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平系列讲座之一:教育科研的价值与使命
教育科研方法讲座(20140825)
主讲人:黄启兵 QQ:2045054674
教育管理学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 你就应该引导你的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 来。——(苏)苏霍姆林斯基
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二、教育科研的程序与操作
(一)研究问题的选择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定 (三)课题的论证及后续工作 (四)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五)论文的撰写
教育管理学
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说明了教育研究的问题 多样性,但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值得研究。在人力、财力、 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选择带有全局性和规律性 的问题,抓住教育内的关系和规律来研究。 3、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科研的基本功 独立判断和正确选题是衡量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一 个重要标志。
教育管理学
(3)教科研课题是需探究的问题。
对一些靠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 则诉诸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诉诸理性、探寻根本、 追求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探究的问题,从本质 上说是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或虽有所认识和实践,但尚未完善的问题,是探索性问 题、新问题。当然,教科研所研究的问题,未必是整个 人类未知或没做过的问题,它可能只是此地此时需探索 的问题。教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 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必须有新意。
教育科研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南京师大附小李吉林老师说: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 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 年。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全给了小学生。 不少师范生和年轻的老师常给我写信,要 我传授做个好老师的“秘诀”。这秘诀就 是40年前说的一句话:
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四甲中学许卫强2009.8题记:教育科研,是教师从教书匠走向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教育家的阶梯。
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一场战役的话,那么,教育科研就是这场战役的制高点。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一、厉兵秣马着眼长远,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一)近几年海门各校校本研修的现状回顾1.不平衡2.不重视3.不实在4.无计划性(二)校本研修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持续高位走强的源头活水。
1.校本研修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2.校本研修是当前“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3.校本研修是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源头活水。
二、科研型教师——素质教育的呼唤,成功教师的境界(一)自我定位,明确方向第一种境界是实践——辛苦型第二种境界是经验——积累型第三种境界是科研——创新型第四种境界是学者——专家型(二)扫清障碍,否定自我主要误区表现在:1.教学与科研不是“一体化”,而是“主营”、“兼营”的关系。
2.教师主体妄自菲薄,视科研高不可攀。
3.科研与教学互相对立,此起彼伏,顾此必失彼,二者不可兼得。
4.怕人说写论文搞科研是醉翁之意,沽名钓誉。
(三)勤字当头,路在脚下1.勤于思考2.勤于阅读3.勤于积累4.勤于总结三、“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前提(一)只有读,才有时间读1、一个不读书的人,他永远没有时间读,因为他主观上就不想给读书留下时间。
2、时间是个恒量,但读书时间却是个变量。
只要读,每天都有一些“空隙”时间,都有一些“边角余料”。
3、“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书能使教师事半功倍,从而赢得读书时间,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个人体悟:阅读是和谐成长的“精神慰藉”。
(三)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需要。
(四)教师应该读哪些书。
四、“绝知此事须躬行”——行动是基础(一)撰写教科研论文1.选题 2. 广泛收集资料3.修改 4.论文的发表1.) 内容与形式统一2.) 选准投稿对象3.) 把握投稿时机4.) 不要一稿多投5.) 不要一信多稿(二)课题研究1. 提倡“草根式”的课题研究(1)从问题到课题(2)从经验到实验(3)从结果到成果2. 课题研究要真实,要“短、平、快”3.当前海门各校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反思4.我校课题研究的现状与承诺(三)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1.穿越时空,开创教研新天地2.拓宽视野,加强备课组互动3.开通教育博客,养成随时反思的习惯五.“我思故我在”——反思是关键(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一)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静待花开,细品教育的芬芳
静待花开,细品教育的芬芳作者:罗敏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年第06期“未来学校”是近两年教育界的热词。
郑州市教育局在2016年提出“做有未来的教育”,引发了大家对“未来学校”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诸多学校都尝试通过变革以求与“未来学校”接轨。
我认为,以“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为特征的“新样态学校”,可以作为“未来学校”的一種建构模式,值得我们关注、思考、研究和实践。
一、什么是“新样态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说:“‘新样态学校’即各种符合教育理想、教育理念、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学校,也可以说是‘止于至善’的学校。
”“新样态学校”旨在去功利化,反对各种非科学、反教育的行为,突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特征。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期望通过对“新样态学校”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外部资源,整体建构学校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打造一所具有独特样态的学校。
二、向“新样态学校”迈进多年来,为了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我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狠抓了教师的学科能力发展。
我校年年举办“教学活动月”,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校级课堂达标评优活动。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我校从师德考核、理论学习、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能力考核、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匿名评议6个方面进行岗位练兵。
从2011年起,为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我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开始启动班级组制度改革。
6年来,我校一直实行这种让更多的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育人模式,把所有的任课教师都纳入到班级管理中,使“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从而构建全员参与的班级育人管理模式。
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校的办学影响力和核心发展力不断得到提升。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设计学校课程体系(陈如平)_图文
创新与实践
清华附小
民族文化经典 儿童文学经典
经典绘本 经典科普著作 人文社科经典
基础性 拓展性
课程
课程
选择性 综合性
课程
课程
北大附小生命发展课程的基本架构
面向个体
丰富个性
面向群体 面向全体
研究类课程
拓展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 人文素养
开阔视野 夯实基础
形体
蓝天杯 体育节 艺术节 科技节 学科竞赛
课程设置
x、学科育人(显性课程)
国家与地方课程 练字课程 养成教育 ……
w、文化育人(隐性课程)
文化长廊 墙壁文化 名片文化 班级文化 宿舍文化 台阶文化
鸿桥 “好”人
H、活动育人(显性
S、社团育人(显性课程)
课程)
学生会
军训活动
级畅销书作家、趋 势专家,TED大会 特邀演讲嘉宾,全 球50位最具影响力 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 未来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唯 有拥有右脑时代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才能 于决胜于未来。
适 性 课
蔚 斗 烙
程
印
兴趣小组 俱乐部
多达60多 个
航空模型 国防体育
排球 经典诵读
Y、人际交往技能
—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团结、 团体、合作、协调、人际交往 能力、同情、知觉、信任、服 务、冲突处理、协商) —领导力(领导、责任心、自 我表达、社会影响)
X、认知技能
—推理与认知策略(批判性思维、 问题解决、分析、逻辑推理、释义、 决策、执行) —知识(文化学习与沟通能力、倾 听技能、规则的学习、数字化知识 学习) —创造性(创造性、创新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之源
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如平研究员有关教育科研的五个W•Who 研究主体•Where 研究地点•Why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What 研究的目标、内容•How 研究的方式、方法、途径、手段和策略等有关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价值•解决学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提炼学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做法。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质量。
•推动学校的深层次变革和科学发展。
我的三个话题•学校发展的主题提炼•学校发展的整体建构•学校发展的理论提升一、主题提炼•什么是主题?•原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在此特指:学校在一定发展阶段提出的思想主张,它是学校发展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校长和对教育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发展主题的作用:•1、树立办学旗帜。
•2、确立发展方向。
•3、明确教育主张。
•4、规定发展内容。
学校发展的主题•当前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政策前提下,许多学校纷纷提出各自鲜明的主题,来规划、设计和引领学校发展。
•较为主流的有:爱的教育、快乐教育、阳光教育、智慧教育、幸福教育、精致教育、和文化、心育等,不计其数。
•我认为,对于任何学校而言,发展主题化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策略。
主题的来源•主题的来源较为广泛复杂,如果按照主体、内容、手段等三要素划分法,可以提炼出很多主题。
•既可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既可以从德育、课程、教学、管理的角度,也可以学校文化的角度;•既可以从教育环境的设置,也可以从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的角度提出来。
信条:条条道路通罗马。
•涵义:凡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只要有助于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均可选来作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并提炼相关的主题。
教育要素分析法。
•教育三要素:•——主体(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内容(目的,目标;理论、思想、理念;内容)•——方法(方式、方法、手段、技术、环境、策略、管理、评价)美国系统工程学家霍尔的管理知识三维结构图B 工作部门A 管理职能C 人知识的整理:试用三维结构来分析发展主题维度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职能愿景、理念、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控制、评价、创新、发展管理的方法、技术与手段工作部门德育、课堂教学、体卫艺术、行政管理、教师发展、教育科研、家校关系、学校文化、制度建设、教育国际化等管理内容人个体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社区成员等管理主体组织人班级、年级、教研组、年级组、家长委员会、社区组织等问题:有效课堂教学的要素•精通本学科;•精心设计教学;•充满激情,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意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教学互助;•教师自我充电;•分享教学的快乐;•责任心。
陈如平系列讲座之八:有关校本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如平 Email: rupingchen@ QQ群:千校联盟1号群229272652
汇报提纲
• ——校本研究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 ——校长和教师的角色与行为 • ——专家的作用与利用
一、什么是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的界定
• 校本研究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 的研究活动。
理解“阳光”
• 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阳光代表着光明、温 暖、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是阳 光的特征: • ——光明(真善美的力量); • ——温暖(幸福、快乐的情感); • ——多彩(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 定); • ——和谐(互相包容、互相映衬所体现的美丽); • ——生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般地,学生智能发展依赖于以下三个因素:
• ——生物禀赋,包括遗传或基因因素,及出生 前、出生中及出生后对脑的伤害。 • ——个人生活历史,包括与家长、教师、同伴、 朋友及促进或阻碍智能发展的他人一起生活的 经历。 • ——文化和历史背景,包括出生和成长的时间 和地点,不同领域文化、历史发展的本质和状 态。
问题的三要素
• 问题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 ——起点。指一组已经明确知道的,关于问 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初始状态。 • ——目标。指关于构成问题的结论的明确描 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 ——差距。指问题的初始与目标之间直接或 间接的距离,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 能找到答案而达到目标。
29 28 学习小组/合作 学习 27 26 25 24 23 22 21 模拟
辅导
课堂教学方法轮状体
1 学业游戏 2 头脑风暴 3 案例法 4 兴趣定位 5 6 7 8 9 座谈法 契约 辩论 示范 直接教育
从理想到现实:个性化教育如何“_渐行渐近”
《教育家》:对于个性化教育,学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您如何理解“个性”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指向的是什么?熊梅:个性化教育是新时代我国对传统“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弘扬、创新与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从尊重人的个性差异的角度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朱熹也从遵循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个体特征出发强调“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契合了古代私学规模小的实际,实现了“一对一”的教育。
到了近现代以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尤其是面对大班额和超大班额(60人以上)的客观现实,个性化教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只能作为教育理想,现实中很难做到。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公平”发展,个性化教育成为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模式,成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标志。
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教育政策文件中,都将关注学生个性、注重因材施教作为重要的理念和要求,明确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从理想到现实:个性化教育如何“渐行渐近”策划|周丽当前,广大中小学校围绕“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深入实践,在提高教育的个性化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但离真正实现“关注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教育仍有不小的距离。
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教育发展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也是每位校长、教师在观念和行动上都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从理想到现实,个性化教育如何“渐行渐近”?围绕这一问题,本刊邀请几位学者进行了探讨。
陈如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熊梅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艳玲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我认为个性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
未来学校新样态
未来学校新样态作者:罗燕来源:《民生周刊》2018年第03期“新样态学校是要去功利化,反对各种非科学、反教育的行为,突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特征,来探索全新的学校发展道路。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这是陈如平经常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学校发展研究已经30多年。
在长期办学、指导学校的过程中,他提出了未来学校的一种可能:新样态学校。
这个设想提出后,短短一年内便吸引了400多所学校加盟,并且成效显著。
陈如平表示:“新样态学校是要去功利化,反對各种非科学、反教育的行为,突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特征,来探索全新的学校发展道路。
”找回教育初心新样态学校是以旧样态为靶子的。
“教育当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地方,就是种种旧样态。
”陈如平说。
这些旧样态包括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竭泽而渔、不讲科学等教育中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在陈如平看来,目前很多学校将育人目标与课程的关系颠倒过来,过于强调课程,强调知识本身,而忘记育人目标。
“育人是新样态学校的核心任务,需要重新审视学校当中的人。
”他所指的育人是一种全面育人,而不是片面育人或者狭隘育人,不是仅仅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特征、能力、特长。
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特长,这样能形成培养特色,但也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样态学校强调回到人、回到学生身上,基于儿童立场来设计学校的发展道路,要求学校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
“这些年教育竞争也很激烈,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当中,慢慢地我们变得只是为了获胜,但我们忘记了什么是教育质量,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为谁办教育,忘了思考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指出。
他强调,教育的改革发展只为寻回教育初心,按照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来办教育。
“新样态学校是一次寻找教育初心的专业行动。
”找回教育初心、寻找教育的本真成为新样态学校试验者们的共识。
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
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
陈如平
【期刊名称】《教育情报参考》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认为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确立一个全新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办学活动和规范办学行为。
这种主张日渐得到学校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
此后,无论中学还是小学都特别重视发挥先进办学理念的作用,纷纷提出和提炼各自的办学理念以指导学校的改革、创新。
那么,究竟什么是办学理念?如何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与学校教育活动有何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和认真研究。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陈如平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
【相关文献】
1.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J], 侯庆荣
2.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J], 侯庆荣;
3.学校办学理念提炼与表达的八个原则 [J], 潘必方;张锦毅
4.学校办学理念提炼与表达的八个原则 [J], 潘必方;张锦毅
5.论中小学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 [J], 陈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管理创新
价体系、采用新的作息表时,课堂有何反应? (9)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由教师?由学生?
还是由双方协商进行? (10)当学生搅乱课堂或者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
时,教师会采取什么措施? (11)我可以怎样改进我的教学? (12)课程有没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整理课件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 领域
语言 数
与 文学
学
人文 与
社会
科 学
技 体育 艺 综合
术
与 健康
术
实践 活动
科目
语外 文语
数 学
政历地 治史理
物化生 理学物
通信 用息 技技 术术
体 育 与 健 康
美音艺 术乐术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模块
(略)
整理课件
5、课程内容
• 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 • (1)时代性; • (2)基础性; • (3)选择性。
谁来决定,他们是否相互协作? (19)学科知识的地位如何?学生可能获得什么知
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如果教师不知道某一特 殊题材的细节时情形是怎样的? (20)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决策?
整理课件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50.8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50
40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30.5
30
20
老师讲授评价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3)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4)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
源共享机制; (5)改革评价制度。
整理课件
新样态学习资料汇编
“新样态学校”基本理论知识打造新样态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如平一、新样态学校的概说1、本质内涵所谓“新样态学校”是基于学校内在的文化基因,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整体突出学校的优点,打造属于自己独特样态的学校。
通俗来讲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校要有学校的样”。
学校不是农场,不是工厂,不是商场,也不是公园,更不是游乐园。
学校就是学校,要有学校味,要有文化味、书卷气,有生命力、教育性。
学校应拒绝功利化、机械化、娱乐化。
第二个层面是“一所学校一个样”,每所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标明自己学校的特色、优势,体现本校现实性,彰显学校独特的样态。
第三个层面,“校校都要有自己的样”。
通过自己特有的样态,将不同性质、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的学校区分开来,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生态多样性,促使教育百花齐放。
2、最高信仰新样态学校的最高信仰是“至善”。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性是向善的,“明明德”肯定人类与生俱来的灵明德性。
道德实践的价值由内而发,人会行善避恶,是人性本善决定了的。
“亲”者,“新”也,“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
“至善”是“崇高的、极致的善”,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是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哪种最高的“善”。
“明明德”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至善”。
也即回归人的本性。
“至善”既是东方文化的最高理想,也是西方伦理学的终极目标;既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又要求我们回归本真,把握教育的本质。
学校的发展应该将“至善”作为一种最高的信仰、最高的追求,把学校办成最好的学校。
二、新样态学校的特征新样态学校应该是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这“四个有”就是新样态学校的总体特征。
《中小学管理》杂志总编孙金鑫曾在《假如给我一所学校》中憧憬:“这所学校一定是安全的。
陈如平新样态学校
陈如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访问学者导师,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学校创新、区域教育规划等方面研究,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文件编制。
打造学校课程新样态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力求解决过去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片面追求课程数量、规模,盲目整合,忽略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从而造成的课程建设“碎片化”、“分散化”、“割裂化”、“无序化”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质是,学校对育人目标的定位不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思考不清,对各领域课程的功能及相互间联系了解不透,以及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不足,等等。
而这些问题恰恰又反映出目前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状况。
朱熹说: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系统性突破,并率先提出了“新样态学校”的概念。
何谓“新样态学校”?“新样态学校”是一个高概念,旨在突破以往的学校发展方式,强调立足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走内生式发展之路,创建纯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现代学校。
它是建立在对学校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特征、核心问题、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实践形式、评价标准等,是对学校发展状态“基于原点”的深度回归、高度提炼和个性认知。
它强调办学者必须把学校当成一个真的“我”,时刻做审辩式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出发?我要走向哪里?”从而科学规划愿景,适时调整方向,尽快付诸行动,创造“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的教育。
这种立足自我突破而形成的校校有魂魄、校校有特点、校校有追求的宛若丛林生态式的学校发展格局,恰恰符合“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要有自己的样”的教育生态。
正像康德所说:教育是由个体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视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碟曲意迎合或违心曲从。
听专家陈如平如何撰写教学成果文本【透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系列报道③】
听专家陈如平如何撰写教学成果文本【透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系列报道③】浙江教育报·前沿观察听专家VIEW OF EXPERT编者按《以教学成果评审为契机,促浙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现真问题,做出好成果》,1月7日、14日,本报透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系列报道之一、二相继刊发,并推出了同题公众号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一些读者特别想了解这些拟获奖成果是如何写出来的。
为此,本报约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研究员谈谈如何才能撰好文。
本期专家简介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如平如何撰写教学成果文本2022年,第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工作即将启动。
作为国家设立的最高级别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通过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进而鼓励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校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为此,各地各校在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继续秣马厉兵,认真筹备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争取拿到好的奖项。
这里的教学成果,是指在教学理论、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毋庸置疑,这些教学成果要斩获大奖,必定是满足教书育人这一需要的,必定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必定是建立了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必定是能够适应时代变化、教育对象变化的,必定是取得了一定实效的。
更重要的是,教学成果必定是在教书育人各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提出了新观点,找到了新方法,发明了新手段,甚至是形成了新理论、新模式、新机制且经过反复的实践和验证。
教学成果申报内容涉及成果报告和申报书,这两个材料是教学成果的主要载体,也是评审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
从我参加的几个省级成果奖评审情况看,有的参评人将这两个材料写成了学术论文或经验总结或会议交流材料。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参评人对教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不透,对教学成果的标准和边界把握有偏误,其提交的申报材料有很多就是课题研究报告,其中泛泛而谈、有感而发的内容比较多,这是不合适的。
以育人方式改革为重点推动普通高中深度变革
Focusing o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o Promote the Deep Refor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
作者: 陈如平[1]
作者机构: [1]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16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 31-3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学校变革
摘要: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是事关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实现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重点的新阶段。
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机制,以育人方式改革为抓手,对高中学校各方面全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和整体设计,具体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解"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
通过有效途径凸显培训实效
通过有效途径凸显培训实效
陈如平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此精神指导下,以“闰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龙头,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陈如平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心理社团活动--凸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2.论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国地税合并凸显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国地税合并凸显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
4.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5.全球华人科技业发展大型专题文献日前启动凸显全球50位杰出华人--科技领军者凸显全球50位杰出华人——科技领军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把握教育科研的规律和特 点
问题即课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 归宿,选择真正的问题。 主阵地在课堂。 教学即研究。 研究即行动。 成果即成长。 全员参与。 全面参与。 全程参与。
3、认清教育科研的功能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从发现知识到达 成教育理解,从教育科学到教育研究。 提高教育工作的效能。 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发展-推广) 以行动研究为主(参与—合作—行动)。
5、成绩斐然
形成教育思想与流派。 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和深度结合。 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研究领域、 方法和成果表达方式多元化。 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国际教育科研组织。 国际教育组织。
6、浮肿现象
沾仙气/美丽装饰/赶时髦。 口号膨胀/理论泡沫/概念模糊/课题走行为停。 模式主义/技术化/泛化/神秘化/空洞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缺乏学术批评、同行监督和公开对话。 重立项轻推广,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转化。 低水平重复,信息不对称,缺乏思想和数据交 流的正常机制。 教育科研的商业化和平庸化……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能
1、支持决策 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部门会议。 素质教育:《共同的关注》。 新课程改革。 教育信息化。 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2、指导实践
学科教育改革实验 教学法实验 教育理念实验 各类教育评价改革与实验 学校管理整体改革 教师专业化发展 ……
3、促进学术发展
理论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素质教育 理念、新课改理念等。 学科建设:学科规划、学会组织、学位点、学 科基地、重点实验室。 学术活动:会议、论坛、培训、咨询、报告、 论文、著作、调研。 深远影响:开展活跃、范围广泛、成果丰富、 影响深远。
三、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
现代学校建设离不开教育科研,已成为一种共 识。在这方面,有两点认识: (1)教育科研能有效培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具体表现在: 校兴科研—营造环境(手段)。 科研兴校—强校育人(目的)。
3、优秀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师要获取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的专业地位必 须跟踪科学前沿,改进工作。 名校育名师,名师撑名校。 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研究性学习。 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 科研是探索发现规律,教研遵循应用规律。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
4、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 研。 我确信: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 师。科学施教的前提是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质量标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资料:OECD关于学校质量分析
关注产品(毕业生)或产出(升学率); 关注教学过程 - 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关注投入 - 提供优良的办学设施; 关注办学成本 - 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 ; 关注社会期望 - 满足外部需求 ,如个性发展、 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等; 关注学校的有效发展 - 达到学校预定目标和 标准。
谢 谢!
2、教育科研的重点转变
探索普适性教育规律——研究自然情境中的教 育问题; 宏大主题的研究——个人经验研究; 注重理论思辩——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 从上而下的逻辑推演——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 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关系研究、反 思研究; 强调实效结果研究——过程参与发展研究。
3、教育科研的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面向主战场; 围绕中心工作; 培养队伍; 推出成果; 建设学科。
五、教育科研的科学发展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 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教育跨越式发展促进教育科研的超常规 发展。
1、明确教育科研的定位
教育科研是一个综合性群概念: (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 (2)政策研究、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 (3)分学科领域研究。
1、决策科学化和管理民主化的需要
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决策失误 是最大的失误,民主不能保证最好,但能防止 最坏。智库是民主决策的支持。 坚持“科教兴教”(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 树立“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任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班级都面临科 学决策问题。
2、现代学校建设的需要
有学者提出要警惕8个问题
有行动无研究; 有研究无成果; 有成果无转化; 有定性无定量; 有叙事无提炼; 有课题无问题; 有师本无校本; 有分析无元分析。
7、比较劣势
具体表现为: 落后于自然科学研究。 落后于文史哲等传统学科。 落后于经济、管理等新兴学科。 落后于国外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充满着不确定的概念,充满着不准确 和信息贫乏的定义……
教育科研的价值与使命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如平
2007年3月16日,天津
汇报提纲
一、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能 三、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 四、教育科研的战略转型 五、教育科研的科学发展
一、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 电出现在雷霆之前一样。”恩格斯说:“一个民族一 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 展教育必须研究先行,咨政育人。 教育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包括了道德规范、技术规 范和事实判断的描述性的陈述,它描述教育现象以及 相关的对象、特征、关系和过程,提出法则性的假设, 并在实践中验证假设,预测教育现象的发展。 教育科研是教育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一方面通过思想 解放、理论创新变革生产关系,推动教育生产力发展, 另一方面渗入教育生产力要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教育科研的战略转型
1、抓住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发展的方式来发展 教育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教育科研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全面持续发展。 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 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加强转化。 公平竞争,建立最低保障。 鼓励多元,促进规范。 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指向实践,重在改造教育 现实。
资料:我国的学校质量评价
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如教育督导、上级领导 检查的结果; 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优秀率、合格率,毕业率、 升学率,竞赛成绩等;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如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学 技能与水平,发展性评价; 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如等级评估、专 项监测的结果; 学校的社会影响:各种“软影响力”,社会声 誉、学校形象、学校品牌等。
教育科研管理要求
过程和成果同样重要,人才和创作同样重要, 没有过程就没有高质量的成果。 立项(蓝图,科学有效)。 开题(施工计划,分工、过程和阶段目标)。 中期检查(半成品,调整完善)。 鉴定结题(成品)。
致教育科学工作者
干教育必须抓科研,科研是先进的生产力。 干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科研的生命。 抓特色必须注重创新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 要创新必须遵循科学方法,它是从业者共同遵 循的工作方式。 科学方法必须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它是建立在 理性基础上的怀疑、批判精神和思想的自由。 批评是学术研究的生命。 为人类谋幸福是教育科研的最高道德标准。
1、组织结构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覆盖教育各个领域 的教育科研机构 形成国家和地方教育科学规划工作体系。 以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主研究国家宏 观决策重大课题。 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研究区域和民族特色课题。 学校以研究微观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为主。
2、队伍建设
知识创新系统(源头,少而精); 应用研究系统(中坚力量,5万专职科研人 员); 成果推广系统(上千万教育工作者参与); 主力军(各级教育科研系统); 方面军(教育行政和学校); 生力军(青年研究人员)。
3、科研投入
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单渠道到多渠道; 从行政到学校; 从官方到民间; 从国内到国外。
4、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广泛形成定性和定量研究 紧密结合的新局面。 实验方法逐步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 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科 学高度综合趋势。 教育科学领域的边缘学科不断涌现。
4、促进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
从创造知识到教育理解。 从提高教学技术到生成教育智慧。 从模式化到个性化。 从认识眼光到创作眼光。 从解释性反思到创造性反应。 从做中学,学以致用。
5、实现教育科研发展目标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是: 建设精品课题。 促进学术规范。 引领科研方向。 扩大社会影响力。 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