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活化科学作业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些相关的措施。
一、借助真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知识的选取一些有趣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化学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烧水变成水蒸气、脱皮水果变色等,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加深理解化学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践操作活动,如制作发电模型、植物生长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是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实际探究和研究。
可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并最后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开展科学文化素养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文化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有趣的科学名人事迹、科学发展历程、科学实践案例等,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可以让学生了解牛顿的苹果事件、达尔文的进化论、居里夫人的发现等,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伟大和神奇,从而增强对科学的敬畏和尊重。
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作业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
作业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让作业也能和科学学习活动的其他方面一样紧随新课标的步伐共同迈进呢?笔者以为,如果科学作业的设计生活化,一定能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一、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
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课外书面作业少一些,学生课后“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作为课外实验型作业或将教材中一些作业改为实验型作业,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例如:可让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磨制冰透镜、橡皮筋测力计、水果电池、简易指南针等,也可让学生调查学校周围噪声污染的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等。
2.结合教材视域,设计趣味性作业。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科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是复习课的作业,它往往是没完没了的试卷。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消极应付。
笔者在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这一章的复习作业中有如下设计: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落下了帷幕,你最崇拜(喜欢)的运动员是谁?能否将他(她)在赛场上的表现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描述或解释?(以小论文的形式)学生热情高涨,恨不得马上就想完成。
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令人惊喜。
例如:你知道吗?姚明,nba的佼佼者。
赛场上,姚明用力向前运球。
运动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也改变了球的形状。
科技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科技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案一、引言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将科技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小学科学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体验科技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实验。
二、实验一:水果电池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水果作为电池,引导学生了解电池的原理,认识到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2.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柠檬、铜片、锌片、导线、LED灯。
(2)将柠檬切成两半,用铜片和锌片插入柠檬中(分别插在两个半柠檬里)。
(3)将导线的一头连接到铜片上,另一头连接到LED灯。
(4)观察LED灯是否会亮起。
3. 实验原理柠檬中的酸性能使铜片和锌片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点亮LED灯。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LED灯是否亮起,并尝试更换不同的水果,如柠檬、苹果等,以比较它们的发电效果。
三、实验二:日常物品的静电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运用日常物品,使学生体验到静电的产生和作用,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气球、头发、橡皮擦。
(2)用气球摩擦头发或橡皮擦后,观察气球与头发或橡皮擦之间是否会发生吸引现象。
(3)用气球接触墙壁或其他家具物品,观察是否会产生静电。
3. 实验原理摩擦会使物体上的电荷发生改变,产生静电。
带有静电的气球能够吸引头发或橡皮擦上的细小物体,同时也能使其他物体带电。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气球与头发或橡皮擦之间的吸引力,进一步了解静电的产生机制。
四、实验三:日常生活中的简易回路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简易电路,使学生了解电流的流动原理,发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
(2)将电池的两极分别用导线连接到小灯泡上。
(3)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3. 实验原理当电池的两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小灯泡时,电流会从一个极流向另一个极,使小灯泡亮起。
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171神州教育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邵惠兰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摘要:初中科学是学生生活中紧密相关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科学的影子。
现阶段,在初中教学生涯中,着重于强调以生活为核心,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即借助于现实生活来开展教学,学好科学对我们日后的工作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故此,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课题巧妙地融入到现实生活领域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掌握科学知识,进而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增加科学知识储备,养成用好科学的良性习惯。
关键词:初中;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著名诗人陆游有句诗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可见,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蕴藏着诸多知识。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死板,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学习兴趣,并且不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难以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1.以生活为“源”,探究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1.1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括诸多教学内容,如:化学知识、地理知识、物理知识以及生物学科的知识等,能够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初中科学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应该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借助于生活资源,进而将科学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为学生们提供创新性的教学情境。
举例而言,在浙教版初中科学物质的特性一章中,关于《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准备相关安全性较高的实验。
例如水的蒸发与水蒸气的液化以及固体碘受热升华等,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并以生活中常见的烹饪一事为例,引导学生联想到在炒菜时能够闻到味道是由于液体的汽化以及盐类等调料的升华;而北方冬季较为常见的冰雪在春季即使没有融化也会慢慢减少是升华现象等等。
教师可通过此类生活实例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各类科学知识。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从生活中出发。
“从生活中出发”是指以学生平时的生活为起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同时适当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时,我会引导学生回想起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化学反应场景,如化学发光棒的闪光现象等。
2、实验化教学。
实验化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事物的现象,从而逐步认识其中的规律性,发现科学知识。
一旦学生发现规律,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这能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授物体浮力时,我会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测和分析,找出物体浮力的规律。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一些实例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来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时,我会选取一些生动的案例,如喉咙疼、胃痛等,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方法等。
4、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形式来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天文知识时,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天文知识轻松愉快的知识竞赛游戏,让学生在竞赛、活动、游戏等多种形式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当然,要想让初中科学教学真正“生活化”,还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具与教材的选择等方面入手,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更多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科学作业的创意方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作业的创意方案小学三年级的科学作业,仿佛是一场奇妙的探险。
孩子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像一朵绚丽的花朵正在绽放。
科学作业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他们思维和创造力的激发之源。
因此,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科学作业方案,能够为孩子们的学习之旅增添无尽的乐趣和启发。
首先,将科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方法。
设想一个以“家庭科学实验室”为主题的作业方案。
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简单的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
比如,利用厨房里的食材,孩子们可以做“家庭火山爆发”的实验。
用小苏打和醋模拟火山爆发的过程,不仅能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的原理,记录实验数据,甚至制作一份实验报告。
这样的作业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还增进了亲子关系。
其次,可以设计一个“科学探险者”的任务,让孩子们扮演小小探险家的角色。
这一任务要求孩子们在学校或家里寻找并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记录天气变化。
孩子们可以制作观察记录本,画出他们所看到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过程,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还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可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再者,一个具有互动性的作业方案是“科学小剧场”。
让孩子们组队,编排一个关于科学现象的小话剧或者短片。
比如,他们可以模拟“水循环”的过程,展示水从蒸发到降雨的整个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和剧情设置,孩子们不仅能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团队合作和创意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有趣,还能够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为了使科学作业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设计一个“科学日记”的方案。
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对周围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比如,他们可以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甚至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实例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实例一、实例一: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并对这些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科学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能力。
二、实例二:设计简单实验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明或解释一个科学原理,例如:利用透镜集光的原理做一个太阳烤炉。
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三、实例三:科学小报告作业题目:选择一个科学主题,例如:太阳系,动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科学小报告。
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对所选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实例四:科学问答作业题目:在网络上查找10个关于科学的问题,并找出答案。
例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太阳为什么白天能看到,晚上看不到?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五、实例五:科学手工制作作业题目:选择一个科学主题,例如:太空飞船,蒸汽机等,用废弃物料制作一个科学手工模型。
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对科学主题有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以上就是五个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实例,这五个实例都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同时,这些作业的设计也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观察,有动手制作,有写作,有问答,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提高研究的兴趣。
依托生活化科学小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目前科学课实验多,任务重,很多实验碍于时间、空间及仪器的准备,都是匆匆过场,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
笔者就“围绕生活化”,结合科学课的内容,利用材料生活化、操作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的小实验探究,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纵观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共有121个分组、演示实验,实验多,任务重。
碍于时间、空间及仪器的准备,很多实验往往是匆匆过场,热热闹闹收尾;很多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未被完全打开,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而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多变、方法灵活,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
并且学生有充裕时间进行自主式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行为,参与意识强,思维极其活跃,极大地“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
学生通过做小实验能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有效弥补了目前科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拓展和延伸,在促进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其独特的促进作用。
那么,怎样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呢?怎样通过小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围绕“生活化”,从经度和纬度上挖掘小实验的内容。
一、操作更生活化。
立足于教材,对教材的原有实验设计进行改进或拓展,使实验操作更生活化、简易化教材只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用探究材料。
仔细分析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的实验,有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复杂,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效果不明显。
寒假科学特色作业
材料:饮料瓶、小珠子、细线、胶带、橡皮泥。
步骤:
1.用胶带将细线固定在饮料瓶的顶部。
2.在瓶子的底部放一些橡皮泥,增加稳定性。
3.将小珠子悬挂在细线上,使珠子自然下垂。
4.用胶带将所有缝隙密封,确保不漏水。
5.在盒子底部钻一个小孔,用于加入水。
6.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将热水器放置在室外阳台或屋顶上,静待一段时间。
7.测量并记录水温的变化。
二、活动名称:种子发芽实验
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材料:绿豆或黄豆种子、纸巾、透明塑料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
寒假科学特色作业
一、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目的:通过亲手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纸盒、黑色纸、透明塑料薄膜、胶带、水。
步骤:
1.用纸盒制作热水器的主体部分,大小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决定。
2.在盒子内部贴上黑色纸,增强吸收太阳光的效率。
3.用透明塑料薄膜封住盒子顶部,确保阳光可以透进来。
步骤:
1.选择饱满的绿豆或黄豆种子,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盒。
2.在盒子里铺上一层纸巾,用水将纸巾湿润。
3.将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盖上盒盖。
4.将盒子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每天适量补充水分。
5.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如发芽时间、芽长等。
6.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三、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地震仪
生活化——活化科学教学的催化剂
生活化——活化科学教学的催化剂摘要:科学课程的价值功能在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理论的角度论证生活化的科学教学的价值功能和现实意义。
从教学设计角度阐述了生活化的科学教学的应用方法:1、从生活走进科学,2、从科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教学;意义;前概念学生的生活背景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科学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生的生活背景就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
缺乏这样一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
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生活背景处于教学活动的外围,但它却在整体背景上干预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1、生活是教学生长的土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他们也可以从相关的经验背景中得出结论。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生活化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能密切科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建构新知。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是教学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2、生活化教学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杜威认为,在教育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把书本知识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课程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作业生活化-生活学习化-2019年文档
作业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生活化主题是近几年最热门的课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对其进行解释,要充分挖掘科学知识的内涵,让科学课堂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传统的科学作业一般以试题作业为主,量大理论性强,由于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一看到作业就头疼,提不起兴趣。
但当我在课堂试题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如探讨学校门前的河为什么总是发臭,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学生讨论很积极,回答非常踊跃;课后能自主地查阅已学过的知识或者图书馆里的有关书籍。
这道题和“水质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样的,但当有生活元素点缀时,学生就更有兴趣,毕竟学生都是喜欢与自己生活贴近的话题。
所以我想应该让我们的科学作业生活化,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点,以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试题生活化由于传统的科学试题情景是人为给定的,且与生活实际毫不相干,因而使物理教育情景的真实性受到破坏,使学生在解决物理试题时的认识心理及行为表现与解决实际科学问题时的认知心理及行为表现相去甚远。
所以一直以来,科学的题目一般以理论为基础,有些题还“偏”、“难”,缺乏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就没有兴趣,这样,就削弱了科学教育特有的教育价值。
所以要设计一些生活化的试题。
生活化试题是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而且未被加工或被加工的成份较少的实际问题,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问题。
重视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的过程,这对于学生获取直接经验至关重要。
而且生活化试题是以新事物的素材为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先进的事物,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观察汽车的速度计来计算速度。
这个既练习了速度的计算,而且还可以学习看汽车的速度计中各个表所表达的意思。
做了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平时就会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
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
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要精心设计具有生活化特色的科学作业,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引言当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方式的以教为主,现代教学通常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明确学生个体概念。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新课改进程的加速使得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各界也逐步重视教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就衍生出了生活化作业的理念,尤其是在目前小班教育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关注到每个个体是极为困难的事情,生活化作业就可以在此时发挥其作用。
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实施就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将学生进行分层,从而对不同人群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实施。
这种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1生活化作业研究的意义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学模式都已经从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视知识理论转变到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现代教学过程中都强调了发展与创新、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倡教学应该要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等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方法方向发展。
而生活化作业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消化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应做到改变传统教学当中机械式教学的情况,提倡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对于初中科学这种难度较大的学科的学习也有着良好的帮助,因此采用生活化作业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顺应新课改的开展,实现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2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策略2.1.改变科学生活化作业布置形式认真贯彻科学生活化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教学理念的第一步,就是能够根据教学方案的设计来针对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实施优化。
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
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摘要: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传统的“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教育倡导“身心健康,学生为本”,而生活教育理念又成为素质教育的先行主张,初中科学教师应当积极把握学科优势和作业平台,以生活化教育理念对科学作业设计进行全面优化,使作业突破以往的局限,以此提升作业的实效性,使之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
关键词:引言初中科学学科综合了自然科学中许多知识与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既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又需要回归并应用于生活。
教师需要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扎根日常生活,优化初中科学教学方式,围绕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探究材料,将生活元素引入科学课堂提高初中生科学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意义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有类似表述,“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要布置具有启发性的作业,以此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本质即为“学习者自主发现、探索生活”,这与课标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初中科学课程不乏生活素材,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科学元素,这为教师布置生活化作业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初中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阶段,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内容不但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通过生活化作业的探究,学生将会更加积极愉悦地获得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
二、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路径(一)搜集生活,促进知识建构“双减”政策下的“控量减负”尤为关键,这不只是针对作业设计,更是严格聚焦于课堂,预习作业即为保障高效课堂的第一把钥匙。
因此,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在学习某课之前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对将学内容的理解将搜集到的信息做加工处理,从而以分类形式促进科学知识的建构。
以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为例,在“光的反射”部分,重点在于学生对“虚象”概念的把握,那么教师便可以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从重点概念切入。
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
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摘要: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增加问题数量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传统家庭作业方法不再适合今天的初中生,其与他们的学习需求的匹配程度也相对较低。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进。
教师应设计日常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增加问题数量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传统家庭作业方法不再适合今天的初中生,其与他们的学习需求的匹配程度也相对较低。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双重减法的背景下,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进。
教师应设计日常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意义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要让学生生搬硬套,而是布置富有启发性的作业,帮助减轻学生的负担。
”。
生命教育理念的本质是“学习者对生活的自主发现和探索”,这与课程标准的精神相似。
初中科学课程中不乏生活材料,生活中也充满了科学元素,这为老师安排日常作业提供了便利。
此外,初中生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内容不仅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通过对生活作业的探索,学生将更加积极愉快地获得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扩展。
二、初中科学生活化作业优化策略(一)注重搜集生活中的学习素材,加强日常预习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专注于提高作业质量,同时要精简作业量。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他们分配日常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在线查询和搜索日常学习素材,并加强他们对预习内容的思考,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开发和利用;也让科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欲望潜移默化地 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参与实验的欲望。 科学实验源于生活,实验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亲切感”,从而 对实验的学习兴趣稳定而持久。例如,在《光和颜色》这节内 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寻找能观察到光的色散 现象的小实验。如,自己的三角板或直尺,因为它们有一定的 坡度,颇像三棱镜,可以直接放在太阳下观察彩虹;也可带着 学生到室外,对着太阳用喷水壶喷水,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二、返璞归真“爱”生活,学以致用“享”科学 (一)回归生活,设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才能使学 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真正融入生活,能准确地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呢?利用好课外时间,巧妙设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 阵地,课外作业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快 速成长的生长点。例如,学习电学知识后,学生对电灯、电视 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及家庭电路 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拟定研究课题——“你家厨房里有 哪些家用电器,隐藏哪些电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吧”,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于是,学生自发地对厨房中的 各种电器一探究竟,经过组员的共同努力,得出各种各样的结 论,再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各小组进行了汇总。又如, 在学习完光的反射定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课外作业:我国 台球神童丁俊晖在参加斯诺克时,母球因为障碍球的直线阻挡 而不能直接击中目标球,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解决吗?学 生无法将光的反射定律与台球运动联系起来,教师设置这样的 课外作业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给学生布置合理的 “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二)回归生活,探究“生活化”的科学现象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探究环节设计时, 教师应回归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 们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 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完光学知 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 找寻正确的答案。如,通过茶色的车窗,站在车外的人为什么 很难看清坐在车里的人的面孔?为什么早上和晚上的天空会是 红色呢?就这样,学生一次次地带着疑问去探究自己熟悉的问 题,在一次次的解惑中树立自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 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笔者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科学教学实践,认为初中科
何少波:让小学科学课后作业生活化
让小学科学课后作业生活化江滨小学何少波一、【内容摘要】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内知识的延伸。
而科学教育大多来源自生活,且为生活服务也一直在被强调着。
本文基于对“课后科学作业”和“作业生活化”重要性的认识,统计汇总了近两年内的联盟校级以上公开课42节并随访了逾300名师生,发现科学作业布置的一些不良现象。
笔者从“小学科学作业课后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作业的定义与要求和活动展示”和“作业评价的形式”三方面入手进行了科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与实施,同时期待可以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后作业生活化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1] 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每节只有40分钟,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们完成教材中的系列探究活动和探究欲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意识到要在科学课以外设置作业的重要性。
但同时,老师家长们受到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还很重视课本知识,从而忽略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使之形式化。
在科学课末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的句话:“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课外探讨一下。
”但这也仅仅只是老师随口甩出的一句话,老师对后续探究的事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更谈不上布置作业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连。
所以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作业可以与生活设计对接的缺口现象是否普遍?二、小学科学作业课后现状的调查和分析1、对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统计与分析笔者利用自己近两年来记录的各级各类课堂实录共42课时发现一系列有关作业问题:问题二作业类型偏向操作类,这类作业的反馈很难进行。
问题三,仅仅只有3.2%的作业与生活联系紧密。
2、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在公开课上都这么少关注到的问题,日常的情况又会如何呢?笔者曾对自己学校各个科学教师执教班级的共300位学生做过关于科学作业的问卷调查,选择布置科学作业有必要的共215人,占71.7%,选没有必要的共12人,占4%,选有无作业都无所谓的共73人,占24.3%;选择课后布置的科学作业与生活有联系和都没有联系的也一个学生都没有,选择经常有的共63人,占21%,选择很少有的共237,占79%;选择认为课后的科学作业与生活联系密切些,可以对学好科学有帮助的共282人,高达94%。
小学科学寒假活动方案设计: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的科学神奇的科学小实验1:液体火山实验准备:一个透明容器,一杯清水,大约四分之一左右的油,食盐。
实验做法:1、直接将清水倒入容器中,紧接着倒入准备好的油。
(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搅拌。
而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水油是不相容的,并且出现分层的现象。
)2、然后再将食盐倒入容器中,这个时候,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油会随着食盐的慢慢倒入而渐渐沉到容器底部。
实验延伸:也可以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作为辅助,让实验现象更清晰明了。
实验原理:实验的原理在于食盐的密度比水和油都要重,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食盐会慢慢地下沉。
神奇的科学小实验2:即时结冰实验准备:白醋、小苏打、玻璃杯(耐热的比较好)、锅、冰碴,冷水实验做法:1、将矿泉水放进冰箱冷冻层一到两个小时,矿泉水达到零度但还是液态。
2、然后在玻璃杯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冰碴充当凝结核。
3、然后再慢慢倒入冷水。
4、观察现象。
(实验成功你将会看到一盘洁白的“冰沙”)实验延伸:这个实验中的冷水还可以用白醋来代替。
在锅里加入适量白醋的,并且将准备好的20g左右的小苏打慢慢地加入白醋中。
等到出现起泡反应之后,然后再开始加热,直到白醋的分量减少到四分之一时候就可停止加热。
随即,将剩下的液体放入冰箱,冷冻两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里要注意的是需要先行取下锅壁上的结晶备用。
最后再将这些结晶置于容器内,再缓慢倒入冷藏之后的液体。
实验原理:原版本的结冰实验原理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当液体的温度已低于该压力下液体的凝固点时,而液体仍不凝固的现象。
而延伸版本的结冰实验原理是指在白醋溶解的过程中形成了过饱和溶液,而液体的倒入瞬间让它的平衡被破坏,也就会迅速地析出晶体。
神奇的科学小实验3:“瓶子吹气球”实验准备:清水、矿泉水瓶、柠檬酸、小苏打、漏斗、气球实验做法: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的水。
2、再在瓶中加入两勺柠檬酸,搅拌溶解。
3、往气球中加入两勺小苏打。
4、把气球套在瓶口,让小苏打进入瓶中。
5、观察现象实验原理:小苏打又称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
小学生科学生活小发明小学生科学生活力(十二篇)
小学生科学生活小创造小学生科学生活力(十二篇)小学生科学生活小创造小学生科学生活力篇一我先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吸管,它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知识,你知道为什么吸管能把水吸上来吗?困为你嘴巴一吸,致使吸管内大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使水逆流而上,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利用的乐趣。
还有天热时,我们身上出的汗,你知道为什么一吹风,我们就会感到凉爽吗?因为吹风加快了气体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我们身上汗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需要吸热,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让我们感到阵阵凉爽。
我们再来说一下重力g吧!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一跳起来便会迅速落回地面吗?因为我们受到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就是重力。
所谓万有引力。
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世间万物皆有引力,这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发现的,让我非常敬仰。
我们说一说惯性吧!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在奔跑后想停下来却要滑行几米,汽车在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
这些都是因为万物具有惯性缘由,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生活中的科学还有许多许多,有已被发现的科学知识,也有未被发现的未解之迷。
将来的科学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后来者”去挖掘与探究。
小学生科学生活小创造小学生科学生活力篇二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发现是人们无意中看到的。
我碰巧也有类似的经历一天中午,妈妈叫我小睡一会儿,但我还是睡不着——我想找点乐子。
“因为我近视,我不戴眼镜看不见远处的东西。
”我看着屋顶上的灯,心里想。
突然,出于纯粹的娱乐,我用两只手把食指和大拇指指甲帽突出的地方团团围住一个小洞,让我的眼睛透过它看到光结果太出乎意料了!我终于摆脱了近视的魔爪,看清了灯上的图案!一阵喜悦之后,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洞越小,眼睛看得越清楚。
这是真的吗?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我把手指圈进一个小洞里,把眼睛凑在一起。
啊,明晰!我又拿了一块有小洞的玻璃,看得更清楚了。
当我起床后,我立即告诉我父亲我的伟大发现,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活,活化科学作业
内容摘要:科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设计科学作业时亦应结合生活,使作业活起来。
本文从观察型作业、有教师指导的各种探究及家庭实验探究等方面阐述了基于生活的科学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生活科学作业设计
泰戈尔有言“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布置作业亦然,不能模式化。
科学这一学科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其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而,设计作业时,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延伸,不忘沟通生活实践与所学知识,有效地将课堂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将科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位学生都有其发挥的空间,都能从中体验成功并提高其能力。
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加入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鼓励其发现、质疑、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一、观察型作业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阐明观察在知识学习、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
此外,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寻找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学习生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书上安排了观察蜗牛这一活动。
而在课堂上观察蜗牛,学生只能观察到蜗牛的外形,无法了解其生活习性。
因此,本人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外找寻蜗牛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去寻找蜗牛,再对自己所找到的蜗牛进行观察。
案例:观察蜗牛
活动目的: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活动过程:①在野外找寻蜗牛。
农村孩子学习科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许多资源在农村都较容易找得到,如此例中所需的蜗牛,在屋前门后的草丛中、屋角里都能找到。
而且,通过亲身寻找,学生更能体验到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有嫩叶的地方,如花草丛中。
②观察蜗牛,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准备:玻璃板等透明平板,放大镜,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等蜗牛可能会吃的食物,糖水,食醋。
观察要点:蜗牛的外形是怎样的?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对光的刺激有反
应吗?蜗牛有视觉、嗅觉吗?蜗牛喜欢吃什么东西?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观察、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观察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其任务,因此在观察中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也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二、有教师指导的各种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
教材在七年级的第一章就介绍了科学探究,其后各章均有所涉及探究,可以说探究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初中科学的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成为科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上仍需教师加以指导,特别是遇到之前未用过的实验仪器时。
同样,由于他们的探究能力尚弱,因而现阶段的探究以有教师指导为多,学生还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
案例: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这一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提出)
第二步,建立猜想与假设。
(这一步主要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会凭借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提出的猜想也五花八门,只要是符合题意的都加以认可。
)
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
(这一步考验的是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可通过小组探讨,集思广益。
在综合各组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最终形成大家都认可的方案。
)
第四步,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这一步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于课外时间进行实验。
由于需验证的假设有多个,可让学生分组完成,分别检验其中的某个假设。
)
第五步,得出结论。
(在第四步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各组的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结论。
)
这些步骤前面学过,学生基本上能依葫芦画瓢,将它们讲出来。
关键在于设计实验方案这一步。
有些相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能难以想出,教师可在巡视的过程中,对其加以一定的引导。
还可充分运用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有了前期的培养,以后的探究相对会变得简单。
待到之后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大多数学生便能较快地朝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设计出不错的实验方案。
此类作业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①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进行探究之前,教师要进行巧妙的教学安排,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过桥,发现知识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等各种关系。
②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与同伴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加深其对问题的认识及理解。
并且,通过交流能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形成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
③控制好时间。
探究占用的时间一般较多,教师应该预先做好时间的设计,控制好活动进行的时间。
所涉及的实验,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前预先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学生自主完成的家庭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因而也是学习科学这一学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操作等能力。
因此,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内容。
然而,只有课堂实验是不够的。
要进一步激发兴趣,巩固知识,还需要家庭实验的辅助。
案例:观察生鸡蛋在清水及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目的:通过对鸡蛋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所需器材:生鸡蛋一个、一个较大的玻璃杯或其他能放下这个鸡蛋的玻璃器皿、筷子、食盐、清水。
实验步骤:①在玻璃杯(或其他玻璃器皿)中加一定量的清水,慢慢地将生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②再往水中加入一小勺食盐,并用筷子搅拌使其溶解,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③继续加一小勺食盐,并用筷子搅拌使其溶解,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④继续加食盐,直至鸡蛋浮上来。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鸡蛋放入食醋中,观察会有何现象。
)
作业作为课堂内外连接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合理的作业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而根植于生活实践的作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这样的作业可使师生于其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价值,教学因而就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设计基于生活的作业,要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鉴别、提炼出有价值的素材,使作业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设计出适度难易的作业,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这不仅增加了作业的情趣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有意识的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活力,激发学习的热情,锻炼自身的能力,体验到自身
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主编.科学(七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