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丁鹏)

合集下载

丁老师(报告)

丁老师(报告)

四川省乐山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记录检品编号:2013i0040 总页分页检品名称:硬脂酸鎂代表量:/规格或来源:/ 检品数量:230g×批号:120701 剩余检品量:/生产单位: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包装:塑料袋供样单位:/ 有效日期:2014年06月检验项目:药用辅料专项抽检收检日期:2013-05-27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完成日期:2013年07月日【性状】本品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

(应为白色轻松无砂性的细粉;微有特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

)符合规定【鉴别】(1)取本品5.0g,置圆底烧瓶中,加无过氧化物乙醚50ml、稀硝酸20ml 与水20ml,加热回流至完全溶解,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振摇,放置分层,将水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水提取乙醚层2次,每次4ml,合并水层,用无过氧化物乙醚15ml清洗水层,将水层移至50ml量瓶中,加水稀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应显镁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a、取供试品溶液,加氨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滴加氯化铵试液,沉淀溶解;再加磷酸氢二钠试液1滴,振摇,即生成白色沉淀。

分离,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解。

呈正反应b、取供试品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

分离,沉淀分成两份,一份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沉淀不溶解,另一份中加碘试液,沉淀转成红棕色。

呈正反应(2)在硬脂酸与棕榈酸相对含量检查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见附图。

符合规定【检查】酸碱度取本品g,加新沸过的冷水20ml,水浴上加热1分钟并时时振摇,放冷,滤过,取续滤液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0.05ml,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或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滴定液用量不得过0.05ml。

滴定液:滴定液用量:符合规定检验者:校对者:室负责人:总页分页氯化物量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Ⅷ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10.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本品较淡(0.10%)。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度和弯曲应力的概念;2.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抗弯曲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刚度: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趋向程度称为刚度。

刚度越大,材料发生形变的趋向程度越小。

2. 弯曲应力: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是材料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与试样:1. 实验器材:弯曲测试机、计算机。

2. 试样:选择不同形状的金属棒进行实验。

例如,圆柱形状、方柱形状和圆环形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金属棒作为试样,并测量其初始长度和直径。

2. 调整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弯曲测试机的参数,例如加载速率和测试温度。

3. 实验操作:a. 将试样固定在弯曲测试机上,并调整好加载装置。

b. 开始实验,加载外力使试样发生弯曲。

c. 记录试样弯曲发生的变化情况,包括试样的形变程度和弯曲后的长度变化。

d. 重复以上实验操作,以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形状的试样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弯曲应力。

2.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表,并比较不同形状试样的弯曲应力。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不同形状试样的抗弯曲能力大小顺序。

六、实验结论:1.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不同形状试样的抗弯曲能力大小顺序。

2. 形状对材料的弯曲应力和抗弯曲能力有一定影响,不同形状的材料的刚度表现不同。

七、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1. 实验器材的精密度和可靠性;2. 试样的制备过程中的因素;3. 实验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

八、实验改进措施:1. 通过增加重复实验次数,减小实验数据的随机误差;2. 选择更加精密的实验器材和仪器,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九、实验意义与应用:1. 了解不同形状材料在抗弯曲能力方面的表现;2. 对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出彩虹的实验报告

出彩虹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色散原理。

3. 探究不同因素对彩虹形成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

当太阳光射入水滴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使得光在水滴内部发生色散,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当这些颜色的光再次从水滴射出时,由于反射和折射,形成彩虹。

三、实验器材1. 水滴瓶2. 阳光或白炽灯3. 滴管4. 三脚架5. 滤光片6. 透明玻璃板7. 白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滴瓶放在三脚架上。

2. 使用滴管将水滴滴入水滴瓶中,确保水滴均匀分布在瓶底。

3. 打开阳光或白炽灯,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水滴瓶上方,使光线通过水滴。

4. 观察水滴瓶中形成的彩虹,记录彩虹的颜色顺序。

5. 改变水滴瓶与光源的距离,观察彩虹的变化。

6. 使用滤光片,分别观察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水滴瓶时形成的彩虹。

7. 在白纸上放置水滴瓶,观察彩虹在水滴瓶中的投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彩虹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 改变水滴瓶与光源的距离,彩虹的宽度、颜色顺序和亮度发生变化。

3. 使用滤光片观察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水滴瓶时,形成的彩虹颜色顺序与白光通过水滴瓶时相同。

4. 彩虹在水滴瓶中的投影与实际彩虹颜色顺序一致。

六、实验结论1. 太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2. 彩虹的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3. 彩虹的形成受到水滴、光源、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掌握了彩虹的形成原理。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滴的形状、光源的强度等。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条件的控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科学的美妙,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0902班丁鹏(13)实验一

0902班丁鹏(13)实验一

运城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901班
姓名:丁鹏(2009100213)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项目:实验一子网划分实验类型:设计型指导老师:杜经纬
实验地点:网络实验室(2)时间:2011年10月20日13:30-15:2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子网的划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将四台计算机首先划分在同一子网内,测试其是否能够互相连通。

2、再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子网,测试其是否还能互相连通。

3、体会通过子网的划分,实现对局域网的分段管理、节省IP资源
三、实验方案设计:
画出网络拓扑与子网规划。

四、实验步骤:
1、打开Cisco packet tracer,点4个PC机一个交换机(2950T)用直通线将交换机和4个
PC机连在一起,如图:
2、PC0配置中fastthernet Ip为222.152.234.130;PC1的IP为222.152.234.129;PC2的Ip 为:222.152.234.66;PC3的IP为222.152.234.65。

3、PC0和PC1为一个子网,PC2和PC3为一个子网,测试PC3与PC2ping通:
测试PC1与PC0ping通:
测试PC1与PC2不通:
五、实验总结:
1、基本学会了子网的划分。

2、划分子网时子网掩码的关系不太清楚。

关于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关于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我国某高校生物实验室进行的,旨在探究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

3. 通过实验,了解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内容1. DNA提取实验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大肠杆菌DNA,通过离心、洗涤、溶解等步骤,获得纯净的DNA。

2. PCR扩增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扩增产物。

3. DNA连接将PCR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实验中采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

4. 转化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5. 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PCR、酶切等手段,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确保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DNA提取通过酚-氯仿法提取大肠杆菌DNA,电泳结果显示DNA条带清晰,表明DNA提取成功。

2. 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可见特异性条带,表明扩增成功。

3. DNA连接DNA连接反应产物经电泳检测,可见与载体大小相近的条带,表明连接成功。

4. 转化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PCR鉴定结果显示,阳性克隆中含有目的基因。

5. 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PCR、酶切等手段,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五、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等步骤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DNA降解、PCR扩增效率低等问题。

为提高实验成功率,可优化实验条件,如调整反应体系、反应时间等。

剪辑基础操作实验报告(3篇)

剪辑基础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并实践剪辑软件的基础操作,掌握视频剪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视频制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希望学员能够:1. 了解剪辑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2. 掌握视频导入、剪辑、调整、特效等基本操作;3. 学会音频处理、字幕添加、视频输出等技巧;4. 提高视频制作质量和效率。

二、实验器材1. 电脑一台;2. 剪辑软件(如PR、Final Cut Pro、剪映等);3. 视频素材;4. 音频素材;5. 视频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投影仪等)。

三、实验内容1. 剪辑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2. 视频导入及剪辑;3. 视频调整及特效应用;4. 音频处理;5. 字幕添加;6. 视频输出。

四、实验步骤1. 剪辑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1)打开剪辑软件,熟悉软件界面,包括项目管理区、视频剪辑区、视频预览区、效果控件区、效果预设区等模块;(2)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如项目管理区用于导入素材和新建剪辑序列,视频剪辑区用于裁剪视频、视频变速、添加字幕等,效果控件区用于实现酷炫特效等。

2. 视频导入及剪辑(1)将视频素材导入剪辑软件;(2)选择合适的剪辑工具,如剪辑、分割、复制、粘贴等,对视频进行剪辑;(3)调整视频顺序,将剪辑好的视频片段按照所需顺序排列。

3. 视频调整及特效应用(1)调整视频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优化视频画质;(2)应用视频特效,如转场、动画、滤镜等,丰富视频内容。

4. 音频处理(1)导入音频素材,与视频进行同步;(2)调整音频音量,使音频与视频音量匹配;(3)添加背景音乐,增强视频氛围。

5. 字幕添加(1)选择字幕工具,添加字幕;(2)调整字幕样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3)调整字幕位置,使字幕与视频画面协调。

6. 视频输出(1)设置视频输出参数,如分辨率、码率等;(2)导出视频,输出到指定文件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学员掌握了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视频剪辑工作;2. 学员在视频调整、特效应用、音频处理等方面有所提高,视频制作质量得到提升;3. 学员学会了字幕添加技巧,使视频更具观赏性。

新手教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新手教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在科研、教学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本实验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本次实验报告将总结本次实验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实验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1)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天平称量、滴定管使用、移液器操作、玻璃仪器洗涤等。

2. 实验二:化学试剂的配制与标定(1)实验目的:掌握化学试剂的配制方法,学会使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溶液浓度。

(2)实验内容: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 实验三:化学反应速率研究(1)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2)实验内容:不同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 实验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实验目的:掌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实验内容:重结晶法、萃取法、蒸馏法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熟悉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则,掌握了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2. 实验二:化学试剂的配制与标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会了化学试剂的配制方法,并使用滴定分析法测定了溶液浓度。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滴定分析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实验三:化学反应速率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催化剂等条件,研究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掌握了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4. 实验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重结晶法、萃取法、蒸馏法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熟悉了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白糖制作彩虹实验报告

白糖制作彩虹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白糖溶液的折射和色散现象,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观察并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实验中,通过将白糖溶解于水中,利用放大镜观察光线在白糖溶液中的折射和色散,最终呈现出类似彩虹的颜色。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2. 通过实验观察白糖溶液中的色散现象,模拟彩虹的形成。

3. 深入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

三、实验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光的色散: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或水滴等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使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白糖、水、玻璃杯、放大镜、白纸2. 实验工具:电子秤、量筒、搅拌棒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适量白糖,放入玻璃杯中。

2. 加水溶解:用量筒量取适量水,倒入玻璃杯中,加入白糖,用搅拌棒搅拌至白糖完全溶解。

3. 观察现象:将放大镜对准白糖溶液,观察光线在溶液中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4. 记录结果:在白纸上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包括颜色、分布等。

六、实验现象1. 白糖溶液在放大镜下呈现出类似彩虹的颜色。

2. 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与自然界的彩虹颜色一致。

七、实验结论1. 白糖溶液在放大镜下呈现出类似彩虹的颜色,说明光线在白糖溶液中发生了折射和色散现象。

2. 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证明了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白糖溶液的颜色与自然界的彩虹颜色一致,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2. 实验结果表明,白糖溶液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材料,用于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便于观察和教学。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光线在白糖溶液中的折射和色散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材料,保持实验室卫生。

十、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白糖溶液进行实验,观察色散现象的变化。

密度实验环刀法实验报告

密度实验环刀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测量土壤的容重和饱和度。

二、实验原理环刀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密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一定体积的土壤中,测定其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土壤的密度。

密度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环刀2. 铁锤3. 塑料桶4. 天平5. 量筒6. 水准仪7. 土壤样品四、实验步骤1. 在实验场地选择一块平坦、无植被的区域,用铁锤将环刀垂直打入土壤中,确保环刀底部与土壤紧密接触。

2. 将环刀从土壤中取出,轻轻敲击环刀边缘,使土壤样品与环刀分离。

3. 将分离出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桶中,用水准仪测量土壤样品的体积。

4. 将土壤样品放入天平中,称量其质量。

5. 重复步骤1-4,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记录1. 土壤样品编号:0012. 土壤样品体积:100cm³3. 土壤样品质量:200g4. 土壤密度:2.0g/cm³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土壤样品的密度为2.0g/cm³。

这个结果表明,该土壤具有较高的密度,可能表明土壤较为紧实。

七、实验误差分析1. 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时,由于土壤样品的体积较小,可能会受到土壤颗粒大小、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2.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环刀的插入和取出操作,可能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结论1. 环刀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测定土壤密度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的操作步骤,并了解了实验原理。

3.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密度与其物理性质、土壤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前应对实验器材进行校准,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报告(丁鹏)

实验报告(丁鹏)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验报告学院名称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生姓名丁鹏学号20117141指导教师杨乾华实验一复杂轴系拆装及结构分析实验报告学号20117141 姓名丁鹏班级机械1101 日期20121207 指导教师杨乾华成绩一实验目的实验前应完成普通轴系装拆实验,在了解普通轴系的结构之后,再完成复杂轴系的装拆,加强有关轴系零件的定位,轴上零件的装配工艺和制造工艺等内容。

要求对轴和轴上零件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并画一根复杂轴系的装配图。

二实验内容1、实验所需零件名称:斜齿轮一个、球轴承两个、阶梯轴一个、轴承盖两个、带轮一个、轴套一个、可移动式支架两个;2、装配步骤:1)在阶梯轴上套上斜齿轮一个2)分别从阶梯轴两边装上一个同样的球轴承3)根据球轴承所允许的距离调整支架的宽度并将已装配好的零件置于支架上4)分别从阶梯轴两边装上轴承盖,并用螺丝将支架与轴承盖固定进而固定轴承与阶梯轴5)最后在阶梯轴较长的一边装上轴套和带轮就完成整个装配过程了。

3、零件尺寸及装配数据:轴承直径62mm、轴承轴向宽度16mm;轴承盖轴向宽度32.5mm;齿轮轴向宽度45mm、齿轮直径65.1mm;轴承系统总长254mm。

三画出复杂轴系装配图(整理结构分析的内容、实验数据,以及零件的相应位置,应用创新方案或变更方案的局部结构图)四思考题1.叙述绘出的复杂轴系轴上零件的装配次序?斜齿轮—>轴承—>轴承盖—>轴套—>带轮—>将轴系系统固定于支架上。

2. 绘出的轴系、轴承配置方法是哪一种,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单轴配置、双支点单向固定轴承配置;采用这种方法能使轴系系统简单、稳定和实用。

3. 绘出的复杂轴系上轴承盖有什么作用?轴承盖为固定轴系部件的轴向位置并承受轴向载荷,轴承座孔两端用轴承盖封闭。

4. 绘出的复杂轴系轴上零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双支点单向固定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学号 20117141 姓名 丁鹏 班级 机械1101 日期20121207指导教师杨乾华成绩一、测量数据=P 14 =α 5 =d 150二、确定m ,系数=m 4.46 =*a h 2.01 =*c 12.3三、计算参数:(要求m X ⋅四舍五入,取整数)公式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公式 ZD π/p 33.6 33.6 d/m m in X(17-z )/17 -0.98 -0.98 (17-z )/17 m X ⋅(17-D π/p)/17 1.06 1.06 ab/cos α b r dcos α 8.96 8.96 dcos α c r d+Zha168 168 d+Zhaf rm c h a)(**+63.8263.82m c h a )(**+四、将变位齿轮相对标准齿轮的齿形的比较结果填入下表空格处,用“+”、“—”号表示。

固定及处死实验报告

固定及处死实验报告

固定及处死实验报告1. 引言固定及处死实验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和观察活体生物的解剖结构、形态特征、细胞组织结构等,并且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生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固定及处死实验对于发展生物学科学以及人类的科学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固定及处死实验的操作步骤、仪器设备和实验结果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固定及处死实验方法,观察并记录活体生物在固定及处死过程中的解剖结构、组织特征和形态特征,并深入了解生物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功能。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活体生物(如小鼠、果蝇等)- 实验设备:显微镜、取刀、离心机、试管、活体固定液等4. 实验步骤4.1 实验前准备1. 准备实验设备,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上,插上电源并调节好放大倍数。

2. 准备实验材料,选择合适的活体生物用于实验。

确保生物的健康状态和数量充足。

3. 准备实验试剂,如活体固定液,按照说明书的指导将固定液配置好。

4.2 实验操作1. 将活体生物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的一般形态特征。

2. 使用取刀将生物的头部或其他部位切割下来,并将切割下的组织或器官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并设定合适的转速和固定时间,以固定生物组织。

4. 取出固定后的组织,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活体固定液,浸泡组织30分钟至1小时。

5. 将固定后的组织取出,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

6. 根据实验需要,可使用染色剂对组织进行染色,以增强观察效果。

7. 若需要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可进行解剖操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解剖后的组织。

5.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固定及处死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活体生物的解剖结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物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细胞排列和组织结构。

借助显微镜的放大功能,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到细胞的微观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器。

暑期做实验报告

暑期做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我在暑期期间参加了由我国某知名大学举办的暑期实验培训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过程1.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测量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验证光合作用的原理。

(3)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植物叶片、培养皿、剪刀、尺子、光照强度计、计时器等。

② 将植物叶片剪成适当大小,放入培养皿中。

③ 使用光照强度计测量实验环境的光照强度。

④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放置叶片,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光合速率。

⑤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4)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提高;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趋于稳定。

这验证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正确性。

2.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2)实验原理微生物培养是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使微生物在体外繁殖和生长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培养基、培养皿、无菌操作台、接种环、显微镜等。

② 按照实验要求配置培养基。

③ 使用接种环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④ 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⑤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不同。

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迅速,形态正常;在不良的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实验报告123

实验报告123

实验报告123一、引言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

本文旨在对实验123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123,我们的目标是:1. 探究xxx的影响因素;2. 分析xxx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3. 研究xxx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在开展实验前,我们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并对实验环境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实验设备的校准和调试,并搭建了实验所需的实验台和实验装置。

3. 开展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我们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4. 处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这里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实验结果,以及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

)2. 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这一部分,你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解释实验数据的含义,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偏差,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改进建议。

同时,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中提到的问题,并探讨与其他相关研究的联系等。

)六、实验结论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实验目的中的问题。

)七、实验反思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实验的不足和改进之处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便今后开展相关实验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八、参考文献(选)(在这个部分,你可以列举参考文献,引用相关的学术书籍、期刊文章或者其他可信来源,以支持你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请按所使用的引用格式书写参考文献。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以保证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天空课堂实验报告

天空课堂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天空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为了深入了解天空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天空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2. 分析天空课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3. 评估天空课堂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4. 为天空课堂的优化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某中学七年级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实验工具:天空课堂平台、问卷调查、成绩统计软件等。

3. 实验过程:(1)实验组: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利用天空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每周至少安排2次在线课程,共计12周。

(2)对照组: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进行,不使用天空课堂。

4. 实验数据收集:(1)问卷调查:在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天空课堂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2)学习成绩: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天空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1)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对天空课堂的学习兴趣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天空课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占比为80%,而对照组仅为60%。

结论:天空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天空课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1)实验组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分和15分。

(2)在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学生认为天空课堂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占比为85%,而对照组仅为65%。

结论:天空课堂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 天空课堂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1)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通过天空课堂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占比为90%,而对照组仅为70%。

(2)实验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暑假综合实验报告

暑假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暑假期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验。

本次实验报告将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心得。

二、实验目的1. 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2. 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深入了解相关实验原理,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验内容本次暑假综合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

1. 物理实验(1)实验名称:探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2)实验目的:验证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即物体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3)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下落时,合力等于重力,即F=mg。

由此可推导出物体下落加速度a=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4)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自由落体实验装置、计时器、尺子、重物等;② 调整实验装置,使重物处于自由落体状态;③ 使用计时器记录重物下落时间,并测量重物下落距离;④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5)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验证了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 化学实验(1)实验名称:制备氢氧化铜悬浊液(2)实验目的:了解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制备方法,观察其颜色和性质。

(3)实验原理:氢氧化铜悬浊液是由氢氧化铜和水混合而成的。

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固体,溶于水后形成蓝色悬浊液。

(4)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氢氧化钠、硫酸铜、烧杯、玻璃棒等;② 将氢氧化钠溶于水,制成氢氧化钠溶液;③ 将硫酸铜溶于水,制成硫酸铜溶液;④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5)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制备出氢氧化铜悬浊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深蓝色。

3. 生物实验(1)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2)实验目的: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3)实验原理: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等称实训报告

等称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各种实训活动。

等称实训作为一种实践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实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等称实训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等称实训原理等称实训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训项目。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等称系统,将物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称量、混合,然后进行加工、检验,最终得到合格的产品。

2. 实训流程(1)物料准备:根据产品配方,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原料和辅料。

(2)称量:使用等称系统,将物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称量。

(3)混合:将称量好的物料进行混合,确保物料均匀。

(4)加工: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加工,如搅拌、混合、成型等。

(5)检验: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6)记录:对实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料、配方、操作步骤、检验结果等。

3. 实训设备(1)等称系统:用于物料的称量、混合。

(2)搅拌机:用于物料的搅拌、混合。

(3)成型机:用于物料的成型。

(4)检验设备:用于产品的质量检验。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教师对实训内容进行讲解,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由组长负责,成员分工明确,确保实训顺利进行。

2. 实训实施(1)物料准备:根据产品配方,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原料和辅料。

(2)称量:使用等称系统,将物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称量。

(3)混合:将称量好的物料进行混合,确保物料均匀。

(4)加工: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加工,如搅拌、混合、成型等。

(5)检验: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6)记录:对实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料、配方、操作步骤、检验结果等。

大气压彩虹实验报告

大气压彩虹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大气压是地球表面及附近空间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观察到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气球上升等。

然而,大气压对彩虹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对彩虹形成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对彩虹形成的影响;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3.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彩虹是由太阳光在雨滴中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而形成的。

大气压对彩虹的形成有以下影响:1. 大气压可以改变雨滴的形状,从而影响光的折射和反射;2. 大气压的变化会影响空气密度,进而影响光的传播速度和折射率;3. 大气压的变化会影响雨滴的分布,从而影响彩虹的形状和颜色。

四、实验器材1. 玻璃瓶;2. 硬纸片;3. 水;4. 火柴;5. 量筒;6. 计时器;7. 阳光或白炽灯;8. 白色屏幕。

五、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装满水,放入硬纸片,使硬纸片与瓶口平齐;2. 用火柴点燃硬纸片,待火焰熄灭后,迅速将硬纸片取出;3. 用量筒测量瓶内水的体积,记录为V1;4. 将瓶口朝下,使瓶内水流出,同时用计时器计时;5. 当瓶内水流出至一定体积时(如100毫升),立即停止计时,记录为t1;6. 用白炽灯或阳光照射瓶口,观察彩虹现象;7.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对彩虹形成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瓶内水流出时,可以观察到瓶口附近出现彩虹现象;2. 实验结果分析:(1)大气压对彩虹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瓶内水流出时,瓶口附近出现彩虹现象。

这表明大气压对彩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瓶内水的流出导致瓶内压强降低,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速度和折射率,使光在瓶口附近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2)大气压对彩虹颜色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彩虹颜色与正常情况下观察到的彩虹颜色一致。

这说明大气压对彩虹颜色的形成没有显著影响。

科学实验报告结果与分析

科学实验报告结果与分析

科学实验报告结果与分析实验名称: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

实验材料:- 10盆相同品种的小型植物- 10个透明玻璃罩- 5个灯泡- 1个计时器- 1个测量尺- 1个水壶- 1个注射器实验步骤:1. 将10盆小型植物放置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确保它们在相同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下生长。

2. 将5个植物置于自然光照下,作为对照组。

3. 将另外5个植物置于人工光源下,以模拟不同光照条件。

4. 使用透明玻璃罩将每个植物罩起来,以确保光照条件的一致性。

5. 打开计时器,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每个植物的生长状态,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

6. 每天早上使用测量尺测量每个植物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7. 每隔一天使用注射器给每个植物浇水,确保它们获得相同的水分供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对照组(自然光照):- 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叶片绿色鲜亮,生长高度均匀增加。

- 植物的叶片数量逐渐增加,新叶片呈现出健康的绿色。

2. 人工光源组:- 植物的生长状态相对较差,叶片颜色较浅,生长高度较低。

- 植物的叶片数量增加缓慢,新叶片呈现出较浅的绿色。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光照下的植物生长状况较好,叶片绿色鲜亮,生长高度均匀增加。

而人工光源下的植物生长较差,叶片颜色较浅,生长高度较低。

这表明植物在自然光照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供给。

2. 光照强度和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人工光源组中,尽管植物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由于光照质量与自然光照存在差异,植物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提示我们在进行植物栽培或实验时,应尽量模拟自然光照条件,以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照周期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连续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黑暗来模拟自然光照周期。

等厚实验实验报告

等厚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等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等厚切片在显微镜下的特征,掌握等厚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技巧。

3.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等厚切片是指切片的厚度大致相同,适用于观察组织结构。

等厚切片的优点在于切片厚度均匀,便于观察细胞结构,便于比较不同组织结构的差异。

等厚切片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两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组织切片、显微镜、切片机、烘箱、酒精、水、二甲苯、封片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烘箱、酒精灯、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切片制作(1)将组织块固定在切片机上,调整切片机参数,使切片厚度适中。

(2)打开切片机,将组织块切片,将切片放置在烘箱中烘干。

(3)将烘干后的切片浸泡在95%酒精中,去除多余水分。

(4)将切片浸泡在水中,去除酒精。

(5)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去除水分。

(6)将切片放入封片剂中,封片。

2. 显微镜观察(1)打开显微镜,调整光源和镜头,使视野清晰。

(2)将切片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切片位置,使观察区域在视野中心。

(3)观察切片,记录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等厚切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细胞结构,以及组织中的血管、神经等结构。

2. 分析结果(1)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在等厚切片中,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核仁明显。

(2)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态部分,包括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在等厚切片中,细胞质呈透明状,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清晰可见。

(3)组织结构:在等厚切片中,可以观察到组织中的血管、神经等结构,这些结构对于维持组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等厚切片,掌握了等厚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技巧,了解了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切片厚度要适中,以保证观察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基础》






学院名称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生姓名丁鹏
学号20117141
指导教师杨乾华
实验一复杂轴系拆装及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学号20117141 姓名丁鹏班级机械1101 日期20121207 指导教师杨乾华成绩
一实验目的
实验前应完成普通轴系装拆实验,在了解普通轴系的结构之后,再完成复杂轴系的装拆,加强有关轴系零件的定位,轴上零件的装配工艺和制造工艺等内容。

要求对轴和轴上零件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并画一根复杂轴系的装配图。

二实验内容
1、实验所需零件名称:斜齿轮一个、球轴承两个、阶梯轴一个、轴承盖两个、带轮一个、轴套一个、可移动式支架两个;
2、装配步骤:
1)在阶梯轴上套上斜齿轮一个
2)分别从阶梯轴两边装上一个同样的球轴承
3)根据球轴承所允许的距离调整支架的宽度并将已装配好的零件置于支架上
4)分别从阶梯轴两边装上轴承盖,并用螺丝将支架与轴承盖固定进而固定轴承与阶梯轴
5)最后在阶梯轴较长的一边装上轴套和带轮就完成整个装配过程了。

3、零件尺寸及装配数据:轴承直径62mm、轴承轴向宽度16mm;轴承盖轴向宽度32.5mm;齿轮轴向宽度45mm、齿轮直径65.1mm;轴承系统总长254mm。

三画出复杂轴系装配图(整理结构分析的内容、实验数据,以及零件的相应位置,应用创新方案或变更方案的局部结构图)
四思考题
1.叙述绘出的复杂轴系轴上零件的装配次序?
斜齿轮—>轴承—>轴承盖—>轴套—>带轮—>将轴系系统固定于支架上。

2. 绘出的轴系、轴承配置方法是哪一种,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单轴配置、双支点单向固定轴承配置;采用这种方法能使轴系系统简单、稳定和实用。

3. 绘出的复杂轴系上轴承盖有什么作用?
轴承盖为固定轴系部件的轴向位置并承受轴向载荷,轴承座孔两端用轴承盖封闭。

4. 绘出的复杂轴系轴上零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
双支点单向固定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学号 20117141 姓名 丁鹏 班级 机械1101 日期
20121207
指导教师
杨乾华
成绩
一、测量数据
=P 14 =α 5 =d 150
二、确定m ,系数
=m 4.46 =*a h 2.01 =*c 12.3
三、计算参数:(要求m X ⋅四舍五入,取整数)
公式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公式 Z
D π/p 33.6 33.6 d/m m in X
(17-z )/17 -0.98 -0.98 (17-z )/17 m X ⋅
(17-D π/p)/17 1.06 1.06 ab/cos α b r dcos α 8.96 8.96 dcos α c r d+Zha
168 168 d+Zha
f r
m c h a
)(*
*
+
63.82
63.82
m c h a )(**+
四、将变位齿轮相对标准齿轮的齿形的比较结果填入下表空格处,用“+”、“—”号表示。

S e P a S b S f d a d d b d
+ ﹣﹢﹢﹢﹣﹣0 0 五、贴齿形图:(要求:1、从齿槽中间至圆心剪下一定整齿形。

2、两齿形的r、b r、a r、f r都要注上。


六、思考题
1.
标准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均等于m c h a
)(**+? 因为,齿条型刀具的齿顶高是切出齿轮齿根高那部分的,所以齿条型刀具的齿顶
高必须是m c h a
)(*
*+,齿条型刀具的齿根高是切出齿轮齿顶高那部分的,刀具
需预留出与齿轮齿顶之间的间隙,所以,齿条型刀具的齿根高也要等于
m c h a )(**+ 。

2. 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与轮坯间的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的分度线(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那条线)与轮坯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且做纯滚动。

3. 根切是怎么一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怎样避免?
根切现象是:刀刃把轮齿根部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

原因:加工齿轮齿数过少。

避免方法:采用正变位齿轮。

实验三 带传动实验报告
学号 20117141 姓名 丁鹏 班级 机械1101 日期 20121207
指导教师
杨乾华
成绩
1
实验数据表(可据直接测量参数进行相应参数的计算,也可直接打印补充)
2
绘制各种曲线(滑动率曲线、效率曲线、转速曲线、功率曲线和传动比曲线等) 带传动的各传动参数按照以下关系可自动绘制成参数曲线:
①传功比
1
22
1D D i n n ==
②扭矩 n
N
M 9550=
(Nm) ③传动效率
112
21
2
n M n M N N =
=
η
④带传动的滑动系数
%
100
1
2
1⨯
-
=
n
in
n
ε
〖注〗(1)脚标“1”为主动轮的参数;脚标“2”为从动轮的参数
(2)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需要另行绘制,其它曲线可以直接打印或绘制
根据参数曲线可以对被测机械传动装置或传动系统的传动性能进行分析
3思考题
⑴简要阐述你所观察到的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带的弹性滑动是由于带的拉力差和带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而弹性变形与带的弹性模量有关,选用弹性模量大的带材料,可以降低弹性滑动,但因为摩擦型带传动中,正是通过弹性带的拉力差传递载荷的,因而弹性滑动是带传动正常工作时固有的特性,不能完全消除是不可避免的。

打滑是由于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可以利用调解中心距,增加张紧装置,减载的方式避免的。

打滑虽说可以让传动失效,倒也保护了带传动其它零部件不受损害。

⑵试分析带的予拉力对传动能力的影响。

初拉力直接影响到带传动的工作能力,随着初拉力增大,带与带轮间的正压力增大,传动时摩擦力增大,最大有效拉力也就增大;但初拉力过大时,带的磨损加剧,以致带过快松弛,使带的使用寿命缩短;如拉力初拉力过小,产生的摩擦力小,则带传动工作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运转时容易打滑,所以在带传动设计时必须合理确定初拉力值。

⑶试分析扭矩、转速、转速差及效率等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扭矩通过使用一种叫做测扭器的设备可以测量, 测扭器是通过两个连轴器将其连接到
要测量的轴系中进行测量的。

扭矩n N
M9550
=
(Nm)
⑷试写出你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体会:通过本次试验,让我明白实践的重要意义;充分地说明了理论指导实践,必须联系实践才具有现实意义!
建议: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