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20200620185537)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中描述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现象直接表现了西周时期( )A. 宗法制崩溃B. 井田制盛行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上下雨,不仅要下到公田里,也要下到我的私田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 期井田制盛行,故B 项正确。
2.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 (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对商业的抑制 ,主要强调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要性。
故选B 项。
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咼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 项正确。
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 项错误。
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 ,故B 项说法错误。
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题 ,故D 项错误。
4.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C.礼乐制遭到破坏D.分封制瓦解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 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D.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即“身亲耕妻亲绩”的重 ,:妻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解析J 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表格数据来看 ,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A 项说法正确。
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 ,还不足10%,故B 项说法错误。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要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2.(2010·天津市南开区模拟)在学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时,某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资料:“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
”从这段资料中历史人物的名字来看,你所获得的历史信息最正确的是()A.我国自古就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出现牛耕D.孔子的学生都是农民出身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4.(2010·福州一中模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5.(2010·江西吉水二中模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6.(2010·广东联考)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7.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右图),纪念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六百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答案解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一、单选题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入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断总结生产经验,促进生产的发展。
下列农耕方式按照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5.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 ( )图三,珐琅粉彩瓶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6.“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7.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8.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学案人民版必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 网络构建•整体架构L 刀耕火种:原贻社会、商周时期传统农业特点:小农户个体经甬 自给自足.梢耕细作趙婷:逐渐突破时间和空間上的阻制,从玄接童理到不rt 接监管知识总结•归纳整合线索鈔、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类 水利灌溉农业一」铁餵牛梆:样秋战国时期出现.汉代普及.唐代出观曲楡犁水利;战国时期(钢11堰和郑国Q 东汉壬景治理贡河古代屮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削鶴H 业:新石雄时代,汉代.止代,明代 商周百嗣器的铸进 汉代冶铁技术:用煤览燃料,供扯形式不斷改进 产晶和钗窑 “瓷路”时间:秦、汉、南北湫唐*末、期时娄型:政冊设上的民间自然形成的“草市"—手工业 卷風冶铸业 唐宋陶弾业 •商业:“市”的炭展M重空破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或基本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或基本模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即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
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条件和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私有土地的出现。
3 •局限性:一是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二是封闭性,相互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三是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
4 •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至厮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 •发展规律(1)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 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高一历史专题测试: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必修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
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④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 C.明朝D.清朝3、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 C.元朝D.明朝5、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图1 图2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8、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
1月3日,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限量制作发行的“牛年生肖贺岁金银盘”在青岛开始销售,金银盘正面为中国历代特色生肖牛图案纹饰,背面为甲骨文“牛”字组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举世闻名的秦长城与秦始皇陵,它们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 )A.繁多的赋税 B.沉重的徭役 C.苛刻的兵役 D.高度集中的土地3.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4.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6.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7.“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棉 C.毛 D.麻8.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9.唐代著名诗人陆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了当时的( )A.彩陶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10.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有解析)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解析D项所述显然不是主要原因,A、C项所述是东西方的共同点,所以B是正确答案。
答案 B2.春秋时期,《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这反映了( )A.牛耕技术的出现 B.铁制工具的使用C.一牛挽犁的出现 D.耦犁的广泛使用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原先用于祭祀的牲畜在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下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图中是两头牛牵引的耦犁耕作技术,又称二牛抬杠。
因为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牛耕技术。
唐代出现曲辕犁。
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4.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耕织”者可获得奖励,“事末利”而贫者则罚为官奴,因此,材料中的本业是指农业。
答案 C5.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筒车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解析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筒车开始出现于唐朝,明代开始实行海禁,所以B 为正确答案。
[推荐学习]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
明清
时期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
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
时期
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夏商周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干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
战国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检测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
专题同步检测——(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3、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5、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 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6、据记载,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冶铁业。
汉武帝更是规定“铁业官营”,商人不得参与。
这主要是为了(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求7、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8、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2018-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据《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
据此可知,二者都(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C.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2、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 )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3、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
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
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4、《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
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
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
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分工细致,技术先进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5、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单位:件)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6、宋代广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能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用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产。
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三年”。
这反映出宋代 ( )A.政府拥有雄厚经济实力B.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C.畜牧业呈现商品化趋势D.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7、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4 人民版必修2 精品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2018年1月蛙埠市一模13题)“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2.(2018年1月宁波市期末4题)图2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3.(2018年1月漯河市期末11题)“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C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4.(2018年1月永州市一模4题)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5.(2018年1月九江市一模4题)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可见该时期: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6.(2018年1月福州市质检3题)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承德高一检测)《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 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 C解析“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C正确。
2.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诗句描写的是( )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答案 A解析“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筒车,以汲取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3.(2018·邵阳高一检测)《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答案 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于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B错误;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废除土地国有制,故D错误。
4.(2018·河池联考)《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
”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小农经济的阻碍【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影响答案 D解析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以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故不利于雇佣关系的产生,故D项正确。
5.(2018·绵阳高一检测)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手工业生产形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棉布B.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C.图一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图二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考点】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题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纺织业中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正确。
6.(2018·泉州质检)下图可以反映( )古代中国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兴衰过程B.经济政策调整对手工业的影响C.古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丝织业繁荣【考点】【题点】答案 C解析秦汉丝织业中心区基本在北方,唐宋、元至清丝织业中心区逐渐南移,表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C项。
地图显示的是秦汉、唐宋、元至清丝织业中心区的发展变化,没有涉及丝织业的兴衰,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是“重农抑商”,B项错误;对外贸易发展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
7.“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考点】“市”的发展答案 C解析从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获得信息。
杭城应该指杭州,故A、B两项可以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突破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
8.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B.城市商业发展繁荣C.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D.区域长途贩运兴盛【考点】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题点】古代大城市与商业都会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苏州作为江苏的大都市,各种用品一应俱全,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城市商业的繁荣,故B项正确。
9.(2018·贵阳高一检测)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草市”开始出现B.“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C.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D.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考点】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题点】宋代市的突破答案 B解析宋朝的市打破了坊市制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品经济发达,故B正确。
10.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
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
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答案 D解析经济作物增加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必然会出现“棉争粮田”“桑争稻田”现象,故D项正确。
11.下面漫画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该思想( )A.不利于家庭关系保持和谐B.是我国落后于世界的根源C.是统治者决策失误的产物D.不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考点】重农抑商【题点】重农抑商的影响答案 D解析重农抑商思想虽然对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D项正确。
12.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考点】“海禁”与“闭关锁国”【题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 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防夷措施是限制外国人在华经商,也就是严格限制外商贸易,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题24分,14题16分,共40分)13.(2017·景洪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图二莫高窟“耕作图”图三陕西剪纸“男耕女织”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皇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8分)(3)材料四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10分)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一种自然经济形态。
(2)黄宗羲认为农工商业皆为本业;而雍正皇帝认为农业为本业,工商等业皆为末业。
(3)现象: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1)图一反映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图二反映农耕的模式,图三反映“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2)由材料二中的“盖皆本者”可知黄宗羲认为农工商皆为本,由材料三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可知雍正皇帝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3)首先由材料四中的“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其次由现象归纳本质。
14.(2018·临沂高一检测)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遥票号日升昌名扬九州,享誉全球……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使全国性的货币流通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清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王夷典《日升昌票号》材料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组织上有新的变化。
唐宋的飞钱、便换,至此形成票号、钱庄。
行、团等行业组织发展成会馆、公所。
这种行会性组织对本组织之外新设店铺有严格的限制——需有人作保,交纳很多的银两作公费,并宴请同业,否则不准设店营业,对内控制也较强,规定了行规,违反行规者开会议罚,对外争议由本行“董事”出面交涉。
所有这些特点都标志着城市商业已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1)根据材料一,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日升昌票号”的历史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创立的背景。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商业“新的变化”。
(6分)【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题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考点综合答案(1)地位: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
背景: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的不便。
(2)变化:形成票号、钱庄;行业性组织发展成行会性组织;行会有规范的管理、运作程序;行会的垄断色彩浓厚。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二“唐宋的飞钱、便换,至此形成票号、钱庄”“行、团等行业组织发展成会馆、公所。
这种行会性组织对本组织之外新设店铺有严格的限制——需有人作保,交纳很多的银两作公费,并宴请同业,否则不准设店营业”等信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