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对国人的逆耳忠言:中国不能战而好战者皆当斩

合集下载

《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李卫公问对卷上卷上共分十七节。

主要论述兵法中“奇正”的关系和运用,结合战例着重论述了“无处不用正,无处不用奇”,“正能胜,奇亦能胜”,“奇正相交,循环无穷”的道理。

此外,还兼论了阵法的起源和发展,兵法的源流和派别。

最后还联系当时边防实际,论述了奇正的运用以及选将、练兵等问题。

太宗曰:高丽数侵新罗,朕遣使谕,不奉诏,将讨之,如何,靖曰:探知盖苏文自恃知兵,谓中国无能讨,故违命,臣请师三万擒之。

太宗曰:兵少地遥,以何术临之,靖曰:臣以正兵。

太宗曰:平突厥时用奇兵,今言正兵,何也,靖曰:诸葛亮七擒孟获,无他道也,正兵而已矣。

太宗曰:晋马隆讨凉州,亦是依八陈图,作偏箱车,地广则用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信乎正兵古人所重也。

靖曰:臣讨突厥,西行数千里,若非正兵,安能致远。

偏箱、鹿角,兵之大要,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束部伍,三者迭相为用,斯马隆所得古法深矣。

太宗曰:朕破宋老生,初交锋,义师少却,朕亲以铁骑自南原驰下,横突之。

老生兵断后,大溃,遂擒之。

此正兵乎,奇兵乎,靖曰:陛下天纵圣武,非学而能。

臣按兵法,自黄帝以来,先正而后奇,先仁义而后权谲。

且霍邑之战,师以义举者,正也,建成坠马,右军少却者,奇也。

太宗曰:彼时少却,几败大事,易谓奇邪,靖曰:凡兵以前向为正,后却为奇,且右军不却,则老生安致之来哉!法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老生不知兵,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擒于陛下,此所谓以奇为正也。

太宗曰:霍去病暗与孙吴合,诚有是夫,当右军之却也,高祖失色,及朕奋击,反为我利,孙吴暗台,卿实知言。

太宗曰:凡兵却皆谓之奇乎,靖曰:不然。

夫兵却,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非奇也,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

法曰:“佯北勿追。

”又曰:“能而示之不能。

”皆奇之谓也。

太宗曰:霍邑之战,右军少却,其天平,老生被擒,其人乎,靖曰:若非正兵变为奇,奇兵变为正,则安能胜哉~故善用兵者,奇正在人而已。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1)及.鲁肃过浔阳()(2)即更刮.目相待()(3)肃遂.拜蒙母()(4)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翦①将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②。

将行,请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③。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④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而疑我邪?”(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注】①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②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白鹿原。

③五辈:五次。

SIM800C_硬件设计手册_V1.01

SIM800C_硬件设计手册_V1.01

或尤感尤感尤

................................................................................................................... 21
或尤感尤或尤
性 漏舞天焊脚焊程磁次性 ........................................................................................................... 22
2. 性尤引尤 性尤性尤 性尤感尤 性尤或尤
......................................................................................................................................................... 8 .............................................................................................................................................. 8 .......................................................................................................................................... 8
或尤按尤或
......................................................................................................................................... 26

李鸿章与戈登

李鸿章与戈登

李鸿章与戈登不少人以为大清朝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在洋人面前是一副奴才相,其实不然。

梁启超早有评说——李鸿章待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与外国人交涉,尤轻侮之!比如,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对常胜军的第二任统领、美国兵痞白齐文就十分鄙视,屡屡讥讽他指挥无能,并停发饷银以示惩戒。

但他对白齐文的继任者——英国人戈登,倒是“慧眼识英雄”。

白齐文投奔太平军以后,他留在常胜军中的数十名美国教官经常闹事。

戈登接任之后没几天,这伙控制着炮兵的美国佬突然在教练场上骚乱,扬言要枪毙中国士兵,炮轰英、法教官。

戈登赶到,查问带头者是谁,却无人理睬。

戈登厉声说,若不交出策动者,他将在每五名美国教官中揪出一个枪毙。

美国佬挥拳咆哮,戈登箭步上前,攫住一个吵得最凶的美国教官,下令卫兵将他当场枪决,骚乱立马平息!李鸿章对此事印象极深。

紧接着,在攻打常熟的激战中,戈登指挥得法,身先士卒,打了胜仗;而在整个战斗中,戈登不带武器,只握一根手杖,常胜军士兵视他若天神。

为此,李鸿章向朝廷保奏戈登为总兵官,领二品武官衔。

戈登与李鸿章交恶,因“苏州杀降”而起。

关于这一事件,当时上海、香港和伦敦的报纸做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但其中很多是谣传,比如说“戈登手持手枪要击毙李鸿章”就无其事,而戈登的绅士做派要比这厉害而且高明得多。

戈登向英国驻上海军方打了报告,要求逮捕李鸿章,以“灭绝信义”的罪名把他撤职查办,并扣苏州交还给太平军!此事后来由清政府以重赏代替道歉的形式了结,但戈登却跟李鸿章友谊不再。

李鸿章倒是没有忘情于戈登。

1879年,中国驻俄公使跟俄国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为此,中国朝野哗然,主战派要求马上对俄宣战,李鸿章则力主谈判。

双方争执不下,李鸿章特地把时任英国驻苏丹总督的“老朋友”戈登请到北京参加廷议。

戈登不懂中国话,他戟指主战派,情绪激动地作了即席发言,中国译员战战兢兢不敢翻译。

戈登喝令译员拿来一本英汉词典,亲自翻到某一页,把一个词指给众人看——乃是“愚蠢”!于是,戈登一言而决之,中俄争端终于以另签条约解决,避免了一场战祸。

《孟子》第10章 万章下 原文及译文

《孟子》第10章 万章下 原文及译文

《孟子》第10章万章下原文及译文原文: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汙君,不辞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

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北宫錡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高三历史选修2_原始资料:中华民国讨逆军檄文

高三历史选修2_原始资料:中华民国讨逆军檄文

原始资料:中华民国讨逆军檄文呜呼!国之不存,身将焉托?而立国于今,抑何容易!人方合兆众为一体,日新月异,以改良其政治,稍一凝滞不进,已岌岌焉为人鱼肉是惧。

况乃逆流回棹,欲袭中世纪东方式奸雄之伎俩,弋取权位,而谓可以奠国家、安社稷,稍有常识者,当知其无幸也。

袁氏对于国家,既悍然不自知其职责,对于世界,复暮然不审潮流、事会之所趋。

其政法上之效绩,受试验于我国民之前者,亦既有年;所余者惟累累罪恶,污我史乘,他复何有?就令怵于名分,不敢明叛国体,然由彼之道,无变彼之术,亦惟有取国家元气,旦旦而伐之,终亦酝酿大乱以底于亡已耳。

况当此祸至无日之时,乃更有帝制自为之举。

譬犹熟视父母宛转属纩,而复引刀以诛之,别有肺肠,是孰可忍?数月以来,淫威所煽,劝进之辞所在多有。

彼方假借指为民意,以冀窃誉当时,掩罪后史。

实则群公之权宜承旨,或出于顾全大局,投鼠忌器之苦心,或怀抱沈机观变,待时而动之远识,岂其心悦诚服,甘作贰臣,狂走中风,殉兹戎首?尧等或任职中枢,或滥竽专阃,为私计则尊显逾分,更何所求?与袁氏亦共事有年,岂好违异?徒以势迫危亡,间不容发。

邦之杌陧,实由一人,亦既屡进痛苦之忠言,力图最后之补救。

奈独夫更无悔祸之心,即兆众日在倒悬之域。

是用率由国宪,声罪致讨,剪彼叛逆,还我太平。

义师之兴,誓以四事:一曰与全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二曰划定中央地方权限,图各省民力之自由发展;三曰建设名实相副之立宪政治,以适应世界大势;四曰以诚意巩固邦交,增进国际团体上之资格。

此四义者,奉以周旋,以徼福于国民,以祈鉴于天日。

至于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惟行乎心之所安,由乎义之所在。

天相中国,其克有功。

敢布腹心,告诸天下。

──《中华民国讨逆军檄告天下》,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第385~386页1/ 1。

葛云飞定海保卫战

葛云飞定海保卫战

葛云飞定海保卫战作者:阎受鹏林道远来源:《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3年第01期第一章收复定海古往今来,每一个王朝将要崩溃时,都会在人们眼前闪出葛云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宋末的文天祥、岳飞,明末的史可法。

王朝的腐朽、无能、无情,反衬出他们大智大勇可亲可敬可歌;民族英雄所处的王朝早已寿终正寝,而英雄们锻铸的精神文明之链条却永久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通常,活着的他们和王朝都将是不幸的,而死后的他们和精神文明都是幸运的。

当然,英雄人物的命运不是他个人所能决定的。

我们看一下当年作为鸦片战争中定海抗英主将葛云飞,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惊天动地的定海保卫战的。

一、葛云飞担心的事来了英国图谋舟山由来已久。

自1759年来,英国先后派出洪任辉、卡恩卡特、马戛尔尼等出使中国,要求将舟山让给英国,作为通商点,遭清政府拒绝。

道光十八年十月,红毛海盗,又突至浙洋,来去飘忽不定,居心叵测,令定海总兵葛云飞十分不安。

他向上司吁请警惕海上“夷情”,早作防范,“近粤省有夷船滋事,闽浙洋面一水相通,转瞬南风当令,倘使顺帆北上,沿海一带实在可虑,……要做好战备,谋定、心定,不致临时失措。

”次年正月,葛云飞丧父。

按照清代旧例,丁忧守孝。

他怀着满腹的海事忧虑,回故乡山阴县山头埠村。

葛云飞担心的事果然来了。

在鸦片的巨大利益被突然剥夺的刺痛下,1840年4月12日(道光十九年三月初九日),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优势,通过了一份婉转其词的战争决议:“对于中国人的侵害行为,必须得到满足与赔偿,以此目的捕获中国船舶及货物,自属正当,如中国政府承认赔偿,并行让步,则英政府不为复仇而战争。

”女王从白金汉宫发布命令:任命好望角海军司令、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查·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任命懿律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驻印度海军司令、海军一级准将伯麦为舰队司令,布尔利上校为陆军司令。

战争大步走来。

1840年4月30日上午10时,数声炮响,旗舰“麦尔威里”号起锚,在“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的掩护下,徐徐驶出开普敦港……1840年6月,一支庞大的英国舰队出现在澳门海面,其阵容如下:旗舰“麦尔威里”号,载炮74门,乔治懿律海军少将,总司令兼全权大臣,船长当达斯;“威里士里”号,载炮74门,舰队司令戈登·伯麦爵士,船长汤姆斯·美莲;“康威”号载炮26门,船长比休恩;“鳄鱼”号,载炮28门,代理船长船泊;“卑拉底士”号,载炮18门,船长晏臣;“布朗底”号,载炮18门,船长胞祖;“巡洋”号,载炮16门,船长吉发德;“哥伦拜恩”号,载炮16门,船长葛拉;“阿光标”号,载炮10门,船长梅生;武装汽轮船“阿打兰打”号、“皇后”号、“马打牙士加”号、“青春女神”号;已在广州海面的“窝拉热”号、“海阿新”号、“都鲁壹”号以及随后到达的载炮74门的“伯麦汉”号,载炮18门的“进取”号。

忠言逆耳高中优秀作文800字7篇

忠言逆耳高中优秀作文800字7篇

忠言逆耳高中优秀作文800字7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无论是潮起时的扫兴话,还是潮落时的讽刺话,都是对我们有利的话。

正是这些话,激励着我们前进,成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忠言逆耳高中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忠言逆耳高中作文800字1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古到今,有多少的王者因听不进忠臣的劝告,胜利毁于一旦,又有多少的成功人士,不积极采取下属提出的宝贵意见,事业由兴到衰。

可见“忠言”对我们有多么重要。

所谓“忠言”,就是诚恳规劝的话。

但有许多人听不进去,甚至还很厌烦说忠言的人。

所以忠言重要,听进忠言更重要。

小时候,爸爸对我说的忠言最多。

在我七岁那年,刚放暑假,爸爸要我去学游泳。

我从小就怕水,当然说不去。

爸爸说:“你是怕了吧?"当然不服气,说:"谁不敢去了,我去就去!”我们来到游泳池旁边,我不敢下去,在岸边徘徊,可爸爸当我不注意的时候,一下把我推下了水。

我猝不及防,狠狠的喝了几大口水,就这样我再也不怕水了。

正当我以为万事大吉,抱着游泳圈在水中玩闹时,爸爸有要求我把游泳圈脱掉,我当时很想反驳,但我知道爸爸的性格,他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索性我直接乖乖的把游泳圈脱掉。

我刚一脱掉游泳圈,就因为水压和水流的关系,一下摔倒在水中,我使劲挣扎,可没用,我沉下了水底。

正当我以为自己要死时,一双大手托起了我,我努力睁开眼,原来是爸爸。

我休息了一会,爸爸见我好了,又要我继续练习……半个多月后,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这半个多月来,我被爸爸可以说是一路给虐过来的。

不过虽然非常痛苦,但很有效率,和我同时学的几乎没学会,可爸爸却没表扬我。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爸爸激励我的方法。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

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

”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①覆:审察。

②隐:隐藏。

③旌:表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皭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③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

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

”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图是某次变法失败后在京师仅存的成果,这次变法内容还包括()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员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今年是戊戌之年,“120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

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六君子”鲜血没有白流是因为变法()A.实现了富国强兵图存,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目的B.颁布了“定国是诏”,清政府实现了君主立宪制C.实施了103天,彻底改变了中国封建落后的局面D.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该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4.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

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A.变法裁撤冗官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变法开办新式学堂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5.如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6.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后来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这次海战名称是()A.平壤战役B.辽东半岛战役C.威海卫战役D.黄海海战7.“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出自于()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9.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一一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

“忠言逆耳”的语用分析

“忠言逆耳”的语用分析

一、引言在如今的社会中,常常可以看到,我们明明想要对人说一些诚恳劝告的话语,但最后却让听者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不愿意接受。

这对于听者和说话者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消极的效果。

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将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忠言”如何变成了“逆耳”的结果。

二、对忠言逆耳的认识“忠言逆耳”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诚恳劝告的话,往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

该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毒中矣。

”后来人们将之阐发为:“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交际的过程中,表达主体的交际目标是积极的,善意的,都是为了对接受主体进行诚恳的劝告,但由于表达主体的言语在内容或方式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导致接受主体难以接受,因而造成了消极的交际效果。

我们就从语用学的角度,具体地分析言语主体存在的失误。

三、忠言逆耳与合作原则格赖斯认为,交际的双方必须要遵从以上所提及的这些准则才能配合默契,交际才能顺利、和谐的进行。

否则,如果双方违反了这些准则,就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误解。

那我们就一起从几个事例来看看,忠言是如何违反了合作原则,而导致了“逆耳”的结果。

1.违反了量的准则量的准则是指表达主体发出的信息量应当适度,即一方面要求话语应包含交流所需的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话语信息需要达到必要的量。

因此,说话者所说的话语的多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忠言之所以逆耳,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话语的内容超过了所需要的“量”,如:(1)甲:你觉得哪一件衣服比较好看?乙:我觉得这两件衣服都很好看啊!但是吧,你的身材属于上胖下瘦的类型,更适合穿泡泡型的衣服。

这样的话会显得你的身材更完美。

你觉得呢?上例中,说话者甲只是单纯的想要知道在两者之中,哪一个更好看。

而乙本着帮助甲追求最好着装效果的交际目标,增加了甲身材更适合“泡泡型”衣服的信息,虽然表达主体乙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忠言”,但因涉及到甲“上胖下瘦”的劣势,而让人听起来很不顺耳,造成“逆耳”的效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战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法美三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并发动了战争。

因此,谋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问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哪几个?英、法主要。

美俄次要。

问题三: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危机进一步加剧?(或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完整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①增开十多处通商口岸。

使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扩展到内陆地区,有利于西主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这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等大开了方便之门。

③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④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并留下了不少历史后遗症。

问题四: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有什么见解。

圆明园事实上是不可能重建的。

理由是:圆明园建筑物的确切分布位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表饰没有完全清楚.加上当时的加工材料和工艺目前部分缺失,若重建就不可能整旧如故。

况且,重建只能恢复建筑物本身,而当时的皇家珍宝,历代文物或被毁或流失,已无法收回。

恢复建筑物外壳缺少文化内涵,显得不是良策。

圆明园被毁是历史留下的创伤。

这可作为印证外国侵略者践踏文明的罪证,提醒后人不忘国耻,牢记时代责任,有特殊的警示作用。

因此在原址的基础上维持不动或稍做有限的整修,也许是明智之举。

问题五:列举俄国在第二闪鸦片战争期间和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的中国领土。

1、Ж材料一:《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特点:数量多(从5个到10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通用5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通用5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通用5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通用5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篇1琦善、奕山、牛鉴是著名的卖国贼,如果把鸦片战争搬上京戏的戏台,他们必是曹操般的大白脸。

而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则是一个个正气凛然的名字,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一派全民族上下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的架势。

从现在的历史书里,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会失败,败在昏聩的皇帝、腐朽的社会制度、无耻的卖国贼。

但是这本书却有不同的观点:关天培、林则徐的红脸,奕山、琦善的白脸,其实是经过后人的描画,是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认识而特别实施的愚民教育的一种。

关天培自己未必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更多的可能是坚守了职位的本份;林则徐不一定是了解了世界局势因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御敌方略,更多的可能是坚持为官操守维护天朝体统;奕山、琦善都曾是主战派,惜命、爱官的毛病是有的,但要说他们都为一己之私欲卖国求荣恐怕有失公允;连道光这个老皇帝,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眼界不高、谋略不深都是有的,但国是他自己的,总谈不上自己出卖自己。

作者通过此观点进而引出主题:鸦片战争的失败,究竟应归结于中国的落后和保守,还是应归结于琦善等人的原因?本书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能否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这是一场胜或负的结局皆有可能操作的战争,还是一场必定要失败的战争?如果战争必败,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作者不断地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之下,提出假设,因为已经发生之事并不是最有可能发生之事,历史学家会注意到历史可能出现但未能出现的转机。

《天朝的崩溃》从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证明当时的清军无论如何抵挡不了英国侵略军的进攻。

文中关于中英双方使用武器、舰船、军队的编制以及作战方法,都有很细致的描述。

例如对英国军舰的载炮门数,更是不厌其繁一一例举;对英军采用的战术,即战舰攻击正面陆军抄袭背后的近代军事学术,也是做了具体的分析。

首先清朝的兵力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当时的清军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战斗力相当差劲。

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意思

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意思

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意思摘要:一、背景介绍1.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来源2.这句话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二、以战止战的意义1.战乱对人类社会的破坏2.以战止战的目的和意义3.历史上以战止战的具体案例三、以武止戈的意义1.武力冲突对人类社会的破坏2.以武止戈的目的和意义3.历史上以武止戈的具体案例四、结论1.以战止战和以武止戈的共同点2.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以战止战和以武止戈的思想正文:【背景介绍】“以战止战,以武止戈”是一句源自古代的名言,意为通过战争来防止战争,通过武力来防止冲突。

这句话反映了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对于战争的恐惧。

在历史上,这句话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战略和政治外交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战止战的意义】战争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社会动荡、文化破坏、经济崩溃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以战止战的思想应运而生,其目的是通过战争来消灭战争,达到永久和平的目标。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都是出于以战止战的目的而进行的,比如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以武止戈的意义】与以战止战相对应的是以武止戈,即通过武力来防止冲突。

这种思想认为,只有拥有足够的武力,才能保护国家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和平。

以武止戈的目的在于通过展示武力和威胁使用武力来威慑潜在的敌人,使其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以武止戈的思想被广泛运用,例如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和北约的军事部署等。

【结论】以战止战和以武止戈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

好大王碑释文

好大王碑释文

好大王碑释文【第一面】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餘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出生子有聖□□□□□□命駕巡車南下路由夫餘奄利大水王臨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鄒牟王為我連葭浮龜應聲即為連葭浮龜然後造渡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永樂世位因遣黃龍來下迎王王於忽本東岡黃龍負昇天顧命世子儒留王以道興治大朱留王紹承基業□至十七世孫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號為永樂太王恩澤洽于皇天威武柳被四海掃除□□庶寧其業國富民殷五穀豊熟昊天不弔卅有九晏駕棄國以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遷就山陵於是立碑銘記勳績以永後世焉其辭曰永樂五年歲在乙未王以碑麗不息□人躬率往討過富山負山至鹽水上破其丘部洛六七百當牛馬群羊不可稱數於是旋駕因過襄平道東來候城力城北豊五備海遊觀土境田獵而還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而倭以辛卯年來渡海破百殘□□新羅以為臣民以六年丙申王躬率水軍討科殘國軍□□首攻取壹八城臼模盧城各模盧城幹弖利城□□城閣彌城牟盧城彌沙城□舍蔦城阿旦城古利城□利城雜彌城奧利城勾牟城古模耶羅城頁□城□□城分而能羅城場城於利城農賣城豆奴城沸□□【第二面】利城彌鄒城也利城大山韓城掃加城敦拔城□□□城婁實城散那城□婁城細城牟婁城弓婁城蘇灰城燕婁城柝支利城巖門至城林城□□城□□城□利城就鄒城□拔城古牟婁城閨奴城貫奴城豐穰城□□城儒□羅城仇天城□□□□□其國城賊不服氣敢出百戰王威赫怒渡阿利水遣刺迫城橫□侵穴□便國城百殘王困逼獻出男女生白一千人細布千匝歸王自誓從今以後永為奴客太王恩赦先迷之御錄其後順之誠於是得五十八城村七百將殘王弟並大臣十人旋師還都八年戊戌教遣偏師觀帛慎土谷因便抄得莫新羅城加太羅谷男女三百餘人自此以來朝貢論事九年己亥百殘違誓與倭和通王巡下平穰而新羅遣使白王云倭人滿其國境潰破城池以奴客為民歸王請命太王恩後稱其忠誠時遣使還告以□訴十年庚子教遣步騎五萬住救新羅從男居城至新羅城倭滿其中官兵方至倭賊退□□□□□□□□來背息追至任那加羅從拔城城即歸服安羅人戍兵拔新羅城□城倭滿倭潰城大□□□□□□□□□□□□□□□□□九盡臣有尖安羅人戍兵滿□□□□其□□□□□□□言【第三面】□□□□□□□□□□□□□□□□□□□□□□□□□□辭□□□□□□□□□□□□□潰□以隨□安羅人戍兵昔新羅安錦未有身來朝貢□國岡上廣開土境好太王□□□□寐錦□□僕句□□□□朝貢十四年甲辰而倭不軌侵入帶方界□□□□□石城□連船□□□王躬率□□從平穰□□□鋒相遇王幢要截盪刺倭寇潰敗斬殺無數十七年丁未教遣步騎五萬□□□□□□□□□城□□合戰斬殺湯盡所稚鎧鉀一萬餘領軍資器械不可勝數還破沙溝城婁城還住城□□□□□□那□城廿年庚戌東夫餘舊是鄒牟王屬民中叛不貢王躬率往討軍到餘城而餘城國駢□□□□□□那□□王恩晉虛於是旋還又其慕化隨官來者味仇婁鴨盧卑斯麻鴨盧□立婁鴨盧肅斯舍鴨盧□□□鴨盧凡所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守墓人煙戶賣勾余民國煙二看煙三東海賈國煙三看煙五敦城民四家盡為看煙于城一家為看煙碑利城二家為國煙平穰城民國煙一看煙十呰連二家為看煙住婁人國煙一看煙卌二溪谷二家為看煙梁城二家為看煙安失連廿二家為看煙改谷三家為看煙新城三家為看煙南蘇城一家為國煙新來韓穢沙水城國煙一看煙一牟婁城二家為看煙豆比鴨岑韓五家為看煙勾牟客頭二家為看煙永底韓一家為看煙舍蔦城韓穢國煙三看煙廿一古家耶羅城一家為看煙炅古城國煙一看煙三客賢韓一家為看煙阿旦城雜珍城合十家為看煙巴奴城韓九家為看煙各模廬城四家為看煙各模盧城二家為看煙牟水城三家為看煙幹弓利城國煙二看煙三彌舊城國煙七看煙【第四面】□□□□七也利城三家為看煙豆奴城國煙一看煙二奧利城國煙二看煙八須鄒城國煙二看煙五百殘南居韓國煙一看煙五大山韓城六家為看煙農賣城國姻一看煙一閏奴城國煙二都煙廿二古牟婁城國煙二看煙八琢城國煙一看煙八味城六家為看煙就咨城五家為看煙豐穰城廿四家為看煙散那城一家為國煙那旦城一家為看煙勾牟城一家為看煙於利城八家為看煙比利城三家為看煙細城三家為看煙國岡上廣開土境好太王存時教言祖王先王但教取遠近舊民守墓洒掃吾慮舊民轉當嬴劣若吾萬年之後安守墓者但取吾躬率所略來韓穢令備洒掃言教如此是以如教令取韓穢二百廿家慮其不知法則復取舊民一百十家合新舊守墓石國煙卅看煙三百都合三百卅家自上祖先王以來墓上不安石碑致使守墓人煙戶差錯惟國岡上廣開土境好太王盡為祖先王墓上立碑銘其煙戶不令差錯又制守墓人自今以後不得更相轉賣雖有富足之者亦不得檀買其有違令賣者刑之買人制令守墓之李芳远2005年8月17日补个简体字译文,加标点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 出自北夫馀, 天帝之子, 母河伯女郞. 剖卵降世, 生[而□]有圣□□□□□. □命驾,] 巡幸南下, 路由夫馀奄利大水. 王臨津言曰, 我是皇天之子, 母河伯女郞, 邹牟王, 为我連浮龟. 应声卽为]連浮龟.然後造渡, 於沸流谷, 忽本西, 城山上而建都焉. 不樂世位, 因遣黄龙来下迎王. 王於忽本东, [履]]龙页升天. 顾命世子儒留王, 尔兴治, 大朱留王绍承基业. [遝]至十七世孙国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 号为永樂大王.恩泽[洽]于皇天, 武威[振]被四海. 扫除□□, 庶寧其业. 国富民殷, 五谷豊熟. 昊天不]吊, 有九, 寔驾弃国, 以甲寅年九月卄九日乙酉迁就山陵. 於是立碑, 铭记勋绩, 以示後世焉. 其词曰.]永樂五年岁在乙未, 王以稗丽不□□[人], 躬率往讨. 过富山[负]山, 至盐水上, 破其三部洛六七百营, 牛马群]羊, 不可称数. 於是旋驾, 因过襄平道, 东来□城, 力城, 北豊, 五备□, 游观土境, 田猎而还.百残新罗, 旧是属民由来朝贡. 而倭以辛卯年, 来渡海残□□[新]罗以为臣民.以六年丙申, 王躬率水军, 讨伐残国. 古利城, □]利城, 杂珍城, 奥利城, 勾牟城, 古[模]耶罗城, [页]□□□□城, □而耶罗[城], [ ]城, 於[利]城, □□城, 豆奴城, 沸□□]利城, 弥邹城, 也利城, 太山韩城, 扫加城, 敦拔城, □□□城, 娄卖城, 散[那*]城, [那*]旦城, 细城, 牟娄城, 于娄城, 苏灰]城, 燕娄城, 析支利城, 巖门□城, 林城, □□□□□□□[利]城, 就邹城, □拔城, 古牟娄城, 闰奴城, 贯奴城, 穰]城, [曾]□[城], □□卢城, 仇天城, □□□□, □其国城.残不服义, 敢出百战, 王威赫怒, 渡阿利水, 遣刺迫城. □□][归穴]□便[围]城, 而残主困逼, 献出男女生口一千人, 细布千匹, 王自誓, 从今以後, 永为奴客. 太王恩赦□]迷之愆, 录其後顺之诚. 於是得五十八城村七百,将残主弟幷大臣十人, 旋师还都.九年己亥, 百残违誓与倭和]通, 王巡下平穰. 而新罗遣使白王云, 倭人满其国境, 溃破城池, 以奴客为民, 归王请命. 太王[恩慈], 矜其忠[诚],] □遣使还告以□计.十年庚子, 敎遣步骑五万, 往救新罗. 从男居城, 至新罗城, 倭满其中. 官军方至, 倭贼退.]□□背急追至任那加罗从拔城, 城卽归服. 安罗人戍兵□新[罗]城□城, 倭[寇大]溃.城□]□□尽□□□安罗人戍兵[新]□□□□[其]□□□□□□□言]□□□□□□□□□□□□□□□□□□□□□□□□□□辞□□□□□□□□□□□□□溃]□□□□安罗人戍兵. 昔新罗寐锦未有身来[论事], □[国上广]开土境好太王□□□□寐[锦]□□[仆]勾]□□□□朝贡.十四年甲辰, 而倭不轨, 侵入带方界. □□□□□石城□连船□□□, [王躬]率□□, [从]平穰]□□□锋相遇. 王幢要截刺,倭寇溃败. 斩煞无数.十七年丁未, 敎遣步骑五万, □□□□□□□□□师]□□合战, 斩煞荡尽. 所获铠钾一万馀领, 军资器械不可称数. 还破沙沟城, 娄城, □[住]城, □城, □□□□□]□城.卄年庚戌,东夫馀旧是邹牟王属民, 中叛不贡. 王躬率往讨. 军到馀城, 而馀□国骇□□□□□□□]□□王恩普覆. 於是旋还.又其慕化随官来者, 味仇娄鸭卢, 卑斯麻鸭卢, 社娄鸭卢, 肃斯舍[鸭卢], □□□]鸭卢. 凡所攻破城六十四, 村一千四百.守墓人烟户. 卖句余民国烟二看烟三, 东海贾国烟三看烟五, 敦城]民四家尽为看烟, 于城一家为看烟, 碑利城二家为国烟, 平穰城民国烟一看烟十, 连二家为看烟, 俳娄]人国烟一看烟三, 梁谷二家为看烟, 梁城二家为看烟, 安夫连卄二家为看烟, [改]谷三家为看烟, 新城三]家为看烟, 南苏城一家为国烟. 新来韩秽, 沙水城国烟一看烟一, 牟娄城二家为看烟, 豆比鸭岑韩五家为]看烟, 勾牟客头二家为看烟, 求底韩一家为看烟, 舍城韩秽国烟三看烟卄一, 古[模]耶罗城一家为看烟,] [炅]古城国烟一看烟三, 客贤韩一家为看烟, 阿旦城, 杂珍城合十家为看烟, 巴奴城韩九家为看烟, 臼模卢]城四家为看烟, 各模卢城二家为看烟, 牟水城三家为看烟, 干利城国烟一看烟三, 弥[邹*]城国烟一看烟,]# 七也利城三家为看烟, 豆奴城国烟一看烟二, 奥利城国烟一看烟八, 须邹城国烟二看烟五, 百]残南居韩国烟一看烟五, 太山韩城六家为看烟, 农卖城国烟一看烟七, 闰奴城国烟二看烟卄二, 古牟娄]城国烟二看烟八, 城国烟一看烟八, 味城六家为看烟, 就咨城五家为看烟, 穰城卄四家为看烟, 散那]城一家为国烟, 那旦城一家为看烟, 勾牟城一家为看烟, 於利城八家为看烟, 比利城三家为看烟, 细城三]家为看烟.国上广开土境好太王, 存时敎言, 祖王先王, 但敎取远近旧民, 守墓扫, 吾虑旧民转当羸劣.] 若吾万年之後, 安守墓者, 但取吾躬巡所略来韩秽, 令备扫. 言敎如此, 是以如敎令, 取韩秽二百卄家. 虑]其不知法则, 复取旧民一百十家. 合新旧守墓户, 国烟看烟三百, 都合三百家.自上祖先王以来, 墓上]不安石碑, 致使守墓人烟户差错. 唯国上广开土境好太王, 尽为祖先王, 墓上立碑, 铭其烟户, 不令差错.] 又制, 守墓人, 自今以後, 不得更相转卖, 虽有富足之者, 亦不得擅买, 其有违令, 卖者刑之, 买人制令守墓之.李芳远2005年8月18日增加一点资料: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

塘沽条约主要内容

塘沽条约主要内容

塘沽协定主要内容
(文章正文)
协定主要内容大致如下:首先,中国军队得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的地区,并且不能越过这条线,也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挑战和骚扰行为。

这可真是让人看了心生怨气啊,咱自家地盘儿,硬是得让出去一大块!
接着呢,日本军队为了确认我们是不是遵守了这条规定,他们可以随时用飞机或者其他方法来视察,我们还得给他们提供保护和方便。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自己的家园被这样监视,哪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能受得了?可是,咱们那时候就是得忍气吞声,只求能有个安稳日子过。

如果日本觉得我们乖乖遵守了这些规定,他们就不再越线追击,还会自动回到长城一线。

但是,长城线以南的地域治安,却得由我们的警察机关来负责。

这明明就是我们自己的土地,却被搞得像租界一样,让人心痛不已。

这篇塘沽协定,真的是充满了屈辱和不公。

它不仅仅是一个协定那么简单,更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

每当想起这些内容,我都感到心如刀绞。

但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它提醒着我们永远不忘国耻,努力奋发向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见证祖国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辉煌时刻。

具体材料本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实书写,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战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法美三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并发动了战争。

因此,谋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问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哪几个?英、法主要。

美俄次要。

问题三: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危机进一步加剧?(或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完整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①增开十多处通商口岸。

使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扩展到内陆地区,有利于西主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这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等大开了方便之门。

③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④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并留下了不少历史后遗症。

问题四: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有什么见解。

圆明园事实上是不可能重建的。

理由是:圆明园建筑物的确切分布位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表饰没有完全清楚.加上当时的加工材料和工艺目前部分缺失,若重建就不可能整旧如故。

况且,重建只能恢复建筑物本身,而当时的皇家珍宝,历代文物或被毁或流失,已无法收回。

恢复建筑物外壳缺少文化内涵,显得不是良策。

圆明园被毁是历史留下的创伤。

这可作为印证外国侵略者践踏文明的罪证,提醒后人不忘国耻,牢记时代责任,有特殊的警示作用。

因此在原址的基础上维持不动或稍做有限的整修,也许是明智之举。

问题五:列举俄国在第二闪鸦片战争期间和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的中国领土。

1、尔材料一《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特点:数量多(从5个到10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登对国人的逆耳忠言:中国不能战而好战者皆当斩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一讲晚清民初,中国政府内的洋人雇员的故事。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下《北京条约》,而不久英法联军就撤出了北京,这在当时的人看起来,可是个不得了的事,因为英法联军兵强马壮,能在北京为所欲为。

朝廷中枢似乎明白了,洋人来中国呢,并不是要当皇帝,坐天下,这和中国文明千百年来的“天下观”完全不同。

当时主持外交工作的恭亲王奕忻,开始主张抛弃“盲目排外”和“盲从崇外”的极端的态度,主张呢先从军事上向西方学习。

而这第一步就是“借师助剿”,利用洋人洋枪平息太平天国内乱,一批洋兵洋将就此成了清政府的雇佣军。

解说:1860年的初秋,对朝廷来说非常难熬,9月中南方的“太平天国之乱”愈演愈烈,忠王李秀成率兵围攻上海。

9月21日向北京挺进的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遭遇清军蒙古骑兵的阻击,但仅仅两个小时,蒙古骑兵两万五千名士兵几乎全军覆灭。

这次战斗,英国人使用了亚姆斯特隆炮,而清军骑兵武器多是火绳枪、刀、矛、弓箭之类。

此时在上海负责镇压太平军的有两支力量,一支是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手中的淮军,李当时是江苏巡抚,另一支是由西方浪人,菲律宾雇佣军和中国亡命徒组成的洋枪队。

翁飞(学者):洋枪队实际上是中国的雇佣军,洋人包括东南亚,包括菲律宾的一些,一些浪人组成的,对吧,有菲律宾,有印度人,有少数白人。

那么这支部队呢,它用洋枪洋炮装备,也都是些亡命徒嘛,打起仗来有一定的战斗力。

张鸣(学者):太平军也有洋枪,但是太平军用的是五五五进的兵制,不太适合这玩意儿,所以他有洋枪,效率发挥得没有洋枪队那么厉害。

解说:李鸿章很快发现,洋枪队虽然火力威猛,但很难节制,为了管束洋枪队,李鸿章求助于英国政府,英国皇家工兵上校戈登受派出任洋枪队统帅,此时,洋枪队已改名为“常胜军”。

戈登与当时西方雇佣军中的亡命徒不同,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军人,他出生于一个英国皇家炮兵将领的家庭,注重战术训练,他打仗的时候,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却任何武器都不带,只拎着一根文明棍。

张鸣:为人很严谨,为人很严谨,完了又很有操守,军事技术也很不错,就是它当时戈登的洋枪队啊,最大的牛就要不在于说那个,在于它会用炮,它会用那种,就是它会测。

这点中国人都不行,中国人是根本做不到,它有仪器会测。

解说:1861年10月,戈登在给英国的妹妹写信说,我喜欢这个国家,这份工作,以及这份悠闲自在,在英国,我们地位卑微,在中国,却位高权重,中国的气候也很宜人。

张鸣:后来戈登这个就是,这个跟淮军就是形成一体了,协同作战,最后洋枪队就融入到淮军,就划到淮军里去了,就是淮军最早的训练,按洋枪队那个训练去走的。

解说:一开始,李鸿章和戈登相处的还不错,但李鸿章时常拖欠“常胜军”的军饷,想迫使“常胜军”通过劫掠来自给自足,但戈登禁止士兵掳掠,而代之以优厚的军饷和奖金。

戈登数次向李鸿章索要军饷未果,火冒三丈,公开指责李鸿章截留军费。

1863年,“常胜军”与淮军围攻太平军在江南的重镇苏州,太平军屯兵八万,兵强马壮,李鸿章利用太平军降将程学启,以二品武官为诱饵,要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八个王献出城池。

八王将信将疑,提出让较有信誉的英国人出面作保,于是双方让英国人戈登作证,并折箭为盟。

几天后,太平军打开城门,将清军迎入,但他们还留了一手,只让出半个城池,自己还占着另一半,并在城中建起路障,以防不测。

翁飞:因为当时它(太平军)说是十万降众,大概有战斗力的四五万人,让出半城给淮军进去,淮军的主力部队只有两万余人,一万人进去,一万人在城外,这样它一对五啊,或者一对十啊。

解说:当晚,李鸿章便布置城外淮军在四门外埋伏,次日上午李鸿章来到城内,传令要召见太平军八个降王,并说要当场封他们为总兵副将,八个降王不知是计,兴高采烈地来到军营。

酒宴开始,忽然有校兵送来紧急公文,李鸿章便趁机离开,正当八个降王酒酣耳热之际,进来八个武士,每人手拿着一套清军的顶戴官服,说请大人更衣换顶带。

八个人洋洋得意地站起来,自己用手解开头上包布,说时迟那时快,八个武士手起刀落,八颗人头被斩落地上。

李鸿章、程学启在诛杀了八个降王之后,又在苏州城内大开杀戒,将太平军将士全部杀光。

曾在苏州城外作过证人的英国人戈登,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

翁飞:戈登认为他是英国皇家这个陆军的军官,对吧,是以这个信义为第一,因为它这个军队它有一个是不杀俘虏,对吧,第二个你人家已经投降,我是证人,他觉得他的大英帝国这个军官的面子,受到极大的侮辱和挑战,于是气势汹汹地拿着手枪去,找李鸿章,找程学启。

解说:李鸿章在苏州杀降,全国舆论大哗,在北京,有官员上折,要求朝廷处罚李鸿章。

上海的外国领事馆,代表列强及外国侨民,签署了一份严厉谴责李鸿章的决议,指其杀降是对人性彻底地背叛。

并警告说,此事很可能使列强不再帮助清政府,并可能撤回帮清政府打仗的洋兵洋将。

英国驻华陆军司令伯朗,也从上海赶到昆山,与戈登商量借此从中方手中夺回“常胜军”的控制权。

李鸿章为挽回舆论,先重赏“常胜军”白银七万两,还有一万两奖给戈登本人,又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国使团去函,解释苏州杀降是中方的决定,和戈登无关。

不久,朝廷对李鸿章及清军的残忍,做出了肯定,认为他们“所办并无不合,甚为允协”。

张鸣:杀降和不杀降,其实上都有中国背景的道义这个支持,就是说,你比如说我不杀降,不杀降因为我,就是我守信,如果我杀降,你背叛了你原组织,你本来就是不忠不孝,怎么都可以,就是中国的这个道义上讲都可以说通的。

解说:在朝廷的赏赐中,英国人戈登被封提督,赐穿黄马褂,带孔雀花翎,清政府还仿照西方样式,给戈登制作了一枚巨大的纯金奖章。

但戈登说由于攻占苏州后所发生的情况,我不能接受任何标志皇帝陛下赏识的东西。

为了缓和与戈登的矛盾,李鸿章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杀降事件”与戈登无关,并厚葬了被杀的太平军将领。

1864年3月,戈登终于原谅了李鸿章,两人见面商议战事,但避而不谈“杀降事件”。

在英国公使的规劝下,戈登最后虽然接受了清政府的嘉奖,但拒绝了李鸿章一万两白银的赏金。

5月,常州城破,太平天国在苏南最后的军事重镇陷落,戈登随即也准备返回英国。

翁飞:戈登这个人也是一个比较有点血气方刚的,就是这个英国就指责他,你不应该就这么卖力地去帮湘淮军,帮李鸿章,他就觉得,你这样干我就干不了了,然后戈登就宣布辞职。

正好这个机会,那么李鸿章一到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派他的得力干将丁日昌,在一个星期之内,迅速地用十八万两这个白银,迅速地把“常胜军”解散掉,然后把它的武器装备全部挪为己有。

张鸣:淮军当时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嘛,它是公认的嘛,淮军后来也很厉害,洋枪,整个的,包括这个炮队什么的,操练,包括甚至是口号,包括立正、齐步走、向前看齐这全都是英语。

解说:戈登回国前,赠言二十条给李鸿章,他说现在中国会外语的人不受重视,这些人应该得到比会中国话的洋人更多的机会。

中国要学会自强,否则洋人也帮不上忙,中国一日以北京为首都,则一日不可与外国轻开战端,因为北京离入海口太近,中国没有海防,洋军可长驱直入,中国需要设立电报,整顿海防,建立自己的水师。

在他的建议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条是,中国有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义者,皆当斩首,这是戈登对朝中大臣“好空谈尚清流”作风的回答。

戈登最后说,中国人民耐劳易使,果能教练,当可转弱为强。

李鸿章当时没有想到,这些建议和预言,日后竟被自己都一一实践和体会到了。

陈晓楠:李鸿章44岁那年,当上了大清国最年轻的总督,他也是和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大员,他在奏折里说,不管这些外国人做什么事,他们都很讲规矩,虽然我无法了解他们行动的动机。

戈登对李鸿章影响深远,他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价值的东西,就是契约精神。

相当于西方的精神文明,李鸿章呢更迷信西方的物质文明,特别是坚甲利兵。

30年之后,李鸿章模仿英国的海军制度,建立起了北洋舰队,1882年,他聘任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为北洋海军的总监察,负责训练,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解说:琅威理,1843年出生于英国,十四岁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此后一直在英国海军服役。

琅威理第一次来华是1863年,当时中国从英国购买的一支舰队,琅威理负责护送,此后他又在1877年护送舰队来华,大英公使曾纪泽曾告诉李鸿章,说琅威理为人“诚实和平,堪以留用”。

张鸣:很小就进海军学校,然后呢从海军学校毕业然后就进海军了,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进了,就他是一个老行伍,他是这个学院出身的,是这样的,就是他确实是懂。

解说:英国政府一开始,并不愿意自己的军官在中国海军中服役,直到驻华公使威妥玛、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多方周旋,才勉强同意。

琅威理一到北洋水师,头衔便是副提督,也就是副司令,当时提督为淮军将领丁汝昌。

丁为人忠厚,但不懂海军业务,因此日常操练全部交给了琅威理。

张鸣:那个丁汝昌是个白薯,上了军舰啥也不懂,他是个步兵,舰队在海上那不是开玩笑的,必须得懂,必须得指挥,懂行的能指挥得了。

实际上一直都是琅威理在指挥,琅威理就等于替,等于他替身似的,丁汝昌就是一个,就是政委,就是看着的。

解说:琅威理在北洋水师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娱,有时上厕所,还打旗语传令。

他认真按照英国海军条令训练北洋水师,日夜操练,士卒离船艰难,无人敢出差错。

一次,他深夜鸣警号演习,诸将闻警讯无不披衣而起,各司其职,从容不迫,这时北洋水师的训练达到了巅峰。

琅威理还根据国际惯例,制定了中外海军交往礼节,扩大了中国海军的影响。

金满楼(《晚清帝国回忆录》作者):北洋舰队应该说,从这个英国提督琅威理的时候,它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非常非常严格,当时就是有一句话叫做,“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军门”。

张鸣:而且他非常敬业,非常敬业,相当严格,这个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是严格到了,就是那些留学生都不太满意。

留洋的这些洋学生,有学军事的,在国外的时候可规矩了,很军事化,到国内就开始玩忽。

它是有一个毛病是什么呢,就是中国呢一直是重文轻武的,就是文官,文官,士大夫那是地位高,穿长衫,就玩这套。

但是你要作为军人,你就是整个一个穿军装,过着刻板的生活,这两回事。

所以他们显然回国以后就受这个影响,回国之后就开始穿长衫,完了马也不骑了,去坐轿子,我不是一个武夫,所以他们很快就不是很习惯,就是对琅威理就不是很习惯。

解说:1886年5月,醇亲王巡阅北洋,以琅威理训练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宝星,并赏提督衔。

李鸿章在电文里也经常用“提督衔琅威理”或“丁、琅二提督”的称谓。

在北洋海军的正式公文中,琅威理的头衔也全是“提督”。

张鸣:琅威理当时他,在中国地位也高,他等于是提督衔嘛,提督就是海军少将。

他自己说自己我是舰队副司令,他下面就是那个刘步蟾,刘步蟾是总兵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