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事件折射出的食安二维度

合集下载

“僵尸肉”剧情,应该回到真相的探究上来

“僵尸肉”剧情,应该回到真相的探究上来

“僵尸肉”剧情,应该回到真相的探究上来作者:刘雪松来源:《IT时代周刊》2015年第08期事实证明,将“不明真相”这个概念按在围观这场反转剧情的人们头上,最贴切不过的。

人们的判断跟着撕扯的双方而逆转,似乎谁占上风,谁的支持率就高。

这足见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之高,也证明了真相对于民众生活的无比重要。

针对同行“资深记者”洪广玉公开发文指称新华社“…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五问…僵尸肉‟”的新华社记者李丹“五问洪广玉”,凭什么得出“僵尸肉”是假新闻的结论。

至此,一块僵尸肉的追踪已经演化成新闻真假的互掐,受众围观的已经不是有没有僵尸肉了,而是媒体的职业素养与操守问题了,跑题跑到这个份上,对受众的智商、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智慧,都是一场挑战。

事实上,剧情再怎么翻转,本质并没有变化。

这便是,危害人们食品安全的所谓僵尸肉,确实存在。

这一点,可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一则通报,得出基本的判断。

国家食药监总局等发布的通报,核心两层意思:一,在今年查获的走私冷漠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并已全部销毁。

二,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做到真实、公正。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今年、“四五年”、“销毁”,表明在今年以来的时间段上,确实查获到了长达四五年的过期肉,查获到的已经全部销毁。

但回过头来看,这则通报并没有对以个人名义互掐的媒体记者,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结论。

如果突破“今年”的时间概念、突破相关部门所掌握的“已经查获”的范畴,那么,僵尸肉的时间长短、交易与否,就有不能确定的空间。

对于媒体来说,打几个电话的采访,就对僵尸肉的存在与否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报道,这在严谨程度上确实存在疑点。

所以,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对媒体报道提出“真实、公正”的要求,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

但在这场媒体人之间互掐多日的反转剧中,以截然相左的表达而被双方报道所引述的采访对象,以及这些采访对象所在的相关职能部门,未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是与非的准确回应,这个“观众”做得不是太妥当。

从“僵尸肉”看食品安全新问题

从“僵尸肉”看食品安全新问题

从“僵尸肉”看食品安全新问题2015年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

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近期,海关总署在一次全国缉私行动中查获了大量走私冻货,这些冻货甚至有的“年龄”已经有三四十岁,但是经过反复冷冻一直保存到现在,被网友成为“僵尸肉”。

请问对于这一事件你怎么看?“僵尸肉”这一事件一经曝光,引起社会各界不满,走私过期冻货,不仅违背了商家的基本的从业责任感,也向政府的监管提出了层层拷问。

所以在不满之余,还应该冷静分析为什么如此恶心的“僵尸肉”会通过层层监管,走上百姓的餐桌,掐断走私过期冻货的根源,才能彻底杜绝这一现象。

据了解,在新闻报道里一再提到,这些冻货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走私进来,有的是从疫情灾区、传染病地区走私进来,又因为运输过程没有使用冷柜,所以冻货一般是冻了又化,化了又冻,海关在查获过程中,一度恶心想吐。

这样的过期冻货如果流入市场,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也是对我国海关缉私能力的一种蔑视。

当然,这次查获的21个走私团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团伙走私过程十分隐蔽,并且十分专业,都是几经周转,这些货物才进入了中国市场,走私手法多种多样,在国内销售都用网络联系,抱团式的发展给破案带来极大难度,只要有一个地方有事,他们就会通过QQ群等相互通知,付款收款等环节都是网上交易,很难发现证据。

面对新的犯罪手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根源抓起,在走私猖獗的边境地区进行严密监控,不然一旦流入国内,销往全国,追查起来会十分困难,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偿失。

评价僵尸肉

评价僵尸肉

评价僵尸肉
摘要:
1.僵尸肉的定义和概念
2.僵尸肉的出现原因和背景
3.僵尸肉的危害和问题
4.如何应对僵尸肉的出现
5.结论:僵尸肉的评价
正文:
一、僵尸肉的定义和概念
僵尸肉,是指在冷冻库中存放多年,甚至已经过期的肉类。

这类肉品往往由于长时间的冷冻,肉质已经变得极差,口感糟糕,营养价值也有所降低。

然而,在一些不法商家手中,这类肉品被重新包装,打上新鲜的标签,流入市场,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二、僵尸肉的出现原因和背景
僵尸肉的出现,主要源于一些不法商家的利益驱动。

他们为了节省成本,故意将过期肉品冷冻,长期存放。

同时,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导致这类肉品有机可乘,得以流入市场。

三、僵尸肉的危害和问题
僵尸肉的存在,首先,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

过期肉品中的细菌和有害物质,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僵尸肉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商家的利益。

最后,僵尸肉的出现,也暴露了我国食品
安全监管体系的不足,需要我们加以改进。

四、如何应对僵尸肉的出现
针对僵尸肉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

首先,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肉类的新鲜程度。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僵尸肉的产生。

最后,对于不法商家,我们需要严厉打击,依法惩处,维护市场秩序。

五、结论:僵尸肉的评价
总的来说,僵尸肉是一种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良肉品。

肯德基僵尸肉事件

肯德基僵尸肉事件

肯德基僵尸肉事件一、事件简介近日,肯德基被曝出使用“僵尸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所谓的“僵尸肉”是指经过多次冷冻、解冻后再次使用的鸡肉,存在健康隐患。

二、食品安全重要性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每每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都会引起公众的担忧和抗议。

食品安全问题跟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应被忽视。

正如有普及常识一样,饮食卫生和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

而每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都是对健康的一种直接威胁。

三、肯德基事件背后的问题可见“僵尸肉”事件是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

此次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不仅涉及到肯德基的信誉度,更涉及到全民食品安全。

所以,这件事情意义重大,引起了广泛关注。

四、企业道德责任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做好产品安全。

企业如果不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就意味着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五、消费者的权益在这件事情上,消费者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是最应该受到保护的一方。

消费者应该对购买的食物保持警惕,保护自己的个人权益。

如果大家都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这件事情上,各方应该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和管理。

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的合力可能会带来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生产环节入手,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不受侵犯。

七、结语总之,肯德基事件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我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企业也应该发挥其造福社会的正面作用,为每位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共同维护大众的权益和利益。

谈僵尸肉时究竟该谈些啥

谈僵尸肉时究竟该谈些啥

谈僵尸肉时究竟该谈些啥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海关总署、公安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对打击冷冻肉品走私、维护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研究。

根据会议精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

(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我总是觉得人们对新闻热点有种观看电影的心理,尤其是特别喜欢“剧情大反转”,如果能够在反转之后再有一个逆反转,大家似乎就更开心了。

很多质疑者更是能够凭借自己从文字中的考据来证明自己的高明、理性了。

前段时间,大连男子开放被抓,两次逆转就让索引派、考据派等各派别的人士十分兴奋。

风水轮流转,如今终于落到“僵尸肉”身上。

前几天先是有人爆出,“僵尸肉”是假新闻,导致剧情大逆转,使很多先前一直怀疑几十年僵尸肉是否存在的人兴奋了一把。

这没两天,僵尸肉新闻的报道者也出来了,回应了“僵尸肉假新闻”事件,质疑对方四个电话就推翻“其近一周,采访涉及海关缉私局、公安局的权威部门”的新闻论断。

于是乎,到底该怎么看,记者们采访相同的部门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呢?如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汇通多部门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作为国务院的通报想来应该最权威了。

通读整个通报,其实也就明白了,近段时间以来冷冻肉走私十分严重,通过海关等方式,流入了我国大量的来源不明的过期肉。

“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

”被明确表述。

对此,通告还单独列了一天说道:“媒体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监管部门支持媒体监督。

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切实做到真实、公正。

”由此来说,我们对“僵尸肉”就不难有个大体的认识了,一者,“僵尸肉”报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漏洞与夸张;二者,质疑派们将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硬是给弄成了个娱乐事件,在此令人疑惑的是,既然是争议的过期肉的年头,那么,为何将事件搞成了“僵尸肉,放心肉;真新闻,假新闻,二次元式的辩论”呢,你们把食品安全当辩论赛吗?作为一个市民说来,我很喜欢“僵尸肉”这一说法,通过新闻报道中,以及相关部门的表述中,我们也不难获悉,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一些专业人士,对“僵尸肉”这一称呼都是十分认可的。

“僵尸肉”事件后的新闻反思

“僵尸肉”事件后的新闻反思
于 奔命 ,无法 深 入 了解事 实 本质 。记 者 在 完成 任务 的指 挥棒 下 ,成 了热锅 上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热切 关 注。但 不久 ,即有媒 体 同行 在 对新 闻源 的追根 究 底后 得 出结论 ,这是 则 “ 假新 闻” “ 伪新 闻” ,而 7月 1 2 日,国务 院 食 品安 全办 会 同海关 总 署 、 公安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计 生委 、 质 检 总局 、食 品药 品监 管总 局 以及 中央 宣 传 部 、国家 网信 办等 部 门对打 击冷 冻 肉品走私 、 维 护食 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 , 对外发布的 《 通 告 》中 ,强 调 “ 在今 年 查获 的走 私冷 冻 肉 品中 ,有 的查 获 时生
1 “ 僵尸 肉”成假新 闻
期 ,梁启 超 曾说 : “ 报 馆者 国家之 耳 目 等语言形成鲜 明对 比。


近 日,新词 “ 僵 尸 肉”成 为 各媒 体 也 、喉舌也 、人群 之镜 也 ,文坛之王也 , 个 道 德 的媒体 ,其 道德 性 只能 报道 的热 点 。虽然 以前 有过 对走 私 冻 肉 将 来 之灯 也 ,现在 之粮 也 。”章 太 炎则 通过 所 属的工 作人 员在 具体 的新 闻行动 的报道 ,但 由于在 这次报道中出现了 “ 僵 提 出记 者要 承担史 官 职责 ,忠 于事 实 , 尸 肉”这 一名 称 ,用 以指代 冷冻 年 限长 直言无忌 , 要有卓励敢死 的硬骨 头精 神 , 达数 十 年 的陈年 走私 冻 肉,即 “ 7 O 后” 和现 在 “ 今 天 的新 闻就 是 明天 的历史 ” 猪蹄 、 “ 8 O后 ”鸡翅 ,甚 至 比警 方 执法 的论 断基 本一致。 人 员 年纪 还大 的 “ 冻 肉” ,强 烈 的夸张 在市场经济下 , 媒 体早 已走 向市场 , 效 果 和恐惧 等 心 理暗示 ,使 “ 僵 尸 肉” “ 眼球效应 ”催生经济效益 的公式 ,使发 流 向餐 桌 问题成 了公 众话 题 ,引起 各方 行量 、收视率等成为一些媒体追求的终极 中体现 出来 、实 现 出来 。”一些 媒 体所 处 的市 场环 境不 允许 一名 记 者耗 时 1 个 月甚至 1 年才拿 出一部作 品,如果这样 , 也许 早 就被 所在 媒体 除名 了。记者 来不 及 去探 究和 思考 ,为 了完 成报 道数 量 疲

“僵尸肉”事件折射出的食安二维度

“僵尸肉”事件折射出的食安二维度
重要 。
纵观 “ 僵 尸 肉” 事件 处置始末 , 可 以说我 们的食品安全行政
离 实现 食 品 的安 全 和 安 心 还 有 距 离。 单 就 “ 僵 尸 肉” 这 一 概 念 而
言, 它显然不是一个严格 意义的食 品术语 。 结合媒体报道 的描 述 和国家食 品安全监 管部 门的 回应 来看 , 所谓 的“ 僵 尸 肉” 应 该是
4 6【 上海人大 2 o 1 5 年第 8 期
时的风 险交流、信息公开和知识普及 。口 ( 作者 系市一 中院干
部 )
进行 了评 估 , 中国的综合指数排 名是 第 4 2位。 客观 而言 , 名次也
是 中上 游 的 。但 为什 么社 会 大众 对 我 们 的食 品 安 全 问题 还 是 不
学者在谈及风险规制 时曾指 出,公众面对风险时的非专家 反应 ,主要是 因为他们与专业人士对风险基础 事实的认 知和理 解不 同。因此, 他们对于不可知的、 非主动参与式承担 的风险是 排 斥和厌 恶的。再加之媒体对某一事件集 中报 道和传播 所引发 的新闻学上所称 的 “ 经由议题集 中而产生的心理铭印效果” , 使
不造成任何急性、 亚急性或者慢性危 害。 这是从食品科 学技术 角 度对食品安全的界 定。保 障公众 的食 品安全权 固然 需要重点查
科 学的风险交流、 信息公开、 知识普及在制止食品安全事件 扩大
化、 恐慌化方 面的积极作用。 食 品的安心 的基础 毫无疑 问是食品
本身的安全 ,但 同样 不可 忽视的是安心也来 自于 出现食 品安全
通 消费者可能最关心的 问题是 ,这些冷冻时间较 长的 肉品到底 安全 不安全 , 还能不能食 用。 但笔者从相关正式渠道还没有看到

从“僵尸肉”事件谈肉制品安全风险管理

从“僵尸肉”事件谈肉制品安全风险管理

Z HAN G Q i u . X I A0 P i n g h u i , ( 1 . I n s i t t u t e o f E x e c u i t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 C h i n a F o o d a n d D r u g A d mi n i s t r a i t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3 , C h i n a ;
张秋 ,肖平辉 . 从“ 僵 尸肉” 事 件谈 肉制 品安全 风 险管理 [ J 】 . 肉类研 究, 2 0 1 6 , 3 0 ( 1 0 ) : 4 9 — 5 2 . DOI : 1 0 . 1 5 9 2 2 / j . c n k i . r l y j . 2 0 1 6 . 1 0 . 0 1 0 .h t t p : / / r l y j . c b p t . c n k i . n e t
d e a l wi h t me a t p r o d u c t is r k i n f o r m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 a i mi n g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f o o d s a f e t y is r k ma n a g e me n t . Ke y wo r d s : me a t p r o d u c t s ; a l e r t ; is r k ; r e g u l a i t o n
Z H ANG Qi u , X/ AO P i n g h u i . R e l f e c t i o n o n me a t p r o d u c t r i s k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f o o d s a f e t y r e g u l a t i o n i n t h e a f t e ma r t h o f

安捷伦食品安全之“僵尸肉”鉴别完整自动化解决方案——基于代谢组学思想的“僵尸肉”鉴别技术平台

安捷伦食品安全之“僵尸肉”鉴别完整自动化解决方案——基于代谢组学思想的“僵尸肉”鉴别技术平台

“僵尸肉”一词,最早源于2015年6月23日新闻报道的《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一文。

“僵尸肉”由于其冷冻时间长、运输及储存条件恶劣,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发生腐烂。

而这些肉一旦被搬上餐桌,将极大地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需要对“僵尸肉”进行极为严格的管控。

在监管法规方面,目前GB 2707-2005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和GB/ T 17238-2008 《鲜、冻分割牛肉》等标准多通过感官检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但是感官检测对人的感官灵敏度有较高要求,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检测经验,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准确性及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为有效改善冷鲜肉检测当前面临的问题,急需建立科学的仪器检测方法并逐步形成检测标准来有效推动“僵尸肉”的检测与判别。

1 代谢组学用于鉴别“僵尸肉”的思路代谢组学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组间样品小分子代谢物差异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疾病发生发展、药物开发与疗效、转基因作物等。

代谢组学分为非靶向与靶向两个研究层次: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过全谱轮廓差异分析,寻找组间差异化合物并进行鉴定;靶向代谢组学进而对差异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实现大规模样品的验证及差异浓度变化动态范围的研究。

由于“僵尸肉”在冷冻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与鲜肉或鲜冻肉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化合物的组成方面也会存在显著区别。

M.K. Pettersen等学者2004年发表于Poultry Science的文章“Lipid Oxidation in Frozen,Mechanically Deboned Turkey Meatas Affected by Packaging Parametersand Storage Conditions”中指出,包装以及储存时间的差异会导致脂肪氧化水平的差异。

Amy ElizabethJohnson等学者2018年5月发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的研究文章“The Metabonomic Profilingof Chicken Eggs During Storage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中称,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应用于鉴别不同储存时间的鸡蛋,并且发现胆碱可以作为区分不同储存时间的鸡蛋的标志物。

僵尸肉照见新闻职业精神的衰退

僵尸肉照见新闻职业精神的衰退

僵尸肉照见新闻职业精神的衰退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第27期叶泉“僵尸肉”本来是一个食品安全事件,但随着剧情的连续反转和两位当事记者之间的互撕,已经越来越脱离了事态本来的走向,而演变成了一场新闻专业性话题的讨论。

事件的两位当事人都是职业记者,这就难以让人把此事当成一次普通的网络传言失真的闹剧来对待。

当剧情第一次反转时,确实令人震惊,原来人们义愤填膺地讨论了将近半个月的“僵尸肉”根本不存在,基本等同于网络谣言,这样的结果任谁也难以接受。

但随后两位记者的第二回合交锋,又让事件多次反转。

第一个报出“僵尸肉”的新华社记者站出来为自己证明,力证“僵尸肉”确实存在,而质疑者《北京科技报》资深记者再次反击,“报道没有证据不能靠脑补”。

两位记者一来一往,争论得热闹,乍看上去似乎都有道理,但细思之下却都不像是专业记者所为。

首先,什么是“僵尸肉”?两人在这个问题上争得很厉害,但可笑的是,本来“僵尸肉”就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只是一个新闻噱头,跟各种看似热闹好玩实则没有任何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差不多,在这个问题上能争出什么来呢?国家食药监总局为此还专门通报说,“在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并已全部销毁”,这是在说“僵尸肉”,还是在说过期肉?一个根本没有的概念让官方怎么回应?其次,关于两条相对的新闻是如何产生的。

当新华社记者回应质疑时,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期待,那就是拿出“僵尸肉”的照片,拿出海关查获的单据,告诉人们“僵尸肉”何时从何地走私来的,在哪个海关被查获的,具体由哪个执法者查获的。

但结果让人失望,报道者的回应除了纠缠于“僵尸肉”的概念外,就是一些道听途说。

比如,某“80 后”缉私人员说查获的冷冻肉比他的年龄还大,甚至还有1967 年的肉云云。

而质疑者的采访同样不是很靠谱,几个电话打到广西海关,回复说没有,就证明“僵尸肉”不存在了,这样的采访难以服众。

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盘点中,违规使用食品卫生事件频发,多以食品中出现异物为主,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肉制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给消费者敲响警钟。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盘点,供大家参考。

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盘点1、食品维权案例金鼎轩回炉顾客剩水丑闻曝光涉事者称压力大2017年2月15日,一条曝光金鼎轩地坛店服务员将客人没喝完的水倒回水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昨天,《记者来到视频拍摄地点回访时,该店的吴经理表示,服务员倒回去的水没有任何人碰过或是喝过。

2、餐饮卫生安全事件陕西老人吃面后身亡帮忙办丧事4人又中毒2017年2月16日陕西老汉家中吃面条死亡,村民帮忙办丧事时不料又有4人食物中毒,事件详情,佰佰安全网与您一同关注了解。

85℃三明治现活蚯蚓续官方:将依调查结果处罚本月15日,吴女士在“85度C”福州信和店买了个三明治,放到嘴巴时才发现,三明治当中竟然有一条长约5厘米的活蚯蚓,昨日,记者从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局目前还未查出活体蚯蚓的来源。

截至昨晚,事发已3日,但三明治中的活蚯蚓到底从何而来,至今不明。

东莞一电子厂多人食用扁豆食物中毒2017年2月20日晚,一家电子厂多名员工及其家属因食用未熟的扁豆,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情况。

事件具体详情,请与佰佰安全网一同关注了解。

生活中在我们食用炒菜时,一定要把食物煮熟煮透,否则生吃一些蔬菜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不良反应。

广州一中学餐后腹泻呕吐疑感染诺如病毒2017年2月27日广州真光中学大量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到医院就诊疑似诺如病毒传染。

事件详情,佰百安全网与您一同关注了解。

3、肉质品安全福喜过期肉一审两公司被罚240万元2017年2月1日上海法院依法对上海福喜肉案涉案两公司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生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罚款240万元,涉事人员均被判有期徒刑。

4、食品安全政策广东拟规定网上销售未经许可不得卖冷荤凉菜2017年2月25日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广州拟规定未经许可不得网上销售冷荤凉菜。

食品安全报道的案例分析及策略研究

食品安全报道的案例分析及策略研究

食品安全报道的案例分析及策略研究食品安全报道的案例分析及策略研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呈“井喷式”爆发,食品安全事件亦成为新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新闻媒体是公众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形塑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x取“僵尸肉”事件相关报道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媒体在报道“僵尸肉”事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2.媒体应该如何进行食品安全报道,以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僵尸肉”事件的相关报道梳理“僵尸肉”事件最早源于2015年6月23日新华社记者李丹的一篇《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文中揭露了一些来自疫区或严重过期的“僵尸肉”流入大排档、餐馆,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新京报》于24日发表评论《“70后僵尸肉”何以横行人间?》;25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登评论文章《“僵尸肉”折射监管漏洞》。

与此同时,网易、澎湃等网络媒体也纷纷跟进,“僵尸肉”事件瞬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7月9日,“食品安全参考”微信公众号发表了“食品安全资深记者”洪广玉的《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一文,质疑新华社报道严重失实,该文称通过采访发现报道中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均否认曾查处过“僵尸肉”,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通过新浪微博个人账号发文《公众利益面前,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何在?――与“资深记者”洪广玉商榷》予以回应。

“僵尸肉”事件的事实真伪目前仍无法断言。

“僵尸肉”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僵尸肉”――标签化的隐喻。

“标签化策略”,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给所报道的事件、人物贴上人们熟悉的、并形成了思维定式或刻板印象成见的事件、人物类别的标签。

“僵尸肉”正是此例。

“僵尸”一般特指人的尸体。

媒体将其隐喻成那些冷冻时间长,且肉质存在问题的冻肉。

但是,这种“标签化”可能会带来负效应:第一,追求“眼球经济”,忽视受众的心理感受。

当“僵尸”一词和食物联系在一起,难免会让读者觉得恶心。

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与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十不食”原则: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沽酒市脯不食。

”[1]食品安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连,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关注的重点问题。

“安全、健康和文明,是现代社会人们认知和传播食品安全三个重要的伦理维度。

”[2]在全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简单便捷,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便能无拘无促地连接到世界各地,信息的传播也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而降低门槛,现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

这如同哈罗德•英尼斯(HaroldAdamsInnis)所认为的那样,现阶段的传播技术呈现了“偏倚时间”到“偏倚空间”的转向。

在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报道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与形式,在新闻的时效性与深度性等多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然而从“蛆虫橘子”“、红墨水西瓜”及“僵尸肉”等虚假或有失偏颇的报道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

1全媒体时代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我国早期的食品安全报道问题主要集中在报道报喜不报忧,报道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传声筒,没能很好的起到监督员的作用。

然而,相比于早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报道,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报道则存在着三个新的突出问题,既报道的噱头化、报道的污名化和虚假消息传播报道严重。

1.1食品安全报道的噱头化现如今,有些媒体为了夺取眼球经济,骗取点击量和流量,往往用拼贴、演绎、夸大的手法炮制一些危言耸听的标题来制造噱头,充当“标题党”,以此制造轰动效应。

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僵尸肉”事件。

本来“僵尸肉”仅仅为走私冻肉,然而从新华社《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这篇报道提出“僵尸肉”一词算起,关于“僵尸肉”的相关报道便持续发酵,一时间“僵尸肉”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人们“谈肉色变”。

肉的尸僵名词解释

肉的尸僵名词解释

肉的尸僵名词解释肉的尸僵,是一个有关食品安全和营养的话题,它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肉的尸僵指的是那些被过度储存或处理,失去新鲜度和营养的肉类产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和营养两个角度解释肉的尸僵现象,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食品安全角度解释肉的尸僵问题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关注。

然而,随着肉类生产和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过度储存是导致肉的尸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延长肉类保质期的过程中,一些不合规的储存方式可能会导致肉类变质。

例如,长时间的冷冻或高温储存,会使肉类中的细菌滋生并破坏其营养成分。

其次,肉类的过度加工也可能导致尸僵现象的发生。

一些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大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

这些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不仅会破坏肉类原有的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二、营养角度解释肉的尸僵问题还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价值。

肉类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源,在饮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和加工,肉类的营养成分会出现损失和变质。

首先,蛋白质是肉类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质量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营养价值。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冷冻和高温加工,肉类中的蛋白质可能会发生变性和降解,导致其营养价值下降。

其次,肉类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容易受到尸僵现象的影响。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时间的储存和加工可能会导致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流失,从而减少了肉类的营养含量。

三、应对策略为了解决肉的尸僵问题,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食品生产者应加强对肉类的储存和加工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其次,减少对肉类的过度加工,尽量避免使用防腐剂和添加剂,以保留其原有的营养成分。

消费者在选购肉类时,应尽量选择新鲜度较高的产品,关注包装上的保质期信息,并避免过度储存和加工。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长篇报告文学】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长篇报告文学】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长篇报告文学】第一篇: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长篇报告文学】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周勍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如天之天者,斯可以。

──管仲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

──钟南山前言:吃与民族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一位资深法国营养专家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

勤苦求欲,转相欺殆。

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以宁息。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下在人脑愈来愈离不开电脑的现在,只要随便打开一家中文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食品”或“吃”等字词,结果与之最多的关联词便是“安全”和“中毒”,这对素以美食大国自负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

即就是当年曾断言:“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的民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若泉下有知,也会惴惴不安的,我想。

以“永恒之城”和“母狼乳婴”故事为标志的罗马古城,因其在历史上的强大与奢侈放纵,同时还有其对中世纪欧洲和现代西方世界影响的持续力而闻名的西罗马帝国,其突然消亡原因,一直以来都是萦绕在历代西方史学家思维间的一个千古悬疑。

而他们千百年来穷思苦究的结果,杂芜得就象人们一直以来用以形容罗马城道路四通八达的那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中数不清的“条条”一样。

而1969-1976年,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展开的挖掘工作,却意外地对解释罗马因何在公元5世纪为哥特人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克提供了一种信史的佐证:那是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罗马人的墓群,考古学家们从这里找到了450具骸骨,其中多数骨头中的含铅量,都是正常人的80倍之多,儿童骸骨则更加厉害,这些人可能全部死于铅中毒。

西罗马人对他们的优良供水系统一直引以为傲,他们通常都以铅管输送饮用水。

罗马人用铅杯喝水,用铅锅煮食,甚至用氧化铅代替糖调酒。

吃下如此多的铅,一定会全身无力。

“僵尸肉”拷问冷冻食品安全

“僵尸肉”拷问冷冻食品安全

僵尸肉拷问冷冻食品安全背景信息最近,很多人对冷冻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担忧。

特别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在家中工作,需要更多的速食品。

在这些冷冻食品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被称为“僵尸肉”的产品。

这些产品被怀疑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让很多人开始质疑这些产品的质量。

僵尸肉是什么?“僵尸肉”是指那些进口品牌的冷冻、熟食品,保存期已经超过了原配料中肉类的寿命。

这种食品一般都是通过低温保存达到食用期限,但常温下往往会有异味。

僵尸肉的安全隐患虽然僵尸肉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实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首先,这种食品往往保存时间过长,导致食品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变质。

其次,这种食品中会存在一些细菌和病毒,这些可能危及人的健康。

最后,对于一些植物蛋白,它们不能长时间冷藏,否则也会变质。

因此,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僵尸肉的检测为避免“僵尸肉”带来的伤害,很多人会对这种冷冻食品进行检测。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检测方式可以用来判断冷冻食品的质量。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主要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和重金属元素等。

如何安全食用冷冻食品在食用冷冻食品之前,建议大家购买一些可靠的产品。

另外,当你要食用冷冻食品时,先要了解冷冻食品的保存方式,根据食品的材料和保存的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判断。

遵循正确的方式进行解冻,避免繁忙的娱乐活动时冷冻食品的跨界混用。

此外,注意多留意一些常见的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尽量减少食品中的添加物等有害成分的使用。

总结由于“僵尸肉”的存在,许多人对冷冻食品的安全性表示关注。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好食品的安全检测与保障工作,确保加工的食品含有优质的营养成分。

以此来保证大家的生命健康得到了全面的保护。

因此,在食用冷冻食品之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冷冻食品的安全性,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僵尸肉”问题也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食品安全事件之僵尸肉

食品安全事件之僵尸肉

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僵尸肉”事件背后折
射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网友认为此事件反映出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严重监管缺位,有待整治。
高龄凤爪
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 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业内 人士告诉记者,某些“色香味俱 全”的鸡爪甚至有几十岁“高 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 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 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 “卖相”特别好。
起因:
2015年6月1日,长沙海关 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 打掉以黎某、钟某等分别 为首的2个涉嫌走私冻品 团伙,查扣涉嫌走私冻牛 肉、冻鸭脖、冻鸡爪等均 来至美国等国家约800吨, 价值约1000万元。据长沙 海关介绍,这是湖南历年 来查获的最大宗走私冻品 案。
• 当天在长沙共发现了3个用来存放这些走私冻品 的冷库,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冷库中堆放了大 量包装上写着外文的来源不明的冻品。黎某走私 的冻品即存放在其中的两个冷库中,通过长沙市 红星冷库的门面分销到湖南省内14个市州和全国 各地。 • 占地面积180亩的红星冷库是湖南最大的冻品批 发市场,也是湖南省主要冻品集散地。据长沙海 关保守统计,红星冷库每年吞吐量80万吨冻品中, 约1/3是来源不明的境外冻品。
走私过期冷冻肉’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此次事件在全社会具有较大影响,因
此政府部门不仅要及时回答公众疑惑,而且应当就查获过期冷冻肉的详细情况,以及可能存在漏 洞的政策和环节作出进一步解读和交代。”
对此,朱巍也认为:“此事件属于社会事件,而政府做得还不够。‘过期肉’和‘僵尸肉’性质
都一样,都不能进入市场流通。但是从传播伦理上讲,是否存在70后、80后‘僵尸肉’,则是 真假新闻的本质区别,这个时候信息公开就显得特别重要。‘过期冷冻肉’的查获情况,影响到 社会公共利益,属于法定公开事由,需立即公开,而不能等到查明真相后再公开,查明真相后公 开的是权威消息源。权威消息源和信息公开是两回事。政府在调查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同样属于 公开的范围。所以除了事件调查结果之外,政府还要向社会公开调查过程。如果政府部门仅仅强 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公开,就容易滋生谣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僵尸肉”事件折射出的食安二维度
从一篇名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开始,近期关于冷冻数十年之久的“僵尸肉”的事件持续发酵。

单从相关媒体报道中对问题的描述,就足以让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噤若寒蝉的社会大众忧惧。

微信朋友圈里有朋友打趣说:70年的拉斐喝不起,70年的凤爪还是吃得起的。

7月10日,题为《“僵尸肉”是假新闻》的帖子让这一问题成为了扑朔迷离的乌龙事件。

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三部门发布通告称,今年以来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打击冷冻肉品走私专项行动,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并且对所有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海关均依法予以销毁。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相关部门对“僵尸肉”事件的最新回应。

食品安全问题世所瞩目,国家层面将其定性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基本民生问题。

相关政府部门也为之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包括法律的修订、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和设备的充实。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布的《2015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对109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指数进行了评估,中国的综合指数排名是第42位。

客观而言,名次也是中上游的。

但为什么社会大众对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不满意?食品安全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开展?我想,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食品安全内涵的准确把握。

日本、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将“食得安全、食得安心”作为食品安全行政的目标,准确把握了食品安全在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两个基本维度。

安全和安心是食品安全权的一体两面。

我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界定为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这是从食品科学技术角度对食品安全的界定。

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固然需要重点查处和杜绝有毒有害食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但通过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信息公开、知识普及等确保公众在面临突发的、局部的食品安全问题或事件时的心理安宁权、知情权也非常重要。

纵观“僵尸肉”事件处置始末,可以说我们的食品安全行政离实现食品的安全和安心还有距离。

单就“僵尸肉”这一概念而言,它显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食品术语。

结合媒体报道的描述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回应来看,所谓的“僵尸肉”应该是指存储时间较长,已经超过或可能已经超出保质期的冷冻肉品。

抛开“僵尸肉”、冷冻肉、过期肉这些概念不谈,我想,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可能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冷冻时间较长的肉品到底安全不安全,还能不能食
用。

但笔者从相关正式渠道还没有看到对“僵尸肉”这一不科学概念的纠正,对冷冻肉在何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危害身体健康因素的解释,也没看到对食品保质期与食品安全之间关系、公众如何选择冷冻肉品等基本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

学者在谈及风险规制时曾指出,公众面对风险时的非专家反应,主要是因为他们与专业人士对风险基础事实的认知和理解不同。

因此,他们对于不可知的、非主动参与式承担的风险是排斥和厌恶的。

再加之媒体对某一事件集中报道和传播所引发的新闻学上所称的“经由议题集中而产生的心理铭印效果”,使得某一食品安全事件的波及效应呈放大状态。

食品安全事件的“公共事件化”往往使有关部门疲于救火,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舆情监测或者运动式执法,却恰恰忽略了及时、全面、透明、科学的风险交流、信息公开、知识普及在制止食品安全事件扩大化、恐慌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食品的安心的基础毫无疑问是食品本身的安全,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安心也来自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和权威的
声音。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维系和建立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促进和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正确认知,离不开对安全和安心的悉心维护。

食品安全治理需要一个理性平和的社会环境作为支撑和积淀,有关部门要学会跟社会公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方法就是公开透明、科
学理性而又及时的风险交流、信息公开和知识普及。

(作者系市一中院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