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是否可以收入词典(正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坏母语纯正性
引语:网络流行语是社会的进步,是语言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是一种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影响力和普及率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所以,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有的词虽然出现时间短,但符合语法,表现力强,而且能够在词义和用法上填补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空缺,使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这样的词就应该增收。
反例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约束:古,盟约,如“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限制。
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如果不是拖了新文化运动的福,“略备薄酒,乞劳动玉指,就寒舍小酌,万勿推却”
正例
虽然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规范语言的突破,但比起全中国普通话使用的庞大范围和频率,网络毕竟是一个小范围,应该是竞争不过普通话的;另外,比如,说话时,是“神马”比较习惯,还是把“什么”最后那个“么”字发成轻声比较省事呢?其实,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什么”。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既然口语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网络流行语对正式的语言也产生不了冲击
在这次增收的将近三千个新词里面,流行语占的比例非常之小,它在三千条里面可能就占那么三五十条,至多就是三五十条。
不够正式:
收录标准:使用面广主流媒体认可,已登上各大报纸头版头条以及春晚
语法规范,具有通用型,准确的读音,固定的字形
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个词所产生的条件和环境在未来多长时间内是否还存在。
新词义反映社会变迁
代表词汇:宅奴山寨
一些词语的新义新用法体现了词义的发展变化,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宅”增加了新义,即“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此外,“奴”的新义有“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体现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山寨”的新义“仿造的;非正牌的”和“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
反例
虎年春晚的节目广纳网络流行用语
崇州派出所发微博用网络流行语拉近警民关系
2010年“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网络用语收入第四版《新英汉词典》“网络与短信常用缩略语”附录
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更是收录了
给力、山寨、摇号、屏蔽门、闪婚、醉驾、首付、动车、高铁、月光族、潜规则、拼车、廉租房等,涉及社会各方面,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网络流行语。
正例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如是说。“这些新增词汇,都是在社会上使用广,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且已被主流媒体认可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热词收录进去,正是与时俱进的表现,通过词汇体现出时代的变迁。”
不良社会效应
引语:词典是解释词语概念意义用法的工具书
反例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德良
“网络流行语的现象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紧密联系。许多网络流行语是民众言论自由和舆论表达的形式,这种形式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舆论监督权利的实现方式,所以网络流行语对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培养公民素养的一种较好方式。”“从这个方面来说,网络流行语对于民主法治建设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正例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词编辑室编辑徐俊超也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现代汉语词典》是一种规范性中型词典,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新增词、义的意义不仅仅是影响当下,对将来的研究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转瞬即逝的新词若不进词典,也许很多年后,后人在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热词时,会产生词语理解障碍,而这无论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语言专家而言,都是种遗憾。”所以,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只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应该被收录,不能因为积极或消极,而随便放弃任何一个热门词汇。
知名作家韩石山认为,新语词的出现往往代表着一种民意,它是民间情绪的机智表达。它们之所以能一夜走红,有一些共同具备的内在素质,首先,它们依托的都是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抒发的是民间情绪;其次,它必须是一种聪明的表达,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以一种讥讽、调侃的面目出现,属于“剑走偏锋”型,属于老百姓的智慧。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马广海认为,“这些语词的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社会批判。”这些新词带有舆论的性质。舆论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社会裁定的力量,代表了民众对社会现象的基本评判,反映了民众的情绪、评价和基本态度。
没有生命力
引语: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就行与经典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界限。
《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本身就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第一次修订(1983年)去掉了一些“文革”期间的语言和词汇。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词编辑室编辑徐俊超也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现代汉语词典》是一种规范性中型词典,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新增词、义的意义不仅仅是影响当下,对将来的研究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转瞬
即逝的新词若不进词典,也许很多年后,后人在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热词时,会产生词语理解障碍,而这无论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语言专家而言,都是种遗憾。”所以,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只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应该被收录,不能因为积极或消极,而随便放弃任何一个热门词汇。
给力
出处: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给力”一词究竟从哪来的呢?据说是源自中文配音版本的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画面一开始,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天竺只有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作用、给劲、带劲的意思了。11月10日,该词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近来,“gelivable”这一由“给力”生造出来的英文词汇也开始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