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利用数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ca176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8.p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一、引言土地调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对该数据库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二、背景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状况,为国家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数据库是该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统计和存储土地利用信息,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三、数据库构建原则1. 统一性原则:数据库标准应具有统一的结构和规范,便于数据整合和共享。
2. 开放性原则:数据库应开放给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 完整性原则:数据库应包含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信息,具备完整的数据内容和分类标准。
4. 可更新性原则:数据库应具有可持续更新和维护的能力,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数据库结构1. 数据表结构:数据库采用多个数据表组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利用变化表、土地资源表等。
2. 数据字段设计:数据字段应包括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产出等信息,并设定相应的数据格式和单位。
3. 数据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类型应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
4. 数据关联关系:不同数据表之间应建立关联关系,以便实现数据的跨表查询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与管理1. 数据采集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记录数据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2. 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审核、数据校正和数据验证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机制:建立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更新和数据共享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六、数据应用1. 政府决策: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
![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https://img.taocdn.com/s3/m/aa43abcd5fbfc77da269b1bd.png)
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出自WestWIKI目录▪ 1 数据集名称▪ 2 概况▪ 3 数据集介绍及使用说明▪ 4 数据集整理者▪ 4.1 项目支持▪ 4.2 工作背景▪ 4.3 数据集介绍▪ 4.3.1 GLC2000▪ 4.3.1.1 第一阶段: 气候分层和数据准备▪ 4.3.1.2 第二阶段: 非监督分类和标定▪ 4.3.1.3 第三阶段: 精度评价和成图▪ 4.3.2 IGBPDIS▪ 4.3.3 MODIS▪ 4.3.4 UMd▪ 4.3.5 WESTDC▪ 4.4 数据集属性▪ 4.5 数据读取▪ 4.6 数据限制▪ 4.7 数据引用▪ 5 参考文献▪ 6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数据中心数据集名称▪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介绍▪Land Cover Products of China概况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1)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2)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3)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MODIS;4)由马里兰大学生产的基于AVHRR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UMd;5)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2000年1:10万土地覆盖数据,对其进行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1km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数据名称为WESTDC。
数据集介绍及使用说明数据集整理者▪姓名:冉有华▪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电话:0086-931-4967259▪电子邮箱:ranyh@▪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730000项目支持1.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课题号:90502010)工作背景全球环境的种种变化日益威胁着人类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8a029393f5335a8103d22027.png)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2011年底开始,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查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7.2万公顷(202609万亩)I,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以7-13等耕地为主,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占全I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市)采用的是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数;海南省采用的是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数。
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5% (见表1)。
采用等别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等别总体偏低。
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8%,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地占60.2% (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别面积比例42.5万公顷(637万亩)0.3157.9万公顷(869万亩)0.423113.4万公顷(1702万亩)0.84171.4万公顷(2571万亩) 1.35363.8万公顷(5457万亩) 2.76888.4万公顷(13326万亩) 6.671134.5万公顷(17018万亩)8.41199.5万公顷(17992万亩)8.9 891410.6万公顷(21159万亩)10.4101802.9万公顷(27044万亩)13.3112038.1万公顷(30571万亩)15.1121897.7万公顷(28465万亩)14.1131117.4万公顷(16761万亩)8.314759.6万公顷(11394万亩) 5.615509.4万公顷(7642万亩) 3.8合计13507.2万公顷(202609万亩)100.0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中国统计年鉴2024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中国统计年鉴2024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92153b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c.png)
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了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这份年鉴是一份官方发布的关于中国国家统计数据的重要参考资料,旨在提供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以评估土地利用状况,并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202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数据显示,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其他用地。
首先是耕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耕地面积总计为1.35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3.6%。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耕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2%、21.4%和17.6%。
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耕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和5.2%。
此外,从耕地的分布类型来看,农田面积占比最大,达到了99.1%,而盐碱地和其他土地的面积则占比较小。
其次是林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林地总面积为2.18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21.9%。
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林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的26.1%、19.6%和11.3%。
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的 4.2%和5.7%。
此外,在林地的分布类型中,森林占比最大,达到了77.6%,而杂木林和竹林的面积较小。
第三是草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草地总面积为3.16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31.8%。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草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9.8%、16.6%和12.9%。
而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草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1.3%和4.2%。
此外,草地的分布类型中,草地草原占比最大,达到了84.3%,而其它类型的草地面积较小。
第四是园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园地总面积为0.36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3.6%。
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是园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园地面积的28.5%、22.3%和18.1%。
全国土地覆盖数据
![全国土地覆盖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22a22c7cddccda38376baf98.png)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揽宇方圆全国土地覆盖数据产品是指基于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采用全数字化人机交互遥感快速提取方法,同时参照国内外现有的主要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土地覆盖分类体系,以及遥感信息源和我国地表覆盖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土地类型划分为13级分类土地覆盖数据产品栅格数据源数据名称全国土地覆盖数据类型栅格数据格式tif空间分辨率1km时间序列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2015年投影坐标Krasovsky_1940_Albers覆盖范围中国全域数据简介土地覆盖最主要组成部分是植被,但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是陆地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土地自然属性的重要反映;土地覆盖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时空尺度特征。
土地覆盖形态和状态可以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而且产生土地覆盖变化的原因也是复杂的。
土地覆盖数据是全球环境变化、碳氮循环等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数据;土地覆盖数据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产价值等准确评估的基础数据。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土地覆盖数据产品是指基于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采用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并结合野外实测,以及参照国内外现有的土地覆盖分类体系,经过波段选择及融合,图像几何校正及配准并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拼接与裁剪,将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13种分类土地覆盖数据产品。
土地覆盖分类体系编号名称含义(定义、特征)1常绿针叶林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
2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
3落叶针叶林由落叶松柏类为主的针叶树所构成的森林。
4落叶阔叶林由冬季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群落。
5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
6灌丛一种以灌木占优势组成的植被类型。
郁闭度>30%,高3m以下,通常丛生、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但有时也有明显主干。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aca6c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e.p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决定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本文将就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归纳、整理和利用土地调查数据的重要工具。
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概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是为了规范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而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标准。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标准在土地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准确、全面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标准旨在规范采集数据的方法和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标准中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内容、时间、地点以及采集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2. 数据处理标准数据处理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决定了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数据处理标准明确了数据的存储、清洗、整理和分析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共享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调查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土地利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
数据共享标准规定了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条件,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开放共享。
4. 数据安全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存在着大量敏感数据和重要信息,需要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标准包括了数据备份、权限管理、防火墙设置以及数据传输加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应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实施,将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2年各省(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省内排序及主要指标数据
![2022年各省(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省内排序及主要指标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f1f9297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d.png)
99.42
96.79
99.39
0.00
0.95
江苏常州综合保税区
38
92.71
50.79
94.72
0.00
1.25
泰州综合保税区
39
89.17
71.66
90.23
7.10
1.38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40
86.46
100.00
99.45
0.87
0.94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41
97.70
97.37
93.25
83.60
91.01
16.36
0.70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9
90.65
97.77
100.00
10.55
0.58
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
10
100.00
96.22
100.00
0.00
0.68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
97.12
90.24
90.76
1.67
1.04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
12
100.00
71.98
7
100.00
82.80
95.75
0.00
1.12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8
82.26
100.00
100.00
1.31
1.04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
93.04
100.00
100.00
0.17
1.09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
93.21
99.42
85.70
0.36
1.67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https://img.taocdn.com/s3/m/0c62658704a1b0717ed5dd0d.png)
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0日项目名称: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档日期:2007年01月20日 10:37 编写人员:张海龙、闫磊修改历史:文档备注:前言 (5)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 (5)2 农村专用图形表 (6)2.1 表索引 (6)2.2 表结构 (6)2.2. 1 影像图(dom) (6)2.2. 2 宗地(NCR_Parcel) (7)2.2.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 (7)2.2. 4 辅助层(NC_Asst) (8)2.2.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 (9)2.2.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 (10)2.2.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 (10)2.2. 8 边框注记(NC_frame) (11)2.2. 9 高程点属性表(NC_HgtPoint) (11)2.2. 10 线状地物属性表(NC_Line) (12)2.2. 11 图斑属性表(NC_Parcel) (13)2.2. 12 权属界线拐点属性表(NC_RgtBLPot) (15)2.2. 13 权属单位属性表(NC_RgtUnit) (16)2.2. 14 权属界线属性表(NC_RightBL) (16)2.2. 15 零星地类属性表(NC_Sporadic) (17)2.2. 16 地类界面属性表(NC_TerrRgn) (17)2.2. 17 地类界线属性表(NC_TerrTpBd) (18)2.2. 18 植被符号(NC_VGT) (18)3 公用表 (19)3.1 表索引 (19)3.2 表结构 (19)3.2. 1 十字丝(S_cross) (19)3.2. 2 网格(S_Grid) (20)3.2. 3 接幅表(S_MapUn) (20)3.2. 4 鹰眼窗口(TBL_EagleWindow) (21)3.2. 5 要素表(TBL_Feature) (22)3.2. 6 要素编码分级表(TBL_FeatureGrade) (22)3.2. 7 图层元数据信息表(TBL_LayerMdInfo) (23)3.2. 8 图层关系表(TBL_LayerRelation) (24)3.2. 9 地图窗口表(TBL_MapWindow) (25)3.2. 10 地图窗口图层关系表(TBL_MapWindowLayer) (25)3.2. 11 比例尺字典表(TBL_Scale) (26)3.2. 12 符号表(TBL_Symbol) (26)3.2. 13 符号库(TBL_SymbolLib) (27)3.2. 14 专题图(TBL_Thematic) (28)3.2. 15 专题图符号化表(TBL_ThematicSymbol) (28)4 农村地籍元数据表 (29)4.1 表索引 (29)4.2 表结构 (30)4.2. 1 表格保存(NCC_FormSave) (30)4.2. 2 表行政代码字段(NCM_TableCanton) (31)4.2. 3 新增建设用地状况代号(NC_AddBldtype) (31)4.2. 4 土地利用所有功能(NC_Allfunction) (32)4.2. 5 争议飞地识别库(NC_disputed) (32)4.2. 7 耕地变化类型表(NC_infldChg) (34)4.2. 8 土地利用管理权限(NC_RightMG) (34)4.2. 9 程序升级维护(NC_upgrade) (34)4.2. 10 境界线类型(TBL_Ambit) (35)4.2. 11 基本信息表(TBL_Basic) (35)4.2. 12 房屋结构类型(TBL_BuildingStyleCode) (36)4.2. 13 行政代码(TBL_CANTONCODE) (36)4.2. 14 行政代码级别表(TBL_CantonCodeGrade) (36)4.2. 15 界址点类型代码(TBL_CoordTypeCode) (37)4.2. 16 土地等级与地价关系对照表(TBL_GategoryCode) (37)4.2. 18 土地等级代码(TBL_LandGradeCode) (38)4.2. 19 土地等级地价(TBL_LandGradePrice) (39)4.2. 20 土地地价地类(TBL_LandPriceCategoryCode) (39)4.2. 21 土地用途代码(TBL_LandUseCode) (40)4.2. 22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TBL_LandUseRightCode) (40)4.2. 23 打开的图层保存(Tbl_LayerSave) (40)4.2. 24 图幅操作管理表(TBL_MapunMenu) (41)4.2. 25 菜单操作(TBL_Menu) (42)4.2. 26 他项权利登记类型(TBL_OtherRightCode) (42)4.2. 27 土地供应方式代码(TBL_ProvideGroundCode) (43)4.2. 28 土地登记类型代码(TBL_RegisterTypeCode) (43)4.2. 29 出让申请事项类型代码(TBL_RelDecTypeCode) (43)4.2. 30 出让用途代码(TBL_ReleaseUseCode) (44)4.2. 31 权属性质代码(TBL_RightPropertyCode) (44)4.2. 32 权属单位名称表(TBL_RightUnit) (44)4.2. 33 所属系统代码(TBl_System) (45)4.2. 34 界标位置代码(TBL_TerminusPosCode) (46)4.2. 35 界标类型代码(TBL_TerminusTypeCode) (46)4.2. 36 单位性质代码(TBL_UnitPropertyCode) (46)4.2. 37 界址线类型代码(TBL_VergeCategoryCode) (47)4.2. 38 界址线性质代码(TBL_VergePropertyCode) (47)5 农村地籍自定义表 (47)5.1 表索引 (47)5.2 表结构 (48)6 统计表 (48)6.1 表索引 (48)6.2 表结构 (48)6.2. 1 簿一全部二级汇总(NCT12_TotalCollect) (48)6.2. 2 簿一全部汇总(NCT1_TotalCollect) (49)6.2. 3 一二级按权属分类汇总表(NCT2Q_TotalCollect) (50)6.2. 4 簿二全部汇总(NCT2_TotalCollect) (50)6.2. 5 簿三全部汇总(NCT3_TotalCollect) (51)6.2. 6 变更图形(NCT_ChangeBMP) (51)6.2. 7 变更流向分析(NCT_ChangeFlowWay) (52)6.2. 8 变更记录表(NCT_ChangeTable) (52)6.2. 9 变更纪录号演变(NCT_chgNumEvolve) (54)6.2. 10 行政区划台帐(NCT_ContonCollect) (54)6.2. 11 坡度级别汇总(NCT_GradeCollect) (55)6.2. 12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NCT_GradeSum) (55)6.2. 13 飞地一、二、三级分类面积汇总(NCT_ISLand) (57)6.2. 14 地类平衡表(NCT_LandBalance) (57)6.2. 15 图幅汇总(NCT_MapCollect) (58)6.2. 16 最大图斑号(NCT_MaxParcel) (58)6.2. 17 图斑面积量算表(NCT_ParcelCala) (59)6.2. 18 图斑台帐(NCT_ParcelCollect) (59)6.2. 19 图斑台帐_1(NCT_ParcelCollect_1) (60)6.2. 20 图斑地类明晰(NCT_ParcelLanduse) (61)6.2. 21 国有权属单位面积汇总(NCT_RightArea) (62)7 查询 (62)7.1 表索引 (62)7.2 表结构 (62)7.2. 1 叠加查询(NCQ_Overloap) (62)前言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2 农村专用图形表 2.1 表索引本系统中包含以下数据库表:2.2 表结构2.2. 1 影像图(dom)数据库用途:分幅图直接放到对应的mdb中,最后需要sde中合并成一个2.2. 2 宗地(NCR_Parcel)数据库用途:说明:MapNo含义:可能有多个,;RoleiD含义:通过案卷编号与调查表等联系到一起;2.2.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数据库用途:所有注记表结构都一样,主要等高线注记:NCC_Annotate地名注记:NCP_Annotate边框注记:NCF_Annotate其他注记:NCO_Annotate线宽注记:NCL_Annotate地类与图斑号注记:NCN_Annotate说明:AntAngle含义:弧度;underline含义:0为False,1为True;2.2. 4 辅助层(NC_Asst)数据库用途:主要用于打图:有点辅助层:NCP_Asst线辅助层:NCL_Asst面辅助层:NCR_Asst注记辅助层:NCA_Asst索引字段2.2.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数据库用途:注:县区的表:NCC_Canton '最高的行政级别为市、地州乡镇的表:NCT_Canton村的表:NCV_Canton村民小组的表:NCG_Canton(1)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1999规定的代码;(2)行政区名采用GB/T 2260-1999规定的行政区名,系统设定各级代码位数(3)面积单位:为亩(4)村、乡、组共用说明:CantonID含义:目标标识码;CantonCode含义:最好动态;IdenType含义:1为争议2为飞地3为外县区0为其他;disputedID含义:与NC_disputed表disputedID对应;ChangeNum含义:年月日+4位自动编号;2.2.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数据库用途:注:长度单位:米说明:ChangeNum含义:年月日+4位自动编号;2.2.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数据库用途:注:高程单位:米,图形类型为线说明:contourTp含义:主要是首曲线、计曲线;2.2. 8 边框注记(NC_frame)数据库用途:每个分幅的边框注记说明:AntAngle含义:弧度;underline含义:0为False,1为True;2.2. 9 高程点属性表(NC_HgtPoint)数据库用途:注:高程单位:米2.2. 10 线状地物属性表(NC_Line)数据库用途:该表为虚表注:(1)地类代码及地类名称见对应表(2)权属性质代码见见对应表(3)如该线状地物属国有土地,则权属特性记录该线状地物隶属单位的名称;(4)如该线状地物属集体土地,则权属特性记录该线状地物所属集体单位的代码;(5)如该线状地物属两侧的单位共有所有的,则权属特性记录为"共同所有";(6)界线性质代码见表17;(7)偏移参数:指该线状地物需要偏离其实际位置左、右或左右两边进行表示时,偏移的数量,用毫米做单位;(8)扣除系数指该线状地物前进的左方应扣除面积的比例系数;(9)长度单位:米;(10)面积单位:亩。
8-2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全国与各省级指标数据,便于2015-2017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8-2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全国与各省级指标数据,便于2015-2017多年数据分析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79f968f6c85ec3a86c2c535.png)
14916.5 19526.8
2967.4
7056.8 42133.2 14725.9 32927.9 87230.2
18562.6 18547.9 45088.0
3806.9 51718.7
645126.7
1145.5 694.3
13069.2 10027.0 82882.5
11531.5 16599.9 39917.2
39095.1
359.7 414.4 2218.9 1033.3 1656.7
1630.5 1097.3 1630.9
308.5
1681.5 929.1 262.6
580.3 1581.3
579.5 866.1 106.7
822.2 794.2 242.2 273.7 1241.2
31794.7
306.6 330.9 1918.0 889.4 1358.8
644863.6
1146.7 692.1
13064.4 10026.2 82880.6
11533.1 16592.6 39912.7
313.4 6470.4 8588.9 11121.9 10862.4 14411.5 11486.1
12655.7 15729.6 18166.6
14214.2
132.8 29.6
8-24 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根据中国 统计年鉴 单位:千
公顷
数据年度 地 区
农用地
#园 地
#牧草地
建设用地
2017 2017 全 国 2017 2017 北 京 2017 天 津 2017 河 北 2017 山 西 2017 内蒙古 2017 2017 辽 宁 2017 吉 林 2017 黑龙江 2017 2017 上 海 2017 江 苏 2017 浙 江 2017 安 徽 2017 福 建 2017 江 西 2017 山 东 2017 2017 河 南 2017 湖 北 2017 湖 南
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分类
![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98ab9eec1c708a1294a4423.png)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 土地利用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它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一级类 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 名称 032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其它林地 包括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3其它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e0db57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a.png)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发布了。
这份公报包含了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量和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数据。
根据公报显示,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为9.6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的18.5%。
与上次调查相比,中国的总土地面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此外,公报还显示,中国的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明显,已占据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6%,而森林用地面积和草地用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农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此次调查还指出,全国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城镇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等方面。
具体来说,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现象比较突出,对耕地资源的压力较大。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也在加快,农民将土地转移到城市使用或进行集约化经营。
综上所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数据成果显示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8d0d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2.png)
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招标》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2015年12月29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京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为890万公顷(13350万亩),比2014年底公布的2013年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858.1万公顷增长近32万公顷。
其中,
【总页数】2页(P44-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J],
2.《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发布 [J], 段雯娟
3.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系统建设 [J], 王兆丰
4.对开展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的几点看法 [J], 张友占;温栋;张健
5.国土资源部:发布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利用所需数据
![土地利用所需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79ae1cd35022aaea998f0f28.png)
一、土地调查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等数据。
二、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等数据。
三、土地行政管理,包括:建设用地项目审批、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土地供应、土地市场、土地登记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数据。
四、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包括:区域地质图、全国矿产地、地质工作程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等数据。
五、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包括: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等数据。
六、矿产资源行政管理,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矿山开发利用、矿业权年检与收费、探矿权、采矿权和油气勘查开采权等数据。
七、地质环境,包括: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地质灾害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区域水文地质、地热和矿泉水调查、有害元素异常分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数据。
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31d9d1943323968001c9216.png)
1949-1996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变化
1949 年 面积 土地 总面积 1、耕地 2、园地 3、林地 4、牧草地 5 、城乡居 民点及工 矿用地 6、交通 用地 7、水域 8、未利 用地 1996 年 面积 (+) (-)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乡居 民点及 工矿用地 交通 用地 水 域 未利 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
1.土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2.人地关系条件
(1)人均土地 (公顷/人) (2)人均耕地 (公顷/人) (3)人均园地 (公顷/人) (4)人均林地 (公顷/人) (5)人均牧草地 (公顷/人) (6)人均市地 (公顷/人)
3.土地利用程度
4.土地利用效益
(1)单位土地产值率(万元/公 顷) (2)单位利用土地产值率(万元 /公顷) (3)单位土地农业产值(万元/ 公顷) (4)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公斤/公顷) (5)耕地单位面积产值 (元/公顷) (6)单位市地产值 (万元/平方公里)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间。土地资 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 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 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 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 地资源的数量。 例:耕地 着重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耕地内部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人均耕地占有 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利 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福建
江西 山东
4.09
3.24 4.34
2.728
2.288 2.449
6.866
6.489 6.304
全球土地覆盖数据
![全球土地覆盖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458b32d7da38376bae1fae02.png)
全球有四种常用的土地覆盖数据产品:1)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即UMD 数据集);2)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即IGBP-DISCover数据集);3)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即MODIS 数据集);4)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即GLC2000 数据集)。
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1)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说明:GLC2000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
算法:非监督分类。
2)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说明:IGBPDIS数据的制备,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 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
IGBP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的开发以洲为单位。
应用AVHRR12个月的最大化合成NDVI资料,通过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最后使用辅助数据进行精细的分类后处理。
3)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MODIS;说明:MODIS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
4)由马里兰大学生产的基于AVHRR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UMd;说明:UMd基于AVHRR数据的5 个波段及NDVI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建议数据矩阵,用分类树的方法进行了全球土地覆盖分类工作。
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比过去数据更高精度的数据。
分类系统很大程度上采用了IGBP 的分类方案。
算法:决策树。
5)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2000年1:10万土地覆盖数据,对其进行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1km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数据名称为WESTDC。
采用中科院资源环境分类系统。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2d7d9985022aaea998f0fae.png)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3月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8 元数据 (28)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要素 feature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 ISO 19101]3.2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要素的性质。
[ ISO 19109]3.3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对象object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
[GB/T 17798]3.5实体 entity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
[GB/T 17798]3.6层 layer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3.7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简介及数据集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简介及数据集](https://img.taocdn.com/s3/m/12e8b56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d.png)
⼟地覆盖⼟地利⽤简介及数据集1 简介⼟地覆盖:地球表⾯当前所具有的⾃然和⼈为影响所形成的覆盖物,是地球表⾯的⾃然状态,如森林、草场、农⽥、⼟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
⼟地利⽤:是⼈类在⽣产活动中为达到⼀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态效益,对⼟地资源的开发、经营、使⽤⽅式的总称。
两者的区别:• ⼟地利⽤表⽰与⼟地相结合的⼈类活动⽽产⽣的不同利⽤⽅式,反映⼟地的社会和经济属性。
• ⼟地覆盖表⽰地球表⾯存在的不同类型的覆盖特征,强调的是⼟地的表⾯形状,反映⼟地的⾃然属性。
⼟地利⽤/⼟地覆盖分类系统LULC分类系统是根据⼈类⼟地利⽤⾏为的⽬的、⽅式等不同,将⼀定时期的⼟地利⽤⾏为分为若⼲种类型,由这些类型组成的有⼀定结构关系的系统框架(包括类型名称、识别标准、类型之间的联系等)。
⼀般采⽤分级结构。
可参考⽂献:可⽤来进⾏⼟地利⽤/⼟地覆盖分类的遥感信息源选取:主要使⽤空间分辨率为⽶级⾄1公⾥的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遥感数据.如GF-1、GF-2、HJ-1A/B、ZY-1 02C、IKONOS、Landsat-TM 、MSS、CEBERS、SPOT–HRV、NOAA-AVHRR及MODIS等。
分类⽅法• ⽬视解译定性分析⽅法• 计算机⾃动分类⽅法 1)⼟地覆盖⾮监督分类 2)⼟地覆盖监督分类⼟地覆盖分类结果精度检验(混淆矩阵)总体精度: 分类结果与地⾯实际类型相⼀致的概率.⽤户精度(第i类): 从分类结果中任取⼀个随机样本,其所具有的类型与地⾯实际类型相同的条件概率.制图精度(第j类): 相对于地⾯获得的实际资料中的任取⼀个随机样本,分类图上同⼀地点的分类结果与其相⼀致的条件概率.漏分误差(omission): 对于地⾯观测的某种类型, 在分类图上任取⼀样本, 其被错划分为其他不同类型的概率(实际的某类地物被误分到其他类型的概率).错分误差(comission): 对于所分出的某⼀类型上任取⼀样本, 它与实际地⾯观测类型不同的概率.(图像上被划分为某⼀类地物实际上有多少应该是别的类别).Kappa系数(可⽤来测定两幅图间的吻合度或精度):2 数据集10m 超⽅便⽆需注册直接点击下载!Esri对外公布了全球10⽶⼟地覆盖数据,该数据利⽤欧洲航天局(ESA)的Sentinel-2卫星影像绘制⽽成。
全国土地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PPT课件
![全国土地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8d37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d.png)
、相互转换、检查印证的规律
遥感影像、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供应、城镇规划、地
形图、国情普查、城镇建设等数据,当前可以使用1980西安
坐标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
对转换精度进行分析评价
7
基础资料7-1
城 市 正 射 影 像
8
基础资料7-2
城 市 地 籍 数 据
9
基础资料7-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公用设施用地(0809)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公园与绿地(081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公园与绿地(0810)
特殊用地(09)
其他特殊用地(09-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 河流(1101)等
交通运输用地(10)
1公7路用地(1002)
城市土地利用框架
范围,划定村庄土地调查工作边界
调查方法
已完成村庄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区
域,在村庄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转换、抽取等方法,
对照遥感影像,转绘调查区内的公用道路(城镇村道路)、农
村居民点(农村宅基地)、水塘(坑塘水面)、林木(公园与
绿化)和其它土地利用图斑的位置、边界,判定和核查土地利
图斑关系检查
检查城乡土地利用图斑完整性、拓扑关系正确性,重点修正 几何拓扑错误,避免零碎图斑的产生
属性质量检查
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的数据结构和约束条件,检 查城镇村土地调查数据的属性结构和数据内容
数据核查修正
初步完成城镇村土地调查工作之后,应会同国土所(分局)、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委会等部门对城镇村土地调查 成果进行核查,修正错误数据,必要时,应外业补充调查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数据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6cc2a90bb7360b4c2e3f644e.png)
全国土地利用数据
全国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是指基于Landsat TM数字影像,采用全数字化人机交互遥感快速提取方法,同时参照国内外现有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以及遥感信息源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个一级分类,25个二级分类以及部分三级分类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
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其中包括6个一级类和25个二级类,二级类分为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他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雪地、滩涂、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沙地、戈壁、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他等土地利用/覆盖类型。
遥感影像中国客户服务中心:4006019091。
全球(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集大全
![全球(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21cb706f18583d049645947.png)
全球(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集大全1.地理空间数据云(1)2000年全球土地覆盖计划(GLC2000)(2)欧空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ESA GlobCover)2.马里兰大学数据集UMd基于AVHRR数据的5个波段及NDVI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建议数据矩阵,用分类树的方法进行了全球土地覆盖分类工作。
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比过去数据更高精度的数据。
3.Modis MCD12(MODQ1\MODQ2)时间范围:2001-20124.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在早期在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报告中指出现存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不足以支持IGBP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许多地球观测卫星数据可以使用,使用这些数据可以产生全球变化研究所需的时间序列资料。
在大多的重要的、普遍使用的陆地数据集、土地覆盖数据不能满足一致的、长期的,现在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无论是在满足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方面,还是在满足各国或国际可行的资源管理规划方面都是不足的。
在1992年法国图卢兹召开的IGBP工作会议上,讨论了IGBP核心科学计划对全球数据的需求,在IGBP-DIS的领导下对目前的数据进行了评估,最后将LUCC作为其几个核心研究计划之首。
与此同时,做出了用AVHRR数据制作全球1公里土地覆盖特征数据的建议,IGBP-DIS成立了土地覆盖工作组(LCWG),启动了基于AVHRR的全球1公里土地覆盖数据项目,项目由U.S.Geological Survey (USGS),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UNL), 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和欧洲联合研究中心承担。
其目标是: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
5.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1)glc2000_lucc_1km_China.asc,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GLC2000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www-gvm.jrc.it/glc2000/defaultGLC2000.htm2)igbp_lucc_1km_China.asc,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IGBPDIS数据的制备,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其开发以洲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