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共10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新进展-文档资料

心肺复苏新进展-文档资料
10
CPR概念
Cardiopulmonary rususcitation CPR:是心肺复苏的简称,是针
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 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 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 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 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 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11
CPR
32
简易呼吸气囊给氧注意事项
平时检测(密闭性,单向阀,进气阀) 给氧浓度8-10L/min 有氧源时,挤压球囊1/2; 无氧源时,去除氧气储气阀和氧气储气袋,挤压球囊2/3
15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评估现场安全 2、判断意识 3、判断呼吸检查脉搏,判断心跳。 4、求救 5、将伤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6、胸外心脏按压 尽早电除颤 7、打开气道 8、人工呼吸 9、用药
16
1.确认现场安全
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 耳朵听声、鼻子嗅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
7
心脏骤停后 CPR
无论何时建立高级气道支持,救护人员应在实施持 续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情况下,给予每 6 秒1 次的正压 通气(10 次/min)(Ⅱb ,C-LD)
在实施持续胸外按压时,可给予 10 次/min(每 6 秒 1 次)的人工呼吸(Ⅱb ,C-LD )
8
9
高质量心肺复苏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术
开放气道方法:
仰头举颏法
双手抬颌法 仰头抬颈法
27
28
注意:
不要压迫病 人的颈前颌 下软组织, 以免压迫气 道。
29
打开气道
30
疑似颈椎有损 伤的病人不适 合仰头举颏法, 要用拉颌法。
捏鼻

心肺复苏新进展(精).(优选)

心肺复苏新进展(精).(优选)

心肺复苏新进展(1)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有研究证实: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min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

因此,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

近20年来,心肺复苏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肺复苏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大会在美国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与心肺复苏指南2000相比,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进一步在循证的基础上,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使用。

为了让广大读者掌握心肺复苏新动向,现叙述如下。

1 基本生命支持1.1 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确定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是很困难的。

据文献报道,10秒内只有16.5%的受试对象能准确判断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情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于非医护人员简化了检查脉搏的过程,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的改进除根据以上判断外,还包括若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骤停,即应做CPR。

急救人员应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表现,特别应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脏骤停的标志。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建议在行CPR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将检查颈动脉搏动作为一个诊断步骤,只检查循环体征。

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要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

1.2 清除呼吸道异物以往心肺复苏中认为开放气道前应常规用手指清除口中及咽部异物,但在实际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脏骤停患者中,口咽部有异物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若常规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的话,必将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影响复苏效果。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起 搏
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 并不建议将起搏 作为常规处理。
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医 务人员应准备好为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 行经皮起搏。
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 操作者可以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膜起搏。
胸前捶击
2010(新):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 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 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临沂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复苏中门诊心电图
抢救经过-----积极心肺复苏
R: 1、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2、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呼吸机 辅助呼吸 3、200J电除颤一次(单相波) 4、持续心电监护 5、吸氧 6、可达龙150mg静推等药物治疗 7、急查心肌酶谱排除了AMI
道时,应使用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下颌前推法
To breathe for a nonbreathing victim,seal your mouth around the person’s mouth and breathe slowly into the person
For mouth-to-nose breathing,close the vivtim’s mouth breaths,watching the chest to see if the air goes in.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挽救突然、意外
的死亡, 而不是延长已无意义的生命。
猝死的常见原因
各种急性心脏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炎 原发的心电紊乱 继发的心电紊乱 其他 在所有自然发生的猝死中,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激活EMS(单人)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初始 HCP:无按压时人工呼吸频率 HCP:高级人工气道存在时 气道内异物 循环HCP:脉搏检查(≤10秒) 按压部位 按压方法 快速有力匀速胸壁充分弹性复 位 按压深度 按压/通气比 按压频率 电除颤
成人 非医务人员:≥8岁 HCP:青春期以上 发现无反应者立即激活EMS HCP:如考虑窒息,5组CPR( 约2分钟)后呼救
心肺复苏新观点
持续胸外按压:100次/分钟 单人按压/通气比:30:2(成人和小儿;新生儿除外) 双人救助儿童行CPR时,则推荐15:2的按压/通气比; 新生儿CPR时仍保留3:1 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秒钟,避免多次吹气和吹气过量。 电击后立即重新CPR;5个周期(约2分钟)后在进行 心博检查。 AED:一次后立即重新胸外按压,CPR评估在5个周期 后进行。
心肺复苏新进展
猝死概念---心博呼吸骤停
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瞳孔散大。 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部分患者有短暂而缓慢叹息样或抽气样呼吸。
心搏呼吸骤停
准确判断:5-10秒,不超过10秒
呼救
发现无反应的成人,呼救或取AED(一人) 若为两人,一人行CPR,一人呼救 若为溺水或其他原因的窒息,先给予5个 周期的CPR
除颤注意点:
电击后立即重新进行CPR 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搏动或 脉搏而应重新进行CPR, 先行胸外按压,首先在实施5个周期CPR (约2分钟)后,再心搏检查。
AED在小儿的应用
1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AED 1岁以下婴儿AED的利弊不明确 目击突发意识丧失的儿童,若现场有AED, 应尽快 使用 院外发生又未被目击的心脏骤停儿童,应在实施5 个周期CPR后使用AED 在抢救≥1岁小儿过程中, 可使用成人电极和能量 除颤。但不能将“儿童”电极和电击能量用于成人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心肺复苏新进展陕西省人民医院伏军贤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一、成年人基本生命支持(BLS)(一) 基本生命生命支持(BLS)适应证1.呼吸骤停2.心脏骤停(二) 复苏程序BLS的判断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

判断患者心脏呼吸骤停要涉及急救人员的反应能力,无论是判断过程,还是相继采取的急救,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CPR中A、B、C每一步,即:气道、通气和循环,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呼吸和循环体征。

如果发现无任何反应,应首先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即尽快启动EMS系统。

如果有2名急救者,一名立即实施CPR,另一名快速求救。

1.判断患者反应2.启动EMS系统3.患者的体位4.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2)托颌法5.人工呼吸(1)检查呼吸(2)口对口呼吸: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钟以上,如只人工呼吸,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

开始通气次数拟为2~5次。

对大多数成年人,规定在2秒钟以上给予10ml/kg(约700-1000ml)潮气量可提供足够的氧合。

(3)口对鼻呼吸(4)口对面罩呼吸(5)球囊面罩装置: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胀,双人操作时,一人压紧面罩,一人挤压皮囊通气。

6.循环支持(1)脉搏检查:对VF患者每延迟电除颤1分钟,死亡增加7-10%。

脉搏检查一直是判定心脏是否跳动的金标准。

但只有15%的人能在10秒内完成脉搏检查。

如果把颈动脉检查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其特异性只有90%,敏感性(准确认识有脉而没有心脏骤停的患者),只有55%,总的准确率只有65%,错误率35%。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林叶


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 取的抢救措施,即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 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 的自主呼吸。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 复苏的成功,不仅指心博和呼吸的恢复,而是达 到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 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 的生存率43%, 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只有17%能救活。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强调黄金4分钟

1、心室颤动 2、心脏停搏 3、心电机械分离
心脏停搏 心室纤颤
电机械分离
易逆转概括为:
6H
6T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缺氧----hypoxia 酸中毒----hydrogenion-acidosis 低/高血钾----hypo/hyperkalemia 低体温----hypo/ hypothermia 低/高血糖----hypo/hyperglycemia
后前位置:一电极放置在 心前区,另一电极放置于背 后


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虽然证据有限,但可 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 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 在倒下后不到 3 分钟内给予电击)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体外除颤电极位置 2005年:放置的电极片应距离该设备至少2.5厘米。 2010年: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误;应 避免将电极片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
气。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部挤压。
C.胸部挤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施救者应同时获得两点 信息:患者有无反应以 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 正常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复苏学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一.心肺复苏发展历史1.古老复苏法:体温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因素:加温法(持续到19世纪)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持续到20世纪)溺水是由于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18世纪)荷兰18世纪抢救方法(1774):加温、清除吞入或吸入的水、刺激法、风箱吹气法2.现代CPCR:⑴ 产生与描述阶段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Negovsky)1956年-----电除颤(Zoll抢救一例室颤患者)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美国Peter Safar发明)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Kouwenhoven发明)1966年-----定义了CPR(美国科学院)⑵ 应用阶段(60年代)广泛采用阶段(70年代)改良与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胸泵学说及辅助方法,药物治疗,脑复苏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二.心跳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搏,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循环突然终止,引起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心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存活。

从不同的临床角度出发,心跳骤停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跳骤停。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跳骤停所作的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

Cecil(希氏)内科学第十六版则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跳骤停。

(二)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1.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

⑴.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⑵.急性心肌炎⑶.心肌病(以肥厚型多见,扩张型次之)⑷.心脏瓣膜病⑸.先天性心脏病⑹.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如窦房结病变、预激综合征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按压速率
100~120次/分
按压深度 手的位置 胸廓回弹
5~6cm
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大约5cm 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大约4cm
1名施救者 2根手指放在婴儿胸
将双手放在胸骨的 将双手或一只手(对于很小的儿童
部中央,乳线正下方
下半部
可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 2名以上施救者将双手拇指环绕放
在婴儿胸部中央,乳线正下方
LOG O
正文 . 第一章
1、心肺复苏简介
为什么要心肺复苏? 各种原因使心脏的 停止跳动,维持生命的 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就 会中断。若不及时施救, 伤病者很快会死亡。
心肺复苏的概述
2、心肺复苏术的发展历史
原始的心肺复苏术:滚筒法、马 背颠簸法。
1974年AHA开始制定心肺复 苏指南。
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5年 更新心肺复苏指南。
LOG O
心肺复苏新进展
CHEN
1、心肺复苏概述
2、2015年心肺复苏修改要点 3、小结
LOG 目录页 O
第一章
心肺复苏的概述
请思考:心肺复苏的意义?
LOG 过渡页 O
心肺复苏的概述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简称 CPR(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uion),就是当 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 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人工 胸外按压来进行急救的一 项技术。
小结
LOG 过渡页 O
小结
1、建议
施救者应该(高质量的CPR )
施救者不应该
以100至120次每分钟的速率实施胸外按 以少于100次每分钟或大于120次每分钟

的速率按压
按压深度达到2英寸(5厘米),不超过6 按压深度小于2英寸(5厘米)或大于2.4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湘雅医院急诊科一、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作为第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2000是由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和来自澳洲、欧洲、 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拉丁美洲、沙特阿拉伯、南非和泰国的专家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经过科学、客观的评估,历时2年后,经认真的讨论后最后成稿。

现代CPR和ECC方法在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

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电除颤重新转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无疑是掀开医学史上崭新的一章。

1958年,助产士一直都在利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效地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1960年,Kouwenhoven和同事们公布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脏骤停者的循环是有效的方法。

二如何评价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二如何评价新的心肺复苏指南 新指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最科学的救生方法。

为什么将行胸外按压前无需检查动脉搏动作为指南具有标志性的改变?几秒内,来确定其是否有脉搏,确实很困难,即使在专业急救人员中至少有35%的人会出现判断错误,这样便会大大的延搁复苏的宝贵时间。

二如何评价新的心肺复苏指南 因此,新指南推荐胸外按压之前,只需察看呼吸、对刺激的反应和其他生命体征,但要在10秒内完成。

新指南强调了早期除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AEDs)在心脏骤停中的实际应用及时CPR和早期除颤的配合,复苏的生存率超过了50%。

三、成人生存链体现四个早期(1)早期识别、求救,(2)早期CPR,(3)早期电除颤,(4)早期ACLS。

这四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环的削弱或缺失都会带来生存机会的丧失。

四、1992指南与2000指南的主要区别 CPR技术1992 救助者需要检查脉搏后,来决定是否行胸外按压。

2000决定行胸外按压前,只检查生命体征,如呼吸、咳嗽(反射)或对刺激的反应,无需检查是否有脉搏。

四、1992指南与2000指南的主要区别 CPR技术1992成人CPR 单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15:2,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5:1。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2015
ZOLL提出 电击除颤, 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构 成了现代心 肺复苏术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将“生存链”分为“院内”和“院外”二个体系
院内急救
清理气道
开放气道之前清理口 腔是否有异物(将病 人头偏向一侧)
开放气道手法
最常用的方法为
保护颈椎的方法
压额抬颏法
托下颌法
(仰头抬颏法)
(双下颌上提法)
压额抬颏法
• 将手的掌跟部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 压力,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托住下颏的骨性部分, 抬起下颏,使患者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 造成生存率巨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救援者实施CPR质量显著不同,许多救援 者对指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理想标准存在 较大差距。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1950
196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内容 没有高级气道的 按压-通气比 没有高级气道的 按压-通气比 按压速率 按压深度 手的位置
胸廓回弹 尽量减少中断
成人、青少年
儿童
婴儿
1或2名施救者30:2
1名施救者30:2 2名以上施救者15:2
以100-120次每分钟的速率持续按压 每6秒钟给予一次呼吸(10次呼吸/分钟)
100-120次/分
心肺复苏新进展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曾育辉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心肺复苏是针对突发性心跳骤停的急救技术,通常在医疗人员无法到达现场时由初级急救人员进行。

该技术可用于救治猝死、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呼吸衰竭等疾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肺复苏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多家研究机构在心肺复苏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传统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心脏按压和口唇对口吹气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

其中心脏按压往往难以达到足够的频率和深度,且易于导致二级损伤。

口唇对口吹气也不适用于某些情况下的急救,如病人有呕吐反应或救援者不能接近病人时等。

一些新技术正在被研发和应用。

其中一项新技术是机器人心肺复苏。

该技术使用复苏机器人进行心肺按压,具有精确、快速、规律的特点,可以达到高效的复苏效果。

机器人复苏的优点在于可以消除人为因素,避免了操作者疲劳和不稳定的因素影响,提高了复苏效率和成功率。

另一项新技术是胃肠道电刺激(GES)。

研究表明,通过在胃肠道内置入刺激电极,可以刺激迷走神经,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这项技术可以取代口唇对口吹气,避免了口腔传播病原体的风险,还可对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病症。

此外,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研究中,如机器人导向心肺复苏、患者自控的心肺复苏等,这些技术都有望成为心肺复苏的研究热点。

心肺复苏的新药物在心肺复苏的实践中,药物也是成效良好的辅助措施。

除传统的心肺复苏药物外,近年来也有一些新药物正在应用和研发中。

一种新型药物是胺碘酮。

它是用于对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一种药物,可快速消除病人心律失常导致的突发心跳骤停。

胺碘酮比传统的利多卡因等药物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更强的趋势控制效果,在应用中表现良好。

另一种新药物是地塞米松。

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抗过敏反应、抗炎等用途,但也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帮助恢复心肌功能,减少心脏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

心肺复苏的新研究近年来,许多新研究也在心肺复苏领域展开。

心肺复苏新进展(2)

心肺复苏新进展(2)
认为人工通气可以延搁,相反,及时的胸外心 脏按压能改善患者预后,cpr的abc顺序应改为 cba顺序,但还应作进一步研究
我们认为在cpr时,应尽量使胸外心脏按压和人 工通气同步时行,但如抢救人员在技术上或体 力上难以胜任,则可先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
7
cpr的最新技术
胸腹间歇按压法(iac):一项小规模单盲研究证 实iac可明显提高出院存活机会。但因操作人员 多,技术复杂而使应用受限,故推荐常规使用
阿托品 小规模研究显示在cpr期间应用阿托品是
有益的。但大规模研究却产生了矛盾的 结果 动物试验证实与对照组比较,标准剂量 和大剂量阿托品均不能改善电—机械分 离大的自主循环恢复率。
13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的研究热 点是复苏药物干预问题
钙离子 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心肺复苏期间给予
钙剂更易致复苏失败,但确有少数存活者得益 于在心肺复苏早期应用钙剂 钙剂已不主张常规使用,仅在下列情况下可考 虑应用:(1)钙拮抗剂中毒;(2)严重低钙血症; (3)严重高钾血症;(4)严重碱血症;(5)急诊体外 循环结束时。
心肺脑复苏进展
1
常温下心脏停搏4min后脑细胞即可发生 不可逆损害,10min后脑细胞死亡。
心肺复苏(cpr)术最重要的是在发病后24min内进行
2
目前专家一致认为心搏骤停后复 苏存活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有五点
心搏骤停是否被目击, 开始cpr的时间, 开始除颤的时间, 开始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时间,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原发性室颤预
30
修订后的指南将于2005年11月在《循环》 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
31
2005国际会议目的在于
在国际指南2000颁布并使用5年之后,对 近些年来又有新的科学研究证据,以及 专家们对其进一步的学术评价,经过5年 之久的使用后,再度求得科学上的意见 共识,在此基础上加以重新修订,使推 荐方案更适于全世界范围。

心肺复苏的现代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现代新进展

9
8、氨茶碱的应用

心跳骤停后体内腺苷水平明显升高,而 拮抗剂氨茶碱却能有效的降低腺苷水平, 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具体方法为0.25 静脉推注,5-10秒重复剂量。
10
9、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尼可刹米1.775g 静脉推注 洛贝林15mg 静脉推注
11
10、尽早低温护脑措施,减少由于缺 血、缺氧而导致的脑细胞损害
5
4、电击除颤要及时

心室颤动是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占90%以上);电除颤是心肺复苏的 最有效手段,据报道称:每延迟1分钟电 除颤,其成功率将下降7-10%,室颤如 不及时去除,很快转为心电静止。目前 多提倡以360J。
6
5、血管活性药 0.5mg~1mg静脉推注,3~5分钟重复一 次,若2次以上仍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的。 应考虑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推注,可重 复使用。
12
谢 谢!
13
心肺复苏的现代新进展
1

心跳骤停是比较常见的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
况,是对我们临床医师最严峻的考验。心肺复 苏(CPR)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 利用医院的技术设备条件,优化CPR方法,进 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是急诊医师需要不断思 考的问题。CPR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诸多方面 的因素,如原发病、复苏的起始时间、复苏措 施是否及时、正确等。
3
2、供氧及时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院内复苏,一般情况下会立即行气管 插管。无条件时,人工呼吸或气囊、面 罩正压给氧,目前在院前较多应用,在 此同时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道一旦 建立,必须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以迅 速改善心肌及中枢神经的缺氧状态。
4
3、胸外按压应准确有效

心肺复苏新进展共102页文档

心肺复苏新进展共102页文档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心肺复苏新进展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心肺复苏新进展资料

心肺复苏新进展资料

敏感性,使内脏、冠脉、肌肉及皮肤的血管收缩。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九分。
血管加压素
受体
V1a V1b V2
组织
反应
心、血管平滑肌 加压作用
肾上腺-垂体
加压作用
肾、肾小管细胞 抗利尿作用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九分。
血管加压素
大剂量应用时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 可使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过周围血管 收缩从而使血液灌注重新分配,有效地增 加冠脉灌注压、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 氧输送。因该药没有β—肾上腺素能样活 性,所以在心肺复苏时不会增加心肌耗氧 量。治疗剂量为40IU,单次用药。
第十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 only CC+V
No. 241 279
ROSC% 40.2 34.1
Survival% 14.6 10.4
Hallstrom AP et al: N Engl J Med 2000;342:1546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九分。
阻塞食管通气管(EOA)
优点: 操作简单,迅速(5秒,气管插管30
分钟) 成功率高(90%,气管插管50%)
在声带看不见或呕吐时仍可操作
有颈椎损伤时依然可用
禁忌症: 食道疾病、清醒病人、儿童、身高
<120cm之成人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九分。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副作用之一是心脏复跳后即刻发生
心动过速,也可发生心肌缺血或再次室颤,所以在
CPR期间,主要作用为外周血管收缩的药物已被用
于替代肾上腺素。一个有希望的药物是血管加压素,
它是一种储存与垂体后叶的激素,血管加压素是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