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怎样定位虚词及虚词译文做题技巧归纳总结.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用法讲解以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用法讲解:以|语文综合知识—复习高中文言文离不开对虚词的掌握,整理了文言虚词用法讲解,请考生学习.ﻭ(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ﻭ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苏轼《石**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ﻭ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ﻭ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ﻭ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ﻭ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司马光《壁之战》)ﻭ4。
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ﻭ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ﻭ②以崇祯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ﻭ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ﻭ①今以实校之。
(司马光《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司马光《壁之战》)ﻭ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ﻭ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二)连词。
ﻭ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ﻭ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ﻭ②忽魂悸以魄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ﻭ2。
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苏轼《石**记》)ﻭ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③****竦立以听。
(蒲松龄《促织》)3。
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ﻭ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韩愈《祭十二郎文》)ﻭ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ﻭ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三语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虚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定义和作用虚词是一类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用于构成句子结构和表达语气、逻辑关系等的词语。
虚词在语法上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汉语句子至关重要。
二、虚词的种类及用法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代词、动词短语等与其他词或短语之间的关系,常用的介词有“在、从、向、到、为、关于”等。
2. 连词连词主要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从句与主句等之间的关系,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类。
(1)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同等地位的词、短语、从句等,常见的有“和、与、而、或、不仅”等。
(2)从属连词从属连词用于连接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属分句,表明从属分句与主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从属连词有“因为、所以、如果、虽然”等。
3. 助词助词主要用于表示词性、时态、语气、语法关系等,在句子中起承上启下、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的、地、得、着、过”等。
4. 语气词语气词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感叹、劝告、希望等,常见的有“啊、呢、吧、嘛、哦”等。
5. 感叹词感叹词用于表示强烈的情感、感叹和反问等,常见的有“哎呀、哇、咳、嗬”等。
三、虚词的常见错误用法1. 介词错误用法(1)名词前后缺少适当的介词,例如:“我昨天收到一本书”应改为“我昨天收到了一本书”。
(2)介词多余或用错,例如:“我不喜欢跟他为敌”应改为“我不喜欢与他为敌”。
2. 连词错误用法(1)并列连词的使用错误,例如:“他喜欢喝茶和或咖啡”应改为“他喜欢喝茶和咖啡”。
(2)从属连词使用错误,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没去”应改为“因为下雨,所以我没去”。
3. 助词错误用法(1)“的、地、得”的使用错误,例如:“他得写好作业,才能出去玩”应改为“他要写好作业,才能出去玩”。
(2)对“着、过”的误用,例如:“她在写着作业”应改为“她在写作业”。
四、如何正确运用虚词1. 仔细学习虚词的基本用法和固定搭配,理解它们的作用和语法功能。
高考文言文学习技巧: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
高考文言文学习技巧: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对于高考语文来说,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其中虚词的理解与运用更是关键。
掌握好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高考语文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高考文言文虚词在高考文言文考查中,常见的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这些虚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语法作用和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
二、虚词的语法作用1、连接作用“而”字常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中表示并列;“人不知而不愠”中表示转折;“温故而知新”中表示承接。
“则”字也有连接的作用,可表示顺承、假设、转折等关系。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表顺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假设。
2、助词作用“之”字在很多情况下充当助词,如“怅恨久之”中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者”字常作助词,用在主语后,表停顿,引出判断;或用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
3、代词作用“其”字可作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吾视其辙乱”中的“其”,代指对方的军队。
“焉”字有时也作代词,相当于“之”。
4、语气词作用“也”字通常作为语气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乎”字也能表达多种语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反问语气。
三、虚词的解答技巧1、结合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将虚词所在的句子放入整个文段中,理解上下文的意思,从而推断出虚词的准确含义。
例如,“而”字在“蟹六跪而二螯”中表示并列,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表示转折。
2、积累常见用法平时学习中,要对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进行系统的积累和归纳。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熟悉每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形成一种语感。
遇到新的句子时,就能快速联想和判断。
3、比较分析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虚词,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加以区分。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定位实词及实词译文做题技巧归纳总结
找准实词得分点,五类实词译到位学案略语“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
”诚哉斯言!既然如此,就需要把这些成为采分点的实词“拎”出来,想方设法,保证其翻译得准确无误。
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采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好五类重要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和疑难词——翻译到位问题,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答案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得分点榜,张榜,张贴;俾,使,让;谕,告诉,使……知道,晓谕。
大意对。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译文:答案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得分点或,有人,有的人;发,打开,开启;缓急,偏义复词,偏“急”,急需的、紧急的事情,急用。
大意对。
参考译文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实词推断技巧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一、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例】“而”,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二、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三、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例】“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例】“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还也”。
【例】“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文言文的虚词让许多同学都摸不到头脑,那么文言文虚词该怎么复习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的相关资料,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总结《考试说明》明确说明"虚词的使用也属于考查范围。
'除外,高考也始终把这项要求作为考查的重点。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
题型以几个简单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或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问题、位置问题等,考查重点为介词、连词的搭配使用,助词、副词的一些变化及关联词中同一关系的不同关联词语的使用环境及搭配习惯。
热点考查核心是"敏捷使用'。
高考语文虚词复习窍门一、学会辨析语文虚词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特别敏捷,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把握和使用的确不易。
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留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把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
通过增加语感,有意识地体会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力量。
1. 复习时把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辨清其微小的差别例1:下列句中"对于'用得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做老师工作,就要对于同学负责 B:这所学校,对于我们都是特别熟识的。
C:对于如何进行高考复习,他早已心中有数了 D:他对于老师历来敬重。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介词"对'"对于'的力量。
"对'和"对于'在许多场合相同。
凡是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肯定都能用"对于'。
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
当"对'表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如A句介词引进的目标,有"向'之意,D句介词表示"对待'),只能用"对'而不能用"对于'。
1高考命题点一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
1高考命题点一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高考命题点一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知识导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是理解的物化,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的把握及对文言特定句式的识别与理解,而这三块正好对应考纲规定的三个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列出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虽然高考命题时把它放在了最后一题,但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对综合知识的整合。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文言文翻译是解答其他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基础,突破了这一点,其他题型也就迎刃而解,故把本考点放在了其他考点之前来复习。
课时一明确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三大得分点有的放矢保基分【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命题人选择文言语段是独具慧眼的,总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段,让考生翻译,这些语法现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文言语段中需要翻译的句子,总是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主要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并将这些设为考试阅卷的得分点。
得分点设置: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名作状];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下面我们将结合高考常见的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帮助考生强化“得分点”意识,判断出“得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进而得到基本分。
得分点一“五法”巧解文言实词方法一代入推断法对于翻译题,我们遇到多义词或者活用的词语,往往先入为主,用这个词的常规意思去理解,这个时候更需要把其常规意思代入句中,查验是否恰当。
高中文言虚词解题技巧总结
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虚词词义判断,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一定的比重.学生做题时感到难以把握,老师辅导时也感到棘手.本文从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达、具体语境、删换变化、句式特点等多个方面予以说明.高中文言虚词解题技巧总结一、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譬如“也”,在句中基本都是作助词,用来舒缓语气,表示停顿,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在句末则常用来表判断、陈述或祈使,偶尔表疑问或反诘,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表判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表疑问)“吾其还也。
”(表祈使)“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表感叹)再如“乎”,在句中多作介词、音节助词或者形容词词尾,在句末多作语气词,表疑问、反问、商量、感叹等。
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嗟乎!燕雀安知鸣鸣之志哉?3、等死,死国可乎?4、王候将相宁有种乎?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中1、5句的“乎”位于句中,那句末用法就不必去考虑,根据语境,前一句在形容词“恢恢”的后面,显然作词尾,后一句则作介词用,相当于“于”(在)。
同样地,2、3、4句的“乎”位于句末,则句中的各种用法也可以暂时忽略,结合语境判断,第2句表感叹语气,第3句表疑问语气,第4句表反问语气。
二、关注词性差异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常见虚词共有18个,数量上并不算多,但因为用法纷繁,学起来并不容易,更主要的是,有些虚词的使用只在词性上存在细微的差别,意思都完全一样,稍不留心,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另一方面,越是有难度的地方越能够体现能力,故此又它们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青睐的内容,屡考不衰,大家务必加以重视。
下面举两个例子作进一步说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二讲虚词Word版含解析
第二讲虚词基础点:虚词常有的考察角度:①课内课外虚词用法意义比较,马上选文某句中的虚词与所学教材 (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 )经典句子中的同一个虚词进行比较,看其意义和用法能否相同。
②虚词选填,马上选文一句或若干句中的几个虚词空出,供给几组虚词的选项,请考生依据语境判断选择。
③选文中虚词用法意义比较,即虚词所在的句子均出自选文。
④虚词意义用法判断,即在一两个选项中各选择一个虚词进行解说,请考生判断正误。
重难点: 1.虚词用法意义的比较。
2.虚词意义用法判断。
[考法综述 ]“常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虚词。
《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常有文言虚词明确界定了高考的范围。
备考时要熟习这18 个常有虚词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在不一样的语境中,一个虚词有时意义相同而用法不一样,如“与”,相同译作“和、跟、同” 时,既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有时用法相同而意义不一样,如“之”,相同作代词,所代对象却大不相同。
所谓“理解用法”,就是辨别词性,看它是用作连词仍是介词、助词仍是代词等。
命题法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取代其余词或词组、句子,来指代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目等的词。
常见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
但用作代词的这些汉字,还兼具其余的词性和用法。
如“而”还用作连词,“其”还用作副词,等等。
在特定语境中应第一辨别某一虚词是不是代词,确认是代词后,再辨析它指代的详细对象。
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方,构成介词构造来表示时间、地方、原由、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3.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神态、否认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等。
4.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连词是连结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许句子与句子的词。
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
高考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 —来 连词,表目的 3、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病梅馆 记》)——把
介词,把
11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回忆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联系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四、看语气表达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 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 断。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7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 道”。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5)长于臣 ( 比 )
)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
(6)赵尝五战于秦 ( 同 跟
)
5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 三、看对应位置 “乘”是介词“趁着”的意 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 乘着的意思。此句的 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 “利”“便”也是对文,都 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是指有利的形势。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指点温习的教员,应给先生一种失望、镇定、自信的肉体相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希望大家人真阅读做好温习!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
比如,关联词普通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假设……那么〞、〝既然……就〞、〝既…… 又〞等。
2.语法特征。
词性决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描画词等。
3.词语意思。
剖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别其在详细语境中的运用。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触及的两种虚词,判别这两种词运用能否恰当有一个复杂的方法。
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假设不能判定一个词语能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前面加名词。
如〝把〞、〝给〞,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前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假设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
异样,判别一个词语能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前面加动词或描画词,如〝曾经〞〝甚至〞,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前面加动词〝笑〞,假设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21高考语文一轮温习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厚自己,锻炼
自己。
【高三学习指导】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使用虚词练习
【高三学习指导】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使用虚词练习【摘要】高一高二当同学们忙着准备期中考试时,高三学生们在高考前进行紧张的理论复习。
以下是准备好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虚词练习》。
欢迎点击参考!一、明确虚词位置如果虚词的位置恰当,句子的意思就会准确而清晰。
否则,句子的意思就会不清楚,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一般来说,副词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前使用,介词一般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之前使用。
虽然连词与任何句子成分都不相关,但由于表意表达的需要,它们的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移动,否则会影响文本意义的表达。
例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然后迅速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看了一会儿。
最明显的错误不是再次使用它,而是再次使用它。
然而,这个虚词的位置也是不恰当的。
它应该放在单词“then”之后,以便正确表达其含义。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
例如: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句中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联词位置变化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二、防止虚词滥用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
例如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话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
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是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做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的混乱,去掉对反而句意明晰。
再如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这是关联词语滥用,应去掉因为。
三、避免误用虚词虚词误用主要包括关联词语的误用和介词的误用。
关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四类关键虚词,实实在在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试说明》规定18个)。
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以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答案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得分点“犹且”“以”“然则”。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译文:答案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
(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译文:答案(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罔极”“乃”“殒”“厥”。
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因为受到谗言而被贬,写了《离骚》,《离骚》的结尾说:“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于是自己投江而死。
贾谊缅怀屈原,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
他的赋文说:“……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
到了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
(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悯獐[清]侯方域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
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
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
视二犬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
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
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
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
”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獒:猛犬。
②韩子卢:猎犬名。
裔:后代。
③侵假:逐渐。
④翦翦:和睦的样子。
⑤煦煦:和悦的样子。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译文:答案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得分点“无乃”,大意对。
(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译文:答案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得分点“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对。
(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译文:(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3分)★译文:问题反思你在翻译中有无“虚词”的采分点意识?你认为有哪些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得分点“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
2.题目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3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得分点“语”、“以”、“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
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
”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
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
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王仲凫没有回答。
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
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
”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
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
”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
”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
你撤走了獐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
我说:“不需要了。
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
”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译好四类虚词(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以”字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
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
“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
“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
“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改,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选自《宋史·钱乙传》) 译文: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得分点藏,通“脏”;其,表推测,大概;已,止,意为“结束”。
2.(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
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
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
(选自《后汉书·史弼》) 译文: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
得分点“以”“谒”“因”“达”。
3.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
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而士亦以此附焉。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
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
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
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劄子[注],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选自方苞《张朴村墓志铭》) 注劄(zhá)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
(1)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
译文:答案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得分点“以”、“客”、“以……属”,句意对。
(2)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译文:答案(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得分点“引手”“曲避”“以”。
(3)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译文:答案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得分点“假”、“乃”、“侘傺”,语气。
参考译文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
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
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