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练:第1课 荷塘月色]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5:第1课 荷塘月色(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5:第1课 荷塘月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71abe4d1f34693daef3ee8.png)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本文,欣赏景物描写的技巧。
2.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3.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
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热烈赞扬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写作背景《荷塘月色》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
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由一直在呐喊、斗争的“大时代的一名小卒”而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他曾毫不掩饰地表白自己的思想变化:“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既然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
”(《那里走》)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高一语文必修2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一) 1.1荷塘月色
![高一语文必修2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一) 1.1荷塘月色](https://img.taocdn.com/s3/m/867883b10975f46526d3e14e.png)
课时提升作业(一)荷塘月色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 颤.动(zhàn)乘.凉(chénɡ) 煤屑.(xiè)B.酣.睡(hān) 参差.(cī)袅娜.(nuó) 幽僻.(pì)C.点缀.(zhuì) 倩.影(qiàn)踱.步(duó) 弥.望(ní)D.渺.茫(miǎo) 羞涩.(sè)宛.然(wǎn) 独处.(chù)【解析】选B。
A项,“颤”应读chàn。
C项,“弥”应读mí。
D项,“处”应读ch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妖童媛女凝碧波痕朗照B.隐隐约约空隙点缀稀疏C.蓊蓊郁郁寂寞风致霎时D.没精打彩丰姿斑驳旋律【解析】选D。
彩—采。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 不能朗照;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却所以然而既B.即使也因此但固C.即使也因而但是既D.虽然却所以但固【解析】选D。
“满月”与“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是转折关系,可排除B和C两项;最后一个空,“固”能与最后一句中“也”相搭配,“既”可以与“又”相搭配,而不能与“也”相搭配,故选D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赵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年轻老师说,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出这种潜能,关键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进入2015年5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幕徐徐拉开。
俄罗斯驻华大使说:“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惨剧不再次发生。
”C.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结构调整的阵痛”,在投资动力不足、出口下降、生产消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个人消费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时同步:必修2 第1课 荷塘月色(必修2)
![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时同步:必修2 第1课 荷塘月色(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5e5977f767f5acfa0c7cd20.png)
第1课荷塘月色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 独出机杼.(shū)脖颈.(ɡěnɡ)独处.的妙处 (chǔ) B.酣.睡 (hān) 参差.(cī) 拮据. (jù) 妖童媛.女(yuàn)C.点缀.(zhuì) 倩.影 (qiàn) 皱缬.(xié) 梵.语(fàn)D.煤屑.(xiāo) 羞涩.(sè) 惦.念(diàn)幽僻.(p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羞涩渴睡没精打彩媛女B.斑驳稀疏寂莫弥望C.渺茫宛然凝碧风致D.风姿刹时峭楞楞惦着3.下列句子中,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具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含情脉脉....的眼神,让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
B.站岗的士兵,在烈日下仍保持亭亭玉立....的站姿,他们担负的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站在部队门口,更是守卫着祖国、守卫着人民。
C.在我国有许多寺庙历经沧桑,风雨剥蚀,已变得斑驳陆离....。
D.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不少白花,远远望去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②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④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⑤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⑥高处丛生的灌木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①⑥⑤C.④⑤②⑥①③ D.③⑥①②⑤④6.请为朱自清先生写一则颁奖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1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1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ae0997c69eae009591bec2d.png)
第一课荷塘月色(一)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脉.脉(mò)颤.动(zhàn)独处.(chǔ)官运亨通(hēng)B. 酣.睡(han)参.差(ci)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 点缀.(zhuì)靓.妆(liàng)皱缬.(xié)梵.婀玲(fán)D. 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嬉游沧茫蓊蓊郁郁险相环生B.澜言绿洲候门似海不蔓不枝C.凋谢袅娜没精打采喜笑颜开D.葱笼生僻揠苗助长大笔如掾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风是从我身边吹向荷池,荷池的浓香,给吹到池那边去了。
然而,风停时,那千万片荷叶的气息,________过来,飘入我的鼻孔。
②带刺的荷杆满富弹性,把肥大的荷叶拨回原处,依旧摊开胸性,______天、云、雨、露和微风。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A.飘溢承接浮起B.满溢承受浮起C.飘溢承受升起D.满溢承接升起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仿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B.温州之行,朱家人收获颇丰;参观了朱自清的故居,还浏览了魂牵梦萦多年的梅雨潭。
C.我爱朱自清的《春》,它把春的美丽、春的气息和春的生机都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D.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作品,特别是阅读第一手的经典原著,不仅给我们知识的滋养,更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课(1)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课(1)](https://img.taocdn.com/s3/m/c31c1f66aaea998fcd220e01.png)
2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撑.着(chēnɡ)结.着愁怨(jiē)彳亍.(chù) 惆怅.(chànɡ)B.青荇.(xìnɡ) 颓圮.(pí)漫溯.(sù) 寂寥.(liáo)C.斑斓.(lán) 浮藻.(zào)花蕊.(ruǐ) 奇葩.(pā)D.浣.溪沙(huàn) 芭.蕉(bā)河畔.(pàn) 凄婉.(wǎn)【答案】D(A.结:jié,B.圮:pǐ,C.藻:zǒo)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哀怨磅礴逶迤碣石B.揉碎招摇彩红篱墙C.太息揣磨幽雅赋予D.静默仿徨沉淀韵脚【答案】A(B.红—虹,C.磨—摩,D.仿—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我们责任编辑只能对书籍的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其他问题如纸张的优劣、书价的高低等就望尘莫及....了。
B.徐竹影听出了她话中带刺,有些恼火,不等她说完,便反唇相讥....:“我当然比不上你,我又不会花言巧语地讨好别人!”C.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人们不再是躺在国家财政上过日子了。
D.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主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答案】A(望尘莫及:意为远远落后,追赶不上。
)4.对下列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代)B.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顶真)C.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比喻)D.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反复)【答案】A(应为比喻。
)5.对《雨巷》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就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行走,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课(2)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课(2)](https://img.taocdn.com/s3/m/71ef6884b9d528ea81c779a0.png)
1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答案】C(A项,轻歌曼舞;B项,沧海桑田;D项,周密详尽。
)2.下面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方遒.(强劲)指点..(指责)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携来.(到来)C.恰.(正值) 激扬..(激浊扬清)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D.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粪土..(浇粪的土)【答案】C(A.指点:评论;B.来:衬字,无义;D.粪土:视……如粪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答案】D(A项属望文生义。
B.遇人不淑:指遇到不善良的人,多指女子嫁了个不好的丈夫。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推波助澜:推动、助长波浪的兴起。
比喻从中煽动、助长其声势,扩大影响。
有贬义,属感情色彩不当。
D.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
符合语境。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
B.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人教版必修二每一课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每一课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84df91b9d528ea81c779e1.png)
第1课《荷塘月色》作业1.下面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踱(慢步行走)着朗(稀朗)照蓊(草木茂盛)郁B.乘(利用)凉眠(睡眠)歌苍(青色)茫C.亭亭(直立的样子)风致(美的姿态)空隙(缝隙)D.丰姿(姿态)点缀(组合)惦(挂念)着阅读课文第5段,按要求答题。
2.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A.从天上到水里B.从上到下C.由静到动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4、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5、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
答:6、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1.B(A.“朗照”的“朗”应为“光线充足”C.“亭亭”应为“形容高耸”D.“点缀”的“缀”应为装饰)2.C3.A4D5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相似。
6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第2课《故都的秋》作业: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嘶(s 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â)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î)C.普陀(tuï)山房檩(lǐn)陪衬(châ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ï)衣混沌(dùn)椭(tuǒ)圆阅读课文3、4、5段,回答问题。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第1课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必修2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第1课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6bc16c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7.png)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成才之路·语文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单元概述
经典晨读 高考导航 学习目标
方课法前警示预探究习 课堂互动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高考导航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成1、才凡之为教路者必·高期于中达新到不课须程教。对·学人以习诚指信,导人不·人欺我教;对版事以·诚语信文,事·无必不修成。2
高中语文 第01课 荷塘月色(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01课 荷塘月色(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490635db52acfc789ebc9b0.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01课荷塘月色(第02课时)1.文体知识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
物色三动,心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解释下列词语。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脉脉:风致:一例:斑驳:丰姿: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弥望:满眼。
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一例:一律。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也写作“风姿”。
1.课文第7段至结尾主要写故乡江南的古人采莲的活动,你觉得这些内容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有关系吗?为什么?有关系。
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想家,想起以往的快乐。
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游荷塘时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而由荷塘、荷花忆起故乡古代的采莲盛况,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怀念,而这些内容也可以进一步缓解现实造成的苦闷彷徨的心情。
2.作者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采莲赋》是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说明作者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写采莲女则为的是思恋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情景形成对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自然将思绪拉回到现实。
总之,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5806c77232f60ddcca16c.png)
第1课荷塘月色心灵的荷塘荷塘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停下你疾驰的脚步,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
不要总是为物质的享受而不停地奔波,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也需要觅得一处宁静。
所以,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广场,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
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
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
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
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一、学习目标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的表达效果及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结构,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3.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二、作者连线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高中语文 第1课 荷塘月色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1课 荷塘月色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de407b2aa00b52acfc7caa4.png)
第1课荷塘月色C.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D.水仙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E.一些人的工作内容重复性高,对外接触较少,琐事多,工作期间无所事事....,甚至很少和周围人说话,这是中了职场“慢性病”的招。
答案:CE解析:C项,“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应为“朦朦胧胧”;E项,“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此处宜用“无精打采”。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无论为文为人都浓墨重彩地实践了他特立独行、直面人生、不怕惨淡的人生态度。
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C.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D.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细腻秀丽,准确具体地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
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为人”前加“还是”,使之与前面的“无论”搭配;B 项,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C项,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删除“因为”,并在“因而”后加“他”。
6.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答案:D解析:D项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句与A、B、C三项都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例句中用听觉写嗅觉。
A项,用听觉写视觉;B项,用听觉写视觉;C项,用视觉写嗅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https://img.taocdn.com/s3/m/489b480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5.png)
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
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 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 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仔细视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手法:拟人
调动视、听感官,运用动静结合,写出了微风过处荷叶妩 媚姿态、叶花颤动的情状,表现出荷塘富有生气的 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 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 塘水在茂盛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 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 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凝碧
脉脉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 子 赏 析 :
手法:比喻
作用:写出了荷叶 的雅致风姿,自然 灵动,更突出其具 有的动态美。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整体把握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 XXX”) 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 荷塘 第4段 荷塘美丽的风景。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视察、感受到的) 第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10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9:第1课 荷塘月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9:第1课 荷塘月色](https://img.taocdn.com/s3/m/a7f34a7a3186bceb19e8bbe6.png)
第1课荷塘月色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
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
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偶有云朵经过,为月亮平添了几分哀愁与含蓄。
天上地下相互辉映,别具________的荷叶上,露珠在月光照耀之下更显分明。
一幅荷塘月色图已呼之欲出。
再加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偶尔相应和,静中有动,动处却又更显出幽静之美,更给眼前的这片美景增添了真实可感的意境之妙。
此外________的小径,________的树影,以及________的采莲少女的自赏,也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B.《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显出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
C.《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D.《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字里行间显出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
★★答案★★ B解析前半句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荷塘月色》是……散文”。
“淡淡”“无上”应分别与“哀愁”“美感”搭配。
句子前后主语应保持一致,“字里行间”可以理解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B.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C.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D.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答案★★ C解析注意句间事理逻辑:先“跨越……”,再“……走来”。
“款款”一词应修饰“走来”。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3785d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7d.png)
第 1课荷塘月色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瞬时 ()煤屑 ()..倩影 ()弥望 ()..交口称赞 ()蓊蓊郁郁 ()..婀娜多姿 ()()..风光旖旎 ()()..答案: shà xi è qi àn mí kuài wěnɡ ē nuó yǐ nǐ2.辨形组词。
斑缀班辍倩掂靓玷花纹点缀倩影衡量答案:班级辍学靓丽玷辱3.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荷塘四周,长着很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垂头丧气的,是渴睡人的眼。
....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惋惜我们此刻早已无福消受了。
..消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形容树木旺盛的样子。
(2)形容不快乐,不抖擞。
(3)享受,多用于否认。
4.文学文化知识填空。
______,朱自清,中国现代有名散文家。
字佩弦,号秋实,______成员。
1923 年发布长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诗文集__________ ,散文集 ________、 ______等。
答案:文学研究会《毁坏》《踪影》《背影》《欧游杂记》5.将以下空缺处增补完好。
(1)采莲南塘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头弄莲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西洲曲》 )(2)接天莲叶无量碧,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1荷塘月色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1荷塘月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7e90e04a1b0717ed5dd99.png)
课时作业1[基础操练]1.以下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弥望(mí)点缀ì幽僻ìA..(zhu).(p) B.倩影(qiàn)袅娜(nuó)斑驳(bó)...C.参差ī脉脉(mò)名曲ǔ).(c)..(qD .梵婀玲(fán)缝隙(kònɡ)抖动(chàn)...【分析】D项的“梵”读“fàn”。
【答案】D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垂头丧气参差剑裾和睦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莽C.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D.恍恍惚惚袅娜迷茫婉然【分析】A.剑→敛;B.翁→蓊辍→缀;C.班—斑;D.婉→宛。
【答案】 B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①这是独处的________,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_______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________一两点路灯光,垂头丧气的,是渴睡人的眼。
A.利处绽放漏着B.妙处点缀显出C.妙处点缀漏着D.利处绽放显出【分析】本题考察近义词的辨析。
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辨析近义词,不可以不过孤立地去剖析词的义项,必定要联合语境,具体剖析,灵巧运用。
解答本题我们能够联系课文,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要点词去剖析。
如“点缀”,意思是加以烘托或装修,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 C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说完整正确的一组是( ).眠歌(睡眠).弥望(满).B.袅娜(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韵”,风采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C.倩影(漂亮).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D.妖童媛女(明丽).兼传羽杯(双方).【分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C.“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仿佛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 D5.以下哪些光景引起了作者由愉悦而忧虑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无边的荷香月色②幽僻、阴沉的小煤屑路③垂头丧气的路灯光④喧闹的蛙声、蝉声⑤江南采莲的盛况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分析】融情入景、即景抒怀是这篇文章的感人之处。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f36550240c844768eaee1f.png)
第一单元1.通观全文,理清思路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写景状物类散文也概莫能外。
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的形象较之其他类型散文中的形象要突出、丰满、重要得多。
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及其内在含蕴等,还要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的顺序。
因此,分析景物的第一步是通观全文,把握描写顺序,理清思路。
在描写顺序上,或移步换景,按照观看的顺序写;或以时间为序,按照时间推移写景物的变化;或以景物的类别为序,按照景物的不同类别进行描绘。
综上,我们必须通读全文,整体关照,前后贯通,把握文脉,理清结构和思路。
2.结合文本,分析特征作者在文章中所具体描绘的景物总是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因而,我们要结合文本,结合具体的语境,去分析景物的特征。
当然,在分析景物特征时,要知晓一般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等),常用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等),等等。
3.透过景物,把握情感写景状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
写景状物类散文总是借所绘之景、所状之物抒情、言志、明理。
景物与情感、主旨之间自有其内在的关联。
这类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景、物有何特征,这些特征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精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而且还能传递出特定的情感,揭示主旨。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会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特征,有的苍劲挺拔,有的娇弱无力;有的生机盎然,有的萧条衰败;有的开阔明朗,有的狭小阴冷;有的令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凄神寒骨。
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中,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课(1)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课(1)](https://img.taocdn.com/s3/m/a2c4c5a84b73f242326c5f3f.png)
1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橘.子洲(jǘ)湘.江(xiānɡ)漫.江(màn) 百舸.(ɡě)B.惆怅.(chànɡ) 寥.廓(liào)苍.茫(cānɡ) 携.来(xié)C.百侣.(lǔ) 峥.嵘(zēnɡ)茂.盛(mào) 遒.劲(qiú)D.阻.止(zǔ) 遏.制(è)竞.争(jìnɡ) 沉.浮(chén)【答案】D(A.“橘”读jú;B.“寥”读liáo;C.“侣”读lǚ,“峥”读z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A.书生义气挥诉方遒风华正茂指点B.鱼翔浅底浪遏飞洲峥嵘岁月苍茫C.百舸争流独立寒秋激扬文字霜天D.橘子州头漫江碧透层林尽染廖廓【答案】C(A.义—意,诉—斥;B.洲—舟;D.州—洲,廖—寥)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大船)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盛衰)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斥)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答案】C(奔放)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答案】C(应为设问,因为下文暗含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选出对下列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A.“看”字总领这两句。
B.“万山”写远景,“层林”写近景。
C.这两句写出红叶重叠、色彩不一的景象。
D.这两句写出群山皆红,秋色正浓,一派热烈气氛。
【答案】 D6.漫江碧透,百舸争流()A.“漫江”写出水势很大,“碧透”写出水色深绿。
B.“漫江”写出水平齐岸,“碧透”写出江水清绿。
C.“透”和“流”两字,化静景为动景。
D.船“争流”本是动态,“流”字却以静写动,显出从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乍.看(zhà)峭楞楞.(lènɡ)妖童媛.(yuàn)女B.鹢.首(yì) 梵婀.玲(ē) 睡熟.好久(shú)C.羞涩.(sè) 櫂.将移(zhào) 纤.腰束素(qiān)D.敛裾.(jù) 渴.睡人(kě) 惦.着江南(diàn)【答案】B(A.楞:léng,C.纤:xiān,D.裾:jū。
注:媛:课本注音读yuán,误。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美女”这个意义都注明读yuàn,只有在“婵媛”这个词中才读yuá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弥.(遍满)望蓊蓊..(草木茂盛)郁郁B.袅.(轻飘飘的)娜咨.(跟别人商量)询C.船棹.(船桨) 嬉.(游戏,玩耍)戏D.媛.(美女)女颤.(发抖)栗【答案】B(袅:细长柔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成为一批“四不像”大学。
B.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C.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D.美国“监控门”事件触发的新风波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抨击美国,其中不乏铁杆盟友,令美国左支右绌....,理屈词穷。
【答案】B(A.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B.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C.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D.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报告认为,造成此次较严重的区域性灰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性焚烧秸秆,加上静风、低压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的。
B.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C.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中华汉字书写的魅力得以展示,对汉字文化传统的回归将产生积极影响。
D.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正是基于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及时有效的空中管制,完善我国海洋方向的防御体系,进一步维护这一空域的飞行秩序。
【答案】C(A.“造成……原因是……导致的”,结构杂糅。
B.成分残缺,应在“系统改革”后加上“措施”。
D.“通过”前缺主语。
)5.下列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思想上充满着苦闷和彷徨。
B.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来自于荷塘月色的无边美景使作者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
C.作者在文中始终都流露出既苦闷又幻想超脱的矛盾心理。
D.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文中作者主要的思想倾向。
【答案】B(“彻底解脱”错误,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作者找不到出路,心情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脱,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脱。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现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小说集《背影》等。
B.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
C.朱自清,以散文成就最高。
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质朴有风采。
D.“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建立在江南的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这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诗歌繁荣发展到唐宋这个顶峰做了很好的铺垫。
【答案】A(《背影》是散文集。
)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7~10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荷()、荷()和荷()。
【答案】叶——花——香——波8.“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9.分别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作为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
①亭亭的舞女的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荷叶的挺拔与舒展;②花上的露珠在月光下晶莹、圆润;③珠的闪烁和数量之多;④荷花的清新和姿态的娇美;⑤香味的若隐若现。
10.这段文字描写荷塘的景色十分精彩。
下面是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子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答案】 B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何须惆怅近黄昏1948年,朱自清身体已因超负荷运转,招致严重的损伤。
连续几日,胃痛不止,呕吐不已,体重不断下降,但他的精神却不萎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
他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
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蒋介石则由“全国防御”转为“分区防御”。
朱自清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他虽然感到自己生命已濒临黄昏,夕阳残照,为时无多了,但他已从大江南北隆隆的炮声中,窥见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并不落寞,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连起床走动一下都感到费劲,体重从45公斤降至38.8公斤。
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在课堂上大吐,同学们连忙把他扶回家来。
王瑶闻讯前来探望,朱自清疲惫地躺在床上,还一门心思记挂着上课的书,用细弱的声音说:“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就请你代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
”可是,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了。
5月间,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这一反帝爱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
6月9日,北平学生集会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
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包香烟要数万元。
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他们发了一种配购证,可用低价购到“美援面粉”。
这一香甜的诱饵,对贫困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6月18日,朱自清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吴晗来到他的家里,给他看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上面写道:为反对美国之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之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之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之一切施舍之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朱自清看毕默不作声,伸出颤动的手,拿起笔来,一丝不苟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家庭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影响。
晚上,他在《日记》上写道: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用要减少六百万法币。
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夏天到了,朱自清的健康毫无起色,胃疼与日俱增,身体极为虚弱,但他仍不肯静下心来休养,只要疼痛略好,就伏案继续编《国文读本》,读自己喜欢的书。
他还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
有时,晚上还练习书法。
7月中旬,他主持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又开始整理闻一多手稿。
他衰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了,但他还勉强支撑着。
8月6日早上4点钟,朱自清胃部突然剧痛,诊断为胃穿孔,手术后情况尚好,他自己也很乐观。
10日,病情突然变化,有尿中毒症状。
朱自清虽然感到难过,但神志还清楚,安卧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
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强睁开眼睛,看了看环守在床边含着眼泪的三个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坐在榻旁的陈竹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说完吁了一口气,似乎了了一件心事,又平静地睡去。
12日8时,他开始昏迷,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代文宗与世长辞了!时为公元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
享年51岁。
(摘编自陈孝全的《朱自清传》)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1948年国共两党战争不断,朱自清敏锐地感到时代的气息,内心充满喜悦,因此更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情。
B.当时上海学生、北平学生及知识分子举行了各种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扶植。
C.国民党发行的可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之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非常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