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探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

合集下载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先进,其“双元制”职教模式更是效果显著,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并保持持久不衰的秘密武器之一。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源于中世纪手工业的学徒制,由师傅带徒弟学习手艺,并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它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

文章就重点分析一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1德国双元制教育概述德国双元制教育是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得以实施,“双元”体现的是“学校”和“企业”这两元,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的。

但“学校”和“企业”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研究人员认为“校企合作”就是企业要主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这种看法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这是将“校企合作”理解为一种教育制度,事实上从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演变过程来看,“校企合作”更应理解为一项企业制度。

“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企业制度就意味着,对这一机制的规定和完善不应该是通过教育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不应将发展校企合作的重担放在职业学校的身上。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

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这明显是要提高职业学校“实训”功能,是将企业的任务附加到职业学校头上。

在这样的规定下,无怪乎一些地方的职业院校会利用教学成本购买大量的实训设备,并从德国引入双元制教师,以为这样的做法就是推进校企合作了。

但结果是什么呢?国内的设施设备与德国的设备并不相同,德国的双元制教师无法授课,同时,昂贵的设备又挤占了教学成本,致使职业学校理论教学质量下降[1]。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就是有些人对校企合作的本质不了解,职业学校过度承担了企业应负的责任,反而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在借鉴摸索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在借鉴摸索

企业 在中职教 育中的缺失一直是 中职教育 的一块短板 , 如何 弥补这块短板 , 除了需要 社会大环境 的改变 , 还需要职业教 育人 的努力 。充分 的职业调研与论证 , 在一定 程度 上可以弥补这个缺 失 。职业调研 , 即 中职校的专业课教师根据本 地的市场需求 和职 业技 能要求 , 找 出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 点。论证 即调 研教 师和聘请 的企业 技术骨 干对 专业 的设置 和学 生掌握的技 能 点进行论证 , 论证的结果 , 即学生所 以学习 的内容 。
墼 !
N o. O 9
TI ME EDUC ATI ON Sept e m ber
德 国“ 双 元制" 培养模 式对 中职学校教 学改革的启 示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借 鉴摸 索中培养大 国工 匠精神
李 思洪
摘要: 我 国3 : 3 , k 制造 处于一个转型 时期 , 对职业 学校技 能型人才的培养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德 国双元制教 育闻名 于世界 , 我们 虽 然不能直接 套用 , 但 可以从 这种成熟的模式 中借鉴吸 、 收一些好 的做 法 , 从 而推动 中等职业教 育的发展 。 关键词 : 双元制 中职教 学 改革
能培训。培训 机构根据 企业 的岗位需求 , 找 出岗位需要掌握的技 能知识点 , 再 由一个或多个技能知识点组合 , 设计 、 提取典型的工 作任务 。一个 工作任 务 即一 个学 习项 目, 根据 学 习项 目设计 教 学, 教学 围绕如何完成这 个项 目进行设 计 , 包 括对原理知识 的学 习、 材料 、 工具 的选择 、 工作计划 的制定 、 实施过程和结果 的评价 。
2 教 育 教 学 改 进 突 破 的 方 向 教育应 该走 在发 展 的前头 , 中职学 校不 能禁锢 于环 境 的约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的职 业培 训 、规定 培训 企业 的 义务 、培 训者 的资格 以及 培 学 计划 和 企业 培训 计划 出题 ,并客 观地 评 价职 业教 育 的培 训 的组 织 程 序 等 。 在 德 国 《 业 教 育 法》 及 相 关 法 律 规 训 质量 。该项 考试 的公 正性 ,使 得 I 职 HK颁 发 的资 格证 书得 定 :作 为德 国职业教 育 “ 双元 制 ” 主体 之一 的 企业 ,必 须 到 德 国 ,乃至 欧共 体一些 国家 的承认 。
3 ~4天 在 企 业 , 1 2天 在 学 校 ,总 共 校 企 学 习 时 间 介 于 ~
《 关于 大 力 发展 职业 教 育 的 决定》;2 0 0 6年 ,教 育 部 出 台 《 于全 面 提 高 高等 职业 教 育教 学质 量 的若 干 意见》 等政 关
策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职 业 教 育 的 宏 观 运 行 机 制 。 从 总 体 上

辽尹 密劫 爹
林桂 花 ,阚
丽 :从 德 国 “ 元 制 ” 职 业 教 育 中探 索我 国 高 职 教 育发 展 之 双
●蚕蓄 E 圈 翟
国家 通过 法律 、法 规 以及经 济援 助 等方 式参 与 、干预 企业 职业 学校 教师 三方 代表 组成 ,三者 均 为 职教专 家 ,依 据教
邦 职业 教 育法》 是 “ 元 制 ”职 业 教 年 ,八 届人 大 十九 次会议 通过 了 《 双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职业 教 邦 职 业 教育 法》 与 1 8 年 颁 布 的 布 《 91 关于 大力 发 展 职业 技术 教 育 的决 定》;2 0 0 0年 ,教 育 邦 职业 教育 法》, 部 发 布 《 于 加 强 高 职高 专 教 育人 才 培养 工作 的 意见 》; 关 的决定》;2 0 0 4年 ,教 育部 推 出 《 关于 以就业 为 导 向深化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试点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试点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双元制”教育强调培训职业的实践性。教学
活动的职业性、企业办学的主体性,2009 年巴符州 以原有的职业学院为基础合并成立了“双元制”大 学,其特点主要有 :(1)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实践融 合 ;(2)管理体制规范,课程紧凑严格 ;(3)师资来 源多样,教材形式灵活 ;(4)学前签订协议,毕业双 向选择 ;(5)学习同时工作,毕业获双证书 ;(6)应 用能力突出,上升前景良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双 元制”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工商界的欢迎,社 会声誉很好,目前德国的大型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 都参与到“双元制”教育当中。
27Leabharlann (数据来源于 2015 年 11 月,德国“培训+”数据库)
2 “双元制”教育在南工院的试点分析
较之其他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教育有 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值得世界各国的学习和借鉴。南 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总体目标是创建“中德职教 示范项目”,主要思路是“多证书引入、多模式比较、 自有标准开发”,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进, 如图 1 所示。自 2014 年开始,学校开始着手引入德 国相关行业资格证书,以此为切入点,借鉴德国“双 元制”教育先进经验,开发国际化的专业教学标准,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一流专业。 2.1 借鉴“双元制”教育的实践
——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 平 1,陈志嘉 2
(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南京 210023 ; 2.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基于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对其学习和借鉴的可能性,并根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 中简称“南工院”)已开展的合作项目,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试点构想。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高职院校 ;试点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644(2018)03-0043-03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的要 求进 行 , 学生 的毕 业 考试 也要 按 照行 业协 会 的要 求并 在行 业 协 会 的参 与组 织 下完 成 , 学生 考试 合 格后 获得 行业 协 会颁 发 的职 业 资
格 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课程 设 置不 够灵 活。双 元制 的优 势发 挥在 于其 “ 三) 双元 ” 即学 校 理论 培 训和 企业实 践操 作 的完全 同步 。学 生掌 握的理 论知 识通 过 实 际操 作 得 到 巩 固 ,实 际工 作 中存在 的问 题 通 过课 堂 授课 得 到 解 决 , 者相 互补 充 , 二 相互 支 撑 。我 国的顶 岗实 习等 制度 , 目的虽 然 其
关 键 词 :德 国 ;双 元 制 ;高 职 教 育 :启 示
中图 分类 号: 79 G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0 9 83 (000 — 18 0 10 — 612 1 )70 2— 2
( )缺 少 法律规 范。德 国 职业 教 育体 制 的 健康 发展 得 益 于其 一
颁 布 的 培 训 条 例 则 规 范 了 培 训 的 教 育 内 容 、 间 安 排 以 及 考 核 办 法 时
等具体 细 节 。职业 学校 的教 学 内容则 由各 州文 教部 自行 制定 。从 联 邦 政 府 的职业 教育 法 , 到各 部 委 的培训 条 例 , 到各 州 的 大纲 安排 . 再 整 个双 元 职业教 育过 程都 有法 律法 规 的严格 管理 和监 控 。 而 我 国职业 教育 法侧 重职 业教 育整 体发 展 ,并 没有 针对 双元 制 教 育模 式 提 出相关 规 范 , 只在第 三 十 五条 中提 出 “ 国家 鼓励 企 业 、 事 业 组织 、 会 团体 、 他 社 会组 织及 公 民个 人对 职 业教 育 捐资 助 学 。 社 其 鼓 励境 外 的组 织 和个 人对 职业 教 育提 供 资助 和 捐赠 ” .因此 缺少 相 应 法律 支持 。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 探讨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 探讨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

程 。可分为任 务布置 、 中期检查 和答辩及 资料 整理归档 三个 阶段 , 在初期 阶段 , 指导 教师分配任 务及建议 时间 安排 , 学生结合选题 进行文献 资料查 阅 , 收集与毕业设
计课 题有关 的数据 、 图表等 资料并根据 论文进 展 咨询交 流 ; 行学生 进 毕业 设计成绩的评定和上传 。 生界 面完成 的任务 : 学 在 规定的时间 内填写 自己的信息 , 如班级 、 姓名 、 学号 、 专 业 、 趣爱好 等 ; 兴 在规定 的时 间 内, 以查 看所有 教 师 可 的资料和毕业设计课 题 ,并在 规定的时 间内选好毕业 设 计课 题 , 能更 改 , 时 间前 后选定 , 不 按 只能选择 一个 毕业设计课 题 。其 中 , 选题类 型有 两项 , 一是教 师的题
档 阶段 ,指导教师一方 面必须要求学 生严格按 照毕业 设计 的格 式来完成 ;另 一方面应 在答辩 前 1周 结合毕 2 业设计论文 的撰写 、 答辩 的准备工作作 出指 导。由于学
生提前进 入工厂实 习 ,教师与学生 的联系 因空间距离 而减少 。为了提高毕业设 计质量 ,指 导教师应 通过手
目, 教师资料 中选择 ; 从 二是 自己实习单位或 自己拟定 的题 目。题 目必须根 据毕业设计 大纲 ,专业 培养方案 等 , 能任 意划定 。如果 自己选择 毕业设计题 目, 不 必须
选择校 内指导老师 ,在 指导老师 的帮助下完成毕业 设 计任务 书 、 审题表 。选 择校 内指 导教 师后不能更 改 , 另 外根据 实际情况 , 需选择 一名校外指 导老师 , 并填写 其 资料 ; 选择好毕业 设计课题 或教师后 , 规定时 间内下 在 载相关 的课 题资料 ;可在 师生交流平 台上进行资料 的 上传 , 下载等 。如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稿等 。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改善我国高职教育工学交替模式中的借鉴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改善我国高职教育工学交替模式中的借鉴研究
1、加强企业参与: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 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师傅负责实践教学,形成“双师”教学团队。
2、明确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时,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工学交替模式在国内外的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和实践。国内外学者对工 学交替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模式的应用与 效果、模式的实现条件与优化等。虽然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
如对工学交替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实证研究不够深入等。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进 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深入了解工学交替模式的理 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情况。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高职院校师生的意见 和建议,
3、师均为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同时,学校应定期邀 请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授课,传递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
4、实践环节: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技能比赛、认证考试等形式, 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分析工学交替模式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 优化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和 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 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课程设置灵活,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 需求。
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 系、加强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冉治霖1,沙苗苗2(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深圳518172;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东深圳518172)前言所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将学校理论知识进行融合的企业生产实践型培训模式,此类培训模式具备更好的工学交替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此类教育模式不仅包含学习内容、学生身份、育人主体方面的双元化,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培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1]。

由此,本文首先将实施“双元制”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背景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德国“双元制”的主要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与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差异,同时以德国“双元制”为借鉴,得出具体的科学启示与高职教育优化措施。

还望个人愚见,能为广大高职教育同仁提供可行的一些参考建议。

一、实施“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背景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不仅有了稳步提高,亦带动了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让新时期高职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这是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其次,2020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各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若一味沿用过去那套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利用“填鸭式”教育形式来教育学生,不仅会让学生在过程里备受煎熬,也无法保障教师自身的教育品质与公信力。

以往那些机械性的纯理论教育模式,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的需求,而且在很多时候会产生恶劣的反效果,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双元制”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可以说这种新型教育摘要:自实行新教改以来,社会各界愈发看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本身地位还原,使其在教学中享受到更具实用价值的教学服务。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探索我国职教新路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探索我国职教新路
科 教 探 索
借鉴德 国双元制模式探索我 国职教新路
林震 莫秋树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3 0育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 , 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创新实施 “ 双 元制”教育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企校联合的办学方针及师资特色等方面探讨了以 “ 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高 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并结合我国的职教现状, 提出了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思路探索。 关键词 : 双元制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一 9795(2007)11(c 升0050 一 01 设备都非常先进, 许多都是德国著名企业新研 制出来的一流产品。 德国的 “ 双元制” 职业教育还建立了 一套 客观、 公正、 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 为了 确保 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的影响, “ 双元制” 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 会承担。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 这就 有利于考试按照 《 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 进行, 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 企业或学 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 这样就能更客观地评 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由于 “ 双元制”职业 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 它在欧洲享有很高的 符合个人兴趣的培养。 声誉, 其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国得到承认, 而 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式培 且在欧共体的很多国家也得到承认。 完善起来。所谓双元制(Du a le s s ys t em)职业 2 就业导向, 相比之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教育, 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 养 还显得很薄弱、 教师知识结构老化、 相关工作 训,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 德国的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根据企业发展 经验不足、 动手能力差等都是不争的事实。 培 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 , 是一种将 的现实需要和中长期前景, 结合企业生产规 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 , 模、经济效益以及劳动组织结构的调整情况 , 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家级教师是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迫切要求。基于自 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 目标的职业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确定专业。为了确保专业 身条件, 高职学校可以采取 “ 走出去, 请进来” 教育制度。 设置的科学性与相对稳定性 , 体现专业设置的 的办法, 一方面选送自己的教师出去参观学 “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 , 职业学 综合性和适应性 , 德国以职业分析的科学方法 习, 提高自己的理论与业务水平 , 另一方面可 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辅导来提高 为导向, 确定 “ 双元制”的职业培训。通过职 以从校外聘请一些行业里的高级技术人员补 学员的理论基础, 同时针对需要加深和补充普 业分析既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构成任何一种职 充师资的不足。同时, 要打破校内传统的系与 通教育的课程内容。另一元是培训企业, 它是 业的主要活动内容, 明确地分辨出支撑该职业 系之间的界限, 进行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联 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基地。职 的知识与技能 ; 同时又能够确定相邻社会职 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出一支教育观念新、改 业学校的学生在入校前, 必须选择一家企业并 业的技能, 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 合。 革意识强、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专兼 与之签订培训合同, 得到一个培训岗位。在校 “ 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的 结合的 “ 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 根据我国 期间的培训经费完全由企业承担, 企业依照培 培养, 而且还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 高职教育的特点, 制定严格、公平、规范的专 训合同为学生提供培训场地、设施和培训指 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一种超出职业技能 改变传统的 “ 严进宽出” 的录用、 导人员, 并支付受培训学生的学徒津贴。学生 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 它强调的是: 当 职业 业考试标准, 考核模式, 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 技能等级 学习期满合格后, 一般留在原培训企业工作, 发生变更, 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 劳动 在考核中实行考教分离, 严格执行考核 也可以到其他企业工作或继续上学深造。 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 劳动者不会因 制度, 标准, 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质量, 为社会输 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生产过程及 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1 社会重视与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工作组织形式不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 , 而是能 结合 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新的职 参考文献 德国社会与政府极其重视个人的职业技 业技能和知识。关键能力包含的具体能力很 【 ] 倪同一 德国职业培训经验与中国职业教 1 能培训, 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德国总体 多, 但最重要的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 育模式[J]. 职业时空, 2005(10). 上实行 1 3 年普通义务教育。德国以法律手段 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 【 ] 周丽华, 2 李守福. 企业自 主与国家调控— 规定 : 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有继续 德国 “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及制 读书的十八岁以下青年, 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 3 规范严格的师资标准与质量考核体系 度基础解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04(10). 育。 未满 1 4 周岁不能打工, 没有技术就不能上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干加上了 职业和技 【 ] 姜大源 . 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 : 坚持与 3 岗。对于想辍学的学生来说, 无疑就成了坚不 术两个内容, 对师资与考评都有自己特殊的要 改革一 一 德国 “ 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 可摧的障碍, 对于不想或不能上大学的学生, 求。在德国, 要获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任 展 动 态 综 述 ] .职 J I 业 技术 教 育, 2004 ( 13 ) . ’ 惟一的选择就是进职业学校掌握一门专业技 职资格, 除了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取得教授资 术。这样, 职业教育就为他们创造了 一个极大 格以外, 还必须有3一 5 年的社会工作经历, 其中 的发展空间, 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创造了一个 必须有 3 年在校外企业工作的经历。 这些规定 良 好契机。德国的教育体系与我国相似, 大体 确保德国高职院校 “ 双师型”教师名符其实, 上可分为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他们既有教授的学术素养又有工程师应具备 三个层次。但与我们的 “ 两头大, 中间小, ( 重 ’ 的较强动手技能。学生实习往往有 专 职教授 基础、高等教育, 轻职 业教 育) 不同 , 德国的 负责, 进行现场指导和组织工作。而且实验 在中国, 随着现代企业的蓬勃兴起, 需要 大批具有良好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 创 新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地方职业教育是地方 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迫切呼唤。众所周知, 德国是 目 前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之一, 其工业产品以其做工的精细、品质的优 良而享誉全球。这一切要归功干这个国家高 水平的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 名的 “ 双元制” , 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 的秘密武器。 “ 双元制”是德国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途 径, 它是一种源于学徒制的职教培训模式 , 形 成于 2 0 世纪 2 0 年代, 到2 0 世纪 5 0 年代才逐步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 这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和高 等教育相互渗透中。德国的职业教育实际上 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 r , 绝大部分学龄儿 童及青少年至少都能接受一项职业训练 , 直接 掌握一门技术, 以达到就业水准。德国人认为 职业学习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这样一方面可 以帮助学生尽早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 另 一方 面企业也可以尽早选择和确定它所愿意培训 的人才。德国教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个 人有可能获得最理想的促进 , 并接受合格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存在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经验方面,德国职业教育重视企业参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讨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带来了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优势、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借鉴意义、改革方向、总结、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教育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轮流进行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非常注重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还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实习中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也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因为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提高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2 介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就业导向,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2010年6月第9卷第2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Jun.,2010Vol.9,No.2高职教育研究一、引言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水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双元制”是德国采取的一种较成功的办学模式。

“双元制”为德国培养了技术高超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采用与推广。

二、德国“双元制”产生的背景及涵义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学制多种多样,其中“双元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其中“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特别是定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大大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现在,约70%的德国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一般情况是学生每周在企业实践3天,在学校学习2天[1](P85)。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一)经费来源为多元混合经费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包括企业直接资助、企业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国家资助和个人资助等五种。

其中,企业直接资助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资金主要来自销售所得利息、租赁和红利,其次来自发行信用券和银行贷款,另外还有失业保险金(提供训练岗位和不提供训练岗位的企业雇主、雇员各付一半)。

企业投资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购置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

(二)教育形式为各类学校之间的灵活分流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类学校之间可以灵活分流。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引言: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备受瞩目。

其中,德国的“双元制”和我国的“校企合作”是两种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本文将对德国的“双元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的“双元制”1. “双元制”概述“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模式,是指工业、商业、农业等行业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渠道,共同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

2.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德国的“双元制”下,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

学生通过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实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实用技能和工作经验。

3. 学徒制度的重要性德国的“双元制”注重学徒制度的建设。

学徒通过在企业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逐步成长为专业人才。

二、我国的“校企合作”1. “校企合作”概述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也积极推行“校企合作”。

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我国的“校企合作”方式较为灵活,包括联合办学、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项目等。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调整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与德国“双元制”相比的不足与德国的“双元制”相比,我国的“校企合作”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程度有待加强。

三、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我国应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平台。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2. 建立健全的学徒制度学徒制度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建立健全的学徒制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导师指导。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本土化实施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本土化实施

知识文库 第6期2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本土化实施朱 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全盘照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不可取的。

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与我国国情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相结合,建构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新模式—“定岗双元”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三种教育形式1、订单式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运作机制,按某一企业的要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培养;2、引进式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根据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运作的关键环节,由各企业的培训基地分别与学校组织实施;3、自主式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是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本要求组织实施,主要强化学生在学校教学工厂和企业生产部门的实训、实习环节;这三种形式与企业的连结度是有层次的,但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在尽量浓厚的企业氛围中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保障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力引擎企业与学校双元合作互动由政府担当起主导角色,充分凸现政府的主导功能,从而可以较顺利地解决一系列难点问题,构建起符合企业制度的组织机构——以股份制合作为基础的董事会。

成员单位为地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学校、相关的德资企业,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重大事项召开董事会集体决定,从而确保“双元制”教育在强有力的科学统筹下整体联动。

2、努力搭建优质的训练平台,切实推进“双元制”教育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既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又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既确保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又确保劳动技能部门对技能考核的要求,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支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真正企业意义上的实习训练平台,即培训中心。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院简介:某高职院校是国内较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学校之一,会计专业是其 重点专业之一。
合作企业:学院与当地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 践机会。
课程设置: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学院为会计专业学生安排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包括企业实习、模拟操作等, 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0 3
证书制度:学 生完成学业后 可获得相关职 业资格证书, 具备从事相应 职业的资格和 能力
0 4
起源:19世纪, 德国工业革命时

发展:二战后, 为满足经济发展 需求,德国政府 开始大力推广双
元制教育
成熟:20世纪60 年代,双元制教 育体系在德国得 到全面推广和实

借鉴:21世纪初, 中国开始借鉴德 国双元制教育模 式,探索适合本 国的高职会计人
双元制教育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和社会认可度。
校企合作:企 业和学校紧密 合作,共同参 与人才培养
0 1
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注重理 论知识和实践 技能的结合, 强调学生实际 操作能力的培 养
0 2
职业导向:以 职业需求为导 向,课程设置 和教学内容与 职业岗位紧密 相关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 经验和教学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教 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可以借鉴德国双元 制教育模式中的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加强教师的 实践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 学能力。
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 式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 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 况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
模式中的借鉴[D]201圆-09-10 基金 项目 院 黑龙江职业学院课题渊 201114A冤 作者简介 院 杨书婕(1981- )袁女袁哈尔滨人袁讲师袁研究方向院工程制图与高职教学遥
158
N 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杨书婕
渊 黑龙江职业学院袁 哈尔滨 150080冤
摘要院野 双元制冶 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遥 德国野 双元制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借 鉴意义有三院改变观念曰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曰加强校 企业合作遥 关键词院双元制曰高职教育曰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院G717 文献标识码院粤 文章编号院1005-913X渊 2012冤 10-0158-01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袁野 双元制冶 职业教育因其独有 的贡献而占据着重要之地遥野 双元制冶是德国人才培养的主 要模式袁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尧产品的高质量袁以及 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遥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袁但我们的职业教育的现状 存在很多问题袁不能满足中国快速的发展需要遥 因此袁以德 国的野 双元制冶模式为出发点袁研究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 鉴和启示袁对构建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袁改变高
士均以曾当过学徒为荣袁而从事职教管理和职教研究的人 员中袁大多数都有过职教背景遥 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科举 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袁 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相袭成风袁 不少人存在着鄙薄职教的观念袁这种认识和观念上的差距 是制约我国高职发展的首要问题遥 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袁 可以为职教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认识基础遥 为此袁 应该从初等教育开始袁加强劳动教育袁渗透职教思想袁培养 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适应现代职业的心理品质袁逐渐 形成重视职教的社会风气遥
参考文献院

从德国双元制看我国高职教育

从德国双元制看我国高职教育

18EDUCATOR特别报道从德国双元制看我国高职教育文|梅珂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双元制职业教育指的是,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一种办学制度。

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之“双元”,主要表现在培养场所的双重属性(企业和职业学校)、培训主体的双元属性(学徒和学生)以及所属权的双元属性(联邦政府和各个州)。

“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德国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学习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以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双元制的优势:融合为王教育同生产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贴近社会需求。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按照7:3的比例,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接触的是企业最新的设备和技术。

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企业支付给学员一定数量的工资,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培训结束后即刻投入工作。

企业广泛参与,办学自主权较大。

大型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

中小企业若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的职业培训,也可以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

且企业办学自主权较大,没有必须雇佣培训学员的责任,同时,学员也没有必须在该企业工作的义务。

行业考核标准具有权威性。

双元制模式以行业考核标准为核心,结业考试成绩由相关职业行会颁发专业证书。

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也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理论和实训并重的教师队伍。

在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有两类——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

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发挥重大作用的师资。

实训教师由企业提供,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5年以上职业实践经验的“师傅学校”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2年职业实践经验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

“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思考

“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思考

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思考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办学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企业,一元是学校,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作为教学实体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

企业是培训的主体,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就读前,都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然后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学习时间根据职业的不同为3〜3.5年,其中在企业的学习时间占70%〜80%主要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为20%〜30%,主要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期间,可根据工种的不同从所在企业获得数额不等的津贴。

学生学习期满,需通过有关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顺利进入企业成为技术工人。

二、双元制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的主要表现1.政府制度保障,各方广泛参与。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令,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培训合同的签订、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资质、考试和考试委员会的设立等各方面都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职业教育由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广泛参与。

学校内由政府投入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和协会出资建立企业培训中心,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企业培训中心的教育经费则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2.行业协会严格把关,保证企业培训质量。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行业协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德国的各行业都有行业协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工商业协会(IHK)和手工业协会(HWK。

《行业协会法》规定,企业必须加入协会,缴纳会费;同时,协会必须对企业负责,保证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

在德国,行业协会有两个重要职责:一是负责企业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企业培训中心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场地、师资和培训设备,不允许把学生完全放在岗位上进行生产劳动。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行业协会对相关培训机构的教学状况进行监管。

二是负责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协会内成立考试委员会,考官由协会认定其资质,每年在全国统一的时间进行职业鉴定考试,并颁发受全国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谈谈我校数控专业实习课改革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谈谈我校数控专业实习课改革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谈谈我校数控专业实习课改革[摘要]这篇论文结合在德国培训时,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体会,针对长兴技校专业班级实习课的具体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技校生实习车工实习数控车实习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Double-side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Discuss How to Reform the Profession Practice Lessons[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double-side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iming at the act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Technology School of Changxing, tells about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chnology operating level of our school.[Keywords] double-side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se in technical school operating a lathe or a numerical control lathe一、引言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不断需求,各种中等职业类学校纷纷适应企业的要求,开设了以数车.、普车为主的专业。

例如我校从2000年到现在每年都设有以数控为核心但专业方向不同的班级。

几乎在所有的中专技校与数控相关的班级占50%以上。

例如在我们长兴技工学校共有班级18个,数控班级就有9个。

,如何组织学生的实习,对于一名技校的专业课兼实习课教师来说不能说是一种挑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探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感越来越强,对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探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从德国学习的“双元制”教育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实践教学一、引言德国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二根支柱,而“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申请企业培训岗位, 职业介绍中心接受后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到行业协会(ihk)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企业的任务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经验,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学员四分之三的学习时间是在企业中度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理论教学强调为技能服务,而实践教学强调一专多能。

理论上讲究广而浅,专业技能上要求熟而精。

这样,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具有明显的复合型人才特征。

这显然是适应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所必需的。

二、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训、实习。

学生在实训、实习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当时许多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

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均兼有工厂车间和学校实验实训的功能,这些设施有的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则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创新,由企业联合投资,还有的是企业无偿捐献。

“双元制”的教学内容包括学校负责的基础课和企业负责的实践课两方面。

在二或三年的职业教育中,有一年的时间要到企业接受实践技能的实训。

学生经过企业实训,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德国的实践教学特点1.严格规范操作,行为习惯养成德国工人精湛的技艺随处可见,从滴水不漏的水龙头,严丝合缝的门窗到驰名世界的宝马、奔驰都是见证,我们参观的砌筑实训室,看到学生在对着图纸跪在地上进行砌筑,目的是为了保证砌筑质量,做事非常认真仔细。

还有在参观stangl公司时,出厂的汽车配件最后一关检测,顶岗实习的学生对数控加工的零件还要用游标卡尺反复进行检测,发现不符标准报废处理,非常严谨、认真负责。

这是德国人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的结果,他们在实习中学生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不搞模拟性的所谓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

由于严格的训练,学生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2.实践课时比例大双元制培养模式中有80%是学生动手工作的实践环节教学,从而他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很强,直接上岗,很快就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了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3.教师素质高德国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由专业培训师担任。

每位培训师要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颁发培训师资格证书。

必须经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年龄要在24岁以上。

第一、必须是专业人员,即获得该专业大学学士学位或在该专业从业经验五年以上的书面证明并通过德国专业能力考试;第二、无犯罪的不良纪录;第三、在德国大学学习教育学二年;第四、通过德国商会的ihk考试的考前培训,培训内容是职业教育基础知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能力,实施实践教学任务能力,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相应专业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通过德国商会的ihk考试。

总之德国的专业培训师是大学学士、工程师,以及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三位一体的教师,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实践任务紧贴近实际工作,由浅入深,并带有趣味性,能激发创新意识设计的实践任务来源于企业,从简单到复杂,比如我们参观的stangl公司,做的项目非常有趣,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自行车、摩托车等等,易激发创新。

学生的“项目工作单元”作品——涵洞5.学生数量少,实践教学设备能确保教学效果小班上课,而且设备都是先进的,这样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6.严格执行规范的考核制度,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选出的工会代表或企业代表、培训企业培训师、培训学校教师组成考试委员会,全国统一结业考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职业资格和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切实保证了职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四、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和行业自身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更何况高职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显得尤为突。

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课时难以落到实处目前随着示范院校建设、骨干院校建设的进程,教学改革不断地进行,实践课时完全符合要求,但有的课程实际教学难以落实下去。

主要原因实训室没有、或设备不足。

2.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指导教师有的没有在企业呆过,就直接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就造成只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欠缺。

有的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严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知识,也没有教学经验,都会或多或少影响教学效果。

3.实践教师严重不足,实践设备数量少实训条件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实训条件的完善是提高学生专门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

一个实践教师带五六十号人,甚至更多,很难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个同学动手操作,而另外五六同小组的学生站在旁边观看,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很短或根本没动过手操作,这样就很难让学生学到操作技能,也很难达到企业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

4.实践项目设计有待提高实践项目与实际岗位联系不是很紧密,学生一毕业还不能马上上手。

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缺乏导致。

5.实训室管理人员严重不够存在一个人管多个实训室,导致管理员只能负责开一下门而已,根本应付不过来。

五、对策1.加大实训设备投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不断加大投入,认真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已建实训室。

2.政府支持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企业以自身生存发展为主要任务,对是否参与职业教育没有制度的约束。

普遍缺乏参与热情的情况下,以企业为主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加难以实现。

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应以学校为主体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一批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等,各地方政府也出台措施给予资金上的配套和政策上的扶持,在学校提供的场地、师资等优惠措施下,不少企业纷纷以共建实训室等方式参与校内基地的建设,但还没有完全普及,也很难普及,应该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促使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3.企业参与、进行校企合作、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要进行职业教育,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必须有类似于德国的“教育企业”的实习场所。

或在学校建设类似于“教育企业”的实习场所。

所以学校应该要想方设法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建立实训基地。

校企充分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尽最大可能达到完整和系统性的实践条件。

这样才能真正进行职业教育,获得真正的职业资格,在此基础上,方能进一步进行提高受教育者或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真正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只有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尽快地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才能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才有可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民族的振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新型产业工人。

4.严格规范操作,行为习惯养成实训时,严格遵守实训操作规范,平时注重习惯养成。

5.实训项目与企业共同设计,选择较好的案例进行实训校内指导老师要不断地与企业紧密联系,与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共同设计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要即是典型案例,又能方便教学。

6.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和激励和考核制度现代教育技术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师资关系到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职场竞争力。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使得现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断地通过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具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使得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人教师,不断的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教学,能够高水平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在校的现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由先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做为他们的顾问,以使培训统一协调发展。

通过立足本职岗位的培训或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培训来实现,当然还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才能达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发展学校,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做到制度保障。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测评和考核,建立了相应的考绩档案,以此作为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

同时,每学期期末学校还通过学生了解“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

另外还以座谈会的形式由学校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研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总结本学期教学情况,使“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这些对于“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7.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要合理解决、落实、提高“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各种待遇问题,提高其社会地位,以增强这一工作的吸引力,从而使“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8.增加实训室管理人员实训管理人员要配备好,按需设岗,该要的地方就要,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人员。

9.改善实训教学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感知能力和工作岗位的较快地适应能力,必须加强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的实训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专业氛围中增长知识,体现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实现高职教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高职院校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吸取国外的成功的办学方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多元灵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方式,把实训教学更能贴近实际,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1] 徐恒山等.借鉴国外实训模式理念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职业教育,2008,(02).[2] 陈婧.加强实训教学力度,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7).[3] 赴德培训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