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9月21日作业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整数和有理数1. 整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整数的性质:相等性、大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3. 有理数的性质:相等性、大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二、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的概念:字母、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组合2. 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3. 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的代数式4.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值5.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次方程的方法6.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的转化和解答三、图形的认识1.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 平面图形的名称和性质:点、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3. 立体图形的名称和性质: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棱柱体四、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的性质:相互垂直、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2. 平行线的判定: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4.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五、数的倍数与约数1. 数的倍数的概念: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是整数2. 数的倍数的性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3. 数的约数的概念:能整除给定数的数4. 数的约数的性质: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六、四则运算与算式1. 公式与算式的概念:有运算符号和等号的式子2. 算式的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后计算3. 利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七、角与直线的关系1. 角的概念:角的三要素、角的分类2. 角的比较与度量:角的大小比较、度量角的单位3. 角的平分线和角的三等分线4. 直线的分类:与角有关的直线、与平行线有关的直线八、方形与平行四边形1. 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各边的长度、对角线的关系4.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九、单位换算与量的计算1. 常用单位的换算: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2. 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3. 人口密度、文明程度等综合计算十、比例与比例应用1. 比例的概念:比值相等的关系2. 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分离两比值、求未知数3. 按比例象形、小学生由高到低站队、分数排数等应用4. 面积比例、速度比例、比例尺及其应用十一、数轴与大小关系1. 数轴的概念:用线段表示数及其大小2. 数轴上点的坐标:规定数轴上一个点的坐标3. 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根据坐标的变化进行运算4. 数轴上的倍数:根据坐标的变化进行运算十二、综合与实践1. 基本依据:理论与实际结合2. 实际问题: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对初二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二平行线的判定经典练习题
初二平行线的判定经典练习题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 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1)直线l1:y = 2x + 1,直线l2:3x - 4y = 7(2)直线l1:2x - y + 3 = 0,直线l2:4x - 2y + 6 = 0(3)直线l1:x - 2y - 3 = 0,直线l2:2x - 4y - 6 = 0解答:(1)两直线斜率相等,l1的斜率为2,l2的斜率为3/4,不相等,因此两直线不平行。
(2)两直线斜率相等,l1的斜率为2/1,l2的斜率为4/2,相等,因此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斜率相等,l1的斜率为1/2,l2的斜率为2/4,相等,因此两直线平行。
2. 已知线段AB且CD平行于AB,点E是线段CD上的点,若DE = 2cm,DC = 5cm,BC = 10cm,求AE的长度。
解答:由线段比例定理可知:AE/EC = AB/B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AE/5 = 10/10解方程得到:AE = 5cm3. 如图,AB // DE,CB是三角形ACD的角平分线,若∠ACD = 60°,求∠CAB和∠ECB。
解答:由平行线性质可知,∠CAB = ∠ACD = 60°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ECB = 1/2 * ∠ACD = 1/2 * 60° = 30°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点A(1, 2),B(3, -1),C(4, 5),D(6, 2),判断线段AB和线段CD是否平行。
解答:利用斜率公式计算:线段AB的斜率为:(2 - (-1))/(1 - 3) = 3/(-2) = -3/2线段CD的斜率为:(2 - 5)/(6 - 4) = -3/2两斜率相等,因此线段AB与线段CD平行。
5. 如图,已知AB // EF,且∠BCD = 90°,AC = 6cm,BC = 8cm,DE = 4cm,求EF的长度。
初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试题
初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试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答案】C【解析】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依次判断各项即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选项正确;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本选项正确;C.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缺少平行线的前提,故本选项错误;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本选项正确;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如图,若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则()A.∠3+∠2-∠1=180° B.∠1=∠3-∠2C.∠1+∠2+∠3=180° D.∠1-∠2+∠3=180°【答案】A【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4,根据∠4+∠5=180°可得出∠3+∠5=180°,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如图所示:∵AB∥CD,∴∠3=∠4,∵∠4+∠5=180°,∴∠3+∠5=180°…①,∵∠1+∠5=∠2…②,∴∠5=∠2-∠1…③,把③代入①得,∠3+∠2-∠1=180°.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由AC⊥BC可得∠ACB=90°,则∠CAB+∠ABC=9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与∠CAB互余的角的个数。
青岛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自主探究3 1、 例1、例2的两个命题,你发现它们的
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 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 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 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 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自主探究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它们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还是假命题? (1)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 互补。 (2)对顶角相等。
温馨提示:请 根据上节课所 学习的几何证 明的步骤说说 你的思路.
3
1 2
4
a b
∴∠3=∠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3=∠1 (对顶角相等) ∴∠1=∠2 (等量代换)
自主探究2:
例2:证明平行线的判定 定理1 :两条直线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 么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 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证明:∵ ∠1=∠2 (已知), ∠2=∠3 (对顶角相等),
3
c
a
2 1
b
∴∠1=∠3(等量代换).
∵ ∠1=∠3 (已证),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1和∠2是直 c 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 a 1 角,且∠1与∠2互补. 2 求证:a∥b. b 3 证明:∵ ∠1与∠2互补 (已知), ∴∠1+∠2=1800(互补的定义). 平行线的判定定 0 ∴∠1= 180 -∠2(等式的性质). 理2:同旁内角互 又∵∠3+∠2=1800 (平角的定义), 补两直线平行 0 ∴∠3= 180 -∠2(等式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平行线与三角形
解析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平行线与三角形在初中数学学习的阶段,平行线与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构成了数学的基础,也为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解析初二数学教材中关于平行线和三角形的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初二数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及其一些基本性质。
1. 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非常直观,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如果交角两边的内角和为180°,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初二数学教材中介绍了几条关于平行线的性质,具体如下:2.1.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有三种常见的方法:- 角度法: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两对相对的内角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 距离法:当两条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 前提法:当两条直线与一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且对应角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 平行线的交角为零。
- 平行线与同一条截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 同一条截线上的任意一对内角和为180°。
- 平行线与同一直线上的一对内角互补(补角和为180°)。
通过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我们可以用其进行设计分析和理论推导。
二、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它是由三条线段所构成的图形。
初二数学教材中包括了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1.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以下几类:- 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 按角度分类: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初二数学教材中介绍了几个关于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包括:-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三角形内角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解答题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解答题解答题一:有理数的运算题目:计算:(3/4) + (9/12) - (1/6)解答:首先我们需要将所有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
将3/4和9/12都化为12分之一的分数:(3/4) * (3/3) = 9/12所以,我们的计算式变为:9/12 + 9/12 - (1/6)接下来,我们可以直接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9/12 + 9/12 = 18/12再减去1/6:18/12 - 2/12 = 16/12最后,我们可以将16/12化简为最简分数:16/12 = 4/3所以,计算结果为4/3。
解答题二: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已知直线l与平行线m、n相交于点A和B,若∠CAB = 110°,求证∠ABC = 70°。
根据平行线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位角互等。
∠CAB与∠ABC是同位角,根据已知条件∠CAB = 110°,我们可以得出∠ABC也应该等于110°。
然而,题目中要求我们证明∠ABC = 70°,与已知条件不符。
所以,该命题不成立。
解答题三:面积与体积题目: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16厘米,求其面积。
解答: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假设正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式:4x = 16。
解方程,得到x = 4/1 = 4。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即4^2 = 16厘米²。
解答题四:比例与相似题目: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为3:4,相似比为2:3,求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
假设较小三角形的周长为2x,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3x。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2x/3x = 3/4。
解方程,得到x = 9。
所以,较小三角形的周长为2x = 2 * 9 = 18,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3x = 3 * 9 = 27。
因此,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18和27。
第二十四章第3-5节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在推理的过程中,已经推出的结论可以作为后面继续推证的依据.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
又∵EF∥AB(已知),
∴∠EF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E=∠EFC(等量代换).
评析:本题关键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角度相等,要注意角的位置.
例4.如图所示,直线MN分别和直线AB、CD、EF相交于G、H、P,∠1=∠2,∠2+∠3=180°,求证:AB∥EF.
分析:要证AB∥EF,可先证AB∥CD和EF∥CD.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AB∥EF.
(1)∵CE∥AB(已知),
∴∠1=∠B()
(2)∵CE∥AB(已知),
∴∠2=∠A()
(3)∵∠1=∠B,∠2=∠A(已证),
∴∠1+∠2=∠B+∠A()
即∠ACD=∠B+∠A()
(4)∵BCD是一直线(已知),
∴∠1+∠2+∠ACB=180°(),
∴∠A+∠B+∠ACB=180°().
*2.如图所示,已知AD⊥BC,EF⊥BC,∠1=∠2,求证:DG∥BA.
5.提示:因为∠BAC是△ACD的一个外角,所以∠BAC>∠1.因为∠1=∠2,所以∠BAC>∠2.因为∠2是△BCD的一个外角,所以∠2>∠B.所以∠BAC>∠B.
3.提示:因为AB∥CD,所以∠EMB=∠END,即∠1+∠3=∠2+∠4.因为MG∥NH,所以∠3=∠4.所以∠1=∠2.
4.提示:过点E作EF∥AB,所以∠B+∠BEF=180°,因为AB∥CD,所以EF∥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D+∠DEF=180°,所以∠B+∠BEF+∠DEF+∠D=360°,即∠B+∠BED+∠D=360°.
5.3 平行线的性质(三)同步作业(含答案)
5.3 平行线的性质(三)◆典型例题【例1】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画∠AOB的角平分线;(2)平面上有几个点;(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若a≠b,则|a|≠|b|.【解析】(1)是操作性的语句;(2)是问句;(3)、(4)是判定语句.【答案】(1)、(2)不是命题;(3)、(4)是命题.【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论、结论:(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即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4)若∠1=∠2,∠2=∠3,则∠1=∠3.【解析】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答案】(1)题设:两条直线相交;结论:它们只有—个交点;(2)题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3)因为这个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也可以简写成“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所以可以简单说成,题设:两直线平行,结论:内错角相等.(4)题设:∠1=∠2,∠2=∠3,结论:∠1=∠3.◆课前热身1.每个命题都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2.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上作业3.命题“同位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5.一个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或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_______命题(填“真”、“假”).6.以下四个命题:①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为180°;②若m不是正数,则m一定小于零;③若ab>0,则a>0,b>0;④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4整除.真命题有_______个.◆课下作业一、填空题7.下列语句∶①对顶角相等;②OA是∠BOC的平分线;③相等的角都是直角;④线段AB.其中不是命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垂线段最短”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命题“a、b是有理数,若a>b,则a2>b2”,若结论保持不变,怎样改变条件,命题才是真命题.请你写出一种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于同一平面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a∥b;②b∥c;③a⊥b;④a∥c;⑤a⊥c以其中两个为题设,一个为结论,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1.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了,现在来玩个游戏:“唐伯虎点秋香”【规则】下面有四个人,其中一个人是秋香,请你通过下面提示辨别出谁是秋香.友情提示:这四个人分别是∶春香、夏香、秋香、冬香【所给人物】A、B、C、D①A不是秋香,也不是夏香;②B不是冬香,也不是春香;③如果A不是冬香,那么C不是春香;④D既不是夏香,也不是春香;⑤C不是春香,也不是冬香若上面的命题都是真命题,问谁是秋香?A.AB.BC.CD.D1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三、解答题13.阅读以下两小题后作出相应的解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命题中的位置恰好对凋,我们把其中一命题叫做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请你写出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指出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根据以下语句作出图形,并写出该命题的文字叙述.已知:过直线AB上一点O任作射线OC,OM、ON分别平分∠AOC、∠BOC,则OM⊥ON.14.如图5-122,给出下列论断:(1)AB∥DC;(2)AD∥BC;(3)∠A+∠B=180°;(4)∠B+∠C=180°,以其中一个作为题设,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想一想,若连接BD,你能自已写出一个真命题吗?试写出—个真命题并写出推理过程.图5-122参考答案◆课下作业一、填空题7.下列语句∶①对顶角相等;②OA是∠BOC的平分线;③相等的角都是直角;④线段AB.其中不是命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④8.“垂线段最短”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9.命题“a、b是有理数,若a>b,则a2>b2”,若结论保持不变,怎样改变条件,命题才是真命题.请你写出一种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不唯一,如:a>b>0,|a|>|b|等10.对于同一平面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a∥b;②b∥c;③a⊥b;④a∥c;⑤a⊥c以其中两个为题设,一个为结论,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下列答案任选其一:①若a∥b,b∥c则a∥c②若a∥b,a∥c则b∥c;③若a∥c,b∥c,则a∥b④若a⊥b,a⊥c,则b∥c⑤若a⊥c,b∥c,则a⊥b;⑥若a⊥b,b∥c,则a⊥c二、选择题11.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了,现在来玩个游戏:“唐伯虎点秋香”【规则】下面有四个人,其中一个人是秋香,请你通过下面提示辨别出谁是秋香.友情提示:这四个人分别是∶春香、夏香、秋香、冬香【所给人物】A、B、C、D①A不是秋香,也不是夏香;②B不是冬香,也不是春香;③如果A不是冬香,那么C不是春香;④D既不是夏香,也不是春香;⑤C不是春香,也不是冬香若上面的命题都是真命题,问谁是秋香?A.AB.BC.CD.D答案:D1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答案:C三、解答题13.阅读以下两小题后作出相应的解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命题中的位置恰好对凋,我们把其中一命题叫做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请你写出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指出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根据以下语句作出图形,并写出该命题的文字叙述.已知:过直线AB上一点O任作射线OC,OM、ON分别平分∠AOC、∠BOC,则OM⊥ON.答案:(1)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题设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结论是该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图略;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14.如图5-122,给出下列论断:图5-122(2)AB∥DC;(2)AD∥BC;(3)∠A+∠B=180°;(4)∠B+∠C=180°,以其中一个作为题设,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想一想,若连接BD,你能自已写出一个真命题吗?试写出—个真命题并写出推理过程.答案:(1)(4)、(2)(3)、(4)(1)、(3)(2)中任选一个;AD∥BC则∠ADB=∠CBD或∠ADB=∠CBD则AD∥BC.略。
[特约]初二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初二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教学内容: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2.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并着重掌握两个推论。
2.会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将一条线段用直尺和圆规进行若干等分。
3.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的定义。
4.理解并熟练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要求能够灵活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较为综合性的几何题目。
5.建立起利用中点来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的观念,以便顺利地添加出某些中位线。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它本身又是第五章相似形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殊情况。
所以在学习这一小节内容时要明确此定理在这儿是作为过渡性的工具,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当然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自身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需要大家能够牢固地掌握。
2.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梯形的中位线可以这么说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精华,也是这两章内容的高潮。
它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都较强,它较为系统地串联了三角形一章和四边形一章这两章的大部分内容,故而这一小节要作为重中之重,格外重视。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都告诉了我们两个方面的结论,即位置关系(平行)和数量关系(一半)。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实际上是通过平行线将“相等”进行转移。
即“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这一组平行线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它是将一条直线上的线段相等“转移”到另一条直线上的线段相等。
2.作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是两种特殊情况。
它们特殊在截线与被截线的位置的特殊,从而得到了两个推论:⑴经过梯形一腰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等分另一腰;⑵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这两个推论都是由平行和相等这两个条件得出相等。
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2.3.1 平行线的性质(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北师大版)
2.3.1 平行线的性质一、选择题。
1.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且AB∥CD,则∥1的度数为()A.80°B.60°C.105°D.75°2.如图,AB∥CD,∥1=65°,∥2=35°,则∥B=()A.20°B.25°C.30°D.35°3.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若∥1=140°,则∥2的度数是()A.105°B.100°C.110°D.120°4.如图,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交于A,B两点,AC∥AB于点A,交直线b于点C,如果∥1=58°,那么∥2的度数为()A.32°B.42°C.58°D.122°5.如图,已知直线AB∥CD,∥GEB的平分线EF交CD于点F,∥1=30°,则∥2等于()A.135°B.145°C.155°D.165°6.如图,AB∥DE,BC∥EF,∥B=50°,则∥E的度数为()A.50°B.120°C.130°D.150°二、填空题。
7.∥1的两边与∥2的两边分别平行,且∥2是∥1的余角的4倍,则∥1=.8.如图,AB∥CD,∥A=40°,∥C=30°,则∥AEC的度数为°.9.如图,已知AB∥CD∥EF,∥1=60°,∥3=20°,则∥2=.10.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8°,那么∥BEG=度.11.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若AB∥ON,当x=时,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三、解答题。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方法〔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三〕解决方法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稳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稳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如图1,〔1〕∵〔〕,∴〔〕.〔2〕∵〔〕,∴〔〕.〔3〕∵〔〕,∴〔〕.2.如图2,〔1〕,那么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那么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2 图3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答复出不管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答复.【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根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答复,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板书]∵〔〕,∴〔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答复以下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表达,板书:[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见图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尝试反响,稳固练习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如图7,平行线、被直线所截:图7〔1〕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稳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局部,量得,,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8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防止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标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板书]解:∵〔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1.如图9,直线经过点,,,.〔1〕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各等于多少度?2.如图10,、、、在一条直线上,.〔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假设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1〕∵〔〕,∴〔〕.〔2〕∵〔〕,∴〔〕.〔3〕∵〔〕,∴〔〕.学生活动:学生答复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出示投影6〕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根底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稳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1.如图12,是上的一点,是上的一点,,,.〔1〕和平行吗?为什么?图12〔2〕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稳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二〕选做题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作业答案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2.〔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组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上〕.又∵〔已证〕,∴.∴.又∵〔平角定义〕,∴.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4.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问题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联通公司 话费收费有A 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 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 套餐每月话费为y 1(元),B 套餐每月话费为y 2(元),月通话时间为x 分钟.(1)分别表示出y 1与x ,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 、B 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 套餐更省钱?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类型一】 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月用水10t 以内(包括10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 元;月用水超过10t 的用户,10t 水仍按每吨a 元收费,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b 元(b >a )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 ,应收水费y 元,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以下列图.(1)求a 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t 应收的水费;(2)求b 的值,并写出当x >10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t 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解析:(1)用水量不超过10t 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 =ax ,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 的值;再将x =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 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还是比10t 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 ≤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 =ax .把(10,15)代入,解得ayx (0≤x ≤10).当x =8时,y ×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 >10时,设y =bx +m (b ≠0).把(10,15)和(20,35)代入,得⎩⎪⎨⎪⎧10b +m =15,20b +m =35,解得⎩⎪⎨⎪⎧b =2,m =-5,即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 =2x -5(x >10); (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 ,那么居民甲上月用水(x +4)t.y 甲=2(x +4)-5,y 乙=2x ,得[2(x +4)-5]+(2x -5)=46,解得x t ,居民乙用水12t.方法总结: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广安某水果店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1)假设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那么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假设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解析:(1)根据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那么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故W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越小,W 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当x=35时,W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购进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多少?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单位:cm3/s)为多少?(2)假设“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解析:(1)根据图象,分三个局部:注满“几何体〞下方圆柱需18s;注满“几何体〞上方圆柱需24-18=6(s);注满“几何体〞上面的空圆柱形容器需42-24=18(s),再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列方程,再解方程;(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a·(30-15)=18×5,解得a=6,于是得到“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5×(30-S)=5×(24-18),再解方程即可.解:(1)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圆柱形容器的高为14cm,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为11cm,水从刚满过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到注满用了42-24=18(s),这段高度为14-11=3(cm).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那么18·x=30×3,解得x=5,即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5cm3/s;(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那么a·(30-15)=18×5,解得a=6,所以“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11-6=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题意得5×(30-S)=5×(24-18),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把分段函数图象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二】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某商场欲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共500箱,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设购进A 种饮料x 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进货才能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本钱)解析:再根据它们的数量求出利润,进而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1)由题意,知B 种饮料有(500-x )箱,那么y =(63-55)x +(40-35)(500-x )=3xy =3x +2500(0≤x ≤500);(2)由题意,得55x +35(500-x )≤x ≤125.∴当x =125时,y 最大值=3×125+2500=2875.∴该商场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分别为125箱、375箱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875元.方法总结:此类题型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分析、整理表格中的信息,得到函数表达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表格中的数据,注意思考的层次性及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类型三】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问题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 (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 (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 ;(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解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 的坐标和C 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 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 ,E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 +1)=60a ,解得a =23. 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94(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94+2+1=214(h),∴B (214,135),C ,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h),∴D (498,135).设BC 的解析式为y 1=k 1x +b 1,由题意得⎩⎪⎨⎪⎧135=214k 1+b 1,0k 1+b 1,∴⎩⎪⎨⎪⎧k 1=-60,b 1=450,∴y 1=-60x +450,设ED 的解析式为y 2=k 2x +b 2,由题意得⎩⎪⎨⎪⎧72k 2+b 2,135=498k 2+b 2,解得⎩⎪⎨⎪⎧k 2=24,b 2=-12,∴y 2=24xy 1=y 2时,-60x +450=24x -12,解得x =5.5.y 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三、板书设计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2.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往往无视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决有交点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训练,力争逐步提高.。
初二数学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
初二数学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在初二的数学课程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步了解几何形状和定理的基础。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
一、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不相交,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由于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所以可以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a. 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都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b. 角之间的判定: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所截,且所得的内错角或同旁内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c.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如果一组四边形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那么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对边所在的直线也是平行线。
二、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彼此相交时,互成直角的线。
垂直线具有以下性质:1. 垂直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时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两个角互为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垂直线。
2. 垂直线的判定:根据两条直线的判定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a. 两条直线斜率之积为-1时,这两条直线互为垂直线。
b. 两条直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方程可以通过求解方程组的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c.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垂直角为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线。
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在几何形状的判断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各种问题。
1.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可以用来求解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等问题。
2. 垂直线的应用:垂直线可以用来求解两条直线的交点、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等问题。
最新-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平行线的识别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2、通过说理渗透合情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索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平行线识别的。
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
难点: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学会用数学语言简单的说理。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硬纸片(角的形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1、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2)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AOB;(如图)(3)再把角的两边反向延长得OD、OC,把角的一边靠在延长线OD上,再把这个角画出来得∠OPE;(4)探索这个过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2、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角的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样的移动称为平移。
在平移前后的相同位置构成了一对同位角,其大小始终不变,因此,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
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一个事实用一句话来叙述。
3、学生分组交流二、探索结论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2,那么a∠b。
如果∠1=∠3,可得a∠b吗?同样,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吗?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1+∠4=,能识别两直线a∠b吗?让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略)三、识别方法的应用例1、按课本讲,但注意书写格式:∠∠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初二数学难题目练习题
初二数学难题目练习题难题一: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已知 a=5,b=3,求 a²-b²的值。
解答:根据平方差公式:a²-b² = (a+b)(a-b)代入已知的 a=5 和 b=3:a²-b² = (5+3)(5-3)= 8*2= 16因此,a²-b²的值为 16。
难题二:二次方程的求解解方程:2x²+3x-9=0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应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ax²+bx+c=0,求根公式为:x=(-b±√(b²-4ac))/(2a)代入已知的 a=2,b=3,c=-9:x=(-3±√(3²-4*2*(-9)))/(2*2)=(-3±√(9+72))/(4)=(-3±√81)/(4)=(-3±9)/(4)得到两个解:x₁ = (-3+9)/(4) = 6/4 = 3/2x₂ = (-3-9)/(4) = -12/4 = -3因此,方程 2x²+3x-9=0 的解为 x₁=3/2 和 x₂=-3。
难题三:三角函数的计算已知∠A 为直角,且 sinA=3/5,求 cosA 的值。
解答:根据三角函数性质,对于直角三角形,sinA=a/cosA,其中 a 为直角边的对边,c 为直角边的斜边。
代入已知的 sinA=3/5:3/5 = a/cosA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 c 可以用直角边的长度表示:c = √(a²+b²)又因为直角三角形中的∠A 为直角,根据三角函数性质,sinA=a/c,代入已知的 sinA=3/5:3/5 = a/√(a²+b²)平方两边,并移项整理得:9/25 = a²/(a²+b²)由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方程求解 cosA 的值。
人教版数学第5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辅助线模型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以及四大模型汇总第一部分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l: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3,则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二部分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三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模型一“铅笔”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内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 60°;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模型二“猪蹄”模型(M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内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结论2:若∠P=∠AEP+∠CFP,则AB∥CD.模型三“臭脚”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外部“臭脚”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或∠P=∠CFP-∠AEP;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模型四“骨折”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外部“骨折”模型结论1:若AB∥CD,则∠P=∠CFP-∠AEP或∠P=∠AEP-∠CFP;结论2:若∠P=∠CFP-∠AEP或∠P=∠AEP-∠CFP,则AB∥CD.第四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证明(1)已知AE // CF ,求证∠P +∠AEP +∠PFC = 360°.(2)已知∠P=∠AEP+∠CFP,求证AE∥CF.(3)已知AE∥CF,求证∠P=∠AEP-∠CFP.(4)已知∠P= ∠CFP -∠AEP,求证AE //CF.第五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的应用案例1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l+∠2+∠3= .2如图,AB∥CD,且∠A=25°,∠C=45°,则∠E的度数是.3如图,已知AB∥DE,∠ABC=80°,∠CDE =140°,则∠BCD= .4如图,射线AC∥BD,∠A= 70°,∠B= 40°,则∠P= .5如图所示,AB ∥CD ,∠E =37°,∠C = 20°,则∠EAB 的度数为 .6 如图,AB ∥CD ,∠B =30°,∠O =∠C .则∠C = .7如图,已知AB ∥DE ,BF 、 DF 分别平分∠ABC 、∠CDE ,求∠C 、 ∠F 的关系.8如图,已知AB ∥DE ,∠FBC =n 1∠ABF ,∠FDC =n1∠FDE . (1)若n =2,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 (2)若n =3,试探宄∠C 、∠F 的关系;(3)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用含n 的等式表示).9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求证:∠E = 2 (∠A +∠C ) .10如图,己知AB∥DE,BF、DF分别平分∠ABC、∠CDE,求∠C、∠F的关系.11如图,∠3==∠1+∠2,求证:∠A+∠B+∠C+∠D= 180°.12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E,AE⊥DE,∠l+∠2= 90°,M、N分别是BA、CD的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则∠F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45°D. 150°133如图,直线AB∥CD,∠EF A= 30°,∠FGH= 90°,∠HMN=30°,∠CNP= 50°,则∠GHM= .14如图,直线AB∥CD,∠EFG =100°,∠FGH =140°,则∠AEF+ ∠CHG= .15 已知∠B =25°,∠BCD=45°,∠CDE =30°,∠E=l0°,求证:AB∥EF.16已知AB∥EF,求∠l-∠2+∠3+∠4的度数.17如图(l ),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B 1、∠B 2…∠B n -1之间的 关系.(2)如图(2),己知MA 1∥NA 4,探索∠A 1、∠A 2、∠A 3、∠A 4,∠B 1、∠B 2之间的关系. (3)如图(3),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直线AB ∥CD 平行,求∠1+∠2+∠3+∠4+∠5+∠6.18如图1,直线AB ∥CD ,P 是截线MN 上的一点,MN 与CD 、AB 分别交于E 、F . (1) 若∠EFB =55°,∠EDP = 30°,求∠MPD 的度数;(2) 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CPD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其范围;(3) 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CDP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的值足否定值,请在图2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第六部分 平行线的四大模型实战演练1.如图,AB // CD // EF , EH ⊥CD 于H ,则∠BAC +∠ACE +∠CEH 等于( ).A . 180°B . 270°C . 360°D . 450° 2 若AB ∥CD ,∠CDF =32∠CDE ,∠ABF =32∠ABE ,则∠E :∠F =( ).A .2:1B .3:1C .4:3D .3:23.如图3,己知AE ∥BD ,∠1=130°,∠2=30°,则∠C = .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C =115°,∠A = 25°,则∠E = .5. 6. 7.8.如阁所示,AB∥CD,∠l=l l0°,∠2=120°,则∠α= .9.如图所示,AB∥DF,∠D =116°,∠DCB=93°,则∠B= .10.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 =60°,则∠3的度数为 .11.如图,AB∥CD,EP⊥FP, 已知∠1=30°,∠2=20°.则∠F的度数为.9.如图,若AB∥CD,∠BEF=70°,求∠B+∠F+∠C的度数.10.已知,直线AB∥CD.(1)如图l,∠A、∠C、∠AEC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AEF、∠EFC、∠FCD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F、∠G、∠H、∠O、∠C之间的关是.第七部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EF,点C是直线AB上一点,点D是直线AB外一点,若∠BCD =95°,∠CDE=25°,则∠DEF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A.30°B.25°C.20°D.15°3.如图,AE∥BF,∠1=110°,∠2=130°,求∠3的度数为()4.如图,∠B+∠C=180°,∠A=50°,∠D=40°,则∠AED=.5.如图,如果∠C=70°,∠B=135°,∠D=110°,那么∠1+∠2=6.如图,AB∥CD,求∠1+∠2+∠3+∠4=7.如图,AB∥CD,试找出∠B、∠C、∠BE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8.如图,三角形ABC中,点E为BC上一点(1)作图:过点E作EM∥AC交AB于M,过点E作EN∥AB交AC于N;(2)求∠A+∠B+∠C的度数,写出推理过程.9.如图,AB∥CD,BE平分∠ABF,DE平分∠CDF,∠BFD=120°,求∠BED.10.如图,AC∥BD.(1)作图,过点B作BM∥AP交AC于M;(2)求证:∠PBD﹣∠P AC=∠P.11.如图,AB∥CD,∠B=∠C,求证:BE∥CF.12.如图①,木杆EB与FC平行,木杆的两端B,C用一橡皮筋连接,现将图①中的橡皮筋拉成下列各图②③的形状,请问∠A、∠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初二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讲义及练习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主要知识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EFBC=,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DEAB=,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又∵43=EC AE ∴ 73=AC AE ∴73=DC EG极 EG=3X , DC=7X (X>0),则∵32=DC BD ∴ DB=x x DC 31473232=⨯= ∴9143314==x xEG BD10例3求证分析 BC//FE 证明:∵则例4 分别连结E ,DB 分析:首先观察证明:∵点评 (1(3 例5 求证分析 例6 分析在△②—①得-AB AD BF BC 例7 如图11,AD BF ⊥AD 的延长线于交BC 的延长线于M 求证:AE=EM分析 要证AE=EM,可延长BF 交AC 证明:延长BF 交AC ∴△ABF ≌△ANF8. 图,GB AF l l 52,//21=,BC=4CD , 91011AE 1213① 求证ME=NF② 当EF 向上平移 图(2)各个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证明你的判断。
[练习与测试参考解答或提示]1.215;2.18cm ; 3.52,35; 4.9:4; 5.9; 6.10,18; 7.9:1; 8.2; 9.6 10.提示,过D 作DH//AC 交BG 于H 点,则DH AEGD AG =,DHEC BD BC =,又AE=EC ,BD=AB,即可得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讲解)-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专题5.12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特别说明:(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特别说明:(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同位(内错)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阅读下列推理过程,在括号中填写理由.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试证明:∥DG BA .解:AD BC ⊥ ,EF BC ⊥(已知),90EFB AD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AD ∴∠=∠(______)又12∠=∠ (已知),∴______(______)∴∥DG BA (______)【答案】垂直的定义;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BAD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解即可.解:AD BC ⊥ ,EF BC ⊥(已知),∴90EFB ADB ∠=∠=︒(垂直的定义),∴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 (已知),∴2BAD ∠=∠(等量代换),∴∥DG 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BAD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将下列证明过程及依据补充完整.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E ,F 分别为BC ,AB 上的点,且AC DE ∥,CD EF ∥,求证:EF 平分DEB∠证明:∵CD 平分ACB ∠(已知),∴DCA DCE ∠=∠(角平分线的定义).∵AC DE ∥(已知),∴DCA CDE ∠=∠()∴DCE CDE ∠=∠(等量代换),∵CD EF ∥(已知),∠=∠()∴DEF CDE∠=∠()DCE BEF∴_____=______(等量代换),∴EF平分DEB∠()【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BEF∠;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求解即可.∠(已知),证明:∵CD平分ACB∠=∠(角平分线的定义).∴DCA DCE∥(已知),∵AC DE∴DCA C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DCE CDE∵CD EF∥(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F CDEDCE BE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BEF∠(等量代换),∴EF平分DEB∠(角平分线的定义)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BEF∠;角平分线的定义.【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明确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填空,将本题补充完整.如图,已知EF AD,∠1=∠2,∠BAC=65°.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解:∵EF AD (已知)∴∠2=()又∵∠1=∠2(已知)∴∠1=(等量代换)∴AB GD ()∴∠BAC +=180°()∵∠BAC =65°(已知)∴∠AGD =°【答案】∠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G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5°【分析】由EF AD ,可得∠2=∠3,由等量代换可得∠1=∠3,从而得到DG BA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C +∠AGD =180°,即可求解.解:∵EF AD (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AB G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 +∠AG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AC =65°(已知)∴∠AGD =115°.【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应用.2.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1)求证:EF AD ∥;(2)求证:180BAC AGD ∠+∠=︒.【分析】(1)根据垂直得出90EFB AD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 AD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BAD ∠=∠,由12∠=∠得出2BAD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G BA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1)证明:∵AD BC ⊥,EF BC ⊥,∴90EFB ∠=︒,90ADB ∠=︒(垂直的定义),∴∠=∠EFB ADB (等量代换),∴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证明:∵EF AD ∥,∴1B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 (已知),∴2BAD ∠=∠(等量代换),∴DG 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BAC AG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AB ∥CD ,BC 平分∠ABD 交AD 于点E .(1)证明:∠1=∠3;(2)若AD ⊥BD 于点D ,∠CDA =34°,求∠3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3=28°.,根据等量代【变式2】P是∠BAC内一点,射线PD//AB,射线PE//AC,连接BC,当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射线AB上时,(1)补全图形;(2)猜想∠DPE与∠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补全图形见解析;(2)∠DPE +∠A =180°,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的要求直接补全图形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P A ∠=∠,180BEP DPE ∠+∠=︒,等量代换即可证得结论.(1)解:补全图形,如下图所示:(2)解:180DPE A ∠+∠=︒.理由如下:PE AC ∥ ,BEP A ∴∠=∠,PD AB ∥ ,180BEP DPE ∴∠+∠=︒,即180DPE 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由平行线性质探索角的关系3.如图:(1)若AB EF ∥,猜想图①中,B ∠、BDF ∠与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AB EF ∥,如图②,直接写出B ∠、BDF ∠与F ∠之间的数量关系:.(3)学以致用:一个小区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 垂直地面AE 于A ,CD 平行于地面AE ,若150BCD ∠=︒,则ABC ∠=.【答案】(1)BDF B F ∠=∠+∠,证明见解析;(2)360B BDF F ∠+∠+∠=︒;(3)120︒【分析】(1)过点D 作CD AB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倒角即可;(2)过点D 作CD A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出等式求解;(3)由(2)中的结论计算即可;(1)解:BDF B F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CD AB ∥;∴B BDC∠=∠∵AB EF∥∴CD EF∥∴CDF F∠=∠∵BDF BDC CDF∠=∠+∠∴BDF B F∠=∠+∠(2)解:360B BDF F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CD AB ∥;∵AB EF∥∴AB CD EF∥∥∴180B BDC =∠+∠︒,180CDF F ∠+∠=︒∴360B BDF F B BDC CDF F ∠+∠+∠=∠+∠+∠+∠=︒(3)解:由(2)可知:BCD ABC BAE ∠+∠+∠=︒360∴90BAE ∠=︒∴ABC BAE BCD ∠=︒-∠-∠=︒360120【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传递性;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转化角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三角形EFG 的顶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和CD 上,且AB CD .若90EFG ∠=︒,30FEG ∠=︒.(1)当221∠=∠时,求1∠的度数.(2)设AEG α∠=,CFG β∠=,求α和β的数量关系(用含α,β的等式表示).∴180AEG EGM ∠+∠=︒,∴∥GM CD ,∴180MGF CFG ∠+∠=︒,∴360AEG EGM MGF CFG ∠+∠+∠+∠=︒,即360AEG EGF CFG ∠+∠+∠=︒,∵在Rt EGF 中,90EFG ∠=︒,30FEG ∠=︒,∴60EGF ∠=︒,∴36036060300AEG CFG EGF ∠+∠=︒-∠=︒-︒=︒,∵AEG α∠=,CFG β∠=,∴300αβ+=︒.【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综合运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请阅读小明同学在学习平行线这章知识点时的一段笔记,然后解决问题.小明:老师说在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时,如果无法直接得到角的关系,就需要借助辅助线来帮助解答,今天老师介绍了一个“美味”的模型一“猪蹄模型”.即已知:如图1,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AE ,CE 得到AEC ∠.求证:AEC A C ∠=∠+∠,小明笔记上写出的证明过程如下:证明:过点E 作EF AB ∥,∴1B ∠=∠,∵AB CD ∥,EF AB ∥,∴EF CD∥∴2C ∠=∠,∵12AEC ∠=∠+∠,∴AEC A C ∠=∠+∠,请你利用“猪蹄模型”得到的结论或解题方法,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1)如图2,若AB CD ∥,60E ∠=︒,求B C F ∠+∠+∠的度数;(2)灵活应用:如图3,一条河流的两岸AB CD ∥当小船行驶到河中E 点时,与两岸码头B 、D 所形成的夹角为64︒(即64BED ∠=︒),当小船行驶到河中点F 时,恰好满足ABF EBF =∠∠,EDF CDF ∠=∠,请你直接写出此时点F 与码头B 、D 所形成的夹角BFD ∠=_________.∵EN AB ∥,FM AB ∥,DC ∥∴EN CD ∥,FM CD ∥,EN ∴∠B =∠BEN ,∠NEF =∠EFM ∵∠BEN +∠NEF =∠BEF ,∠EFM类型三、平行线的性质➽➼由平行线性质求角度4.(1)如图AD 平分CAB ∠,DE AC ∥,28CAD ∠=︒.求1∠的度数.(2)如图已知1180C ∠+∠=︒,CF BE ∥.求证:B C ∠=∠.【答案】(1)1∠的度数为56︒;(2)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256CAB CAD ∠=∠=︒,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先证明AB CD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 CHE ∠=∠,C CHE ∠=∠,即可证明B C ∠=∠.解:(1)∵AD 平分CAB ∠,28CAD ∠=︒,∴256CAB CAD ∠=∠=︒,∵DE AC ∥,∴156CAB ∠=∠=︒;(2)证明:∵1180C ∠+∠=︒,1180AGC ∠+∠=︒,∴AGC C ∠=∠,∴AB CD ∥,∴B CHE ∠=∠,∵CF BE ∥,∴C CHE ∠=∠,∴B C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点B 、C 在线段AD 的异侧,连接、AB CD ,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上的点,连接CE BF 、,分别与AD 交于点G ,H ,且AEG AGE ∠=∠,C DGC ∠=∠.(1)求证:AB CD ∥;(2)若180AGE AHF ︒∠+∠=,求证:B C ∠=∠;(3)在(2)的条件下,若117BFC C ∠=∠,求AHB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70︒【分析】(1)只需要证明AEG C ∠=∠即可证明AB CD ∥;(2)先证明HGE AHF =∠∠得到BF CE 则B AEG =∠∠,再由AEG C ∠=∠即可证明B C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80BFC C ∠+∠=︒,AHB DGC ∠=∠,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C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1)证明:∵AEG AGE ∠=∠,C DGC ∠=∠,AGE DGC ∠=∠,∴AEG C ∠=∠,【变式2】类型四、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的应用5.如图,一条公路修在湖边,需拐弯绕道而过,如果第一次向右拐75°,第二次拐弯形成的拐角∠B =135°,第三次拐弯后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前的道路平行,那么第三次是如何拐弯的?【答案】向左拐30°【分析】过点B 作BM OA ∥,延长BC 到点P .可得BM CN ∥.从而得到∠ABM =∠A =105°.再由∠ABC =135°,可得∠MBC =30°即可求解.解:过点B 作BM OA ∥,延长BC 到点P .∵BM OA ∥,OA CN ∥,∴BM CN ∥.∵第一次向右拐75°,即∠A =105°,∴∠ABM =∠A =105°.∵∠ABC =135°,∴∠MBC =30°又∵BM CN ∥,∴∠NCP =∠MBC =30°.答:第三次应向左拐3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ABC ∠和BCD ∠,量得63ABC ∠=︒,要保持两次拐弯前后的路线平行,BCD ∠的度数应为多少?为什么?【答案】117°,理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出∠BCD 的度数.【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 ∥CD ,∠ABC =63°∴∠BCD =180°-∠ABC =117°,∴要保持两次拐弯前后的路线平行,∠BCD 为117°,理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拨】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如图1,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那么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先画几何图形,如图2,再写已知未知.如图,//,12,34AB CD ∠=∠∠=∠,(1)猜想2∠和3∠有什么关系,并进行证明;(2)求证://PM NQ .【答案】(1)23∠∠=,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可知//AB CD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直接证明23∠∠=.(2)结合题意可证明1234∠=∠=∠=∠,再由125180∠+∠+∠=︒,346180∠+∠+∠=︒,即可证明56∠=∠,最后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P M N Q .解:(1)根据题意可知//AB CD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23∠∠=,∴1234∠=∠=∠=∠;∵125180∠+∠+∠=︒,346180∠+∠+∠=︒,∴56∠=∠,∴//P M N 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类型五、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应用6.探究规律:我们有可以直接应用的结论:若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在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无论这点在直线的什么位置,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均相等.例如:如图1,两直线//m n ,两点H 、T 在m 上,HE n ⊥于E ,TF n ⊥于F ,则HE TF =.如图2,已知直线//m n ,A 、B 为直线n 上的两点,C 、D 为直线m 上的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__________.(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与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1)ABC 和ABD △,DCA △和DCB △,ACO △和DBO ;(2)ABD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分析】(1)写出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我们拿ABC 与ABD △为例:两个三角形用公共边AB 为底,再由图1的结论知道高相等,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其它对分析类似;(2)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以得出结论.解:(1)有三对分别是:ABC 和ABD △,DCA △和DCB △,ACO △和DBO ,分析如下:ABC 和ABD △,两个三角形用公共边AB 为底,再由图1的结论知道高相等,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DCA △和DCB △,两个三角形以CD 为底,高相等,即面积相等;ACO △和DBO ,根据DCA △和DCB △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同时减去CDO ,得ACO △和DBO 面积相等.故答案为:ABC 和ABD △,DCA △和DCB △,ACO △和DBO ,(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D △与ABC 的面积相等,分析如下:ABD △与ABC 同底,点D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点D 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使得这两个三角形是: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即面积相等.故答案为: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点拨】本题考查了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和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直线平行距离为定值及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直线m//n ,A ,B 为直线m 上的两点,C ,P 为直线n 上的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P 在直线n 上移动,那么,无论P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理由是:.【答案】(1)ACP △与BCP 、ABC 与ABP 、AOC 与BOP △;(2)题(1)中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2)根据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即可得.【详解】(1)设平行线m 与n 之间的距离为h则ACP △和BCP 的边CP 上高均为h ,ABC 和ABP 的边AB 上高均为h由同底等高得:ACP △与BCP 的面积相等,ABC 与ABP 的面积相等又AOC ACP COP S S S =- ,BOP BCP COPS S S =- AOC BOPS S ∴= 即AOC 与BOP △的面积相等故答案为:ACP △与BCP 、ABC 与ABP 、AOC 与BOP △;(2)总有题(1)中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理由: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都减去公共部分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也相等.【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掌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解题关键.【变式2】作图并写出结论: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作PR⊥CD,垂足为R.(2)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3)若∠DCB=135°,则∠PQC度.(4)点Q到直线PR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PQ∥CD(已作),)∴∠DCB+∠PQC=180°,∵∠DCB=135)因为PR⊥CD,所以点Q到直线【点拨】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解决问题类型六、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综合➽➼证明✮✮计算7.如图,点B,C在线段AD的异侧,点E,F分别是线段AB,CD上的点,∠=∠.已知12∠=∠,3C(1)求证:AB CD ∥;(2)若24180∠+∠=︒,求证:180BFC C ∠+∠=︒;(3)在(2)的条件下,若3021BFC ∠-︒=∠,求B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50B ∠=︒【分析】(1)已知12∠=∠,所以32∠=∠,又因为3C ∠=∠,可以得出1C ∠=∠即可判定AB CD ∥;(2)已知23∠∠=,24180∠+∠=︒,可以得出//BF EC ,即可得出180BFC C ∠+∠=︒;(3)由(1)(2)可知AB CD ∥,//BF EC ,可以得出1C ∠=∠,180BFC C ∠+∠=︒;可以得出30212BFC C ∠-︒=∠=∠,可以得出C ∠,又因为1C B ∠=∠=∠,即可求出B ∠的度数.(1)证明:12∠=∠ ,3C ∠=∠,23∠∠=,1C ∴∠=∠,//AB CD ∴;(2)证明:24180∠+∠=︒ ,23∠∠=,34180∴∠+∠=︒,//BF EC ∴,180BFC C ∴∠+∠=︒;(3)180BFC C ∠+∠=︒ ,30212BFC C ∠-︒=∠=∠ ,230BFC C ∴∠=∠+︒,230180C C ∴∠+︒+∠=︒,50C ∴∠=︒,130BFC ∴∠=︒,//AB CD ,180B BFC ∴∠+∠=︒,50B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点E ,F 在直线上AB 上,点G 在线段CD 上,ED 与FG 交于点H ,180C EFG CED GHE ︒∠=∠∠+∠=,.(1)试判断AED ∠与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7030EHF D ∠︒=︒∠=,,求AEM ∠的度数.【答案】(1)180AED D ∠+∠=︒,理由见解析;(2)100︒.【分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CE ∥G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量代换可得∠FGD =∠EFG ,进而判定AB ∥CD ,即可得出∠AED +∠D =180°;(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ED =70EHF ∠=︒,∠DEF =∠D =30°,求出∠CEF ,依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AEM 的度数.(1)解:∠AED +∠D =180°;理由:∵180CED GHE ∠+∠=︒,∴CE ∥GF ,∴∠C =∠FGD ,∵∠C =∠EFG ,∴∠FGD =∠EFG ,∴AB ∥CD ,∴∠AED +∠D =180°;(2)解:∵CE ∥GF ,70EHF ∠=︒,∴∠CED =70EHF ∠=︒,∵∠D =30°,AB ∥CD ,∴∠DEF =∠D =30°,∴∠CEF =∠CED +∠DEF =70°+30°=100°,∴∠AEM =∠CEF =10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如图,1245EF BD BAC ∠=∠∠=︒,,∥.求ADG ∠的度数.【答案】135ADG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23∠∠=,,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13∠=∠,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G AB ∥,最后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EF BD ∥,∴23∠∠=,∵12∠=∠,∴13∠=∠,∴DG AB ∥,∴180ADG BAC ∠+∠=︒,∵45BAC ∠=︒,∴18045135AG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点B 在AG 上,AG CD ∥,连接BC ,CF 平分BCD ∠,ABE FCB ∠=∠,BE AF ⊥于点E .求证:90F ∠=︒.证明:∵AG CD ∥,∴ABC 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ABE FCB ∠=∠,∴ABC ABE BCD FCB ∠-∠=∠-∠,即EBC FCD ∠=∠.∵CF 平分BCD ∠,∴FC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BC FCB ∠=∠,∴BE C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AF ⊥,∴B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F ∠=︒.∴90BEF ∠=︒(垂直的定义).∴90F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FCD ∠;角平分线的定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90;垂直的定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中考真题专练一、单选题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如图,直线a b ,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a 上,两直角边均与直线b 相交,140∠=︒,则2∠=()A .40︒B .50︒C .60︒D .65︒【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图形中角度的计算,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熟知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BC =30°,∠BAC=60°)按如图方式放置,点A,B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70°.则∠2的度数为()A.30°B.40°C.60°D.70°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若3.(2022·贵州安顺·中考真题)如图,a b∠=︒,则2∠的大小是()115A.20︒B.25︒C.30︒D.45︒【答案】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分析】如图,过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作直线c a23,14∠=∠∠=∠,根据三角板可知3445∠+∠=︒,进而等量代换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解.∥解:如图,过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作直线c a∵a∥b,∴∥∥,a b c∴∠=∠∠=∠,23,14,∠+∠=︒3445\Ð+Ð=°,1245Q,Ð=°115∴∠=︒.230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则α∠的度数是______.4.(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线AB CD【答案】15︒##15度【分析】根据题意可得:90EBD ∠=︒,45BDE ∠=︒,30EDC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ABD BDC ∠∠+=︒,从而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90EBD ∠=︒,45BDE ∠=︒,30EDC ∠=︒,//AB CD ,180ABD BDC ∠∠∴+=︒,180EBD BDE EDC∠α∠∠∠∴=︒---180904530=︒-︒-︒-︒15=︒,故答案为:15︒.【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35︒方向,则ACB ∠的大小是_____.【答案】85︒##85度【分析】过C 作CF DA ∥交AB 于F ,根据方位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性质即可求解.解: 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50DAC ∴∠=︒,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35︒方向,35CBE ∴∠=︒,过C 作CF DA ∥交AB 于F ,如图所示:DA CF EB ∴∥∥,50,35FCA DAC FCB CBE ∴∠=∠=︒∠=∠=︒,85ACB FCA FCB ∴∠=∠+∠=︒,故答案为:85︒.【点拨】本题考查方位角的概念与平行线的性质求角度,理解方位角的定义,并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80B ∠=︒.(1)求BAD ∠的度数;(2)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50BCD ∠=︒.求证:AE DC ∥.【答案】(1)100BAD ∠=︒;(2)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解;(2)根据AE 平分BAD ∠,可得50DAE ∠=︒.再由AD BC ∥,可得50AEB DAE ∠=∠=︒.即可求证.(1)解:∵AD BC ∥,∴180B BAD ∠+∠=°,∵80B ∠=︒,∴100BAD ∠=︒.(2)证明:∵AE 平分BAD ∠,∴50DAE ∠=︒.∵AD BC ∥,∴50AEB DAE ∠=∠=︒.∵50BCD ∠=︒,∴BCD AEB ∠=∠.∴AE D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平行线的性质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 BE∥CF,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AB∥CD,( )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
∴∠ABC-∠1=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 ∴BE∥CF.(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1+∠2=18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 是∠BCE 的平分线.
数学
由性质 1, 结合对顶角的性质, 我们可以得到:
E
1 2 5 8 7 3 4
A
B D第十九中学初二数学组
平行线性质 2 几何语言表述为:∵ AB∥CD ∴ ∠___=∠___
由性质 1,结合邻补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平行线性质 3 几何语言表述为:∵ AB∥CD 练习一: 1. 根据下图将下列几何语言补充完整 (1)∵AD∥ (已知) ) ∴ ∠___+∠___=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 CD 是∠BCE 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
3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数学组
证明:∵AB∥CD,(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1=∠B,( )
∴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即 CD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如图,AB∥CD,∠1=∠2.求证:BE∥CF.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BS)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性质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4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分)(桂林中考)如图,a∥b,∠1=50°,则∠2的度数是( B ) A.40° B.50° C.60° D.70°
2.(3分)如图,将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1= 55°时,∠2的度数为(B )
A.25° B.35° C.45° D.55°
∠2=∠ECD.∴∠AEC=∠1+∠2=∠EAB+∠ECD
(2)如图甲,当点E位于区域Ⅰ时,∠EMB+∠END+∠MEN=360°, 理由如下:过点E作EF∥AB,则EF∥AB∥CD,∴∠BME+∠MEF= ∠DNE+∠NEF=180°.∴∠EMB+∠END+∠MEN=360°;如图乙, 当点E位于区域Ⅱ时,∠EMB+∠END=∠MEN,理由如下:过点E作 EF∥AB,则EF∥AB∥CD,∴∠BME=∠FEM,∠DNE= ∠FEN.∴∠EMB+∠END=∠MEF+∠NEF=∠MEN
A.40° B.50° C.60° D.70°
9.(4分)如图,AB∥DE,AB⊥BC,∠1=20°,则∠D=__1_1_0_°_.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0.(7分)如图,已知∠B=∠C,∠1=∠D,求证:OM∥AB.
证明:∵∠B=∠C,∴AB∥CD.又∵∠1=∠D, ∴OM∥CD.∴OM∥AB
是( )
D
A.32° B.28° C.26° D.23°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 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____.50°
Hale Waihona Puke 14.(教材P177习题7.5T1变式)从汽车灯的点O处发出的一束光线经灯的 反光罩反射后沿CO方向平行射出,如入射光线OA的反射光线为AB, ∠OAB=75°.在如图所示的截面内,若入射光线OD经反光罩反射后沿DE 方向射出,且∠ODE=22°,则∠AOD的度数是_5_3_°__或__9_7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