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3单元 第4讲 课后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4单元 第3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4单元 第3讲 课后

必修1第四单元第3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河北唐山一中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全部遗传信息是细胞具全能性的基础B.是指细胞具有分化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细胞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D.植物体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是通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实现的【答案】C【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其基础是已分化的细胞内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A、B 正确;细胞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实现了细胞全能性的表达,D正确。

2.关于细胞衰老、凋亡与坏死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体积都缩小B.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坏死现象C.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病原体感染D.细胞衰老与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答案】D【解析】衰老细胞的体积缩小,细胞核体积增大;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主动性死亡过程。

3.(2017年河北五校联盟质检)研究发现,正常干细胞中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细胞会变成肿瘤干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会减少C.干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D.干细胞分化后的逐渐衰老是由细胞中基因决定的正常的生命历程【答案】D【解析】考查有关细胞生命历程及癌变知识,旨在对细胞分化、癌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查。

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是细胞多能性的体现,而全能性必须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完整个体,A错误;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和癌胚蛋白增多,B错误;干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现为细胞种类增多,C错误;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均是由细胞中基因决定的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

必修1第一单元第2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黑龙江佳木斯期中)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氧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元素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是葡萄糖、脱氧核糖、果糖、乳糖等单糖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D、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氧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最基本的元素是碳元素,A错误;乳糖是二糖,不是单糖,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C正确;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D错误。

2、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A、ATP、DNA、细胞膜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C、核糖、核糖核酸、核糖体D、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答案】A【解析】ATP与DNA的元素组成均是C、H、O、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与蛋白质,其元素组成也是C、H、O、N、P。

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两者的主要组成元素均是C、H、O、N,性激素属于固醇类,主要组成元素是C、H、O。

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P,与核糖不同。

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分别属于糖类、蛋白质、核酸,组成元素有差别。

3、(2017年宁夏石嘴山月考)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

下列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D、甲、乙、丙必为同一类物质【答案】D【解析】叶绿素中含有Mg,所以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血红蛋白中含有Fe,所以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所以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磷脂属于脂质,故甲、乙、丙为不同类物质。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人教生物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屮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儿乎没有差异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不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解析】选D。

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只能通过主动运输实现,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功能各不相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也不同,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D正确。

2、如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02浓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图1CO2浓度-------------- -----------------------TFffiil° 2 4 6 8 10 12时间的图2A.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为8B.图1屮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0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C.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 hD.图2实验过程中,4〜6 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解析】选八。

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释放02的最大速率为&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为10, A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0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止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密闭容器内CO?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 h,C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 h CO2浓度较髙,8〜10 h CO2 浓度较低,且都保持CO2浓度不变,说明4〜6 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选修1第1讲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选修1第1讲课后

选修1第1讲课后提能演练1、鸭梨醋饮属于绿色健康饮品,既保存了鸭梨中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又兼具果醋醒酒护肝、助消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的养生保健功能,深受广阔消费者的青睐.下图为鸭梨醋饮的制作流程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新鲜的鸭梨汁I I果酒I ―― I果醋I I鸭梨醋饮(1)果酒的酿造原理是先使酵母菌进行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果酒.(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______________ 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限制在18 C〜25 C ,温度过高时,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果醋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 ,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原因是(5)酒精发酵后转入醋酸发酵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鸭梨皮(3)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4)30 C〜35 C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5)通入无菌空气【解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在果酒 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鸭梨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4〕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C 〜35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影响产酸量.〔5〕醋酸 菌是需氧型细菌,发酵时需要通入无菌空气.2、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答复以下问题:⑴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 ,产生的终产物是 f 口.〔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 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下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 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同学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 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丙同学的错误是 __________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 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的错误是【答案】(1)酵母菌(2)葡萄糖乙醇 CO 2克r甲 乙 丙注:窖发黑独的左恻管为充气苦. 右簿管力排q恃(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酒(4)未及时排气【解析】在制作各种酒的时候,常用酵母菌作菌种;酵母菌酒精发酵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所以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从而有氧气进入,导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而丙同学的错误是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抑制发酵的进行,一般来说,发酵液不超过容器的2/3;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酒.3、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积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外表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泼.其中的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 请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梢内间歇性地放出,从而使坛内逐渐形成厌氧状态,乳酸发酵开始. 试说明这些气泡的来源:(2)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厌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泼,并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积累量可到达0.6%〜0.8%,pH为3.5〜3.8.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试分析此时期坛内其他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及原因:(3)发酵后期:在此期间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到达1.2%以上时,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已不协调.【答案】(1)有氧呼吸C6H12O6 + 6O2+ 6H2.一^^6CO2 + I2H2O+能量坛内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CO2;坛内氧气耗尽后,酵母菌酒精发酵也会产生一些CO2(2)由于pH不断下降,大肠杆菌、腐败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由于氧气被耗尽,需氧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3)pH过低,乳酸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解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蔬菜刚入坛时,泡菜坛内含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响式为C6H12.6+ 602 +6H2.一^6CO2+ 12H2O +能量.由于发酵初期酵母菌等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气泡会从坛沿水梢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2〕发酵中期,无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泼,并产生大量乳酸,酸性条件下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pH过低而受到抑制.〔3〕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到达1.2%以上时,过酸的环境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使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4、发酵食品加工中离不开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离不开毛霉等微生物.〔1〕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具制作流程如下所示请答复有关问题:豆腐上长出毛霉一加盐腌制一加卤汤装瓶一密封腌制①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的含量比拟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该成分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假设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③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限制在12%左右?(2)如图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请答复相关问题: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毒.③制作时应将开关2翻开,胶管1长而弯曲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O⑶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答案】(1)①蛋白质小分子肽和氨基酸②缺乏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③酒精含量过低,缺乏以抑制杂菌生长;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2)①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②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③果醋预防空气中杂菌的污染(3)乳酸菌【解析】制作腐乳的原料豆腐,蛋白质含量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假设盐的浓度过低缺乏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卤汤中酒的含量限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缺乏以抑制杂菌生长;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翻开通入空气,由于醋酸菌是好氧菌,长而弯曲的胶管1可预防空气中杂菌的污染.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5、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拟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 g时,会引起中毒;到达3 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得超过20 mg/kg.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1)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① 制作泡菜的原理:②测量指标及方法: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响后形成________ 色染料.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该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响,然后通过,可以估测出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③确定浓度梯度:经过查找资料和初步实验,发现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的泡菜容易发生腐败,而当食盐浓度在8%以上时,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为咸腌菜.因此,分别设计了3%、5%、7%的食盐浓度梯度来制作泡菜.④选择实验材料:红萝卜和白萝卜,哪种更适合用作实验材料?⑤制作泡菜: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制作泡菜,除了实验材料的质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⑥从第3天开始,定期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并记录.(2)如以下图是该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3种食盐浓度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①根据此图的实验结果,请你给出制作泡菜的最正确指导意见.②你给出此建议的理由:食盐浓度为3%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在3坛泡菜中食盐浓度为5%的泡菜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迅速升高,且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但发酵11天后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值;而食盐浓度为7%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虽一直处于较低数值,但容易成为.【答案】(1)①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②玫瑰红比色④白萝卜预防植物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响的干扰⑤制作(或培养、发酵)条件(2)①用5%的食盐制作泡菜比拟适合食用,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1 天以后食用才比拟适宜②最高最快咸腌菜【解析】〔1〕选择实验材料时首先要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本实验中需要比照颜色,红萝卜中的色素会干扰实验结果,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2〕比照不同食盐浓度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从图中曲线可看出食盐浓度为3%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3坛泡菜中最高的;食盐浓度为5%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快,它的最高值是3坛中最高的,但发酵11天后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值;食盐浓度为7%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容易成为咸腌菜.6、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①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如果要获得优质野生酵母菌最好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采样,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为.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接种时升高温度到且需要通气.②很多家庭都会酿酒.酿酒时先将米煮熟的目的是如果时常开坛盖舀酒,不久酒就会变酸,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腐乳的制作①豆腐上长出的白色菌丝主要来自空气中的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是?②豆腐上长出的白色菌丝主要能分泌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相应物质依次水解成小分子的以及甘油和脂肪酸,因而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填“增多〞或“减少〞〕.③在制作腐乳时,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微生物生长.参加的卤汤中有酒和香辛料,它们除具有调节风味的作用外,还具有的作用.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3〕乳酸发酵①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②在腌制泡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用水封坛的作用是在制作过程中,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高,腌制过短,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tf加, 对人体有害.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响后,与N - 1 -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___________ 色染料.【答案】〔1〕①18 C〜25 c 醋酸菌30 C〜35 C ②杀灭其他杂菌,使淀粉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C2H50H +.2/^ CH3COOH+ H2O〔2〕①毛霉抱子异养需氧型②蛋白肽和氨基酸增多③ 析出水分,使豆腐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防腐〕培养基〔3〕①抗生素能抑制或杀死乳酸菌②乳酸菌制造缺氧环境温度时间亚硝酸盐重氮化玫瑰红【解析】〔1〕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 C〜25 C,果醋发酵的菌种为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 C〜35 C,酿酒时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但酿醋时那么需要氧气参与.〔2〕豆腐上生长的白色菌丝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抱子,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在发酵时它以豆腐为培养基,分解豆腐中的营养物质,将人体不易消化或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转化为人体易消化吸收的物质,因而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加.〔3〕乳酸发酵时利用进行无氧呼吸的乳酸菌来完成 ,抗生素能抑制〔或杀死〕乳酸菌.在制作泡菜过程中操作不当会产生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 - 1 -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7、传统生物技术与我们现代的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两那么实例, 请分析答复:〔1〕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腐乳生产工艺如下:豆腐| a|长满菌丝|加盐| |加卤汤| |密封|块’ 的豆腐一腌制」装瓶」腌制现代科学研究证实,a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过发酵后的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原因是O(2)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如下: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 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参加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 c〜30 C.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①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O②泡菜坛为什么要密封?O假设泡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O③参加“陈泡菜水〞的作用是【答案】(1)毛霉毛霉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①消毒②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形成缺氧环境,适宜乳酸菌繁殖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一些杂菌大量繁殖,泡菜会变质③提供乳酸菌菌种【解析】〔1〕制作腐乳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使发酵后的腐乳味道鲜美, 且更易于吸收.〔2〕用白酒擦拭的目的是消毒,预防泡菜坛中的微生物影响发酵过程.泡菜坛密封是为了形成无氧环境,为乳酸菌提供适宜的环境;假设泡菜坛有裂缝,那么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导致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泡菜腐败变质.“陈泡菜水〞里乳酸菌含量丰富,有利于泡菜的快速发酵.8、某实验小组自己动手制作腐乳,他们精心选择豆腐,切成豆腐块, 放置在笼屉中,并限制温度在15 C〜18 C,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几天后,发现豆腐块外表已长满毛霉,然后就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中严格限制每层的盐用量以保证均衡.3天后取出,参加配制的卤汤,限制酒精含量为30%,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发现与商店里卖的有很大的差异,腐乳咸味不均匀,外表还长了一层黄色的某种微生物,难以下咽.〔1〕请你帮助这几位同学改正他们制作过程中的四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其生殖方式是【答案】(1)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天左右③酒精浓度限制的太高,应天为12% 左右④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2)异养需氧型抱子生殖【解析】由于越靠近瓶口的地方越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加盐时, 不应该每层盐含量均衡,应该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些.加盐腌制的时间应为8天左右,而不是3天,腌制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的腌制效果.卤汤中酒的含量应限制在12%左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30%的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时间. 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预防豆腐腐败变质,腐乳外表长了黄色的某种微生物很明显是由于加盐过少而被杂菌污染引起的.9、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泡菜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请答复以下问题:(1)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变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2)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限制为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限制为.〔3〕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4〕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假设参加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5〕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灰绿〔2〕18 C〜25 C 30 c〜35 C〔3〕毛霉培养基〔4〕缺乏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5〕制造缺氧环境【解析】〔1〕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变成灰绿色.〔2〕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限制为18 C〜25 C.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限制为30 C〜35 C.〔3〕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4〕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假设参加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缺乏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5〕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制造缺氧环境.10、(2021年湖南师大附中一模)“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这是“宁夏红〞率先提出的消费理念,将积淀了千百年的枸杞药食文化和“中国红〞文化完美结合起来,更增添了品牌的文化魅力和优势.如图为“宁夏红〞枸杞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答复下面的问题:选料—?—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1)流程中二〞处的内容应为.(2)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并说明理由.(3)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 目的是(4)假设要提升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限制好哪些条件?【答案】⑴冲洗(2)不能.由于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 C〜35 C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成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 c〜25 C)(3)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有利于后期发酵(4)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等【解析】(1)果酒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选料一冲洗一粉碎一灭菌一接种一发酵一过滤一果酒.〔2〕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果酒酿制的环境〔无氧、温度较低等〕不利于醋酸菌发酵.〔3〕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有利于后期发酵.〔4〕发酵过程中要限制好温度、pH和通气量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__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__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件

②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
()
③细胞中的DNA一定有氢键,RNA一定没有氢键。
()
④与DNA相比,RNA特有的化学物质组成是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
糖。
()
【答案】①× ②× ③× ④×
(2)判断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
①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②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
(4)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 高胆固醇类食物(如________________)的过量摄入。
(5)葡萄糖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a、b、c分别表示________。 (2)人体细胞中的n共有______种,d共有______种。 (3)d、e都能水解吗?水解产物是什么? (4)C具有多样性,从c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A具 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提示:DNA、RNA、蛋白质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 酸、氨基酸 (2)提示:5 8 (3)提示:d能水解为m、f和n;e为氨基 酸,不能水解 (4)提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a的排 列顺序千变万化
核糖核酸(RNA 单链)
单体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磷酸 成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含解析答案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含解析答案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目录课时作业(一) 走近细胞 (1)课时作业(二)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8)课时作业(三)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6)课时作业(四) 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24)课时作业(五) 细胞膜与细胞核 (32)课时作业(六)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40)课时作业(七)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8)课时作业(八) ATP和酶 (57)课时作业(九) 细胞呼吸 (66)课时作业(十) 光与光合作用(Ⅰ) (75)课时作业(十一) 光与光合作用(Ⅱ) (82)课时作业(十二) 细胞的增殖 (90)课时作业(十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98)课时作业(十四)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106)课时作业(十五) 基因的分离定律 (114)课时作业(十六)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Ⅰ) (123)课时作业(十七)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132)课时作业(十八)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142)课时作业(十九) 人类遗传病 (151)课时作业(二十)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0)课时作业(二十一)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169)课时作业(二十二) 基因的表达 (178)课时作业(二十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86)课时作业(二十四)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194)课时作业(二十五) 生物的进化 (204)课时作业(二十六)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 (212)课时作业(二十七)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220)课时作业(二十八)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228)课时作业(二十九) 免疫调节 (236)课时作业(三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 (244)课时作业(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253)课时作业(三十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61)课时作业(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268)课时作业(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277)课时作业(三十五) 生态环境的保护 (285)课时作业(一)走近细胞1.[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下列有关几类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池塘的全部蓝藻,既不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也不是群落B.颤藻与水绵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体C.T2噬菌体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D.硝化细菌与草履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答案:A解析:颤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T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硝化细菌与草履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1单元 第4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1单元 第4讲 课后

必修1第一单元第4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广东佛山检测)关于DNA、RNA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B.ATP的水解产物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C.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含量可能不同D.DNA和RNA都可充当细胞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DNA、RNA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B正确;同一个体中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DNA的含量可能不同,C正确;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2.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A.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B.核糖、葡萄糖、糖原C.脱氧核糖、核糖、麦芽糖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答案】B【解析】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物质是核糖;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物质是葡萄糖;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物质是糖原。

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

3.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C.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糖类、脂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答案】C【解析】蔗糖的单体除了葡萄糖外还有果糖;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这也是脂肪作为储能物质的原因之一,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多,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结合的氧多,释放的能量多;DNA是遗传物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关,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3单元 第1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3单元 第1讲 课后

必修3第三单元第1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答案】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腐食性的动物(蚯蚓等)属于分解者;细菌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蜣螂属于分解者,是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而不是分解者.3、(2018年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但是每一种生物只能位于一个营养级B、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由于食物链的复杂性,每一种生物可能位于多个营养级,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故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D正确.4、(2017年山东威海模拟)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答案】B【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5、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答案】A【解析】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6、(2018年福建福州月考)某生态系统局部食物网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共有4条食物链B、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最高营养级属于第四营养级D、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丁、戊.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会捕食乙,因此两者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7、(2018年广东揭阳期末)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6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答案】C【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及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有6个营养级;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8、(2018年江西九江模拟)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还包括细菌;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与蝉不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9、(2018年河南南阳测试)蜉蝣是水生动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它们在发育为成体时最易被天敌捕食,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从水中飞出进行交配和产卵.每天从水中飞出的蜉蝣数量和它们被捕食的数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蜉蝣的捕食者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6月2~9日,每天蜉蝣的被食量稳步下降C、6月2~9日,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稳步上升D、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个体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答案】D【解析】蜉蝣以植物为食,而蜉蝣的捕食者以蜉蝣为食物,在此属于次级消费者,A错误;6月9日与6月5日相比,蜉蝣的被食量上升,B 错误;6月7日蜉蝣飞出量低于6月4日、6月5日,C错误;从图中分析,随着蜉蝣飞出的数量增多,被捕食的概率呈下降趋势,D正确.10、(2018年江苏如东月考)下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该食物网中能量的来源只有水草固定的太阳能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答案】B【解析】图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藻和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若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水草→草鱼→鳜鱼、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水蚤→鳙鱼→鳜鱼.该食物网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鳜鱼在食物链“水草→草鱼→鳜鱼”中属于第三营养级,而在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或“绿藻→水蚤→鳙鱼→鳜鱼”中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是水草和绿藻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D错误.11、(2018年重庆月考)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A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答案】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生物有机物同化量就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有机物同化量越多.从题图可看出,甲>乙>丙+丁,故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甲→乙丁→丙,有两条食物链,A正确;若甲、乙为同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9.8~19.6,而丙、丁的同化量只有2.0,故甲、乙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正确;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下一级营养级和未被利用,因此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正确;若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乙、丙同化量的10%~20%是1.31~2.62,D不可能.12、城市自来水厂水源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动物类型及其捕食对象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不宜在该水域饲养大量草食性鱼类C 、该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类处于最高营养级D 、高等水生植物的繁盛有利于该水源地的水质保护【答案】C【解析】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取物质和能量,表中没有分解者;饲养大量草食性鱼类会造成高等水生植物的大量减少,而高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无机盐离子,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避免出现“水华”等现象;该表中只是列出了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动物类型,该生态系统中可能还有其他动物捕食肉食性鱼类.二、非选择题1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高原鼠兔;第二次捕获500只高原鼠兔,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高原鼠兔,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鹰要增加 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kg.(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 000标志重捕法(2)5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25(3)群落物种丰富度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假设高原鼠兔种群的密度为a只/公顷,则有关系:a∶600=500∶150,a=2 000(只/公顷).调查高原鼠兔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2)图中草是生产者,从生产者出发确定食物链的条数,一共有5条.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其所在的最长的食物链,即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求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应按照最短的食物链,且取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最短的食物链为草→高原鼠兔→鹰,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为1÷20%÷20%=25(kg).(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物种丰富度.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后,高原鼠兔的天敌数量因食物的减少而减少,一段时间以后,高原鼠兔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增加.14、(2018年山东淄博月考)如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3)图2中,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2中,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D B D A(3)84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捕食和竞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增多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5)食虫昆虫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解析】(1)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3)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老鼠为食时,两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5)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15、(2018年吉林梅河口测试)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设计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4)物种C与A属于________关系.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种群A与种群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说明种群A与种群B之间的________关系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该食物链中,物种A到物种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全不得分)(3)(4)捕食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竞争增强(5)2.56N0物种A未被物种C利用的能量多【解析】(1)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可使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2)表中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3)依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可绘出营养结构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物种A和B为植物性动物,均属于初级消费者.(4)画出简图后可直观地看到物种A和B为竞争的关系,而C和A则是捕食关系.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所以休息时间长.(5)根据公式N1=N3λ2可计算得第三年种群数量为N0×1.62=2.56N0;物种A未被物种C利用的能量多,从而导致能量传递效率达不到10%~2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

必修3第三单元第3讲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2、(2018年广西桂林中山中学检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答案】C【解析】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孔雀开屏,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3、(2018年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错误;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6、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答案】C【解析】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曲线b(“S”型增长)的差别主要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左右,D正确.7、(2018年山东济宁月考)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解析】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肤色差异体现的是遗传信息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B错误.8、20世纪末以来,三江源地区部分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草地大面积退化,该地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国启动了首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与温室效应有关B、若不进行保护,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会急剧减退C、人类活动会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群落演替D、该地区中草地、湿地的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和雪山融化;草地、森林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草地退化、植被被破坏会导致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地区中草地、湿地的间接价值远远超过其直接价值.9、(2018年湖北孝感月考)据2007年美国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6×1011 L,按此推算玉米种植面积要增加1.52×1010m2,将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能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减少B、当地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不会发生改变C、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作为能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D、若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答案】B【解析】若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单一地种植玉米,则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物种丰富度减少,A正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是食物链或食物网,若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单一的种植玉米,会使当地物种丰富度减少,食物链与食物网必会受到影响,B错误;玉米发酵产生的乙醇也可作为能源物质,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C正确;若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D正确.10、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错误;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弱,D错误.11、(2018年河南漯河高三三模)如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答案】A【解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A正确;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B错误;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故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不能用③表示,C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D错误.12、(2018年福建福州测试)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图1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环节,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丙的增加会抑制甲的增加;而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二、非选择题13、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蜜蜂的侦察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察蜂跳“圆圈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实验设计见下表: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将第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④每组实验测定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行为信息(2)捕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①化学信息物理信息②将白纸染成花朵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朵不同③a.“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b、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④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数目【解析】(1)跳舞是蜜蜂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2)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①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②第2组是针对“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模拟花”除颜色外均应与花不同,即白纸要染成黄色,无特殊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相同.③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④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1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功能.(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负正(3)抵抗力稳定性强(4)自我调节【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根据题图及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轻松得到答案.(3)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4)雾霾的出现及PM2.5爆表的现象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5、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性.(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并可能危害到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答案】(1)无机盐浓度(2)稳定(3)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4)污染水体(或环境)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5)①竞争②捕食藻类【解析】(1)由图1可知,浮游藻类数量增多,导致无机盐浓度下降,说明藻类的繁殖离不开无机盐.(2)由图2可知,污水流经湖泊后,污染物迅速减少,说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3)水华严重时,浮游藻类大量悬浮于水面,导致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有机物制造量减少,最终使沉水植物死亡.(4)化学杀藻剂虽然可以快速杀死藻类,但容易污染环境,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到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其他生物.(5)同一水体中的植物与藻类由于竞争无机盐和阳光等资源,会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植食性鱼类可以捕食藻类,同样能够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2019届《金版教程》高考一轮生物复习创新版全册 1130页(含答案解析)

2019届《金版教程》高考一轮生物复习创新版全册 1130页(含答案解析)

●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及细胞的分子组成第1讲走近细胞[考纲明细]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Ⅱ)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3.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考点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①]细胞。

(2)序号⑤所代表的含义:群落。

(3)最大的生命系统:[⑦]生物圈。

(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

3.病毒知识整合①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所以病毒的出现在细胞之后。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

[思维诊断]1.深挖教材(1)病毒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吗?提示不能,所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2)植物、动物和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层次有何不同?提示动物一般包含所有生命系统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而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层次。

(3)分子、原子和病毒是否存在生命系统,请说明理由?提示分子、原子和病毒不存在生命系统,因为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判断正误(1)“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都能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2)菠菜的最基本和最大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3)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4)一个酵母菌与一个西瓜所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5)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题组一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1.(2018·河南濮阳模拟)2016年春季,在我国南方发现了几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患者。

寨卡病毒(RNA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有报道称寨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能够独立生存和繁殖B.寨卡病毒的结构与肺炎双球菌类似C.寨卡病毒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D.寨卡病毒侵染大脑时将自身成分全部注入神经细胞内答案 C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A错误;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生物,肺炎双球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据题干“寨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可知,寨卡病毒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寨卡病毒(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其侵染大脑时只将RNA和某些酶注入神经细胞内,蛋白质外壳不注入,D错误。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4讲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4讲

必修3第一单元第4讲1、(2017年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解析】呼吸道黏膜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2、(2016年海南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答案】B【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共同调节,A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错误。

3、(2016年江苏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D【解析】由于HIV感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感染HIV的人群免疫力下降,故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由于HIV 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再有效果,B项正确;HIV 蛋白属于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即没有抗原,则可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破坏免疫系统,但在免疫力未完全丧失前机体有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必修1第二单元第3讲1、(2017年海南卷)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答案】B【解析】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A正确;由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只能说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但不能确定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的大小关系,B错误;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C正确;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D正确。

2、(2017年海南卷)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答案】B【解析】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可保证细胞呼吸所需氧气的供应,这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正确;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通气,结果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这说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而有氧呼吸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根吸收a 离子时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C、D正确。

3、(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4讲真题精炼(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4讲真题精炼(含解析)

必修1第一单元第4讲1.(2017年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答案】B【解析】性激素属于固醇,因此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性激素,A正确;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B错误;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脂质运输,D正确。

2.(2017年江苏卷)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糖类的组成元素均为C、H、O;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麦芽糖及乳糖都是还原糖,它们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所以A、C两项错误。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项错误。

3.(2017年海南卷)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3(VD3),活化的VD3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

对于因缺乏VD3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解缺钙这一状况,下列做法不应选择的是()A.适量进行日光浴B.增加室外活动C.补充适量鱼肝油D.补充胡萝卜素【答案】D【解析】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3(VD3),活化的VD3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因此对于因缺乏VD3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解缺钙这一状况,可适量进行日光浴、增加室外活动,A、B正确;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补充适量鱼肝油能缓解缺钙这一状况,C正确;补充胡萝卜素有利于补充维生素A,但胡萝卜素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胡萝卜素不能缓解缺钙这一状况,D 错误。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

必修1第三单元第3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重庆月考)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外膜、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B.叶绿体基质中NADP+能形成NADPHC.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蓝紫光D.类囊体薄膜中的酶可催化CO2分子的固定和还原【答案】C【解析】叶绿体上扩大受光面积的不是外膜和内膜而是类囊体薄膜,A错误;NADP+形成NADPH的场所是基粒,B错误;类囊体薄膜上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吸收蓝紫光,C正确;催化CO2分子固定和还原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D错误。

2.下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的淀粉B.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C.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D.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图示的两个实验中,只有萨克斯的实验需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掉细胞中原有的淀粉。

恩格尔曼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萨克斯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

恩格尔曼的实验中,照光与不照光、黑暗与完全曝光形成对照;萨克斯的实验中,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形成对照。

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2017年广西陆川期末)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C.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H]并消耗ATP的场所D.叶绿体以图甲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答案】D【解析】图乙所示结构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来自③叶绿体基粒中的类囊体,而不是来自①叶绿体内膜,A错误;光合作用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图乙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图乙是光反应的场所,水光解后生成[H]并合成ATP,C错误;叶绿体内含有大量基粒,一个基粒由很多类囊体堆叠而成,以此增大膜面积,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选修3 第4讲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选修3 第4讲

选修3第4讲1、(2014年重庆卷)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该废弃采石场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上图所示。

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____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解析】(1)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

改造的废弃采石场的土壤中存在一些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数会增加。

t1→t3,由于人工林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所以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导致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也逐渐增加。

在一个群落中,植物之间因光照、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因素而具有竞争关系。

(2)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2、(2013年广东卷)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

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________加强,_______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______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

必修1第三单元第2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湖南长沙月考)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答案】D【解析】酒精发酵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物质跨膜运输如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水果、蔬菜的贮存要求零下低温、低氧、湿度适宜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C.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D.温室种植蔬菜,要提高产量,夜晚可适当降低温度【答案】D【解析】水果、蔬菜应在零上低温贮存,A错误;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厌氧性微生物在伤口处繁殖,B错误;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毒害,C错误;温室内种植蔬菜时,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D正确。

3.(2017年江西七校联考)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能荷=ATP+1/2ADP,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

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ATP+ADP+AMP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答案】C【解析】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当ATP全部转化为AMP时,能荷为0,当AMP全部转化为ATP时,能荷为1,所以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A正确;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 正确;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如吸收Mg2+时需要消耗ATP,C错误;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1单元 第3讲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1单元 第3讲

必修1第一单元第3讲1.(2017年海南卷)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A正确;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因此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C错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2.(2017年江苏卷)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草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B.蛋白质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C.蛋白质变性是由肽键的断裂造成的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A正确。

蛋白质也可能只由1条肽链构成,B错误。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发生断裂的是二硫键或氢键,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

变性的蛋白质依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3.(2016年江苏卷)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答案】:A【解析】: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属于核酸,A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 正确;细胞内蛋白质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催化,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结构与碳骨架和功能性基团都有关,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3单元 第3讲

必修1第三单元第3讲1.(2017年海南卷)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自然光下,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正确;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能吸收红光,因此会产生氧气,B错误;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能吸收蓝紫光,因此会产生氧气,C错误;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光能,但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

2.(2017年全国新课标Ⅲ卷)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在波长450 nm处有两个相邻的峰,而叶绿素是在450 nm和650 nm处各有两个吸收峰,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红光区几乎不吸收光能;色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所以B、C、D正确,A错误。

3.(2017年天津卷)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正确;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则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则限制因素是除CO2浓度外的其他因素,D错误。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4单元 第3讲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4单元 第3讲

必修1第四单元第3讲1.(2017年全国新课标Ⅲ卷)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答案】C【解析】激素作为信息分子通常可以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癌细胞的存活依赖于不断从周围的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含大量有机物),所以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而非自养;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后让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

2.(2017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答案】B【解析】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强,细胞的全能性降低,细胞分裂能力下降,A项正确。

细胞衰老时,呼吸酶活性降低,但与细胞衰老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B项错误。

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助于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C项正确。

癌变细胞无限恶性增殖,失去接触抵制现象,D项正确。

3.(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解析】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多能干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在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3单元 第1讲 课后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1 第3单元 第1讲 课后

必修1第三单元第1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①②⑤B.①⑤⑧C.③⑤⑧D.①③⑤【答案】C【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就酶的化学本质而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④错误、⑤正确;就酶作用的场所而言,有胞内酶和胞外酶,甚至在生物体外,给予适宜的条件酶也能催化反应的进行。

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①②错误、③正确;就酶的功能而言,酶只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⑥⑦错误、⑧正确。

2.下图曲线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则BC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B.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BC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C.若①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则①表示加酶反应时B点上移D.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该图可表明酶的高效性【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则BC段表示酶比无机催化剂多降低的活化能。

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BC 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若①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加酶反应时B点下移。

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该图可表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而不能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3.(2017年湖南邵阳二模)右图中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若在P点加入不同的物质,曲线的变化趋势如甲、乙、丙、丁所示,则甲、乙、丙、丁加入的物质分别是()①醋酸②淀粉③淀粉酶④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题图中的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三单元第3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湖南衡阳月考)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B、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D、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O2来自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因此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A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C6H12O6产生于暗反应阶段,其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H2O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由[H]与O2结合形成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C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CO2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的,丙酮酸是C6H12O6分解产生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和水,D错误。

2、(2017年重庆月考)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得灌浆期(种子成熟的一个阶段)的小麦植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CO2的吸收速率为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a=0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该实验应该在密闭、透明的装置中进行D、当a<0时,细胞内ATP的生成不只发生于线粒体【答案】A【解析】在光照下,小麦植株吸收CO2的速率代表了植株净光合速率,如果a=0,说明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因此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因为测定的是CO2的吸收速率,为了防止大气中CO2的干扰应在密闭透明的装置中进行,C正确;当a<0时,植株也可能会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即使只进行呼吸作用细胞内生成ATP的场所还有细胞质基质,D正确。

3、(2017年江苏南通调研)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正常进行B、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C、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条件下能正常进行D、过程③产生的[H]、ATP、CO2都用于过程①【答案】B【解析】过程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A错误;过程②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B正确;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需要氧气,C错误;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还原氧气,不能用于过程①,ATP也不能用于过程①,D错误。

4、下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D、对细胞④的分析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物质的量N1小于m2【答案】D【解析】黑暗中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②中线粒体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而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用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细胞③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CO2,可见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为线粒体呼吸释放CO2与从外界吸收CO2之和;细胞④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O2,可见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不足以供给线粒体呼吸,所以N1等于m2。

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曲线,A点表示植物在一定温度下的呼吸速率,B 点表示植物的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m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光合强度。

由于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 ℃,因此当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增大,A点下移;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当温度提高到30 ℃时,超过了最适温度,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m值下降,B点(光补偿点)应右移。

6、(2017年河北枣强中学月考)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C、该植物体内17时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氧增加为零(或CO2减少为零)点时,8时和17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相等,A错误;分析曲线知,在9~16时之间,O2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正确;分析曲线可知,17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时光合强度小于呼吸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逐渐减少,C 错误;分析题图曲线知,20时后,O2浓度逐渐减少,说明植物仍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7、(2017年安徽淮北月考)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 1 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3y-2z-x)/6 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

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 h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 h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 h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 h【答案】A【解析】起始干重为上午10时移走时的叶圆片干重x g,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叶片在这6 h内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下午4时移走的叶圆片干重y g减去上午10时移走时的叶圆片干重x g的差值,就等于该叶圆片净光合作用干物质量:(y-x) g。

若要求出呼吸作用干物质量,应将叶片遮光处理,先假设叶片遮光处理M h 后干重为z g,下午4时移走的叶圆片干重y g减去叶片遮光处理M h 后的干重z g差值,即呼吸作用干物质量:(y-z) g。

已知: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3y-2z-x)/6 g·cm-2·h-1,据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得出:(3y-2z-x)/6=(y-x)/6+(y-z)/M,计算出M =3 h。

8、(2017年河南信阳模拟)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

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表所示。

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值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值相等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答案】B【解析】光照下O2增加值指净光合速率,黑暗下O2消耗值代表呼吸速率,据表分析,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速率上升,A正确;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t3温度下实际光合速率=12.5+8.0=20.5,t4温度下实际光合速率=12.0+12.0=24.0,故植物在t4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值为12.0,细胞呼吸消耗的O2值也是12.0,C正确;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净光合速率都大于0,D正确。

9、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据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B、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C、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D、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2倍【答案】B【解析】图中纵坐标表示光照下吸收CO2的量(即净光合速率)或黑暗中释放CO2的量(即呼吸速率)。

由于没有对高于35 ℃条件下水绵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因此,不能说明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指净光合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5 ℃时水绵细胞在光照下吸收CO2的量最高,即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大。

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应是20 ℃,因为在20 ℃时,每天光照10小时,一昼夜水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为11.5 mg(3.25×10-1.5×14=11.5)(用CO2吸收量表示)。

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1.5(用CO2吸收量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是0.5(用CO2释放量表示),可知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3倍。

10、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O2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14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高【答案】C【解析】ab段下降是因为CO2浓度下降,暗反应速率下降;cd段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CO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但并未停止;从丙和丁图曲线与x轴所围的面积(x>0部分须要减去x<0部分面积的绝对值)就是一昼夜O2净释放总量,显然装置乙一昼夜O2净释放总量较大,积累的有机物较多;14点时甲图中CO2不足,C3生成不足,光反应产生的[H]和A TP浓度高,C3消耗增多,所以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