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分享
近年来,教育圈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学教师,他们倡导科学的教学方式,并提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教案案例。其中,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就备受关注,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亮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教案具有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重点。这些教案注重互动性和实用性,将学生的兴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些教案还注重细节和注重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促进学生发展成全面自由、有创造力、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以下是我分享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
1、《知心数学多元教材》
张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存在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发一套多元教材。教材应用一定的规律,以美术、音乐、文学、体育等多种形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快乐学习数学。
2、《数学多元教学创新》
在教学中,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感性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老师以ADEN理论为基
础,通过动手操作,呈现出数学知识的图像化、透明化和认知化。ADEN理论体现在多元教学创新中,是数学教育的新变革。
3、《数学科研探究活动》
在数学科研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同学们开展数学研究,通过课堂上讨论以及阅读相关数学文献等,进行探究和研究。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反复讨论、思辨与探究,达到了认识的重塑,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三步法数学》
三步法数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提出问题-探究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探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不断地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断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断定与性质,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间隔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断定”.
II引入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那么AB=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求证.
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
形的断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根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
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
III例题与练习
1.如图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①如图3,△ABC中,AB=AC.∠A=36°,那么
∠C______(根据什么?).
②如图4,△ABC中,∠A=36°,∠C=72°,△ABC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它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好数学可以帮
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比如计算、测量、数据分析等。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
初中数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等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学习注意事项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
上,如分数、小数、整数等。学生需要认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定期复习、及时总结、认真练习等。
3.注重实践与应用: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将所学的
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
1.理解概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这是解
决问题的基础。可以通过查阅课本、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2.学会公式与定理: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需要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和定理,并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整数的加减法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能够解决整数加减法运算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整数的概念及运用。
2.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整数加减法运算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
1.概念讲解法。
2.板书法。
3.示范演示法。
4.课堂练习方法。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教师通过巧妙的导入,介绍整数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类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2.讲解整数基本概念。
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表示法。
3.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介绍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律,由浅入深地讲解各类运算方
法,同时涉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4.例题解析和举一反三。
通过逐步解析典型例题、变化多端的例题,让学生逐渐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5.课堂练习。
练习题目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课内课后的集中、分散练习逐步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能力。
6.总结点拨。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后练习的检查,发现和分析错误,总结提炼法则,加深认识,巩固知识。
五、教学评估:
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模拟和评估,评定学生对整数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技能和思维复合能力的发展,立足于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思想,运用数学技能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等奖 【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等奖【完整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案例分析
XXX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的第3课时,主要研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在前两
节课的基础上,本节课将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研究如何从实
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对
研究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审题、找等量关系,
进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研究数学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画示意图”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路程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学生经历的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所以我把方法获取过程作为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审清题意,抽象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背景,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体会“画示意图”在把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的优越性,进而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所以把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技巧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教学工具
三角板一个,每种不同颜色的磁钉两个。
七、教学环节
1.复引入: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和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且基础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学课堂教学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教师角色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展开。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鲜明地指明了学生应该在这堂课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案例中,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通过这个目标,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式。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他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图形,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的图形。此外,教师还准备了练习册和公式手册,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
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他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学生活动的组织
学生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_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_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高效课堂案例一
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
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
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
解释。在教师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
a=1.…b=1.…,a与b都是无理数,但
a+b=2.…却是一个无穷循环小数,就是有理数,学生列举了一个顺利的反例,精妙地
从另一角度表述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
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道:“学习者不应当就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就是
科学知识以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索就是数学的生命线,没积极探索就没
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学过程
中回去体验、体会、回去经历数学。只有这样,就可以并使学生亲身体验至自己辨认出的
顺利欢欣,就可以引起猛烈的求知欲和缔造欲,提升参予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数学高效课堂案例二
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笔者提前一天叫做学生
自己搞了一个圆锥模型,上课时说道:“这文言我们自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
锥的侧面积怎么谋呢?你能够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已研习的科学知识探究出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实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实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互动的起始环节,教师应注重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或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入“赵爽弦图”,让学
生初步感知勾股定理的应用,从而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探究是课堂互动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
等过程,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教授“概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
分组探讨不同事件的概率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展示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
组计算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并上台进行讲解和展示,使学生在讲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总结与反思是课堂互动的结束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1.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往往让初中生望而却步。然而,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形式和结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背景
教学案例发生在初中三年级,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多项式的运算,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
3.活动设计
教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有一个队长。每个小组队长需要找到一道多项式运算题,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4.互动环节
随后,教师让小组队长轮流向其他小组提问题目。其他小组的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出答案,并用话筒回答。第一个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
5.巩固知识点
通过这个互动游戏,学生们不仅需要运用多项式的运算知识,还需要尽快进行计算,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思维
互动环节结束后,教师将提供几道拓展思维题,鼓励学生运用多项式的运算规律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7.实践应用
为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实践应用环节。学
生需要在家中量取不同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然后,学生需要运用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出几个不同体积的物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8.小结讲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探索的引导者。通过
多种形式和结构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动力地进行学习。
9.反思与启示
本次教学案例的成功得益于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多
元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平方根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方根的相关素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算术平方根、平方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方根吗?请大家猜测一下,平方根是什么?
2. 探究新知:
(1)实验观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素材,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
(2)猜想与验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3. 巩固新知:
(1)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关于平方根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
(1)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2)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6.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实现对课
堂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完善,要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的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
的思考,进行深入的探析,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题
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化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
模式,案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加强解题训练,更为关键的是
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使其学会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初中数学中科学运用教学案例,进而提升教
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能力素养。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在解答“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时,我在讲解测量楼房
高度的问题时向学生提问:已知学生和楼房的距离,并且通过测量得
出学生的仰角是30°,基于此计算楼房的高度。该问题属于非常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我就是基于该问题引导学生对三角函数中的构图进
行把握,并且使其掌握在三角函数中计算与应用角度的方法与策略。
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角函数。接下来,我再引
导学生在已经熟练掌握基础问题解答方式的前提下努力地解答具有更
大难度的问题,优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入把握。
案例二:已知点A(-2,3)与B(a,-2)是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
函数的图像交点,要求:问题1:求出两个函数的关系式;问题2:
求出此一次函数图像上与x轴的距离是5的点坐标;问题3:在该反
比例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随意选取点P(m1,n1)与Q(m2,n2),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紧张忙碌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已近尾声,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精心
备课,课堂上精讲精练,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复习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对
提高初中数学课教学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创设真实、有效地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
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案例1 在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像时,我选择了下面的题目:某块试验田里的农作物每天的需
水量 (千克)与生长时间 (天)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这些农作物在第10天、第30天的需水
量分别为2000千克、3000千克,在第40天后每天的需水量比前一天增加100千克.
(1)分别求出≤40和≥40时与之间的关系式;
(2)如果这些农作物每天的需水量大于或等于4000千克时
需要进行人工灌溉,那么应从第几天开始进行人工灌溉?
【评析】1.设计意图:本题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背景研究稍复杂的函数表达式的求解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图象信息获得一次函数表达式,实现图象向表达式的转化,这样通过例题
2的复习,学生将从数、形不同的侧面认识一次函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题让两名学生板演并且我有选择的两种解法的同学来做,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能力。当x≥40时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的求法一种是直接由在第40天后每天的需水量比前
一天增加100千克得到y= 100(x-40)+3500 ,另一种解法是根据(40,3500)然后由题意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案例以一节初中数学课为例,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3. 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归纳总结,巩固提升
在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同时,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和归纳总结等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以下是几个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一:购物预算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预算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帮助家长规划一次购物计划。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计算所需支付的总金额,以及如何使用优惠券等。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路线规划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路线规划的任务,让学生设计从家到学校或图书馆的最短路径。学生需要了解地图上的距离和方向,运用比例尺和坐标系等数学知识,找到最合适的路线。这个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家庭支出统计
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一个月的支出情况,包括餐饮、购物、交通等方
面的费用。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制作成统计图表,分析家庭支出的特点和趋势。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四:烹饪食谱设计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简单的烹饪食谱,包括食材的准备、烹饪方法和时间
安排等。学生需要了解食材的计量单位,如克、毫升等,以及烹饪过程中涉及的数学运算,如时间的计算、食材的配比等。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案例五:环保志愿者
初中数学精彩课例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精彩课例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3. 相似多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两组多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提问:
像这样的多边形有什么性质呢?从而引出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2. 自主探究: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观察、推理,总结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
供帮助。
3. 课堂讲解: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明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
用图形辅助说明,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拓展应用: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2. 运用图形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3. 注重练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第一篇范文
在教育领域,数学一直被视为核心学科之一,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案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际教学示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案例,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和教师反思等方面。
教学背景
本案例选取了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但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成绩有待提高。教学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通过展示两幅相似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2.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例
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并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自行发现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4.练习巩固: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知识。例如,设计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几何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5.反馈评价: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学生解答练习题时,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参与度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自主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老师和学生之间互评,使单一的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认识自我,也使课堂充满了思考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道题: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决定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
(1) 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
(2) 工厂满负荷全面生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样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经过充分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学生1)
解:设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y
X+2y=105
2x+3y=178
顶,根据题意,得
x=41
解得 y=32
答: 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2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学生2)
解:因为178—105=73(顶)105—73=32(顶)73-32=41(顶)
所以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当两位同学说完自己的解法后,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学生1的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有的同学说,学生2的解法简单,一目了然,可以口算出答案,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等.经过一番激烈的点评之后,我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第一个问题刚讨论完,我就发现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于要说话,我点头示意,他站起来后说,工厂满负荷全面转产,也不能够如期完成任务.如果我是厂长,我会动员工人加班生产,给他们多加工资,好早完工,支援灾区人民.听到这儿,我的心一颤,一位多有爱心的学生,多有社会责任感.想到这儿,我赞许地点了点头,表扬了这位同学,接下来,其他的同学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有的说,可以联系其它厂家支援等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进行反思与调控,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一位位可爱的学生令人高
兴,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评价是:你们都是好样的!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