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文化初探修正
台湾民间闾山道派之分析
台湾民间闾山道派之分析
萧友信
【期刊名称】《闽台文化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道教之组成因素除了道家及儒家思想外,亦有巫觋之思维。
闾山教派就是在这些因素下再参杂些许佛教思想因应而生。
其实道教是把羽化成仙当作修炼的最高目标,成仙是一切努力的方向,而济世渡人是其在人世中常有之天生使命。
人类就因其神迹显现与造构神仙,或编制神仙谱系导致领域之划分,因而产生不同之道教派别。
【总页数】8页(P55-62)
【作者】萧友信
【作者单位】台湾玄奘大学,台湾新竹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论瑜珈教与台湾的闾山派法师 [J], 徐晓望
2.“继承与创新”背后的文化迷思——关于当下“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困境的初步分析 [J], 刘柳
3.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分析 [J], 唐云
4.借古开今:台湾民间艺阵中的新设计——2016高雄内门大专院校"创意宋江阵"大
赛分析 [J], 黄明珠
5.南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就业之民间产学跨域治理分析 [J], 张简维典; 黄柔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
日, 国家文 化部 确 定 , 宁省 锦 州市 的汪秀 霞 经 辽 和赵 志国为该 文化遗 产项 目代表 性传 承人 , 被 并
列入第 一批 国家 级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项 目 2 6名 2
诉求 , 吉祥 的寓意成为其 图案纹饰 的主要特征。
不 管是反 映原 始文 化 阶 段 的 图腾 剪 纸与 萨 满 剪
纸, 还是在 农耕 文 明下 的生 产劳作 、 婚丧 嫁娶 、 教 育 娱乐都 可 以看 到 吉 祥 文化 观 念 的 出现 。 即便
代表性 传承 人名 单 。我 们 认 为 医巫 闾 山民 间剪 纸作为 一种 文化形态 , 不仅 反 映 了其哲 学上 的世
族共 同生活 的地ຫໍສະໝຸດ 区。 医巫 间山地 区 的 民间剪 纸
定意义上为同义词 , 为福与善 。吉为福善之事, 祥 为兆 , 于 征象 , 兆 由此 吉 祥 就是 好 的征 兆 。追 求吉祥 , 趋吉避害, 皆有此心。吉祥文化就是 人 人 们对未 来美 好 的企 盼 并 由此 而 形 成 的一 种 文 化 观念 。吉祥 语 、 吉祥 物 、 祥 图 案 就是 这 一 文 吉
2 0 第 2期 09年
青 海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u a o Q nhi om lU ie i ( hl o h n oi cecs orl f iga N r a nvrt P i sp yadSca Sine) n sy o l
NO. 2 09 2, 0
重从 医巫 闾山满族 民间剪 纸文化 观 出发 , 这一 对
文化形 态进行 研究 。
一
、
吉祥 文化观
桂东南民间道教闾山派“援佛入道”研究
桂东南民间道教闾山派“援佛入道”研究中国民间教派杂而多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桂东南一隅,活跃着一支民间道教——闾山派,为地方上各类信仰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大幡醮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以桂东南的大幡醮仪为田野调查中心,从醮仪中出现的诸多佛教文化现象入手,以闾山派“援佛入道”作为课题主旨,提取、归纳、整理了醮仪中的佛教文化元素,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解读与探讨。
文章一共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原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梳理归纳了本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交待了研究的方法、创新点、难点以及文章的依据说明等问题。
第二部分聚焦民间道教闾山派,探寻了其历史源流及其在桂东南的传承现状,归纳了其科仪的基本要素与特点。
第三部分重点概述了桂东南闾山派之代表仪式——大幡醮仪,并梳理了其历史与流变,继而企及佛教文化大量出现在大幡醮仪的现象。
由此引入本文的主旨,即闾山派“援佛入道”,并铺垫性地阐释其中之佛道关系、“援佛入道”的产生的效应及其途径,开启了后文的论述。
第四部分将文坛进行重点介绍,包括文坛的地位作用、相关仪轨并与其他地区相似道坛进行了比较。
文坛集中代表了佛教文化,是闾山派援佛入道的一个实际载体,因此笔者形象地称之为佛教文化“大本营”。
第五部分通过对拜忏科仪考察与各类文书科仪本的整理,分别从道教闾山派对佛教忏悔思想的吸纳以及对佛教忏法的引用这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闾山派“援佛入道”的现实形态。
第六部分以炼度仪中折射出的普庵信仰现象,作为闾山派推崇佛教人物或者佛菩萨、祖师的典型例案,并对这现象进行了分析解读。
第七部分通过再现“施孤”仪的程式,探究出“施孤”仪实际上是闾山派结合道教炼度仪与佛教密宗瑜伽放焰口仪式的产物。
第八部分集中阐释了闾山派科仪中对佛教经典教义伦理思想的吸纳,包括轮回、因果业报、慈悲、皈依三宝等。
第九部分归纳了桂东南闾山派“援佛入道”的原因、影响及其特色。
医巫闾山
闾山,四千年的文化积淀,证明了历史上它所
拥有的崇高地位。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 星罗棋布的碑刻摩崖;烟云缭绕的古刹殿堂, 无一不映照着它曾有过的辉煌。它是历史留给 我们的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闾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姿态万千,象一幅
恢弘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 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资百态的苍 松翠柏;水丝如帘的石棚飞瀑;梨花巧构的 “香雪海”,真可谓人间仙境,壮美瑰丽。
2014年9月19日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 无虑山,按:《周礼· 职方 》称:“东北曰幽州,其 山镇曰医无闾。”得名甚 早,已不可考。与古华夏 民族的“医、巫文化崇拜 有关”,今称闾山,地处 今辽宁省境内,为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历 史悠久,由华夏几千年的 文明积淀而成。相传舜时 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 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 ,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 镇山。周时封闾山为五岳 五镇之一。
广陵郡王耶律宗教 广陵郡王耶律宗教(?——1053年),字希古
实。景宗孝成康靖皇帝之孙,孝真皇太叔耶律 隆庆之子。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始授王 子郎君。九年,为检校太付。太平初至重熙初, 历任始平军、彰武军、天德军节度使。重熙八 年(1039年)后,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宣徽 使,复拜左夷离毕。再任大内惕隐,治宗族事。 重熙十七年(1048年),特封广陵郡王。二十 一年(公元1052年),移镇显州,为奉先军节 度使。二十二年(1053年)六月薨于显州,享 年六十二岁。是年八月十二日葬于乾陵之西山。
平王耶律隆先 平王耶律隆先,是让国皇帝耶律倍第四子,字
团隐,母大氏。为人聪明,博学能诗。景宗保 宁元年(969年)始封平王,政事令,留守东 京。薄赋税,省弄税狱,恤鳏寡,数荐贤能之 士。圣宗时,从侵高丽有功。还薨,葬医巫闾 山之道隐谷。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特色探究_宫丽慧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原生质朴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凝聚 智慧与情感的艺术符号,具有生动鲜活的艺术生命,记录着平凡生活 的喜悦和快乐,铭刻着百姓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剪纸艺术是民间艺 术语言中美感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种,在我国有近四十余个剪纸门派, 各门派因其不同地域、不同习俗而演化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形式语 言。而医巫闾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满族剪纸在文化来源、布局形式、 造型特色以及风格导向等方面具有的非常强烈的民族原始性和地域性 特征,堪称剪纸界独树一帜的精彩奇葩。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特色探究
文/宫丽慧 美佳
医巫闾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满族剪纸在文化来源、布局形式、造型特色以及风格导向等方面具有的非常强烈的民族原始性和地域性特征,堪 称剪纸界独树一帜的精彩奇葩。本文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的原生态之美、粗犷美、癫狂美、简练美四个特色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医巫闾山 满族剪纸艺术,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的简练美
医巫闾山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形态,造就了鲜明的多民族文 化融合的艺术形式。将原生态艺术与当代绘画艺术结合更是为医巫闾 山剪纸艺术注入时代的生命力。医巫闾山地区关于物质文化和民俗文 化的剪纸作品,多以风俗画的布局形式、大写意的表现手法来呈现。 此类剪纸作品虽造型简练却意蕴深厚。展示了医巫闾山农耕生活的历 史画面,记录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技艺,凝聚了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 智慧。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张波为代表的当代剪纸艺术大师, 在作品中借鉴中国画的布局形式。常以中国画提拔形式在图中加以文 字阐述,剪纸作品与文字形象対整协调相得益彰。在人物塑造上常以 夸张变形的手法,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例如《满族悠车》、《铁匠 铺》、《媳妇纺线》等。 个性鲜活、栩栩如生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如同一条文化长河 奔流不息,源远流长。真切地再现了满人的真实热闹的生活场景和朴 素浪漫的艺术情怀。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瑰 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作者简介:杜美佳(1981-),女,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研 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该论文为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西佛教艺术与民间美术遗产研 究”(项目编号:L13DWJ024)研究成果。
北镇闾山景点简介
北镇闾山景点简介一、闾山概述闾山位于中国辽宁省北镇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景区总面积约8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有神秘的峰峦、奇特的岩石、秀美的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古老的庙宇、雄伟的塔庙等人文景观。
闾山素有”东北小江南”的美誉,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庙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景区特色1. 奇峰异石闾山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奇峰和异石。
其中最著名的有”丹霞峰”、“立雪峰”等。
丹霞峰高约1000多米,峰势险峻,犹如一片赤红色的火焰,夺人眼球。
立雪峰则形状独特,宛如一把尖锐的长剑插入云霄,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冲击。
2. 古庙与塔庙闾山作为道教圣地,拥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塔庙,是道教信仰者的朝圣之地。
其中最著名的有”老君庙”和”八仙庙”。
老君庙是以北镇市驱魔大师曹户尊王为主神的道观,建于唐朝,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道教殿堂之一。
八仙庙则是供奉八仙的道观,建于明朝,集道教、佛教和儒教于一体,是一处中式建筑的瑰宝。
3. 湖泊与水系闾山景区内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水系,其中最大的湖泊有”泮池”、“银鼓湖”等。
泮池是一处古老的水库,湖水碧绿清澈,被周边的青山环抱,景色宜人。
银鼓湖是一座天然的山地湖泊,湖面如镜,碧波荡漾,倒影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美不胜收。
三、景区活动1. 登山徒步闾山地势险峻,适宜徒步登山。
在景区内设有多条登山线路,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封山寺登山线路”和”三峰顶登山线路”。
沿途可以领略到绝美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庙会文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闾山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有传统的民俗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特色美食品尝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参与。
3. 道教文化体验闾山作为道教圣地,游客可以参与一些有关道教文化的体验活动,例如道士示范道教功法、道教音乐表演等。
这些活动既能增加游客的参与感,也能深入了解道教文化的魅力。
四、旅游指南1. 交通前往闾山的交通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
闾山文化初探修正
医巫闾山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初探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长河中,医巫闾山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为世人所惊叹。
她如似锦繁花中的奇葩,汇聚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文化体系。
医巫闾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史中的瑰宝。
探究医巫闾山文化不仅是对祖先智慧文明的传承,也将对波澜壮阔的现代文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岳文化别具特色相传医巫闾山由一条巨龙演化而成。
纵观医巫闾山,绵延起伏,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巍峨耸立,雄镇北方。
它既有五岳名山的磅礴气势,又具有江南名山的灵秀婉约。
徜徉于群峰幽壑之中,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尽呈眼中,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据史书记载,早在上古时期,舜帝巡狩四方,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每州又设一名山镇之。
当时的北方幽州之镇山即为医巫闾山。
在有关先秦的文献记载中,天下名山并没有五岳之称,在《周礼》中,才出现五岳之名,然而何山为五岳并未固定,医巫闾山始终名列岳山之中。
直到东汉,人们才正式将岳山与镇山区分开来,医巫闾山与扬州之会稽.青州之沂山、霍州之霍山为四大镇山,并指出四镇之山也可称岳。
唐天宝年间,诏封医巫闾山为广宁公,宋、元时期为广宁王,明洪武三年被封为医巫闾山之神,清光绪年间,又专门将医巫闾山谥加“灵应”,这是其他岳镇之山无法比拟的。
许多人认为医巫闾山名气不大,不能象关内名山那样令世人耳熟能详。
其实,这与医巫闾山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
古时候,医巫闾山地处北方边陲,这里战乱频发,那些知名的文人墨客很少能来这里吟风颂月。
正所谓“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为不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为不著。
”纵观天下名胜,无不是有名人名篇流传于世才名扬四方。
试想:如果没有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没有范仲淹荡气回肠的《岳阳楼记》,没有崔颢的千古绝唱《黄鹤楼》,哪能有这些景观的天下扬名。
尽管如此,医巫闾山正以其独有的山岳魅力被世人所认可。
医巫闾山 散文
医巫闾山散文医巫闾山,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说的地方。
闾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山。
在古代,闾山是医术和巫术的发源地,这里孕育出了众多的医巫文化和传统。
闾山被誉为“仙山”,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势险峻,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壮丽的瀑布,山间弥漫着浓郁的花草香气。
闾山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也为医术和巫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古代,闾山是医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和医药学家,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医疗方法和药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闾山医派,他们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闾山医派的医术精湛,治疗效果显著,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尊重。
闾山医派的医术和经验被广泛传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闾山也是巫术的发源地之一。
巫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神秘而神奇的信仰和文化形式。
巫师们通过祭祀、祈福和驱邪等仪式,与神灵沟通,为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和困扰。
闾山的巫术渊源深厚,巫师们潜心研究巫术的奥秘,并将其传承至今。
在闾山,仍然可以见到一些传统的巫师和巫术仪式,这让人不禁对这种古老的信仰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医术和巫术,闾山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和传统。
闾山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流连之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寻找灵感和创作。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古庙、古村和古道等,这些都是闾山独特的文化符号。
闾山的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闾山的医术、巫术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和巫术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闾山的医巫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如今的闾山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浓厚的医巫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品味到当地的传统美食和特色手工艺品。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探析
作者简介 : 刘平( 1 9 5 9一) , 男, 辽 宁锦 州人 , 锦 州市群众 艺术馆 。 高t L ̄. Y . - 师. 主要 从事群众文化 工作理论研 究。
・
33・
的鼻子和眉毛 , 总被剪成通天树 的符号 , 祖先神与 山 神、 树神融为一体 , 根须、 树干和树冠分别象征地界 、
为“ 广宁大山” 。
( 一) 山神在 闾山人 的精神家 园中有着特 殊的 地位 , 剪纸画中的山神 , 既传承着远古时代 的山神崇
拜形态 , 也有着东北 山林普遍存在的山神崇拜文化 形态。相睦闾 山北 麓的义县县 志记载 : “ 山中居 民 或畏虎 , 遂称老虎为 ‘ 山神爷 ’ , 而立庙祀之” 。戴虎 头帽 、 穿虎头鞋 , 是山里娃最常见的装扮 , 这其 中也 反映了山里人对虎神的崇拜 , 而 以虎为题材 的剪纸
人界和神界。三层树干是萨满文化三层天观念的直
观表现。
气氛 。较为常见 的剪 纸是 “ 鱼咬莲” 、 “ 连生贵子 ” 、 “ 凤凰牡丹 ” 、 “ 飞燕葫 芦” 、 “ 双嘴葫 芦 ” 等, 都 有美
好的祝福寓意。育儿剪纸在 民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流传 , 端午节
戴 的“ 五毒 ” 兜兜 上绣 上石榴 和桃 的剪纸 图, 叫做 “ 九个石榴一个桃 , 阎王小鬼抓不着 ” 。丧葬剪纸又 叫纸活, 是一个 繁杂 民间剪 纸系列 。丧葬剪纸满族
猪和龙都是木 神 , 龙还有“ 青龙 ” 和“ 金龙 ” 之分 , 把 灶灰从水缸撒到井边是引青龙 , 把谷物从井边再撒
到 水缸 的过 程 称 引金 龙 。今 天 的人们 对猪 和 龙 的祭
化, 所形成的闻山剪纸艺术风格具有 大山一样 的雄
魂, 又有 山林一样的严密饱满 , 简洁而有力度 , 质朴 而磅礴。它的存在 远远超越了它 自身 的价值 , 是 民
道教闾山派的由来、发展与现状
道教闾山派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林兴华摘要: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是发源于福建本土的唯一道教流派,其形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
道教闾山派遵许真君为始祖,临水夫人为法主。
自唐至北宋,临水夫人法事科仪不断吸取道教净明宗和其他流派的科仪,同时兼容儒释大家文化内涵,逐渐发展成为道教闾山派。
道教闾山派分布于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古田临水宫祖庙是道教闾山派唯一现存的圣地,是闾山派的神圣核心区。
2015年成立的“古田临水宫祖庙道教闾山派协会”有会员500多人,会员分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
关键词:闾山派临水夫人临水宫朝圣核心区目录:一、闾山派简介二、闾山派的由来三、闾山派的发展四、闾山派的现状结束语一、闾山派简介道教闾山派的形成有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任何一种宗教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
由于发展,才有了宗派。
闾山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有着悠久的渊源。
简单地说,其形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
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最早源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
由于其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的宗教形式以及儒释两家的精华,逐渐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一个派系。
这对于闾山派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定论。
因为现在民间还有很多巫术,尽管很有历史渊源,在民间也很多信众,但还达不到道教的层面。
这个定论告诉我们,闾山派是道教支派,是属于国家宗教范畴,纳入国家宗教管理体系的。
一、道教闾山派的由来中国的道教从创始起,就支派纷呈。
道教起源于东汉顺帝时期,到了三国时期,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就出现了许真君分立出来的闾山派。
许真君,闾山法主道坛中称许九郎,道书中称许真君。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号旌阳,河南汝南人。
作为闾山派创始人的许真君,他的许多历史记载和传说,都成了闾山派理论基础和道术源头。
孝道是闾山派的核心理论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看,闾山派临水夫人文化被归结为妇幼保护、保境安民、舍身救难、嫉恶如仇等神职功能。
211148232_医巫闾山文学中的满汉文化交流
作为镇山之一,医巫闾山历史悠久。
古称微闾、无虑山,满语的意思为翠绿的山,位于今天的辽宁省锦州境内。
传说舜时便将其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故称为“北镇”。
《周礼·职方》中记载,“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
”[1]医巫闾山与南镇的会稽山(浙江)、东镇的沂山(山东)、西镇的霍山(山西)并称为四大镇山。
又与东镇沂山(山东)、西镇吴山(陕西)、中镇天柱山(安徽)、南镇会稽山(浙江)并称五大镇山。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将“四镇”与“五岳”并举,规定祭祀“四镇”之制,以求安定四方。
西汉以来,郊祀逐渐成为定制,后世王朝对镇山陪祀也愈发重视。
隋统一中国后,隋文帝为了昭显隋朝承袭汉制,以王天下,便祭封天下镇山,并就山立祠,医巫闾山即为北镇山。
后世历代政权都祭祀镇山,以表明其政权的正统性。
并没有将医巫闾山纳入实际管辖范围内的宋朝,也“立冬祀北岳恒山、北镇医巫闾山并于定州,北镇就北岳庙望祭。
”[2]年年保持着对闾山的望祭。
元、明、清帝王登基时,会在镇庙举行祭祀典礼,故医巫闾山成为东北名山之首。
清代因发源于东北,更加重视此山,故北镇庙成为现今唯一保存完好的镇庙。
清代的皇帝、贵族留下了大量关于医巫闾山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
一、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山水田园”诗此类作品通过白描的手法摹写医巫闾山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医巫闾山文学中的满汉文化交流韩林王琛142的热爱及登高赋诗的壮志豪情。
首先,寄情山水的田园雅趣。
关于医巫闾山的文学作品,大部分都以自然风光开头。
描写山间一草一木,具有一种闲适恬静的风格。
如满族诗人高塞的《登医巫闾山观音阁》:平生爱丘壑,历胜恣登眺。
医闾夙所期,兹焉惬怀抱。
鸟道薄层云,盘纡陵树杪。
系马憩中林,拂石坐荒草。
野衲候紫荆,朱颜发皓皓。
问渠来何时?云在此山老。
修岭逸惊麏,斜阳急归鸟。
古洞驾长虹,细泉屡回绕。
亭亭阶下松,百尺参青昊。
托根获斯地,子落无人扫。
医巫闾山岳文化初探——以清帝东巡御制诗为例
山岳本是物质世界中的自然存在,但在我国传统 的历史社会中,由于各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与实践,如 历代帝王对镇 山 的 祭 祀、题 诗、立 碑、修 庙 等 活 动,都 使山岳被赋予了除自然意义以外更多的含义,具有一 定的象征性。于是山岳在人们的观念中常显示为人 文符号,具有更为丰富的山岳文化。医巫闾山自舜分 封幽州之镇起,便成为北方镇山与东镇沂山、南镇会 稽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共同组成我国的镇山文化 体系。医巫闾山作为北方的镇山,从明代开始医巫闾 山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被加封为医巫闾之神。清 代承袭明制,仍封北镇医巫闾山为医巫闾山之神。医 巫闾山在清代的地位更是达到顶峰,清代康熙、乾隆、 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在东巡途中都曾遣官告祭或亲祭 医巫闾山,并留下数十篇赞美医巫闾山的诗文。本文 将从清帝东巡中留下的赞美医巫闾山的御制诗文为 切入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医巫闾山的山岳文化。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在现代立体纸雕中的创新应用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在现代立体纸雕中的创新应用医巫闾山是中国满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更是其中的瑰宝。
在医巫闾山传统文化中,萨满山神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被尊为神灵的化身,具有祈福祷告、祛病消灾的作用。
而在现代立体纸雕中,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的创新应用,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源远流长,它是通过剪纸的方式将满族传统文化、信仰、神话故事等内容表现出来,是满族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萨满山神”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中的经典形象,它象征着神秘力量和神圣的意义,是整个满族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在现代立体纸雕中,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的创新应用,首先体现在技艺和工艺的提升。
立体纸雕是一种利用纸张进行雕刻和造型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对纸张的折叠、剪裁、粘贴等工艺技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通过这种工艺,能够将传统的平面剪纸作品变得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观赏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的创新应用还体现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
传统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多呈现为平面的剪纸作品,而在现代立体纸雕中,可以通过精湛的工艺技巧,将其变成更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的作品。
可以通过层层堆叠、精细的剪裁和折叠,使“萨满山神”的形象更加生动和逼真,使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的创新应用还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将“萨满山神”立体纸雕作品制成立体模型,让观众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更好地欣赏作品所包含的细节和内涵。
还可以利用灯光、声光效果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作品赋予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其在现代艺术中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创新应用中还可以结合当代艺术形式,如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与雕塑、装置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辽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萨满教内涵
辽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萨满教内涵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它在我国民间广为传承,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族地区剪纸艺术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战国时。
河南固围村战国遗址中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堪称剪纸艺术的雏形,而新疆吐鲁番地区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被认为是最早的剪纸作品。
这说明至少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剪纸,并且其技法已经相当精熟。
总的看来,汉族地区的剪纸根植于民俗生活,已经形成了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完整象形符号系统。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地处祖国的边疆,其地理条件、民俗风情,乃至宗教信仰方面都与汉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剪纸艺术也呈现出与汉族不同的一些特点。
本文选取辽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为研究对象,结合满族萨满教观念对满族剪纸的形式和内涵进行简要分析,力图展现满族剪纸的深刻文化内涵。
一、医巫间山满族剪纸在满族剪纸艺术中的定位真正意义上的满族剪纸大约产生于明代。
后金皇太极时,满族前身女真人才开始运用长白山“败萱楮絮”“东山桦木”造纸,但是类似剪纸的剪刻活动却出现很早,这与东北亚诸族信仰的萨满教有关,萨满教偶像的制作是满族剪纸的先声。
在黑龙江、吉林等地现存的通古斯诸族的传世神偶中,有很多是用皮革或布帛制成,采用的都是与剪纸相似的剪、刻技法。
此外,通古斯诸族皆有在鱼皮、兽皮、乃至桦树皮上剪刻花纹装饰衣物和生活用具的习俗。
直至今日吉林满族民间仍有用苞米皮等类似纸张的东西剪成花样、人物的习惯,这些无疑都是满族剪纸的重要源头。
2005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并且,它是东北地区唯一被列入该名录的剪纸艺术,在满族剪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医巫闾山地处辽宁西部,自古是北方诸族与中原汉族进行文化交流的门户。
作为北方民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交结点,这里的族群流动、民族融合极为频繁,但北方民族的萨满文化始终是其文化的根本。
闾山剪纸的内容十分丰富,按其在民俗生活中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关于辽宁闾山的导游词5篇[修改版]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今简称闾山,地处今辽宁省境内。
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山,即祭祖之地,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
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
按:《周礼·职方》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
”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与长白山一样为东夷、肃慎之国的所在地。
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
”医巫闾山出“珣玗琪”玉,即红玉,实为红玛瑙,《说文·玉部》解释称:“医无闾之珣玗琪,《周书》所谓夷玉也。
”段玉裁注:“珣玗琪合三字为玉名……盖医无闾、珣玗琪皆东夷语。
”查《汉典》“医巫闾”上古音“医”拟音qi:s或qis,“巫”拟音ma,“闾”拟音ra合称“qis-maral”。
按古阿尔泰语,即蒙古语-通古斯母语解读,qis意为“红彤彤的、通红的、艳红的”即玛瑙的红颜色,maral 意为“母鹿”,因此,“医巫闾”意为“红色的母鹿”,即“红鹿山”。
应该说,这外命名符合东夷、肃慎人崇拜鹿的文化传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辽宁闾山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辽宁闾山的导游词5篇(一)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医巫闾山,那在行车过程中,我会要向大家作以介绍:医巫闾山、古称名山,位于辽宁省北宁市的本西部,自东北向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面积630平方公里,属阳山山系松岭山脉,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为闾山的最高峰。
岩石主要为花岗石所组成。
医巫闾山,古称甚多,如:扶犁山、无虑山,医无虑山,义无闾山等等。
均系东胡族语音音释。
意为“大山”的意思。
闾山原在长城以东属东胡族统治,在东胡族语言中“依克奥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统治东胡族,蒙语:“医巫闾”也是“大”的意思,所以医闾山意为“大山”。
闾山历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国十二州,并各封一山为镇山,闾山即为幽州之镇山。
《全辽志》则以“医巫闾山为灵秀最”来赞美它。
因此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
北镇闾山景点简介
北镇闾山景点简介
北镇闾山景点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闾山海拔高达710米,是锦州地区的最高山峰,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
闾山景区内有许多优秀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山顶的闾山寺。
闾山寺建于唐朝,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现已成为具有浓郁道教文化特色的宗教胜地。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道家气息,也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文化艺术品。
除了闾山寺,闾山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百尺峡、天子峰、二十四诸天殿、千佛洞等。
这些景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区,让游客可以一次性欣赏到闾山的不同面貌和特色。
闾山景区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迷人的。
闾山山峰陡峭,景色壮观,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春天,山脚下的杏花和梨花竞相开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画。
在秋天,山上的枫叶变红,景色宜人,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总之,北镇闾山景点是一处兼具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旅游胜地,不仅可以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还可以感受到古老的道教文化。
如果你到锦州旅游,一定不能错过这里。
- 1 -。
有关闾山的诗句
有关闾山的诗句摘要:1.闾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闾山的自然景观与特色3.闾山的诗句及其代表意义4.闾山诗句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闾山,位于我国辽宁省锦州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
它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文化胜地。
闾山被誉为“东北第一山”,其山势险峻,风景秀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闾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 世纪,当时这里是契丹族的发源地。
在随后的千年中,闾山一直是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闾山不仅见证了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兴衰,还承载了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
因此,闾山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如辽代帝王陵、契丹石窟等。
闾山的自然景观与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山上奇峰异石、古木参天,既有雄伟壮观的峰峦,又有清幽秀丽的溪谷。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包括望海峰、卧佛顶、一线天等。
此外,闾山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闾山鹿、闾山核桃等,都是这里的独特物种。
在闾山的诗句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描绘了闾山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成为闾山的代表诗句,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传颂千古。
闾山的诗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还让人们对历史与文化产生敬畏之心。
同时,这些诗句也成为了文学爱好者们研究与传颂的瑰宝。
总之,闾山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诗句,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见证了千年的沧桑,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在现代立体纸雕中的创新应用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萨满山神”在现代立体纸雕中的创新应用医巫闾山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高的山峰,也是满族民间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场所。
在医巫闾山的满族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被广泛运用于宗教仪式和民间传统活动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萨满山神”,它是医巫闾山满族人民对于山神的祭祀和崇拜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剪纸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一些艺术家开始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现代的立体纸雕艺术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呈现“萨满山神”,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在现代立体纸雕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对纸张的剪裁、叠加和塑造,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和立体空间,使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通过把传统的剪纸“萨满山神”进行立体化呈现,艺术家们成功地将这一传统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并且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一方面,现代立体纸雕艺术为“萨满山神”增加了更多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剪纸作品受制于平面的限制,无法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和动态感。
而立体纸雕可以通过叠层、雕刻等手法,使“萨满山神”在纸片上呈现出生动的形象和立体的空间感,使得“萨满山神”更加栩栩如生,使观众仿佛置身感受到山神的庄严和神秘。
现代立体纸雕“萨满山神”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立体纸雕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流行性,因此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
通过将“萨满山神”进行立体纸雕呈现,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结合,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使更多的人对医巫闾山满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认同感。
立体纸雕“萨满山神”也有利于推动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
在创作立体纸雕“萨满山神”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挖掘并创造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使传统的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他们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使得传统剪纸艺术得以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实现了艺术的跨时空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巫闾山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初探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长河中,医巫闾山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为世人所惊叹。
她如似锦繁花中的奇葩,汇聚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文化体系。
医巫闾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史中的瑰宝。
探究医巫闾山文化不仅是对祖先智慧文明的传承,也将对波澜壮阔的现代文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岳文化别具特色
相传医巫闾山由一条巨龙演化而成。
纵观医巫闾山,绵延起伏,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巍峨耸立,雄镇北方。
它既有五岳名山的磅礴气势,又具有江南名山的灵秀婉约。
徜徉于群峰幽壑之中,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尽呈眼中,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据史书记载,早在上古时期,舜帝巡狩四方,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每州又设一名山镇之。
当时的北方幽州之镇山即为医巫闾山。
在有关先秦的文献记载中,天下名山并没有五岳之称,在《周礼》中,才出现五岳之名,然而何山为五岳并未固
定,医巫闾山始终名列岳山之中。
直到东汉,人们才正式将岳山与镇山区分开来,医巫闾山与扬州之会稽.青州之沂山、霍州之霍山为四大镇山,并指出四镇之山也可称岳。
唐天宝年间,诏封医巫闾山为广宁公,宋、元时期为广宁王,明洪武三年被封为医巫闾山之神,清光绪年间,又专门将医巫闾山谥加“灵应”,这是其他岳镇之山无法比拟的。
许多人认为医巫闾山名气不大,不能象关内名山那样令世人耳熟能详。
其实,这与医巫闾山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
古时候,医巫闾山地处北方边陲,这里战乱频发,那些知名的文人墨客很少能来这里吟风颂月。
正所谓“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为不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为不著。
”纵观天下名胜,无不是有名人名篇流传于世才名扬四方。
试想:如果没有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没有范仲淹荡气回肠的《岳阳楼记》,没有崔颢的千古绝唱《黄鹤楼》,哪能有这些景观的天下扬名。
尽管如此,医巫闾山正以其独有的山岳魅力被世人所认可。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来医巫闾山开发建设,目前,已修复开发出10大景区,无论
从植被的种类上,还是自然、人文景观上,每个景区都各具特色,风格不同。
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纷纷竖大指称赞,表示到医巫闾山令他们大开眼界。
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别具特色的山岳景观交相辉映,彰显了医巫闾山独一无二的山岳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灿烂辉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医巫闾山的峻逸神奇,医巫闾山以独特的丰姿和稳固不移的秉性,为世人所敬仰,更为历代帝王所尊崇。
据史料记载,北魏文成帝于和平元年幸辽西,祭祀医巫闾山。
这是有史可查的最早来医巫闾山祭祀的少数民族皇帝。
此后,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以及辽、金、元、清几代皇帝数十次到过医巫闾山。
契丹王朝的五座皇陵,有两座设在医巫闾山。
因此,医巫闾山在全国各大名山中,不仅是历代皇帝到过次数较多的名山,还是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汉、满等多民族统治者祭祀最多的名山,这都是全国名山中绝无仅有的。
尽管民族不同,然而皇帝们的心愿是相同的,那就是
期盼天下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多民族皇帝的尊崇,为医巫闾山地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有24个民族都曾在此繁衍生息过。
因此,其民族特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直到如今,在医巫闾山地区流传的方言仍明显具有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成份正逐渐被融合、同化,然而,那些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气息的舞蹈等艺术仍在代代相承。
每逢重大节日,起源于契丹族的萨满舞,起源于清朝的满族太平鼓、扇子舞等都会靓丽登场。
这些承载着美好愿望的民族文化,正以其独有的风姿,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增添最靓丽的色彩。
宗教文化独树一帜
灵山秀水,楼阁相对;雕梁画栋,飞脊流丹;金石造像,栩栩如生;加之彩幡飘扬,幽谷磬音,古朴神秘的气氛,令人如入琼山仙阁之境,这就是宗教文化的魅力。
“无恙闾峰三百寺,碧嶂六重查旧闻”,这是对医巫闾山寺庙和美景的描写,充分展示出昔日医巫闾山宗教的繁荣。
天下名山僧占多,的确,从现存的遗址中不难发现,
当年医巫闾山是道观林立,寺庙交错的“福地洞天”。
如今,尽管大量寺庙道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宗教文化的影响却颇具深远。
从北宋陈抟老祖大朝阳题“福寿”,到辽代志福、志达两位高僧向皇帝讲经劝善;从撰写《锦州古刹》的圆通法师,到擅长书法绘画的葛月潭道长,这些在医巫闾山地区修练的释道名人或以书画著称于世,或以崇高的品德教化芸芸众生,那些开悟灵性、乐行善施的平和世界观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安南辰定北斗开天辟地,立五行分八卦炼海烧山”,这是大朝阳三清观的一幅对联,除去其唯心主义世界观外,也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豪迈气魄。
过去,儒、道、释三教水火不容,然而,在医巫闾山,三教归一的和谐发展观可谓独树一帜。
“天人同一体修人道即是仙道,仙佛本合宗为仙心始为佛心”,这是医巫闾山天仙观的一幅对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敢于打破僵局,提出如此超前想法,足见其非凡的胆魄和气贯九宵的博大胸襟。
总览巍峨壮丽、千姿百态的宗教文化,无论从建筑艺术上还是自然之美上,宗教文化与儒文化艺术都能相互借
鉴,相得益彰,使人在和谐共处中陶冶性情。
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绘画在医巫闾山地区由来已久。
相传,辽太子耶律倍曾在闾山脚下拜师学艺,经过名师指点,耶律倍很快掌握了闾山画派的高超技法。
耶律倍投唐后,画技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大量作品都被收入秘府之中。
一代代画师的传承与发展,使闾山地区的绘画技艺独具特色且又精益求精,1991年,文化部正式命名北镇为“中国书画之乡”。
1997年,北镇国画首次登上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
书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层次,丰富了业余创作头脑,同时也催生了另一民俗艺术门类——剪纸的发展。
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被载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医巫闾山地区的一大幸事,也体现出世界对绚丽多彩的医巫闾山民俗文化的重视。
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繁盛于清朝。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具有线条粗犷豪放. 整体构思精巧等特
点,继承了满族先人的高超剪纸技艺,博采众长,与现实体载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剪纸技艺。
许多代表作品荣获国家、省、市大奖,一部分作品被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
2011年5月,辽宁省首届满族剪纸作品展在医巫闾山脚下的北镇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满族剪纸作品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携手亮相,在辽西大地熠熠生辉。
绘画、剪纸艺术的发展为医巫闾山地区其他民俗艺术的滋生与繁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个个极具医巫闾山特色的民俗艺术竞相绽放,将医巫闾山文化妆扮得姹紫嫣红。
2007年,医巫闾山民间故事载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则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不仅是医巫闾山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
与此同时,满族祭祖、满族小吃也载入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准备申报加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民俗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异彩纷呈的医巫闾山民俗文化凸显了医巫闾山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
人类的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昨天的
文化是今天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的基础,而未来的先进文化必然在当代文明的现实沃土上建设起来。
勤劳勇敢的医巫闾山人用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医巫闾山文化辉煌的历史,他们正豪情满怀,迈向医巫闾山民族文化灿烂美好的新时代。
医巫闾山文化是北镇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