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碰撞》课堂互动
高中物理选修3-5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追寻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 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 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 为v1’、v2’.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 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
(1)m1 v1 m 2 v 2 m1 v 1 ' m 2 v 2 '
参考案例一中测速原理
用小车研究碰撞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 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 度都发生变化. 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 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 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 恒 ).
1、一维碰撞 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 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 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如图所示,A、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 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 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 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 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 B球摆幅为β角.
2 '2 '2 (2)m1 v 1 m2 v2 m v m v 2 1 1 2 2 ' v1 v2 v1 v' 2 (3) m1 m2 m1 m2
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
1.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 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 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 动学知识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 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2021-2022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六章 4 碰 撞 Word版含答案
4碰撞[目标定位] 1.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正碰(对心碰撞)和斜碰(非对心碰撞).2.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3.知道散射和中子的发觉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或碰后具有共同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1.正碰:(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假如碰撞之前球的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个球的速度方向仍会沿着这条直线的方向而运动.2.斜碰:(非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假如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而运动.想一想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正碰时,肯定交换速度吗?答案不肯定.只有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弹性正碰时,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状况下,两物体才会交换速度.三、散射1.定义:微观粒子碰撞时,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像宏观物体那样“接触”而发生的碰撞.2.散射方向:由于粒子与物质微粒发生对心碰撞的概率很小,所以多数粒子碰撞后飞向四周八方.一、对碰撞问题的理解1.碰撞(1)碰撞时间格外短,可以忽视不计.(2)碰撞过程中内力往往远大于外力,系统所受外力可以忽视不计,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2.三种碰撞类型(1)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机械能守恒:12m1v21+12m2v22=12m1v1′2+12m2v2′2当v2=0时,有v1′=m1-m2m1+m2v1,v2′=2m1m1+m2v1即v1′=0,v2′=v1推论:质量相等,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弹性小球发生弹性碰撞,碰后交换速度.即v1′=v2,v2′=v1 (2)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机械能削减,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ΔE k|=E k初-E k末=Q(3)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1v1+m2v2=(m1+m2)v共碰撞中机械能损失最多|ΔE k|=12m1v21+12m2v22-12(m1+m2)v2共例1质量分别为300 g和200 g的两个物体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速度分别为50 cm/s和100 cm/s.(1)假如两物体碰撞并粘合在一起,求它们共同的速度大小;(2)求碰撞后损失的动能;(3)假如碰撞是弹性碰撞,求两物体碰撞后的速度大小.答案(1)0.1 m/s(2)0.135 J(3)0.7 m/s0.8 m/s解析(1)令v1=50 cm/s=0.5 m/s,v2=-100 cm/s=-1 m/s,设两物体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m2)v,代入数据解得v=-0.1 m/s,负号表示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2)碰撞后两物体损失的动能为ΔE k =12m 1v 21+12m 2v 22-12(m 1+m 2)v 2=[12×0.3×0.52+12×0.2×(-1)2-12×(0.3+0.2)×(-0.1)2] J =0.135 J. (3)假如碰撞是弹性碰撞,设碰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 12m 2v 2′2,代入数据得v 1′=-0.7 m/s ,v 2′=0.8 m/s. 二、弹性正碰模型及拓展应用1.两质量分别为m 1、m 2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v 1≠0,v 2=0,则碰后两球速度分别为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m 1+m 2v 1.(1)若m 1=m 2的两球发生弹性正碰,v 1≠0,v 2=0,则碰后v 1′=0,v 2′=v 1,即二者碰后交换速度. (2)若m 1≫m 2,v 1≠0,v 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 v 1′=v 1,v 2′=2v 1.表明m 1的速度不变,m 2以2v 1的速度被撞出去.(3)若m 1≪m 2,v 1≠0,v 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 1′=-v 1,v 2′=0.表明m 1被反向以原速率弹回,而m 2仍静止.2.假如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且相互作用过程初、末状态的总机械能不变,广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弹性碰撞.例2 如图16-4-1所示,ABC 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 段水平,AB 段与BC 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 1的小球从高为h 处由静止开头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 段上质量为m 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小球m 2的速度大小v 2.图16-4-1 答案2m 12ghm 1+m 2解析 设m 1碰撞前的速度为v 10,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1gh =12m 1v 210 解得v 10=2gh ①设碰撞后m 1与m 2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依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10=m 1v 1+m 2v 2②由于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12m 1v 210=12m 1v 21+12m 2v 22③ 联立②③式解得v 2=2m 1v 10m 1+m 2④将①代入④得v 2=2m 12ghm 1+m 2借题发挥 对于物理过程较简单的问题,应留意将简单过程分解为若干简洁的过程(或阶段),推断在哪个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哪一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或不守恒,但能量守恒定律却对每一过程都适用. 例3图16-4-2如图16-4-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质量为m 装有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v 0的水平速度沿切线水平的槽口向小车滑去(不计摩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则( )A .小球在小车上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2B .小球离车后,对地将向右做平抛运动C .小球离车后,对地将做自由落体运动D .此过程中小球对车做的功为12m v 2答案 ACD解析 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且水平方向总动量守恒,小球离开车时类似完全弹性碰撞,两者速度完成互换,故选项A 、C 、D 都是正确的. 三、碰撞需满足的三个条件1.动量守恒,即p 1+p 2=p 1′+p 2′.2.动能不增加,即E k1+E k2≥E k1′+E k2′或p 212m 1+p 222m 2≥p 1′22m 1+p 2′22m 2.3.速度要符合情景:碰撞后,原来在前面的物体的速度肯定增大,且原来在前面的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面的物体的速度,即v 前′≥v 后′,否则碰撞不会结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案:第十六章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含答案
第3节动量守恒定律1.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叫系统,系统内部物体间的力叫内力。
2.系统以外的物体施加的力,叫外力。
3.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1.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内力: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以内的物体的作用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常写成:p1+p2=p1′+p2′或m1v1+m2v2=m1v1′+m2v2′。
3.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
4.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独立的实验规律,它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如果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动量也一定守恒。
(×)(2)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3)只要系统受到的外力做的功为零,动量就守恒。
(×)(4)只要系统所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为零,动量就守恒。
(√)(5)系统加速度为零,动量不一定守恒。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如果在公路上有三辆汽车发生了追尾事故,将前面两辆汽车看作一个系统,最后面一辆汽车对中间汽车的作用力是内力,还是外力?如果将后面两辆汽车看作一个系统呢?提示:内力是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外力是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以内的物体的作用力。
一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关键是看所选择的系统。
如果将前面两辆汽车看作一个系统,最后面一辆汽车对中间汽车的作用力是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是外力;如果将后面两辆汽车看作一个系统,最后面一辆汽车与中间汽车的作用力是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内力。
(2)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否一样?提示:动量守恒定律比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要广。
3-5碰撞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三球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2mv1 3mv2
解得:
v2
2 3
v1
1 3
v0
三.碰撞的分类
小结
Part4 碰撞问题的“三个原则”
四.碰撞问题的“三个原则”
1.动量守恒原则,即 p1 p2 p1' p2' 2.总动能不增加,即 EK1 EK 2 EK' 2 EK' 2
(1)在A、B 碰撞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是极其微小的,
产生的弹力可完全忽略,即C 球并没有参与作用,因
此A、B 两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mv0 2mv1
1 解得:v1 2 v0
三.碰撞的分类
(2)粘合在一起的A、B 两球向右运动,压缩弹簧,由 于弹力的作用,C 球加速,速度由零开始增大,而A、 B 两球减速,速度逐渐减小,当三球相对静止时弹簧
4.碰撞过程中的位移特征 由于碰撞过程中作用时间极短,故碰撞中物体的位移 可以忽略不计,即相碰的两个物体间虽有动量的转移, 但并不发生位移。
二.碰撞过程的特征
5.碰撞过程中的能量特征
Part3 碰撞的分类
三.碰撞的分类
按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分
1. 对心碰撞 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碰 撞,叫对心碰撞,也叫正碰.
' A
1 2
mBvB2
1 2
mBvB' mAvA'2
1 2
mBvB'2
D选项动能关系不满足, 因此错误
Part5 微观粒子的碰撞
2022_2022学年高中物理16.4碰撞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
16.4碰撞1.关于碰撞,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非弹性碰撞的能量不守恒B.在弹性碰撞中没有动能的损失C.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速度互换D.非对心碰撞的动量一定不守恒【解析】选B。
任何碰撞的能量都守恒,在弹性碰撞中没有动能的损失,故A错误,B正确;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才可能互换速度,故C错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碰撞,动量也守恒,故D错误。
2.(2022·汕头高二检测)如下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反向的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m A<m B,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那么粘合体最终将( )A.静止B.向右运动C.向左运动D.无法确定【解析】选A。
选取A、B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初始时刻系统静止,总动量为零,最后粘合体的动量也为零,即粘合体静止,选项A正确。
3.(多项选择)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以下现象可能的是( )A.假设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B.假设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C.假设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D.假设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解析】选A、D。
光滑水平面上两球的对心碰撞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因此碰撞前、后两球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
A项,碰撞前两球总动量为零,碰撞后也为零,动量守恒,所以A项是可能的。
B项,假设碰撞后两球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那么两球的总动量不为零,而碰撞前为零,所以B项不可能。
C项,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的方向不同,不遵守动量守恒定律,C 项不可能。
D项,碰撞前总动量不为零,碰后也不为零,方向可能相同,所以,D项是可能的。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t0时刻发生正碰,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像如下图。
人教版选修3-5课堂同步精选练习题:第十六章 第4节 碰撞(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3-5课堂同步精选练习第十六章 第4节 碰撞(含解析)1、下列对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B .在碰撞现象中,一般内力都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时系统的动能守恒C .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D .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能称其为碰撞解析: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一般内力远大于外力.如果碰撞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同样具有短时间内发生强大内力作用的特点,所以仍然是碰撞.【答案】A2.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 的斜面,斜面表面光滑、高度为h 、倾角为θ.一质量为m (m <M )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不计冲上斜面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如果斜面固定,则小物块恰能冲到斜面的顶端.如果斜面不固定,则小物块冲上斜面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 .h B.mh m +M C.mh M D.Mh m +M解析:斜面固定时,由动能定理得-mgh =0-12mv 20,所以v 0=2gh ;斜面不固定时,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 0=(M +m )v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v 20=12(M +m )v 2+mgh ′,解得h ′=M M +mh ,故选D. 【答案】D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在一条直线上,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小球以速度v 0撞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的可能值是( )A .v 1=v 2=v 3=13v 0B .v 1=0,v 2=v 3=12v 0 C .v 1=0,v 2=v 3=12v 0 D .v 1=v 2=0,v 3=v 0 解析: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碰撞后将交换速度,故D 项正确.【答案】D4、(多选)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A 球跟质量为3m 的静止的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 球的速度可能值为( )A .0.6vB .0.4vC .0.2vD .0.3v解析:如果碰撞是弹性的,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mv =mv 1+3mv 2,12mv 2=12mv 21+123mv 22,v 2=0.5v ,此过程B 获得速度最大;如果碰撞是非弹性的,粘在一起时B 获得速度最小,由mv =4mv 3,v 3=0.25v ,则B 的速度可能值为v 3≤v B ≤v 2,即0.25v ≤v B ≤0.5v ,B 、D 正确.【答案】BD5、(多选)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都等于L 的细绳,分别把质量相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悬于同一高度,静止时两球恰好相接触.现把a 球拉到细绳处于水平位置,然后无初速释放,当a 球摆动到最低位置与b 球相碰后,b 球可能升高的高度为( )A .L B.4L 5 C.L 4 D.L 8解析:若a 、b 两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易知b 球上摆的高度可达L ;若a 、b 两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即碰后两球速度相同),则根据mv =2mv ′和12·2mv ′2=2mgh ′,可知其上摆的高度为L 4.考虑到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的损失最多,故b 球上摆的高度应满足L 4≤h ≤L . 【答案】ABC6、(多选)如图(a)所示,光滑平台上,物体A 以初速度v 0滑到上表面粗糙的水平小车上,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b)图为物体A 与小车B 的v - t 图象,由此可知( )A .小车上表面长度B .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C .物体A 与小车B 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D .小车B 获得的动能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A 与小车B 最终以共同速度v 1匀速运动,不能确定小车上表面的长度,故A 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0=(m A +m B )v 1,解得m A m B =v 1v 0-v 1,可以确定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故B 正确;由图象可以知道,物体A 相对小车B 的位移Δx =12v 0t 1,根据能量守恒得μm A g Δx =12m A v 20-12(m A +m B )v 21,根据求得的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关系,可以解出物体A 与小车B 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故C 正确;由于小车B 的质量不可知,故不能确定小车B 获得的动能,故D 错误.故选B 、C.【答案】BC7、(多选)质量为m 的小球A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 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m 的小球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9,那么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3v B.23v C.49v D.89v 解析:设A 球碰后的速度为v A ,由题意有12mv 2A =19×12mv 2,则|v A |=13v ,碰后A 的速度有两种可能,因此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m ×13v +2mv B 或mv =-m ×13v +2mv B ,解得v B =13v 或23v . 【答案】AB8、(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曲面下端与光滑水平面相切,一质量为m 的弹性小球P 沿曲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与一质量为km (k 为大于0的正整数)且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Q 发生弹性正碰.为使二者只能发生一次碰撞,下列关于k 的取值可能正确的是( )A .1B .2C . 3D .4解析:设碰前的速度为v 0,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有mv 0=mv 1+kmv 2,12mv 20=12mv 21+12kmv 22,联立解得v 1=1-k 1+k v 0,v 2=21+k v 0,为使二者只能发生一次碰撞,所以必须满足|v 1|≤|v 2|,又k 为大于0的正整数,所以0<k ≤3,即k 的取值可能为1、2、3,选项A 、B 、C 正确,D 错误.【答案】ABC9、(多选)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 、B 两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已知碰撞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 A =12 kg·m/s ,p B =13 kg·m/s.碰撞后它们的动量变化Δp A 、Δp B 有可能是( )A .Δp A =-3 kg·m/s ,ΔpB =3 kg·m/s B .Δp A =4 kg·m/s ,Δp B =-4 kg·m/sC .Δp A =-5 kg·m/s ,Δp B =5 kg·m/sD .Δp A =-24 kg·m/s ,Δp B =24 kg·m/s解析:四个选项均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即有Δp A +Δp B =0,由于本题是追赶碰撞,物理情景可行性必有v A >v B ,v B ′>v B ,所以有Δp B >0,因而Δp A <0,可将B 选项排除,再由碰后动能不增加得:12m A v 2A +12m B v 2B ≥12m A v ′2A +12m B v ′2B ①12m B v 2B <12m B v ′2B ② 联立①②解得12m A v ′2A <12m A v 2A 而D 选项中12m A v ′2A =12m A v 2A ③ 故排除D 选项,检验选项A 、C ,可知同时满足碰撞的三个原则,故本题的答案应为A 、C.【答案】AC能力达标10、A 、B 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其中物体A 的质量为m A =4 kg ,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则:(1)由图可知,A 、B 两物体在________时刻发生碰撞,B 物体的质量为m B =________kg.(2)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多少?【答案】(1)2 s 6 (2)30 J解析:(1)由图象知,在t =2 s 时刻A 、B 相撞,碰撞前后,A 、B 的速度:v A =Δx A t =-42 m/s =-2 m/s v B =Δx B t =62m/s =3 m/s v AB =Δx AB t =22 m/s =1 m/s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AB解得m B =6 kg.(2)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 A v 2A +12m B v 2B -12(m A +m B )v 2AB =30 J. 11、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水平轨道的左边与墙壁对接,右边与一个足够高的14光滑圆弧轨道平滑相连,木块A 、B 静置于光滑水平轨道上,A 、B 的质量分别为1.5 kg 和0.5 kg.现让A 以6 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之后与墙壁碰撞,碰撞的时间为0.3 s ,碰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 m/s.当A 与B 碰撞后会立即粘在一起运动,g 取10 m/s 2.求:(1)在A 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墙壁对A 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2)A 、B 滑上圆弧轨道的最大高度.【答案】(1)50 N (2)0.45 m解析:(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当A 与墙壁碰撞时,根据动量定理有 F t =m A v ′1-m A (-v 1)解得F =50 N.(2)设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vA 、B 在光滑圆弧轨道上滑动时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m B )v 2=(m A +m B )gh 解得h =0.45 m.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炮弹运动到水平地面O 点正上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离地面的高度为h ,动能为E ,此时发生爆炸,分解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的动能之和为2E ,速度方向仍沿水平方向,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炮弹的两部分落地点之间的距离.【答案】4Eh mg解析:爆炸之前E =12mv 20爆炸过程动量守恒,有mv 0=12mv 1+12mv 2 12(m 2)v 21+12(m 2)v 22=2E 联立解得v 1=0,v 2=2v 0即爆炸后一部分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部分做平抛运动,有h =12gt 2 x =2v 0t解得炮弹的两部分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4Eh mg. 13、如图所示,ABD 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AB 段水平粗糙,BD 段为半径R =0.08 m 的半圆光滑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 点.小球甲以v 0=5 m/s 的速度从C 点出发,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 点的小球乙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乙恰好能到达圆轨道最高点D .已知小球甲与AB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CB 的距离s =2 m ,g 取10 m/s 2,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求:(1)碰撞前瞬间,小球甲的速度大小v 甲;(2)小球甲和小球乙的质量之比.【答案】(1)3 m/s (2)12解析:(1)对甲在CB 段,由动能定理得μm 甲gs =12m 甲v 20-12m 甲v 2甲 解得v 甲=3 m/s. (2)碰后,乙恰好能到达圆轨道最高点D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乙g =m 乙v 2D R从B 点到D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乙v 2D +2m 乙gR =12m 乙v 2B 解得v B =5gR =2 m/s在B 位置,甲、乙碰撞过程中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甲v 甲=m 甲v ′甲+m 乙v 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甲v 2甲=12m 甲v ′2甲+12m 乙v 2B所以m 甲m 乙=12. 14、如图所示,滑块A 、C 质量均为m ,滑块B 质量为32m .开始时A 、B 分别以v 1、v 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 无初速度地放在A 上,并与A 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 与B 相距较近,B 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B 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 与B 碰撞后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 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 1、v 2应满足什么关系?【答案】1.5v 2<v 1≤2v 2或12v 1≤v 2<23v 1 解析:设向右为正方向,A 与C 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2mv ′①为保证B 碰挡板前A 未能追上B ,应满足v ′≤v 2②设A 、B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 ′-32mv 2=72mv ″③ 为使B 能与挡板再次相碰应满足v ″>0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1.5v 2<v 1≤2v 2或12v 1≤v 2<23v 1。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学案:第16章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版含解析
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实验目的1.明确探究物体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根本思路.2.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二、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 ,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 =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 ,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实验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图16-1-1[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滑块速度的测量:v=ΔxΔt,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 ,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实验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实验器材]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图16-1-2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摆球速度的测量:v=2gh,式中h为小球释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实验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实验器材]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图16-1-3[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小车速度的测量:v=ΔxΔt,式中Δ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为小车经过Δx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实验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图16-1-4[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按照图16-1-4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 .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如图16-1-5所示.图16-1-56.验证:连接ON ,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最||后代入m1·OP=m1·OM+m2·ON ,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数据处理]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三、本卷须知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 "水平〞和 "正碰〞 .2.方案提醒(1)假设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2)假设利用摆球进行验证 ,两摆球静止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且刚好接触 ,摆线竖直 ,将摆球拉起后 ,两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 .(3)假设利用两小车相碰进行验证 ,要注意平衡摩擦力 .(4)假设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安装实验装置时 ,应注意调整斜槽 ,使斜槽末端水平 ,且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四、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1)碰撞是否为一维 .(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 ,两球是否等大 ,用长木板实验时是否平衡掉摩擦力 .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 和速度v 的测量 .[例1] 利用如图16-1-6所示的实验装置 ,可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由于小球的下落高度是定值 ,所以 ,小球落在地面上的水平位移就代表了平抛运动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 ,这样碰前速度和碰后速度就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来表示 .图16-1-6(1)(多项选择)为了尽量准确找到碰撞中的不变量 ,以下要求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 .入射小球的半径应该大于被碰小球的半径B .入射小球的半径应该等于被碰小球的半径C .入射小球每次应该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D .斜槽末端必须是水平的(2)(多项选择)关于小球的落点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 .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重复几次的落点一定是完全重合的B .由于偶然因素存在 ,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会完全重合 ,但是落点应当比较密集C .测定落点P 的位置时 ,如果几次落点的位置分别为P 1、P 2、…P n ,那么落点的平均位置OP =OP 1+OP 2+…+OP n nD .尽可能用最||小的圆把各个落点圈住 ,这个圆的圆心位置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解析] (1)只有两个小球的半径相等 ,才能保证碰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所以A 错误 ,B 正确;入射小球每次应该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才能使得小球平抛运动的落点在同一位置,所以C正确;斜槽末端必须水平也是保证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的必要条件,所以D 正确 .(2)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重复屡次,找到小球平抛落地的平均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小偶然误差,因此B、D选项正确.[答案](1)BCD(2)BD[例2]如图16-1-7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 .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 ,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B离开弹簧后,A滑块做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本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6-1-7[思路点拨][解析]由题图可知,A、B离开弹簧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v A=0 ,v B=0 ,A、B被弹开后,v A′=0.09 m/s ,v B′=0.06 m/s ,m A v A′×0.09 kg·m/s=0.018 kg·m/sm B v B′×0.06 kg·m/s=0.018 kg·m/s由此可得:m A v A′=m B v B′ ,即0=m B v B′-m A v A′结论是: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守恒 .[答案]匀速直线0.09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守恒[例3]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用细线连接起来,中间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置于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桌面上,如图16-1-8所示.现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探究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图16-1-8测量过程中:(1)还必须添加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验算的表达式如何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是在 "探究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时,为了确定物体速度的方法进行的迁移.两球弹开后,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均为t=2hg(h为桌面离地的高度)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由两球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v t知,两球水平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射程之比,即v1∶v2=x1∶x2 ,所以本实验中只需测量x1、x2即可,测量x1、x2时需准确记下两球落地点的位置,故需要刻度尺、白纸、复写纸、图钉、细线、铅锤、木板等.假设要探究m1x1=m2x2或者m1x21=m2x22或者x1m1=x2m2…是否成立,还需用天平测量两球的质量m1、m2 .[答案](1)刻度尺、白纸、复写纸、图钉、细线、铅锤、木板、天平(2)两球的质量m1、m2 ,两球碰后的水平射程x1、x2(3)m1x1=m2x21.(多项选择)在用打点计时器做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解析:选BC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没有必要一个用钉子而另一个用橡皮泥配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选项B正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原那么是先接通电源,C项正确 .2.(多项选择)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A.导轨安放不水平B.小车上挡光板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解析:选AB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会受重力影响,A项可导致实验误差;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导致速度计算出现误差,B项可导致实验误差.3.(多项选择)在做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B.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半径C.入射小球从静止释放时的起始高度D.斜槽轨道的末端到地面的高度E.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飞出的水平射程F.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射程解析:选AEF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飞行时间t相同,所以需要测出的量有:未碰时入射小球的水平射程,碰后入射小球的水平射程,碰后被碰小球的水平射程,及两球质量的大小.4.如图16-1-9所示,某同学利用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及斜槽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主要步骤如下:图16-1-9(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32.6 g、m2=20.9 g .记下斜槽末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 .(2)不放置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某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m1的落地点P .(3)把被碰小球m2置于斜槽末端,如下列图,让小球m1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小球m1、m2的落地点M、N .(4)把被碰小球m2的左面粘上一小块胶布,然后重复步骤(3) .(5)测量各自的水平射程,记录在下表中.OP OM ON不粘胶布时56.0 cm 12.5 cm 67.8 cm粘胶布时56.0 cm 20.4 cm 55.3 cm关于碰撞中的不变量,该同学有以下猜想A.v1=v1′+v2′B.m1v1=m1v1′+m2v2′C.12m 1v 21=12m 1v 1′2+12m 2v 2′2 其中v 1指不放置m 2时入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 1′、v 2′指放置被碰小球时m 1、m 2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由实验数据经计算分析 ,判断哪一种猜想正确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两小球的质量和题表中的数据 ,经过计算可知m 1v 1=m 1v 1′+m 2v 2′ ,选项B 正确 .答案:B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甲的前端粘有橡皮泥 ,推动小车甲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成一体 ,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10所示 .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 ,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16-1-10(1)假设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11所示 ,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并标在图上 ,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 ,那么应选________段计算小车甲的碰前速度 ,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 "AB 〞 "BC 〞 "CD 〞或 "DE 〞) .图16-1-11(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 甲=0.40 kg ,小车乙的质量m 乙=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甲v 甲+m 乙v 乙=________________kg·m/s ;碰后m 甲v 甲′+m 乙v 乙′=________kg·m/s .(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析:(1)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点迹均匀的阶段BC 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 ,CD 段点迹不均匀 ,故CD 应为碰撞阶段 ,甲、乙碰撞后一起匀速直线运动 ,打出间距均匀的点 ,故应选DE 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2)v 甲=BC Δt =1.05 m/s ,v ′=DE Δt=0.695 m/s m 甲v 甲+m 乙v 乙=0.420 kg·m/s碰后m 甲v 甲′+m 乙v 乙′=(m 甲+m 乙)v ′×0.695 kg·m/s =0.417 kg·m/s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 v 之和是相等的 .答案:(1)BC DE(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 v之和是相等的6.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m1=15 g ,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m2=10 g ,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t图像如图16-1-12所示,由图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1v1是________ ,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是__________ ,被碰小球碰撞后的m2v2′是__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 .图16-1-12解析:由图可知碰撞前m1的速度大小v1=,0.2) m/s=1 m/s ,故碰撞前的m1v1×1 kg·m/s=0.015 kg·m/s .碰撞后m1速度大小v1′=,0.4-0.2) m/s=0.5 m/s ,m2的速度大小v2′=,0.4-0.2) m/s=0.75 m/s ,故m1v1′×0.5 kg·m/s=0.007 5 kg·m/s ,m2v2′×0.75 kg·m/s=0.007 5 kg·m/s ,可知m1v1=m1v1′+m2v2′ .答案:0.015 kg·m/s0.007 5 kg·m/s0.007 5 kg·m/s碰撞中m v的矢量和是守恒的量7.如图16-1-13所示为用气垫导轨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遮光片D在运动过程中的遮光时间Δt被光电计时器自动记录下来.在某次实验中,滑块1和滑块2质量分别为m1=0.240 kg、m2=0.220 kg ,滑块1运动起来,向着静止在导轨上的滑块2撞去,碰撞之前滑块1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自动记录下来的时间Δt=110.7 ms .碰撞之后,滑块1和滑块2粘连在一起,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14.3 ms ,两滑块上的挡光板的宽度都是Δx=3 cm ,问:图16-1-13(1)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吗,即m1v1+m2v2=m1v1′+m2v2′成立吗?(2)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的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之和相等吗,即m1v21+m2v22=m1v1′2+m2v2′2成立吗?解析:(1)因为滑块遮光片的宽度是Δx ,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是Δt ,所以滑块速度可用公式v=ΔxΔt求出.碰撞之前,滑块1的速度v1=ΔxΔt=3×10-2×10-3m/s=0.271 m/s碰撞之前,滑块2静止,所以v2=0 碰撞之后,两滑块粘连在一起v1′=v2′=ΔxΔt′=3×10-2×10-3m/s=0.140 m/sm1v1+m2v2×0.271 kg·m/s=0.065 kg·m/sm1v1′+m2v2′=(0.240+0.220)×0.140 kg·m/s =0.064 kg·m/s所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m1v1+m2v2=m1v1′+m2v2′成立.(2)碰撞之前:m1v21+m2v22×2 J=0.018 J碰撞之后:m1v1′2+m2v2′2=(0.240+0.220)×2 J=0.009 J可见m1v21+m2v22>m1v1′2+m2v2′2 .答案:(1)成立(2)不成立。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验证二维碰撞的动量守恒
验证二维碰撞的动量守恒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4节《碰撞》。
二、实验器材:碰撞演示仪(带两个轨道),如图1所示:两小球从轨道上滑下可做二维碰撞,改变释放的高度能够改变碰撞时速度的大小,调整轨道夹角就改变碰撞时速度的方向,用有机玻璃做台面减小摩擦,台面下面是三个调平旋钮。
图 1水平仪、多个小球、天平、数码相机、tracker 影像处理软件(处理数据) 三、实验创新要点1.教材中没有二维碰撞的演示或探究实验,该实验便是创新;2.实验器材能做到小球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速度发生斜碰;3.将tracker 软件引入到高中物理之中,用它测速度,解决了速度测量这一难题;4.直观反映系统质心的运动。
四、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11221122m v m v m v m v ''+=+,二维碰撞需要验证两个分量式:11221122x x x x m v m v m v m v ''+=+、11221122y y y y m v m v m v m v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验验证二维碰撞的动量守恒;2.学会使用tracker 软件研究物理问题;3.通过实验的分析与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图象法等科学方法,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方案:自制教具完成多组实验,tracker 软件测速度,并进行数据处理。
3.实验步骤4.具体操作5.数据处理6.误差分析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一节课学习了一维碰撞,而日常生活中见到更多的碰撞是二维碰撞:例如台球游戏、冰壶碰撞、高能粒子碰撞,这节课通过实验验证二维碰撞的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人教版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碰撞教案
教学内容:碰撞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1. 了解碰撞的基本定义和种类
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能够应用碰撞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碰撞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你知道碰撞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碰撞的概念,并带入本课的主题。
二、讲解碰撞的基本理论(10分钟)
1. 讲解碰撞的定义及种类: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2. 引导学生理解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概念
三、实验(15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碰撞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讨论碰撞前后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情况
四、讲解碰撞定律(10分钟)
1. 介绍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2. 通过简单的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碰撞定律解决问题
五、练习(15分钟)
1. 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 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并指导他们正确运用碰撞定律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碰撞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碰撞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加观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碰撞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56讲 课时作业(五十六)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课时作业(五十六)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1.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则( )第1题图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B .小木块最终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C .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2.质量为m 的小球A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 0与质量为3m 的静止小球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1/3,则碰后小球B 的速度大小可能为( )A.29v 0B.13v 0C.23v 0D.49v 0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4kg ,速率分别为v A =5m/s 、v B =2m/s 的A 、B 两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下述正确的是( )A .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18kg·m/s ,方向水平向右B .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18kg·m/s ,方向水平向左C .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2kg·m/s ,方向水平向右D .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2kg·m/s ,方向水平向左第3题图4.如图所示,人站在小车上,不断用铁锤敲击小车的一端.下列各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第4题图A .如果地面水平、坚硬光滑,则小车将在原地附近做往复运动B .如果地面的阻力较大,则小车有可能断断续续地水平向右运动C .因为敲打时,铁锤跟小车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内力,小车不可能发生运动D .小车能否运动,取决于小车跟铁锤的质量之比,跟其他因素无关5.如图所示,木块B 与水平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A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B 内,入射时间极短,而后木块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关于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5题图①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②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系统总动量守恒④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子弹、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13年江苏模拟)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松驰细绳相连,A质量为2kg,B质量为1kg;现使两物体同时沿直线背向而行(v A=4m/s,v B=2m/s),直至绳被拉紧,然后两物体一起运动,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kg·m/s,两物体共同运动的速度大小v 为________m/s.第6题图7.长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物体A以水平初速度v0滑上B的上表面,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与B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对B做的功之比为__________.第7题图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3kg的滑块A、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现使滑块A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与左侧连有轻弹簧的滑块B发生碰撞,求二者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第8题图(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滑块B的最大速度9.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的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16.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t.第9题图10.(13年江苏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的小明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的速度为v,接着木箱与右侧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被小明接住,求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共同速度的大小.第10题图课时作业(五十六)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1.B 【解析】 因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可知最终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故B 正确.2.D 【解析】 设碰后小球B 的速度为v ,A 球的速度方向有两种可能:若碰后A 球的速度方向不变,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13mv 0+3mv ,可得v =29v 0,注意到碰后13v 0>29v 0,即A 球速度仍然大于B 球速度,将发生第二次碰撞,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若碰后A 球的速度方向反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13mv 0+3mv ,可得v =49v 0,碰前系统的总机械能为12mv 20,碰后系统的总机械能为1954mv 20,可见,12mv 20>1954mv 20,所以,碰后小球B 的速度大小可能为49v 0.本题答案为D.3.C 【解析】 根据题述,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m B v B -m A v a =-2kg ·m/s ,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2 kg ·m/s ,方向水平向右,选项C 正确ABD 错误.4.AB 【解析】 本题以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为知识依托,考查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和产生结果的推理判断能力.如果地面水平且坚硬光滑,据铁锤下摆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以判断小车向左移动;敲击后铁锤弹起上摆时,小车向右运动,即小车做往复运动.如果地面的阻力足够大,小车可能不运动;如果阻力不太大,而铁锤打击力较大,致使小车受向右的合外力而断断续续地水平向右运动.5.C 【解析】 子弹打木块模型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典型问题.依据其相互作用原理、各自运动原理、能量转化原理建立的“子弹打木块”模型,其实质是物体系在一对内力的作用下,实现系统内物体的动量、动能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因为入射时间极短,可认为系统静止 ,所以不受弹力作用,系统合力为零,动量守恒,说法①正确;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相对于木块发生位移,内力做功,子弹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即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说法②错误;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系统受到水平向右弹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不守恒,所以说法③错误;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由子弹、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系统内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说法④正确.本题答案为C.6.6 2 【解析】 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m A v A -m B v B =6 kg ·m/s.由动量守恒定律,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解得两物体共同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2 m/s.7.1∶2 4∶1【解析】 由图可知,AB 最后同速,速度为13v 0.地面光滑,所以动量守恒 m A v 0=(m A+m B )·13v 0,所以m A =m B =1∶2,Wf A =12m A ⎝⎛⎭⎫v 032-12m A v 20,Wf B =12m B ⎝⎛⎭⎫v 032.∴Wf A ∶Wf B =4∶1. 8.(1)6J (2)2 m/s【解析】 (1)当弹簧压缩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滑块A 、B 共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0=(m A +m B )v解得v =m A v 0m A +m B =1×41+3m/s =1 m/s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即滑块A 、B 损失的动能E m =12m A v 20-12(m A +m B )v 2=6 J (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B 获得最大速度,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m A v 0=m A v A +m B v m 12m A v 20=12m B v 2m +12m A v 2A 解得v m =2 m/s. 9.2gh 4ug 【解析】 A 与B 碰撞前瞬间,由机械能守恒:m A gh =12m A v A 2,则v A =2gh ;A 反弹后能上升至最高点离水平面的距离为h/16,再由机械能守恒:m A g ·h 16=12m A v ′2A,则v A '=142gh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 m A v A =-m A v 'A +m B v B ,其中m B =5m A ,解得v B =142gh ,此后物块B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ug ,则其运动时间t =v B a = 2gh 4μg.10.v2 【解析】 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推出木箱的过程:0=(m +2m)v 1-mv接住木箱的过程:mv +(m +2m)v 1=(m +m +2m)v 2 解得 共同速度v 2=v2.。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选修3-5检测:第十六章 第4节 碰撞 Word版含答案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1.两个球沿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后两球都静止.则可以推断( )A.碰撞前两个球的动量肯定相等B.两个球的质量肯定相等C.碰撞前两个球的速度肯定相等D.碰撞前两个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总动量为零,故碰撞前两个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误,D正确;两球的质量是否相等不确定,故碰撞前两个球的速度是否相等也不确定,B、C 错误.答案:D2.(多选)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块,若射击下层,子弹刚好不射出.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能射穿一半厚度,如图所示,上述两种状况相比较( )A.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B.子弹对滑块做功不一样多C.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系统产生的热量不一样多解析:由于都没有射出滑块,因此依据动量守恒,两种状况滑块最终的速度是一样的,即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再依据能量守恒,损失的机械能也一样多,故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选项A、C正确.答案:AC3.质量相等的三个物块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排成始终线,且彼此隔开了肯定的距离,如图所示.具有动能E0的第1个物块向右运动,依次与其余两个静止物块发生碰撞,最终这三个物块粘在一起,这个整体的动能为( )A.E0 B.2E03C.E03D.E09解析:碰撞中动量守恒mv0=3mv1,得v1=v03,①E0=12mv20,②E′k=12×3mv21.③由①②③得E′k=12×3m⎝⎛⎭⎪⎫v032=13×⎝⎛⎭⎪⎫12mv20=E03,故C正确.答案:C4.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m A=1 kg,足够长的木板B质量m B=4 kg,质量为m C=4 kg的木块C置于木板B上右侧,都处于静止状态,水平面光滑,B、C之间有摩擦.现使A以v0=12 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B碰撞后以4 m/s速度弹回.求:(1)B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2)C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3)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解析:(1)A与B碰后瞬间,B速度最大.由A、B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有:m A v0+0=-m A v A+m B v B代入数据,得v B=4 m/s.(2)B与C共速后,C速度最大,由B、C系统动量守恒,有m B v B+0=(m B+m C)v C,代入数据,得v C=2 m/s.(3)ΔE损=m A v202-m A v2A2-(m B+m C)v2C2=48 J.答案:(1)4 m/s (2)2 m/s (3)48 J1.如图所示,木块A和B质量均为2 kg,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与一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当A以4 m/s的速度向B撞击时,由于有橡皮泥而粘在一起运动,那么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具有的弹簧势能大小为( )A.4 J B.8 J C.16 J D.32 J解析:A与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m A v A=(m A+m B)v AB,所以v AB=v A2=2 m/s.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的动能完全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E p=12(m A+m B)v2AB=8 J.答案:B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成一条直线,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小球以速度v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可能值是( )A.v1=v2=v3=13v 0B.v1=0,v2=v3=12v0C.v1=0,v2=v3=12v0D.v1=v2=0,v3=v0解析: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碰撞后将交换速度,故D 项正确.答案:D3.冰壶运动深受观众宠爱,图1为2022年2月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中国队员投掷冰壶的镜头.在某次投掷中,冰壶甲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对方静止的冰壶乙发生正碰,如图2.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碰后两冰壶最终停止的位置,可能是图中的哪幅图( )图1 图2A BC D解析: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两球发生正碰,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前后系统动量不变,两冰壶的动量方向即速度方向不会偏离甲原来的方向,由图示可知,A图示状况是不行能的,故A错误;假如两冰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两冰壶质量相等,碰撞后两冰壶交换速度,甲静止,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碰后乙做减速运动,最终停止,最终两冰壶的位置如图B所示,故B正确;两冰壶碰撞后,甲的速度不行能大于乙的速度,碰后乙在前,甲在后,如图C所示是不行能的,故C错误;碰撞过程机械能不行能增大,两冰壶质量相等,碰撞后甲的速度不行能大于乙的速度,碰撞后甲的位移不行能大于乙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B.答案:B4.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0.6v B.0.4v C.0.3v D.0.2v解析:A、B两球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A球和B球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设A、B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1+2mv2.①假设碰后A球静止,即v1=0,可得v2=0.5v.由题意知球A被反弹,所以球B的速度有v2>0.5v.②A、B两球碰撞过程能量可能有损失,由能量关系有:12mv2≥12mv21+12mv22.③①③两式联立得:v2≤23v.④由②④两式可得:0.5v<v2≤23v,符合条件的只有0.6v,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答案:A5.(多选)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12mv2 B.12mMm+Mv2C.12NμmgL D.NμmgL解析:依据动量守恒,小物块和箱子的共同速度v′=mvM+m,损失的动能ΔE k=12mv2-12(M+m)v′2=12mMm+M v2,所以B正确;依据能量守恒,损失的动能等于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而计算热量的方法是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所以ΔE k=fNL=NμmgL,可见D正确.答案:BDB级提力量6.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A、B沿同始终线同向运动(B在前),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 A=12 kg·m/s、p B=13 k g·m/s,碰后它们动量的变化分别为Δp A、Δp B.下列数值可能正确的是( )A.Δp A=-3 kg·m/s、Δp B=3 kg·m/sB.Δp A=3 kg·m/s、Δp B=-3 kg·m/sC.Δp A=-24 kg·m/s、Δp B=24 kg·m/sD.Δp A=24 kg·m/s、Δp B=-24 kg·m/s解析:对于碰撞问题要遵循三个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碰后系统的机械能不增加和碰撞过程要符合实际状况.本题属于追及碰撞,碰前,后面运动小球的速度肯定要大于前面运动小球的速度(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后,前面小球的动量增大,后面小球的动量减小,减小量等于增大量,所以Δp A<0,Δp B>0,并且Δp A =-Δp B,据此可排解选项B、D;若Δp A=-24 kg·m/s、Δp B=24 kg·m/s,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A=-12 kg·m/s、p′B=37 kg·m/s,依据关系式E k =p22m可知,A小球的质量和动量大小不变,动能不变,而B小球的质量不变,但动量增大,所以B小球的动能增大,这样系统的机械能比碰前增大了,选项C可以排解;经检验,选项A满足碰撞所遵循的三个原则,本题答案为A.答案:A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木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 kg、m B=1 kg、m C=2 kg.开头时C静止,A、B一起以v0=5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v A,C的速度大小为v 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 v A+m C v C,①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0=(m A+m B)v AB.②A、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 AB=v C.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v A=2 m/s.答案:2 m/s8.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体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碰撞,碰后B、C的速度相同,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连,A滑上C后恰好能到达C板的右端.已知A、B的质量相等,C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2倍,木板C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1)A物体的最终速度;(2)A物体与木板C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设A、B的质量为m,则C的质量为2m,B、C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B、C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1,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3mv1,解得:v1=v03,B、C共速后A以v0的速度滑上C,A滑上C后,B、C脱离A、C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设最终A、C的共同速度v2,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3mv2,解得v2=5v09.(2)在A、C相互作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fL=12mv20+12·2mv21-12·3mv22,又f=μmg,解得μ=4v2027gL.答案:(1)5v09(2)4v2027gL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向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连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头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别的过程中:(1)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解析:(1)从A压缩弹簧到A与B具有相同速度v1时,对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①此时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②12mv21=12×2mv22+ΔE.③联立①②③式得:ΔE=116mv20.④(2)由②式可知v2<v1,A将连续压缩弹簧,直至A、B、C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v3,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E p.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3mv3,⑤12mv20=ΔE+E p+12×3mv23.⑥联立④⑤⑥式得:E p=1348mv20.答案:(1)116mv20(2)1348mv2010.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 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 p.解析:(1)P1、P2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mv0=2mv1.①解得:v1=v02,方向水平向右②对P1、P2、P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v0+2mv0=4mv2.③解得:v2=34v0,方向水平向右.④(2)当弹簧压缩至最大时,P1、P2、P三者具有共同速度v2,由动量守恒定律:mv0+2mv0=4mv2.⑤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2μmg×2(L+x)=12×2mv20+12×2mv21-12×4mv22⑥解得:x=v2032μg-L.⑦最大弹性势能:E p=12×2mv20+12×2mv21-12×4mv22-2μmg(L+x).⑧解得:E p=116mv20.答案:(1)v1=v02,方向水平向右v2=34v0,方向水平向右(2)x=v2032μg-L,E p=116mv20.。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3-5高中物理第十六章 4碰撞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方法教师启发、引导,生讨论、交流。
★教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过程(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 内>>F 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进行新课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重锤自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组织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1)提问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Mg (+L )+gL -FL =0.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生分析物理过程.(2)引导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而速度为零。
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就具有共同速度,即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引导生分析出,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3)让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221Mv Mgh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Mv +0=(M+)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2)(210)(v m M FL hL m M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v 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 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组织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1)提问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 ,则有(M+)v 0+0=(2M+)v . 解得,小球速度 02v mM mM v ++=(2)教师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3)总结归纳生的解答,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①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②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③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④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v 0. (4)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3.展示投影片3,其内容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 A =5g/,p B =7g/,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 A 、△p B 可能是 ( )A .△p A =-3g/;△pB =3g/ B .△p A =3g/;△p B =3g/ .△p A =-10g/;△p B =10g/D .△p A =3g/;△p B =-3g/ 组织生认真审题.(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生回忆mp E k 22=的关系。
新课程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碰撞教案课程目标: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定律,掌握碰撞实验的方法和计算碰撞参数。
教学内容:一、碰撞的概念和分类1. 碰撞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3. 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概念二、碰撞中的能量转化1. 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2. 碰撞中能量的转化和损失三、碰撞中的动量守恒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2. 碰撞中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实验验证四、碰撞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1. 碰撞实验的基本步骤和仪器2. 碰撞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引入1. 给学生介绍碰撞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碰撞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 引导学生讨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引出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原理。
二、理论探讨1. 讲解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碰撞中能量和动量的转化过程。
2. 讲解碰撞实验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指导学生掌握碰撞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技巧。
三、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仪器,记录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参数,分析碰撞结果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四、讨论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总结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规律。
2. 综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碰撞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结果的讨论,评价学生对碰撞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练习测试:布置相关练习和测试题,检测学生对碰撞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碰撞模拟实验,探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能量和动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进行碰撞项目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碰撞相关问题并进行解决方案设计。
3. 深入学习碰撞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了解碰撞对工程设计和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相互碰撞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相互碰撞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相互碰撞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相互碰撞的定义及条件。
2. 能够运用动量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3. 能够区分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教学重点:
1. 相互碰撞的定义及条件。
2. 动量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区分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2. 运用动量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碰撞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碰撞是什么以及碰撞的条件是什么。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讲解碰撞的定义及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碰撞中动量的守恒性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带领学生分析一个碰撞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动量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碰撞中动能的转化。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碰撞实验,观察不同碰撞情况下动量和动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碰撞现象。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相互碰撞的条件,以及如何使用动量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此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互碰撞的概念及动量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相互碰撞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碰撞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三体碰撞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三体碰撞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体碰撞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解决三体碰撞问题的方法。
3. 能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三体碰撞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解决三体碰撞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应用碰撞原理解决三体碰撞问题。
四、教学内容:1. 三体碰撞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决三体碰撞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应用中的三体碰撞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三体碰撞问题,让学生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
2. 授课:讲解三体碰撞问题的定义、条件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碰撞的过程和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三体碰撞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体碰撞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反馈:1. 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归纳所学内容。
2. 师生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解决问题方法。
3.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于三体碰撞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习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教学方法: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指导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3-5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件(69张)
④将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边缘上,让小球1从斜槽顶端A处仍由静止滚下,使它们发 生碰撞,记下小球1和小球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 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1与2发生碰撞后,1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___点,2的落点是图中的 __________点。 (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 守恒的。
【思考·讨论】 为什么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提示:如果气垫导轨不水平,则滑块重力沿气垫导轨方向的分力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研析·创新学习
类型一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 【典例1】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 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
实验过程·合作学习
【实验过程】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选定的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量两滑块(小球)的质量m1、m2,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中。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或者速度的替代量,填入预先设计好的 表中。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恒量。 (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v1+ v2 m1 m2
【思考·讨论】 为什么要改变实验条件重复进行实验? 提示:为了得到普适结论,防止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四节碰撞-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一、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的好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问题驱动式,诱思探究式模式。
以生活中的碰撞图片及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演示实验区别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用理论推导研究弹性碰撞,用实验去验证。
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抽象思维方式。
最后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开始播放的视频,使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在于用于实践。
二、课堂流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里面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1、视频引入,提出问题本节课通过三个碰撞视频引入,提出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根据特点分析碰撞所遵循的物理规律。
视频中既有丁俊晖打台球又有汽车的碰撞试验,学生兴趣很大。
2、演示试验,效果明显,说服力强本节课共三个演示试验,第一区别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乒乓球,橡皮泥球,软球实验现象明显。
通过试验可以开出三个球的形变恢复情况,从而知道能量的转化方向。
第二个实验是弹性碰撞试验,五个质量相同的弹性钢球可演示出很多碰撞结果,学生感到很新奇,但都遵守动量和能量守恒。
第三个演示试验是质量差别很大的球发生弹性碰撞,充分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3、变式联练习锻炼思维能力在分析完弹性碰撞,尤其是交换速度的碰撞后,我设计了两个便是练习,一个是用弹簧储存能量,实际上是慢动作的弹性碰撞。
另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重力势能储存能量。
让学生理解各种形式的弹性碰撞。
三、存在问题因为知识有点难,部分同学预习不充分,造成这样的局面:在练习中学生有的思考不深入,题目做不出来,有的只倾听,不发言,也不质疑,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
这堂课带给我很多感受,在课堂上我也是深受教育,让我真正懂得,只有转变观念,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育才有希望,孩子们才有希望。
我也希望以这节课为契机,在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有更多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一、碰撞
1.碰撞的特点: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平均作用力很大,因此,由相互碰撞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外力通常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碰撞的种类
(1)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即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21m 1v 12+21m 2v 22=21m 1v 1′2+2
1m 2v 2′2. (2)非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但动能不守恒.即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21m 1v 12+21m 2v 22>21m 1v 1′2+2
1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相碰后黏合为一个整体,这种碰撞能量损失最多.则有 m 1v 1+m 2v 2=(m 1+m 2)v′
21m 1v 12+21m 2v 22>2
1 (m 1+m 2)v′
2 3.关于“碰撞前”和“碰撞后”的含义
碰撞前的动量是指即将发生碰撞那一时刻的动量,而不是指发生碰撞之前某一时刻的动量;碰撞后的动量是指碰撞刚结束那一时刻的动量,而不是指碰撞结束之后某一时刻的动量.
二、子弹打击木块问题和人船模型类问题
1.子弹打木块问题
子弹打木块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非弹性碰撞.作为一个典型,它的特点是: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向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跟木块共同运动.下面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过程.
这类问题一般会存在能量损失,所以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要求应用动量守恒,再结合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因此,这类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要作好准确的分析.
2.人船模型问题
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不受水平方向外力作用,而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条件,系统平均动量守恒.
人船模型问题物理情景较简单,但物理过程不一定清楚.具体要求分析人在船上运动时,船会如何运动?两者位移关系如何?一定要作出物理情景示意图,找出各自对地位移,此处一定要强调位移的物理意义. 0=2211v m v m
或m 1x 1=m 2x 2
x 1+x 2=定值
三、多体问题
对于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由于物体较多,相互作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时往往要根据作用过程的不同阶段,建立多个守恒方程.或将系统内的物体按作用的关系分成几个小系统,分别建立守恒方程,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
(1)正确分析作用过程中各物体状态的变化情况,建立运动模型.如例4,当C 滑上A 后,由于摩擦力作用,将带动A 和B 一起运动,直至C 滑上B 后,A 、B 两木块分离,最后C 相
对静止在B 上,与B 以共同速度3 m/s 运动.
(2)分清作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联系各阶段的状态量.
(3)合理选取研究对象,既要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又要便于解题.
(4)画出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将有助于理解和建立正确的方程.
各个击破
【例1】 动量分别为5 kg·m/s 和6 kg·m/s 的小球A 、B 沿光滑平面上的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若已知碰撞后A 的动量减小了2 kg·m/s ,而方向不变,那么A 、B 质量之比的可能范围是多大?
思路分析: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不增加;碰前、碰后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穿越)和速度大小应保证其顺序合理.
解析:A 能追上B ,说明碰前v A >v B ,所以B
A m m 65>;碰后A 的速度不大于
B 的速度,B A m m 83≤;又因为碰撞过程系统动能不会增加,B
A B A m m m m 282326252
222+≥+,由以上不等式组解得:7
483≤≤B A m m . 答案:7
483≤≤B A m m 温馨提示: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量值或表达式.
类题演练 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连心线同向运动,球1的动量为7 kg·m/s,球2的动量为5 kg·m/s ,当球1追上球2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两球动量变化的可能值是
( )
A.Δp 1=-1 kg·m/s ,Δp 2=1 kg·m/s
B.Δp 1=-1 kg·m/s ,Δp 2=4 kg·m/s
C.Δp 1=-9 kg·m/s ,Δp 2=9 kg·m/s
D.Δp 1=-12 kg·m/s ,Δp 2=10 kg·m/s 解析:据动量守恒可采取代入法,碰前系统动量为12 kg·m/s ,方向为球1的运动方向,可知A 选项正确.而B 、D 不符合动量守恒,C 虽然动量守恒,而能量增大,不符合要求. 答案:A
【例2】 设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解析: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mv 0=(M+m)v
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 f ,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 1、x 2,如图16-4-2所示,显然有x 1-x 2=d
图16-4-2
对子弹用动能定理:F f ·x 1=
21mv 02-2
1mv 2 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F f ·x 2=21Mv 2 ② ①②相减得:F f ·d=21mv 02-21(M+m)v 2=20)
(2v m M Mm + ③ 解得平均阻力的大小:F f =d
m M Mmv )(220+ ②③相比得出d m
M m x +=2. 答案:F f =d
m M Mmv )(220+ d m M m x +=2 【例3】 质量为M=300 kg 的小船,长为L=3 m ,浮在静水中.开始时质量为m=60 kg 的人站在船头,人和船均处于静止状态.若此人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则船将前进多远?
解析:人和船运动的示意图如图16-4-3所示.对人和船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条件,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图16-4-3
Mx 船=m(L-x 船)
代入数据得x 船=0.5 m
答案:0.5 m
【例4】 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 和B ,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 A =0.5 kg,m B =0.3 kg ,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质量m C =0.1 kg 的滑块C(可视为质点),以v C =25 m/s 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 的上表面,如图16-4-4所示,由于摩擦,滑块最后停在木块B 上,B 和C 的共同速度为3.0 m/s.求:
图16-4-4
(1)木块A 的最终速度v A ;
(2)滑块C 离开A 时的速度v C ′.
解析:这是一个由A 、B 、C 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以此系统为研究对象,当C 在A 、B 上滑动时,A 、B 、C 三个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在水平方向不存在其他外力作用,因此系统的动量守恒.
(1)当C 滑上A 后,由于有摩擦力作用,将带动A 和B 一起运动,直至C 滑上B 后,A 、B
两木块分离,分离时木块A 的速度为v A .最后C 相对静止在B 上,与B 以共同速度v B =3.0 m/s 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C v C =m A v A +(m B +m C )v B
s m m v m m v m v A
B C B C C A /6.2)(=+-=. (2)为计算v C ′,我们以B 、C 为系统,C 滑上B 后与A 分离,C 、B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 离开A 时的速度为v C ′,B 与A 的速度同为v A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B v B +m C v C ′=(m B +m C )v B
s m m v m v m m v C
A B B C B C /2.4)(=-+='. 答案:(1)2.6 m/s (2)4.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