大,毛囊汗腺增多[15-16]㊂这些组织学变化奠定了Ilizarov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合并有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Ilizarov技术能予以一次性修复,这是其他修复方法难以匹及的㊂2.2㊀Ilizarov技术在非感染性长管状骨缺损中的应用㊀Il-izarov技术的再生原理最早是应用于肢体延长,但随着对LTS研究的深入, 骨运输 成了应用Ilizarov技术修复骨缺损的表现形式:即在长骨骨缺损的远端或近端(近干骺端)进行截骨,利用Ilizarov外架构型(固定环+搬移环)将截骨段 运输 到骨缺损处,而运输过程所造成的新的缺损通过缓慢运输所产生的 张应力 刺激再生得到修复㊂Mo-rasiewicz等[17]2007年报道16例股骨骨不连并短缩患者,平均缺损6.5cm,经该技术治疗后痊愈㊂现如今的运用愈发广泛,不仅仅是下肢的股骨㊁胫骨缺损,还包括上肢的肱骨㊁尺骨㊁桡骨,甚至是手部舟状骨坏死缺损[18]都有应用Ilizarov 技术而治愈的报道㊂2.3㊀Ilizarov技术在感染性长管状骨缺损中的应用㊀在骨缺损的治疗过程中,控制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㊂感染性骨不连的病灶处往往血液循环较差,即使大剂量的抗生素也难以在病灶内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不仅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临床疗效也较差,故全身应用抗生素目前仅作为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㊂清创植骨技术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基本技术,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常需要多次手术,同时要保证骨折端的充分稳定和充足的植骨量,故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感染性骨不连患者㊂前文提到的各项修复技术,都必须在消灭感染的前提下才能实施,一旦修复过程出现感染,结果将会是灾难性㊂想要清除感染并获得骨愈合,就要求骨折端拥有良好的血供㊂Ilizarov教授曾说: 感染会在骨缺损的重建过程中燃烧[19] ,他认为在牵拉成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不仅骨组织得到再生,该区域的毛细血管也会受到刺激而出现更加丰富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局部血供,使得感染在组织再生的过程中逐步消退㊂Bumbasirevic等[20]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大量股骨㊁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均得到较高的治愈率(95%~98%)㊂Khan等[21]认为,Il-izarov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治疗长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金标准㊂Ilizarov最初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是通过在骨不连部位加压-牵张直至骨折端完全愈合,并行病灶的清除,虽可以治愈部分感染性骨不连,但临床证实其复发率很高㊂所以,完全依赖Ilizarov技术来控制感染,结果并非皆如人意,当合并有感染的骨缺损出现时,大多学者[21]还是建议首先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彻底的 地毯式 清创,切除感染及坏死的组织,同期行急性短缩后再延长的方法,或二期骨搬移技术来重建残留的骨及软组织缺损㊂2.3㊀Ilizarov技术中的皮质截骨理念㊀皮质截骨概念1968年由Kawamura首次提出,即认为截骨操作限于骨皮质,减少骨膜及骨髓损伤,有利于骨形成㊂Ilizarov[22]也证实骨生成主要来源于骨内膜及骨髓组织,其生成的新骨占总量的60%㊂他们建议在干骺端做骨皮质截骨延长,只截断切口侧周径75%皮质,剩余部分强力折断㊂然而该方法操作难度较大,Song和Xu[23]对此方法进行改进,研制特定的皮质骨截骨刀,以及专门用来截断对侧的弧形骨刀,从而保留更多内外骨膜和骨髓,可以最大程度的加速成骨㊂基于这一概念, Bastiani等[24]提出截骨后不立即进行延长操作,而是经过2周左右的 等待期 ,待内外骨膜及骨髓得到修复㊁局部骨痂形成后再行牵张成骨,也称之为骨痂延长(callotasis)概念㊂3㊀Ilizarov改良技术传统的Ilizarov外架呈现环状构型,利用多环在骨缺损的远近端固定牢固,在缺损的一端低能量截骨后安装搬移环,使截骨段能延管状骨长轴方向在软组织袖内移动,通过移动速度的控制使截骨处膜内骨化方式形成新骨㊂随着对该技术原理理解的不断深入,临床使用逐步多样化㊂3.1㊀半皮质截骨延长术㊀部分骨缺损患者病灶仅仅局限于单侧骨质,而保留了某侧的骨皮质连续㊂实际操作时在骨缺损面进行截骨操作,而不伤及原本连续的骨皮质㊂此方法的外架构型与传统构型一致,但定位更加精准,损伤更小,更加符合皮质截骨概念㊂Cierny等[25]利用此法治疗胫骨骨髓炎后缺损患者,治愈率达95%㊂3.2㊀环形外架与髓内钉的联合使用[髓内钉骨延长术(in-termeduliary skeletal kinetic distractor,ISKD)]㊀由于骨缺损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长时间带架生活,这不仅造成生活不便,还会增加针道感染和关节僵硬的风险㊂为减少此类情况出现,部分学者使用Ilizarov环形外架与髓内钉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不仅缩短治疗时间,且有效避免拆架后出现的新生骨回弹㊂Agashe等[26]回顾了1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使用Ilizarov环形外架与髓内钉联合治疗能缩短治疗周期,且疗效更佳㊂2014年Gulabi等[27]对5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ISKD治疗,结果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6个月,外架使用时间则明显缩短,平均4个月,而且所有患者未发生再骨折或畸形愈合,骨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100%㊂因其样本量偏小,Bern-stein等[28]2015年对58例胫骨骨缺损进行临床对照研究,30例单纯使用Ilizarov技术,28例应用ISKD技术,结果提示后者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且并发症更少㊂3.3㊀单边外固定架骨延长术㊀环形外架体积较大,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多部位多针固定,针道感染的可能性较大㊂部分学者在截骨后放弃环形固定,而使用单侧的管式外固定架固定缺损两端维持长度,将搬移模块安装在连接杆上,基本原理及治疗过程与环形外架一致㊂该方法使用简单,技术更易掌握,术后患者更加方便㊂Harshwal等[29]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37例骨缺损长度5cm以下的下肢骨不连患者,愈合率91.9%(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功能优良率89.2%㊂Pallaro等[30]同样方法对7例股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平均骨缺损长度8.1cm,术后随访7例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㊂该方法放弃稳定的中心固定,采取偏心的单边固定,虽然更加简单,但骨搬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轴线偏移现象,而且在治疗负重骨骨缺损时应慎重选择,因为单边外架固定力度不足,患者早期负重会引起伤肢的短缩㊂3.4㊀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㊀在Ilizarov外固定系统的基础上,J.Charles Taylor和Harold S.Taylor把Stewart平台和Charles理论应用于骨科领域,结合计算机软件而发明了TSF[31]㊂郑国涛[32]对Ilizarov外固定系统与TSF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显示,在轴向压力稳定性上Ilizarov外固架优于TSF,而扭转应力稳定性上TSF更优㊂虽然TSF继承Ilizarov外固架的优点,特别是在多维平面骨折复位及畸形矫正更有优势[33],但更多用于复杂长骨的骨折复位㊂而对于长管状骨骨缺损的修复而言,Ilizarov外固定系统的轴向稳定显然更符合要求㊂3.5㊀腓骨移位技术㊀腓骨移位技术也是基于Ilizarov原理发展而来㊂此技术仅适用于胫骨骨缺损使用传统Ilizarov技术修复后缺损段新生骨矿化不良时㊂平胫骨骨缺损平面将伤肢腓骨截断,使用橄榄针将截断腓骨从外(腓)向内(胫)侧输送至胫骨骨缺损处以增强骨量㊂Catagni等[34]利用此法治疗1例骨搬移失败的胫骨骨缺损患者并获得成功㊂4㊀Ilizarov技术的缺点与并发症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㊂Paley[35]将并发症分为:问题(不通过手术解决,如针道感染㊁康复锻炼可恢复功能的轻度关节挛缩等),障碍(需要通过再次手术解决,但不会遗留后遗症,如断针㊁矿化不良㊁延迟愈合㊁轴向移位等)及并发症(通过处理仍会遗留形态异常或功能障碍,如关节挛缩僵硬需要关节融合,骨髓炎等)㊂Papakostidis 等[36]Meta分析报道骨折复发率5%,截肢率2.9%,神经血管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2%㊂Krishnan等[37]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感染复发率5%,轴向偏移发生率70%㊂Blum等[38]报道针道松动的发生率8%㊂各类报道中,同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通常认为与手术医师的技术熟练度相关,操作熟练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㊂同时,也有大量报道提出,并发症发生率与骨缺损长度正性相关,缺损范围超过长管状骨长度1/4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9]㊂5㊀结语与展望基于Ilizarov原理的骨搬移技术在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时优势明显,尤其是伴有感染或合并皮肤组织缺损时,运用Ilizarov技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㊂但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大段骨缺损修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对于缺损区新骨生成及矿化愈合缺乏客观标准和定量研究;如何在保留中心固定前提下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如何制定骨搬移速度的个体化标准;Ilizarov外架能否像TSF智能化㊁精准化等㊂随着干细胞技术及组织工程等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以及Ilizarov技术的应用,骨缺损将不会成为困扰临床骨科医师的难题㊂参考文献:[1]Schmitz JP,Honllinger JO.The critical size defect as an experimen-tal model for craniomandibulofacial-nonunion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6,(205):299-308.[2]Mauffrey C,Barlow BT,Smith W.Management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5,23(3):143-153. [3]Wei FC,El-Gammal,Lin CH,et al.Free fibula osteoseptocutaneo us graft for reconstruction of segmental femoral shaft defects[J].J Trauma,1997,43(5):784-792.[4]Masquelet AC,Fitoussi F,Begue T,et al.Reconstruction of the long bones by the induced membrane and spongy autograft[J].Ann Chir Plast Esthet,2000,45(3):346-353.[5]Liu H,Hu G,Shang P,et al.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ed membranes in subcutaneous,intramuscular sites and bone defect [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3,99(8):959-964. [6]Gruber HE,Gettys FK,Montijo HE,et al.Genomewide molecular and biologic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embrane formation adjacent to a methacrylate spacer in the rat femoral segmental defect model[J].J Orthop Trauma,2013,27(5):290-297.[7]Gouron R,Petit L,Boudot C,et al.Osteoclasts and their precursors are present in the induced-membrane during bone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masquelet technique[J].J Tissue Eng Regen Med,2017, 11(2):382-389.[8]Hinsche AF,Giannoudis PV,Matthews SE,et al.Spontaneous heal-ing of large femoral cortical bone defects:does genetic predisposition play a role[J].Acta Orthop Belg,2003,69(5):441-446. [9]Cobos JA,Lindsey RW,Gugala Z.The cylindrical titanium mesh cage for treatment of a long bone segmental defect:description of a new technique and report of two cases[J].J Orthop Trauma,2000, 14(1):54-59.[10]Lindsey RW,Gugala Z,Milne E,et al.The efficacy of cylindricaltitanium mesh cag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critical-size canine segmental femoral diaphyseal defect[J].J Orthop Res,2006,24(7):1438-1453.[11]Fujibayashi S,Kim HM,Neo M,et al.Repair of segmental longbone defect in rabbit femur using bioactive titanium cylindrical mesh cage[J].Biomaterials,2003,24(20):3445-3451. [12]Gugala Z,Gogolewski S.Healing of critical-size segmental bonedefects in the sheep ing bioresorbable polyactide mem-branes[J].Injury,2002,33(S2):871-876.[13]Smith EL,Kanczler JM,Gothard D,et al.Evaluation of skeleal tis-sue repair,part2:enhancement of skeletal tissue repair through du-al-growth-factor-releasing hydrogels within an ex vivo chick fe-mur defect model[J].Acta Biomater,2014,10(10):4197-4205.[14]Barker KL,Lamb SE,Simpson AH.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with nonunion treated eith the Ilizarov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Br),2004,86(1):81-85.[15]Ilizarov GA.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tissues:PartⅠ.The influence of stability of fixation and soft-tis-sue preserv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9,(238):249-281.[16]Ilizarov GA.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tissues:PartⅡ.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distrac-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9,(239):263-285. [17]Morasiewicz L,Orzechowski W,Kulej M,et al.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and nonunion within the femoral shaft with shortening of femur using Ilizarov method[J].Orthop Traumatol Re -habil,2007,9(4):366-376.[18]Bumbasirevic M,Tomic S,Lesic A,et al.The treatment of scaphoidnonunion using the Ilizarov fixator without bone graft,a study of18 cases[J].J Orthop Surg Res,2011,6:57.[19]Borzunov DY,Chevardin AV.Ilizarov non-free bone plasty for ex-tensive tibial defects[J].Int Orthop,2013,37(4):709-714.[20]Bumbasirevic M,Tomic S,Lesic A,et al.War-related infected tibi-al nonunion with bone and soft-tissue loss treated with bone trans-port using the Ilizarov method[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0,130(6):739-749.[21]Khan MS,Rashid H,Umer M,et al.Iqbal A Salvage of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tibia with an Ilizarov ring fixator[J].J Orthop Surg (Hong Kong),2015,23(1):52-55.[22]Ilizarov G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ension-stress effect for limplengthening[J].Clin Orthop,1990,(250):8-19. [23]Song XJ,Xu ZH.Limb lengthening with Ilizarov technique[J].Ghin J Clin Rehabil,2003,7(20):2852-2853. [24]Bastiani GD,Aldegheri R,Renzi-Brivio L,et al.Limb lengtheningcallus distraction(cauotasis)[J].J Pediatr Orthop,1987,7:129-134.[25]Cieny G,Mader JT,Penninck JJ.The classic:a clinical staging sys-tem for adult osteomyeliti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4:7 -24.[26]Agashe MV,Song SH,Refai MA,et al.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the tibia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Ilizarov̓s technique and intr-amedullary rodding[J].Acta Orthop,2012,83(5):515-522.[27]Gulabi D,Erdem M,Cecen GS,et al.Ilizarov fixator combined withan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tibial nonunions with bone loss:is it ef-fectiv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4,472(12):3892-3901.[28]Bernstein M,Fragomen AT,Sabharwal S,et al.Does integrated fix-ation provide benefi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sttraumatic tibial bone defect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5,473(10):3143-3153.[29]Harshwal RK,Sankhala SS,Jalan D.Management of nonunion oflower-extremity long bones using mono-lateral external fixator-r eport of37cases[J].Injury,2014,45(3):560-567. [30]Pallaro J,Angelliaume A,Dunet B,et al.Reconstruction of femoralbone loss with a monoplane external fixator and bone transport[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5,101(5):583-587. [31]Nho SJ,Helfet DL,Rozbruch SR.Temporary intentional leg shorten-ing and deformation to facilitate wound closure using the Ilizarov/ Taylor spatial frame[J].J Orthop Trauma,2006,20(6):419-424.[32]郑国涛.两种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33]Lahoti O,Findlay I,Shetty S.Intentional deformation and closure ofsoft tissue defect in open tibial fractures with a taylor spatial frame -a simple technique[J].J Orthop Trauma,2013,27(8):451-456.[34]Calagni MA,Camagni M,Combi A,et al.Medial fibula thransportwith the Ilizarov frame to treat massive tibial bone los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8:208-216.[35]Paley D.Problems,obstacles,and complications of limb lengthe-ning by the Ilizarov techniqu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0, 250:81-104.[36]Papakostidis C,Bhandari M,Giannoudis PV.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 bone defects of the lower limbs:effec-tiveness,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resul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one Joint J,2013,95-B(12):1673-1680.[37]Krishnan A,Pamecha C,Patwa JJ.Modified Ilizarov technique for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femur:the principle of distraction-com-pression osteogenesis[J].J Orthopa Surg(Hong Kong),2006,14(3):265-272.[38]Blum AL,BongioVanni JC,Morgan SJ,et 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femo-ral shaft in the presence of a bone defect:a retrospective series [J].J Bone Joint Surg(Br),2010,92(4):565-570. [39]Kocaoglu M,Eralp L,Kilicoglu O,et plications encounteredduring lengthening over an intramedullary nail[J].J Bone Joint Surg(Am),2004,86-A(11):2406-2411.(收稿日期:2020-03-16;修回日期:2020-06-20)(本文编辑:魏巧姝)。

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福建医科大附属 协和医院临床学院 , 福州 300 ) 50 1 中图分类号: 67 R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28 (070 -430 10—04 20 )602 -3
摘要 : 吻合血管 的同种异体骨移植( B T 被认为是修复大段骨缺损 的较理 想模式, VA) 在调控 白细胞抗原 ({ 。这两类抗 原主要 }A) I 免疫排斥 的情况下 , 异体骨的成骨细胞及 骨细胞可存活并 自身成骨, 参与 骨愈合 。同时骨细胞 表达于骨髓细胞 、 骨细胞 、 管内皮细 血 的存活对于骨生物力学性状的维持也具 有一定的作用。现就 吻合血 管的 同种异体 骨移植的解 胞 、 血管 中层 平滑 肌细胞 以及 残存 的 剖学基础 、 免疫学研究、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面临的问题 等方面综述如下。
te lr e o s o s d fcs. d r t e c n r lo mmt lgc lr icin, e ba t a d o t c t f v r t h a g se u ee t Un e o to fi mo o ia e e t h o  ̄to l n se ye o ai s o n a b n a l ̄ v d o f w ih c nr ts t k it g. tte S ie t .I VV lo se c t sb n fca o ec ns u ea  ̄i n y, h c o t bue n ti A T i Sl ia fo t ye i e e il i o n h a l me I o i o r al t i y mn c h rc e fb e. hi r ce r i w AT a o ta tm c b s i t tJ e vtd n is c aa tr o n ] s a t l ve s VB b u ao d a i .mmu o o i e 3h o o i e n s n lgc s d , l ia p lc t n, mp ia in a d p o lms t e k e m . t v ci c la p i i u n ao c o l to r be o b c n d wi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13 结果 .
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 , 最短 的骨折愈合时间 为 5
痛苦 , 甚至造成终生残疾 。我院 自 19 90年至今 , 吻合血管 用 腓骨移植治疗 1 2冽此类 病人均 取得 良好 的治疗效 果 , 现报
个月 , 最长的为 9个月 , 负重 的肢体 随着时 间 的延 长移 植 对 的腓骨也逐渐增粗 , 最近我们对术后 6年 及 9年患者进行 了 随访 , 病人恢 复 良好功能满意。
将腓 骨 翻 向前 方 剪 断 骨 间 膜 。将 胫 骨 后 肌 及 拇 长 屈 肌 在 腓
学说实质是移植骨 替代 系处于被 动地 位 。替代 主要依 靠宿
主骨的成骨细胞活动来完成 。 移植骨 只起 到被动 的“ 支架 ” 作 用 供宿主骨床的新生血 管生 长和进 入血 管的成 骨细胞 产生 新骨 。移植骨也能诱导 宿主 的问允 质细胞 转化 为具有 成骨 能力的细胞 即也 有诱 导成骨 作用 。对 大块 骨缺损 来说 简单 的骨移植不 能解决 问题 , 陈峥嵘[ 等认为 简单植骨 长度 超过
中图分类号 :673 R 8 . 4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O l7 8 (∞ 9 0—0 50 B 10 一5 5 2 ) 1 6 -2 0 近 些 年 由 于 各 种 原 冈 引 起 的 大 块 骨 缺 损 的 病 人 时 有 发
骨缺 损处 的骨进行 同定 。可将受 Ⅸ骨 端凿成 阶梯形 , 骨置 腓
3 7 3 .
总之 , 股骨髁支持板 与空心拉 力螺钉联合应用 治疗 股骨 远端 型骨折是较 想的 内固定方 式 , 特别值 得基层 医院
收 稿 日期 2 0 - 70 0 80—6
( 辑 编
雪松)
吻 合 血 管 的腓 骨 移 植 的 临 床 应 用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
13 骨 髓 抽 取 及 B C . MS s的分 离 、 化 在 严 格 的 纯
均 3. 7 8岁 。其 中肱 骨 干 骨折 8 O例 , 骨 干骨 折 6 固定方 法 。A 组 术 中取适 量髂骨 , 成细骨条 植 于骨 胫 O 制
基 质 , 无 菌 条件 下 修剪 成 符合 条件 的材 料 , 在 将基 质
1 资料与 方 法
过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法 [ 分 离 B C , 生理 盐水 洗 s MS s 用 脱 , 成细 胞悬 液 , 制 镜下计 数有 核细胞 ( ×1 m1时 4 0/ ) 待 用 。( 髓抽 取 时 注 意 : 一穿 刺点 抽取 骨髓 量 不 骨 每 超 过 2 , 在 一 点抽 取 过 多骨 髓 , 始 为骨 髓 成 0ml如 开 分 , 来 则 多 为 静 脉 血 , 响 治 疗 效果 ; 后 影 每两 穿刺 点 之 间间 隔应超 过 2 5c 。 . m) 1 4 治疗 方 法 手 术 显 露 骨 折 端 , 除 局部 骨 痂 , . 去 咬 除两 断 端 的 硬 化 骨 并 打通 髓 腔 , 位 后 采 用 常 规 复 折 端周 围 , 有 骨 缺 损者 将髂 骨块 填 充于 缺损 处 , 对 保 证 骨皮质 的连 续性 ; B组将 制备 好 的同种异 体脱 钙骨
中的 水 分挤 干 , 分离 后 的 B C 与 MS s混合 , 使脱 钙 骨 基 质 的 网眼 中 充满 B C , 细 骨条 植 于骨 折 端 周 MS s 将 围 , 髂 骨缺 损 者用 骨 块填 充 后 , 合 切 口。术 后 根 有 缝 据 内固定 的坚 固程 度 , 助使用 外 固定 4 辅 ~6周 。 1 5 疗 效评 定 标 准 优 : . 肢体 短缩 < 2c 无 明显 m, 畸形 愈合 , 近关 节 疼 痛 不 明显 , 动度 良好 , 邻 活 步态 正 常 ; 2c ≤ 肢 体 短 缩 < 4c 无 明 显成 角 、 良: m m, 旋 转 畸形 , 近 关 节 有 轻 度 压 痛 不 适 , 动 度 轻 度 受 邻 活 限; : 可 肢体 短缩 ≥ 4c 有 肢 体畸形 , m, 邻近关 节 疼痛 明显 , 动度 受 限 ; : 活 差 肢体 畸形 短 缩 明显 , 近关 节 邻 疼痛严 重 , 活动 度严 重受 限或僵 直 。

异体骨、自体骨、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异体骨、自体骨、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异体骨 、 自体 骨 和 自体 骨 痂 移 植 治 疗 骨 缺 损 的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综述如下 。
1 自体 骨 移植
1 1 自体 骨 来 源 自体 骨 移 植 就 是 将 个 体 某 部 分 的 骨 组 织 . 利 部位 。 由 于髂 骨本 身 在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en or ̄ o It rtdT aio aC ie dWet nMein 0 7Jn 1 (6 dr un f ne a rd i l h s a s r dc e 0 u , 6 1 ) J g e tn n e n e i 2
12 自体骨移植的优点 .
髂骨位 置表浅 , 无重要 血管 、 神经
有 异 体 骨 移 植 另 一 重 要 问 题 就 是 对 供 骨 者 的 选 择 。Gi sn b o o 等 [ 在 对 同种 异 体 骨 移 植 的 研 究 中 , 定 了选 择 原 则 , 供 骨 ] 制 如
者有如下情 况予 以排 除 : 动 型肝 炎 , 法解 释的 黄疸 , 活 无 有
[ 键词] 异体骨 ; 关 自体 骨 ; 骨痂 ; 植 移 [ 图 分 类 号 ] R 8 中 6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文 08—8 4 (0 7 1 —2 2 —0 8 9 2 0 )6 3 3 2 致 疾 病 传 播 和 免 疫 反 应 的危 险 性 相 对 小 的 多 , 以 目前 已 不 所 再 使 用 新 鲜 异 体 骨 移 植 ] 。新 鲜 冷 冻 骨 制 备包 括 了伴 随深 低 温 冷 冻 过 程 中 的抗 原 冲 洗 。新 鲜冷 冻 骨 在 生 化 方 面 与 自体 骨 相 似 , 鲜 冷 冻 骨 保 存 了重 要 的 骨 形 态 发 生 蛋 白 ( MP 生 长 新 B ) 因子 。冻 干 骨 制 备 与 冷 冻 骨 相似 , 需 进 行缩 水 , 其 含 水 量 但 使

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任何影响 。 由于下颌骨切除后立即植入肋骨, 可以保持正常的面部 形态 , 并使舌肌和口底肌肉附着 于植入的肋骨上 , 恢复正常的牙 咬 合关系 ; 立即植骨 , 解剖位置清晰 , 患者 只需承受一次手术 、 麻醉痛
1 0例 良性肿瘤患者术前确诊 为 7例造釉细胞瘤 , 2例巨骨细 胞瘤 , 例骨化纤维瘤 ,均从肿瘤外 lm处 的正常组织起切除肿 1 e 瘤, 立即按照骨缺损的大小取 自体 的肋骨游离移植于创 面, 植骨的 方法采用嵌贴式或插入式 , 并在骨断端打洞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 。 1 例外伤致震荡下颌体缺损近 3 m的患者在急诊清创同时取左第 e
例 因口腔内伤 口有少 许裂 开 , 导致伤 口感染 , 植入 的肋骨块有部分坏死 。结论 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 下颌 骨缺损是一种理 想 的手术方法 , 它完全可 以达到恢复面部外形及恢复 口腔功能 的 目的。 『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 ; 肋骨 ; 离移植 游 [ 中图分类 号]R 8 . 6 7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7 — 7 12 0 )4 15 0 6 3 9 0 ( 0 82 - 4 - 2 常见 , 其次为创伤所致的下 颌骨缺损 , 占下颌 骨缺损的 2 %。本 0 组 l 例病例下颌骨缺损的原 因分析与文献资料基本相符。 1
丰富, 常取的是第 6 肋 。 ~8 取肋区不需要特殊处理 , 可以直接拉拢
缝合 。 但是在取肋时要 注意保护胸膜 , 避免损伤胸膜形成气胸 。 肋 骨是 自体组织 , 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 术后不需要免疫抑制药物的 治疗。 植入骨与下颌骨之间可有骨架生长 , 逐渐溶为一体。 肋骨有

2 结 果
苦小 , 减少 医疗费用。用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 肋骨 的形 对侧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治疗胫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治疗胫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Tr a m e to o t ts u nd tb a de e t y u i g e t n fs f is e a i i f c s b sn
v s ul r z d f l r s e e a a s a c a ie bu a k l t lf p i l
方法 , 在随访 x片检查 中 , 移植腓 骨平均 愈合 时间为 4个 月 , 无 1 例发生成角 畸形。“ 骨化 ” 间为 1 胫 时 6个月 , 胫骨 化 ” “
效 果 明显 。
织新鲜的情况下 。术前 对患肢进 行血 管彩超 检查 , 了解 患肢
血 管 情 况 并 根 据 患 肢缺 损 大 小 设 计 皮 瓣 。
替代作用 ]降低截肢率 以及 由于骨 髓炎 、 , 肢体 短缩 、 骨折 不
愈合等可能致残 的发生率 , 从而达到 了缩短病程 , 提高疗效 的
目的 。
通讯作者 : 周业金 , , 男 主任 医师 , 研究方 向 : 骨科创 伤, - i:hu en Ema zoyj l i
@ 1 6. o 2 c n
WANG We . H0U Yei iZ —n i
( eat et O t p ei," h dA iae o i l A h i dcl nvrt, e i 2 0 6 , hn ) Dp r n m r oadc7 eT i f l t H s t n u Mei i sy HJ 30 1 C ia h h r f i d pa l a U ei e
于高能量损伤造成 的 , 临床上 治疗较 为困难 , 疗程较 长 , 且常
会发生各种并发症 。 自20 0 8年 以来 , 我科采取吻合 血管的腓
骨皮瓣技术 , 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取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后 对 膝 、 关 节 影 响不 大 j但 传 统 的非 吻 合 血 管 的 踝 ; 腓 骨移 植 修 复 6 1c 的 骨缺 损 时 达 到临 床 愈合 需 ~ 0m
2年 时 间 , 腓 骨 内 有 4 5 哈 弗 氏 结 构 仍 无 活 且 O/的 9
表 明被 植腓 骨 有 良好 的血 供 。术 中应 注 意 : 角钢 板 ①
触, 为骨 愈 合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⑧ 精 确计 算 股 骨颈 部
的 骨 腔缺 损 后 , 腓 骨 截 折 成 3段 , 将 围成 一 边 延 出的 三 角 形 , 意 保 护 肌 袖 和血 管 , 其 保 持 连 续 性 , 注 使 并 在 腓 骨 三 角 的 内侧 面折 曲 。然后 将 其 一 角 伸 人 股 骨 颈 骨腔 内 , 顶 骨 膜 肌 袖 纵行 切 开 约 0 5m, 外 翻 角 .c 并
较 好效 果 。现报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完 全骨 愈合 。1 5例术 后 1年经 D A血 管造 影显 示移 S 植 的腓骨 通过 骨端及 肌袖 与骨质健 康 的股骨颈 和股骨 建立 了侧 支循 环 , 股骨 头血供 良好 。患髋 伸 、 、 屈 外展 、 内收 均正 常 , 患侧 膝关 节 活动 正常 ; 肢 与健 肢 等 长 , 患 行走、 跳跃 无异 常感觉 。 8例均 无股骨 头缺血性 坏 死 。 2
部位 。所 以 常规 的松 质 骨 填 充 移 植 修 复 股 骨 颈 粗 F ]
隆间大块骨缺损难 以满足该部 的生物力学需要 . 骨 愈合 后 极 易 再 次 骨 折 。腓 骨 形 态 挺 直 , 地 坚 实 . 质 由 管 径 较 大 的 血 管 供 血 , 人 可 切 取 2 c 长 , 切 取 成 5m 且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重建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重建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人 工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中 自体 骨 重建 髋 臼骨 缺 损 的 临床 研 究
徐 栋 梁 李佛 保 朱琦 余 世 明 刘建 华 胡俊 勇 谭 本 前 杨远 良 何 沛 恒
【 要】 目的 摘
探讨人工全髋 关节 置换术 中用 自体结 构性植 骨重建髋 臼骨缺损 的疗 效。方法
中华 关 节外 科杂 志 ( 电子 版 )02年 2月第 6卷第 1 21 期
C i Ji ug( lcoi E io )Fbur 02 V 16 N . hnJ o t r Eet n dtn ,era 2 1 , o , o 1 nS r c i y .

2 ・ 5
临 床 论 著

tt lhp a t o lsy oa i r p a t .M e h d 2 i so 6 p t n swee i cu e .Au o e o s fmo a e d w s u e h to s 9 h p f2 ai t e r n l d d t g n u e r lh a a s d i 3 h p .a d a tg n u ic b n r f w su e n sx hp .T e a ea u a ee t r a w sc lu ae n 2 is n u o e o s i a o e g a t a s d i i i s h c t b l rd f c e a a c l td l a
u d r r d o r p y w r v l a e .Re u t Th ol w— p p ro a i nh o e g ty a s a d sx n e a i g a h e e e au t d sl s e fl o u e d w s sx mo t s t ih e r n i i

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缺损的临床应用(附15例报告)

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缺损的临床应用(附15例报告)

区血管为旋髂深动 、 静脉, 受区血管为面动脉、 面静脉 泛的活跃渗血。生长愈合快, 因髂骨瓣有良好的血供, 及颈外静脉, 骨瓣面积 5m 2 c ~ c x . m骨断端 不产生游离骨块移植后 的爬行替代过程, c x . m 8m 3 c , 5 5 愈合方式类 用钢丝结扎或微型钢板 固定 。游离髂 骨 l 例, 面积 似骨折的愈合,例髂骨瓣术后 3 6 o x片检查, 4 -m 摄 骨
染, 最终导致移植骨坏死取 出。肋骨移植后其高度和
能。植骨失败的原因分析 2 例失败病例为游离肋骨 移植修复半侧下颌骨缺损, 因其血供差, 愈合时间长。
[ 中图分类号】 R 8. 72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0—75 07 205-2 002 1( 0) — 160 2 0
下颌骨缺损在临床上较 常见 , 其中多为肿瘤切除 1c , 4m修复半侧下颌骨缺损和下颌升支缺损。 术后所致, 少数由外伤等原因所致 。下颌骨缺损 的修
部畸形。 肋骨肋软骨尤其适合修复半侧下颌骨和下颌 固, 颌间固定过早脱落, 导致制动差, 妨碍骨痂形成. 导 升支缺损肋 软骨可替代髁状突, 移植后不被吸收, 致 植骨失 败 。 作 为关节成形的首选材料 。 本组病例采用肋骨肋软骨移 植下颌升支及髁状突缺损均取得成功。 游离肋骨本身 【 考文献】 参 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抗感染力差, 本组 2 例因局部感 … 马国光, 1 丁鸿才. 陶瓷化异种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
骨体部缺损 4 颏部缺损 l 下颌升支缺损 4 7 对身体功能影响较小, 例, 例, 例( 易为患者接受, 尤其适合修复下
侧) 。 颌骨体部和颏部缺损。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有丰富的血 1 缺损修 复 4 . 4 例采用吻合血管 的髂骨瓣修复, 供, 中观察到吻合供 、 供 术 受血 管通畅后移植骨块有广

自体骨修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修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21 0 0年 3月, 1 在 5例(6膝 ) 1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 采用 自体 骨移植 的方法 修复胫 骨平台骨缺损的 患者。对照组收集同期 的 l 4例(6膝 ) 1 无骨缺损患 者。应用 x线拍 片及 双能 X线 骨密度仪 ( E A) DX 观察术后 6 个月 、2个月时胫骨假体下骨密度。分为 3个兴趣 区( O ) 对各 个区内平均 骨密度 变化 1 R I,
【 btat Obet e T bev h hn e f oemn r e syo bn rf ad bn A s c】 r jci oo sretec agso n iea dni f o eg t n oe v b l t a
ha n f r uooo s oega ea rbn e c o bai r ayt a k e r rpat( K ) el ga e at gu n r t p if oedf t fii np m r o l n ea hols T A . i t l b fr ro e t i t t y
自体 骨修 复初 次 全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中胫 骨 骨缺 损 的临床 研 究
石 玉泽 陆志 东 金 群华
【 摘要 】 目的 为了探讨初次全 膝关节置换术 中 自体骨修 复胫骨平 台骨缺损 患者植骨处 的骨
密度变化及骨愈合情况 , 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的随访探讨 。方法 对 收集 2 0 6月至 0 8年
M e o s Fo u e 08t Ma h2 1 i t a ke r rpat,1 a et 1 ne )w ow r t d rm Jn 0 r 00,n o l nea hols h 2 o c t t y 5 pt ns( 6k es h ee i
t a dwt at oo s o e r t rpib n eet f i a pa a n 4pt ns(6k es i o t r t i uo gu n 撕 o ea oedfc o b l l euad1 ai t 1 n e)wt u ee h l b g r ti t e h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 颌 面 外 科 杂 志 2 1 0 0年 4月
第2 0卷
第 2期
Ju o m ̄ o f o adMaioai ugr 1 0No2Api2 1 n xl f a S reyVo. . l cl 2 r, 0 l0
・1 1 7・
自体 骨 游 离 移 植 修 复 下 颌 骨 缺 损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ma di l f cs M e ho : 49 c s swe e r to pe tv l e iwe t ol w- p o n buardee t. t ds a e r er s ci ey r ve d wih af lo u f6 monhst 4 ye r . S ca t o 1 as pe il
S an i rvn e 2 D p t e t So aooy Y h 肌 Mu iia P o l’ Ho i , ha x oi ; . e a r n o tm tl , a ’ P e rn f g nc l epe 5 s t p pa l
Y h’n 7 6 0 , h aa rvne C ia a a 1 0 0 S a x Po ic, hn ) r i
骨 游 离 移植 修 复 下 颌 骨 缺 损 病例 , 随 访 05 1 经 .— 4年 , 观察 移 植 骨 存 活 、 合关 系与 咀嚼 功 能 及 颌 面 部 外 形 恢 复 情 况 。 咬 结 果 : 5 植 骨 区伤 口一 期愈 合 , 9 .% ;7例 移 植 骨 完 全 成 活 , 9 .% ;4例 咬 合 关 系 与 咀 嚼 功 能 恢 复 良好 , 4 例 占 1 8 4 占 5 9 3 占 6 . ;2例 面 部 外 形 恢 复 满 意 , 8 . 9 % 4 4 占 57 随访 1 时 , 3 %。 年 有 9例 整 体 效 果满 意 , 意 率 为 7 . 颜 面 外 形 及 咀 嚼 满 96 %。

自体腓骨移植修复桡骨骨缺损

自体腓骨移植修复桡骨骨缺损

冲 洗 3遍 , 伏 浸 泡 1 钟 , 次 清 除 静 脉 吻 合 。 吻 合 完 毕 后检 查 吻 合 口是 否 好 。经典 的吻 合 血 管 的 自体 腓 骨移 植 , 碘 O分 再 3 】
未 完全 脱 离 的亚 健 康 组 织 ,咬 除 骨 折 端 通 畅 ,腓 骨 肌 袖 渗 血 是 否 良好 , 皮 瓣 颜
【 摘要】 目的 探讨 游离腓骨移植 I 期修 复长段 骨缺损 的方法和 疗效 。 方法 20 年 3月至 20 年 8月, 带血 管腓骨 游离移植 I 08 09 取
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治疗 长 段 骨 缺 损 患 者 8例 。 3例 为 桡 骨慢 性 骨髓 炎扩 创 后 骨 缺损 , 为 开放 性 外 伤 致 桡 骨 骨 缺损 。 缺 损 长 度 8 1c 5例 骨 - 5m, 平均 1c 结果 0m。 术 后 患肢 未 见 明显 炎性 反 应 , 炎性 窦道 形 成 , 体 活动 良好 , 片 示 移 植 腓 骨 与 桡 骨 愈 合 良好 。 结 论 无 肢 X 对 长 段 骨 缺
1 . 手 术 方 法 :手 术采 用 两 套 器 械 , 2 分 瓣 需 较 实 际骨 缺 损 长约 3 m, 以便 两 端 且 一 次性 完 成 手 术 , 时修 复 骨 、 组 织 c 同 软
两 组 同 时进 行 。一 组 手 术 在 气 囊止 血 带 固 定 。 本 组 切 取 腓 骨 1  ̄ 5m, 平 均 0 1c 缺损 , 短 疗 程 , 大 限度 地 早 日恢 复 肢 缩 最
损 患者 可 行 吻 合 血 管 的 游 离腓 骨 移 植 I期 修 复 骨 缺损 , 术 式 能 有 效 缩 短 疗程 及 减 少手 术 次 数 。 慢性 骨 髓 炎合 并 长 段 死 骨 , 骨 切 除后 将 形 该 对 死 成 骨 缺 损 与 骨 不 连 , 损 I 植 骨 修 复 , 等 局部 感 染控 制 后 Ⅱ期 植 骨修 复 。 骨缺 期 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 述 及 解 剖 学 特 点
吻合血管 的骨移植 主要包括带血管的 自体骨移植 和带
血 管 的 同种 异 体 骨 移 植 。前 者 又 主 要包 括 以 腓 血 管 为 蒂 的
髂骨 向后上行 , 沿途 发出数支 , 营养髂肌 和髂 骨。而浅支主
要 营 养 腹 横 筋 和 腹 内斜 肌 。在 此类 骨 移 植 中 主 要 又 包

1l ・ O O
浙江临床医学 2 1 年 9月第 l 卷第 9 00 2 期
吻合 血 管 自体 骨 移 植 临 床 与 骨 不愈 骨 缺 损 的
随 着 显 微 外 科 的发 展 , 合 血 管 的 骨 移 植 已 逐 渐 成 为 吻
疗方法 , 但存在 骨愈 合 、 吸收 缓慢 和 不能 完全 代 替等 问 骨
题, 且修复范 围较小 。本 文就 国内外关 于 吻合血 管 的骨 移
植 在 骨 科 方 面 的进 展 作 一 般 概 括 。
来源之一 , 且有两条静脉伴行 , 主要 源于股动脉或者髂外动
脉 , 行于腹股沟韧带在腹 横筋 膜深层 向髂前 上棘 行走 至 平 其下方 内侧分为深浅 两支 : 深支 在腹横筋 膜 与髂 肌 之间沿
植 的两端有 7 %的患者不需要进 一步 的手术 , 8 而是 表现 了
法临床报道也越来越多 , 受到一致认可 , 且 在旋髂 深血管 为
蒂 的髂骨移植 中, 髂骨 上部 多为松质骨且位置 隐蔽 , 易与 受 骨部位融合且对取骨 部位无 影响 , 旋髂 深血管 位置 较恒 定
作者单位 :10 3浙江中医药 大学 (0 8级硕 士研究 生 黄 晓 305 20 涛 李永新 ) 季卫峰 厉 驹) 3 00 10 6浙江省中医院( 马镇川
起 骨 缺 损 的 原 因 较 多 , 骨假 关 节 、 性 关 节 炎 、 伤 、 旧 如 骨 创 陈
性 骨折不 愈合 、 肿瘤 等 骨
。运 用 吻合 血 管 自体 骨 移
自体其它骨组织 。该种方法也被认 为是对骨 缺损 重建 的一
种 安 全 有 效 的 主 要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方 法 J 。在 吻 合 血 管 腓
到组织工程学骨 的血管神经化 , 其来源丰富 , 但容易引起 临 床 的炎症 、 吸收 、 骨折及 排斥 反应等 , 临床 还是 以 自体 骨 故 吻合血管移植较 为常见 , 文 主要就 自体 吻合 血管 骨移植 本 展开讨论 。17 9 5年有报道 Tyo 首次 临床上运用 吻合血 管 alr 腓骨移植治 疗大 节段 胫骨 缺损 。此后 吻合 血 管 自体腓 骨移植被许多人所接 受 , 胆 的尝试切 除营养 不 良的骨及 大 其周围组织 , 代替 它的是具 有正 常愈合潜 力 的带有 血管 的

且其 口径较粗 , 其供血方 式多样 , 易于术 中分离 及 吻合 , 能 较好 的重建血运使骨 细胞保持存 活 , 明显缩短愈合 时间 , 故 其也是取骨移植 的常用部位 。旋髂 深动脉是髂 骨主要血供
种新 的治疗骨不愈合 、 不连 、 骨 骨缺 损等 的 良好 办法 , 传
统 的游 离骨移植虽也是一种促进骨愈合 的简单而有效 的治
功能恢 复快等特点 。
2 1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 临 床 上 是 一 种 罕 见 病 , 骨 折 后 以
胫 骨中下段骨不愈合 , 形成 假关 节为特 点 , 治疗 相 当困难 , 保 守治疗效果不佳 , 不能达到骨愈合 , 一般手术治疗 方法也 比较多 , 疗效 不确 定 , 异性 大 。K rm ia‘ 但 差 oo pl s】 i 等通 过对从 19 9 2年 至 2 0 0 7年 9例 先 天性 胫 骨假 关 节 患者 观
察 , 有 患 者 均 有 不 同程 度 患 肢 畸 形 和 缩 短 约 2 m, 用 吻 所 c 采
的降支滋养腓 骨 。17 J 9 9年 T y r又首 先报 道 了 吻合旋 al o
髂深血管髂 骨皮瓣 移 植 的临床 应用 。此后 国 内对 该 方
合 血管腓骨移植治疗 , 取患者健侧中 13腓 骨 , 整合在移 / 骨
极 其 良好的功能结果 , 均愈合时间为 37个月 , 平 . 所有患者
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 后大约 4个月左 右表 现 出肥大 , 骨髓
液供应 , 故骨病 变区愈合 时间缩短 , 骨不连 、 骨坏死 、 骨吸收
发生率均可降低 , 成为治疗 由于创伤 、 其 缺损及其 他疾病等
原 因 引 起 骨 组 织 疾 病 的最 佳 疗 效 的金 标 准 。
2 长段 骨 骨缺 损
主要包括胫骨 、 股骨 、 骨、 桡 肱骨 等 四肢 骨缺损 。而引
括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 、 带旋髂浅动脉髂骨移植 、 带旋股
外 动脉升支髂骨移植 等 , 当骨缺损 较严 重且有 软组 织等 而 损伤时也可带皮瓣移植 。由于 吻合血管 的 自体骨 移植有血
腓骨移植 、 旋髂 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移植 , 由于其血液供应 丰 富, 愈合 迅速 , 但受到材料 的限制性 较明显。后者主要涉及
植, 不会产生排斥反 应。且能更 好满 足 由于长端 骨缺 损引
起 大 范 围 血 的 供 应 不 足 , 有 愈合 快 、 力 强 、 感 染 力 强 、 具 活 抗
骨移植 中, 成人 腓骨 全长 约 3 c 除下部用 于保 持踝 关节 5 m, 稳定外 , 中上部 均可用于移植 。腓骨 区血管丰 富 , 其 腓动 脉 位于胴肌下缘处 、 骨头下 方 ( . 腓 6 5±14 ) m处始 于胫后 .7 c 动脉 , 且有 2条伴 行静 脉 , 约距 腓骨 小 头下 方 ( . 67±2 2 .) c m汇入胫 后静脉 。当腓动 脉行 向外下 , 始远 离腓 骨 , 初 当 向下靠近腓骨时分 出弓状动 脉 , 向下依 次增粗 且呈 节段性 分布。再沿腓骨后 内侧 向远端行走发 出一短 的升支和一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