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手册
超全版隐患排查手册
![超全版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c1db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5.png)
超全版隐患排查手册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日益受到重视。
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隐患排查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隐患排查,以及常见的隐患类型和处理方法。
隐患排查流程隐患排查是一个细致、全面的过程,需要逐项进行检查和评估。
本节将介绍隐患排查的具体流程。
1. 制定检查计划根据不同的场所和行业特点,确定隐患排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制定检查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机构或相关人员。
2. 进行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时,应逐个点位进行检查,包括场地、机器设备、电器、消防设施、物品存放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检测仪器或进行物理测试等手段,以发现潜在的隐患。
3. 形成检查报告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形成隐患排查报告,详细记录隐患的类型、程度、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等。
报告应尽可能详细、准确,避免模糊笼统的描述。
4. 制定整改方案隐患排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找出隐患并加以解决。
针对检查报告中的隐患,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制定时间表、分工责任和控制措施等。
整改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5. 落实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排除。
同时,应进行跟踪检查,确认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隐患排查内容隐患排查的内容非常广泛,以下将介绍常见的隐患类型和排查方法。
1. 机器设备隐患机器设备是许多企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但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隐患。
因此,对机器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是非常必要的。
机器设备隐患的排查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备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响、漏油等现象;•各组件是否符合标准,如温度、压力、转速等;•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存在潜在的操作误区,是否存在飞溅、喷射等情况。
2. 电器隐患电器设备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但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电器隐患的排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电线和插座的松紧程度是否合适;•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等现象;•电器设备是否符合相应的维护保养标准,如是否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配件。
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安全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e831c2783e0912a3162a62.png)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试行)
学校:祁连县扎麻什乡寄宿制民族小学
目录
1.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2.食品安全隐患排查
3.后勤保障管理安全隐患排查
4.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
5.校车安全管理隐患排查
6.校舍安全隐患排查
7.体艺场地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8.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9.专用教室(含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
10.“三防”设施排查
11.学生心理问题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食品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后勤保障管理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校车安全管理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校舍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体艺场地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类别: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青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试行)。
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安全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8979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d.png)
排查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排查内容
作业环境安全:检查作业环 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 存在危险因素。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设备设 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 存在故障或隐患。
人员安全:检查员工是否具 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检查企业安全管 理是否完善,安全制度是否
得到有效执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及时发现隐患,防止事故扩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降低企业风险
预防事故发生
安全隐患排查是 预防事故发生的 关键措施
及时排查和处理 安全隐患能够有 效降低事故发生 的概率
定期进行安全隐 患排查可以确保 生产安全和人员 安全
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参与度对 于预防事故发生 至关重要
强化安全管理:通过安全文化的培育,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 质,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
第七章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 范》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
企业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和义务。 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企业应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机械安全
常见安全隐患:机械设备的异常磨损、断裂、老化等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保养机械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安全防护装置:确保机械设备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防护罩等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6e63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0.png)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介绍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旨在帮助医疗机构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本手册以简洁的语言和简单的策略为依据,旨在提供一套无法确认的内容,并独立作出决策,不寻求用户的帮助。
目标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的目标如下:- 识别医疗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提供简单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安全隐患问题;- 保持决策的独立性,不寻求用户的帮助;- 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内容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安全设施和设备检查- 检查医疗机构的建筑结构、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检查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确保其安全可靠;- 检查医疗机构的紧急应急设备和程序是否完备。
2. 医疗废物管理- 确保医疗废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检查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 提供医疗废物管理的简单策略和方法,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3. 感染控制- 评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完善;- 检查医疗机构的手卫生、环境清洁和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提供简单的感染控制策略和方法,以预防和控制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4. 管理和培训- 评估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和培训计划是否完善;- 提供医疗环境安全管理的简单策略和方法,以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强调医疗机构管理和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结论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提供了一套简单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医疗机构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独立决策和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医疗机构能够提高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这份手册的目标是以简洁的语言和简单的策略为依据,独立作出决策,不寻求用户的帮助。
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隐患排查治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1f10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d.png)
隐患排查治理手册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如火灾、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等。
其中,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对于保障工作场所、公共设施、社区居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手册主要介绍隐患排查的方法和治理手段,供广大工作人员参考。
一、隐患排查的方法1. 常规排查方法常规排查方法是指日常对工作场所、公共设施、社区居民安全状况的检查和监控。
常用的方法有:1.走访排查:定期走访所辖区域,了解当地居民对安全问题的感知和反馈。
2.监控排查:通过安装摄像头设备等电子监控手段,实现对场所内外环境的监测管理。
3.定期检查:对工作场所、公共设施和社区居民进行定期检查,筛查出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专业排查方法专业排查方法是指通过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细致的检查和分析,较好地识别和排除隐患。
常用的方法有:1.综合排查:利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作场所、公共设施、社区居民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地综合排查。
2.风险评估:对工作场所、公共设施、社区居民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精准地制定管控措施。
3.安全检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全面排查进行安全检查。
二、隐患治理的手段1. 整改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具体方法有:1.修复设施:根据排查结果,对发现的设备或建筑物问题及时修理或重新构建。
2.更新设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更新老化、落后的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3.落实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设备或环境进行改造处理。
4.切实进行管控:加强对安全事故的监管和追责,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健全公司内部制度。
2. 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有:1.安全意识教育:教育员工要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醒他们随时注意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解决。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f88b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4.png)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手册1.风险分级定级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级别。
2.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管控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的风险管控责任,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并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隐患排查治理1.隐患排查周期制定隐患排查周期表,对不同岗位、工序和设备进行定期排查,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
2.隐患发现报告建立隐患发现报告制度,明确隐患发现后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3.隐患治理措施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和定级,制定隐患治理措施,明确治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4.隐患整改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进行整改验收,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5.隐患排查与治理考核建立隐患排查与治理考核制度,对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惩。
以上内容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手册内容,通过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可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和员工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安全生产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我们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以下将继续探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内容。
三、风险分级管控1. 风险分级定级风险分级的定级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所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和定级。
对于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设备和工序,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风险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例如,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可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设备改造或采用更为严格的操作流程。
在中低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则可以采取更加常规的安全措施。
3. 风险管控责任确定风险管控的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对于风险管控的具体责任。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对照手册(64页)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对照手册(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3c02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9.png)
防护罩完好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转动设备护罩不符合标准。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隐患。
标准:转动设备设置护罩。
防护罩不合标准
合标准防护罩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汽机三台油泵靠背轮护罩宽度不合格。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标准:有效防止从各个方向接触转动 部件,以不超过1cm为标准。
防护罩不合标准
隐患:压力表不规范使用。 危害:无法指示实际状态。
标准:压力表表面、使用区间清晰;不 过期使用,无进水、损坏等现象。
显示不 清楚
压力表无检 测标签
压力表合格
27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现场检测仪未投用或未正确显示。
危害:探头或控制器有故障无法及时有效 的对现场检测报警,造成安全隐患。
标准: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显示正常 、无故障报警。
标准:刷好底漆重新喷涂设备编号。
设备编号缺失
设备编号完整
二、特种设备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正压喷火。 危害:造成人员烫伤,极易发生 火灾。
标准:人孔关闭并锁死。
看火孔未关 闭
看火孔 关闭
15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吊钩无锁闭扣。
危害:吊装过程中易脱落造成伤 物伤人事故。
标准:规范安装吊钩锁闭装置。
联轴器间隙过大
联轴器间隙规范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室外电机外壳结垢,出厂铭牌无法辨识。
危害:结垢影响散热,损伤设备。铭牌缺失造成运行、 检修、管理问题。
标准:电机外壳应清理干净,铭牌完整清晰。
无出厂铭牌
铭牌完整清晰
12
隐患排查与标准对照
隐患:循环水泵设备编号缺失。 危害:易误操作,开关错设备。
安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安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b57f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5.png)
安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手册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安徽省教育厅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加强学校的综合治理,特编写了《安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本手册旨在帮助学校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风险防范,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1.2 编制目的本手册的编制旨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帮助学校全面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3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院校等。
第二章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流程2.1 学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学校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或者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保卫干事、后勤管理人员、心理老师以及学生代表等。
(2)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保卫干事、后勤管理人员等。
2.2 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流程(1)确定排查时间: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一般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
(2)编制排查计划: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责任部门及时间节点。
(3)开展排查工作:根据排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整体安全状况进行排查,包括校园周边环境、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体育场馆、校车等内容。
(4)制定整改方案: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学校应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要求。
(5)整改落实: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学校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督促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6)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学校应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通报排查情况和整改措施。
第三章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及措施3.1 学校周边环境排查(1)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包括交通标志、安全岛、过马路设施等。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9fd6e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a.png)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1. 引言医疗环境安全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排查和消除医疗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本手册提供了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和指导。
2. 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步骤为了保证医疗环境的安全,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步骤和策略:2.1. 检查设备和设施-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 检查医疗设施的维护情况,如墙壁、地面、天花板等,确保其无损坏和安全隐患。
2.2. 确保消毒和洁净- 建立正确的消毒和洗手程序,并定期培训医务人员。
-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和工具的消毒情况,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2.3. 管理医疗废物- 建立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废物得到正确处理和处置。
-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2.4. 管理环境安全-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的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灾难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2.5. 培训医务人员和患者- 提供医疗环境安全培训,包括急救培训、防火培训等。
- 向患者提供安全用药和安全就诊的相关知识。
3. 隐患排查记录与整改为了保持医疗环境的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隐患排查记录和整改制度。
具体措施如下:- 定期进行隐患排查,记录存在的安全隐患。
-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制定整改计划。
- 落实整改计划,并记录整改情况。
- 定期审查整改情况,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消除。
4. 结论医疗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手册提供了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和指导,旨在帮助医疗机构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确保消毒和洁净、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安全以及培训医务人员和患者,可以有效提升医疗环境的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隐患排查记录和整改制度,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隐患排查标准手册2023 abc安全
![隐患排查标准手册2023 abc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86e312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1.png)
隐患排查标准手册2023 abc安全一、引言隐患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等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损失或伤害的因素。
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本手册旨在提供隐患排查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有效、科学地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二、隐患排查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通过隐患排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2.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以人员的安全为首要考虑,保护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原则:在隐患排查中,以预防为主,既要发现已经存在的隐患,也要防患未然。
(3)全员参与原则:隐患排查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安全。
(4)全过程管理原则:从隐患排查的计划、组织、实施到整改,都需要全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5)动态管理原则:隐患排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更新,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需要对企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设备:排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故障、磨损、松动等情况,以及设备周边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2.工作场所:检查工作场所的布局,防火措施、电气设备、通风系统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3.物料储存:查看原材料和危险品的储存情况,检查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规定,并检查是否存在泄漏、腐蚀等问题。
4.操作流程:审核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操作人员疏忽和错误。
5.环境因素:关注自然环境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如天气、地质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6.人为因素:分析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如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等,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
四、隐患排查的方法与步骤1.方法:(1)定期检查:按照计划进行定期的隐患排查,确保隐患能够及早被发现并处理。
(2)巡回检查:通过巡回检查的方式,覆盖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区域,发现潜在的隐患。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手册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ab9d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9.png)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手册一、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编制依据本指南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本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实际情况。
三、总体要求、目标1、总体要求。
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总体目标。
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四、职责分工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
五、术语和定义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
隐患通常指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
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一般原则是:①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停产停业整顿的②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置的隐患③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人以上的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⑤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⑥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3、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设备隐患排查手册1
![设备隐患排查手册1](https://img.taocdn.com/s3/m/fc5a89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维护生产秩序
02 提高生产效率
保障员工安全
03 减少工伤事故
未来展望
科技发展 智能化设备管理
效率提升 生产流程优化
管理理念更新 持续改进机制
安全环境 创造良好氛围
未来展望
智能化设备管理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设备自动监测
生产流程优化 精细化管理 提升生产效率
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 定期检讨优化方案
工作记录分析
通过目视观察设备表面,检查是 否有明显损坏或松动现象。
分析设备出现问题的时间、 频率,寻找规律性问题。
设备保养记录
查看设备保养记录,确认设备是 否按时保养。
整改措施
立即整改
01 对严重隐患立即整改,确保安全。
计划整改
02 制定整改计划,逐步解决一般隐患。
设备更换
03 对轻微隐患设备进行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奖惩与激励
设立奖励机制
01 积极参与隐患排查
激励措施
02 员工奖励方式
违规行为
03 行为惩罚
● 05
第5章 培训与普及
员工培训
参与培训计划
积极参与讨论
学习设备隐患排查流程和方法 分享排查经验和案例分析
掌握排查技能
提高设备安全意识和排查能 力
普及工作
为了让每位员工都了解设备隐患排查手册的内 容,我们将推广手册,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排 查工作。通过集体学习和分享,共同维护设备 安全。
制定编制方案 确定编制目的、范围和流程
制定排查方法 明确排查步骤和频率
整改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验收标准 核查整改情况,确保达标
设备隐患排查手册的意义
设备隐患排查手册是企业管理的重 要工具,有利于预防事故发生,提 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通过规 范操作流程,有助于提升生产质量, 保障员工健康。
隐患排查手册.
![隐患排查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ea89cc0242a8956bece4f8.png)
4、气割气焊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戴有色护目镜
人
5、气割气焊工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检查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上下刀片进行对刀,其刀片间隙应根据剪切钢板厚度确定,一般为被剪板料
物
(三)剪板机 的厚度5~7﹪之间
的
危
铆
工作台上不得放置其它物品,以免进入刃口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险
焊
状
检查夹紧机构及离合器、制动器有无异常失灵现象
态
(四)卷板机 各部位有无异常,紧固螺钉(帽)不得有松动,防护罩是否可靠
冲压工作区有无无关工件,杂物。上下模具、螺丝有无松动
安装刀具正确、锥套要符合标准,锥面要清洁,装卡工件牢靠,钻透孔时须 在底面垫上垫块
主轴箱和内外柱不夹紧时进行工作 (三)钻床
工作后各手柄放在非工作位置,主轴箱靠近立柱,摇臂降到下部,松 开夹 紧部分,并切断电源
1
排查情况
(三)钻床
隐患类别 排查项目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
工件、刀具一定要夹紧,否则不准开车工作。
冲床操作人员严禁的行为:
(1)禁止在滑块运行中和已踩脚踏或操作手柄后,再去修正冲模胚料位置。
(2)禁止同时在冲模上放一个以上的胚料件和用手清理铁屑和边料。
(3)禁止发现冲床冲击与自动落下有异声时工作。
人
(4)禁止用手清扫灰渣,投放零件,送取工件时要用摄子与工具。
的
(5)禁止将手、头伸入冲头、冲模、冲垫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贸企业
隐患排查手册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一、几个重要概念 (3)
二、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1、基础管理部分 (4)
2、现场部分 (6)
三、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分类 (12)
一、几个重要概念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工贸企业常见的危险物品有: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定义: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事故隐患:
1、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失控的危险源)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上的缺陷;
二、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基础管理部分
隐患排查治理现场部分
)
7
端,构成两级及以上漏电保护系统。
5设
备
设
施空压
机
1各种出厂技术资料应齐全(说明书、合格证、检
验记录等);
2空压机必须放在有足够通风的房间里,其区域内
应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等;3安
全附件:应定期校验;压力表半年校验一次,安
全阀每年一次;安全装置(附件)应完整、灵敏
可靠,且在检测有效周期内使用;
4管道无全部采用无缝钢管(PPR),法兰连接或焊
接法,管道漆色(灰色)和流向标志应完善; 5PE
线连接可靠
6 储气罐应按厂标要求在有效期限内使用,到期按
规定检验。
不安全状态
分类号
6.0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6.01.1 无防护
6.01.1.1 无防护罩
6.01.1.2 无安全保险装置
6.01.1.3 无报警装置
6.01.1.4 无安全标志
6.01.1.5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6.01.1.6 (电气)未接地
6.01.1.7 绝缘不良
6.01.1.8 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
6.01.1.9 危房内作业
6.01.1.10 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6.01.1.11 其它
6.01.2 防护不当
6.01.2.1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6.01.2.2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6.01.2.3 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2.4 防爆装置不当
6.01.2.5 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2.6 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6.01.2.7 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6.01.2.8 其它
6.0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6.02.1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6.02.1.1 通道门遮档视线
6.02.1.2 制动装置有缺欠
6.02.1.3 安全间距不够
6.02.1.4 拦车网有缺欠
6.02.1.5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6.02.1.6 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6.02.1.7 其它
6.02.2 强度不够
6.02.2.1 机械强度不够
6.02.2.2 绝缘强度不够
6.02.2.3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6.02.2.4 其它
6.02.3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6.02.3.1 设备带“病”运转
6.02.3.2 超负荷运转
6.02.3.3 其它
6.02.4 维修、调整不良
6.02.4.1 设备失修
6.02.4.2 地面不平
6.02.4.3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6.02.4.4 其它
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6.0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6.03.2 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6.0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6.04.1 照明光线不良
6.04.1.1 照度不足
6.04.1.2 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6.04.1.3 光线过强
6.04.2 通风不良
6.04.2.1 无通风
6.04.2.2 通风系统效率低
6.04.2.3 风流短路
6.04.2.4 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6.04.2.5 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2.6 瓦斯超限
6.04.2.7 其它
6.04.3 作业场所狭窄
6.04.4 作业场地杂乱
6.04.4.1 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4.2 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6.04.4.3 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6.04.4.4 其它
6.0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04.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6.04.7 地面滑
6.04.7.1 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
6.04.7.2 冰雪覆盖
6.04.7.3 地面有其它易滑物
6.04.8 贮存方法不安全
6.04.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不安全行为
分类号
7.0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7.01.1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7.01.2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7.01.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7.01.4 忘记关闭设备
7.01.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7.01.6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
7.01.7 奔跑作业
7.01.8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7.01.9 机械超速运转
7.01.10违章驾驶机动车
7.01.11酒后作业
7.01.12客货混载
7.01.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7.01.14工件紧固不牢
7.01.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7.01.16其它
7.0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7.02.1 拆除了安全装置
7.02.2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7.02.3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7.02.4 其它
7.03 使用不安全设备
7.03.1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7.03.2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7.03.3 其它
7.04 手代替工具操作
7.04.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7.04.2 用手清除切屑
7.04.3 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7.05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7.0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06.1 冒险进入涵洞
7.06.2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7.06.3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7.06.4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7.06.5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7.06.6 冒进信号
7.06.7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7.06.8 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7.06.9 私自搭乘矿车
7.06.10在绞车道行走
7.06.11未及时瞭望
7.0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7.0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7.0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7.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7.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7.11.1 7.11.2 7.11.3 7.11.4 7.11.5 7.11.6 7.11.7
7.11.8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未戴防护手套 未
穿安全鞋 未戴安
全帽 未佩戴呼吸
护具 未佩戴安全带
未戴工作帽 其它
7.12 不安全装束
7.12.1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7.12.2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7.12.3 其它
7.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