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声音也能通过真空传播?

声音也能通过真空传播?

声音也能通过真空传播?近期,《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足以撕掉全世界物理课本的研究:声音能够在真空里传播!我们初中的物理课本说: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所以真空中是无法传播声音的。

到高中之后,我们的物理书又进一步解释道:声音的本质是物质分子的振动所引起的一种波,因为真空是空的,当然也就没有物质分子的振动,所以振动的声波就传不过去。

实验事实是不会错的,那么我们的教科书错了吗?其实在上面这段话里,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真空是全空的。

但是,在量子世界里,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真空里到底有什么?这和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有什么关系?别急,我们马上就来说一说关于“真空不空”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将会看到,真空里的东西不但能传播声音,还是让壁虎能够趴在墙上的原因,更是大名鼎鼎的霍金辐射(也称黑洞辐射)的源头。

弹簧与小球:量子场论的缘起约100年前,人们已经知道,原子中的电子如果吸收能量,那么自己的能量就会升高;如果想跳回原来的状态,必须要通过释放一份电磁波的形式来释放能量,这份波被爱因斯坦称为光子。

这个现象就好比人如果吃了葡萄,那么他可以吐出一个葡萄皮,比较平淡无奇。

但人们还发现,有时电子不用吸收能量,也会主动释放光子,这一现象叫做自发发射。

这就类似一个人没有吃葡萄,但是也能吐葡萄皮,这个现象就比较诡异。

1927年,物理学的一代宗师狄拉克给出了一个解释。

他认为:真空中虽然看起来没有葡萄也没有葡萄皮,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真空中存在着许多的“葡萄-葡萄皮”组成的对子,它们产生得很快,消失得也很快,差不多同时发生,使得真空表现得像是没有葡萄一样。

现在假想一个“葡萄-葡萄皮”对子出现在你嘴边,此时恰好葡萄掉进了你的嘴里,于是你吸收了一个葡萄,而真空中就剩下了一个葡萄皮。

所以看起来就好像你虽然没吃任何东西却吐了一个葡萄皮一样,只不过这个葡萄是真空投喂给你的,我们只观察到了剩下的皮而已。

这一假说由于完美解释了自发发射而获得了成功。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全国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节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多媒体课件、橡皮筋、塑料尺、小提琴、口琴、吉他、气球、闹钟、音叉、纸、小喇叭、哨子、小鼓、桌子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等。

一、问题导入:播放flash 动画,带领学生乘坐快乐大巴,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 将学生带入美妙无穷的声世界。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刚才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二、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亲身体验:让身边的物体发声,(物体:音叉、纸、直尺、哨子、小鼓、橡皮筋、桌子等)总结发声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

方案1: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的部分。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靠振动产生,它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切发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在空气中声波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用视频展示一组高山流水、虫鸣鸟叫、交响乐、人声嘈杂的画面,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声现象。

询问学生有关声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呢?预设: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呢?声音为何不尽相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动听,而有的声音却是噪声等等。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其中的部分问题予以解答。

(板书标题)(二)、探究学习1、声音的产生学生小活动:动手使身边的尽可能多的物体发声。

活动时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与同桌讨论发声的物体又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预设:有抖纸张,弹橡皮筋,倒水,拍手,敲桌子,吹气球,说话唱歌等等。

通过对比师生归纳声音的产生实质都是在动。

教师讲解这实质是绕中心位置来回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振动。

也即是说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提问:那么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实验探究:用锤敲击音叉,请同学聆听并观察,可以听到悦耳的乐器声,但很难看到发声的物体音叉是否振动,如何才能观察呢?教师介绍一个好的办法,用铁架台下悬一只乒乓球,音叉挨着乒乓球,对比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时乒乓球的状态,发现不敲击时球静止,敲击时球有明显跳动。

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为什么跳动?请学生试着说一说。

通过观察,知道敲击音叉时才跳动。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目的和要求】
认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仪器和器材】
抽气机,抽气盘,闹钟〔或电铃〕。

【实验方法】
将闹钟〔或电铃〕放在抽气盘上〔图1.54-4〕,先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

这时闹钟开始启闹,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铃声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

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铃声逐渐加强。

从铃声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本卷须知】
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的机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

【参考资料】
没有抽气机、抽气盘,可用图1.54-6所示装置演示真空不能传声。

烧瓶内装水10-20厘米3,在穿过橡皮塞的玻璃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橡皮塞塞紧。

轻轻摇动烧瓶,听见小铃声音;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停止加热,待瓶
内水蒸气凝结后再摇动烧瓶,听见铃声很小。

松开夹子,听见〝咝〞的进气声。

再摇动烧瓶时,铃声又变大。

从铃声强弱变化的对比,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研究问题的方法

真空不能传声 研究问题的方法

真空不能传声研究问题的方法“真空不能传声”是传统物理学中的一个常见观点,即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而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然而,这一观点并非完全准确。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特定条件下,声波是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

下面将介绍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现代科学对真空传声的认识。

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研究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目的和研究的范围。

对于"真空不能传声"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传统物理学对声波和真空传声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科学基础和实验依据。

2. 实验研究:设计和进行实验,以验证或推翻传统观点。

例如,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产生和检测声波,观察和测量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情况。

3.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声波传播模型,模拟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过程,以验证或解释真空传声的可能机制。

4. 理论分析:借助物理学原理和数学工具,分析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可能性和限制,推导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公式。

二、现代科学对真空传声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声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

1. 量子场论:量子场论认为,真空不是空无一物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场,包括电磁场和声场。

这些场的存在使得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光声效应:光声效应是一种光和声波相互作用的现象。

通过激光脉冲的照射,可以在液体、固体或气体中产生声波。

这说明声波可以通过非介质的方式在真空中产生和传播。

3. 引力波:引力波是由质量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扰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引力波的探测和研究证实了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现象已经被实验证实,但在常规条件下,声波的传播还是需要介质的支撑。

在真空中,由于缺乏分子和原子的振动传递,声波的强度会大大减弱,导致声音无法被人类的耳朵听到。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方案一、创新课程名称《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二、研究单位及成员三、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介质)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2、知道声音在不同物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四、课程的创新内容原实验方案:1、将一个电铃放入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可清楚的听到铃声。

2、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电铃声会越来越小。

继续抽气一段时间,最终几乎听不到声音。

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能清楚的听到铃声。

实验缺陷:该实验的目的是向同学们验证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但该实验的结果可以做如下解释:开始时电铃处于空气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后来空气被抽走了,我们听不到声音,没有空气就产生不了声音,所以实验表明:声音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产生。

实验改进:将实验中所使用的玻璃钟罩换成双层中空的玻璃瓶,内瓶放入小电铃,外瓶底部留一小孔。

实验步骤:1、外瓶与空气相通,将一只小电铃放入内瓶,接通电源,可以清楚的听到铃声。

2、用抽气机逐渐抽去外瓶的空气,电铃声会越来越小。

继续抽气一段时间,最终几乎听不到声音。

3、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外瓶,能清楚的听到铃声。

实验方案表明:声音不能再没有空气的空间(真空)中传播。

五、课程实效与反思课程实效:声源所处的环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处于空气中,可我们将空气中的声源外围制造没有空气的空间(真空)状态,这样确定了实验结论,不会出现声音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产生的错误结论。

反思:由于部分学校很难配备双层玻璃瓶、抽气机等实验条件,要做好这个实验确实很困难,教师在上课时往往用课件来代替实验,影响上课效果;有些学校虽然有该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复杂,不便携带,演示效果不明显。

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题

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题

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引言真空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没有气体分子存在。

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这是因为空气或其他气体分子是声音传播的媒介,我们一般所说的声音是通过气体分子的振动而传播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实验装置,验证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的现象。

实验材料和装置•双向封闭玻璃管:用于构建真空环境的容器;•两个相互连接的玻璃管塞:用于将玻璃管与外界隔绝并提供真空环境;•扬声器:用于产生声音的设备;•麦克风:用于接收声音的设备;•真空泵:用于抽取玻璃管内的空气;•电源和电线:用于给扬声器和麦克风供电。

实验步骤1.将玻璃管的两端连接好,形成一个封闭的管道;2.在玻璃管的一端安装扬声器,另一端安装麦克风,并连接好电源和电线;3.开启真空泵,开始抽取玻璃管内的空气;4.当真空泵抽取完毕,并且玻璃管内的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进行实验;5.通过控制电源,扬声器发出一段固定频率和振幅的声音;6.同时,麦克风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外部设备;7.比较在真空状态和常态空气状态下声音的传播效果,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观察和结果在常态空气状态下,我们可以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并且麦克风可以将其接收到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这是因为空气分子可以通过振动传递声音信号。

而在真空状态下,我们发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几乎无法听到,同时麦克风也无法接收到任何声音信号。

这是因为真空中没有气体分子可以传递声音信号。

综上所述,实验结果验证了真空不具备传声的能力的事实。

实验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介质的分子通过振动和相互碰撞传递声音信号。

在常态下的大气压下,气体分子的密度足够高,能够传导声音。

而当我们将气体抽取至真空状态时,移除了介质分子,导致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应用1.声学研究:通过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实验,可以排除外界气体对声音的影响,更好地研究声学问题。

2.工程设计: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如太空、真空室等,需要考虑到声音无法传播的问题,以避免干扰和损坏设备。

初中物理含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含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含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因。

2. 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原因。

2.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水盆、尺子、泡沫球、布料。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声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传播?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15分钟)1. 实验1:将音叉放入水盆中,观察水花的溅起,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实验2: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尺子的振动,感受声音的产生。

3. 讨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15分钟)1. 实验3:将泡沫球放在音叉旁边,观察泡沫球的跳动,感受声音的传播。

2. 实验4:用布料遮住耳朵,靠近音叉,感受声音的传播。

3. 讨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2. 提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3. 拓展: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实验器材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的改进教学设计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的改进教学设计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的改进六盘水市第六中学蔡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生活用具改进实验装置,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过程。

难点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如何在初二物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原实验的弊端原实验是将一个闹钟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 闹钟声会越来越小,最终几乎听不到了,但很多学校都无此实验条件,要做好这个实验确实很困难,教师在上课时往往用课件来代替实验,影响上课效果;有些学校有该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复杂,不便携带,演示效果不明显。

二、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原理及特点介绍1、用一个50毫升的注射器和音乐贺卡上的声光发生电路,漆包线,凡士林组成一个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通过注射器活塞的一推一拉,使注射器内空气近似真空,从而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此实验装置轻巧,容易取材,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有助于突破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这个教学重点。

3、在演示实验时,通过音乐贺卡发出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

为后面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器材的制作方法及使用说明(一)实验器材用一只50毫升的注射器,音乐贺卡上的声光发生电路,漆包线,凡士林。

(二)实验制作1、将漆包线两端磨去绝缘层,用电烙铁把漆包线接上喇叭,取出注射器的活塞,将导线穿过针口,让喇叭紧贴针口端,在注射器活塞上涂上凡士林,再转动几圈,这样可以防止注射器漏气。

2、用透明胶把电路固定在注射器上,开关露在外面,便于操作,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操作1、把活塞慢慢推到针口端,直到接触喇叭为止,尽量排除里面的空气,闭合开关,有音乐声,且二极管发光,显示已通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课程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

3.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鼓、锣等。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声音的产生1.给学生提供“制造”声音的器材:音叉、鼓、锣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实验一:敲击音叉,靠近水面,观察水花飞溅。

实验二:弦乐器发出声音,观察琴弦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一: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实验二:声音通过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实验一:改变吉他弦的张力,观察音调的变化。

实验二:用玻璃杯制作简易乐器。

2.响度实验一:敲击鼓面,观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实验二:比较不同音量对听觉感知的影响。

3.音色实验一: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实验二:比较不同人的音色。

三、回声和共鸣1.回声实验一:在室内制造回声效果。

实验二:测量回声的距离。

2.共鸣实验一:演示不同物体的共鸣。

实验二:制作简易共鸣箱。

四、声波的应用1.次声波与超声波实验一:产生和检测次声波。

实验二:产生和检测超声波。

2.声呐和回声测距实验一:模拟声呐。

实验二:使用回声测距。

3.声音的编码与解码实验一:模拟电话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了解音频压缩与解压缩技术。

4.声音的合成与处理实验一:使用麦克风和音频编辑软件录制声音。

实验二:对音频进行剪辑和效果处理。

5.声音传感器与机器学习实验一:使用声音传感器进行声音分类。

实验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声音。

6.音频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实验一: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样)。

实验二:将数字信号转换回模拟信号(数模转换)。

7.用声音控制物体运动实验一:通过声音控制机器人移动。

实验二:使用声音传感器进行遥控控制。

8.人耳感知和助听器技术实验一:观察不同声音强度对听觉感知的影响。

实验二:使用助听器感知音质的变化。

9.噪声控制与环境保护实验一:测量环境噪声级别。

实验二:设计和比较不同的降噪方法。

10.音乐合成与音乐疗法实验一:使用音乐合成技术创作音乐。

实验二:了解音乐疗法及其应用。

11.语音识别与交互式语音响应实验一: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二:使用交互式语音响应系统进行语音交互。

12.音频编码与无线传输实验一:了解音频编码和数据压缩技术。

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1]

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1]

一、创新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作者:崔智群指导教师:郭同亮单位:寿光田柳二中邮编:262709)
二、创新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
的演示实验,生动的实验演示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能够促进学
生对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小喇叭、大注射器、小注射器、橡皮管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说明:将小喇叭放入注射器内,通过小注射器先抽出大注射器中的空气再用手堵住大注射器口使其密封,抽动大注射器活塞,克服大气压强,实现一个小的类真空环境,并通过感受声音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明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实验操作
(1)将小喇叭放入注射器,不将注射口密封,播放音乐,感受声音的大小。

(2)再将活塞最大限度的推入注射器底部,利用小注射器抽出大注射器中空气,然后再将注射口密封,向后用力拉活塞,即可实现小的类真空环境,通过让学生感受在有空气和类真空这两种状态下小喇叭播放声音大小的变化。

六、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本实验设计思路是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来完成演示实验,这些简单、易找的小物品,
同学们都很常见,因此该演示实验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鼓励了学生勇于开创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自己动手做课堂演示实验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实验03声现象实验

实验03声现象实验

实验03声现象一、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实验步骤】ᯗ(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感觉此时你能不能听到音乐。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比较你听到音乐声将会有什么变化。

(3)取下抽气机,慢慢向钟罩内进气,比较你听到音乐声将会有什么变化。

(4)请推理: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还能不能听到音乐声音。

3. 【实验表格】次数操作现象1逐渐抽出空气2逐渐进入空气3若罩内没有空气4.【实验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二、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

2.【实验步骤】ᯗ(1)如图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3)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 【实验结论】(1)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实验: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

2.【实验步骤】ᯗ(1)如图,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

(2)控制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力再次拨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

(3)实验发现: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 【实验结论】(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

(2)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理想实验法:(1)定义: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方法。

(2)应用例子: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2.控制变量法:(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基于电磁技术的“真空不可传声”实验研究

基于电磁技术的“真空不可传声”实验研究

基于电磁技术的“真空不可传声”实验研究作者:曾隐峰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20年第03期摘要:针对教材实验的真空环境下会出现的声音通过底座产生的“固体传声”问题,本文利用电磁悬浮将其隔开、利用电磁感应为声光系统提供电力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底座“固体传声”问题,并通过实验做效果对比分析.关键词:真空;固体传声;磁悬浮;无线传电;负压表值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19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1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011版的“声现象”“真空罩中的闹铃”演示实验,即“真空不可传声实验”.该演示实验是在学生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等介质传播知识后进行的演示实验.实验内容是:通过人工制造的真空环境下进行“真空中的闹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真空环境下没有介质而不可传声.2 研究背景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视觉上直接能看到发声体与底座的接触,部分学生还可能听到通过底座传出来的微小声音.学生刚刚经过固体可以传声的学习,很容易产生一些疑惑,如“真空到底可否传声”“真空环境下的固体可否传声?”等,为此教师采用反证法处理这个问题,对学生物理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是一种挑战.由于该实验存在的年代比较久远,目前已经很难找到能够连续响铃两分钟以上的双发条闹钟.因此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基于原电池供电的电铃,手机,收音机等器材作为发声体.而在真空下(非标准状况)使用原电池会提高漏液甚至是爆炸的概率.3 设计思路鉴于以上问题,将通过以下思路解决教材实验所面临的问题.(1)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将发声体浮起来,让学生在视觉上看到发声体与底座(或玻璃罩)的零接触,消除学生思维疑虑的同时,让学生体验严谨的实验态度.(2)利用电磁感应技术为发声体供电,从而避免原电池在非标准状况的使用.让实验的整体设计更加严谨.(3)利用封装技巧,使用有机硅灌封胶材料,为真空中工作的元件做好温控,保障在实验中元件能够正常运作.4 实验设备结构4.1 实验设备结构设计方案图(如图1所示)4.2 实验设备实物图(如图2所示)4.3 各实验方案部件名称(见表1)5 实验步骤本文采用的是方案1的实验设备与教材实验设备对比.5.1 方案1设备实验步骤(1)接通磁悬浮电源,将浮子组件放好浮起来.(2)接通无线供电发射模块电源,使声光组件正常工作.(3)盖好玻璃罩,关闭阀门1、打开阀门2,启动真空泵抽真空.(4)当真空度达到设备最大真空度时,保持阀门1关闭状态,关闭阀门2,关闭真空泵.(5)保持阀门2关闭状态,通过阀门1改变真空度达实验所需要求.(6)进行实验并统计数据.(7)数据统计,打开阀门1,当玻璃罩内气压与环境气压相同时,打开玻璃罩,回收浮子等组件,关闭总电源.5.2 教材实验步骤(1)撤去磁悬浮模块,通过塑料支起声光元件.(2)接通无线供电发射模块电源,使声光组件正常工作.(3)盖好玻璃罩,关闭阀门1、打开阀门2,启动真空泵抽真空.(4)当真空度达到设备最大真空度时,保持阀门1关闭状态,关闭阀门2,关闭真空泵.(5)保持阀门2关闭状态,通过阀门1改变真空度达实验所需要求.(6)进行实验并统计数据.(7)数据统计后,打开阀门1,当玻璃罩内气压与环境气压相同时,打开玻璃罩,回收浮子等组件,关闭总电源.6 数据采集6.1 采集原理本次实验数据是随机抽取20名(10男、10女)学生进行以上两次实验获取的数据;实验时,学生分为4组,每组5人并与玻璃罩相隔1.5米成扇形站好,以模拟正常上课时第一排学生到玻璃罩的距离;实验时,要求学生闭眼聆听,当听到蜂鸣器的声音时举手示意,直到该次实验结束,实验过程图如图3所示.6.2 实验环境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环境噪音属于安静,声强为33dB(数据取自于AS804B分贝计);海拔162米(数字取自于谷歌卫星地图),气温15.6℃(数字取自于HTC-1温湿计),湿度55%(数字取自于HTC-1温湿计),气压1003hPa(数字取自于气象局,即0.1003MPa);距离真空罩1.5米处发声体声强为78dB(数字取自于AS804B分贝计).所记录的实验数据为:每个学生听到蜂鸣器声音与对应的最小负压值.具体为:当在方案1实验时,玻璃罩内的真空表压值是自-0.098MPa向上等差增加,当学生第一次听到声音,就在对应负压值数据上面记录“浮”;同理,当学生第一次在教材实验听到声音的相应表压值时,用“固”在相应负压值上面做记录,实验数据见表2.7 数据分析通过以上数据可明确看到:(1)全体学生在与真空罩相隔1.5米距离下,使用教材实验方案,在设备最大真空度(负压计表压-0.098MPa,绝对压强2300Pa)时,全部学生就听到了微弱声音.仔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是发声体声音主要通过底座传出来.(2)全体学生在与真空罩相隔1.5米距离下,使用方案1实验,绝对压强到达16300Pa (负压计表压-0.084MPa)时学生才开始听到微弱声音.8 总结首先,相对于发声体与底座(玻璃罩)接触的教材实验,方案1实验已经让学生在视觉上看到了发声体与底座(玻璃罩)的分离,不再有“看到固体传声”一说.这使得学生可在一个更加科学规范的实验环境下专心学习真空不能传声原理;教师也无需再用反证法去声明教材实验中听到的微弱声音就是“看到”的固体传声.其次,玻璃罩中气体压强主要是受到海拔、真空泵(等级、功率和保养程度)和气路设备气密性的影响,目前所有科研实验室做不到真正意义上0Pa的真空,基础教学实验室更是如此.因此学生在实验中能听到微弱的声音第二个来源是气体(低气压的“真空”)传声,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到通过阻断固体传声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实验对绝对压强的要求(表压值变大).本文方案1实验设计也消除了固体传声的影响,让学生在听觉上也有良好实验体验,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使得真空罩内气体绝对压强太高,并造成前排学生能听到微弱噪声(低气压气体传声)这一情况,还是需要教师通过对玻璃罩自最低气压值开始不断加压让声音逐渐增大证明(反证法)真空不能传声.在真空度良好、全体学生都没有听到蜂鸣器声音情况下(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可以在完成“真空不能传声”的直观实验结论讲解后,再对真空罩内进行加压,让学生体验随着空气密度的增加从而声音逐步增大的科学探究体验过程.参考文献:[1]朱长明,邓春兰,黄广华.利用磁悬浮演示真空不传声[J].物理实验,2013,33(02):17-19.[2]黄贞. 电磁学实验预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in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Volume 7).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0:111-114.[3]叶又军.简易真空不传声演示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4):69.[4]萬秀清.真空不传声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05):40.[5]汤建军.真空不传声实验演示仪[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Z1):65.[6]高毓秀.真空不传声装置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5(X1):16.[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收稿日期:2019-12-18)。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研究方法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研究方法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研究方法1. 引言听到这个问题,首先得问自己:声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其实是空气中振动的结果。

当我们说话、弹吉他或是敲鼓,这些动作都会在周围的空气里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会传递给我们的耳朵,从而产生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但是,真空是个啥?简单来说,真空就是没有空气的地方,比如外太空就是个大大的真空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声音还能传播吗?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在一个完全没有空气的环境里,你还能听到隔壁邻居的抱怨吗?如果你很想知道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那就跟着我一起来探究一下吧!2. 声音的传播方式2.1 声音是什么?声音是一种波动现象,它是通过空气(或者其他介质)中的分子振动来传播的。

你可以把声音想象成一串在空气中飞舞的跳跳球,这些小球撞击着周围的空气分子,传递它们的运动,最终到达你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前一个分子把运动传递给下一个分子,一直传递下去,直到你听到声音为止。

2.2 真空中的声音在真空中,就没有空气分子了,这些传递声音的“跳跳球”也就没有地方去撞击了。

就像是你在一个完全没有人际互动的孤岛上,不论你喊得多么用力,周围的“听众”都无法接收到你的信息。

所以,在真空中,声音没有办法传播,因为缺少了传递的介质。

3. 研究方法3.1 实验设计你可能会问,那我们怎么验证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做一个实验。

我们可以用一个真空泵把一个密封的容器里的空气抽走,然后在这个容器里发出声音。

结果肯定是声音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完全听不到。

这就像你在夜深人静的乡村小道上大喊,可能周围没有人回应,你的声音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消失了。

3.2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你需要一个可以抽真空的装置,比如真空泵,还有一个密封的容器(比如玻璃瓶或者金属盒子),还有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装置,比如扬声器或喇叭。

2. 创建真空环境:先把容器里的空气抽走,直到尽可能接近真空的状态。

初中物理声音传播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传播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传播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传播现象。

教学重点:1. 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1.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原因。

2.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声音产生的条件。

2. 提问: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他们近在咫尺,为什么不直接对话却靠无线电进行交流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声音的传播教师演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其声音的变化。

学生听声音的变化并记录: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闹钟的声音明显变小。

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的闹钟声逐渐变大。

实验结论: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教师演示:将音叉分别放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音叉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实验结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强调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以及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设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设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设计实验课题: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新关镇中学骆振山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是初中物理上学期第一章第1节关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作为第一堂物理正课,生动的实验演示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并且能够促进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采用真空罩、抽气机、小闹钟来进行实验,将震动的小闹钟放在真空罩中,听声音,再通过抽气机抽掉真空罩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来发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采用此装置效果虽然较好,但设备比较笨重,并且由于学校实验设备可能配备不齐或已经损坏,多数学校没有进行该实验。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本实验设计思路是采用简单、易找的器材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并且能得到同等的实验效果,而所采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学生也能自己组装进行该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4.实验器材小喇叭、耳机线、注射器、棉花、玻璃胶、小皮塞、话筒、教学用录音机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1)装置图如下(2)实验原理通过先排开注射器中的空气再密封,抽动注射器内筒,克服大气压强,实现一个小的类真空环境,通过话筒接收小喇叭声音的变化,再用教学录音机放大,让全体同学都能感受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装置说明先将耳机线通过注射口后接上小喇叭(可采用手机外置小喇叭),在小喇叭后面放些棉花,占用多余空间,然后推入注射器底部,装好后再用玻璃胶将注射口密封。

再选择合适的位置在注射器上钻一个小排气孔。

6.实验过程(1)将活塞推入注射器,不将排气孔密封,用mp3播放声音,用话筒和教学录音机,感受声音大小。

(2)再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部,然后再将排气孔密封,向后用离拉活塞,即可实现小的类真空环境,通过话筒、教学用录音机让学生感受有空气和类真空中声音大小的变化。

7.实验效果通过该实验演示,能较明显体会到两次声音的变化,证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并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真空中能传声吗

真空中能传声吗

真空中能传声吗一、真空能否传声?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液体好,液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那么声音在稀薄的气体中或真空中传播的效果如何呢?真空能否传声呢?为此,科学家最早运用理想实验法,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最终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实验与推理过程.1.实验装置设计将某一响度稳定的声源(如小闹钟或手机)放入密闭的容器(带有橡皮塞及导管或橡皮管,并与抽气机相连)内,并且用抽气机将容器里的气体抽出,使容器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如图).为了防止声源与玻璃(固体)接触将声音传出来,一般采用在瓶底垫泡沫塑料块,将声源放在泡沫塑料块上,也可用细线悬挂声源,以防声音通过固体(玻璃)传出.2.实验过程设计1)使声源振动发声,这时人能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盖上塞子,并接好抽气机,进行抽气.随着抽气时间变长,瓶内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听到瓶内传出的声音是否越来越小.(3)拔出塞子或橡皮管,将空气放进瓶内,听声音是否变大.(4)重新塞好塞子或插好橡皮管,用抽气机抽气,听声音是否越来越小.3.实验推理随着抽气机抽气时间变长,瓶内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听到从瓶内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假设将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从瓶内传出的声音.4.实验与推理结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生活中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二、真空可以当作噪声的克星在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我们需要的.现代社会噪声污染尤为严重,许多建筑物的装潢中就要考虑到材料的隔声性能要强.比如在门窗行业中都会采用一种真空玻璃,这种真空玻璃是将两片平板钢化玻璃四周密闭起来,将其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气孔,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只有0.1~0.2mm,虽然很薄的一层空隙,却能很好地发挥其隔音的功能.在它能减少城市中各种噪音的干扰的同时,冬天还能保暖,夏天能起到隔热的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环境.另一方面,真空不但能阻隔可听声,也可以阻隔超声波、次声波.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声音作为武器投入实战,形形色色的声波武器相继诞生,如次声波武器、超声波武器等.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争模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声波武器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超级“无声杀手”.前不久,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美国技术公司就研制出一种用声波作子弹的枪.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声脉冲达到一定强度就能穿越数道墙壁而不被减弱,还能穿越石头、砖头和金属.传统的房屋屏障碰上这种武器就无安全可言.但被攻击的目标周围如果有一个真空隔离带的话,这类声波武器便无用武之地了.三、宇宙静悄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能听到音乐声、鸟叫声、流水声、叫卖声、机器的轰鸣声等等.那么离开地球,离我们既近又遥远的宇宙也像我们地球一样嘈杂吗?我们能在地球上听到各种声音那是因为地球周围有一层大气层,声音主要靠空气传播.但到了宇宙空间那就完全不同了.宇宙非常大,我们所见的不外是恒星、星云、尘埃,大部分空间都是一种真空状态,真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空间状态.在真空中,即使有声源在振动,由于没有介质,这种振动也无法传递到远处.电磁波的传递却不受真空的影响.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在地球上的人们能够接受到1.4亿千米以外来自太阳的光和热,也可以在晚上放眼天空看到满天的繁星,却从来不会接受到来自宇宙的声音.可想而知,整个宇宙总是静悄悄的,包括在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上.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离太阳近温度又高,气体分子运动太快而无法被月球拉住,所以月球上没有大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直接面对面的讲话,只能看到对方嘴形的变化,却无法接收到对方的声音,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用了一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无线电波.同样,流星或者陨石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你就在附近也是听不到任何撞击声的.美国宇航局要测地月之间的距离不用超声波而用激光也就可想而知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科幻电影中却存在许多违反简单物理学原理的场面.如《星球大战》这部电影,里面许多跟太空有关的场面中,每当各种星球巡航舰和战船齐齐开火时,电影观众们都能“享用”到各种各样的声响:呼嗖声、尖啸声和爆裂声等.这些显然不科学.。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考点汇总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发现一段时间后,烧杯内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

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9. 设计实验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将蜡油放在小烧杯中并一起放到冰块上,在装有蜡油的烧杯中放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发现蜡油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计示数一直在降低且烧杯底部的冰块熔化,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初中物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用一个大肚的玻璃瓶制作成如图9.4-1所示的钟罩。

注意:罩底可在玻璃板上加金钢砂轻轻研磨,使它平整光滑。

2.将瓶口加一个插玻璃管的橡胶塞,通过塑胶管接到手摇抽气机上,如图9.4-1所示。

3.把一块5毫米厚的橡胶板平铺在桌面上,其上放一小闹钟,用做好的钟罩扣住。

4.为防止上口或下底漏气,可在各接口处加真空油脂或凡士林密封。

【使用方法】
将闹钟上好劲、扣在钟罩内,摇动抽气机,给钟罩抽气。

你会发现,闹钟的声音会由大变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当停止抽气,向钟罩内放入空气时,声音又会由小变大。

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
【制作方法】
如图9.4-2所示,在一个玻璃瓶塞下用细线系两个金属环。

瓶塞上的弯管用软胶管与两用气筒连接。

【使用方法】
先不接两用气筒,用手摇瓶,可听到两金属环碰击的声响。

将瓶子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当瓶内空气稀薄,软胶管被大气压压扁,两用气筒几乎抽不动时,捏紧胶管,取下两用气筒。

再摇瓶子时,只见金属环相碰,但听不到响声,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传播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