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5]龙颖波, 贞铭 . 田信 息化 若干 问题研 究[]计 何 油 J.
起来建立全国性的油田信息网络 , 并为各单位提取数据提供
服务 ,达到资源共 享,提高工作效率 。
33 .缺乏统一的信息 系统规划
算机光 盘软件 与应用,0 05 2 1 ()
作者简介 :
我 国 油 田信 息化 建 设还 存 在着 许 多 问题 ,如 各地 区 的油 田各 自为政 ,分别 安排 科研 经 费进 行 技术 革新 ,造
5 2
资源和伴生资源 、非油气矿藏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生产业 调整生产策略 ,确保油田生产 的有序运行 。
组织 、生产 、营运 、监控等各部 门都能有预见性 的处理 各
中国信息界
2 1年第0 期 总第2 1 02 1 0 期
实践与应用
种突 发状 况 ,使得 油 田内部 各部 门按照 建设规划有 序进行 不 严 密 的系统 成 为一 盘散 沙 ,这 种恶 性 竞争 严重 制 约 了 生产经营活动 ,确保生产 的安全性 。 油 田信 息 化 的 发 展 。 统 一 的 信 息 化 管 理 制 度 是 解 决 这
促 进 油田勘探 开 发技术和 管理技 术不 断完善 的现 代化 工程 。本文主要通过 对我 国长庆 油 田勘探 开 发技 术、 管理技 术等方 面的分析 ,全面描 述 了油 田信 息化建 设带来 的优 势 ,提 出需要 注意 的问题 。 关键词 :长庆 油田 信 息化建设 勘 探开发技术
田的发展趋势做 出准确的判断 ,并 形成规范化管理 。长庆 油 田的数据库形 成了档案信息 的全 面数字化 ,实现 了文书
成 ,使 内部 的勘探开发技术 与外部的生产销 售活动连为一 体 ,地质数 据和管理数据都 能通过 网络进行 接收 、处理 , 大大降低了运 营成本 , 便于 国家集 中管理 。

中石化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石化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 组织编制了信息标准代码体系表,编制发布340多万条标准信息代码。 ➢ 完善了信息标准化代码体系, 拓展了3大类36项标准化代码, 扩充各类代码29.8万条;
➢ 初步形成了油田信息化标准框架,发布了54项油田勘探开发信息标准。
一、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基础层面
1.3、基础设施
3、信息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保障了信息化深入发展。
➢非常规等业务模型 扩展 ➢成果数据管理规范 完善与试点验证 ➢数据质量管理模型 设计与应用 ➢经营数据对接技术 研究与验证 ➢应用服务模型框架 构建等。
2006-2008年
2009-2011年
2013-2014年
二、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2.1、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 1、数据模型标准 — 分析成果和建设成果
目录
一.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 二.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石化紧紧围绕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开展信息化工作,坚持 “六统一”方针,积极推进以ERP 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与深化应用工作。
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以分散建设为主的阶段
模型优化及应用
模型前期研究
➢提出数据模型标准 ➢研究可行性 ➢国际标准研究 ➢国际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确定了发展路线
2005-2006年
模型一期建设
➢原型试验 ➢胜利油田梳理业务 ➢业务模型建立 ➢逻辑模型设计 ➢针对数据中心建设的 数据模型验证 ➢形成东部油田模型
模型二期建设
➢针对西部、长输、海洋 业务的模型扩展 ➢针对勘探开发专业数据 库的模型支持 ➢数据资源管理编目建立 ➢大块数据专项管理 ➢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得 到模型支持和验证。

中石油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建设规定

中石油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建设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规定(试行)2011-12-08发布2011-12-08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前言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精神,“十一五”期间,各油气田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油气田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五”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五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其它技术的逐渐成熟,全面启动油气田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化管理,是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安全环保、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控制生产用工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油气田开发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中国石油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是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定在总结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兼顾各油气田地域、建设模式、工艺技术、管理方式等差异,为规范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指导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控制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油气田地面建设和管理水平而编制。

本规定共分9章,1个附录。

第1章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总则;第5章油气田生产运行数据采集;第6章自控系统;第7章电力系统;第8章通信系统;第9章安防系统;附录A。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和归口。

编制单位: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主要起草人:汤林何毅李东升徐晶何文波李峰黄永忠刘祎班兴安丁建宇夏政赵雪峰汤晓勇张德发林罡相大为任晓峰刘成文蒋亚锋商永滨张超赵玉君胡国庆景志远李红岩何玉辉庄清泉宋成文王愔王胜利王延辉吴廷友宋星润杜树斌钟小木姚春唐胜安林成玲刘波刘兵李鹰连伟李浩傅贺平本规定于2011年12月首次发布。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规定(试行) 》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规定(试行)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规定(试行)2011-12-08发布2011-12-08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前言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精神,“十一五”期间,各油气田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油气田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五”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五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其它技术的逐渐成熟,全面启动油气田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化管理,是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安全环保、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控制生产用工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油气田开发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中国石油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是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定在总结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兼顾各油气田地域、建设模式、工艺技术、管理方式等差异,为规范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指导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控制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油气田地面建设和管理水平而编制。

本规定共分9章,1个附录。

第1章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总则;第5章油气田生产运行数据采集;第6章自控系统;第7章电力系统;第8章通信系统;第9章安防系统;附录A。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和归口。

编制单位: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主要起草人:汤林何毅李东升徐晶何文波李峰黄永忠刘祎班兴安丁建宇夏政赵雪峰汤晓勇张德发林罡相大为任晓峰刘成文蒋亚锋商永滨张超赵玉君胡国庆景志远李红岩何玉辉庄清泉宋成文王愔王胜利王延辉吴廷友宋星润杜树斌钟小木姚春唐胜安林成玲刘波刘兵李鹰连伟李浩傅贺平本规定于2011年12月首次发布。

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构建与实现

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构建与实现

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构建与实现摘要:结合油气管道工程生产运行管理实际,围绕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基本内涵,重点从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生产运行管理子系统等三个方面就建立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进行了论述,旨在实现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可视化、功能化、数字化,以满足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生产监控、设备管理的需要,持续提高生产运行与管理水平,从而为提升生产运行效率与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术保障。

关键词:生产运行管理;管理系统;油气管道如何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生产运行效率,事关油气集输企业能否保证稳定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方式的转变,持续提升生产运行质量,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油气管道生产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本文拟结合油气管道生产需要,就建立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作一探讨,旨在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建设,推进油气管道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指挥协调、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技术支持可视化、功能化、数字化,为提高生产运行效率与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术保障。

1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基本内涵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实体油气管道的虚拟表示,能够汇集该油气管道生产的自然和人文信息,人们可以对该虚拟体进行探查和互动。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石油地质、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等有关专业,旨在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进行生产运行与管理信息的采集;深化应用软件实施,更好的完成信息处理及应用,快速高效地解决各种生产运行与管理问题;建立更为便捷的信息开放和共享平台,更好的实现生产运行管理信息间的互联互通,为油气管道生产运行与管理提供便利、快捷的指挥通道。

2基于数字化的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现基于数字化手段的支撑,笔者拟结合油气管道生产运行与管理实际,建立并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形成数字化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浅析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浅析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浅析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思路文|祖智慧 伊春涛这篇文章利用对油田数字化的建设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并且详细分析了油田数字化建设工作当中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的要求和建设的途径,本文还以某个油田的油田数字化建设为例,来进简单的举例说明,并且对比数字化实施前后的在生产方式方面的区别,对数字化建设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安排进行最终的明确。

一、油田数字化的建设目标在勘探开发与管理类的领域中,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因为在油气生产运行中的工作需要,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手段包括对生产操作自动化的实现和对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使劳动组织用工得到优化,让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服务油田生产的工作中。

我们开展这些工作想要做到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提高生产产量,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减少能量损耗,并且降低运行的成本。

就目前而言,各大油田企业现在十分想要让自己的公司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就是开展相关数字化建设。

因为我们需要关注生产油气过程的全部细节,所以建立一个覆盖全部油田的一整套物联网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一套物联网系统,最终将会被建立,自动采集相关的生产数据、对关键过程进行连锁控制、工艺的流程将得到可视化的展示、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也会随之被实现。

对油田进行管理的新模式“不需要有人留下来值班、监控室全天24小时无死角、对层级进行简化等等”这些都会被实现。

对高效的集成设备进行采用,将优化油气处理、集油、注水以及污水等主体的工艺流程的工作进行实现,将极大程度提升工艺流程在进行过程中的效率,而且省了许多需要人为控制的生产环节,不过现如今,对绝大多数的油田企业来说,实现数字化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而且远程的仪表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对数据进行抄录和监测都是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完成的,这样就造成了生产效率降低,而且劳动的强度也被提高了,需要用到的工作人员也变多了。

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摘要:油气田设备在生产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油田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些优化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建议,力求不断降低油田的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

关键词: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优化建议1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内涵油气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将油气田设备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加工、计算与处理,从而转变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企业经济利益下降,从管理层面上提高企业实力。

油气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同时信息化管理需要根据油气田设备的规模与数量来设计,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从而不断地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此外还要掌握企业结构、内部环境,了解产业链,从而确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油气田设备管理现状根据现状调查发现,目前油气田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效率低、资料不齐全、故障诊断难等问题。

油气田设备一般按公司、厂、管理区三级管理,管理部门既有主要负责内部的统筹、采购管理的部门,还有管理设备工艺、生产等部门,同时还有对设备进行监督管理、维修、检测等部门,此类工作内容相对分散,未能完全协调运作的状况导致了设备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油气田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资料不完善等问题,与设备相关的清单、台账信息、技术档案的建立工作尚不完善,设备资料分散,特别是有些设备使用时间较长,资料丢失,仅靠设备铭牌了解情况,很大程度上为设备维修更换带来了困难,降低了管理效率,也影响了生产效率。

在设备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还体现在设备故障的发现和处理能力较弱。

设备故障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理论学科和知识众多,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设备故障发现和处理方法。

石油企业“四化”建设与生产运行管理创新研究

石油企业“四化”建设与生产运行管理创新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1期No.01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有效提高了各个领域的生产效率。

在石油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中也广泛应用到了信息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随着石油企业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石油企业“四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管理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凸显。

石油企业更加认识到“四化”建设,特别是其中的信息化建设在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对提高其施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石油企业“四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管理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以“四化”建设为契机,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推进生产运行管理创新,探索如何对信息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进而更好地适应生产的具体工作要求,提高管理效率。

一、石油企业生产运行与“四化”建设现状我国石油企业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近些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但在部分业务板块,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较低,不能有效运用于提高工作效率中,影响了石油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整体领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

这需要石油企业,特别是生产施工单位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石油企业生产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来适应石油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以此来提高石油企业生产运行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石油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中,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情况下,要着重加快信息化建设。

当前,石油企业“四化”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石油企业“四化”建设也还存在与生产管理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确实在数据传输、远程监控等方面见到了实效。

但是,生产一线员工认为,信息化不但没有为基层减负,反而给基层增负。

主要原因是,目前多个平台运行,生产一线本身生产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每天要填报的网络平台多达5个,而主要问题是不同平台的栏目顺序、填写方式不一样,相同的内容不能进行批量处理,从而在资料编辑、提交方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油气田生产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油气田生产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油气田生产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摘要:想要实现生产模式转型,应结合数字化转型背景,强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借助精简管理流程及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促进生产现场有关设备的自动控制以及数据的自动分析,给油气田区域集中管理建立良好的环境。

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自动设备减少现场工作量,健全人资配置,确保生产系统安全运行,增加生产效率及水平,实现“智慧油气田”建设。

关键词:油气田;生产管理;数字化技术引言:某油气田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定位、信息共享运用等涉及生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管理模式革新及核心能力增强,推动站场集中管理模式,强化无人值守站构建,促进生产及管理模式更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基于集中管理模式构建及应用,井站达到无人值守,大大减少操作频次,减少用工。

达到效益及管理水平双重提高,极大保障生产系统正常运转。

1.油气田生产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基于数字化转型架构,围绕各项管理要求,支撑场景落地。

某油气田构建了监控与信息收集系统,覆盖了核心站场及管网,用来传输及处理信息。

引入数字化技术,达到设备智能管控及信息智能收集、处置。

优化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报警功能,达到油气田开发自动化管理。

使用集中管理+无人值守模式,由站场对井站进行集中管理,分区达到联锁控制,围绕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比如周边危害探测。

站场是片区的中枢,承担着多项任务,其中包括安全管控、人员调配等,管理全部生产站场。

为体现集中管控功能,达到安全平稳生产,需要围绕多个方面引入数字化技术来调整,比如,现场信息收集、腐蚀监测等。

2.数字化管理实践应用(1)现场数据采集。

结合生产管理来看,由有人值守站变成无人值守站,在确保安全管控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全面优化,给油气田区域集中管理建立了良好的环境。

想要精准、及时了解现场生产状况,应建设一系列现场仪表和变送器,把压力、温度及阀门开关等重要控制参数发送给SCS开展集中处理。

浅析油田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

浅析油田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

浅析油田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1. 引言1.1 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油田信息化建设在当今石油行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油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油田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

油田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效率,提升油田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油田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勘探开发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帮助油田提高生产力,增加产值。

油田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油田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油田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油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油田管理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油田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国油田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比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信息化应用范围和效果等方面。

油田信息化建设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滞后和薄弱的情况。

在油田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够高效的情况,导致油田信息化建设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油田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思考,导致信息化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协同。

我国油田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实施,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油田信息化建设与油田管理和生产的无缝对接。

2.2 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油田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油田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展示,从而实现对油田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智能化支持。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传输: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数据,包括生产、地质、工程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生产管理的主要手段。

在油气生产行业中,信息化技术在生产管理中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入手,探讨该行业建设信息化系统所需具备的技术能力。

1. 前置技术以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具备以下前置技术:1.1 计算机基础知识建设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油气生产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规划。

1.2 数据库知识油气生产企业生产的各种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数据库知识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能。

熟悉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在产生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1.3 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互联网技术是企业进行内外部信息交流的基础。

了解互联网的使用原理和技术标准,能够使企业建设出更加高效的信息系统。

2. 软件技术要求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软件技术能力,包括:2.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结构和应用模块,方便企业进行生产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2.2 程序编写能力制定好的信息系统方案需要通过具体的程序编写实现。

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进行逐步推进的信息系统建设,并能够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和优化。

2.3 网络技术应用油气生产企业运营管理需求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网络技术进行应用。

企业应该选择好资源,进行有目的性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3. 硬件技术要求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相应的硬件设施,包括:3.1 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需要一个坚固的数据库,企业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3.2 网络设备建设信息化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络高速传输线等,以保证信息能够流动畅通和运行稳定。

信息化提升油气集输管理效能

信息化提升油气集输管理效能

信息化提升油气集输管理效能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油气集输管道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是当前大多数企业选择使用的最主要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油田油气集输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信息化提升油气集输管理的效果。

标签:信息化;油气集输;管理效能前言:在油田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油气集输管道的有效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油田企业的效能发挥。

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受到环境、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网络体系表现。

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信息化油气集输管理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当前油气集输管道管理中的现状(一)基础数据不规范在当前的油气集输管道管理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油气管道使用,在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管理数据的不规范。

首先,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管道使用,导致早期的管理数据记录不全面,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产生较大的出入,造成问题。

其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岗位调动,或者工作能力有限,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导致相关的数据出现丢失、混淆和错误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油气集输管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管道标码、地面标识物不清在当前的油气集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管道都设置在空闲的郊区位置,周围一些标志性的物品或者记号很少或者没有,或者在某些位置进行了相关的标识设置,但是由于郊区的发展,标识物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丢失或者损毁的现象,不利于更好地进行管道管理。

在另一方面,由于油气管道在具体的使用中,分别属于不同的企业,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多家公司管道的铺设,一定要对管道进行明确的标码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标码不清楚的现象,导致发生故障的时候,维修效果和维修质量都大打折扣,影响了油气集输管道管理水平。

(三)管道使用、检修记录缺失在当前油气管道的管理过程中,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最初设计的适用性质存在不一样的现象,比如最初设计的管道是进行石油运输的,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造成管道的使用情况发生了改变,而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这些重要的数据进行记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QSY201722-201420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

QSY201722-201420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1722—2014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Oil & gas production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construction standard2014 - 8 - 22发布 2014 - 10 - 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Q/SY 1722—2014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3)5架构与功能 (3)6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 (8)6.1一般要求 (8)6.2现场仪表技术要求 (8)6.3RTU技术要求 (9)6.4通信模式要求 (9)6.5井场数据通信接口要求 (9)6.6站库控制系统接口要求 (9)6.7监控系统要求 (10)6.8组态界面设计要求 (10)6.9视频监测系统要求 (11)7数据传输子系统 (11)7.1一般要求 (11)7.2性能要求 (12)7.3技术选型 (13)7.4设备选型 (13)8生产管理子系统 (14)8.1一般要求 (14)8.2系统平台 (14)8.3关系数据库 (14)8.4实时数据库 (14)8.5系统硬件 (15)8.6系统部署 (15)9数据管理 (15)9.1一般要求 (15)9.2数据交换频率 (16)9.3实时数据交换协议 (16)9.4实时数据标签命名 (16)9.5关系数据库设计 (20)9.6属性类数据编码 (22)9.7系统内部接口 (22)9.8生产管理子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 (23)IQ/SY 1722—201410信息安全 (23)10.1一般要求 (23)10.2物理与设备安全 (23)10.3网络安全 (24)10.4服务器与操作终端安全 (24)10.5应用系统用户管理及身份认证 (24)10.6无线传输数据安全 (24)10.7数据库安全 (25)11施工要求 (25)11.1一般要求 (25)11.2施工细则 (25)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监控功能规范 (28)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产管理子系统功能规范 (37)附录C(规范性附录)ZIGBEE PRO传输要求 (47)附录D(规范性附录)WIA传输要求 (54)附录E(规范性附录)RTU数据存储要求 (60)附录F(规范性附录)井场无线通信模式 (84)附录G(规范性附录)A11-GRM无线协议构成 (92)附录H(规范性附录)组态界面及功图数据处理要求 (107)附录I(规范性附录)视频监测系统质量及功能测试 (113)附录J(规范性附录)视频监测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15)附录K(规范性附录)无线通信技术性能参数对比 (117)附录L(资料性附录)无线通信技术适用范围 (119)附录M(资料性附录)不同地理环境的通信技术选型 (120)附录N(资料性附录)油气生产物联网可用频谱资源 (121)附录O(规范性附录)实时数据标签命名规范 (122)附录P(规范性附录)视频WEB SERVICE接入规范 (127)参考文献 (130)IIQ/SY 1722—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篇一:中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辅导材料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辅导材料企业改革管理部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序言................................................. . (3)一、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概述 (4)二、建设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的意义 (5)三、建设标准化制度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6)四、标准化制度体系架构 (6)(一)以业务分类为基础进行制度分类别 (6)(二)以合用范围为依据划分制度层级 (13)(三)以业务管控深度为尺度明确制度类型 (16)(四)制度层级与制度类型的联动 (17)(五)标准化制度模板 (19)五、制度管理内容及运行机制 (23)(一)各级管理部门职责及要求 (23)(二)制度规划与计划管理 (24)(三)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 (25)(四)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27)六、制度管理信息化 (2)8(一)制度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29)(二)制度编码规则 (29)七、企业层面制度标准化改造方法及步骤 (30)(一)总体要求................................................. .30(二)具体改造步骤 (31)(三)标准化制度模板应用说明 (32)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辅导材料叙言近年来中国石化的体制机制、业务组合、市场布局、产品型态与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状况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力争实现“用 10 年时间,将中国石化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目标,党组提出了塑造中国石化管理模式的要求,特殊是苏总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统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按照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不断整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争取用三年摆布时间逐步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化制度体系。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先进理念的统领下,结合企业实际,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已经正式印发实施。

中海油信息化建设

中海油信息化建设

中海油信息化建设背景中海油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的重要子公司,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相关技术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油气公司之一,中海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海油作为一个大型的石油企业,其业务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优化生产和供应链流程,同时能够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业务风险。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中海油信息化建设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进而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强化业务流程的优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

2.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3.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协同办公、知识管理等工作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协作效能。

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粘性。

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海油信息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内容:ERP系统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一种集成式、多模块企业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支持企业各种业务、管理、信息处理和决策活动。

在中海油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采购、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设施,它通常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和相关的运维管理人员。

中海油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中心建设包括硬件设施的选型和搭建,以及软件的配置和运维管理。

数据仓库建设数据仓库是企业数据集成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分散的、异构的数据存储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数据仓库。

油气业务QHSE_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应用

油气业务QHSE_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应用

2023年3月第26卷第5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r.,2023Vol.26,No.5油气业务QHSE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应用徐雯琦,张华义,张桂凤,李禹呈,赵 涵,黎 萌,吴 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各油气田生产运行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有效应用已成为提升公司管理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目前,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在作业区推广应用,公司作业区基本已实现生产经营业务信息化管理,但QHSE管理仍依赖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岗位职责不清晰,业务流程不规范,数据台账分散,沟通协调困难,难以有效支撑作业区数字化管理流程。

根据公司QHSE标准化建设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扭转现状,依照作业区标准、制度、职责等建立以QHSE风险管控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将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融合,提升“两个现场”的管控能力,将QHSE管理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QHSE管理;风险管控;安全管理工具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05.046[中图分类号]F272.7;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05-0174-070 引 言随着信息化建设在油气田生产各领域的不断深入,将QHSE(Quality,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管理体系进行信息化、数字化融合是石油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QHSE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都在摸索建立数字化的QHSE管理体系,以美国的ESS公司最具代表性。

美国ESS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HSE 系统提供商,提供了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完整、最强大的软件系统,具有数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和支持HSE[收稿日期]2022-08-27[作者简介]徐雯琦(1987— ),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

中石油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建设规定

中石油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建设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规定(试行)2011-12-08发布2011-12-08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前言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精神,“十一五”期间,各油气田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油气田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五”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五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其它技术的逐渐成熟,全面启动油气田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化管理,是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安全环保、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控制生产用工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油气田开发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中国石油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是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定在总结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兼顾各油气田地域、建设模式、工艺技术、管理方式等差异,为规范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指导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控制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油气田地面建设和管理水平而编制。

本规定共分9章,1个附录。

第1章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总则;第5章油气田生产运行数据采集;第6章自控系统;第7章电力系统;第8章通信系统;第9章安防系统;附录A。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和归口。

编制单位: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主要起草人:汤林何毅李东升徐晶何文波李峰黄永忠刘祎班兴安丁建宇夏政赵雪峰汤晓勇张德发林罡相大为任晓峰刘成文蒋亚锋商永滨张超赵玉君胡国庆景志远李红岩何玉辉庄清泉宋成文王愔王胜利王延辉吴廷友宋星润杜树斌钟小木姚春唐胜安林成玲刘波刘兵李鹰连伟李浩傅贺平本规定于2011年12月首次发布。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定稿)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定稿)

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贯彻落实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相结合,通过对油气生产管理分类实施可视化改造、自动化升级、智能化建设,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1.效率、效益原则。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为出发点,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促进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转变。

2.实用、简便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设施,按照实用、简便原则开展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提升对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促进作用。

油气水井巡井和输油管线巡护工作推行可视化;新建区块生产装置配套自动化;海上油气田、高含硫气田推进智能化。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各企业要按照股份公司的统一要求,对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结合油田生产和经营管理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建设。

采油管理区建设不到位的区块暂不实施、处于亏损状态的油气区块暂不实施,方案不落实、效益不明确的区块暂不实施。

4.继承创新、集成整合。

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油公司油气生产信息化经验和技术成果、整合油气田已有的工艺技术设施和信息技术资源,实现工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

(三)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面实现油气生产过程可视化、生产运行状态全面感知、生产实时监控和高效运行指挥,全面提高油气生产管理水平,促进油田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组织与管理1.集团公司成立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协调小组,油气勘探开发公司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

(1)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协调小组由主管上游工作的集团公司领导担任组长,信息化管理部、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领导担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确定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统筹组织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决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审查各分公司生产信息化实施计划;组织实施过程检查、项目评估和验收;指导人才培训和宣传工作。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

附件1: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2014年11月目录1 适用范围 (6)2 规范引用文件 (6)3 新油气田技术要求 (7)3.1 网络系统 (7)3.1.1有线网络 (8)3.1.2无线网络 (8)3.1.3网络安全 (8)3.1.4相关设备 (8)3.1.5通讯协议 (9)3.2 视频监控 (9)3.2.1 井场视频监控 (10)3.2.2 站库视频监控 (11)3.2.3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 (12)3.2.4 海洋平台监控 (12)3.2.5 油区安防监控 (12)3.2.6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13)3.3 数据采集与控制 (15)3.3.1 井场 (16)3.3.2 增压泵站 (20)3.3.3 接转泵站 (21)3.3.4 联合站 (23)3.3.5 注水站 (29)3.3.6 配水间 (32)3.3.7 注汽站 (32)3.3.8 配制站 (35)3.3.9 集气站、增压站、输气站 (35)3.3.10 天然气处理厂 (35)3.3.11 高压凝析油气田处理厂 (40)3.3.12 变电站 (41)3.3.13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41)3.3.14 智能控制 (41)3.3.15 仪表选型 (42)4 老油气田技术要求 (49)4.1 网络系统 (49)4.2 视频监控 (49)4.3 数据自动采集 (50)5 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 (50)5.1 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硬件 (50)5.1.1 采油(气)管理区 (50)5.1.2 采油(气)厂 (52)5.1.3 分公司 (53)5.2 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软件 (53)5.2.1 软件建设要求 (53)5.2.2 数据存储 (54)5.2.3 系统安全 (56)6 运维管理 (57)6.1 基本要求 (57)6.2 生产运维 (57)附录1:ZigBee传输要求 (59)1. 概述 (59)2. 无线模块初始化要求 (59)3. 数据链路层 (62)附录2:WIA传输要求 (73)1. 协议结构 (73)2. 无线模块物理接口 (74)3. 无线模块应用接口协议 (76)附录3:RTU数据存储要求 (82)1. 远程终端单元存储地址 (82)2. 油井运行采集控制数据存储地址 (87)3. 气井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 (107)4. 采注计量站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 (118)5. 其它井、站场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 (141)附录4:通讯模式 (141)1. 概述 (141)2. 单井通信模式 (142)3. 多井集联通信模式 (143)4. 仪表与井口控制器(RTU)/井口控制单元通信 (145)附录5:GRM无线协议构成 (152)1. GRM无线协议说明 (152)2. GRM无线协议定义 (153)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范了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络系统、视频监控、数据自动采集与控制、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运维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2014年11月目录1适用范围32规范引用文件33新油气田技术要求43.1网络系统43.1.1有线网络53.1.2无线网络53.1.3网络安全53.1.4相关设备53.1.5通讯协议63.2视频监控63.2.1 井场视频监控63.2.2 站库视频监控73.2.3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83.2.4 海洋平台监控83.2.5 油区安防监控83.2.6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83.3数据采集与控制103.3.1 井场113.3.2 增压泵站143.3.3 接转泵站153.3.4 联合站163.3.5 注水站203.3.6 配水间223.3.7 注汽站233.3.8 配制站243.3.9 集气站、增压站、输气站253.3.10 天然气处理厂253.3.11 高压凝析油气田处理厂283.3.12 变电站293.3.13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293.3.14 智能控制293.3.15 仪表选型304老油气田技术要求354.1网络系统354.2视频监控354.3数据自动采集355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355.1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硬件355.1.1 采油(气)管理区355.1.2 采油(气)厂375.1.3 分公司375.2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软件385.2.1 软件建设要求385.2.2 数据存储385.2.3 系统安全406运维管理406.1基本要求406.2生产运维41附录1:ZigBee传输要求421.概述422.无线模块初始化要求423.数据链路层44附录2:WIA传输要求521.协议结构522.无线模块物理接口523.无线模块应用接口协议54附录3:RTU数据存储要求591.远程终端单元存储地址592.油井运行采集控制数据存储地址623.气井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754.采注计量站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835.其它井、站场远程终端单元数据存储99附录4:通讯模式991.概述992.单井通信模式993.多井集联通信模式1004.仪表与井口控制器(RTU)/井口控制单元通信103附录5:GRM无线协议构成1081.GRM无线协议说明1082.GRM无线协议定义109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范了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络系统、视频监控、数据自动采集与控制、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运维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

2规范引用文件GB 15599-200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 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493-200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上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15-2009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622-2010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1071-2006 IP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要求YD/T 1099-2013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YD/T 1255-201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YD/T 1385-2005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YD/T 1434-2006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YD/T 1627-2005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YD/T 1629-2007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YD/T 5040-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SH/T 3521-2007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 3104-2000 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SY/T 0090-2006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SY/T 0091-2006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SH3005-1999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3新油气田技术要求3.1网络系统网络传输系统为生产指挥、数据传输、视频图像传输和远程监控等提供安全可靠的通讯。

网络系统按功能分为:工控网、视频网和办公网。

工控网主要传输各类生产参数、报警信息和控制指令;视频网主要传输视频图像信息和语音数据;办公网主要传输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

网络传输系统要建立主用通信、备用通信、应急通信机制。

网络系统以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在有线传输无法达到的地方采用无线网桥、公网等其他通讯方式作为补充。

系统要求技术先进、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并能适应油气田业务发展的需求。

网络传输系统应做好充分的网络安全防护。

3.1.1有线网络当网络的传输距离小于等于90m时,通信线缆可选用室外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大于90m时或主干通信线缆应选用单模光缆。

光缆应根据现场施工环境选择直埋光缆、架空光缆、管道光缆等。

井场终端接入光缆的芯数应不少于8芯(2芯接入工控网,2芯接入视频网,其余备用);主干光缆的总芯数不应少于终端接入节点数量的6倍。

为保证网络的稳定可靠,光缆在敷设时应尽量使用光交接箱进行无源方式跳接,同时应在不同的物理路由上为主干链路设置备份链路。

3.1.2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有线网络的补充,包括:无线网桥和公网链路两种方式。

3.1.3网络安全油气生产运行数据网应单独组网,工控网与视频网、办公网之间不能直接互联,两者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措施实现安全隔离。

利用公网接入的,要在公网与企业网之间做好网络安全防护。

光纤通信宜构建传输环网,在物理链路上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骨干光纤传输系统设备的关键部件应采用“1+1”热备份保护方式。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油气生产运行数据和视频图像传输需要。

3.1.4相关设备3.1.4.1交换机站场内使用的汇聚交换机应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应具备千兆/百兆接入能力,支持光、电以太网接口,支持远程网管。

井场、站场使用的终端接入网络设备应采用工业光纤收发器或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并具备百兆接入能力,支持光、电以太网接口,重要节点设备应支持远程网管功能。

3.1.4.2 RTU、PLC(1)井场、阀室及小型站场应设置RTU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2)丛式井场应设置一套RTU,单井井场与相邻井场距离较近时,RTU宜共用设计;RTU 宜与通信、监控、供电设备共用安装杆。

(3)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信号宜直接进入RTU独立设置的I/O卡件,上传至所属站场监控系统进行报警。

(4)RTU应选择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技术成熟的工业产品,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通信能力,并根据要求具备数据采集、数学及流量计算、逻辑控制、数据时间标志、24h的数据存储和历史数据回传等功能。

(5)中型站场的监控系统宜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

3.1.5通讯协议以近期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信息化业务的发展需要。

为井口控制器(RTU)、井口控制单元及无线仪表设备所制定统一的“仪表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应含以下内容:厂商代码、仪表类型、仪表组号、仪表编号、通信效率、电池电压、休眠时间、仪表状态、工作温度等。

详见附录3.2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选用的摄像机、硬盘录像机、视频监控平台软件等均应满足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标准要求。

视频图像采用H.264算法进行编码压缩,视频经编码压缩后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并存储在专用的视频存储设备中。

视频资料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天,超期录像能够自动覆盖。

3.2.1井场视频监控井场视频监控系统要能实现对井场的视频图像采集和周界防范报警。

当发生闯入报警时,系统可以自动或人工向井场喊话,对闯入者进行警示。

系统由摄像机、补光灯、防水音箱、通信立杆、自保设备和通讯箱等设备组成。

对于有严格防爆要求的井场,所选用的设备要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

3.2.1.1摄像机井场视频监控摄像机应选用高清红外网络智能摄像机,有效像素不低于130万像素,光学变焦范围不小于18倍。

能实现对半径不低于200米的范围进行有效监控。

摄像机应具备智能分析报警功能,当井场有人员和车辆进入时,发出报警信息,并跟踪进入井场人员和车辆的运动。

3.2.1.2补光灯补光灯应采用防水设计,同时考虑节能要求。

补光灯应实现定时自动开关、远程手动开关、报警联动开关的功能。

3.2.1.3防水音箱音箱应采用内置功放,防水设计,适合室外环境使用,发声功率不低于15W,确保语音在井场范围内可以清晰听到。

3.2.1.4通信立杆通信立杆要按照“三化”工作要求进行建设,保证摄像机的视野范围满足全覆盖监视的要求。

3.2.1.5通讯箱通讯箱负责给视频设备供电和视频网络传输。

采用背箱式室外箱体,底部进线,应具备防雨、防尘、防高温、防雷、防腐蚀以及较好的防盗和防破坏功能。

箱体和通信立杆需统一接地。

箱体的尺寸、颜色、标识、安装位置应按照“三化”要求进行统一。

3.2.2站库视频监控站库视频监控主要是实现站内重点设备、关键部位以及站库周边的视频图像采集和周界防范报警。

对于有严格防爆要求的站场,所选用的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3.2.2.1摄像机站库周界采用网络高清红外枪型摄像机,室外其他区域监控采用网络高清红外智能摄像机,室内重点设备和关键部位的监控采用网络高清红外摄像机或者网络高清红外摄像机。

周界防范可选用具备智能分析报警功能的摄像机。

室内监控应涵盖各种泵、阀组、锅炉以及其他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室外监控应涵盖站库周界、分离器区、加热炉区、脱水区、罐区、原油稳定区、天然气冷却区、天然气外输区等其他重点关键区域。

3.2.2.2视频存储监控点少于等于4个的站库,不设专门的录像存储设备,将视频信号直接传输。

监控点数量较多的站场,可部署网络硬盘录像机,对站场内的监控图像进行本地存储,再上传,录像质量及存储空间应满足720P*25fps*30天。

3.2.2.3语音喊话无人值守站场可根据需要部署语音喊话系统。

音箱与摄像机音频输出口连接,室外设备应有防水设计。

3.2.3施工现场视频监控钻井井场、作业井场等甲方单位负有监督责任的重点施工现场应安装由高清网络摄像机和无线网络组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并具备语音喊话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