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应急文化体系建设探讨
韧性社区视角下城市应急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韧性社区视角下城市应急治理能力提升研究发布时间:2021-04-12T06:24:41.93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6期作者:谯惠文吕茵[导读] 面对日益复杂的复合型灾害,传统的单一型救灾模式已经不适应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模糊的外部压力,而韧性社区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引起广大学者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 610059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复合型灾害,传统的单一型救灾模式已经不适应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模糊的外部压力,而韧性社区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引起广大学者关注。
韧性社区具有适应性、能动性、外部性,在面对复合型灾害时能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快速应对外界环境给社区内部系统带来的冲击,达成新的动态平衡状况。
本课题将从基础设施韧性、组织韧性、文化韧性和社会发展韧性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城市应急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在韧性建设方面的桎梏,从整体规划、前期预防、中期治理、后期保障的角度出发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城市的应急治理能力,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韧性社区;城市应急治理;复合型灾害1 引言2020年新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显示了社区在城市应急治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社区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堡垒,能否快速反应、做好疏导、积极控制,对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在复合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如何完善社区应急治理体系,提升社区应急治理效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索的“大考”。
随着城市发展,人类生活环境被严重破坏,复合型灾害的频发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城市应急能力的研究,主要方向从最初的安全社区到防灾减灾型社区,再到现在的韧性社区。
韧性社区的概念在官方报告中多次被提及,如世界减灾大会签署的兵库框架和仙台框架、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颁布的针对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系统的《社区韧性规划指南》、美国国土安全部(DHS)颁布的《威胁、灾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指南》、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颁布的国家预案系统等[11]。
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建构与举措
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建构与举措xx年xx月xx日•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概述•应急文化体系的建构•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举措•应急文化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目•总结与展望录01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概述应急文化是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概念,指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的心理反应、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组织形态的总和。
应急文化体系则是指围绕应急管理、灾害防治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构建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的文化体系。
1 2 3通过构建应急文化体系,可以增强公众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应急文化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团结、互助、合作,增强社会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应急文化体系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国家安全建设强调预防为主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强调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和事后恢复的全过程管理。
强调公众参与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强调公众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注重国际化发展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应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突出科技支撑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更加注重科技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强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特点02应急文化体系的建构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单位等多渠道,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向公众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宣传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安全宣传平台,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定期发布安全资讯,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建立全民安全意识开展应急知识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机构或邀请专家学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众,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
制作应急知识宣传资料制作应急知识宣传册、海报、视频等资料,张贴在公共场所、社区、单位等地方,方便公众随时学习应急知识。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包括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发布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信息管理体系
02
01
03
04
05
1
2
3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加强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海
上海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注重科技引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深圳
深圳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注重基层建设,强化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应急自救能力,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05
当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城市面临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大。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
02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为应对城市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套组织、制度、资源、信息、训练和科研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旨在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方案和措施。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引言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概述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案例当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结论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威胁增加。
城市社区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作 为城 市 危 机 管 理 系 统 建 设 的 一 项 基 础 工 程 J 。
0 引言
社区作 为城市 的细胞 ,是各类 事故灾 害承受 的主体 ,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威 胁 。“ 有备 无 患 ,以防 不测 ,以此 来 应 对 突发 事 件” 已成 为 日本人 的思 维定 式 。 相 比而 言 , 中 国人 更 注 重 “ 眼见 为 实 ” ,这 是
国外 应 急 文 化 发 展 经 验
发达 国家 一 直 把 塑 造 成 熟 的 城 市 应 急 文 化 、 提 高市 民和 各 种 社 会 组 织 的 应 急 意 识 和应 急 能 力
我国的一种 民族文化 心理特征。人们对 已发 生的
・ 收稿 1期 :2 0 0 2 3 0 8— 3— 6 基金项 目: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0 7 00 0 0 9 2 0 B 79 0 2 )
作者 简介 :张华文 (9 3 ,男 ,湖南汝城人 ,硕士生 ,从事工业安全与风险评价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8 一)
范意识 ,国民教育体 系中缺失危机应急教育环节 , 整 个社 会 没 有 形 成 一 个 成 熟 的 应 急 文 化 体 系 J 。 事实上 ,应急管理不 只是技术 问题 ,它 同时具 备 社会 、文化和环境 尺度。因此 ,应急管 理战 略不 能只建立在技 术数据之上 ,还必须有 坚实 的社会
第2 3卷第 4 期 20 0 8年 1 2月
灾
害
学
Vo. 3 No 4 12 . De . o 8 c2 o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研究评述及展望
Ab s t r ac t : As t h e c o r e o f e me r g e n c y ma n a g e me n t ,t h e s t u d y o n e me r g e n c y pr e p a r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n e s s o f u r b a n c o m- mu n i t y i s o f i mpo r t a n t t he o r e t i c a l a nd p r a c t i c a l v a l u e .T hi s p a pe r s umma r i z e s a n d a na l y s e s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 s e a r c h e s o f e me r g e n c y p r e pa r e d ne s s o f u r b a n c o mmun i t i e s a t h o me a nd a b r o a d,a n d p u t s f o r wa r d f o u r a s ・ p e e r s o f s t u dy o n e me r g e n c y p r e p a r e d n e s s o f u r b a n c o m mu n i t y,na me l y,pr e p a r e d n e s s s y s t e m ,d e c i s i o n— ma ki ng p r o c e s s,a s s e s s me n t mo d e l a n d i n t e r n a l me c ha n i s m . Gi v e n t h e f a c t t h a t e me r g e n c y pl a n o f u r b a n c o m mu ni t y i s i t s m a i n p a r t ,t h i s pa p e r s u g g e s t s t h a t we s h o u l d s t r e n g t he n t h e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社区民生方面的网络与信息化建设
社区民生方面的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社区作为城市中基层组织的重要单位,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居民福祉的重要职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在社区民生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社区居民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文化建设以及社区应急保障等方面,探讨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对社区民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社区居民服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
通过社区官方网站、APP等平台,居民可以查询社区活动信息、公共设施的维护情况、社区医疗资源、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
同时,居民还可以在线进行报修、预约挂号、交纳物业费等操作,避免了传统的排队等待,提升了服务效率。
此外,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居民与社区领导的互动沟通,让居民更加直观地了解社区政务信息,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二、社区管理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为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建立智慧社区系统,可以实现对社区内设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同时,社区安防系统的建设也能够提升社区的安全性,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
此外,信息化的社区管理还能够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的运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了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三、社区文化建设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和传播。
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可以发布社区文化活动信息、志愿者招募信息、文化课程等内容,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网络平台也为居民提供了分享、交流的空间,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另外,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推动了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社区应急保障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社区的应急保障体系。
社区应急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快速发布和传达,提高了居民对灾害、突发事件的感知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另外,应急物资的库存和调配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支援。
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为社区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建构与举措
25章景然,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曾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学术交流,长期致力于社会文化史、社会政策史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加强国家应急管理文化体系建设研究”等多个课题,发表CSSCI 等高水平学术文章多篇。
前言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突发事件趋向频发与多样化的特点,应急管理能力成为考验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关键。
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应急文化作为人们在应急实践中形成的应急意识和价值观、应急行为规范以及外化的行为表现等,对群体中人们的应急行为起着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李湖生,2018)。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只有团体组织和个体具备相对成熟专业的应急观念、知识、态度与意识,应急管理才能有效开展。
因此,本文结合组织文化学、系统工程理论等交叉学科理论,寻求应急文化体系建构的方法论来源;分析应急文化构建过程;尝试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应急文化三层级、应急文化意识全覆盖、应急文化活动全阶段的一体化应急文化体系,从发达国家应急安全文化建构与我国应急文化传统的有益历史经验出发,以期完善应急文化构建的制度机制、提升应急文化氛围、提高全社会协同应急能力。
应急文化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探索科学建构应急文化体系应从应急文化主体、应急文化内涵、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应急管理一般涉及四类“突发事件”,主要指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新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建构与举措章景然26会安全事件。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我国又将突发事件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依次表示一般(IV 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
目前各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主要依据罗伯特·希斯( Robrt Heath)提出的“4R 模型” (图1)展开,从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维度依次为:缩减/预防(Reduction)、预备/预案(Readiness)、反应/响应(Response)、恢复/重建(Recovery)。
城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我国城市社区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保障物资不充足、人才队伍不健全、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际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加强社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城市社区还需要针对现存问题有针对性找到解决措施。
本文就城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主要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日常生活,若是城市发生自然灾害,社区也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
我国不断加强重视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城市社区在应急管理自然灾害工作中也不断进步,例如定期组织社区人们火灾演习,在社区布告栏中张贴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措施,然而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进而推动城市社区管理和解决自然灾害的效果。
1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自然灾害的特征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区域性、灾难性、危害性、周期性、突发性、频繁性、紧急性等特征,城市社区在应急管理自然灾害工作中也相应含有这几类特点,具体表现为:1.1紧急性在城市发展中,发生自然灾害一般破坏性和危害影响比较大,社区人们经常会措手不及,导致社区生活混乱、失去秩序。
所以说城市社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自然灾害导致的危机状态,因此,社区需要快速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自然灾害进行应急管理,避免灾害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1.2专业性自然灾害发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和直接破坏性等特点,同时会产生其他衍生的后续影响,所以,城市社区的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自身需要不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应对。
若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或者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将很难有效地展开社区应急管理自然灾害的工作,降低管理的效率,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说专业性也是应急管理自然灾害的特点之一。
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性单位,是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它不仅关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和获得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政策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优化与升级。
一是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制度。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公正的管理规章,明确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律、政策和管理程序。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城市社区的监管与管理,健全社区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增强社区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
二是优化社区物业管理。
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政府应当督促、规范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落实物业服务标准,加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三是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和覆盖面,满足各类居民的需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促进城市社区治理民主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当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宣传和加强组织,并创造更多的途径和机会,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社区居民参与条例》,明确居民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社区民主管理机制,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不良事件和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管理,维护社区的秩序和安全,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环境。
关于构建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想
二、 成 都市城 市社 区公 共文 化服 务建设 取得 的成效
近 年来 , 在创建文 明城 市活动 和建设 统筹城 乡统合配套 改革 实验 区 的过程 中 ,成 都 市始 终坚 持文化 建 设与 经济建 设 同步进
研究 也一 直方 兴未艾 。 许 多 学者从 不 同学科 背景 、 不 同思维角 度
关键 词 城 市化 城 市社 区 公 共 文化服 务体 系 基金 项 目: 此文系 2 0 1 2 年 成都 市社 科研 究项 目 规 划课题 成 果 。 作者 简介 : 卢晓 莉 , 成 都 市社会 科 学研究 院社会 与 法制学 所助理 研 究员 。 中图分类 号 : D 9 2 0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2 - 2 1 9 — 0 2
2 . 公共 文化产 品及 服务 提供体 系 。 是指 以政府 为主 导 , 社 区 多元主 体参 与的 , 向公众 提供 多元化 公共 文化产 品 , 以及 满足群
众 公共 文化 需求 的方 式与渠 道等 , 包 括 社区 文化 宣 传册 ( 或宣传
通过 构建和 完善社 区公共 文化服 务体 系 , 提升社 区群 众精神 文化 栏 ) 、 群众 文艺活 动 、 少儿 文化 教育 、 居 民体育 比赛 等 , 形式多样 、
对公 共文 化服 务 体系 的 内涵 及主 要 内容构 成进 行 了积极 探讨 。
但 目前对 公 共文化服 务体 系的讨 论都建 立在全 国或全 省、 全市 的 行 , 坚 持顶 层设 计与基 层发 展 同时进 行 , 初步 构建 了市 、 县( 区) 、 整体 层面上 , 对 基层特 别是 社 区的文 化体 系建 设有所 忽略 。作 者 街道、 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特别是基层公共文
加强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加强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作者:刘盛,于向向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12期刘盛于向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和资源的集聚不仅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深层次的风险和隐患。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应急体系中,社区成为了城市危机预防和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
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黄石市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建设的基本现状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十分重视城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构建了社区应急管理网格,完善了社区应急管理制度;把在日常事务中排查消除隐患作为重点,从源头上预防、监控和减缓突发事件的发生;科学处置灾害危机,减少灾害影响;重视恢复重建,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一)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全覆盖按照黄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要求,黄石市每个城市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应急服务站,负责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书记兼任应急服务站站长,负责应急总协调、总指挥,配备一名社区应急服务站宣传员,负责站内日常工作。
社区应急服务站主要工作是结合本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编制应急预案;建立专兼结合的综合应急队伍,对辖区居民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等开展应急项目演练和应急能力训练等工作。
黄石市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帮助社区应急服务站推进了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制度体系、应急场地设施等应急软硬件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社区应急预案及演练不断细化黄石市社区均编制了社区应急管理预案,包括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综合性预案规定了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等内容。
专项预案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社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社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及流程。
城市社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研究
城市社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研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各种风险隐患层出不穷,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已经从“非常态化”的偶发事件演变成了“常态化”的频发事件,直接威胁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组织,既是受灾的主体,也是救灾的客体,加快社区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提高社区自救互救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众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应急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不应做应急管理的“全能者”,应做“引导者”,积极引导基层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下放权力,提升基层自身应急能力。
本文逻辑框架的建立是基于应急响应是关系到应急处置结果好坏的前提,这个前提就决定了应急能力是保证恰当合理做出最优响应的关键,抓关键必须突出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就要有理论基础和先进经验作为理性指导,体现其价值性;具体社区的现状分析作为状况描述,体现其针对性;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体现其根源性;提出对策建议,解决其操作性。
当前,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创建,“社区应急响应队伍”、“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等培训正在积极开展,突显出突发事件由传统的重救治向重预防转变。
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定位于城市社区,着眼于突发事件预防,立足于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研究。
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延伸,再引入社区治理理论、公民参与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为行文架构理论基础;其次,借鉴日本、美国、德国成熟的基层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先进做法,为对策建议作经验指导;再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龙泉街道崇德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相结合,从微观上,发现了当前城市社区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探析出造成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导向,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城市社区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既要注重应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应急“软件”思想意识开化,最终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防灾减灾。
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2021年2月第35卷第1期Feb. = 2021Vol.35 , No.1公共行政文章编号:1673-9973(2021)01-0028-06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刘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西安710068]摘要: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及应急能力影响着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陕西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工作长效机制未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居民参与度不髙等问题,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必须以“示范社区 创建工作”为引领,“多元参与”为主导,长效激励机制为着眼点,夯实基层应急能力,从而达到完善社会整体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目标#关键词:社区;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0I:10.13411/ki.sxsx.2021.01.005The Research on Commun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and Emergency Capacity Building------Take Shaanxi as an ExampleLIU Yan(Party Schoo!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 Xi ' an 710068, China)Abstract : As the basic unit of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s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emergency affects and even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system.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ommun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Shaanxi Province, such as the long-term mechanis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risk assessment is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residents ) participation is low. The path of commun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mechanism and emergency capacity building must be guided by the % model community building work ”,centered on the "multiple participation ", and focused on the long-term incen tive mechanism.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grass -roots emergency capacity be consolidated,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overall social emergency system and emergency capacity.Key words : community ;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 emergency ability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应急管理体系建 设的最前线。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研究》范文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安全稳定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因此城市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成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升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二、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另一方面,社区应急管理的资源投入不足,人员配备、物资储备、设备更新等方面存在短板。
此外,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社区与相关部门、企业的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加强。
三、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一)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部分城市社区的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社区的应急响应能力较弱,难以做到快速、有效地处置。
(二)资源投入不足社区应急管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员配备、物资储备、设备更新等方面。
由于资源投入不足,导致社区应急管理的人员配备不齐、物资储备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应急管理的效果。
(三)居民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足社区居民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但当前部分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这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居民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互救,增加了损失和伤亡。
四、提升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措施(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标准和规范,完善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预案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社区与相关部门、企业的协调联动,形成应急管理的合力。
(二)加大资源投入加大社区应急管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员配备、物资储备、设备更新等方面。
加强社区应急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新向度
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新向度王东杰1谢川豫1王旭东2(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2.武警特警学院,北京102211)摘要:安全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然而,以应急处置为重心的传统社区应急管理,难以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灾害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强调对危机全过程管理、聚焦社区内生优势、突出学习适应能力的韧性社区理念应运而生。
韧性社区具备自我适应、自我修复、自我学习的特征,在面对压力和冲击时,依然能够保持社区结构和功能稳定,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动态适应和共生共存。
文章基于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突出问题,认为完善韧性治理的顶层设计、打造社区安全生态、建立基于危机的持续学习机制、科技赋能提高社区应急智能化水平,是社区应急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韧性社区;社区治理;社区应急管理;风险社会中图分类号:C912.8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6-0033-006―、问题的提出:社区脆弱性与社区应急管理内卷化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人城市 管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探索,我国社区建设从 试验试水逐步走向以治理为主基调的新阶段。
1986年至2018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0664.0平方公里⑴35增加到58455.7平方公里[2],城镇化率由1986年的24.52%[3]上升到2019年 的60.6%,城镇常住人口超过8亿[4]。
伴随城镇化 进程,大量人口到城市工作生活定居,城市中的 社会关系、人口结构、空间布局、组织形式、生活 方式、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社区作为城市的组成单元,越来越多的事实显 示,社区不仅是危机发生的第一场所,也是危机 处置的关键主体,更是事后恢复的重要参与者,社区治理面临多重内生性风险和公共安全隐患。
人类社会是一个多要素共存、互动、消长并 保持动态平衡的复杂巨系统,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具有不确 定性,从近年来多领域、高频次发生的“灰天鹅”“黑犀牛”等重大突发事件来看,科学的应急管理 需求愈发迫切。
应急状态下城市基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应急状态下城市基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作者:于文鑫王开元来源:《荆楚学刊》2024年第03期摘要:韧性治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范式,对于城市基层社区摆脱传统治理经验逻辑和固有模式的路径依赖,增强应急状态下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当前,我国的政策环境和实践尝试为探索基层社区韧性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暴露了众多基层社区在危机面前“韧性不足”的问题。
为了确保社区能够承受突发事件和风险的冲击,必须在社区层面构建“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体系,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供给,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社区”建设,从而提升基层社区的韧性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应急法治;韧性治理;基层社区;多元共治;技术赋能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4)03-0046-09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9.02亿,城市化率提升至63.89%。
其中,以京津、长三角、大湾区等大型城市群人口数量增长最为显著。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标志着国家经济腾飞、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意味着城市正在面临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持续增长带来的沉重治理压力。
社区(Community)作为城市的基层单元,是提升居民幸福感、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起点,也是感知社会危机和问题的前哨站。
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
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新冠疫情,对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模式提出了重大考验。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风险社会的到来,基层治理过程中遭遇类似“危机”的可能性不断加大。
面对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复杂社会风险,如何提升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科学、高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既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亦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回应的时代挑战。
在众多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范式中,“韧性治理”作为风险社会有效化解各类不确定性风险的学术新名词脱颖而出[ 1 ],迅速成为引发全球广泛关注的城市治理新理念[ 2 ],对于构建现代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基本范式和制度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韧性城市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发布时间:2022-08-26T01:50:15.91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4月8期作者:陈素琴[导读]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城市应急管理着眼“全灾种、大应急”的加快转型升级期。
快速发展期的连云港,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城市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陈素琴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江苏连云港 222006[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城市应急管理着眼“全灾种、大应急”的加快转型升级期。
快速发展期的连云港,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城市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连云港城市应急管理应以此次疫情大考为契机,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努力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安全韧性城市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应急管理着眼“全灾种、大应急”的加快转型升级期,也是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发展期,也是连云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这为城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处于快速发展期的连云港,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城市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连云港城市治理应以此次疫情大考为契机,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提升急管理水平,努力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一)打造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社区应急体系建设方案
社区应急体系建设方案背景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同时也是灾害发生时最直接受影响的地方。
因此,社区应急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设社区应急体系的必要性、社区应急体系的组成以及各要素的具体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建设社区应急体系的必要性社区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人口稠密,居民数量众多。
因此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应急响应需要高效快速,而社区应急体系可以确保灾害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地执行应急响应计划,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最基层单位,对城市的稳定、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建设社区应急体系可以提高城市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
3.社区应急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意识,缓解灾害所带来的恐慌情绪,降低灾害的影响。
社区应急体系的组成社区应急体系包括以下要素:应急组织结构、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警和通讯、应急救援队伍和居民自救互救机制。
应急组织结构对于社区应急体系的建设,应急组织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组织结构应当包括应急指挥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部门。
1.应急指挥组:由社区领导、公安、消防、医疗等应急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协调应急救援、通知居民撤离等应急工作。
2.应急救援队伍:由社区志愿者和各应急救援队伍组成,负责社区应急救援工作。
3.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督促管理、组织应急演练等工作。
应急物资储备1.预警设备:如气象预警设备、水位监测装置等,可以提前预警,避免灾害发生。
2.应急物资:包括食品、水、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可以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应急预警和通讯1.预警设备:如气象预警设备、水位监测装置等,可以提前预警,避免灾害发生。
2.通讯设备:如应急广播、手机短信预警系统等,可以及时向居民发布紧急通知和指导。
应急救援队伍社区应急救援队伍是社区应急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急救援队伍应当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应急文化体系建设探讨
城市社区是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有效减轻灾难破坏性影响的功能。
目前,我国社区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没有形成成熟的社区应急文化体系,民众普遍缺乏危机应急意识。
分析了对应急文化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发达国家应急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了应
急文化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应急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应急文化的层次结构;最后,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5个层面对社区应急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究,初步提出了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策略。
引言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各类事故灾害承受的主体,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有效减轻灾难破坏性影响的功能。
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把社区作为基层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社区应急管理往往过于强调应急技术与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应急文化的建设,普通民众缺乏必要的安全观念和危机意识,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也普遍缺乏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防范意识,国民教育体系中缺失危机应急教育环节,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应急文化体系。
事实上,应急管理不只是技术问题,它同时具备社会、文化和环境尺度。
因此,应急管理战略不能只建立在技术数据之上,还必须有坚实的社会文化认识基础——应急文化。
1国外应急文化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一直把塑造成熟的城市应急文化、提高市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作为城市危机管理系统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美国纽约等大城市通过政府各部门、社区志愿者、学区、红十X大量的渠道和机制,为市民和企业等提供危机应对知识和各种安全培训;通过建立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各种危机,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成为城市每一个成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为打造防震抗灾的应急文化可谓不遗余力。
东京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首都相互应急救援的协作机制,并将重点放在“唤起民众”,提出“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建立健全市民自主防灾组织、企业自身防灾体系、政府和专业机构“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既充分体现了政府责任,又通过提供各种培训、学习和演练机会,培养了民众的灾害应急意识。
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日本民众养成了预见性的思维方式与考虑问题周全的良好习惯,这不仅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有条不紊,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事故灾难所造成人身伤害甚至生命威胁。
“有备无患,以防不测,以此来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日本人的思维定式。
相比而言,中国人更注重“眼见为实”,这是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人们对已发生的灾难总是感受深切,而对未呈现的潜在危险却缺乏足够的敏感和认知,因而在面临灾难时难免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产生恐慌心理,再加上缺乏自我保护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往往导致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立足危机,建立应急文化体系,对于提高培养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应急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