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历程悠久,历史学家研究领域也极为广泛,旨在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它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
究竟是什么使中国近代史如此引人注目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模式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色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历史脉络;叙述主要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分析时期重大里程碑事件;介绍关键时期著名人物;阐释历史思潮;探讨历史经验。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基础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二,研究论文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研讨论文的设计和完成为主;第三,实践策略模式。
这种模式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课堂讨论和外出实践学习为主。
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特色《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特色有:1.全面概述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脉络,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宏观的了解。
2.重视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注重历史背景的研究,把握历史事件的使用及其对当今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今的事件。
3.重视人物研究:《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重视著名人物的研究,以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精神法度中不可替代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畏之心。
4.关注历史思潮:《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关注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以明确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思潮及其影响,加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1.有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以概论为主,可以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要经过,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
2.有助于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以实践活动为重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贯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了解国情,深刻认识和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
”因此,就《纲要》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它应该是丰富的;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言,应该是多样的;就考核评价而言,应该是全面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尚未认识到这些问题,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不尽如意之处。
所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然。
一、对《纲要》课程教学现状的简要分析根据调查了解,一些高校承担《纲要》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习惯于照搬教材的内容体系,逐章逐节讲解的多,结合社会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做得少,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在教学手段上,有的教师迷信多媒体技术,对PPT课件依赖严重,课堂教学满足于对PPT课件的演示念读,少数教师常常坐在多媒体讲台前,对着电脑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反应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突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课堂互动的方法较少。
少数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在教学形式上,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几乎没有开展起来;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考核上,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一考定分数”的做法,在部分高校依然存在。
重视期末考试的做法,使少数学生对待该课程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考前突击复习得现象较严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1](P.216)个高校针对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继展开实践教学改革。
笔者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依托,提出了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促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纲要》课史论结合的特点,引入系统科学研究理论。
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五步实践教学环节、三段督察指导法、CIPP 评价考核体系。
1.五步实践教学环节。
《纲要》课的五步实践教学法环环相扣,可操作性强。
第一步,确定选题。
围绕“家史、校史、国史”三个层次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
第二步,组成实践共同体。
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3~4个人,结成实践共同体。
在这个团体之内,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共同协作。
第三步,撰写实践计划。
教师提供模板并讲解写作注意事项,学生按小组撰写实践计划。
第四步,中期检查实践教学进展。
为了督促实践共同体能保质保量完成课题,在学期中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课题研究的PPT 中期检查。
第五步,上交实践报告。
分组上交实践报告,教师批阅,打分,上报成绩。
2.三段督察指导法。
在五步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中,任课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其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掌控体现在对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的督察上。
实践方案督察体现在对实践计划的修订。
每个实践小组自主选定题目之后,需要编写详尽的实践小组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课题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工作方案(即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情况等)及工作进度等内容,指导教师根据其课题内容给予计划的完善与修正。
实践过程督察体现在以PPT 讲解为依托的中期检查。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研究述评论文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研究述评论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研究述评论文论文摘要:各高校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其中大多数还是以专题式教学为主。
在纲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还要在评价体系改进和实践教学上进一步努力。
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综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开设以来,各高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索未来努力的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北京大学采取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将《纲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成教学专题。
每个教师承担自己最熟悉的3至5个专题。
除了课堂专题讲授,还开展了其他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方式。
学生成绩主要由平时考勤、期中论文和期末开卷考试构成。
这种模式教学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教学、科研的统一。
(二)“MSD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现代化为课程主线,采用基础课专题化的方式,发挥“纲要”多样化教学的群集优势这是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模式,表明了教师的学术倾向,即认同“现代化范式”。
(三)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题式讲授是把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讲授;参与式教学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实践教学就是借助参观探访各种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学生由抽象走向感性。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近四年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课程实效性的关键 。 自 20 0 7年春季《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课 程在全 国普遍 开设 四年来 , 为增强 课程 吸引力 和感染力 , 广
大教师在教学 过程 中不断总结 经验 , 创新 教学方 法 , 提高教 学质量 。这里的教学方法是指方 法的广义 内涵 , 包括为实现 教学 目的而采 取的所有 的手段 、 方法 、 途径 。现将 四年 多来 ,
效性 的教学方 法。把握教学 的基本 指导思想主要指“ 一个主 题” 的贯穿始终 、两 个 了解 和三个选 择” “ 为主要 内容和基 本 目标 、 理论性 与现实性 相结合 ; 求实效 性 的教 学方法主 要 讲
教学模式 是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三者整体性
的统一 。在《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教学 实践 中 , 多教 师探讨 许
课程在全 国普遍 开设 四年 来 , 为增强课程吸 引力和感 染力, 广大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 断总结 经验 , 新教 学方 法, 高 创 提
教 学质量 。 对教 学方 法的探 索主要体现在三 个方面: 学模式的创新 、 教 多样性 的教 学方法 以及考试改革的创新 。 对教学
方法的研 究尽 管取得 了一定 的成绩 , 但还存在着 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教 学方 法; 《 ; 问题
了教学模式创新的问题 。
有 的探讨 了《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教学 中的“ D教学模 MS
式” 。这 种模式针对 的是对 《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课程体 系和
教 学 方 法 所 做 的 一 项 探 讨 。 o e i tn指 教 学 内容 上 的 “ M drz i n ao 现
代化” 路径 ,p c la o 教学形式上的“ S eii tn指 azi 专题化” 作 , i 运 D— vrf ao es ctn指教学方法上 的“ i i i 多样化 ” 手段 。 MS “ D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
1符 合 中 央文 件 精 神 . .
二、 纲要》 《 实行立体化教 学模式 的具体措施
《 纲要》 实行立体化教学模 式的具体 措施 主要有指导学生调 研 红色资源并撰写报告 、 指导学生创作历史剧并表演 、 指导学生 观看影视作 品并写作观后感 。
1 导 学生 调研 红 色 资 源并 撰 写报 告 ? . 指
中宣 部 、 育 部 2 0 教 0 5年 制 定 的 《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高 关 等 学 校 思 想 政治 理 论 课 的 意 见 》 指 出 :加 强 和改 进 高 等学 校 思 “ 想 政 治 理论 课 的 总体 要 求 是 : … …坚 持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贴 近 实 际 、 近生 活 、 近学 生 ; 持 开 拓 创 新 , 断 改 进 教 育 教 学 的 内 贴 贴 坚 不 容 、 式 和 方 法 ; …实 现 教 学 方式 方 法 多 样 化 、 践 教 学 规 范 肜 … 实 化 和 教 学 手段 现 代 化 。 同 时指 出 :教 学 方 式 和 方 法要 努 力 贴 近 ” “ 学生实 际 , 符合教育教学 规律和学生学 习特 点 , 提倡启发式 、 参 与式 、 研究式教学。—] 1 2 而中宣部 、 育部制定 的《 关于进一步加 教 ( 强 和改 进 高 等学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意 见 ) 施 方 案 》 要 求 : 实 也 “ 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 优化教学手段… …实现立体化教学 。” I 3 《 纲要 》 立体 化 教 学 模 式 很 大 程 度 上 体 现 了 中央 文 件 长期 以来 , 校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教 学 效果 不 容 乐 观 , 与 高 这 教 学 方 式 方 法 的 不 足 导 致 学 生 兴 味 索 然 大 有 关 系 。 耿 国 阶 在 20 05年指 出教 师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往 往 “ 教授方法 陈旧 、 僵 化 、 于 理 解 , 难 吸 引 学 生 的 眼球 , 服 学 生 。 …教 师 在 教 难 很 说 … 学过程 中大 多照 本宣 科 , ……教 学方 式 , 基本还是 传统 的‘ 灌 输’ 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5方案” l 0 实施 以后 , 学生对思 政 课 总 体 兴 趣 不 高 的 情 况 似 乎 仍 然 没 有 太 大 改 观 。 曹 峰 旗 在 2 0 指 出 :据 笔 者 观 察 , 大 学 生 中 存 在 一 种 ‘ 不 ’ 象 , 0 8年 “ 在 四 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和优势将 “ 纲要 ”课教学的思想性 、理论性 、 历史与现实性灵活有机 地结合起来 ,实现教学 目 标 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 、 专题 课 教 学应 遵 循 的 原 则 “ 纲要 ”课开展专题教学的优势不 容质疑 ,但却 不是万能 的,如 果准备不充分 ,设 置不科学 ,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各专题 间衔接 是否得当 ;教学 内容删减增加是否适度 ;与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 程 能否配套 等。为了避免上述 问题 的产生 ,授课教师要遵循如下原则 : 1 .突出整体性 和延续性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 紧 密结 合 ,指 导 学 生 总 结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 以史 为鉴开创 未来 ;专题教学能对教学 内容有所 侧重地进行深入 探讨 ,如 与学生学 习生活密切相关 的问题 、思想意识冲突问题等 ,培养学 生的 理 论分析 总结 能力 ,激发和满足他们的求 知欲 总之 专题教学的特 点
、
好 的解决 办法就是实施专题 教学。进行 专题教 学 ,可突破 教材框 架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 如专业 、 层次 、地域 、民族 、心理 、能力 等特 点) 和他们 所关 注的社会热点 问题 、疑难 问题设置专题 ,围绕 中 国近
现代 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 选取重 大历史事件 、重 要历史 人物 构筑 专题 内容 , 减少历 史的陈述 ,加强对教 学难点 的剖 析 ,使专题教 学主 题明确 , 脉络清 晰 ,重点 和难点 突出 ,使 学生在有 限的课时 内了解 中 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进 程和规 律 ,从 而实现教 学 目标 。 2 .有利于教学 内容由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 系转化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 主要解 决怎么教 、怎 么学和将课 程 目 标 和内容转 化为学 生的知识 、信念、能力的问题 。教 材体系 的潜 在作 用 和功能能否发 挥 、发挥 的程 度 , 主要 取决 于教 学体 系 的构 建 和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它涵盖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
我们也要承认,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繁杂。
近代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这些事件密集而又复杂。
对于学生来说,记忆这些事件的时间点、经过和影响并非易事。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将这些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影响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掌握核心内容。
教材内容的编排可能不够系统和完整。
在目前的教材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和分析,导致学生对于这些事件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缺失。
对于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对事件的了解,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和多维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往往过于强调记忆和背诵。
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而非纯粹的知识灌输。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活动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研讨和课后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往往缺乏情感教育。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和磨难,对于学生来说,仅仅记住历史事件的经过和时间点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化的教学手段,如观看纪录片、演讲比赛等,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有诸多,但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
我们可以通过概括归纳、多维度思考、活动案例教学和情感教育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他们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研究述评
富 ; 学 管理 多 管 齐 下 , 到 协 调 互 补 , 学 合 理 ; 教 达 科
减 轻 了 教 师 的 教 学 负 担 , 教 师 科 研 创 造 了 为 条件 。
打 下 了坚 实 的基 础 。专 题 教 学 是 基 于 教 学 内容 而
言 、 盖教 学 全 过 程 和 各 个 环 节 的 一 种 教 学 模 式 。 涵
关键词 : 中国 近现 代 史 纲要 ; 题 教 学 ; 想政 治理 论课 : 题 设 置 专 思 专
作 者 简 介 : 近平 , 州 师 范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教 授 ( 阳 50 0 ) 杨 贵 贵 501 。 基 金 项 目 :0 0年 度 贵 州省 高校 教 学与 课 程 改革 项 目… 中 国近 现 代 史纲 要 ’ 21 专题 教 学 的理 论 与 实践 探 索” 。
( ) 中国近 现代 史 纲要 ” 题 教 学 能 够解 决 二 “ 专
不 少 矛 盾
对 “ 国近 现代史 纲要 ” 中 专题 教 学 的研 究 , 是 从这 就
个 意义 上 展开 的 。
一
“ 中国近 现代 史 纲 要 ” 学 还 处 于 一 个 不 断 摸 教
、
开展“ 中国近 现 代史纲 要 ” 专题教 学 的理 由
V 13 0. O NO 4 。 01 . 2 1
文 章 编 号 :0 6— 90 2 1 )4— 18— 5 10 2 2 (0 1 0 0 2 0
“ 国近现 代 史纲 要’ 中 专题 教 学研 究述评
杨 近 平
摘要 : “ 以 中国 近 现 代 史 纲要 ” 教 师为 主 体 的研 究 队伍 , 课 对该 课 程 专 题 教 学 的 理 由 、 求 、 题 设 置 和 专 题 教 要 专 学 实 践 进行 了比 较 深 入 的 研 究 , 教 学观 念 更 新 与 专题 教 学 、 学 专 题 的 设 置 是 否 要 打破 教 材 的框 架体 系、 题 教 但 教 专 学 的 问题 意 识 、 结合 教 材 具 体 章 节 的 专题 教 学 等 问题 的研 究 有待 于进 一 步 深化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教学研究述评
2 0 年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的教 学研 究成果进行 了述评 。 09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教 学研 究;述 评
中图 分 类 号 :G4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0 0 5 0 5 3 0 0 6 1 0 6 2 1 )3 —0 3 —0
一
文 中讲 : “《 要 》的的作用 。通 过 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 ,可 以帮
助 大 学 生 知 晓 更 多 社 会 形 成 的 复 杂 原 因 与 过 程 ,让 他 们 “ 刻 领 会 历 史 和 人 民 是 怎 样 选 择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选 择 了 深 中 国 共 产 党 ,选 择 了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 , 帮 助 他 们 建 立 一 个 具 有 时 间 观 和 空 间 观 的思 想 态 度 。鉴 于 此 ,一 些 学 者 对
彩 樨 雅 两 屯
j 《 {{ : l } { l { t 筻 巍《 { 萋 A 薹 }
反 动 统 治 、实 现 人 民解 放 的 历 史 ,帮 助 学 生 了解 国 史 、 国 情 ,深 刻 领 会 历 史 和 人 民是 怎样 选 择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选 择 了 中 国共 产 党 ,选 择 了 社 会 主义 道 路 。 ” 因 此 ,在 大 学 生
“
一
个 民族如果忘记 了 自己的历史 ,就不可 能深刻地
产 阶级 维 新 改 良与 民主 革 命 运 动 、中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的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等 重 大 历 史 问 题 。 ” 说 明 了
了解现 在和 正确地走 向未来 。”” 史承载 着人 类 的累代 历 精神 财富 ,历史 教育 的现实意义在 于挖掘这 种精神 财富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模式分析
国家 必待其 国民备具 上列诸 条件 者 比数渐 多 , 国家乃 再 其
高校 实施 专题 教 学 的理 由之 一就 是 大学 生 中学 时 已 经学 过历 史 , 近 现代 史 已经 比较熟 悉 , 以可 以通 过 专 对 所 有 向前发 展 之希 望 。…… 按 钱 老 的说 法 , 国 之 国民 对 一 本 国历史 的 了解及态 度对本 国之发 展 至关 重要 , 但按 钱 老
的标 准 , 少大 学生 充 其量 也 只是 一 有 知识 的人 , 不 能 不 而 算一 有知识 的 国民。大学生 尚且如 此 , 国人 历史 知识 可想 而知 。革命导 师列宁说 过 :忘 记 过 去就 意 味 着 背叛 。 龚 “ ” 自珍也 曾说 :欲 知大道 , “ 必先 为史 ; 其 国 , 毁其 史 。 欲灭 先 ”
一
法有 其优 点 : 轻 了教 师教 学 负担 , 教师 科研 创 造 了条 识 的国 民。2 所 谓对其 本 国已往历史 略有所 知者 , 必 附 减 为 . 尤
味模仿 , 应根 据本 校 实 际具 体情况 具体 分 析 , 用合 理 的 采
教学 模式 。
点 有 价值 , 无 一处 足 以 使彼 满 意 。… … 4 亦 .当信 每 一
摘 要: 有些 高校在 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教 学方式 方法过程 中, 实施 了专题教 学模式 , 这种教 学模 式不足之 处非 常明显 : 与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相 吻合 , 利于《中国近 现代 史纲要》 学 目的的实现 , 不 教 限制 了老师的 自由发
挥, 弱化 了教 师教 书育人 的作用。高校 不应 盲 目实行专题教 学模 式 , 应根据本校 实际情况及授课 对 象的历 史知 识水 平, 合理地选择授课模 式与方法。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专题教 学 ; 书育人 教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析-精品文档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正确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把握未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他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正因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进一步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各种因素,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校的处境尴尬,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存在偏见,认为已经在初中和高中学过了,又不是读历史专业,根本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学习旧知识,在这样的偏见下,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通过任课教师努力地把学生的思想偏见纠正,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吸引学生们爱上这门课,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更加坚定正确的历史观,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轻易地被一些错误观点所影响,并且,树立起远大的志向,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才实现了开设此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效果如何,教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此门课程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效果很多都不尽如人意。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展教学 改革 , 探 索 课 程教 学 方 法 , 提高教学质量 , 形 成 了丰 富多样 的教 学方 法 。
一
、
“ 纲要" 教 学 方 法 的概 述
的“ 情感教学法 ” , 等等, 都是实践 中比较成熟 的
参 与型教 学方 法 。运 用 参 与 型 教 学 法 , 一 是 要 尊 重学 生个 体差异 , 教 学设计 多样 化 ; 二是 要发 挥 教 师 引导作 用 , 教 学过 程互 动化 。 三是 网络 型教 学 。华 中师范 大学屠 静 芬和 禚
课 程教 学方法 的基础 上 , 提 出了推 进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教 学方 法创新 的基 本原 则 。 关 键词 : “ 纲要 ”; 教 学方 法 ; 创 新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 志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0 8 8 7 ( 2 0 1 3 ) o 4— 0 1 l 0— 0 l 合 优化 教学 内容是 核 心 ,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段 必 须多元 化 , 考核 方式 和考试 手段 必须 灵 活化 。
第 4期
熊焱生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的, 就在 电话 、 短信和微博 中予 以解决 ; 需要长篇 大论或辩论的 , 就写邮件详细 回复 , 或通过 Q Q在 线深度解 答 , 基本 做 到有 问必答 。除 了 “ 网络 教学
法” 之外 , “ 情 感教学法 ” “ 场景模 拟法 ” “ MS D 教学
“ 专题教学 法”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卢诚、 中南 大 学吴争春 、 湖南文理学院周双娥 、 浙江工商大学钱 文艳 等提 炼 的“ 问题 教 学 法 ” , 哈尔 滨 工业 大 学 徐
奉臻 倡导 的“ MS D教 学法 ” , 以及 大连 理 工大学 屈 宏、 安徽 工程科 技学 院刘 德 军 、 塔 里木 大学谢 贵 平 运 用 的“ 案例 教学 法 ” , 贵州 师 范大 学 肖纯 荣 运 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主要功能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但目前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为了切实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积极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四方面提出自己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引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开设将历史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史实的讲授,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让学生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感受近现代史上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与创新发展,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就目前从“纲要”所面临的国家、学校和任课教师高度重视而学生普遍轻视的现状来看,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设法提升学生对此课的认知度和喜欢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恐怕很难发挥出来。
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大学生特点并为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是摆在“纲要”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来探索“纲要”课教学模式改革。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纲要课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前提。
纲要课教师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
即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要在教学中始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即教学要将历史问题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着手解决学生的疑惑。
三是在教学中要务求实效。
要切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并落实到实处,真正使思政理论课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专题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吃透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对象、课程学时、教学过程等各种教学要素,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是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关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专题式教学就是《纲要》课教师在以中央精神为准绳,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原则,以教材为根本、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转换教学理念,整合教材体系,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纲要》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面临着诸多问题1.教学内容与授课课时不成比例。
按照要求,《纲要》课为 2 学分,授课时数为 36 课时。
而《纲要》教材内容涉及从鸦片战争到至今为止 170 余年的历史。
历史跨度如此之大,涉及内容如此之多。
教师在教学之中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必然面临着授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在相对不足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课存在一定的重复性。
《纲要》课教材虽然在编写体例上和中学历史课存在着不同,采用了专题式和时间发展顺序相结合的形式构建了教材内容。
尽管编写体例虽有不同,里面涉及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历史结论跟中学历史课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纲要》教材内容难以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3.教学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具有一定的重合性。
《纲要》课和高校另外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在教材内容上也存在着较大重合。
如《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概论》课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内容重合;《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概论》课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基本重合;《纲要》课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的内容基本上是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缩减版。
如此多的内容重复,必然造成重复性的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教学内容多样化,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加强与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问题、对策、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学内容多样化、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机制、关键词。
1. 引言1.1 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学历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今的历史发展。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等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现代史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改进。
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即重点强调某些事件或人物,而对其他内容忽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化问题,即只使用传统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多样化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即部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即教学用书、资料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即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加强教学内容多样化,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摘要】本文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引言中,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分别讨论了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教学手段与方式滞后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以及评估方式不合理问题。
最后在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进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问题、对策、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手段、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方式、改进、参考、学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历史人才培养。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提出解决对策,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历史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历史事件的脉络与本质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正文2.1 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过于固定,缺乏更新和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忽略了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和观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教学内容单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侧重于政治事件的讲解,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完整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的综合理解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重新审视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确保各个领域的内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思辨。
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热情。
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感知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中国近现代史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学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可能导致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失去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或故事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电影、小说等形式呈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材更新不及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教材的更新不及时,导致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脱节,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历史教材的审查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保持一致。
教师也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研究述评摘要:各高校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其中大多数还是以专题式教学为主。
在纲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还要在评价体系改进和实践教学上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综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开设以来,各高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索未来努力的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北京大学采取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将《纲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成教学专题。
每个教师承担自己最熟悉的3至5个专题。
除了课堂专题讲授,还开展了其他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方式。
学生成绩主要由平时考勤、期中论文和期末开卷考试构成。
这种模式教学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教学、科研的统一。
[1] (二)“msd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现代化为课程主线,采用基础课专题化的方式,发挥“纲要”多样化教学的群集优势这是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模式,表明了教师的学术倾向,即认同“现代化范式”。
[2](三)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题式讲授是把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讲授;参与式教学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实践教学就是借助参观探访各种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学生由抽象走向感性。
[3](四)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纲要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先动”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为关键,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重要环节。
互动式教学对于改变大学“纲要”课堂单一、沉默的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4] (五)研究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想法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以研讨的方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去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并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
包括以专题讲授构建研究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相长、双向交流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5](六)“整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6](七)八环立体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由讲、听、看、读、做、谈、走、写八个环节相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纲要课育人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7](八)“1+1+5”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走出一个误区——对这门课的特殊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误区,体现一个原则——“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创新五种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史论结合教学法、历史人物教学法、影视教学法、情理交融教学法相结合。
[8](九)立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纲要》的教学中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图书馆和网络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深化学习的过程;实践性学习是指以“历史剧”为基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延伸学习的过程;创新性学习是师生之间和学生相互问交流探讨,探索新问题,形成新观点。
[9](十)“剧情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戏剧情节运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活动产生戏剧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模式。
即通过结合本土历史文化教学,穿插名人名言、家世、典故,插播电教短片,讲解时事,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兴奋点,形成“剧情”高潮,使学生感受到听课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了思想升华。
“剧情式”教学模式要求专题教学,每个专题一次课,如同戏剧上、下集,其内容逻辑完整、前后连贯。
[10](十一)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把课堂开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外开放给学生,使学生的疑惑及时得到解答;把考试开放给学生,使学生不再为分数而死记硬背。
[11] (十二)“设问一探求一反思一创新”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思想有所升华,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
[12](十三)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的特点,从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全方位的触摸历史,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与认识的内化。
包括以情动情的课堂教学体验模式、在历史中体验历史的实践教学体验模式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13](十四)“因材施教”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并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碰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课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课外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实行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
[14]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探索的思考(一)关于专题式教学模式根据调查,现在多数高校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
专题式教学模式又有两种形式:一是专家专题型,即每个教师主讲最擅长的几部分,几个老师轮流授课;二是内容专题型,即把内容转化为若干专题,有一位老师通讲。
这种模式有利有弊。
优点在于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结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重点,主题明确,注重宏观把握和多维度分析,可以及时追踪学术前沿,培养学生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课程的前后联系疏离,有脱节的危险。
二是高估了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高校实施专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以便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搞科研,但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却是,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师生交流机会更加减少。
[15]三是专题设置不当,有的学校设置了23个专题,不知道在32个学时内如何完成这么多的专题任务。
(二)关于评价体系不少学校配合教学模式,对于评价方式和手段上也做了不少探索。
一般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等组成,权重不高,期末考试权重大,采用开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重点还是在期末考试,还是容易造成学生背教材的局面,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应该加大过程考核的权重和增加考核方式,弱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三)实践教学不足在《纲要》课中采用实践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传授思想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想内化。
目前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观看历史题材的视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老革命作报告、组织学生演讲学习心得等。
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两个问题需要克服,一是时间问题,给予纲要课的学时有限,如何安排?二是资金问题,这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纲要》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富有个性的公民。
因此,纲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学校的真正重视和投入以及社会环境良性化。
参考文献:[1]王久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91-94.[2]徐奉臻.msd教学模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35-137.[3]郭国祥.“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学术论坛,2011,(3):197-200.[4]李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53-54.[5]徐建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01-103.[6]谢毓洁,李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整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84-87.[7]马敏,王坤庆,王继新.“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9,(3):105-106.[8]张小媚,刘加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八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1):97-100.[9]韩淑杰.《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99-100.[10]蔡定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沧桑,2011,(1):143-144.[11]唐长久,蒋艳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剧情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59-60.[12]朱晓鸿.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167-169.[13]李希影.试论设问一探求一反思一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68-171.[14]陈娟.体验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运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3):83-85.[15]王宪明,华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73-75.[16]孙念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模式分析[j].世纪桥,201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