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也在不断变化着。
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从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无论是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上还是思想识别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严峻。
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和需求,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从“人本思想”的角度入手,探究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
一、“人本思想”是教育管理的核心1、“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人本思想”是现代人文思想的一种基本观念,是一种以人作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的思维方式。
它的出现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思想主张是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与当代社会对于人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必须要以“人本思想”为核心。
这意味着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角度、需求、利益和心理状态出发,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思想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如何遵循“人本思想”- 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素质状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状态等方面,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情况。
- 推行个性化教育。
在进行思想管理时,针对不同学生的背景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思想教育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 鼓励学生自我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成熟的群体,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发展是大学教育管理的关键。
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帮助。
- 建立互动式管理平台。
以开放思想的方式,建立良好的互动式管理平台,让学生有更多与教育、管理人员互动的机会。
这种管理方式将更加灵活、适应学生的需求,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二、“人本思想”需要与教育管理相融合1、如何将“人本思想”融入教育管理“人本思想”并不是只侧重于个体的精神层面,更是一种与整体教育管理密不可分的观念。
浅析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与希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为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以人为本”开始成为整个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与核心理念。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知,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
“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需要的、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开发学生的价值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重要工具,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尊重和关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必要性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即指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它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24-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意见充分肯定了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但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用是个很重要的实际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高校而言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大学生当成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他们的教育需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以人为本”这个在以前被视为非常敏感的意识形态的词语,现今已被国人所熟悉。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可以避免以前的那种见物不见人或重物轻人的弊端。
2、市场经济的诉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负面效应对人的物化,使人成为物质人、经济人,使人片面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摘要:目前国家教育部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负责大学生思想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根据所在大学的特点和本校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高校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工作切入点。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班主任发展个性和谐共赢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她)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关键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作为山东万杰医学院统招护理专业专科班的班主任,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班级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工作中进展比较顺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所带班级获得过省级优秀班集体,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各级主管部门主办的各项文体、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并且成为校学生会、系学生会的骨干。
系统总结了一下,有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真心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
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
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
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
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我做教师整整十四年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我是学机械的,能得到护理系系领导信任兼职带班主任,是非常难得的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我非常珍惜。
特别是当我亲自把他们接进学校的那一天,看着他们怯生生却又充满信任和尊敬的目光时,我就爱上了他们,我可能无法亲自给他们授业,但我发誓会尽力为他们传道、解惑,度过两年充实的大学校园生活。
我们的学生从高度封闭的高中一下进入完全有自己做主的高度自制的大学环境,很多同学会非常不适应,甚至迷失方向,所以我单独与每一位同学交流,并针对每一位同学的性格特点,引导他们适应自学为主的学习环境,以自立为主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女生居多的护理系,女生心细、敏感,作为班主任必须关怀到每一位同学,让她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老师随时都能给他们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满自信的去做每一件事情。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每个 学生 的具体情 况 ,只能凭借 教学 经验进行 教学 ,无法 做到真正 的以人为本 。 二 ,大学生思想政人为本”的数学宗
旨就是要坚 持 以学生为 本 ,做 到尊重 学生 、平等 的对 待学 生 ,肯定 学生 的价值 ,把大 学的人才 培养和 思想政 治教育 有机 的 既然和起 来 ,把 以人 为本 的精 神落实 到学 生的思想 政 治教育 工作 当中 ,大 学思想 政治教 育 中怎样做到 以人为 本 应 该 从 以下 几 个 具 体 的 方 面 入 手 。 ( 一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 是 以人 为本在教 育过程 中的具体表 现 ,大 学 思想政 治教育 中 以学 生为本 体现在 首先要 尊重学 生 ,尊 重 学生就 是要尊 重学生 的想法 和学 生的发展 ,每一 个大学 生 都具有 相应 的知识水 平 ,教师要相 信他们 的能 力,平等 的对待 学生 ,对 于教师 来说 教育学 生更 多的是理解 、信任 和 支持 ,肯定他 们 的价 值 ,鼓励他们 不断地 创造价 值和 实 现 人 生 的理 想 。 ( 二 )准 确 的角 色 定 位 大 学的教 学活动主 要是 以教 授学生 学习能力 和方法 为 主 ,教 师在课 堂教学 中应该 明确 自己的角色 定位 。在教 学 活 动 中应 把学 生放在主 体位 置 ,大 学的课堂 不是 教师 的一 言 堂 , 大 学 生 是 最 具 创 造 和 创 新 的群 体 ,课 堂 的 交 流 互 动 既是教 学有效 实现 的保 证 ,也是 以人为本 的客观 体现 。教 师 主要起 导 向作用 ,把 实践 和创新 的时 间交给学 生 。以人 为本还 体现在 教师应把 学生 看做朋 友 ,当学生 出现 问题 的 时候教 师予 以及 时 的帮助 ,总之 , 以人 为本就要 求教师要 扮 演各 种不 同的角色 ,积极 地引 导学生学 习 ,促 进教学 目 标 的实现 。 ( 三 )科学 的教学方法 在 大 学 思想 政 治 教育 中实现 以人 为本 并 非 是简 单 的 过程 ,还要讲 求科学 有效地 教学方 法 ,具体体现 在几个 方 面 ,首先 ,要 以学 生的发展 为前提 ,教育 的 目的就是要 实 现 学 生 的 良好 发 展 ,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就 是 要 关 注 学 生 学 习 的 发展 ,因 材施 教 ,针 对 性 的 指 导学 生 制 定 目标 、找 准 方 向,鼓 励他们 积极进 取 。其 次 ,要符合 教学 的需要 ,以人 为本必 须要 和大学 思想政 治教育 的 内容 有机 的结合起 来, 做到不 偏不倚 ,切入 教学 的核心 ,把 以人 为本作 为指 导思 想 。再 次 ,要注重 学生整体 素质 的提高 , 以人 为本是 一个 完整 的概念 ,它不仅 仅关注 学生 的知识 获得 能力的多 少 , 还在 于学生 综合素质 的提 高 ,在 教学过 程中要全 面 的培养 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综上 ,以人为本 是教育 发展 的客观要求 ,每个学 生作 为一个独特 的个体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关注 ,肯定他们成长过 程 中出现的 问题,及 时的帮助 学生、鼓励学生 ,以人为本顺 应了教育发展 的规律 ,在人类发展 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这一指 导思想作为基础来支撑,大学思想 政治教育更是如此 。 参考文献: [ 1 ] 郝 坤安 张 高旗 ,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中 “ 以人 为本 ” 的 思考 [ J 】 , 延 安 大学 学报 , 2 O 1 0 ( 0 9 ) [ 2 ] 袁敏 ,增 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的时效性 , 《 光明日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是一切事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国以科教兴国为战略目标,加大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才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高校,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学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自由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校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就失去其根本意义。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
[1]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一条重要思想。
“人”在顾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价值所系。
[2]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线索下,顾先生还把人的个性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应当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磨灭人的个性,把人变成统一规格的工具。
他还用是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作为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
他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重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 [3]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论”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因为,以人为本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要求,又是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需要,是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积极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着眼服务学生,解决好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综合育人环境,促进德育教育进一步具体化。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高等学校应当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个性和理想人格。
特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人的社会文化本质和人的心理文化本质的要求。
一、高校思政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分析“所謂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例行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思想观念或哲学观念” 而“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
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并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我们要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因为“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肯定、尊重和理解,这也恰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精神的精髓。
(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现代社会十分注重人的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去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予以贯彻。
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铭记的原则。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和希望。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含义以及重要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全面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贯穿以人为本思想的现状及其深层原因。
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标签: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人为本的基本含义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二、教育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最广大的人民来为出发点,以始终代表人民的最广大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体现和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准则。
教育以育人为己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当前的教育,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树立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立足点。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始终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从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当今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浅议高校辅导员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浅议高校辅导员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作者:王筱棠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年第02期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工业讲究标准化和模式化,而农人对待庄稼,只能够满足它,顺应它,引导它,成全它,所需要的是一颗容得下“慢慢来”的平和之心和能关注生命的期待之心。
这个观点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育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所背负任务的艰巨性。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只有顺应教育规律,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辅导员要以学生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围绕学生的生存和人格发展需要来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指导。
学生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也是教育管理的目的,更是教育管理的根本和基本价值。
无论对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如何界定,其核心必须是以人为本,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充分信任,对人的自由、民主和完善的追求。
辅导员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加工的产品,而必须把他们真正视为活生生的有情感、有欲望、有需求,并应该受到充分尊重的人。
辅导员要始终围绕着“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接班人”这一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以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中心,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产生对主动完善提高自身修养的内驱力和精神需求。
二、坚持以学生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看一所学校的教育管理科学与否、有效与否,主要不是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进行评价,更重要的应该从学生切身的感受来判断。
青年学生思维敏锐,认识问题容易理想化,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就容易产生不满。
然而在学校里.学生不满意的声音却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无论是从课程体系的安排还是从管理的主体来说,人们都习惯于把学生当成有待教育的孩子。
探讨大学学生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探讨大学学生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作者:兰石磊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如今,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大学的学生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学生工作必须与发展同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明确学生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保障学生的权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学生生活;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27-01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的学业没有那么繁重,课外生活更为丰富,高校面临的学生工作也更为复杂。
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性格和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在进行学生相关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同时,要有效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1.“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对学生工作的意义“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理念,在教育领域进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1.1加强学校的服务能力。
学生是学校所有运行环节的主体,学校的所有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普及及其地位的不断上升,要求学校必须快速改善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能力。
1.2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的。
"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主张将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将这种思想应用于学生工作中,就是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工作中来,得到全面发展。
2.在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误区2.1给予学生的自由空间过大。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机构,对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有着重要意义。
人才的培养需要统一的模式、规范的守则作为保障。
虽然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但他们的心性还处于发展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不成熟,需要学校进行指导。
大学生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大学生对以人为本的理解2018-09-16尊敬的党组织: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就要有新的时代气息。
在大学期间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好好学习。
我们要勇于承担建设新时代的责任。
这其中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放松,我们要紧跟时代,学习先进的理论。
我们应该以热情的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简言之,一是由于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
二是由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从理论上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纯粹描述自然界和社会运动客观过程的一般发展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主要是指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问题。
是党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人民如何自觉地创造历史,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有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
在尊重自然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突出人的主体性,集中表达了人类应该如何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及这一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所持的基本观点。
二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
所以,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充分肯定了人、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从实践上看,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
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走发展之路,这是大势所趋,人之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
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大学生思想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思想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作者:孙伟勤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孙伟勤(赤峰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切入点,阐述了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并从古代人本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论证现代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说明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其必然性及现实意义;最后从思想教育管理的内部体系和外部环境着手,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教育管理;人性化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1-0229-0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3年12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许多学者也从多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3月29日正式公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它不仅取消了原有对大学生非法的强制性规定,而且增强了依法治校的理念。
这说明转变大学生的管理理念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本文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第十六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指针,从探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入手,论述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
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原则与内容探析-精选教育文档
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原则与内容探析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一个终身、系统的工程,构建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多学科、多途径、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的一个开放系统。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教育活动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原则与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它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健康有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应当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关注人的成长,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培育提高为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原则(一)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系统性、持续性的教育活动,应把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从大学入学开始,通过人才素质测评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目标,从培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适应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方面入手,不断修正职业目标。
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来看,解决的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进行。
(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学生,是当前教育界的普遍认识,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一项个性化、系统化、长期化的教育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更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
目标的确定,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方案的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过程的监控、效果的评估、信息的反馈、措施的调整,均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理想目标以及客观环境作出决定,做到自我发起、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及自我改进。
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剖析,最后就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以期加强和改?/p>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大学生就业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人与职业的和谐匹配,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业指导特别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视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发动机”,加强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竞争力、学校长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及在其理念下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把人看作是万物的核心和衡量万物的标准。
无疑,这是对人的尊重。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也展现了浓厚的“人本精神”。
代写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其出发点是人。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关怀的是人,一切教育活动及其行为准则都应当从关心人、尊重人、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出发,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把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使之能够终身受益。
二是以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为本,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的建设,培养出具有“职业化、专家化、信息化、规范化”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实效。
试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是关键。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把人的利益作为本原,以人为根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上,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政治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创造平等、和谐,能够充分发挥人们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手段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也是现代大学精神的精髓和灵魂。
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这里的“人”是指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养成相应的品德行为与智力能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和谐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二、“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大学生看作受教育的主体,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说来,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即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坚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和心理环境,激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使学生心情舒畅、健康成长。
浅议“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
浅议“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教育和管理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素质的必然要求。
本文围绕“以人为本”为核心,就高校学生工作的“以人为本”的内涵,以及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工作在精英教育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当下,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学生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必将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生机,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以人为本”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把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就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为目标,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基本思想有三:一是尊重学生的权利。
二是承认学生的自我价值。
三是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国以往的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始终定位于培养理想的人格,推崇“圣人道德人格”和“英雄道德人格”。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和内心的价值取向,难以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
“以学生为本”则首先将学生视为“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倡导人性的解放和人格的发展,主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实现人的价值。
学生工作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体力、智力、社会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自由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学生今后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浅谈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毕业生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导向而确立的。
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思想文化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面对新形势,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并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还面临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措施,不断推进,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既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在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生涯辅导教育频繁见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
要有效推行大学生生涯辅导,就要把握生涯辅导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主旨和要义,真正实现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与功能。
对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内化过程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涯生涯辅导以人为本
一、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概念界定
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第一次使用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一词,美国教育总署专门对生涯教育进行了界定,此后美国学校生涯辅导(career counseling)迅速发展,并走向国际化。
美国心理学家萨帕(1976)将生涯(career)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
”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从外延看,生涯教育比生涯辅导的外延更广,生涯辅导是生涯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侧重于“辅导”,是在人们审视职业指导的功能发挥和对其重构而产生的新概念。
从
内涵的本身看,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的意义是相同的,表达了同一种教育理论,在相关文章的论述中,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现在高校论及的生涯辅导(career counseling)的外延一般要比生涯教育更窄,侧重于“辅导”。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活动,而是基于对生命质量追求演进而来的有关人生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生涯辅导是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价并整合运用从家庭、社会和学校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等而开展的促进个人生涯发展的活动。
二、大学生生涯辅导源于以人为本的教育需求
1.新时期大学生独立能力差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目前大多数家庭缺乏对独立教育的理性思考,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从而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
进入高校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仍旧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大学生脱离不了家长的呵护,而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也在较大程度上缺失独立教育,这使许多大学生存在“成年未成人”的现象。
大学生独立能力差,对大学生个体来说,将对其未来的独立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对社会来说,将使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大学应把
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摆在第一位,把大学生培养成经济和生活上独立的人,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
2.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型呼唤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是指定、计划教学模式,学生以稳固的班级、专业和年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实行的是以集体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模式。
近年来,各高校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由学生自主选课,安排学业进程,增强了学习的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班级等集体概念逐步淡化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缺乏集体的激励与约束,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未形成,这将对未来的成才与发展形成障碍。
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以学生个体成才和发展为基础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3.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随着全球化概念逐步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教育领域,并逐步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大背景下,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日益受全球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影响,更加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命运,更加关注个体生存发展中的全球适应性,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质量评价的同一性。
因此,如何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能力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且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这已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这也就需要我们着眼现在,面向未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引入新的教育理念。
三、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以上论述说明,要实现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我们不仅需要对生涯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制度和方法进行改造和完善,而关键的前提在于需要在整个教育和辅导过程中把握生涯辅导的精神主旨,将以人为本思想的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教育和辅导中。
1.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的培养
在人的自我发展中,经历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规范和自我关怀,教育和辅导的介入只是帮助人的自我完善,而不能代替这种完善。
生涯辅导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若缺乏了教育主体对自我的把握,生涯辅导也就达不到其教育辅导目标。
因此,在生涯辅导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能力的人。
对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简单地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的关心、照顾和呵护上。
在教育和辅导中,应在关怀的同时尽量唤醒学生的独立意识,多采取启发和鼓励教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2.注重对学生的“爱”与“情”的培养
生涯辅导帮助个体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是胜任某一领域的工作或达到职业的某一阶层,而是在职业发展的同时使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也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追求职业和生活、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达到这一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是
不够的,需要在教育和辅导中加强对学生的“爱”与“情”的培养。
因此,在教育和辅导中,要唤醒学生的人类良知,并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和价值观念内含在辅导中。
在辅导中还要以情感人,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高尚的情操。
3.注重学生的发展
生涯辅导是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个体一生,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变迁,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向,规划和决定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
因此,注重发展是生涯辅导的主要特性之一,在教育和辅导过程中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注重学生的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个人爱好;要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带着积极的情感面对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缺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耐心地和学生讲道理,平等地和学生探讨,极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自然会鼓起勇气进行深刻的自省,积极地追求进步。
四、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内化过程
以人为本思想是大学生生涯辅导实施的核心理念,要实现生涯辅导的目标,高校就应该将这一理念根植于教育和辅导的全过程中,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都是这一理念的接受对象,对这种理念的掌握应遵从理解、接受、实践和总结的过程,这个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
在高校教育和辅导中的渗透过程设计如图。
在图所示的过程中,只有对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的理解才有可能接受其内涵,也只有在接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教育和辅导的行动中有所体现,并在总结的基础上上升到一个较高层次的循环。
对于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理解,高校应通过教育辅导课程、资料和网络媒体的宣传等形式让教师和管理者了解,并在生涯辅导中进一步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重点掌握它的核心价值观。
在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要将这种抽象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掌握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了解的基础上,学校还应组织交流研讨,使教师和管理者在讨论中进一步形成对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的内涵的更加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同时形成共鸣。
由于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每位教师和管理者所处的背景的差异,他们对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并不一定全盘接受。
以人为本思想的理念,尤其是其核心价值观是属于意识形态的,高校不能也无法强制性要求教师和管理者无原则地接受,应该对教师和管理者进行情理感化,使他们也产生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并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重新审视自我的观念,接受新的理念。
在对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的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教师和管理者就要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出教学、管理行为和宗旨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支配,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和管理的外化阶段。
课程的设计、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布局等都应以人为本,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有形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无形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
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过程的升华是对以人为本思想
内涵的再总结,并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解和应用程序,从而使这种新的理念得到不断发展,形成更准确的诠释。
这种循环对生涯辅导新理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这种反复中,在不断否定中,我们才能探寻到与其背景相适应的生涯辅导的内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j].职海观澜,2003,5.
[2] super, d.e.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3.
[3] 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第19卷(1).
[4] 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第4卷(3).
[5] 南海.对生涯教育的哲学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 孙丽华.大学生生涯辅导初探[j].皖西学院学报,2003,6:第19卷(3).◆(作者单位: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责任编辑: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